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628事件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三)——从瓮安事件看打黑除恶斗争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三)——从瓮安事件看打黑除恶斗争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三)——从瓮安事件看打
黑除恶斗争
崔亚东
【期刊名称】《公安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已一年多了,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

特别是在“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晓,
【总页数】7页(P4-10)
【作者】崔亚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41
【相关文献】
1.通过对贵州瓮安“6·28”事件中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四 [J], 崔亚东
2.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一)——从瓮安事件看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J], 崔亚东
3.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二)——从瓮安事件看公安机拱规范执法 [J],
崔亚东
4.探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舆论传播的特征及引导——以"6·28瓮安事件"为例 [J], 宋方方;吴俊杰
5.6·28瓮安事件与信息公开——关于群体暴力事件的分析 [J], 权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瓮安县“6·28”事件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调查报告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瓮安县“6·28”事件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调查报告
点。 三是 召开 家长 法制 教育 会议 , 帮教对 象家 长 对 进行 法律 、 心理 健康 和家 教知识 培训 。四是 帮教 办 随 时为 家长 和帮 教对 象提 供 心理 咨询 服 务 。五 是
对象 ) 的结对帮教要求 , 将帮教任务落实到县四大 班子领导 、 涉及 乡 镇领 导 、 校 领导 、 主 任个 人 学 班
头上。 ( ) 帮教 无缝对接 三 抓
边 ” “ 落实 各项 措 施 ,把 这 项二 作 当成 一 项工 ;要 r 程来 抓 , 得实 实 在在 的效果 ” 取 的批 示 精 神 , 上下
科学处理 , 其中: 检察院宣布不起诉 3 人 ; 2 公安机 关给予 行政处 罚 5 5人 ,收容 教养提 前解 教 4人 、
签订试学 协议 回归校 园 4人 , 龄未 满十六 岁 , 年 其
县帮教办在省“ 专案组” 所提供基本情况的基
础上 , 另增 加 帮 教对 象 性格 特 征 , 亲 近 的亲 人 、 最
根 据 “ ・8 事 件 涉案 青 少年 违 法 犯 罪情 节 、 62” 性 质 , 合帮教 工作 需要 , 司法 机关 在法 律许 可 结 各 的范 围 内 , 采取 “ 法 从 宽 , 到边 ” 依 宽 的处 理方 式 , 积极 兑现 宽严相济 的刑 事政 策 ,对 14人作 出 了 0
的 由县帮教 办帮 助联 系安排 ;尚未取保 释放 的按 非 毕 业班 生 跟原 班 , 业 班生 进 职校 , 毕 先落 实 、 后
调 整 的原则 ,为联 系不 上学校 和 尚未取 保释放 的 青 少年 主动落 实学校 和班 级 ,极 大地 促进 了帮 教
对象顺 利 回归校 园。 ( ) 一人一 策帮教 五 抓
lj¨j YU 1 蕊 N I 屯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读后感 ——“三力”笔谈 ——推进“三力...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读后感 ——“三力”笔谈 ——推进“三力...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读后感——“三力”笔谈——推进“三力...重新审视瓮安事件积极探索应对良策——《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读后感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多发态势一直是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难点问题。

从去年的瓮安事件到今年的石首事件、“新疆7·5事件”,各地群体性事件此伏彼起。

从我区来看,集体上访、突发群体性事件等时有发生,规模性、组织性也越来越强。

为积极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最近,结合全区的“三力提升”活动,我细细研读了《新群体事件观》一书。

该书系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刘子富在瓮安事件发生后,通过多方走访调查形成的重要著述。

对于这一事件,作者没有像许多网民那样停留在批判上,而是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看了以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需要我们树立新的观念刘子富在《新群体事件观》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群体事件观”的概念,包括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这是对贵州处置“瓮安事件”的实践总结。

