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

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
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

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

今天,养生热席卷中国。养生是中国上千年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论实践。养生包含着相辅相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养身、养心、养神。我认为,养心应是三者的核心,即养生的基本核心应该是养心。

首先,何为养生?

百度百科的表述是:养生是“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导引、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1]

按照中国最近出版的《中医养生学》这本高校教科书上的定义[2],“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强身益寿活动。”这个定义的基点将养生定位在人的生理层面,即强身益寿活动。现实的情况是,大约80-90%左右的有关养生书籍所表述的养生内容和技术都是聚焦人身体的保养与维护上,涵括饮食、环境、气候调节、房事、锻炼、沐浴、按摩、药疗、休闲等等方法,技术,注意事项等。有人甚至把“养生”误解为“养身”。

中国清代著名的养生学家梁文科在其《集验良方》中指出:“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反过来解读就是:心要是病了,神就病了,神要是病了,身体就病了。保养身体,首先要养心。

什么是养心呢?

百度百科对养心的定义是:“涵养心志;养性;平衡心理”。孟子对养心的表述是:“养心莫善于寡欲”。《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是最好的养心。[3]

现代医学对养心的表述是修德、平衡个性、平和心情、积极心态、正向愿望等。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压力管理和对情商(EQ = Emotional Quoti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认识与应用,就是中医养心的范畴。现代医学通过人对自身压力管理的技术培训,通过提高其情商技能培训等来达到人的心态、心情、心境的积极调控与管理。

为什么说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呢?我想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

个命题:

一、身病可医可治,心病难医无治, 只可养

按中医的养生理论,人要健康长寿,关键是要“天地人和”。否则,人就会得病、短命。比喻,与天不和,不及时应天时更衣保暖或避暑,人就会伤风感冒或中暑。但这些生理疾病一般有医药可治。与地不和,指五味不平衡、暴饮偏食,则会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身体疾病就比较难医难治。但要是与人不和,则几乎无药可治。

与人不和指在与人交往中的情感不合、身心失调。怨、恨、恼、怒、烦,五毒致病: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长期与人不和,则成为秉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与人不和无药可治,既伤人,也伤己。长此以往,生命玩完。再怎样养身也没用。

有人可能会说,现代临床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正是为了医治与人不和而产生的各种情感疾病。不错,二战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增长了50%;同时,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也增长了一倍。有一最新统计:1990至2001年间,美国成人严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从3.33%上升到7.06%[4]。今天,美国成人焦虑症患病率为18% [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9.1%[6]。可见,更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并没能减缓心理疾病的增涨。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心病还得心来治。心治,即非药物医治,而是调养心性、心情、心绪,即养心的概念。已知的能够治疗”与人不和”病症的重要方法是通过自身的身心锻炼,修心

养性,即“养心”。例如冥想,打坐,气功,太极拳,灵气和

瑜伽训练,及积极心态的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培养恬淡虚无的心态。

二、许多身体的疾病来自未解的心理问题

今天,许多人的身体生理疾病并不是直接来自“与天不和“或“与地不和”,而是来自综合未解的心理问题。压力和心理困

扰是现代社会中第一位的致病原因。研究表明,在美国,80%的病人初次就医的原因都与心理困扰或太大的压力有关[7],比如,头疼、伤风、失眠、过敏、肥胖、高血压、腰腿痛、综合疲劳症等。

压力与养心有什么关系呢?压力是我们对一个特定事件或

要求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感觉;它让身体上升到挑战和准备的状态,以满足严峻形势下对焦点,力量,耐力和高度警觉性

的需要。然而,较长时间地处于压力感觉下就会产生严重心理困扰和失常,引起身体的生理失调和疾病。尽管产生压力的事件或要求是客观的,但对压力的感觉却完全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养心就是让人学会积极健康地待人处事,培养恬淡虚无的平和心态。养心有方者可以从容有序地处理紧急事件或外在的高需求;或在同样条件下并不感到有太大压力。因而,很少会患与心理困扰或压力有关的生理疾病。

科学研究与统计数据表明:人类绝大多数的生理疾病是慢性病。而慢性疾病的病因则多是由七情所致,即由人的心理、情绪、精神上的失衡失常所导致。比如,研究发现,70%的癌症患者在癌症确诊前两到三年都有过严重情绪困扰的经历,这暗示心理健康问题和癌症之间可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冠心病。而前瞻性的跟踪研究表明,愤怒、敌意和焦虑等情绪与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8, 9]。这进一步说明心理疾病会引发身体的生理疾病,而且比其他身体疾病更难医治。

养心的心,是指我们的心态、心理、心情,而非生理的心脏。养心,就是把我们的心态、心理、心情、心思调整到愉悦、轻松的状态;调整到积极乐观的方向。如果能够做到积极乐观,轻松愉快,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远离诸如愤怒、仇恨、

抑郁、狂躁、恐惧、嫉妒等等负向消极的情绪。远离这些滋生心理疾病的主因,疾病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当我们的心理环境是健康的,滋生慢性病的条件也就不具备了,那么,我们患慢性病的概率也就被大大的降低减少了。慢性疾病的减少与控制,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即我们生命质量的基本保障。

