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水杨醛吡啶酰胺双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作用的微量热法研究

2" 0 7年 2月 3
湖 北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u n i f H b ii si t fE u a in o r a u e n t u e o d c t o t o
Fe 2 7 b. oo Vo . 4 No, 12 2
1 概 述
希夫碱及其金 属配 合物 ( C L) L, d 的抗菌 活 性及 其作 用特 征 ; 当化合物加入体系之后 , 细菌 的生长代 谢便 受到影 响, 其直 接 反映就是 k值 的变化 。通过 k 的变化定 量分析 了希夫 碱及 值 其金属配合物 ( , d ) 细菌 生 长代 谢的 活性 , LCL 对 比较 两种 化 合 物对大肠杆 菌的抗菌 活性 大小 。为进一步设 计开发 出活 性 更好的药 物提供有用 的信 息 。
作为一种非入侵 、 非破坏性 的技 术 , 量热 法已广 泛用 于 微 研究药物与微 生 物 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 l 。 J 它在 指 导 药 物 设 】铷 , 计、 揭示药物与微 生 物之 问相互 作用 性质 方面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本文采用微 量热法对新合成 的水杨醛 吡啶酰 胺双希 夫碱
有独特 的抗 肿瘤 、 菌 、 病 毒等生 物活性 的化 合物 - , 抑 抗 ] 自上 J 世纪 6 o年代末 以来 , 们 已在希夫 碱及其金 属 配合 物方 面作 人
2 1 材料 。大肠杆 菌( C C B 1 1 ) . C T CA 9 12 由武汉大学 中国典 型 培养 物保藏 中心提供 。 吡啶酰胺双希夫 碱及其金属 配合 物的合成与表 征见参 考 文献 I ]化合 物的结构与 编号如图 1 _ , 。
第1 4卷 第 2朝
水杨 醛 吡 啶酰 胺 双 希 夫碱 其 配 合 对 及 物 大肠 杆 菌 作 用 的微 量 热 法 研 究
吡啶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吡啶N-氧化物研究进展

吡啶 Ⅳ_ 氧 化物 是一类 重要 的吡 啶衍生 物【 ” 。这 些 Ⅳ_ 氧 化物不 仅存在 于 天然产 物 中 , 如 吕子 明等 已
从 陵水 暗 罗枝 、 叶 中提取 分离 得 到吡 啶一 Ⅳ_ 氧化 物 、 2 一 巯基 吡 啶一 Ⅳ 一 氧化物 、 2 一 巯 基 吡啶一 Ⅳ 一 氧化 物一 2 一
( 衢 州学院化 学与材 料 工程 学院 , 浙江 衢 州 3 2 4 0 0 0 )
摘 要 介 绍 了吡 啶 Ⅳ _ 氧 化 物 类化 合 物 作 为反 应 产 物 和 中 间体 等 的 应 用 , 综 述 了吡 啶 类 化 合 物 经 氧 化 反 应 制备 吡啶 Ⅳ _ 氧 化 物 的研 究进 展 , 总 结 了反 应 所 用 的 氧化 剂 、 催 化 剂 等 反
脱 去 氧 原子 ㈣; 与 芳 烃 在醋 酸 钯 、 碳 酸银 、 三 叔 丁基
膦、 氟硼 酸 催 化下 直 接 2 一 位偶联 , 与烯 烃 在 类 似 条
件 下 发 生 位 置选 择 性 偶 联 , 与格 氏试 剂 反 应再 以
醋 酸酐 处 理 得 到 2 一 烷基化 、 炔基 化 和 芳 基 化 的 吡
2 0 1 5年第 2 2卷 第 3期
化 工生 产与技 术
C h e m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3 3・
- 氧 化 物研 究进 展
章 梦 帅 黄 湛媛 郑 土 才 吕 亮 金 伟 珍
吡 啶 Ⅳ一 氧 化 物具 有 许多 特 殊 的性 质 和化 学反
应【 l , 3 1 。 例如, 硝化 反应 相 当容易 , 并 且发 生在 对位 ; 与 三 氯 氧磷 等 氯 化 剂作 用 发 生 2 一 位或 4 一 位氯化 . 同 时 脱去 氧 原子 ; 如果 2 一 位 为 甲基 , 与 醋 酸 酐反 应 发 生 甲基 的氧化 生成 乙酰氧 甲基 , 同时脱 去氧 原子 : 与 硫 酸二 甲酯 反应 , 再 与氰化 钠 反应 , 发生 2 一 位氰 化 , 同时脱去 氧原 子 ; 2 一 位或 4 一 位 的氯 或硝 基容 易被 其 他 亲核试 剂置换 等 。此外 , 吡啶 Ⅳ - 氧化 物 的氧 原子 也很 容易 与 3价磷 试剂等 作用 而除去 . 因此 吡 啶 Ⅳ一 氧化物也 是许 多吡 啶类杂 环化合 物合 成和转 化 的重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随着化学领域的发展,设计和合成荧光探针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监测生物分子和细胞的活动。
吡啶类化合物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和广泛的化学修饰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本文介绍了吡啶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荧光特性。
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通常涉及到选择合适的荧光团和生物靶标结合的靶向配体。
其中,非共价相互作用是设计和构筑吡啶类荧光探针的关键。
其次,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金属离子配位、π-π堆积和离子对相互作用等。
这些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化合物的结构和修饰方式来实现。
以氢键为例,将含有氢键受体的配体连接到吡啶类荧光团上,可以实现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稳定结合。
通过使用不同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者可以有效地构筑各种吡啶类荧光探针。
接着,本文介绍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这些荧光探针可以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和药物传递等研究领域。
例如,将荧光标记的吡啶类探针引入到细胞中,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物活性分子的运动和交互作用。
另外,针对特定的生物靶标,研究者还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用于分析和检测生物靶标的表达和活性。
最后,本文总结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优势和挑战。
吡啶类荧光探针因其结构多样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非共价相互作用作为构筑吡啶类荧光探针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性,可以实现对生物靶标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然而,使用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荧光探针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控制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以及提高荧光探针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吡啶与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吡啶及其羧酸类配体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因其在诸多领域中展示出的独特性能,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吡啶及其羧酸类配体具有丰富的配位点,可与镧系元素形成多种类型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催化、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研究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二、四种镧系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1. 合成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四种镧系配合物均采用溶液法合成,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比例等,实现对配合物的可控合成。
2. 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具有稳定的五元或六元环结构,且配体与镧系元素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配位键。
