煤的硫分

煤的硫分

一、煤中硫存在的形态

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

煤中的有机硫,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与煤中的硫,其结构复杂,至今了解的还不够充分,大体有以下官能团:

硫醇类,R-SH(-SH,为硫基);

噻吩类,如噻吩、苯骈噻吩、硫醌类,如对硫醌、硫醚类,R-S-R';硫蒽类等。

煤中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留。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黄铁矿硫,少部分为白铁矿硫,两者是同质多晶体。还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盐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

煤中硫分,按其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又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机硫、硫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是可燃硫。硫酸盐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不可燃硫。

煤燃烧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盐硫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机硫、硫化钙和硫化亚铁等为主),称为固体硫。煤燃烧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随煤气和焦油析出的硫,称为挥发硫(以硫化氢和硫氧化碳(COS)等为主)。煤的固定硫和挥发硫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燃烧或焦化温度、升温速度和矿物质组分的性质和数量等而变化。

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称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盐硫(Ss)、硫铁矿硫(Sp)和有机硫(So)。

St=Ss+Sp+So

如果煤中有单质流,全硫中还应包含单质硫。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作者:————————————————————————————————日期:

一、灰分产率级别: 1、动力用煤灰分分级 级别代号原煤灰分Vd% 特低灰煤SLA≤10 低灰煤LA 10.01~16.00 中灰煤MA 16.01~29.00 高灰煤HA>29 2、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分级 级别代号原煤灰分Vd% 特低灰煤SLA ≤6.00 低灰煤LA 6.01~9.00 中灰煤MA 9.01~12.00高灰煤HA >12.00 二、全硫含量级别: 1、无烟煤和烟煤硫分分级 级别代号干基全硫S d.t% 特低硫煤SLS <0.50 低硫煤LS 0.50~0.90

中硫煤MS 0.91~1.50 中高硫煤MHS 1.51~3.00 高硫煤HS >3.00 2、炼焦用炼焦精煤硫分硫分分级及炼焦原料用煤 级别代号干基全硫S d.t% 特低硫煤SLS <0.40 低硫煤LS 0.40~0.70 中低硫煤MLS 0.71~0.95 中硫煤MS 0.96~1.20 中高硫煤MHS 1.21~1.50 高硫煤HS 1.51~2.50 三、发热量级别 级别代号干燥高位发热量Qgr,d(MJ/kg) 特高热值煤SHQ >29.60 高热值煤HQ 25.51~29.60 中热值煤MQ 22.41~25.50 低热值煤LQ16.30~22.40 特低热值煤SLQ <16.30 四、磷含量级别

级别代号原煤磷Pd(%) 特低磷煤P—1 ≤0.01 低磷煤P—2 >0.01~0.05 中磷煤P—3 >0.05~0.10 高磷煤P—4>0.10 五、砷含量级别(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 级别代号原煤砷As(%)一级含砷煤ⅠAs ≤4.0×10-4 二级含砷煤ⅡAs >4.0×10-4~8.0×10-4 三级含砷煤ⅢAs>8.0×10-4~25.0×10-4四级含砷煤ⅣAs >25.0×10-4 六、氟含量级别(煤中氟含量分级MT/T966-2005) 级别代号原煤氟As含量μg/g 特低氟煤SLF<80 低氟煤LF 80~130 中氟煤MF131~200 高氟煤HF >200