三、养心是健康长寿的最佳保障和途径

养生的主要目标是要健康长寿。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历代君王、医师、学者、修炼者和养生家一直在探讨回答这个问题。环境、遗传、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健康长寿之道,还是离不开养心,既积极乐观的心态,恬淡虚无的心境。比如,

庄子(活了83岁)的长寿秘诀是:“心地坦荡;气足神宁;知足常乐。” 而中医大师陶弘景(活了81岁)的养生格言是:“调摄情志,顺应四时;节制饮食。”用更通俗的话说,“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丹纳尔(Danner)和同事们[10]就影响长寿的因素跟踪研究了180位天主教尼姑长达60多年。这些尼姑在22岁时进入天

主教堂,写下了有关自己生活的自述(研究者可以据此判断她们的人生态度),然后过着相对平静且很相似的生活。60多年后,研究者发现:在活到85岁的尼姑群中,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四分之一有90%还活着,而人生态度消极的四分之一仅有34%还活着。到94岁时,人生态度乐观的有54%还活着,而人生态度消极的仅有11%还活着。由此可见,心态心情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变量。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端粒(Telomeres)是人体遗传基因(DNA)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对端粒的深入研究发现, 细胞老化表现为端粒变短,反之,端粒在没有老化时,其酶活性高,端粒长。这一发现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然而,什么因素会影响或导致端粒老化呢?最近的一项EPEL等人的研究(2009)[11] 探讨了认知压力,打坐冥想和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的认知压力(有压力的感觉)会加速端粒的缩短过程,而专注,冥想,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放松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减少或停止端粒的缩短。换句话说,打坐冥想(养心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这一科学发现论证了中医养心对健康长寿的关键作用。

因而,养生或健康长寿应该总是??考虑到养心的方面。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健康身体的基础。当我们推广养生的方法时,不应该忽视养心和养神。不幸的是,在目前的商业文化中,养心的过程和技术还没有被具体化、项目化或产品化。因而我们接触到的养生产品,大多是与养身有关的。养心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是教人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心态,并让这些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养生作为一种理念或健康生活的文化,不应该忽略心灵和精神健康的养育。只有当我们能有效地养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健康长寿。

养心,中医称之为修为修炼;现代心理学称之为压力管理。不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心理学,虽然称谓不同,方法各异,但其理论基础都是基于对人的心态、心理、心情、心思的平衡调节。其基本方法都是通过积极的导引和培养。积极,即正向,他们包括但不限于:积极的心态、心理、心境所带来的心情体验以及行动实践:感恩、快乐、轻松、自信、充实等;自我激励、助人为乐、宽容善待别人和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开发智慧、面向未来等。

养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门技术。境界是悟道求真的人生历程。而技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而掌握并受益的。比如,呼吸训练,打坐冥想训练等等都

可以让人达到放松身心,进而平衡平和自身的身心,建立积极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最终通过积极健康的思维与行为而使其享受品味快乐健康的人生,长寿而美满的人生。

田园养生养老,其实最养心(上)

田园养生养老,其实最养心(上)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是老年人的理想养老生活。如果在乡村,这儿空气清新,一派田园风光,老年人自由行走在乡野间,追求向往生活…… 为什么追求田园养生养老?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环境已经被钢筋混凝土围合的刚性空间所替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泥钢铁森林,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建筑围合的空间环境,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传统生活心理,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非常怀念乡村的田园风光,慢节奏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也促使老龄市场消费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人养生观念的形成。在旅游市场的未来几十年,养生养老市场将越来越火热。所以,田园养老是老年人的理想生活,是他们的归宿,重在养心。而对于旅游市场,也是很有潜力的一块大蛋糕。如何田园养老?在田园中养生养老,享受的是乡村的田园环境,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养生休闲体验。在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托景观资源、新鲜空气、农事劳作、生态饮食、农耕文化等全方面的为老年人着想,打造养老新天地。(1)乡野景观,追求静生活看久了刚性、硬质的城市景观,向往传统生活方式的老年人迫切需要乡野田园风光。乡村农业资源在滋养着土地的同时,也优化了生态环境,