三、生物活性研究1.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MTT法测定四种镧系配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同配合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2.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四种镧系配合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在体内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且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一致。
3. 生物活性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周期、凋亡等相关实验,探讨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机制。
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四种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镧系配合物,并对其结构与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进一步探讨其生物活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五、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吡啶及吡啶羧酸类配体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多吡啶配体和其配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多吡啶配体的研究尤其受
到关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
在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多吡啶配体的制备也相对容易,
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二、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多吡啶配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不同的多吡啶配体被合成和设计出来。
其中,一些常见的多吡啶配体有
二(2-吡啶基)吡啶(DPP)、二(1-萘基)吡啶(NP)、二(2,2'-联吡啶-4,4'-二基)吡啶(L2)等。
这些配体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各种
材料。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聚焦于多吡啶配体的制备、结构解析和性质研究。
具体来说,将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
行表征,进一步研究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行为及其对应的光学性质和荧光性能。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并且对其结构、配位特性、性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得到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多吡啶配体或其配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
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拓展新型荧光探针的应用。
同时,对于多吡啶配体的设计和制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吡啶-2,6-二甲酸衍生物及其Tb(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吡啶-2,6-二甲酸衍生物及其Tb(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
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农药、杀虫剂、染料、聚合物等领域都有广
泛的应用。
同时,吡啶也是一种重要的配体,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吡啶衍生物,具有
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生物荧光探针、LED器件和药物配合物等领域。
而Tb (Ⅲ)是一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发光材料等重要
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与Tb(Ⅲ)配位生成的配合物,
并探究其荧光性能,为开发新型荧光材料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
将吡啶和甲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
2.合成Tb(Ⅲ)配合物
将合成的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与Tb(Ⅲ)离子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得到Tb (Ⅲ)配合物。
3.荧光性能研究
采用荧光光谱仪测试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Tb(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
强度、荧光寿命等性能。
三、预期结果
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Tb(Ⅲ)配合物,并探究其荧光性能。
预期结果为:合成成功的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和Tb(Ⅲ)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可作为
生物荧光探针、LED器件和药物配合物等重要应用。
同时,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吡啶
衍生物的化学性质、荧光性质及其与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摘要: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别就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配位聚合反应条件优化和物理性质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在光催化、吸附和电化学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引言近年来,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和电化学等领域。
吡啶羧酸类配体作为有机骨架材料,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可通过调整配体结构来控制聚合物的性质。
目前,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 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对于聚合物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吡啶羧酸的选择应考虑其共轭体系、官能团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用的吡啶羧酸类配体包括吡啶-2,6-二羧酸、吡啶-3,5-二羧酸和吡啶-4,4'-二羧酸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吡啶羧酸类配体,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光电性能、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3. 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一般采用配位聚合反应。
常见的反应方法有溶剂热法、溶剂反应法和微波辅助合成法等。
在溶剂热法中,通常通过水热或有机热溶剂反应合成聚合物。
溶剂反应法则通过溶剂中的配体和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反应合成聚合物。
微波辅助合成法则通过微波加热来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收率。