书中指出:贵州省积极稳妥地处置“瓮安流血事件”的成功经验表明,过去旧的处置群体事件的模式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消减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激化矛盾……必须确立“新群体事件观”,才能妥善地防范和处理群体事件,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从书中介绍的贵州处置“瓮安事件”的实践看,我认为树立“新群体事件观”,关键是做好六个方面:一是,亲临现场。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主要领导必须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工作,靠前掌控事态的发展情况。

二是,就事论事。

不能轻率地把群众的集体行动视为是与政府的对抗行动,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三是,信息公开。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我们藏着、掖着是肯定不行的。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一)——从瓮安事件看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一)——从瓮安事件看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作者: 崔亚东
作者机构: 贵州省公安厅
出版物刊名: 公安教育
页码: 4-10页
主题词: 群体性事件 处置 预防 经济社会发展 非正常死亡 突发事件 社会影响 经济损失
摘要: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因对一起中学生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处置不当,引发了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这起事件,无论是从参与、聚集、围观的人数、持续的时间,还是从冲突的剧烈程度、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来看,都是贵州省近年来所罕见的。

“6.28”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执政能力、执政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教训极其深刻。

本文从瓮
安“6.28”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过程入手,通过深入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以贵州瓮安6.28事件为例)选题范围贵州瓮安6.28案件分析报告内容1.案件起因2008年6月22日凌晨0时27分,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西门河大堰桥处有女生跳河,请求出警。

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出警。

派出所值班民警田丰,张险峰接到指令后,驱车赶往现场。

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后无果,便提出天亮后再打捞。

2时许,消防队员撤离,民警和家属继续打捞,并将在场人员带回询问。

3时40分左右,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

当天下午,尸检鉴定结果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但家属对结论不服,未将尸体领回处理。

2.案情2008年6月22日,初三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至此,一些“小道消息”就开始在瓮安县内传播。

最初说案件当事人王某是县委书记王勤的侄女,因为中考时李树芬不把试卷给王某抄,王某便找了两个社会青年来报复。

之后又有人说凶犯被公安机关放走是因为其中某人是县里某个副县长的儿子,李树芬叔叔被打,也是这些人叫黑社会的人打的等等说法。

这些说法中事实与谣言混杂,激起了不少群众对死者的同情。

于是发生了后面围观群众到县政府请愿,人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上万人,而这些人中,有的甚至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就参与进来。

6月28日下午14是50分,县政府展开电话会议,16时许,游行队伍出发,16时40分左右,县长王海平得知情况,但由于现场社会小青年较多,而且人数众多,警戒线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便有人开始进政府大楼进行打砸,23时左右,与县政府大楼相邻的县委大楼被点燃,应为是木制结构,最后被全部烧毁。

3.案件焦点1.家属对李树芬系溺水死亡的事实表示反对,坚持认为是他杀,多次调解后未果;2.对李树芬的多次尸检仍维持原结论,导致家属的不满;3.游行队伍中的群众并非都因为不满尸检结果,造成如此恶劣结果的原因还有其他。

4.案件争议与分歧1.对李树芬的死因众说纷纭,似乎没有人相信尸检结果,是真的不相信还是不想相信;2.对游行造成的打杂事件谁应该负主要责任;3.对此次事件相关人员的处理结果是否使当事人及瓮安县群众满意。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作者:华闻在线来源:《今传媒》2008年第08期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县委、县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当地一些群众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

期间,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事件造成百余名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公共财产损失严重。

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石宗源表示:“该事件反映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交织,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及时解决,干群关系紧张所致。

”他的讲话受到了舆论的赞赏。

政府部门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免职处理推动着事件的妥善解决。

瓮安最新发生的这一群体性事件,它的演变、激化和政府的应对处理方式,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积累了经验教训。

一、传统媒体对瓮安事件的评论保护民众利益,才能化解社会矛盾(22%)《长江日报》刊登的《反思瓮安事件:维护稳定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极少数借机闹事的人,应该受到制裁。