演绎着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田园景观在生态自然环境下,承载着农民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绿色、朴实、宁静、清新的景观氛围,正好为老年人提高了一方净土,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空间。试想,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老年人欣赏着天然的、生态的农业景观,远离城市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心灵回归到最简单的本真,纵情于田野山水中,慢慢地感受农业景观带来的无限美感,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愉悦,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在,这是何等悠哉、快哉!如果你感觉本文有价值请转发到朋友圈给更多人看,支持老汤,感激不尽!!!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要创意,来找汤俊旅游规划师!!!老汤微信:bjtj1717汤俊简介:现任职: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2001年开始从事旅游规划策划咨 询工作。规划案例: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国招标第一名)洪江区旅游目的地规划(全国招标第一名)银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国招标第一名)石家庄市驼梁—五岳寨旅游资源整合总体规划(全国招标第一名)10年规划经验100余项案例积累;曾先后主事于京沪杭甬多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百万余性情文字见之于《汤俊的旅游规划之道》、《特色休闲农业经典案例赏析》著作。汤俊旅游规划师专注于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观设计等旅游项目服务,缔造一个全方位生态链研究互动平台,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规划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读周国平《清高和嫉妒》有感 文/ 近日读了一些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人周国平先生的小文章,自觉的还是有些心得。也许是年龄日长、阅历渐丰、思考渐多的缘故,每每读过思过之后总有一吐为快之感。刚刚读过《清高与嫉妒》这则类似于寓言式的小故事,竟让我突然想到了做人的话题。先来读读这则小故事: 两个朋友在小酒店里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 在任何世道,小人得志、下流胚走运是寻常事。他们的这个熟人既然钻营有术,自然春风得意。他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宝贵的爱情——姑娘们从来都真心诚意地热爱成功的男人。 其中一个朋友啪地放下酒杯,激动地说:“我打心眼里蔑视这种人!”接着有力地抨击了世风的败坏和人心的堕落,雄辩地论证了精神生活的高贵和身外之物的卑俗。最后,尽管他对命运的不公大表义愤,但仍以哲学家的风度宣布他爱他的贫困寂寞的命运。 显然,他是一个非常清高的人。由于他的心灵暗暗受着嫉妒的折磨,更使他的清高有了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个朋友慢慢呷着杯里的酒,懒洋洋地问道:“可是,那个家伙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两个朋友本是为了快乐地相聚,喝两杯小酒,唠两句心里话,可最终竟被别人气上了(当然,实际还是自己)!犯得着这么折磨自己吗?一个多么不快乐的家伙。我不知道“另一个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但至少从这里看得出,他要幸福得多。这一切都是心态惹的祸,这不过是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 何必呢?伤人又伤身,伤情更伤心。由此看来,养生首先在于养心。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难免要将自己推销出去,难免要与人打交道,更免不了要接受各种结果——别人对自己的,自己对别人的。 人们常说,做人是有境界的。其实,养心正是在修炼做人的境界。清高是不自知的表现,可能也是不知人的表现,从现代观点来看,这显然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也是一种个性有明显缺陷的表现。可以想像,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市场的。那么,比较高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能善待自己。钱财、荣誉说到底都是身外之物,能拥有肯定是件好事,确实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别人能得到是别人的本事,又何必自我折磨呢?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祝贺去借鉴,如何?岂不更加快乐?其次,应宽容别人。本来别人自己做人做事做来的,得点名利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的嫉妒可能给别人造成伤害,有必要吗?至于别人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也大可不必妒火怒烧。最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途中,不平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不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呢?为什么不去努力给自己给别人创造快乐呢?当然,有清高之心和嫉妒之心并非全是坏事,利用得法还是有利于人和自己的。 看来,还是要少一些清高,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宽容。

浅谈音乐对身体的好处

浅谈音乐对身体的好处 懂得养生的人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会重视心理健康,以求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从而拥有幸福生活。而重视心理健康就要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常怀一颗平常心、仁爱心、喜悦心,为人处世心气平和,自然诸事顺利,万事不愁。如今的人养生养心,多会选择诸如运动、旅游、食疗、药补等方式,在这里告诉大家一种养生养心之法—一音乐。音乐也能养生,更能养心。 中国古代有“五音疗疾”的记载。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的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同时还与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相连。角调音乐具有木气属性,通于肝,可防治气郁,具有通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的作用;徵调音乐具有火气特征,通于心,有促进全身气机上炎、防治气机下陷的作用,可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宫调音乐具有土气特性,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防治气的升降紊乱,可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商调音乐具备金气特点,通于肺,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防止气的耗散,可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羽调音乐为水气的体现,通于肾,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防治气的上逆或过分上炎,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之效。总之,音乐能影响人体气机运化,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属性,在听音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听,如要养

心,就可以选择听徵调为主的音乐,兼听其他,也可以采用自然的选择法,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听后最感觉舒适的调适。快乐心,以达到养心、养生之效。 清热方剂以针对压力过大、焦虑上火、身心疲惫者为宜,可多聆听明快活泼的乐曲,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有减轻生活压力、 消除忧虑的作用。 滋补方剂主要针对紧张忧虑、信心不足、患得患失者,可多听抒情柔美的乐曲.能令人心情舒畅、胸怀开阔,有舒缓紧张、增强自信、消除浮躁心理的作用。 理气方剂主要针对烦闷气滞、情绪低落、食欲缺乏者,可多聆听欢快高昂的乐曲,把情绪调动起来,提升身体功能,能释放心中不快使人精神振奋。 润燥方剂主要针对口千舌燥、失眠多梦、易焦虑易怒者,可多聆听平稳柔和的乐曲,令人心平气和、情绪安宁,有降燥火、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的效用。 总之,音乐能养心护正气,愿音乐能给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每一个朋友带来平静、平和的心境,带来温馨、美好的气和健康长寿创造一个祥和、宁静的环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大家好!很高兴又一次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健康的话题。在当今生活中,大家会发现,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体面,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人们吃的越来越好,可身体却越来越糟;当今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下,未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目前提出了“养生先养心”的养生理念。 中医的最高境界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这里所说的养心不是指保护心脏,这里的心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心态,养心就是调控好心态和情绪。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这样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心胸开阔,将一切看的很淡,不斤斤计较,同时心无杂念,这样一来,体内的正气就会顺畅的运行,机体就不会生病。《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说:“百病从心生。”可见心态平和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其实,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一样。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中医学的传统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各种不好的情绪可以直接攻击咱们的脏腑,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称为“七情内伤”。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的情绪会严重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引起新陈代谢功能失调,生理活动紊乱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不良的情绪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性格孤僻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容易患病,斤斤计较的人比大度爽朗的人容易生病。不良的心理状态象抑郁、忧伤、愤