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

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 配合煤指标要求:灰分、硫分、粘结性、挥发分、水分、细度、堆密度、磷含量、煤化度、岩相组成及膨胀压力等。 ①配合煤的灰分:煤的灰分全部残留于焦炭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 焦)×成焦率(K,%) ②配合煤的硫分:煤的硫分应控制在规定的指标以下,煤中的硫分约有60%~ 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产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由此可根据焦炭对硫分的要求计算出配合煤硫分的上限。 配合煤的硫分取决于各单种煤的硫分及其配比,它可由单种煤按加和性原则计算,St,d=∑St,diXi 式中:St,d-配合煤干燥基硫分 St,di-各单种煤的干燥基硫分 Xi-各单种煤的配煤比例 ③配合煤的煤化度指标煤的变质程度常用指标为挥发分Vdaf和平均最大反 射率R o max ,两者有密切关联。挥发分可直接测定,配煤可按加和性原则计算,但由于煤热解产物间存在反应,其Vdaf值有一定差值。 配合煤的挥发分对焦炭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学产品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挥发分高,煤气和化学产品率高,但挥发分过高,结焦性减弱,收缩性大,焦炭强度降低,平均块度减少。 煤料的煤化度还影响焦炭的气孔率,比表面积,光学显微结构等,当挥发分 18~30%,R o max 为1.1~1.6时,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高;当R o max 为1.15~1.30 时,焦炭的耐磨强度和反应后强度达到最优范围。 ④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最大流动度MF=70(或100)-103ddpm;总膨胀度b≥ 50%;最大胶质层厚度Y=17-22mm。与此对应有三种常用控制方法:1、胶质层指数控制法:Y值为17-22mm,X为17-23mm,Vdaf为28-32%。2、粘结指数控制法:以粘结指数G和挥发分Vdaf作为控制指标。G为58-72,Vdaf 为28-32%。3、煤的流动度控制法:以煤的流动度MF和煤的境质组反射率R max 作为控制指标。 ⑤配合煤的细度:用0-3mm粒度级煤占全部煤的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a、细度 对粘结性的影响:细度过细时导致粘结性下降,当煤粒度小至0.5-1mm时,其膨胀度开始明显降低;煤本身粘结性不同,细度对膨胀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b、细度对堆密度的影响:如小于2mm粒级含量从60%增加到80%时,堆密度减少30-40kg/m3。使炭化室装煤量减少,装炉煤粘结性降低,导致焦 炭耐磨强度变差(即M 10 增大),因此尽量保证煤料粉碎的均匀性。对常规炼焦,0-3mm粒级量为72-80%;捣固炼焦为90%以上,为配煤细度均匀,在粉碎前筛出粒度小于3mm的煤,防止重复粉碎,粒度过细。 ⑥配合煤的水分:控制在7-10%并保持稳定,水分高将延长结焦时间,降低 产量,增加耗热量,配煤水分为7-8%时,堆密度最小,改善煤料的粘结性。 增大配合煤堆密度可以改善焦炭气孔结构,提高焦炭强度。但密度过大,会引起膨胀压力过大引起对炉体的损坏。 ⑦配合煤的炼焦膨胀压力由于配合煤中组分间相互作用,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当前只能以试验测定膨胀压力值。常规炼焦配煤范围内,煤料的煤化度加深则膨胀压力增大;对同一煤料,增大堆密度,膨胀压力也增加。

煤炭硫分分级标准

煤炭硫分分级 高硫煤、低硫煤的划分按照《中国煤中硫分等级划分标准》划分,按煤炭中含硫量划分煤炭的质量: (1)一般煤炭中的含硫量在0.1—10%,上下相差100倍;(2)其中含量≤0.5%的是特低硫煤,在0.51—1.0%的是低硫煤;(3)1.0—1.5%的是低中硫煤,1.51—2.0%的是中硫煤,(4)2.01—3.0%的是中高硫煤,3.0%以上是高硫煤。(5)煤的含硫量决定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可参照下表粗略估算)煤炭含硫量%0.51234 SO2浓度mg/m310002000400060008000 我国1/3的煤炭含硫量在2%以上,即使是陕西神木的出口优质煤仍含0.28~0.45%的硫,南方某些煤藏中含硫量高达10%。这就意味着每燃烧1吨这类煤,将会产生近200kgSO2

