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精准靶向治疗讲义

合集下载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Med)
EGFR信号通路
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
VEGF信号通路
肿 瘤 免 疫
肿瘤细胞
T细胞活化增殖
抗原提呈
信号传递
信号1: MHC-抗原-TCR
信号2: 协同刺激因子 激活信号 抑制信号
MHC TCR
T细胞耐受无应答
CD80/8 CD28 6
树突状细胞 静息T细胞
APC
PD-1在抑制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调控蛋白功能: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
伏立诺他(Zolinza) 治疗加重、持续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 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罗米地辛(Istodax) 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 贝沙罗汀(Targretin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 阿维A酸(Panretin) 治疗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KS)病人的皮 肤损伤。
Ipilimumab
Ipilimumab是活化的T细胞和抑制调节 性T细胞表达的抗CTLA-4的全人源单克 隆IgG1κ抗体,属一种新型的T细胞增 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 其靶向作用于CTLA-4,可阻断CTLA4与 B7结合,从而去除免疫抑制效应,并调 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ipilimumab用 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成功的范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4年生存为 88%, 75%仍处于慢性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7%的患者部分缓解(PR), 27.9%的患者疾病稳定 (SD),88%的患者已存活1年以上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PPT课件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PPT课件

CD117 (c-Kit)–阳性 GIST组织染色
c-Kit 受体结构
配体(SCF) 结合位点
C-Kit受体
与ATP位点结合的激酶区
细胞膜
已证实的伊马替尼可能作用机制
伊马替尼应用前
伊马替尼
c-Kit 受体
ATP 结合受 体激酶部分
细胞膜
阻断 ATP 结合
信号转导通路受抑制
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
细胞核
C225的临床适应症
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C225与CPT-11联合应 用于EGFR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或耐药的复发或转 移性CRC ,或单药用于不能耐受化疗的CRC
美国FDA也批准将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作为局部晚 期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2007年C225在中国成功上市,用于治疗上述两种 疾病。
Trastuzumab术后应用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DFS 和OS。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的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阿瓦斯汀(Avastin) 生产商:瑞士豪夫迈·罗氏 (-La Roche)
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A)亚型的 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93%人,7%鼠),能结 合并中和VEGF的活性,阻断其活化而产生抗肿瘤 作用。
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显示, Erlotinib与GEM合用治疗晚 期胰腺癌,临床获益率57.5%,月月,均优于单用月月), EGFR 表达状态对治疗结果无影响,
GEM+Erlotinib现已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是 首次证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更有效。

肿瘤精准靶向治疗

肿瘤精准靶向治疗

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靶点联合治疗
针对多个靶点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疗 效。
免疫与靶向治疗结合
利用免疫疗法与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精准的靶向治疗方 案。
新型靶向药物研发
针对新靶点或已有靶点的创新药物研 发。
精准靶向治疗的展望
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通过精准识别和选择靶点,减少副作用,提 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精准靶向治疗
结直肠癌精准靶向治疗主要针对结直肠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如KRAS、NRAS和BRAF等。通过 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精准靶向治疗同样需要基于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选择,不同的基因突变可能需要不同的 靶向药物。因此,在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测是必要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直肠癌的精准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效果不佳,目前仍 存在许多挑战和未知因素。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科学家们已经针对 某些基因突变研发出了靶向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这些 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 个基因和通路的相互作用,因此针对单一基因的治疗往往 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结直肠癌的精准靶向治疗仍存 在许多挑战和未知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肺癌精准靶向治疗
肺癌精准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 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如EGFR、ALK 和ROS1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药 物,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VS
肺癌精准靶向治疗需要基于患者的基 因检测结果进行选择,不同的基因突 变可能需要不同的靶向药物。因此, 在治疗前进行基因检测是必要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调节免疫功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药物选择策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根据肿瘤类型选 择:不同肿瘤类 型的分子靶向治 疗药物不同,需 要根据肿瘤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药物作用机 制选择:不同药 物的作用机制不 同,需要根据药 物的作用机制选 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药物副作用 选择:不同药物 的副作用不同, 需要根据药物的 副作用选择合适 的药物。
根据药物价格选 择:不同药物的 价格不同,需要 根据药物的价格 选择合适的药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 临床应用
适应症选择
01
非小细胞肺癌: EGFR、ALK、 ROS1等基因突