排除这极少数人,应该说,一些群众对政府工作不满意,导火索可能是某项政策、某个行政行为,但深层次则是观念和体制问题。

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亲民政府、责任政府转型,但就步伐而言,与公众迅速增长的期待之间,仍存在一定落差。

《南方周末》刊登的《瓮安事件揭示稳定之道》:长期矛盾一朝引爆,这不是瓮安一地的情况,在社会转型期,在利益分配不平衡之当下,这应有一定的普遍性。

只不过在瓮安表现为矿群、移民和拆迁,而在别的地方,则可能表现为别的纠纷。

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千差万别,民众权益受损,因而在利益分配格局中不对等,不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则很少能够例外。

基层政府治理混乱(22%)《潇湘晨报》刊登的《瓮安群体事件折射基层治理混乱》:瓮安事件所暴露的一个重要方面,恰恰是一些基层政府治理功能的弱化,矛盾不是迅速地解决,而是长期地积累起来,官员与民众不是和谐的互动,而是关系紧张缺乏互信……基层政府亦须改进处置突发事件的习惯性做法。

大力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

大力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

2013年8月第8期总第234期理论学刊田嘲,r y J0u删mA略2013N o.8S盯.N o.234大力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魏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瓮安“6.28”恶性群体性事件,到现在虽已过去5年,仍然很有必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理性的反思。

如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反思这一事件,那么,瓮安“6.28”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必然反应。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治理的失效导致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社会控制没能有效梳理长期积聚交织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控制的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履行社会控制职能的主体失职等四个方面。

在全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心平气和地真正吸取教训,并将之应用于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工作中。

【关键词】社会控制;瓮安事件;启示;科学化水平(中圈分类号】D60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8—0074—052008年6月28日,发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的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相对于近年来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2004年)、安徽池州事件(2005年)、浙江瑞安事件(2006年)、四川大竹事件(2007年)、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等群体性事件,无论是参与人数、经济损失,还是造成的国内国际负面影响程度,更具有代表性。

这起惊动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作出重要处理指示的恶性群体性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直接反应和必然结果。

瓮安“6.28”事件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它作为一面镜子,仍然为我们深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搞好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镜鉴。

一、瓮安“6.28一事件回顾瓮安县是一个地处贵州省中部、总人口48万人的革命老区。

2008年6月22日零时27分,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县西门河大堰桥处有人跳河。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

地 发展。
。 。 。 。 ; 《西 方 文 明 中的音 乐 》
i 【匈 】保 罗 亨利 朗 著
鍪嚣 丧 菠0;降杨r燕迪 等 译 ;贵 州 人 民 出版社
2009- 1
; 当它再 版 时 , 网上 有 人 发
j 出“ 终 于再 版 了 ” 的感叹 。
j
出版 于 2 0 0 0 年 的《西 方 文
明 中的音乐》早 已让 爱乐者们 踏破铁鞋无 觅处 。
叙考史实之 中,结合贵州经 济社会发展 之 实际 , 为 贵州 发展 提 出 了可 谓振聋发聩之 思 考 , 字里 行 间 体现 着一 位历 史学家 的社 会责任 和 与时俱进 的时
代眼光 。 作为贵州人 , 或在贵州 工 作 、 生 活过 的人 , 或者关 心 贵州喜爱贵州 的人 , 不 管你对 贵州 了解 有 多少 , 《贵 州 历 史 笔记 》一 定 能让 你对 多彩贵州 有一 个全 新 的认识 。
该书系著名的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保尔 亨
利 朗 7 0 年 前所 著 。 如 书名 所 示 , 《西 方 文 明 中的 音 乐 》旨在 以 “ 西 方 文 明 ” 为 整 体 舞 台 , 展 示 音 乐 艺 术在 三 千 年 漫 长 历 程 中所 扮 演 的戏剧 性 角色 。
这本评述 西 方音乐史 的权 威著作 , 在西 方音乐史 学 界 及 广 大音乐 爱好 者 中早 已 享有盛 誉 。 在 西 方
2 0 0 9 年 第 0 5 期 ■砸 ■ ( 总 第 2 9 4 期 )
为何说多彩与神奇是贵州历 史 的主题词 ?
史学 家范 同寿先生 倾 多年 贵州 史 研 究 之 积
累 , 以 笔记 形 式写 出的《贵州 历 史笔记 》一 书 , 自出 版 以来得 到读者热捧不 断 , 名列 畅销 书排行 榜 , 2 0 0 9 年 3 月 又 再 加 印。 该 书 以 《贵州 :怎 “ 神奇 ” 二 字 足 以 概 括》开 篇 , 分 《厚 重 而 遥 远 的历 史 》等八 个 部分 、4 7 篇章 , 讲述 了贵州从新 旧 石 器时代直至 抗 日战争时期 的“ 黔南事变” 的历史 全貌 。 作者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瓮安628事件心得体会【篇一: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张文茜 131410003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1301班邬定国讲师2016 年 6 月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

