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指导意见写范文

指导意见写范文

指导意见写范文指导意见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那么指导意见怎么写?下面就由给大家讲讲吧。

一、写作要求与技巧(一)答题内容方面主要包括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指导原则是宏观的对策,具体措施是微观的具体的对策。

其中侧重点在微观具体的对策,答题的内容要占到答题内容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形式方面与对策题有差异,要注意两点:1、要写标题。

标题居中;2、正文部分: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开头要交代背景,还要有简短结尾。

3、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发文时间。

开头和结尾要注意字数的控制,做到简言意赅。

二、指导意见实例xx年,全县农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具有自治县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

一、指导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理念为引领,以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本定位,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高端设施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绩,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生产事故三大目标全面实现。

1、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两年增长率降低到零以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4万亩次以上,农田农药用量增长率下降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100%。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连政办发〔2017〕72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连政办发〔2017〕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农业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一、总体思路、目标及路径(一)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总体要求,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一促两保”,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2%左右;保质量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路径。

重点是“五个推进”,即推进粮食产业提升,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在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上下功夫,增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向高端化发展;推进特色产业扩面,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特粮特经等,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提高综合效益,向规模化发展;推进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稳猪禽、扩牛羊、强特色,优化海洋捕捞空间布局,控捕捞、还近岸、精养殖,开拓外海,发展远洋;推进多元复合经营,推广农牧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农田立体种植、林下经济、粮经间套作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产业界限,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业,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

胡麻什么季节种植?怎么种?这份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请收好!

胡麻什么季节种植?怎么种?这份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请收好!

胡麻什么季节种植?怎么种?这份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请收好!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也称巨胜、方茎、油麻、脂麻,在我国三系、甘肃、宁夏等省有种植。

那胡麻什么季节种植?怎么种?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一、胡麻什么季节种植?胡麻一般在春季种植,当土温稳定在7-7.5℃,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4月末到5月初时进行播种为宜。

二、胡麻怎么种?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胡麻是我国西北和华北高寒干旱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

今年北方地区热量条件和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实现胡麻适期足墒播种。

当前,西北和华北地区胡麻播种已陆续展开,为促进胡麻稳产增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2020年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合理轮作,选好茬口。

重茬和迎茬容易造成胡麻枯萎病等病害加重、杂草种子大量累积、养分严重失衡。

因此,胡麻一般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宜与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绿肥作物等轮作倒茬;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则需要更长的轮作间隔,轮作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

二是及早整地,适时播种。

土壤解冻3-5厘米及时耕整耙耱,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根据各地自然生态及生产条件,选择熟期适宜、高抗枯萎病、抗逆性强且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优良品种。

西北地区播种期一般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宜,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为宜。

三是因地制宜,配套技术。

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以地膜穴播为核心技术的胡麻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旧膜免耕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垄膜集雨沟播、膜侧沟播机械化栽培等新技术。

在热量充足、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间作套种等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主要有胡麻套种向日葵、胡麻套种玉米、胡麻套种蔬菜等种植模式。

四是加强田管,科学施肥。

胡麻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按照“基肥足、追肥早”的施肥原则进行。

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3000㎏,最好结合秋翻地深施;化肥亩施尿素10㎏,过磷酸钙50㎏,播前整地时作基肥一次施入;种肥以亩施5㎏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多元复合肥为宜。

冬季青菜栽培新技术

冬季青菜栽培新技术

冬季青菜栽培新技术
1、品种选择:一般选用较抗病毒病的矮抗青、新场青等品种。

播种前地面新高脂膜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2、育苗管理:整形好的育苗地应及时播种,播种后每天浇水1~2次,还应适时配合喷洒新高脂膜保墒防水分蒸发,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幼苗茁壮成长。

3、加强管理。

青菜定植后即刻浇搭根水,应注意在青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并及时防治田间积水,还应在青菜生长期适时喷洒蔬菜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同时可提高菠菜抗灾害能力。

4、防治病虫,青菜生长易发生病虫害,应及时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提高药效,同时可防治气传性病菌的侵入。

