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特点及鉴定方法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独具特色。

玉器的鉴定方法一直是建筑学专家关注的话题,下面就来浅谈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一、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1、制作工艺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工匠在制作过程中都会规划好每一步的操作,以达到精美的效果。

因此,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刻韵律感极强,包括玉石的声音、纹路和形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材料选用红山文化玉器制作所用的原材料是优秀的玉石。

这些玉石质地致密,质地坚实,呈现出极高的透明度和纯净度。

这种玉石不仅有极高的价值,而且被广泛认为是玉器制作的上品。

3、题材特点红山文化玉器的题材十分丰富,除了宗教信仰和动物图案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题材。

例如,食物、精神和爱情等。

二、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定方法1、观察玉石的外观在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过程中,观察玉石的外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玉石的质地、颜色、纹路和形状等,以判断玉石的真伪。

2、检测玉石的质地检测玉石的质地也是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步骤之一。

质地坚硬的玉石通常是真品,而玉石质地软的则可能是仿品。

3、比较题材和时代鉴定红山文化玉器还需要根据题材和时代的知识来判断。

因为红山文化玉器有着特定的时期和常见的题材,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来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真实性。

4、测量尺寸最后,在鉴定红山文化玉器时,我们还需要测量玉器的尺寸,以便确定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符合红山文化玉器制作的特点。

三、总结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材料选用和题材特点方面。

为了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真实性,我们需要从玉石外观、质地、题材和尺寸等方面入手,并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总的来说,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定对于建筑学专家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鉴定技巧和知识,就能够准确判断出红山文化玉器的真实与否,真正保护好千年古文化的珍贵遗产。

飘落在国外的30件红山文化玉器大盘点

飘落在国外的30件红山文化玉器大盘点

飘落在国外的30件红山文化玉器大盘点红山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遗址中发现的玉器。

红山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

以后,在红山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

红山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其显著特征。

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些中国古代玉器在香港、日本以及欧美各个私人收藏家或各大博物馆几经转手,其中有很多已经被拍卖,不知花落谁家了。

笔者收集这些图片,品味着数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气息,所谓见过即是拥有、见过即是不忘。

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中国古玉和中华文明亦初出于红山,所以,理所当然以红山玉器作为开篇。

以后,将按照中国玉器文明的传播路线、演变过程和它们的年代秩序,陆陆续续,刊出其余。

这是对海外中国玉器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回顾的过程。

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纽约佳士得 2010年秋季拍卖会拍卖,赛克勒藏中国艺术品。

估价:USD 6,000-8,000 。

成交价:RMB 40722.0000 。

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季拍卖会拍卖。

估价:HKD 60,000-80,000(港元)。

成交价: RMB 308000.0000 。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

英国出版物图片,下落不明。

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美国布法罗科学博物馆美国布法罗科学博物馆美国布法罗科学博物馆美国迈阿密大学洛尔艺术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纽约佳士得2010年秋季拍卖会拍卖,赛克勒藏中国艺术品。

估价:USD 30,000-50,000 。

未成交。

美国国家博物馆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据称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香港购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藏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伦敦佳士得 2008秋季拍卖会拍卖。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玉器文物,源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附近的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玉龙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之一。

红山玉龙是一种用红山文化时期独特的玉石材料雕刻制成的龙形雕像。

红山文
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

红山玉龙是该文
化遗址出土的一种精美玉器,其制作工艺精湛,艺术形象逼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红山玉龙通常被用作装饰品或礼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它的形态通
常是一条盘踞在地面上并向上仰首的龙,其身体扭曲优雅,精细雕刻的鳞片和纹理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红山玉龙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步骤,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精细雕刻、抛光和镶嵌等。

红山玉龙除了作为艺术品外,还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和吉祥寓意的象征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神兽,代表着皇权和贵族尊荣。

因此,红山玉龙也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象征,成为人们追求繁荣和幸福的信仰象征之一。

总而言之,红山玉龙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
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平面0901 周业林 3091802025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它被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朝阳、凌源、河北北部,东至通辽市、锦州地区。

其中精美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突出特点,红山文化的玉器可分为三类。

一为斧、凿、锛、铲、刀等工具和兵器;二为动物雕塑,如龙、虎、龟、蝉、熊等;三类可暂称为“饰品”,是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具有某种特定形状的器物,如勾形玉佩、连环饰、琮、箍、璧、环、璜等。

有人把第三类玉器同《周礼》中记载的六种玉礼器璧、琮、圭、璋、琥、璜比较,发现在红山文化中均可以找到相似甚至相同的东西。

由此可见,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礼”的雏形。

这些并不一定属于实用的玉质工具、饰品和以神化动物为题材的玉器,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神器性质,是通神的工具。