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 -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 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适合用于炼焦碳,挥发分过低不粘结,过高会膨胀都无法用于炼焦,但一般炼焦要将多种煤配合。 通常单质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作硫磺。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很多种,有斜方硫、单斜硫和弹性硫等。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形式存在。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是人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硫主要用于肥料、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生产。 硫及含硫矿石燃烧(S+O2=点燃=SO2)生成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从而造成硫酸型酸雨。

煤的成分分析

煤的成分分析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

煤的硫分

煤的硫分 (1)煤中硫存在的形态 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 煤中的有机硫,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与煤中的硫,其结构复杂,至今了解的还不够充分,大体有以下官能团: 硫醇类,R-SH(-SH,为硫基); 噻吩类,如噻吩、苯骈噻吩、硫醌类,如对硫醌、硫醚类,R-S-R';硫蒽类等 煤中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留。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黄铁矿硫,少部分为白铁矿硫,两者是同质多晶体。还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盐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 煤中硫分,按其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又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机硫、硫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是可燃硫。硫酸盐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不可燃硫。 煤燃烧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盐硫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机硫、硫化钙和硫化亚铁等为主),称为固体硫。煤燃烧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随煤气和焦油析出的硫,称为挥发硫(以硫化氢和硫氧化碳(COS)等为主)。煤的固定硫和挥发硫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燃烧或焦化温度、升温速度和矿物质组分的性质和数量等而变化。 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称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盐硫(Ss)、硫铁矿硫(Sp)和有机硫(So). St=Ss+Sp+So 如果煤中有单支流,全硫中还应包含单质硫。 (2)煤中硫对工业利用的影响 硫是煤中有害物质之一。煤作为燃料在燃烧时生成SO2,SO3不仅腐蚀设备,而且污染空气,甚至降酸雨,严重危及植物生长和人的健康。煤用于合成氨制半水煤气时,由于煤气中硫化氢等气体较多不易脱净,易毒化合成催化剂而影响生产。煤用于炼焦,煤中硫会进入焦炭,使钢铁变脆。钢铁中硫含量大于0.07%时就成了废品。为了减少钢铁中的硫,在高炉炼铁时加石灰石,这就降低了高炉的有效容积,而且还增加了排渣量。煤在储运中,煤中硫化铁等含量多时,会因氧化、升温而自燃。 我国煤田硫的含量不一。东北、华北等煤田硫含量较低,山东枣庄小槽煤、内蒙乌大、山西汾西、山西铜川等煤矿硫含量较高,贵州、四川等煤矿硫含量更高。四川有的煤矿硫含量高达4~6%以上,洗选后降到2%都困难。