1。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6.27•【文号】农机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6.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设施种植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设施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是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关于设施农业发展有关部署,现就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优化种植设施区域布局,大力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温室,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快设施装备与设施专用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装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设施种植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快设施种植现代化步伐,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种植设施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结构区域化标准化设计、建设、改造稳步推进,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新型设施结构、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广,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化肥、农药及水资源利用率迈上新台阶。

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增加,设施蔬菜冬季生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施蔬菜的冬季生产具有稳定供应、高品质、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对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蔬菜的冬季生产也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和挑战。

为了指导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和蔬菜品质,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制定了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取合适的设施及地块设施蔬菜冬季生产,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设施。

在选择设施时,应考虑到日照条件、保温性能、通风条件等因素。

比较适宜的设施类型有大棚、温室等。

同时,选用较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预防积水、冻害等问题的发生。

二、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冬季的气温较低,设施内温度的调控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

设施内的温度可通过保温材料、加温设备等进行调控。

另外,湿度的调控也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设施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避免蔬菜因湿度过高导致病害的发生。

三、科学施肥和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冬季生产需要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

在冬季生产中,忌盲目过量施肥,应根据蔬菜的生长期和品种特点进行调整。

同时,水肥一体化也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合理施肥的同时,要善于调节水分,保证蔬菜的水分需求,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四、合理安排光照冬季光照不足是设施蔬菜生产的一大难题。

为了提高冬季的光照条件,可以采用光照增设装置,如反光板、反光纱等。

此外,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管理措施,尽量使蔬菜在光照充足的时段进行生长,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能利用。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冬季是一些病虫害易发多发的季节,设施蔬菜生产也不例外。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定期清洁设施和土壤,增强蔬菜的抗病虫能力等。

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与蔬菜品质的平衡,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导致蔬菜污染。

2016年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意见

2016年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意见

2016年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意见辛建平;秦志清;袁光明;冯庆伟【摘要】针对2015年入冬以来,前期低温、连续降雪及大风、雾霾等天气频仍,给设施蔬菜带来了诸多不利,并根据去冬今春的气候特点,及对越冬、早春蔬菜的影响,提出当前应加强晴天温室管理、灾害性天气的预防、病虫无害化防治等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增收.【期刊名称】《蔬菜》【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设施蔬菜;管理;意见;病虫防治【作者】辛建平;秦志清;袁光明;冯庆伟【作者单位】长治县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 047100;长治县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047100;长治县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 047100;长治县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047100【正文语种】中文由于2015年入冬后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特别是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对各种设施蔬菜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为加强华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设施产出潜能,达到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结合设施蔬菜生产实际,现提出冬春季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 优化调控,实行科学管理1.1 加强晴天温室管理1.1.1 温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是温室蔬菜生产的关键。

在温度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对植株进行抗寒锻炼,提高其抗寒能力;深冬要尽量增加覆盖物,夜间可在棚室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

此外还可以在室内进行架设小拱棚进行多层覆盖。

1.1.2 光照管理要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

棚膜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全无滴膜,并经常清扫膜面,始终使棚膜保持较高的透光率。

在保持温室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温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长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长江流域蔬菜应对旱涝急转技术指导意见

长江流域蔬菜应对旱涝急转技术指导意见

长江流域蔬菜应对旱涝急转技术指导意见长江流域前期严重干旱,近期局部连续出现大雨暴雨等天气,旱涝急转对长江流域蔬菜生产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为减轻旱涝急转带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保证蔬菜稳定供应,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导意见。

一、提前防范应对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与气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短期和中长期天气预报,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落实相应防范措施。