巫是人神之间交通的使者,红山文化随葬有众多玉器的主人或许正是这样的巫。

玉器乃是巫师代表人奉献给神的礼物,同时又通过玉器来表示神的存在,即“以玉示神”。

巫师在与至上神沟通时还要用一些灵性动物作为自己通神的助手,这种宗教风俗在近代的满族-通古斯语族的萨满教中还可以见到。

那些动物玉雕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的展现。

由此可见,“礼”的实质乃是人对神的崇拜和赞美。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十分有特点的一种器物。

其中心为旋涡形,四角作卷勾状。

已发现的勾云形玉佩均置于死者的胸前,说明其非同寻常的神圣意义。

玉佩上急剧旋转的涡形纹和勾云纹体现了巫师在同至上神沟通时那种旋狂迷醉的感觉。

分析这些勾云形玉器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装饰类(如环、珠、玦等);二为工具类(如斧、棒、纺瓜等);三为动物类(如猪形、鸟形等);四为特殊类(如璧、箍形器等)。

其中箍形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典型器类之一。

把以上几种类型的玉器形状与当时的文化联系起来看,红山文化特殊类和工具类玉器应为满足宗教典礼需要而制作的。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时间:2015-05-23 14:44:28 来源:作者:一起玩收藏红山文化古玉,往往被泛指东北、内蒙、外蒙古、冀北出土的特殊形态的新石器古玉,覆盖地域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其器形、风格、大小、沁色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别。

本文主要以考古发掘实物为例分析红山文化古玉的器形,请欣赏《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一、几何造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几何造型类玉器的器体呈立体或平面的几何造型,主要有玦、管与管珠、斧、筒形器、刃边形器、环、璜形器、三孔器、瓦沟纹臂饰等。

块、管、斧等玉器主要承袭了兴隆洼文化的形制,在制作上进一步规范化,主要见于红山文化早期;刃边形器则是在吸纳吉黑地区同类玉器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扬;而筒形器、环、三孔器、瓦沟纹臂饰等器型较大,制作工艺成熟,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代表性器型。

一是红山文化玉玦玦是近年来学术界对一种环状或管状而带有缺口形状玉器的通称,最近有学者考证这种玉器应为古代文献中所谓的“珥”。

从出土位置看,它是佩戴在耳部的玉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

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共同特征是均光素无纹,断面较厚,有的外缘、内孔及缺口的断面不规则,形制厚拙古朴。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都发现了玦,东北地区主要出土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前期和黑龙江的小南山文化,在红山文化后期基本不见这种器型。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是中国较早制作和使用玉器的时期,这里出土的玉器有的比较规整,有的则非常古朴,说明当时制作玉器的技术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在赵宝沟、洪格力图和查海遗址出土的玦,圆环形外廓相对规整一些。

但在这些遗址中也有一些较粗糙的作品,较小的玦和管式玦磨工较差,直接裸露切割痕。

晚于兴隆洼文化而早于红山文化的赵宝沟文化出土的块,形制更加规整。

在阿鲁科尔沁旗塔本套勒盖和克什克腾旗南台子出土的红山文化早期的玦,与兴隆洼文化的块相比,红山文化早期的玦制作技术有很大进步,都是由规矩的圆环切口而成,肉部较窄,中央的孔较大,缺口处虽为线具切割,但已经比较平整。

红山玉器的鉴别

红山玉器的鉴别

红山玉器的鉴别红山文化玉器自从面世以来,造假频频,被神秘化的红山古玉鉴定,使得很多收藏者望而却步,那么如何鉴别红山玉的真假呢?下面店铺带您了解一下对红山古玉的鉴别分为12个字“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净”,玩过古玉的人都知道,玉出土是干净的,老玉出土要吐浆,要吐白浆、要吐黏浆、要吐灰。

它为什么干净呢?玉埋在土里会发生变化,它会吸收土壤中的元素,它遇水遇汗也会发生变化。

它会和它周围的东西结合,会生成二次生成的次生物,我这个方法也叫次生物之说。

玉吐浆必然和泥固化产生一层隔膜,它会自然的把玉保护起来。

它遇水以后,特别是手,手上有微酸,遇水以后上面那层隔膜会吐白浆,这层白浆是可以盘掉的,白浆的下面还有一层黏膜。

既然隔了这么多东西,所以那土就基本上侵蚀不到里面了。

我说的是高古玉,不讲战、汉,所以说一般的红山出土都是干净的,叫“净”。

“熟”,不仅只是红山,只要是出土的东西,老玉和新玉及仿制的老玉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新玉是生的感觉。