夏季养生饮食

夏季养生饮食 夏季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尤其是长夏,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但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吃不下喝不下,所以,夏天饮食是一门大学问。 一. 夏季不宜多吃的食物 1、少吃温热性水果 水果含有维生素,因此很多人在夏季都会选择大量吃水果来补充水分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但在选择水果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选择一些温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桂圆、樱桃、番石榴等,这些水果都属于温热性水果,如果过量食用的话除了不利于人体健康之外,同时还会导致出现上火的情况。 2、少吃坚果 无论是在家休息还是外出旅游,大部分人总喜欢备一些坚果,边吃边聊天看电视,看起来的确十分惬意。但你可能不知道,坚果吃多了也会出现上火的现象,比如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因为在坚果中含有较高的热量,如果不注意过量食用的话,就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内热,从而导致上火。所以夏天吃坚果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量,在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大碗米饭,所以坚果也是非常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之一,夏季要尽量少食用。 3、少吃肉类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我们人体中的血液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气温超过35℃时,血液就会变得黏稠,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吃一些肉类食物的话,只会让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而且在肉类食物中还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它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从而让你有侵略、忧虑的倾向。 夏季高温天气如果过量吃肉的话,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这同样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而且吃太多的肉类食物还会导致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而血压增高是造成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预防上火有很多方法,比如多吃一些维生素食物或者凉性食物,就能有效的降低体内的内火。 4、少喝鸡汤 夏季要以清补为主,如果某些菜馆还推荐乌鸡、老母鸡汤这样温补的汤,就适得其反了,而应选择鸭汤或鸽子汤。 5、少吃糖 夏季,如果大量的糖分进入体内,会升高血糖,当血糖过高时,一方面会促进被汗液污

养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练养结合:指练功和自我调节结合起来。 2、病理心理:在探讨致病的心理原因及其机理基础上,根据具体的疾病选择有针对的 功法练习。 3、性命双修:在养生实践中,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和发展,并相互促进。 4、五行学说:根据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分析、引申、推演、归类自然界事物或现象。 5、稳态: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 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6、调身: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 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使机体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7、动静相兼:练习形式上的动与静的紧密配合及合理搭配,是思想与形体的活动及安 静,二者是相对的,形动则神易静,静极又能生动。 8、呼吸调息:练功者通过调控呼吸修炼,以达到培育人身正气、清心安神和息烦调节 情绪的目的。 9、形神共养:不仅要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康健、精 神健旺,身体和精神都能均衡发展。 10、阴阳互根性: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11、调心养神:“爱养神明,调护养息,填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欲,将饵药物”。 养身应以调心养神为主,通过修炼者心理调摄,创造良好的心境,保持“恬愉无患”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首要任务。 12、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和谐统一,“天”为客观事物 13、放松训练: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放松, 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方法。 14、精: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 生殖及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动。广义的精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狭义的精指肾中化生和贮藏的精,具有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二、选择填空 1、(意念)的锻炼是静功的主要环节。 2、人体放松时,能量代谢率(降低),有利于人体功能的调整和修复。 3、“顺乎自然”“顺乎天道”,是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对待(“天与人”)的主要观点。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藏血)。 5、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中的“松静自然”里的“松”是针对(身)而言。“静”是针对(心)而言。 6、存思,是汉代至唐代(道教)很重要的养生术之一。 7、“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出自(《宝命全形论》)。 8、顺应四时,辨识(阴阳消长)是养生长寿的基本要求。 9、《黄帝内经》详尽的阐述了顺应自然以养生的观点,揭示了“春夏(养阳)”的道理 10、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基础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身理气)。 11、“五禽戏”行功的顺序是(虎、鹿、熊、猿、鸟)。 12、意念锻炼在导引中起主导作用,但意念活动应在(自然)前提下进行。 13、人体放松时,储能反应状态(不变)。 14、“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卧(伤气)····久视(伤血)” 15、《黄帝内经》详尽的阐述了顺应自然以养生的观点,揭示了“秋冬(养阴)”的道理。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访文化学者李土生 ■ 半月谈记者张曦 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8月底的北京终于告别了酷暑,迎来宜人的秋风。一个丽日蓝天的下午,记者就养生话题采访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土生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李土生。李土生的观点是:“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半月谈记者:请您谈谈怎样理解养心? 李土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百法,首重养心。 古人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 半月谈记者:那么,能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养心的吗? 李土生:古人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释、道及百家思想精华,博大精深。综合来说,古人养心主要通过神、情、德三种方式。 半月谈记者:如何通过养神来养心? 李土生:在古人看来,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反之,则身体羸弱。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二是“致虚极,守静笃。”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半月谈记者:对有些人来说,“少私寡欲”说到容易做到难。 李土生:其实,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 当然,古人讲的“寡欲”绝非是消极逃避和无所作为。正因为“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古代先贤才强调“清心寡欲”,目的是鞭策人们培育并保有正能量,防止被负能量侵害身心健康。 半月谈记者:“以情养心”怎么理解呢? 李土生: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 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古人养生有很多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古人养生经典语录,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 1、心逸则日休也。 2、苦茶久食益意思。 3、食不语,寝不言。 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6、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7、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8、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9、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2、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3、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4、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15、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6、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17、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18、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9、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20、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21、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22、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4、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25、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6、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27、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28、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9、水之生不杂则清。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30、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1、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32、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

