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肾法

《黄帝内经》养肾法
《黄帝内经》养肾法

《黄帝内经》养肾法

肾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古人把肾称为“先天之本”,对这一脏器极为珍重。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把肾比喻成一个大力士,是国家的劳动部部长,一方面决定身体的力量强弱,与体质有关;另一方面影响大脑的灵活、精细程度,是智力的表现。《黄帝内经》认为,肾气在五脏六腑里最为重要,称得上是人体的“生命之气”。如果把人比作一辆汽车,肾气就是发动机,其消长起落影响着生命的生长盛衰。总的来说,肾气盛则寿命长,肾气虚则寿命短。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脏)象论篇》说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传统医学认为,生命的繁衍功能是由肾气所主宰。肾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旺盛,具备良好的生育能力;若纵情恣欲,不善养生,则会肾气亏损,甚至影响下一代。

肾还是精气的储藏器,而精气正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不足时,也会导致精气流失,男性出现遗精、滑泄,女性出现带下过多、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在肾气主令的冬季,如不注意保养,这些症状更容易显现出来。

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篇》认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老年人容易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多由肾气衰退引起。肾还有一个监测窗口是会阴部,肾气不足的人常出现尿频、夜尿增多、尿余沥不尽,以及便秘的情况。此外,头发的多少、亮泽、颜色也与肾息息相关,其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反映了肾的气血盛衰。

在五色里,“黑入肾”,一般来说,芝麻、黑豆、黑枣、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品,都是补肾精的佳品。此外,咸味入肾,但过咸又最容易伤肾,因此,平素口味重、吃得太咸的人,身体也容易多病。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内经单选题库(修改版)

内经单选题 A B C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魄之处”为(C) A心 B肾 C肺 D肝 除哪项外,均是《素问·风论》提出的风邪致病特点(D) A善行 B为百病之长 C数变 D收引 D E F 肺热叶焦是下列哪种病证的主要病机(B) A痹证 B痿证 C厥证 D热证 G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薄”之品的性能为(B) A泄 B通 C发泄 D发热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养护阳气的方法是(A) A暮而收拒 B谨和五味 C恬惔虚 D七损八益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C) A思 B虑 C意 D志 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不属“入六府”的表现(C) A身热 B不时卧 C?满闭塞 D喘呼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脑应属于(C)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传化之府 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寒气胜者为:(B)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热痹 根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常见于哪个痿证?(B) A脉痿 B肉痿 C筋痿 D骨痿 根据《灵枢?天年》“使道”是指(B) A魄门 B鼻孔或人中沟 C经脉 D脏腑相使之道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万物之能始”的是(C) A左右 B水火

C阴阳 D天地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除哪项外须先治标(D) A中满 B大便不通 C小便不通 D烦心 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C) A煎厥 B薄厥 C寒厥 D热厥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不能食”的机理是:(A) A胃气衰 B邪气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道路”指:(C) A水火 B天地 C左右 D上下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D) A泄 B通 C发热 D发泄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狂言”的机理是(C) A精俾 B邪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伤下”的病因为(C) A风雨 B暑热 C清湿 D喜怒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肝气以津”的原因是:(A)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咸 C味过于苦 D味过于甘 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 A升降出入 B生长收藏 C权衡规矩 D循环往复 根据《素问?咳论》,咳证的发生除了与肺有关,还与下列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D) A肝 B胆 C脾 D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为(C) A平人 B风证 C少气 D温病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治节出焉”指的是(C) A肾 B脾 C肺 D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心的真藏脉是(B) A但弦胃 B但钩胃 C但石胃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 季养生论 文章来源网络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

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

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国学堂】《黄帝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此《黄帝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你 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经使用手册》、《黄帝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经》可谓是如雷贯耳,但

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清解释说,《黄帝经》把药划分为三六九等,“毒”越大,表明药越猛,而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黄帝内经与五行

黄帝内经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脏之官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腑之官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心包络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肝心脾、胃、大肠、 小肠、三焦、 膀胱 肺肾 罢极之本魄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筋脉肉皮骨、髓五华爪面唇四白毛发五窍目舌口鼻耳五脏化液泪汗涎涕唾