4. 配位聚合反应条件优化为了合成高质量的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需要优化配位聚合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聚合物合成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延长的反应时间会有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
此外,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配体的摩尔比也对聚合物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超分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在自组装、分子识别、自组装反应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
在该研究中,我们将使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通过配体的设计、合成和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的努力,为深入研究该类超分子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配体设计,吡啶类配体,羧酸类配体,生物、化学、物理手段,结构和性质研究背景和目的:超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组合成的互补结构。
超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自组装、分子识别、自组装反应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其在理论、实验及应用方面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超分子化学技术在新型医疗材料、电子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们发现,在生物医学领域,超分子化学早已被应用于药物传输和控释系统等方面。
而与此相似,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领域中,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前沿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研究将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研究超分子配合物,探索其结构和性质,为该领域的深入探究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首先研究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结构和性质,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合成能够和这些配体形成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配体。
二、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制备超分子配合物,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三、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在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完成后,通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索超分子化学在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建立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得到支持各种应用需求的新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且 通 过 配 位 键 与 各种 类 型 氢 键 的 组 合 , 容 而 更
易得 到具 有各 种新 颖结 构和 特殊 功 能的配 合物 。化
史春 越 葛春 华 3 刘 祁 涛 。 1 2
(东北师 范大 学化 学 学院 , 长春 1 0 2 ) 3 0 4 (沈 阳化 工 大 学应 用化 学学 院 , 阳 10 4 ) 沈 112
(辽 宁大 学化 学学 院 , 阳 10 3 ) 沈 10 6
摘 要 : 文 按 吡 啶 酰胺 类 化 合 物 末端 吡 啶氮 原 子 个 数 的不 同 , 其 分 为 单 吡 啶 酰 胺 配体 、 吡 啶 酰胺 配体 和 多 吡 啶 酰胺 配 体 三 本 将 双 类, 总结 了近 些 年来 在 这 类 配 体及 其 金 属 配 合 物 的合 成 方 法 和 结 构 特 征方 面 的研 究 成果 。结 合 文 献 和 我们 的工 作 , 比较 详 细 的
第2 6卷第 8期
2 0 年 8 月 01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CHI S 0URNAL OF I NE E J NORG ANI HEMI T CC S RY
V0.6 No8 】 . 2 1 23 1 3 3 —32
吡 啶酰 胺 类配体 及 其 配合 物研 究 进展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10 —8 1 0 00 —3 31 0 14 6 ( 1)812 .0 2
Pr g e si Py i i e a bo m i m po nd nd Th i mpl x s o r s n r d n c r xa de Co u s a e r Co e e
体构 造单 元 金属 与 吡啶类 有机 配体 自组 装所 形成
的 配合 物 以其 多样 的结 构 和独 特 的 物理 化 学性 能 , 早 已受 到众 多化 学家 的关 注 。 吡 啶基 与酰胺 基组 将
装 在 同一 配体 中 .不 仅 能 够增 加 有 机 配体 的功 能
不 可 缺少 的组 成部 分 . 参 与生 物体 内重要 的生命 并
( ol eo e ir, i nn n esy S ey n 10 6 l g C m t La i U i ri, hn ag10 3) C e f h sy o g v t
Ab t a t h s a t l e iws t e a v n e n s n h ss a d sr cu e c a a t r a in o y i i e c r o a d s r c :T i ri e r ve h d a c s i y t e i n tu t r h r ce i t f p rd n a b x mi e c z o c mp u d n ermea o lx s T r e c a s s a e d s r e c o d n e n mb r ftr n lp r i e o o n s a d t i t l mp e e . h e l s e r e c i d a c r i g t t u e s o mi a y i n h c b o h e d n to e fl a d .B s d o h i r t r s a d o rwo k p riu a t n in i p i o t e r s a c r g e s i i g n o i n s a e n t e l e a u e n u r , a c l ra t t s ad t h e e r h p o r s n r g t t e o 3 o 一p r i e a b x mi e l a d n h i c mp e e . 一 r4 y i n c r o a d i n sa d t er o lx s d g
描 述 了 研究 相 对 较 少 的 3 ( 4 ) 啶酰 胺 配 体及 其 配 合 物 的研 究进 展 。 . 或 一 吡
关 键 词 : 啶 酰胺 ;配合 物 ;配位 聚 合 物 ; 究 进 展 吡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0 2 . ; 6 3 2 O 4 . 6 63 l 0 2 . 6 4 2 6
Ke r s p rdn a b x mi e c mp e ; o r i a in p l me ; r ge s y wo d : y i i e c r o a d ; o lx c o d n t oy r p o r s o
0 引 言
是
体 分 子识 别 的最 主 要 的 作 用力 之 一 『 因此 许 多 酰 1 ] . 胺 类化 合物 被设 计成 为高选 择 性 的人 工 受 体 . 广泛
S I h nY e G h nH a LU Q -a ’ H u — u C E C u — u 。 I i o' T
( au yo h ms y N r es N r a n esy C a gh n10 2 ) cl F t fC e ir, ot at om lU i ri, h ncu 30 4 t h v t ( p l dC e ir eat etSe yn n esyo hmi lTcn l y S eyn 1 12 2 pi hm t D p r n, h nagU i r t f C e c eh o g, hnag10 4 ) A e sy m v i 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