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

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政府威信力低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

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三)少女之死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

当日7时40分许,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

死者家属不能接受,认为有被奸杀嫌疑。

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亡。

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

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一)危机前阶段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

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22日,家属请求将王某等三人带回派出所询问。

派出所未做笔录就将人放走。

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刑侦。

公安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未予立案。

23日,家属对结果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述、提出再次尸检要求。

公安局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并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24日,家属对公安机关结论不服,拒绝领回尸体处理。

维稳办组织双方调解,失败。

26日,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

家属则坚持奸杀嫌疑。

调节依旧失败。

27日,家属反悔调解方案,不同意安葬。

公安局再次下达《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限时17时前把尸体抬走处理。

谣言四起、真假混杂、舆论哗然。

多人以各种方式反映危险,相关负责人搁置不问。

(二)危机阶段28日,死者家属和当地群众到县政府请愿。

人越聚越多,个人利益受损害者、社会闲杂人员加入。

整个过程始终没有领导出现,打砸抢烧开始,并冲破民警在公安局一楼大厅组成的人墙,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抢夺消防龙头,剪断消防水带,消防人员被迫撤离。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作出8点批示。

而市县领导仍处于等待上级命令中。

29日凌晨1时30分,贵州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抵达现场。

武警部队陆续进入现场。

2万多群众陆续散去,事态暂时平息。

29日6时起,6000多人聚集,少数心怀不满的人煽动。

29日晚7点,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执行命令,开始强行清场,人群逐渐散去。

(三)危机后阶段30日,石宗源看望、听取汇报、座谈、与媒体沟通。

媒体增加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报道。

2日,进行第三次尸检。

对事件处理进行情况通报。

启动干部问责,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司法机构依照法律惩治犯罪分子。

6月24-26号公安局对李树芬家属及王姓和刘姓家属进行调解,要求李树芬家属将李树芬尸体领回处理。

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

6月27号公安局再对被害人家属与其相关人进行调解。

再次下达《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限时17时前把尸体抬走处理。

三、政府部门危机管理工作(一)危机阶段1.派出警力,进行维稳,向上报告情况 6月28号公共机关派出大量警员,消防员,警车进行维稳工作。

黔南州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立即将重要信息编发《黔南公安情况反映》向上报告。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作出8点批示。

2. 高层领导出面与群众沟通6月29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崔亚东接到石宗源的批示后,带领省公安厅有关人员火速奔赴瓮安。

6月29日凌晨1时30分,崔亚东一行抵达“瓮安事件”现场,遵照省委书记的指示精神,靠前指挥,处置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从外地调集的武警部队进入现场。

公安、武警向围观群众喊话,劝告群众“不要围观,尽快离开现场”,随即拉好警戒线。

3. 武警开始强行清场崔亚东和当天赶到瓮安的武警总部副参谋长薛国强、省武警总队队长周爱民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

6月29日19时,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执行命令,开始强行清场,人群逐渐散去。