五脏所藏魂 肝藏血 血舍魂 神 心藏脉 脉舍神 意 脾藏营 营舍意 魄 肺藏气 气舍魂 志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怒喜思忧、悲恐、惊关节分布两腋两肘两髀(髋)两肘两膕脏热分布左颊红颜面全部红鼻红右颊红两颧红舌分布舌两旁(肝胆)舌尖舌中心(肺胃)舌中心(肺胃)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诸筋者皆属于 节 (睡觉时,血归 于肝)诸脉者皆属于 目 诸血者皆属于 心 诸气者皆属于 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肝则 忧精气并于心则 喜 精气并于脾则 畏 精气并于肺则 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五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肝心脾肺肾 黑眼络约束白眼瞳子 风轮血轮肉轮气轮水轮 角膜、黑睛眼角的血络眼睑、眼皮巩膜、白睛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色之见死色见青如草兹 者死色见赤如衃血 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 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 者死 色见黑如 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鷄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 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生于肝,如以生于心,如以生于脾,如以生于肺,如以生于肾,如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梁冬:对。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

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梁冬:对。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梁冬:对。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对。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这种人呢,如果你拿这种荜茇和肉桂煮上奶,或者用干姜,或者用一些比干姜更厉害的就高良姜煮上牛奶喝呢,你喝完以后试试,你就肯定不会拉肚子,就是说你能把它化掉了。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吃生鸡蛋过敏,他吃炒鸡蛋就不过敏。梁冬:对。徐文兵:他要在炒鸡蛋里面再放点葱花和韭菜,他就更不过敏。这就是我们讲的食物的调和,这也是我们古人的经验。另外呢,就是大家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梁冬:发酵。徐文兵:把它那个阴寒之气呢,平和一些,这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 是肤,啊。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我们就不说了。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为什么叫“肌肉若一”呢?它是在需要的时候它能绷起来发力,在放松的时候它能松得很软,我们经常说人,说你这人很肉,开车这么肉,做事儿这么肉,

《再读黄帝内经-探寻生命科学》五行学说

《再读黄帝内经-探寻生命科学》五行学说 《再读黄帝内经》中刘丰润老师结合内经同时期的天文地理和气候环境,系统指出古人所倡导的应为五气化生理论,而五行学说仅为其方便说。 古人观察发现木火土金水五星于五季中交替出现在东南中西北五方天极,显现为经天五色星气。其中,岁星春现于东方天极,显苍天之气,其色青,其气风,其性生发;荧惑星夏现于南方天极,显丹天之气,其色赤,其气暑,其性长;镇星长夏现于中天极,显黅天之气,其色黄,其气湿,其性为化;太白星秋现于西方天极,显素天之气,其色白,其气燥,其性收;辰星冬现于北方天极,显玄天之气,其色黑,其气寒,其性藏。 如此,一年五季中,五星所释放的五色星气与地表自然界气候地貌中春天多风,万物复苏而抽芽发青;夏天暑热,万物蓬勃生长;秋天多燥,果实丰收,继之萧条凋零;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藏之,冰雪盖地;长夏湿,时逢梅雨,天闷地湿。 古医家为归类这一特性,选用地表木火土金水五物质属性以应之,称为五行。故有春风、主生,以木性应之;夏暑、主长,以火性应之;秋燥、主收,以金性应之;冬寒,主藏,以水性应之;长夏湿、主腐熟五谷,与土性相合。医者为表五脏之性,将五脏与五行相合,有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由此,五星与经天运气、五气、五行、五脏、五季、五方、五色等建立对应关系。 自然界五气主管万物的生长壮老已,而物有五色以应运气本色,物有味归于五味,人食五味而生养。古修行经脉建立者认识经络有气,故以生,实脏有五,归为五气藏五脏。此为《再读黄帝内经》中五气化生核心理论的天文基础。

五气来源于天,分主五季,位居四方,周行地表,化生包含人在内的万物,归类五行,分属五味、五色、五音等,藏于五脏。人与天地间的五气是相通的,当自然界五气非其时而至出现太过或不及时则化邪,又称“六淫”“六邪”,便会影响人体五脏五气的平衡,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古代五运六气理论由此而来。古代先民通过对天球上星辰日月和地表四方五季物候的监测情况,便可以用来判断外界五气的邪正盛衰情况,从而避之有时,科学摄生和防治疾病。这就是中医所独有的“气”文化。《黄帝内经》中采用巨幅篇章内容来阐述众天文地理、气候物候、历法节气等理论目的也恰在于此。 最后,因历史局限性原因,古人眼中的这些联系,在今日看来实属不智,理应舍弃。刘丰润老师《再读黄帝内经》中的这种中医理论认识方法,理性客观,值得称赞。同时,也希望广大中医人士可以客观的看待中医历史,切莫盲目以现代生理发现生搬硬套解读中医。西医不承认中医,中医良莠不齐的根,便在于此。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概诉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 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 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 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 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 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 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 :00 —24 :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 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