那熟是什么感觉呢?他就好像是用锅去煮一个白萝卜,你把萝卜露在水上一半,另一半放在水里煮,等煮到侵在水里那段萝卜变了色,那个色你提出来看,就是那种熟的感觉。

红山古玉经过检测几乎都是岫玉,和田的很少,极少极少,到目前为止可能有发现,但我现在几乎没有。

也就是当时玉软,现在出土的也就二三千年它都会发生变化。

战、汉出土的真的古玉,你用灯光打,它有像胶状一样的冻,可能不是全部,所以它才能显玻璃光,而红山古玉,因为它的年代比汉代要早几千年,所以它的侵蚀更严重,所以它有一种熟的状态。

如果这个熟不好理解大家回家试一试就感觉到了。

“肥”,就是玉中的沁看上去给人的一种感觉,它浮在玉中有点像我们平常吃的肥油一样。

“肥”分为两种,内部肥和外部肥,内部肥就是玉里面的沁,他在玉的中间,是一种虚白的,云雾状的,经常形成于玉的表层、表层以下或表层之上这三个位置,这种沁是仿制不出来的;外部肥,非玉中所有的是单体晶,在玉中一块一块的,他在玉的外部,呈献不规则的像鸡胸板油一样,这也是人为做不出来的。

千奇百怪红山玉系列(8)——一组别样神器

千奇百怪红山玉系列(8)——一组别样神器

千奇百怪红山玉系列(8)——一组别样神器众所周知,红山很多典型器。

大家耳闻熟详的有:玉猪龙、勾云佩、太阳神等等诸多图腾。

现在公认的红山文化,从6800年前(也有说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算起)到4300年前,时间跨度最少2500年。

在如此长的时间长河中,玉器的传承和变异是巨大的。

可以想象从汉代到如今约2500年,这2500年玉器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不单是器型的变化,更多是的思想的变化,文化的变化。

在远古时期,变化可能没有现在这样速度大,但也是时间跨度也是2500年啊。

再加上,众多的不同部落,不同的图腾,还有部落之间的融合,部落的消亡,部落之间的战争,所以玉器作为崇拜的图腾,一定是繁杂的,多样的。

红山玉的式样一定是缤纷多彩,数量一定是巨大的。

绝非某些人所说的“存世几百件”。

我们就是终其一生,也无法窥其全貌。

这需要打破原来的禁锢,动员全民的资源,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今天介绍一组别样神器,一共七件。

这七件之所以说是一套,是因为1、2、3、4、6等五件玉质一致;玉石皮、壳一致;玉石沁色一致;大小尺寸相仿。

另外的4、5、6、7等四件玉诀开口形制一致;开口加工工艺一致;玉质一致;大小尺寸相仿。

前四个和后三个只是外包浆有所不同(可能是把玩过,也可能环境不同),所以断为一组。

上图一:直径:145mm;110mm;厚:30mm;重:1200克。

硬度:6上图二:直径:85mm;厚:38mm;重:399克。

硬度:6上图三:长:132mm;高:32mm;60mm;厚:mm;重:419克。

上图四:长:88mm;高:30mm;85mm;厚:mm;重:391克。

上图五:长:95mm;宽:75mm;厚:22mm;重:224克。

上图六:直径:68MM;厚:32MM;重:246克。

上图七,长:80mm;厚:23mm;重:260克。

这一组玉器为什么特别重要?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图一这件神器是神马?这一件器型最特别。

玉器——红山文化

玉器——红山文化

玉器——红山文化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

玉与玉器在中国古代生活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人们不断赋予的各种含义而使它具备了不同的社会属性。

旧石器时代的玉器是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则是更具有实用价值。

【玉器的分布】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因1935年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距今大约5500年,主要分布于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省。

在各地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我们常发现有玉器随葬,其中尤以玉器最为突出。

【玉器的用途】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按照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玉是山川赋予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神鬼的灵性。

玉器不但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戴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

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一下几种:浅而宽的直线纹及带状纹。

细阴线刻纹,用于螭形块头部的细刻划。

粗而浅的阴刻网格纹。

网格较大,呈平行四边形状,见于玉龙头部及兽形玉片的兽身之上。

凸起的弦线。

这是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玉器中仅见的,为我们识别传世品中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提供了依据。

【玉器的品种和特征】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料呈青绿色,有的色较浅,以青色为主,有的色较深,近似于苍绿,少量玉材呈青黄色。

