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Med)
EGFR信号通路
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
VEGF信号通路
肿 瘤 免 疫
肿瘤细胞
T细胞活化增殖
抗原提呈
信号传递
信号1: MHC-抗原-TCR
信号2: 协同刺激因子 激活信号 抑制信号
MHC TCR
T细胞耐受无应答
CD80/8 CD28 6
树突状细胞 静息T细胞
APC
PD-1在抑制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调控蛋白功能: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
伏立诺他(Zolinza) 治疗加重、持续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 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罗米地辛(Istodax) 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 贝沙罗汀(Targretin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 阿维A酸(Panretin) 治疗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KS)病人的皮 肤损伤。
Ipilimumab
Ipilimumab是活化的T细胞和抑制调节 性T细胞表达的抗CTLA-4的全人源单克 隆IgG1κ抗体,属一种新型的T细胞增 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 其靶向作用于CTLA-4,可阻断CTLA4与 B7结合,从而去除免疫抑制效应,并调 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ipilimumab用 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成功的范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4年生存为 88%, 75%仍处于慢性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7%的患者部分缓解(PR), 27.9%的患者疾病稳定 (SD),88%的患者已存活1年以上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靶向治疗基本原理及分类ppt课件

肿瘤靶向治疗基本原理及分类ppt课件

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 部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 或者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
;.
3
分子靶向治疗原理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 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 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的影响,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
6
高特异性
高亲合力
理想的靶向药物
高通透性
高同源性
高稳定性
;.
7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对比
作用靶点 选择特异性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传统化疗药物 DNA,RNA或蛋白质
差 差别很大 消化道和造血系统
分子靶向药物 特定蛋白分子,核苷酸片断
强 效果明显 少有,但独特反应
;.
8
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1.肿瘤细胞表面靶标的单克隆抗体。 是通过直接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途径或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
4
取材
肿瘤分子靶向诊疗基本程序
手术活检、穿刺活检、镜下取材、抽 取积液收集体液脱落细胞等。
检测,确定肿瘤靶位
分子靶点检测肿瘤标志物
用药治疗
;.
5
分子靶点检测方法
▪ 免疫组织化学(IHC)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显色原位杂交(CISH) ▪ Southern印记杂交(Southern blot ) ▪ PT-PCR,Realtime PCR等
关键词:破坏肿瘤生存环境
缺点:费手用术昂或贵化,疗操、作生物有疗难法度联合 关键词:抑制、破坏肿瘤
缺点:费用昂贵

恶性肿瘤靶向 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恶性肿瘤靶向  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综合文件报告:RR 88-95%,并可达到细胞遗传 学转阴,急变期亦可有60%的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已公认格列卫可以作为CML治疗
的早期一线治疗药物。
.
8
多国家、多中心随机研究表明(Ⅲ期临床 1106例)
格列卫(%)
遗传学反应
87
IFN﹢LD ﹢Ara-C (%)
35
完全缓解率
76
14
疾病进展率
例数
93 2 (2.2%) 56 (60.2%) 28 (30.1%) 7 (7.5%) 13月 94.0%
.
12
吉非替尼(易瑞沙、Irassa)
吉非替尼是强有力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糖蛋白跨膜受体,属 于EGFR家族中的一员。
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肿瘤增殖、细胞分化、 细胞生存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1 随机分组
多西他赛 75 mg/m2 每三周方案
*modified Hochberg procedure applied to control for multiple testing; CT, chemotherapy; PS, performance status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 • 总生存期 协同分析 (1) 所有人群非劣效 (2) EGFR 基因复制高表达
具有多靶点的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范 德他尼等
据报道用于临床的靶向药物已接近80多种, 但属于EGFR和VEGF两类药物占60%以上, 而且均取得一定疗效.
.
5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 研究结果
.
6
伊马替尼(格列卫、IM)
2001年上市,首先用于肿瘤临床的靶向药物, 它是一个具有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材料
电子
生活
生物医学
8
纳米材料的特点
• 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 研究对象在尺度上的匹配 • 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 提高该系统的性能,节约成本 • 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输送以及利用的效率
9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分子马达 ➢ 纳米机器人 ➢ 光纤纳米传感器单细胞分析 ……
激发抗体和BPT生荧光 光探测器接收
探测早期DNA的损伤
Kasili PM, Vo-Dinh T. J Nanosci Nanotechnol. 5,12(2005): 2057-62
13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细胞分离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
制备SiO2 纳米微粒, 并将其表面包覆分子层 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
纳米阳离子脂质体
21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以avβ3 整合蛋白为靶向的基因纳米材 料(a): av β 3-NP/RAF(-)表达的 ATPu-RAF与avβ3整合蛋白结合;(b):内 皮细胞凋亡(c): 肿瘤细胞饥饿死亡.
Andrew R. Reynolds, S. Trends Mol Med. 9 (2003 ): 2-4
纳米基因载体
肿瘤的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强、转染效率高的基 因载体,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纳米基因载体:缓释药物、靶向输送、保护核苷酸、 毒性小
• 脂质体基因载体 • 树状多聚体的基因载体
20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基因载体 1: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表面正电荷与核苷酸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纳米载体与质粒DNA的复合 物。通过其表面阳离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磷脂相互作用进入细胞质, 实现基因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植物类:干扰微管系统导致细胞分裂增殖受阻
抗代谢药:干扰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抗增殖药物仅作用于肿瘤细胞,部分细胞可产生耐药
肿瘤血管异常,血浆渗漏 组织压↑,药物递送↓
残存的肿瘤细胞继续得到血供,恢复生长
除抗细胞增殖药物治疗外, 肿瘤治疗的另一重要环节是 针对肿瘤微环境,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无血供,仅靠弥散获取营养时,体积不超过2mm3,处于静息期
靶向药物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靶向药物护理常规(2013修订)
Cetuximab是EGFR的lgG1单克隆抗体 应用于结直肠癌,如化疗进展改用爱必妥与CPT11仍然有效,在一线爱必妥+FOIFOX或FOIFRI有较高疗效 联合化疗或放疗对头颈部鳞癌显示出很高的抗癌活性。
(2006年7月22日在上海上市)