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 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 卦的关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木、火、金、水、土 东、南、西、北、中 春、夏、秋、冬、换季间 肝、心、肺、肾、脾 酸、苦、辛、咸、甘 风、暑、燥、寒、湿 温、热、凉、寒、平 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戊己

八卦符号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为谓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阳入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带所伤:久视伤血,久卧蓖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带所伤。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一讲 文字版

旅游卫视国学堂-20100227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一讲文字版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2.27 23:00~23:3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视频音频下载:hi.baidu./eajian/blog/item/09b4121a4e933.html 文字整理:慕越人、徒步去旅行、天机锁、佩之、XX、蓝色天空、修身齐家、慧从庐溪 旁白: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徐文兵:两个甲子。 梁冬:一百二。 旁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寿命的长短? 梁冬: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徐文兵:最重要打的那个“基”,来源于母亲。 梁冬:父亲他的……体现在哪里?什么叫做外在表现啊? 徐文兵:行为啊,举止啊,学习啊,工作啊,一些,表现的不是很好。那是什么?子不教……

梁冬:父之过。 徐文兵:父之过。 旁白: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梁冬对话徐文兵,聊聊如何才能颐养天年。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的“国学堂”,有幸呢请到了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呢,和我们一起讲这个《黄帝内经》。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以及观众。 徐文兵:以前是听众,现在成观众了,大家好! 梁冬:啊,徐老师,咱们这个,由于时间非常紧凑,所以呢,抓紧时间进入《黄帝内经?灵枢经?天年》啊,这个解一下题。 徐文兵:呵……大家都知道中医,《上古天真论》第一篇讲的就是让“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背景提示:“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 自然赋予人的寿命叫天年,是两个甲子,120岁。 徐文兵:就说,中国道家或中医认为,人的天赋的寿命,叫“天年”,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

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

徐文兵解读皇帝内经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学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的,我们在上一周的时候呢,讲到了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这个字呢,很容易念成愉在肩背。俞在肩背。 徐文兵:这个俞,它和我们讲的运输的输是同义,就是脏腑内的气通过这个经络,通过这个地方传输到体表。相反来讲呢,如果我们刺激体表的气输出的地方可以影响到他内在脏腑的功能。 梁冬:噢…… 徐文兵:这就是中医由表及里或者由里及表的这么一个阴阳互根的,这么的一个道理。 梁冬:所谓的腧穴腧穴就是这个腧,对不对? 徐文兵:对,腧穴就是一个“肉”字边,月亮的月加上这个字,就是这个愉快的愉的半边。 梁冬:对,那我想请问了,这个俞和穴到底有什么区别? 徐文兵:哎,俞和穴有什么区别呢?穴,不用说,是凹进去的。凹下去,是吧?你挖个坑,铺上草,等着野兽往下掉。这叫穴。相反呢,还有的人的气是什么,凸出来的。 梁冬:冒出来的? 徐文兵:哎,冒出来的。它像火山口一样,它没有形,但是它有气,有那种感觉。就是有一些比较敏感的人,拿自己的手在病人身上一撸,就能感觉到有些地方,它有一种那种感觉,我们叫气象,象是看不见,象由心生,你拿心可以体会到。它局部那个气的形状,那个形象,它没有形,但是有象。是往起凸的。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脚踝呀,内侧,叫什么?肾经上的第三个穴,叫太谿。 梁冬:哪个溪? 徐文兵:谿吧,现在简化成那个小溪,河水那个,溪水那个溪了。在古代呢,它不是那么写。奚还是那个奚,但是边上是个山谷的谷。简化字为什么说有点问题呢?它就把很多它认为同样的字都归成一个字了。其实那俩字不是一回事儿。古代那个谿意思就是那种山谷,但是这山谷之间比较窄,所以它叫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