同岫岩玉有区别,更接近于新疆玉的光泽,比一般岫岩玉透明度要差,但更显得温润。

造型以动物为主,主要品种有璧、环、玦、璜、龙、箍、卷云形器、鸟、龟等。

常见的玉器有马蹄形器、勾云形器、丫形器、玦形器。

【马蹄形器】圆筒状,一端略粗,粗端之口为斜面,椭圆形。

细端筒璧上有一或二个小孔。

筒外琢磨平滑,筒内留有掏堂时的锯痕。

这类玉器传世较多,有的被后人锯短。

这种玉器均出于人的头骨之下,斜口向下横放于脑后,因而说明它是一种束发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玉器知识大全
红山文化玉器距今6000年-5000年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主要遗址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西北部,因1935年赤蜂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群多以鸟兽形为圭体,其中有现实题材的动物群,如鸟、燕、鹰、蝉、鱼等,也有模拟幻想中的神炅,如勾龙、猪龙、兽面形丫形器等,还有勾云形器、马蹄形器、二联璧、三联璧、双兽首(或人首)三孔玉饰等,构成了红山文化玉器群鲜明的特色。

红山文化玉器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和对称,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生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古朴遒劲之神韵。

【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采用的玉料较好,较多地使用了属透闪石类的玉材。

这种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一般是摩氏6~65,色泽均匀。

其玉料主要有三类: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以及岫岩玉。

后两种玉料因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玉料,产地亦在红山文化区域内,取材方便且价格不贵故今伪仿者多用它制作假红山文化玉器。

【玉色】
红山文化玉器的本来颜色有白、青、碧、罩或青屮带黄、白屮带黄诸色,典型的黄玉极罕见,少数亦见有灰白色者:红山文化玉器上往往带有沁色,但囚所川「E料的不同和埋藏地点的不同雨j有所区别,即有多少或深浅之分。

常见的有二种沁色:一是白色水沁,似雾状,在表面有很浅的一层;二是黄褐色土沁以辽宁阜新胡头沟出土=联璧上的沁色为代表;二是黑色水银沁,主要出现在白玉作品上。

另外有一些玉器上还带有玉璞的石皮。

【造型】
几何形与动物形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主体几何形分圆曲形如环、镯、马蹄形器等和直方形(如方形玉璧等动物形有鸟、龟、蝉、鹰、猪、鱼、熊竿形状。

【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宽浅的直线纹或带状纹。

常见于螭形决的头部、勾云形器表面及柄形器、玉鸟、玉龟上的分割线。

第二细阴线刻纹,用于螭彤块头部的细刻划。

笫三粗而浅的阴刻网状纹:网格较大,呈平行四边形状,见于玉龙头部及兽形工片的冉身之上:第四凸起的弦纹。

第五,冉的眼部形状有司环形、水滴形多种,有的ll阴线深刻,有的fH极浅的凹线隐约刻出。

线宽雨浅,两侧似有坡。

【工艺】
红山文化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具有很强烈的文化特征,往往对鉴定其真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现有的实物资料看,当时做玉器的基本工序,与其前后各文化期和朝代相似,即亦需经采玉料、看料取材、囚材施艺及制作玉器时的开料、切割成型、琢磨纹图、穿孔和抛光等多道工序。

但具体到各道工序时,在红山文化玉器上则又表现出与其他时期明显的差异。

囚材施艺方面,红山文化的玉器,特别是小件玉器和用籽玉作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玉料略施琢饰完成的c其中叉以神异动物和写实动物器采用此法者居多。

故即使是同一型玉器,其大小厚薄和五官形状也往往各有所别,甚至可以说,它们中没有|一件是完仝相同的。

当时的玉器几乎都有一个或数个不等的穿孔:其孔有一部分是两孔斜穿相通,有的是两面对穿相通,且在孔内多留有似来福线的穿钻痕。

一些孔呈喇叭形(又称马蹄形),且打孔时对接不正。

还有一些穿孔的孔璧平直。

纹图线条均用单条阴线和粗细不等的较粗的凹槽表现与其他时期有别c若用放大镜观看,其中较粗凹槽的制作,是先用大小不等的宽边砣具沿阴线凹槽的横向磨琢后,再用粗细不等的条棒带动解玉砂顺着阴线凹槽来拉动摩擦。

囚此,其上的阴线凹槽仍能看到先后两种方法加I留下的痕迹。

若阴线或凹槽内留有粗细相同,距离相等,且平行而直的机电砂轮打磨痕,其真实性大打折扣玉器的边沿,由于制作玉器的最后一道△序可能是用动物的皮摩擦抛光,即使至今已有五六干年之久,其表面仍有光泽莹润和呈钝刃感。