养生之夏季时令与饮食起居

夏季时令与起居饮食 立夏已过,夏季来临,这是一个人体消耗很大、比较难与外界调和的季节。如何顺乎自然、安度盛夏是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话题。 中华民族自古有人天合一的理念,经历了几千年的生活实践,证实我们古人的养生之道是极其科学的。作为中国人,不识自家的珍宝实在太可惜了。 《内经·素问》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以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起于立夏,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夏季,艳阳普照,地热蒸腾,天地之气交合。这是自然界万物繁荣,争芳斗妍的好时节,《内经》称之为蕃秀。在这个季节,应较晚一些睡觉、早一些起床,不要被白天的漫长所困厌,应保持情志的愉快,切勿发怒,这样才能使我体之英华与大自然的蕃秀相应而成其秀美。 要使气机通畅,毛孔疏泄正常,好象人的阳气对外有所好一样,向外舒展,不要郁闭在体内,造成诸多疾患。因此,夏季应尽量少开空调,让毛孔得以疏泄,同时也把体内积聚的废物、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 在万物昌茂的盛夏,人也应有充沛的精力去参加户外活动,如到海滨游泳、球类运动等。 古人认为夏季的养生之道是:调节自己的肌体来与夏日时令相适应,符合夏“长”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违背了这样的夏季养生法则,就会伤及人体的心。发展到秋季,还会产生疟疾。秋天为丰收季节,如果秋天患病,自然吸收一年四季之精华较少,精力储存不足,到冬天,还会产生许多杂病。 夏季心神安宁之法

在夏三月,要想使精神安宁,就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忠孝之心,履行更多的孝顺,辅助正义,平熄燥火,澄和心神,远离外界声色之乐。要到高而明朗的地方去,眺望远方,使心情畅爽,早睡早起,不要厌日,行日光之浴,顺应夏季正阳之势。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使肾和心相对抗,水火相克,火病就会由此而产生。 夏季去风明目法 夏天三个月,每天应梳头一二百下,不要让梳子撞到头皮,并且应该在没有风的地方梳,这样自然能去风明目。 夏季饮食调节 逐月调养 1. 农历4月:肝气已病,心火渐壮。宜增加酸味而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2. 农历5月:肝气休,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3. 农历6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宜节制饮食疏远女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食冷,便多有暴泄疾患。需饮食温软,不要太饱,时常饮粟米温汤(小米粥),豆蔻(多年生的绿色植物)熟水最妙。 不宜冷食:夏季的特点是心旺肾衰,即使很热时也不宜饮冰水、吃冷饮,引起脾胃虚寒。如果饱腹受寒,必然会引起霍乱吐泻。 多补充酸甜果品、饮品: 瓜果类:西瓜、黄瓜、番茄 粥类:绿豆粥、荷叶粥、西瓜翠衣粥 饮料类:银花饮、山楂饮、柠檬饮、麦冬饮、陈皮饮等 其他注意事项:饮食不要吃得太饱,可少吃多餐。夏天热,适宜食应季豆类,以安抚滋养消耗大的身体,并尽量少吃肥腻油炸食物。

出汗过多伤阳气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docx

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一)夏天,心最累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一年四季都应养心,但夏天尤其要着重养心,因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二)夏天如何养心?1. 野心静自然凉冶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要要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要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要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2.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3.乘凉袁适当出汗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多到树荫下乘凉,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5 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6.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 克、酸枣5~10 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7.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8.充足睡眠袁少累心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9.心情愉快袁享受夏天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黄

如何养心 心的养生方法

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 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养心 一、充足睡眠,并且按时睡眠。 睡觉最养心。心主神,心能有所思有所虑,但若过思过虑,则会伤心。伤心则精神疲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皆下降。养心的方法很简单,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心神明亮。 若熬夜,或睡眠不足,就容易导致第二天精神疲惫,思考能力下降。况且少睡觉或熬夜还会增加肥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而这些疾病也会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 二、饮食清淡,建议素食。 清淡饮食,则身体轻松。若经常饮食膏粱厚味,会导致身体沉重,而且,亦影响心主神的功能。因为气血过多地流向脾胃,导致心主神功能下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若吃的过于油腻,往往身体懒惰,

不想动,也不想思考。 心含君火,君火明亮,则心主神功能正常。素食不容易扰动相火,有益于让君火保持明亮,心神清静,人的思维力和记忆力都能变的敏捷起来。反之,经常大鱼大肉,容易扰动相火,让人欲望增多,不利于静心。我自己体会,吃素后思维远比吃荤更敏捷,思考问题的深度大有提高。 若有虚火上浮,建议可喝点绿茶,绿茶性凉,有清心宁神之功。再者,绿茶中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三、不吸烟,少饮酒,并远离二手烟。 烟中含有燥火,容易焦燥血液。而心主血脉,故说吸烟伤心。有研究认为,被动抽烟一小时相当于抽烟三根。 酒可通阳,酒可助兴,适当饮酒可以让气血流通,让人阳气升浮,有益于健康。特别是抑郁患者,清阳不升,通过饮酒适当兴奋一下阳气,大有好处。但过量饮酒却会耗阳,兼可导致心神受损。试看不少人酒后胡话连篇,甚至做出过激或丑恶的行为,皆是酒伤心神。