治疗效果
差别很大
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
消化道和造血系统
少有,但独特反应
教学目标
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分类
靶向药物护理
4
1
2
3
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罗华
赫赛汀
格列卫
易瑞沙
多吉美
爱必妥
特罗凯
2008
索坦
靶向药物
单 抗
用药中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应停药。 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的充血性心衰可能相当严重,特别在与蒽环类药物和环磷酰胺合用时,但大多数治疗后症状好转。治疗药物通常包括利尿药,强心苷类药和或ACEI类。 在10%的患者中可出现急性超敏性反应,包括寒战和/或发热等的症候群,很少需停用,抗组胺药、抗炎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预防。

《肿瘤靶向治疗》课件

《肿瘤靶向治疗》课件

靶向治疗的原理
靶向治疗选择特定的靶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传导等关键过程, 从而实现精确攻击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药物种类
靶向治疗的药物种类多种多样,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细胞周期调节剂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 定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优势和缺点
优势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应用情况
靶向治疗已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生存率提升。
发展前景和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仍在不断发展,未来将加强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 治疗效果和个体化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结语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回顾了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具体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让 我们共同为肿瘤治疗的进步而努力!
《肿瘤靶向治疗》PPT课 件
这份《肿瘤靶向治疗》PPT课件将向您介绍肿瘤靶向治疗的原理、应用和发展 前景。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吧!
什么是肿瘤靶向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实现精确、个体化的 治疗效果。
发展历程
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单个靶点药物到如今的组合 靶向治疗,不断推动了肿瘤治疗的进步和创新。
缺点
药物耐药性、治疗成本高以及靶向分子的选择限制是目前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具体应用
1
EGFR靶向治疗
EGFR靶向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EGFR
ALK靶向治疗
2
突变型肿瘤,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转移。
ALK靶向治疗适用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