【种类】
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从小型的装饰品到大型礼器,用途广泛,可渭仲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c按其功能可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具,但有许多玉器兼具几种功能,也有的至今用途不明礼仪器红山文化玉器小的礼仪器包括玉龙、玉猪龙、方形璧等。

玉龙玉龙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作品为代表,另外还有―些类似的作品。

这些作品形状大致相同尺寸略异。

龙的整体呈“C”形。

似环,身前蜷,尾部接近干头部,头部稍大,嘴前部齐平,颈部有较长的鬣,额顶部有网格状纹饰,鬣下方有一穿孔。

这类玉龙一般都较大。

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最大直径达26厘米。

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龙,堪称“中华第―玉龙”。

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是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所使用的礼器。

玉兽形块玉兽形块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特色之一。

兽形块又被称为龙,是因为它的头像猪或熊,而身如三星他拉玉龙,造型奇特龙属于神化动物,因为古代认为龙是水(雨)神,是祈雨求丰年的祥神。

兽形块体大浑厚,神态生动,充满“神气”。

它虽时有穿孔,可能用于月艮饰佩戴,也可能是挂在室内。

用以求雨的礼器。

勾云形器勾云形器一般上下、左右对称,中部有一卷云形孔中间厚,四周薄,有的四边不仅薄还有刃c这类玉器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可能是作为礼器使用色形器色形器似刀形,片状,有柄,柄短而宽,正反两面在中间都饰有瓦沟纹,锋部稍弯似勾,弯勾部分中间厚,边缘薄,打磨光滑[柄部有孔,可穿系,可能是系于器柄之上的权杖饰,也可能是悬挂于身的佩饰。

装饰品纤山文化玉器中的装饰品包括串饰、玉镯、马蹄形器,以及各种动物佩饰等。

玉串饰红山文化的串饰一般都受沁严重,也许是这些串成的珠子体积:较小,容易受沁的缘故。

串饰的珠子多呈圆柱状,管的长短不―,有的薄如饼,有的长如管。

其截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长方形。

马蹄形器马蹄形器呈长筒形,一端平口,一端斜口,斜口的口沿往往薄而有刃,而平口的侧壁上往往有小孔,整体形状近似马蹄,因而得名。

马蹄形器的截面呈椭圆形,两端间的通孔较大,壁较薄。

制造时,先将两端钻通,再穿线加沙拉磨,切割出孔,因而器物的内壁往往带有切割时留下的痕迹。

马蹄形器常常出土于人头骨下,因而被认为是束发的发箍。

玉鹗玉鸦的造型特点是:头部有双眼,作展翅飞翔状。

鸭是农业生产中的灭害能手,在中国北方很常见,因此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多见玉鸦。

红山先民用珍贵的玉材来雕刻玉钨,说明玉在当时不仅是―种装饰品,更是红山先民心中的神。

玉蝉红山文化玉蝉呈拇指状,一些表面凸雕弦纹,有学者释其为蝉;一些表面平滑。

首端平,尾端略向后凸。

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用途不明或是由几种不同造型重新组合的复合型器物。

三孔器三孔器是红山文化特有的玉器,有平首的三孔器,也有兽首的三孔器,其中较多的是猪首三孔器。

三孔器的用途至今还没有被学者们认可的说法。

有的认为是一种套在手指上的作战兵器,以增大搏斗时拳击的力量。

有的认为是―种祭祀的礼器,是部落首领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与天对话的工具。

有的认为是一种图腾,代表着信奉猪的部落的权力。

也有的认为器上并列的三重环,可代表三重天,也可能表示太阳。

三孔器在不同地点的出现,说明这种器物的流行和使用的普遍性。

丫形器丫形器为片形玉,上部似兽头,有上竖的双耳。

双耳大而薄,耳间有较深的凹凸。

器表雕兽面纹,有较明显的双联环形眼廓。

眼廓下或有宽而薄的阔形嘴。

器下部似柄,略窄于上部,但很长。

其上有凹凸相间的横节纹,下部有孔。

其用途至今还是―个谜,有的认为是一种祭祀的工具,有的认为是氏族首领的权力象征。

玉神兽玉神兽―般双首并列,头部有角状突起,额大嘴小并向前突出,眼鼓起,龙首人身,呈蹲坐状。

双联璧与多联璧双联璧与多联璧由一整片玉制成,分为两联或多联,每联都近似圆形,中部钻有两个或多个单孔。

整体像是由两个或多个小环连接,或纵向排列,或横向排列。

纵向排列的多联璧中,下端的玉片较大,上端的玉片较小。

典型作品是辽宁建平牛河梁出土的二联璧及三联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