02
乳腺癌: HER2基因扩

03

治疗方案制定
01
确定肿瘤类型:根据病理诊断确定肿 瘤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确定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身 体状况、治疗意愿等因素确定治疗目 标,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2
评估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 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评估肿瘤 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选择治疗药物:根据肿瘤类型、治疗 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达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生存率: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
04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 药物
常见靶向药物
0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 替尼、吉非替尼等
02
单克隆抗体:如曲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等
03
信号通路抑制剂:如BRAF抑 制剂、MEK抑制剂等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材料
电子
生活
生物医学
8
纳米材料的特点
• 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 研究对象在尺度上的匹配 • 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 提高该系统的性能,节约成本 • 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输送以及利用的效率
9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分子马达 ➢ 纳米机器人 ➢ 光纤纳米传感器单细胞分析 ……
激发抗体和BPT生荧光 光探测器接收
探测早期DNA的损伤
Kasili PM, Vo-Dinh T. J Nanosci Nanotechnol. 5,12(2005): 2057-62
13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细胞分离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
制备SiO2 纳米微粒, 并将其表面包覆分子层 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
纳米阳离子脂质体
21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以avβ3 整合蛋白为靶向的基因纳米材 料(a): av β 3-NP/RAF(-)表达的 ATPu-RAF与avβ3整合蛋白结合;(b):内 皮细胞凋亡(c): 肿瘤细胞饥饿死亡.
Andrew R. Reynolds, S. Trends Mol Med. 9 (2003 ): 2-4
纳米基因载体
肿瘤的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强、转染效率高的基 因载体,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纳米基因载体:缓释药物、靶向输送、保护核苷酸、 毒性小
• 脂质体基因载体 • 树状多聚体的基因载体
20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基因载体 1: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表面正电荷与核苷酸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纳米载体与质粒DNA的复合 物。通过其表面阳离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磷脂相互作用进入细胞质, 实现基因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植物类:干扰微管系统导致细胞分裂增殖受阻
抗代谢药:干扰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抗增殖药物仅作用于肿瘤细胞,部分细胞可产生耐药
肿瘤血管异常,血浆渗漏 组织压↑,药物递送↓
残存的肿瘤细胞继续得到血供,恢复生长
除抗细胞增殖药物治疗外, 肿瘤治疗的另一重要环节是 针对肿瘤微环境,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无血供,仅靠弥散获取营养时,体积不超过2mm3,处于静息期
靶向药物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靶向药物护理常规(2013修订)
Cetuximab是EGFR的lgG1单克隆抗体 应用于结直肠癌,如化疗进展改用爱必妥与CPT11仍然有效,在一线爱必妥+FOIFOX或FOIFRI有较高疗效 联合化疗或放疗对头颈部鳞癌显示出很高的抗癌活性。
(2006年7月22日在上海上市)