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霸州市第四中学郑瑞贤 时光荏苒,来到霸州市第四中学已经将近六个年头了。在这将近六年的光阴里发生的师生故事太多太多了,虽然我一直在现代教育技术处(科室)兼任的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可是即使这样我也从未让自己放松过,记得鲁迅在《鲁迅全集》中说过“人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经历过,如果你一旦松懈,生活、工作就会一团糟,逐渐的你也会像懒惰妥协,我好像就完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2008年我怀着美好的理想踏入这个美好的校园,现在想来倒没有到中国梦这么远大,但是初出茅庐,我的确很想在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题外话:写到这我才发现其实我和我们的课改真的很有缘分的,因为我们学校也是2008年开始实行的课程改革)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也只能承认,自己骨子里比较懒惰,虽然开始积极奋进,参加更种培训,响应学校各种改革,但是慢慢的我的行动就有些脱节了,即使思想上还是保存一定的积极性。慢慢的我总是等到需要用到知识时才赶紧“补充养料”——看书学习。依仗自己参加过几次培训,讲课有了一定的雏形,以后讲课就总是依葫芦画瓢。其实自己知道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读书不能一蹴而就,这样你只能得到一时的知识,换句话说,你不能得到永久的知识。2011年我们办公室申请到了一个课题,《农村地区普通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我们开会确定了每个人必须负责的一个部分,最后我们在集体汇总,这下我可有些傻眼了,这时我很后悔原来开会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没有认真地看相关的书籍,以前开会我都参加了,可是我没有用心记啊!当时我就怀着“和我没什么关系,也用不太上,就不用用心记了”这样的心态来学习,这样你说我能记住吗?可现在……,当时我知道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内容后的心情,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面对生疏的内容我有些悔不当初,好在我还有机会,而且机会就来了。2011年6月24日廊坊的沙老师来到我们这做课题培训,我又信心倍增,坐在会议室里,我就下定决心,这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沙老师讲的很细,从开题报告讲起,从课题的申报,申报的流程,到我们的课题选题存在的问题,再到课题的研究方法、培训的策略以及创新之处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会后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引航的明灯,现在学习还不晚,于是我上网搜集资料,找相关的书籍开始充电。真是万事开头难啊,我找了一堆东西,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最后汇总集中学习,但是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记得那时候老公看到我这个样子还打趣我说“你怎么又回到大学时代了,从上班也没见你这么用功过,每天挑灯夜读,书都堆成山了”,我也不理他,每天就这么耐下心来安静的读起书来,一点一点的读,慢慢的整理。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科室集体的努力,2013年12月我们的课题结题成功了,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的带头人石老师的功劳。 我想讲的是,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看到了读书带来的好处,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之中,会有如此的闲情惬意,所以读书于我,是生命的另一个世界,是精神的别一重家园。记得自己晚上读书的那段时间,我在台灯下细细的品尝书中的知识,伴着老公、孩子的鼾声,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安静、很祥和。以前一到晚上我会觉得时间很难熬,电视没有好节目,孩子很闹腾,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现在每到晚上我会打开自己爱看的书,细细的品读起来。记得有一次晚上刚吃晚饭,我就读起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到“把握阅读良机”这一部分时,我突然抬起头来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儿子正和老公玩游戏呢,这怎么行,就像书中说到的那样,我要教育儿子啊,这个机会多好,于是,我把儿子叫过来,让老公也把电脑关上,我对儿子说:“儿子,咱们不玩游戏了,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儿子有点不高兴,但是他说“好”,于是我就给他讲起了故事,他听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是饮食起居要懂得卫生。素食对于健康大有好处,特别是中年以后。中年以后不知道在饮食上摄生,对于你晚年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影响。这是从饮食起居,我们一般讲‘卫生’养性是调养自己的情绪、性情。世间人都懂得讲求卫生,可是还有重要的,大家疏忽了,那是什么?就是养性。‘性’是好的性情,它会影响生理。所以伊斯兰教(回教)他们的饮食有很多规矩,有很多东西他们都不吃的。我曾经研究他们的教义,为什么不吃?原来那些动物性情不好。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植物,他都不吃。为什么?怕影响自己的性情。他懂得卫性,保护一个好的情绪,我们今天讲‘情绪’,这就比一般人高明。 养心,就是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慈悲之心。除了讲求卫生、卫性,还讲求卫心,保护自己的慈悲心,保护自己善良的心。 在素食蔬菜里面,有五种蔬菜不吃,这五种叫‘五荤菜’。诸位想想看,‘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叫‘辛’。‘荤’是指这五种菜:葱是一种,大蒜、小蒜(荞头)、韭菜、洋葱,这五种东西不吃。为什么不吃?这五种东西生吃刺激生理,容易发脾气,因为这个原因,防止你少发脾气、少动肝火,所以戒除。熟吃,这个东西能够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是这么个原因,不是别的。但是,如果用这些东西做香料,配在菜里面,这个可以。为什么?它不起作用。 戒酒。酒本身没有过失,酒醉了,怕你干杀、盗、淫、妄。所以酒是防止的,本身没有过失。但是在做菜里面用料酒,这个没关系。这个料酒,你就想到,它不会醉。在某一种时期可以饮酒,七十岁以上身体健康状况差,血液循环缓慢,每一餐饭都可以饮一杯酒。为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当药用。中药里面,有很多是用酒做药引,统统都许可用。 你明白这些规律,并在生活中实行,就能得大自由、大自在,断恶行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然就会选择素食,欢喜素食。 你懂得养心,懂得养性,又懂得养生,你的身体当然健康,你怎么会生病?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二岁,她常说:‘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我们不要病’。一百零二岁了,每天还照顾许许多多穷苦的病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百零二岁,除了头发白之外,牙齿只掉一个,再就看不出她的毛病了。健康、活泼,跟年轻人一样。所以在新加坡,大家都知道‘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的。