《靶向治疗》课件

《靶向治疗》课件

常见的基因治疗策略 包括溶瘤病毒治疗、 基因编辑等。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实现,如基因 敲除、基因置换或基 因修饰等。
03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通过 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
详细描述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如 EGFR、ALK、ROS1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如吉非 替尼、克唑替尼等,来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 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抑制突变基因和 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 药物,如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等,来抑制突变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 肝述 • 靶向治疗的主要类型 •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 靶向治疗的未来展望 • 靶向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
01
靶向治疗概述
靶向治疗定义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设计 特定的药物来针对疾病相关的靶点, 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耐药性
长期使用靶向治疗可能会 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
高昂的价格
靶向治疗药物通常价格较 高,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 的经济负担。
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 靶向治疗,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VEGF抑制剂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针对肾癌,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缩小肿瘤体积,延长生存期。
详细描述
肾癌是一种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与 VEGF蛋白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可显著降低肿 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详细描述
约20%的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过度表达,这些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然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可特异性地与HER2蛋白结合,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目 录
•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 肿瘤靶向用药的研发历程 • 肿瘤靶向用药的临床应用 • 肿瘤靶向用药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 肿瘤靶向用药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肿瘤靶向用药的定义
01
肿瘤靶向用药是指针对肿瘤细胞 特有的基因或蛋白质,设计具有 针对性的药物,以抑制或杀死肿 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肿瘤靶向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靶向药的研发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和治疗 策略。
未来,肿瘤靶向药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发展,肿瘤靶向药将与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靶向用药的发展前景
新型靶点的发现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新型靶点被发现, 为肿瘤靶向用药提供更多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表面的抗原性识别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药物能准确地作用于目的细胞。
荧光修饰的抗体进行识别和定位 与抗体结合的纳米材料与肿瘤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X X He, X Lin, K Wang, W Tan. J Nanosci Nanotechol.1( 2004): 235-254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其与BT-20细胞的结合能力
Y Zhang, J Zhang. J Colloid Interf Sci, 283 (2005): 352–357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载药微粒:生物导向
利用抗体、细胞膜表面受体的专一性作用,将配位子结合在载体上,与目
材料
电子
生活
生物医学
纳米材料的特点
• 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 研究对象在尺度上的匹配 • 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 提高该系统的性能,节约成本 • 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输送以及利用的效率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分子马达 ➢ 纳米机器人 ➢ 光纤纳米传感器单细胞分析 ……
纳米基因载体
肿瘤的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强、转染效率高的基 因载体,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纳米基因载体:缓释药物、靶向输送、保护核苷酸、 毒性小
• 脂质体基因载体 • 树状多聚体的基因载体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基因载体 1: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表面正电荷与核苷酸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纳米载体与质粒DNA的复合 物。通过其表面阳离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磷脂相互作用进入细胞质, 实现基因治疗。
激发抗体和BPT生荧光 光探测器接收
探测早期DNA的损伤 Kasili PM, Vo-Dinh T. J Nanosci Nanotechnol. 5,12(2005): 2057-62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细胞分离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
制备SiO2 纳米微粒, 并将其表面包覆分子层 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
纳米阳离子脂质体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以avβ3 整合蛋白为靶向的基因纳米材 料(a): av β 3-NP/RAF(-)表达的 ATPu-RAF与avβ3整合蛋白结合;(b):内 皮细胞凋亡(c): 肿瘤细胞饥饿死亡.
Andrew R. Reynolds, S. Trends Mol Med. 9 (2003 ): 2-4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基因载体 2:树突状物的多聚体
美国密西根州大学James等研制的对聚酰胺-胺型 (PAMAM)树突状聚 合物。装载了DNA的树突状聚合体注入组织,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 DNA分子释放出来,实现基因的整合。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研究 纳米机器人
分子马达
三 、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微小探针技术 ❖ 纳米生物细胞分离技术 ❖ 纳米细胞检疫器:纳米秤 ❖ 纳米激光 ……
陈汝福,陈积圣.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 23, 12 (2004): 1714-1716
癌細胞的特定目標療法-內包藥 物的高分子微脂
將內包阿霉素的高分子微脂之水溶液輸入移植了人類大腸癌細胞的老 鼠身上後,由於EPR效果而使得癌細胞內阿霉素堆積比在只是輸入阿 霉素的狀況下高出幾十倍,被卻認為具有高抗癌效果。 高分子微脂系統,對於cisplatin及其他難以溶於水性質的抗癌藥劑也 很容易適用,是使用性很高的系統。 本系統也研究基因治療材料,使得包住治療用蛋白質的基因能內包於 微脂當中,並能有效率的搬運至目標細胞內。
Seminar I
纳米技术与肿瘤诊治
▪ 2005级 唐 伟 ▪ 导 师 赵宗保 ▪ 2006.5.16
主要内容
一 纳米技术概况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三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四 总结与展望
一、纳米技术概况
纳米:1 nm=10-9 m 纳米技术:在1-100 nm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 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纳米技术的应用:
构造:药物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 或通过吸附、耦合作
用位于粒子表面
物理化学导向
特点:长循环、缓释、靶向
生物导向
纳米微粒
长循环
靶向、缓释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载药微粒:物理化学导向
利用药物载体的磁性特点,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纳 米载体将富集在病变部位,进行靶向给药。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肿瘤的靶向治疗
肿瘤细胞识别 诊断肿瘤起因 药物输送 报告肿瘤位置 肿瘤细胞死亡报告
抗癌藥劑對实體癌部位置 的選擇性輸送
癌細胞的EPR效應
1986年,日本熊本大學前田浩教授提倡EPR效果(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應) 。 EPR效應,即是癌細胞會分泌比正常細胞多的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造成腫瘤組織附近血管比起正常的血管物質滲透性高,因此分 子體積大的高分子化合物更能滲透、經過癌組織。加上癌細胞破壞淋 巴系統,造成高分子化合物停留在腫瘤組織附近時間較長的現象。 被動的(passive)特定目標藥物比較能將血液中的藥物送入癌細胞中。 因此,自1986年以來,對固體癌細胞的特定目標藥物,就從以前對抗 原-抗體反應的積極性特定目標藥物,改用抑制肝臟、腎臟代謝或運用 徐放的被動特定目標藥物而出現了新的開始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微小探针技术
Tuan和其同事研制的纳米探针,探测单个活细胞的纳米传感器,当它插入 活细胞时,可探知会导致肿瘤的早期DNA的损伤。
直径50纳米,外面包 银的光纤,尖部贴有 可识别和结合BPT的 单克隆抗体
细胞浸入含有苯并吡(BaP)的液体中 苯并吡(BaP)与细胞DNA的代谢生成BPT
将纳米SiO2 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其中 密度梯度离心
对所需要的细胞进行分离 实现对体内早期肿瘤细胞的发现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 纳米载药微粒 ➢ 纳米基因载体 ➢ 磁介导热疗 ➢ 纳米无机材料 ➢ 纳米疫苗 ……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载药微粒
尺度:直径10~500 nm的固态胶体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