浅谈选煤生产中的硫分问题

浅谈选煤生产中的硫分问题 摘要:煤中的黄铁矿硫可以通过洗选加工的方法去除 关键词:选煤硫分 一、前言 煤中有灰分、硫分是主要的有“害”杂质,硫分不仅对发电厂有害,对炼焦工业也是有害的,对其他各种工业和民用以及环境有很大的危害性。煤中硫含量的测定属于元素分析范畴,煤中硫的含量随原始成煤物质和成煤时的沉积条件不同而有所高低。硫不像煤中主要成份碳、氢、氧是随着煤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煤中硫分的危害 我国煤炭产量的80%左右都用作动力煤,动力煤主要用于工业锅炉和发电,煤中硫分是电厂排烟中SOx的直接来源。使用高硫煤的电厂,为符合环保要求,要为除硫、固硫额外增加大笔投资和运行费用。与此同时,还将造成设备腐蚀、堵灰和泄漏,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煤炭另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炼焦,炼焦过程中,煤中的硫分只有5%~10%随着高炉气逸出,其余的在炉内循环。焦炭中的含硫量增加,会使冶炼的钢铁中的含硫量增加,增加钢铁的热脆性。此外焦炭中的硫含量高还会使冶炼过程的环境污染加剧。 提供低硫的动力煤和炼焦煤可以减少下一个使用环节的问题,为此,通过在选煤厂对原煤的洗选加工,排出矸石、杂物同时可以降低硫的含量,其费用要比发电厂、炼焦厂采取固硫、脱硫措施减少很多。所以说,在选煤厂预选进行脱硫是很有必要的。 三、选煤生产中的硫分控制 煤中硫通常以硫酸盐硫、硫铁矿硫和有机硫三种形态存在。硫酸盐硫在我国煤炭中的含量一般很少,大多数情况下,煤中主要是黄铁矿硫。这种硫在黄铁矿中主要呈结核状、透镜状、团块状等形态存在,这种硫铁矿可以通过洗选加工法除去。而以极细颗粒浸染在煤的有机质中的硫,则难以用分选的方法除去。煤中的有机硫一般不能用物理的方法脱除。 选煤厂在生产时,要根据原煤的筛分试验、原煤的浮沉试验以及用户的要求来生产,以确保硫分及各项指标的要求。 下面以我们生产运营的平朔木瓜界选煤厂为例来说说硫分的控制。 平朔木瓜选煤厂主要以入洗平朔三号井工矿的煤为主,以加工地方矿的外来煤为辅。选煤厂设计的产品主要有两种动力煤,一种是平二煤:灰份≤19%硫份≤1.3% 发热量≤5500大卡/kg;一种是平三煤:灰份≤25%硫份≤1.2% 发热量≤5000大卡/kg。 三号井工矿以采4号、9号煤层为主。4号煤层原煤全硫平均含量0.48%,属特低硫分煤,1.6密度液选后,全硫含量平均为0.60%,说明经分选后精煤硫分比原煤硫分略有升高。9号煤层原煤全硫平均含量2.32%,属中高硫分煤,经1.6密度液选后干基全硫含量为0.86%~3.41%,平均值1.93%,仍以中高硫煤为主。 硫分赋存状态:原煤4号煤以有机硫含量为主,其次为硫化铁硫;9号煤层则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含量次之,硫酸盐硫含量甚微。从4号煤层至9号煤层,有机硫与硫化铁硫呈明显的增高特征。1.6密度洗选后硫化铁硫降幅最大,表明黄铁矿硫以结晶粒状及结核状产出易脱除;有机硫则不易脱除,降幅较小。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达到产品煤关于硫份的要求及企业经济效