养生之道重在养心养德

養生之道重在養心養德 養生之道,各家自有論述,各抒己見,總之離不開堅持鍛煉,飲食有節,起居有時,戒煙限酒,這是必不可或缺的;但我認為“養心養德”更是重中之重,如果養不好心,其他一切也是不全面的。古人雲:“憂則傷身,樂則長壽”,所以為人要心地善良、寬容大度、性情隨和、笑臉常開、不愁不怨、以和為貴,以忍為高,行善積德,辦事儘量做到順應客觀規律,避免發生口角與心理衝突,根據自己力所能及去為社會服務,回報社會。茲就“養心養德之道”淺談管見: 一、寬容大度是養生之要決 寬容大度是人的品格與美德,是一種博大胸懷,是一種樂觀與豪爽,是維持心理健康的“營養素”,也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寬容大度的人能屈能伸,知進知退;原北京大學馬寅初校長曾因其“新人口論”而獲罪,當他兒子告訴他被革職,他只是漫不輕心地“噢”了一聲。數十年後,扒亂反正,仍是他兒子告訴他已平反,馬老仍是輕輕“噢”了一聲;這種淡薄榮辱,豁達大度的美德,令人敬佩,正因為有這寬容大度的胸懷,使他安享天年,活到101歲。 筆者認為:“大度”就象一個容器,如十斤容量的水桶只能裝下10斤的水,如果再加半斤就容納不下了;如果100斤的水桶,倒入十斤的水,只占該桶的十分之一,易如反掌;所以大度的人,胸懷博大,不計較個人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俗雲“量大福大”,“讓人三分天寬地闊”,就是這個哲理。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裏珍貴東西被盜,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說“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很平安。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又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的慶倖的是他做賊,而不是我”。人生在世福禍無常,總有得失,何不寬容灑脫一些,象羅斯福那樣自我解脫,豁達人生,值得借鑒。 全國有名的書法家,被譽為“國寶”級藝術家啟功大師,享年93歲,晚年更有著名的“二不怕之說”,“一不怕病,二不怕死”。他患有頸椎病,常做“牽引”治療,他面對類似“受苦刑”之療法,不為病魔所恐嚇,反而以豁達心態用灰諧幽默之詞,更見偉人病而彌堅的人生定力和笑對病苦,他的漁家傲詞曰:“痼疾多年除不掉,靈丹妙藥全無效,自恨老來成病號,不是泡,誰拿性命開玩笑,牽引頸椎新上吊,又加硬領脖間套,是否病魔還會鬧,天知道,今天且唱漁家傲。” 白居易養生詩:“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睡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白居易的修身養性已達到很高境界。 著名詩人陸游詩:“讀書有味身忘老,無詩三日卻增憂,更吃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更童心”。 據專家們對我國幾百名80多歲以上的健康老人的調查,結果表明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寬容大度,心情開朗,胸懷坦蕩,對生活充滿信心,對事業孜孜追求,對社會無私奉獻,對誤解包涵寬容。余在《杏林之道》一書中寫有“寓語”一篇,其中有一條“為人當仁善,問心無愧,坦然面對,這是戰勝誣陷、冷落、冤枉的最好武器,亦為修德長壽之奧秘”。又曰:“念人之功,忘人之過,揚人之長,避人之短,誠如是,何罪之有?”眼看不少子女對父母挺孝順,值得慶倖;也有不少人成了家,就忘記了父母養育之恩,我也寫了一詞條:“不孝容易孝順難,需知父母養育艱,來日你也為父母,方知父母不好當。” 二、靜坐可養生 靜坐可健身防病,自古歷代文人,不僅親身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有大量的贊詩與 1