2.选种多抗优质品种。

尽量选择抗旱、耐涝、耐湿、抗病、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

3.疏通沟渠排除积水。

提前疏浚排水沟渠,保证排灌系统水流顺畅,做好排水泵等设施设备检修和准备工作,为排除田间积水做好准备。

同时要及时维修维护电力设施设备,防止漏电、断电。

4.做好育苗供应工作。

利用集约化育苗工厂开展规模化蔬菜育苗,培育壮苗,缩短蔬菜在田生长时间,确保灾后蔬菜用苗及时供应。

对农民和种植大户进行防范高温和强降雨天气育苗技术培训和指导。

亦可利用育苗床开展速生穴盘菜工厂化生产直接上市,不受外部旱涝环境影响。

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及时抢收蔬菜。

雨前抢收达到采收条件的蔬菜,雨后及时抢收仍有商品价值的蔬菜。

来不及上市的做好冷藏保鲜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及时抢种补种。

加强绿叶菜抢种补种力度,对受灾严重、根系已死亡的受灾田块,要及时清理田园,以备重新播种或改种。

可根据市场行情抢种一茬生长期较短、耐高温高湿的品种,如鸡毛菜、快菜和生菜等速生绿叶菜。

3.备好应急物资。

包括种子、化肥、水泵等排灌设备、采后贮藏场所等的储备。

三、加强分类管理(一)露地蔬菜1.高垄栽培,开沟排水。

整地时, 需深耕细耙,保持土壤疏松,畦之间要沟沟相通,以利于涝害时通畅排水。

采用高垄方式进行整地起垄,防止雨水淹过蔬菜根部,保证蔬菜根部透气,防止烂根与病害发生。

栽培密度要适中,保证通风排湿。

大雨来临前,注意疏通沟渠,做到沟沟相通,确保大雨过后田间不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是北方地区1月至2月份主要的生产方式。

这个时期室外温度较低、光照不足,是全年日光温室管理难度最大的时期。

(一)增温保温。

晴朗天气采取适当增温管理,以蓄存更多的热能,同时也能促进果实成熟,提早上市。

注意保温装置使用正常,保温被覆盖不留缝隙,保证良好密闭性。

(二)加强光照。

不管晴天、阴天,白天都要打开保温被,增加光照。

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傍晚和夜间补光。

(三)降湿防害。

水肥管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采用水肥一体化装置追肥浇水。

用塑料膜或稻草进行垄间覆盖。

适当通风排湿,除雨雪低温等极端天气外,午间至少通风10~15分钟。

(四)合理施肥。

结合灌水,每亩地每次结合滴灌加肥4kg~6kg。

滴灌肥料养分含量50%~60%,含有适量中微量元素。

N:P2O5:K2O比例前期约为1.2:0.7:1.1,中期约为1.1:0.4:1.4,后期约为1.0:0.2:1.8。

低温季节适当加施腐殖酸、黄腐酸、聚天门氨酸等可溶性有机肥料,或鱼蛋白、生物菌肥等。

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或其他专用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可快速有效地补给养分,但应在晴天进行。

(五)植株调整。

目前,去年秋植越冬茬果菜类蔬菜大部分到了生长中后期,应该少留果,并且适当早一点摘收,以减缓植株衰老,增加后期产量,保证2~3月份市场供应。

二、加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生产管理
(一)抢(扩)种叶菜。

适当扩种耐寒叶菜和速生蔬菜面积,丰富当地急需蔬菜品种和类型,满足市场需求;利用塑料拱棚覆盖,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叶菜和速生蔬菜生长,及时供应市场,保障本地叶菜供给。

(二)春提早蔬菜生产。

抓紧利用现代化温室、塑料大棚等进行果菜类蔬菜育苗,为2、3月份设施栽培春提早蔬菜提供优质壮苗。

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可采取补光、加温措施促进幼苗生长,保障壮苗定值。

(三)田间管理。

因时因地加强田间管理,对设施蔬菜要推广应用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对露地蔬菜要及时中耕松土,提前保墒,促进越冬蔬菜早返青。

对在田成熟蔬菜要及时采收上市,增加供应。

三、加强南方地区露地蔬菜管理
(一)补种叶菜。

去年秋植蔬菜采收后的空闲露地,可补种一茬短期的叶菜类蔬菜,争取在春种瓜豆类蔬菜之前上市,增加市场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