治疗效果
差别很大
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
消化道和造血系统
少有,但独特反应
教学目标
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分类
靶向药物护理
4
1
2
3
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罗华
赫赛汀
格列卫
易瑞沙
多吉美
爱必妥
特罗凯
2008
索坦
靶向药物
单 抗
用药中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应停药。 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的充血性心衰可能相当严重,特别在与蒽环类药物和环磷酰胺合用时,但大多数治疗后症状好转。治疗药物通常包括利尿药,强心苷类药和或ACEI类。 在10%的患者中可出现急性超敏性反应,包括寒战和/或发热等的症候群,很少需停用,抗组胺药、抗炎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预防。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VEGF强表达肿瘤: 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肾及肾上
腺肿瘤等。
人类VEGF/VPF引物含有四个功能强大的AP1位 点,它是ras基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部分,所以突变的 ras基因通过VEGF/VPF直接的转录控制而上调血管形
成的活性。
当前第26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19点
第1个抗血管形成的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通过 bevacizumab:化疗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 两种过程均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 路,最终导致癌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形成 及转移。
当前第15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肿瘤发展中 的作用
受体、配体结合
受体活化,构象改变
生长刺激信号传至细胞核
激发MAPK、PI3K通路
阻止凋亡 激活侵袭
转移
刺激血管生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PI3K)
当前第16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19点
EGFR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umour cells
当前第43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19点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 v 临床应用: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剂制 4.多激酶抑制剂
当前第7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19点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1.抗EGFR单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爱必妥)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严重副作用: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新靶点的发现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可能
1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现新的靶点提供了线索
2
免疫疗法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而降低副作用。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
靶向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的优势
01
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02
副作用小: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降低副作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
01
03
02
04
谢谢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分类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的分子机制
01
基因突变: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02
信号通路异常:肿瘤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异常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04
缺点:容易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药物
单克隆抗体药物
4
3
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高特异性、低毒性、疗效显著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群中K-ras基因突变率15% !
15%的病人不应该使用爱必妥!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November 21; 17(43): 4779-4786.
基因KRAS热点突变位点
KRAS主要突变在: 外显子2(密码子12,13 ),3(密码子61)10
个体化检测平台
No. Patients 8 8
பைடு நூலகம்
Median Survival 15.5 mos 6.8 mos
P 0.0028
ERCC1表达与铂类药物疗效相关 的临床数据
ERCC1低表达患者,能从铂类辅助化疗中获益.
BRCA1/2表达与铂类药物疗效 相关的临床数据
BRCA1过度表达 •铂类耐药的预测因子 •抗微管类药物的敏感因子
局部晚期患者:手术、化疗、放疗、靶向
分子分型
肿瘤个体化治疗
标本→基因检测→遗传特性 →选择化疗/靶向药物
克唑替尼的靶标——EML4-ALK融合基因
EML4和ALK两个基因分别位于人类2号染 色体的p21和p23带
已发现并确认至少9种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体: v1、v2、v3a、v3b、v4、v5a、v5b、v6、v7
23
Q-PCR检测基因表达数据库
基础:>5000例样本 人种:中国患者样本
标准:正态分布 定位:精确到1%
统计:p<0.05
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疗效相关的临床数据
NCCN 2012年版临床治疗指南明确 指出:
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化疗前进行 RRM1 mRNA检测可提高治疗有 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RRM1 mRNA <1.4 >1.4
方法:
2条正向引物(针对正 常DNA,突变DNA)
1条反向引物
2个平行的PCR反应
普通PCR仪
TaqMan-ARMS技术
TaqMan-ARMS探针技术基于实时PCR平台,结合了 ARMS突变富集和Taqman-MGB特异性荧光检测两种技术。
Taqman-MGB:针对SNP位点特异性扩增的探针,可区分一个碱基的突变。
药物代表:西妥昔(默克);贝伐单抗(罗 氏)。
基因EGFR热点突变位点
•EGFR主要突变在:外显子18,19,20,21 •耐药突变:T790M
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靶标——K-ras基因检测
NCCN明确指出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用药 之前须检测K-ras基因突变检测;
野生型 突变型
K-ras突变型患者并不能从抗EGFR治疗(爱 必妥)中获益,反而徒增不良反应危险和治 疗费用;
Sanger Sequencing (1977)
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原理
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平台及芯片
PI芯片:sequence exomes and whole transcriptomes(5Gb)
目前成熟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敏感性基因检测
基因表达量(mRNA)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
——ARMS技术,测序等
ARMS技术——普通PCR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 建立于1989年,是PCR技术应用的发展,也称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 ARMS)、等位 基因特异性PCR(Allele Specific PCR, ASPCR)等。
TS高表达影响氟类和培美曲塞药效
• 低TS mRNA水平的肿瘤 患者接受氟类化疗的效 果较好,中位生存期较 长。 • TS低表达的患者对培 美曲赛的疗效好。
Shirota Y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4298-304
2
TUBB3高表达对紫杉醇和长春碱类不敏感
• TUBB3阳性表达是抗微管类药物敏感预测因子
——指导个体化化疗
可使标准化疗方案得到个体化应用
mRNA检测主要技术特色
•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采用内参比 RNA作为质控对照,应用beta-actin作 为内对照,定量检测检测目的基因 mRNA表达水平。
• 适用于各种肿瘤组织检测,包括石蜡标 本、穿刺标本、冰冻活检标本等。
• 国内采用校准RNA(Calibrator RNA)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量。
肿瘤精准靶 向治疗
1.肿瘤个体化治疗
肿瘤分子诊断 循环肿瘤细胞
2. 肿瘤个体化治疗 发展趋势
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方法
• 患者对药物是否敏感?毒性是否可耐受? • 患者治疗后转移复发风险有多高?
个体化治疗:医学概念。应用它不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还
降低医疗费用。
肿瘤标准化治疗
病理分型
Ⅰ期患者:手术/化疗 Ⅲ、Ⅳ期患者:放/化疗+手术
一个PCR体系中:1对引物,1条探针 每个位点需要做至少两管PCR扩增!!!
应用:对微量突变进行检测。
SNP位点检测应用
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比较
测序技术发展历程
Ion Semiconductor Sequencing (2011)
Next-Gen Sequencing (2005以后)
检测方法:RT-PCR, FISH, PCR-测序等
靶向EGFR的抗肿瘤药物
类别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 -TKI)
作用机制:抑制EGFR胞内区酪氨酸激酶活 性,阻断EGFR信号通路;
药物代表:吉非替尼(阿斯利康);厄罗替 尼(罗氏)。
类别二:单克隆抗体(mAb)
作用机制:与EGFR胞外区结合,阻断配体与 EGFR的结合;
STMN1表达检测意义
• 疗效: 低表达接受长春瑞滨/顺铂治疗 的效果较好,中位生存期较长; STMN1高表达接受长春瑞滨/顺铂 的疗效较差。 • 预后: 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 低,肿瘤发生转移的风险越高。
Elizabeth A et al. Cancer Res. 2002;62:6864-6869
3
HER2基因检测
——乳腺癌患者预后指标及曲妥珠单抗治疗的 靶点
——胃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靶点
FDA 2013年关于胃癌HER2检测流程建议
ASCO/CAP2013指南关于乳腺癌HER2检测推荐: 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水平 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
靶向药物敏感性解决方案
化疗药物敏感性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