为什么要养心

为什么要养心 中医学认为心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持全身血脉的运行,二是主持整个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因为心有主持整个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故有“心为十二官之主”的说法。表明养生首先必须养心的重要性。 心是人体活动的中心,五脏以心为主宰。心脏一旦发生病变常常累及其他脏器,其他脏器病变也常常影响到心,心脏上通于肺,肺能辅心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心阳根于命门真火,如心阳气虚,宗气不足,肺不能主司呼吸,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而为喘,或先由肺肾两虚逐步发展到心阳气虚而作喘。若心病及脾,心脾两虚,心阳不振,而致脾失转输,肾失蒸化,气不化水,水液内停而为饮,或泛溢于肢体形成水肿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意思是说心脏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导和统帅全身各个脏腑功能活动,并使各脏腑相互协调,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并指出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故古人所说的心,是指心脏和心的思维或者人脑的思维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心的气血旺盛,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可导致精神神志的异常,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靡等临床表现。孟子早就论述了这一观点,他说:“心之官则思”,意思就是说心的功能就是思维。《列子,汤问》记载了神医扁鹊为鲁公扈、赵子婴两

人开)》,施换心移植手术后,两人回到各自的家,妻子却发现不对头,遂打起官司,后经扁鹊说明情况,才真相大白。这说明我国古代提到的心,不单纯是指心脏,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养心是保持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活动的基础,如果心的功能失去正常,就会影响到各个脏腑的功能,必将发生紊乱,气血运行的道路闭塞,脏腑之间失去协调,整体性遭到破坏,损伤形体,人的生命就遭到严重的危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明”就能心宁神安,因为精、气、神为人身之宝,精足、气充、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本固而精生,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故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正如《道家养生学概要》中所说:“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需先炼心开始。”《古今卫生要旨》云:“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守。”说明以养心神为先,心神平和,情绪稳定,脏腑和调,气血通畅,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这是养生长寿的关键。故养生必先养心。 那么如何养心呢? 静则神藏,静心养心 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世界是从静寂中产生的,“有生于无”、“动生于静”,包括人的产生。人的精神更是来源某种静寂。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古往今来,无数人想通过养生术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仅追求身体的健康,更加注重心灵的健康,养生的目的和观念已与古人有着很大的改观。 养生,在现代来讲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时尚且永不过时的话题,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如药补、食疗、茶道、瑜伽、太极健身运动等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的确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养生方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以健康的心灵为前提条件。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所以说养生之道在于养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整天忧愁苦闷、焦虑不安、心浮气躁、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即使用再好的灵丹妙药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健康,而开心则是最好的保养品。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

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多为他人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平稳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想它,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并不是说不要有追求的目标,而是有了追求的目标你努力去做就可以了,即使拼尽全力也没有办法达到,也不要伤心绝望,不要太在意结果,而要学会享受追求、拼搏的过程,做到胜不骄,败不燥。 养生,首先要学会养心,心情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就比如说,一般人在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人是友好的,而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天是阴沉灰暗的,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情长期处于郁闷不开心的状态,人的身体就会出现问题,这样那样的疾病和烦恼就会随之而来了,即使用再好的化妆品和保养品也无济于事。因此,保存平和宁静的心理状态,对于养生是大有帮助的!

发给客户的养生短信

黄色底的表示已经发送或是已经定为定时发送 12招抗衰老法:晨喝水;七分饱;右侧睡;多运动;常用脑;多吃鱼;食生蒜;爱和谐;禁烟酒;要乐观;学感恩;有爱人! 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甜的多,苦的少,生活像颗五味枣;心情好,最重要,快乐幸福离不了! 七种开心的方法:1.多想我2.多联络我3.多梦见我4.多关心我5.多心疼我6.多照顾我7.最重要的是永远和那么好的我做朋友。 春季养生短信保健小常识 菠菜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对高血压、糖尿病、头痛目眩、贫血等都有良好的作用。煮菠菜时应先用沸水泡软,再炒着吃。 山药、韭菜、豌豆苗、菜花、豆、蜂蜜、奶制品、鸡蛋和水果等,春季应该多吃;而羊肉、狗肉、炒花生、瓜子、鹌鹑等,不宜春季吃。 春季一到,很多人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而减肥。生饮红萝卜汁可以有效的减肥。饭前一天喝1至2次,不需过度控制饮食,慢慢的就会有效果。 春季容易感冒,感冒后有三忌:大量吃药、立即吃药和剧烈运动。药吃太多会导致中毒,自身有免疫力不该立即吃药,适当的休息可以更好的恢复。 春季很容易引起春困,开车的人要注意几点:车内不宜开空调、开车时不要吸烟、不要喝咖啡提神,开车时如果感觉困就要休息,注意安全第一。

现在的天气总是变化很大,所以很多人都开始换薄的衣服,这样很容易感冒引起头痛。应该适当的先减少上身的衣服,要保护好下身的暖和。 春季多梳头可以有效的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泽、防止脱发;还可以缓解头痛、预防感冒。春季应该多梳头。 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且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腹中空空。所以,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豆浆,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 户外晨练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感到太热出汗时,运动强度可小些,速度减慢些或休息一会儿,不可马上脱衣衫,以防寒气入侵而致病。 春季是踏青的好时期,很多人都选择在这个时间踏青。踏青时最好穿上长袖衣裤,不要长时间在山林或草丛中躺卧,以免接触一些虫类感染病毒。 春季要多吃瘦肉、蛋类及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可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 春季,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每天早晚各饮用一杯,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减肥者不可多吃。 韭菜春季吃最好,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但胃虚有热、下部有火、消化不良的人,都部适合吃韭菜。 樱桃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但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热病者应忌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