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八国联军-课件

•
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 切关注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为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方法技巧 利用歌谣记忆《辛丑条约》。 一九零一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四亿五,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使馆界,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
口约为4.5亿,列强用意为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一两白 银的“罚金”。同时,赔款又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从 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 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 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 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此图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 《辛丑条约》时的场景。通过《辛丑 条约》,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 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 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控 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方面:中国国势衰微;封建制度腐朽;清政
府不是真正支持义和团,而是对其既利用又削弱,最终出卖 并剿杀了义和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政治
军事 外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义和团 运 动
背景 兴起 发展 口号 结果 性质及意义
抗击 八国 联军
时间 八国联军侵 原因 华战争 概况 结果
时间 《辛丑条约》 签订国 内容及危害 的签订 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 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 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 长矛。相信降神附体,刀 枪不入。
义和团成员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中国人民的反帝意志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旗号:
扶清灭洋
爱国性 义和团对清政府 的本质认识不清, 对其抱有幻想。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将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2、内容、危害、影响: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危害
加重中国人民经济负 担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史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学生的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过程。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历史人物,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件】 抗击八国联军 课件

天津保卫战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
第二单元
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
第二单元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攻占北京
联军攻陷北京
第二单元
8月14日,第一枚炮弹飞向北京,联军开始了总攻。
中国军队使用着极其简陋的武器顽强阻击。在据城 而守的中国军人中,有一位姓舒的士兵阵亡了,他 有一个1岁多的儿子,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后为自己取 笔名为老舍,并在自传中直白地写下了童年最深的 记忆——我们恨八国联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被炮火毁坏的北京齐化门
8月16日,中国军 队仍在城中与八国联军 巷战。晚上,联军占领 全城。各国指挥官下令 大掠3日,北京的劫难 开始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 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 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 6000万两之多。 仅日军从户部一处就抢走白银300万两——
听命一于”联,军“的故巡瓜捕分将一义事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 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第二单元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 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巷战后的街道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第二单元
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共25张)(2024版新教材)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司令、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经八国联军及 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西 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 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 舰,兵锋直指北京,对中 国不宣而战。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B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
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 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 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 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 渊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继 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 传统。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 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危害、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内容
赔款白银4.5亿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人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人教))一. 教材分析《抗击八国联军》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同时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细节知识,以及《辛丑条约》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辛丑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事件?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列强侵华的影响
文化
毁坏中华 文明遗产
经济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控制中国 经济命脉
人权
无视基本 生存权
主权独立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练习:
1.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时间是( A ) A.1900年春 B.1900年夏 C.1899年春 D.1899年夏
2.八国联军不包括下列哪一国( D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义和团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 密组织,最初进行的是反清活动。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 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 带,手执大刀长矛。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山 直 隶 北京
渤
1900.6
廊坊
天津
大沽
海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运
西 河 黄 平原 济南 山 河
东 胶州湾
海
黄
河 南
江 苏
八国联军编队开进紫禁城
1900年8 月,八国 联军占领 北京,慈 禧太后仓 皇出逃! 哭声、火 光、血泪 笼罩着北 京城。
内 容 影 响 ①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 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勒索,人民更加贫困;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 中国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 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本营——北京;
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 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 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 社会 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 铁路沿线要地;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帝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抗击八国联军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北京齐化门外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侵略者在北京街头横冲直闯
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 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深 入 探 究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 Y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明信片上反映的什么历 史事件?对近代社会造成了 怎样的影响?
年 的 一 张 国 外 明 信 片
190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 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 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 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 渊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继 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 传统。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O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 战争
八国联军 X 侵华战争
目的: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1901年
抗 击 八 国 联 军
时间: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英勇抗击 过程: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时间: 1901年 结果: 《辛丑条约》 内容: 赔;禁;拆;划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主要战斗
1、廊坊狙击战 2、西什库教堂和 东交民巷战斗 3、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壮烈殉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什么会失败? (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1900年8月14日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图为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的情 景。
二、抗击八国联军
下面几幅图片是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实时报道,请你阅读课 本后将照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好,并简单说一下经过。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天津
攻陷大 沽炮台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 团狙击,狼狈逃回
北京 (统帅:西摩尔)
攻占 北京
攻占 天津
(义和团运动失败)
(统帅:瓦德西)
D
)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
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B
)
A.《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D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 是指( D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教学目标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 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
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 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运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 动背景: 士活动猖獗
目的:
口号: 性质:
反对帝国主义 “扶清灭洋”
反帝斗争组织
义和团团民
一、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材料二: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 材料三:“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 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B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B
A.1899年
C.1901年
B.1900年
D.1902年
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 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