煤炭脱硫原理简介

煤炭脱硫原理简介 一、煤中硫的存在 煤中的硫根据其形成形态,可分为有机硫、无机硫两大类。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煤炭含有的有机硫的主要官能团为硫醇、硫化物、二硫化物和曝吩等。 而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的硫,通常以晶粒夹杂在煤中,如硫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其中以黄铁矿(FeS2)为主。根据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煤中的硫又可分为可然硫和不可燃硫,一般来说,有机硫、黄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可燃硫。在煤燃烧过程中不可燃烧的硫残留在煤灰中,如硫酸盐硫。通常煤 中的极大部分的硫为可燃硫。 二、煤炭脱硫 煤炭脱硫是燃烧前的净化控制技术,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等。 1 .煤炭的物理脱硫法 至今为止,物理净化法是唯一工业化的煤炭净化方法,我国广泛采用的跳汰法、 重介质选煤法和浮选法都属于物理净化方法。一般包括三个过程:煤炭的预处理、煤炭的分选、产品的脱水。把产品与废渣分离的分选过程是煤炭净化系统的中心环节,其原理一般是根据煤与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以及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以及对水呈现的润湿性的不同,在一定的设备和介质中实现的。煤炭的物理净化法只能降低煤炭中灰的含量和黄铁矿硫含量。 2 .煤炭的化学脱硫法 煤炭的化学净化法可以脱除其中大部分的黄铁矿硫,还可以脱除有机硫,另外,煤的损失还比较少。化学净化法种类繁多,目前还在研究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熔融苛性碱浸提脱硫法 该法的要点是将煤破碎至一定粒度,与苛性碱(NaOHKOH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惰性气氛(如氮气)下将煤碱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200-40OC)使苛性碱熔融,与煤中含硫化合物(包括黄铁矿、元素硫及有机硫化合物)起化学反应,将煤中硫转化为可溶性的碱金属硫化物或硫酸盐,然后通过稀酸溶液(如10%希 硫酸)和水洗除去这些可溶性硫化物,以达到脱硫的目的。 (2)化学氧化脱硫法 该法是利用氧化剂与煤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将煤中硫分转化为可溶于酸或水的组分,这类基于氧化反应的脱硫方法称为化学氧化脱硫技术。根据所用氧化剂种类的不同,氧化脱硫法有数十种,大都具有脱除煤中无机硫和部分有机硫的能力。典型的工艺有过氧化氢+醋酸氧化法、Meyers法、氯氧化法、次氯酸钠氧化法、高钮酸钾氧化法、铜盐氧化法、空气氧化法等。 这里以过氧化氢与醋酸混合物氧化法为例做一介绍:该法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脱硫。其要点是将煤破碎到一定粒度(小于0.25mmE更细),与冰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1)在一定温度下(20〜104c)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后,过滤分离出煤,经水洗、干燥后得到脱硫煤。该法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有效的脱硫技术。初步的试验表明,该方法能脱除相当部分的硫,对于高硫煤可达到70.5%的脱除效率。 (3)溶剂萃取脱硫法 该法是将煤与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加热、加压(或常压)处理,利用有机溶剂分子与煤中含硫官能团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将煤中硫抽提出来的脱硫方法。 目前开发较多的有PCE法、乙醇超临界萃取脱硫法、TCA(一水合三氯乙醛)萃取法

洗煤知识

. 原煤送入洗煤厂,经过洗煤,除去煤炭中矸石,变成精煤 1号精煤:硫分0.4%;灰分7-8%,平均7.6%;热值26-28%,平均27.6% 2号精煤:硫分0.5%;灰分8-9%,平均9.6%;热值26-28%,平均26.8% 3号精煤:硫分0.6%;灰分9-16%,平均136%;热值24-26%,平均25.3% 煤炭洗选煤炭洗选是利用煤和杂质(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使煤和杂质有效分离,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按选煤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 物理选煤是根据煤炭和杂质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电性等)上的差异进行分选,主要的物理分选方法有①重力选煤,包括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斜槽选煤、摇床选煤、风力选煤等。②电磁选,利用煤和杂质的电磁性能差异进行分选,这种方法在选煤实际生产中没有应用。 物理化学选煤—浮游选煤(简称浮选),是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分选,目前使用的浮选设备很多,主要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和无无机械搅拌式浮选两种。 化学选煤是借助化学反应使煤中有用成分富集,除去杂质和有害成分的工艺过程。目前在实验室常用化学的方法脱硫。根据常用的化学药剂种类和反应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碱处理、氧化法和溶剂萃取等。 微生物选煤是用某些自养性和异养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代谢产物从煤中溶浸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物理选煤和物理化学选煤技术是实际选煤生产中常用的技术,一般可有效脱除煤中无机硫(黄铁矿硫),化学选煤和微生物选煤还可脱除煤中的有机硫。目前工业化生产中常用的选煤方法为跳汰、重介、浮选等选煤方法,此外干法选煤近几年发展也很快。 一般来说,选煤厂由以下主要工艺组成: (1)原煤准备:包括原煤的接受、储存、破碎和筛分。 (2)原煤的分选:目前国内的主要分选工艺包括跳汰-浮选联合流程;重介-浮选联合流程;跳汰-重介-浮选联合流程;块煤重介-末煤重介旋流器分选流程;此外还有单跳汰和单重介流程。 (3)产品脱水:包括块煤和末煤的脱水,浮选精煤脱水,煤泥脱水。 (4)产品干燥:利用热能对煤进行干燥,一般在比较严寒的地区采用。 (5)煤泥水的处理。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