4 . 高层领导现场指挥6月30日一大早,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二)危机后阶段1.领导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信息 30日,石宗源看望、听取汇报、座谈、与媒体沟通。

07月01日瓮安6.28事件首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称50余名嫌疑人被抓媒体增加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报道。

2. 组织专家再次进行尸检,发布结果 7月02日贵州专家组对李树芳进行第三次尸检07月09日李树芬第三次尸检结果公布,结论为溺水死亡。

3. 处罚相关渎职官员,设立信访机构 7月04日瓮安县原县委书记、县长、公安局长被撤职05日瓮安新任县委书记和代理县长走马上任,06日瓮安县公安局设立信访日。

【篇二:贵州瓮安事件案例】公共管理案例瓮安县委县政府大楼被攻击事件案例讨论题:1.2.3.4.如果你被派往瓮安调查问题,你将如何进行具体的调查工作?你有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分析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你是否完全赞成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的谈话内容,哪些地方不赞成?为什么?瓮安6.28打砸抢烧近7小时 150余人伤无人死亡2008年07月01日 20:51中国新闻网中新网7月1日电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今晚0在贵阳举行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王兴正介绍了“6.28”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

王兴正说,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但6月28日16时,死者亲属邀约300余人打着横幅在瓮安县城游行。

由于当日正是周六,街上人较多,部分群众尾随队伍前行,人越来越多。

16时30分许,游行人员到县公安局办公楼前聚集。

公安民警拉起警戒线并开展劝说工作,但站在前排的人员情绪激动,在少数人的煽动下,一些不法分子用矿泉水瓶、泥块、砖头袭击民警,并冲破民警在公安局一楼大厅组成的人墙,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抢夺消防龙头,剪断消防水带,消防人员被迫撤离。

20时许,不法分子对瓮安县委和县政府大楼进行打、砸、抢、烧,一度冲击临近的县看守所,整个过程持续近7小时。

王兴正说,“6.28”事件,共造成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被抢走办公电脑数十台,全部直接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共造成1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大部分均为轻微伤。

整个事件处置中,没有任何人员死亡。

王兴正说,在事件过程中,不法分子用石头、砖头、酒瓶、汽油瓶、爆竹等袭击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广大公安民警和武警、消防官兵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省、州、县公安、武警和地方党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29日19时,依法、克制、妥善处置了这起突发事件,有效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有力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贵州省政府新闻办、省公安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今晚(1日)在贵阳举行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事件原因,并就有关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云表示,6.28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十分关注事件真相的查处和瓮安县社会秩序恢复的情况。

在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公安部的指导下,黔南州和瓮安县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周晓云说,目前,6.28事件的真相已基本查明,瓮安县社会秩序基本恢复。

贵州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王兴正介绍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造成百余名公安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公共财产损失严重。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目前事件已经平息,真相已基本查明。

王兴正表示,由于深入调查需要一定时间,现将公安机关目前调查核实的情况向媒体公布:一、关于李树芬溺水死亡事件的事实。

2008年6月22日凌晨0时27分,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县西门河大堰桥处有人跳河。

雍阳镇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后,迅速派值班民警赶赴现场,并通知119人员赶赴现场。

民警赶到现场立即开展救捞,因天黑施救条件有限,经持续紧张工作,于凌晨3时许将溺水女孩打捞上岸后,急救人员证实其已死亡。

经向在场报警人刘某、陈某、王某询问得知,溺水女孩名叫李树芬,1991年7月生,系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

6月22日7时40分许,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又派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尸检和调查工作。

现已查明:2008年6月21日20许,李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邀约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朋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

李树芬在与刘某闲谈时,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

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

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

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

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

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

陈立即返回河边,跳下河中帮忙施救,陈见刘已体力不支,便用力先将刘拉回岸上。

王某、刘某随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了李树芬的哥哥李树勇(1989年12月9日生,瓮安县第二中学高三毕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