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探究式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探究式教学所代替。
地理学科的探究式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发掘新知识,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建立在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基础上。
1.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们的学习过程,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富有经验和具体信息的建构过程。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自觉、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建立新知、强化旧知、加深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主、自我控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指,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基于个体独特的主观解释和社会共同交流的互动而成的,即学习是一种试图理解现实世界的积极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以更深入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
3.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思考和情感受困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种环境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地理探究式教学以构建合作、协作、交流、探讨和研究等多种社会互动为特点,重视学生之间的开放式交流和个体思维的融合,以寓教于乐、互动共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力和综合素质。
二、如何进行探究式地理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调研在探究式教学开始前,地理教师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调研工作,这包括教材分析、现实问题研究、教学资源收集等。
2.问题呈现地理教师需要依据已有的调研信息,精心设计呈现给学生的问题。
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包括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既考虑地理的基本概念又体现地理的本质特征。
3.探究过程探究过程即学生在自主情况下发掘信息、建立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地图、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信息,进行个案研究、统计分析和模型绘制等活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1.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以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创造问题为目的,通过开放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创造性思维:探究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实验与探究研究;•提供生活实际案例或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以及在小组内各自分工、展示“自我部分”的相关发言、分析数据;•提供生态样品,在班内分配不同样品,组织学生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展示对样品分析理解的新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增强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研究、讨论等方式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优势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实地探究。
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学、课后研究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支持和发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应用1.应用于地理实验课。
实验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2.应用于地理考察课。
地理教学需要用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和支持理论,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地理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所学的地理概念和现象。
3.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的积极学习和思考,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性的提高。
4.应用于地理研究。
地理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研究性课堂、学术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三、策略1.设定合适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在教学中设置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2.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壁垒和认知的局限。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引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讲解。
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科产生持久的热情。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践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备受关注。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通过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特点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实践性:地理学科注重实地调研和观察,探究式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2.引导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合作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探究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4.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广泛,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设计探究式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式的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
例如,以某一地理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呈现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2.利用实地调研:地理学科注重实地观察和调研,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实地了解地理现象,收集数据和信息,并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些课堂任务,例如,解决一个真实的地理问题或者制作一个地理主题的展板。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一直是教师探讨的焦点,本文以高中地理课程为载体,重点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探究式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效性运用的具体措施,以期给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的帮助,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标签: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有效运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琐碎、难以记忆,学习过程艰辛又漫长,不少知识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效率较低。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出现一种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合理的问题、任务、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带着探究意识学习新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与特点,学会分析和解决重点、难点内容,最终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有机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相比,难度、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而且知识点比较多,记忆性与理论性较强,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关联,但是不深入发掘很难建立有机联系,以至于他们无法很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受到影响。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应有机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善于挖掘和利用生活化资源,缩小地理知识和学生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使其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渴望,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并意识到地理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化资源引入新课:同学们,世界各地气候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我国华北地区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海南岛终年如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利用生活化现象导入新知识,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积极踊跃参与到新知探究中。
二、精心设计合理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学生自主关注和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中。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学习情况,提出具有一定探索价值和探究意义,且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其跟随问题分析和讨论。同时,教师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设计的探究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与启发性特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有别于白米饭煮糙米要讲技巧糙米营养高口感差,可以热水煮加少许柠檬汁与猪油,使得糟米饭香滑顺口。
()有别于白米饭煮糙米要讲技巧【2014年09月30日讯】米饭是东方人的主食,但糖尿病患者吃白米饭容易推升血糖,营养师则推荐吃糙米。
不过,糙米难煮口感不佳,令一些主妇却步。
这里介绍几个煮糙米的技巧,让糙米一样可以快速煮,又有好营养与好口感。
糙米营养高口感差,可以热水煮加少许柠檬汁与猪油,使得糟米饭香滑顺口。
(fotolia)用开水煮糙米的技巧平时煮白米饭,习惯加冷水去煮,如果煮糙米改用烧开的水,可使煮好的糙米饭既香又有营养,口感更软Q。
一、用100℃开水煮饭,能使米饭快速熟透,缩短煮饭时间,防止米中的维生素在长时间高温加热中受到破坏。
由于米中淀粉颗粒在水温60℃以上,才容易吸收水分膨胀、破裂,变成糊状后软化米粒,成软Q的饭。
二、水烧开后,开锅盖让水中氯气随水蒸气挥发掉,可减少米中维生素B1及其他B族维生素受到破坏损失。
由于自来水中加氯消毒,氯可以经高温蒸发。
三、在蒸米饭前,加入少许陈年天然酿造醋或加些柠檬汁与猪油,可使米饭松软滑溜,改善糙米粗糙的口感,糙米饭也更香浓好吃。
四、糙米的皮含有植酸,会引响人体吸收铁、钙、镁等矿物质,可先用热水浸泡30分钟,将大部分的植酸分解,以免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洗糙米的小窍门用手轻轻搅动操米,不要去揉搓,淘米2~3遍为宜。
由于糙米中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这两样东西特别容易溶于水,淘米次数过多、揉搓力道太大都会使维生素和无机盐流失。
糙米由于它只除去坚硬的外榖皮,比白米饭营养,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维生素E、维生素K、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太多搓揉易流失糙米外皮营养。
糙米的营养糙米的维生素E可以对抗自由基以防止老化;维生素K可以强健骨骼;膳食纤维则能增加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另外,糙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被人体吸收的热量比白米少,对糖尿病患很好。
又因糙米口感较粗硬需细嚼慢咽,因此可使脑中更有饱食的感觉。
初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谈

设计 了一个故事 ,通过一个家庭 的生育标准改变 的过 程来说明我 国实行人 口政 策的必要 ,通过故事 的哲理 来说 明道理 ,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 使学 生熟悉到我 国人 口形势的严重性 ,从而深刻地理解 到实行计划生育 的 重要性。在讲“ 区时” 内容时可 以设计 一个 很有趣的 的 问题 , 例如 ,00 2 1年世 界杯足球赛 的 时候 , 很多 场次 有 的 比赛直播时间都是午夜 时分 ,难道 这些运动员都是 在夜间参加 比赛 的吗?总之 , 所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学生 身边发生 的事 , 或是学生感兴趣 的事 。
二 、 究式 课 堂 教 学在 初 中地 理 教 学 中 的 实践 探
成 功的课 堂导入 是为学生探究式学 习作铺 垫 ,学生有 了浓厚 的爱好 , 就会 主动进入探究学 习阶段 。因此 , 这 环节起着影响全局 、 辐射全课 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
一
的课 堂导入 在语 言上 、表情上 、内容上像一块无形 的 “ 磁铁 ”能 吸引住学 生 的注 重力 、 动学生 的情绪 、 , 调 打
2成功的课堂导入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的要害。 . 教师
探究 式课 堂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
脚的一种做法 , 守现代 教育以人为本 的观念 , 遵 给学生
发展以最大 的空间。它按照现代教 学运行机制 , 转变传 统的教学模式 ,变以教 师传 授知识为教师引导学生 自 主接受知识 , 开启学生 的智 慧 ,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积极性 , 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满足学生 自我发展 的要求 。要让学生在 “ 活动 ” 中学习 , 主动” 在“ 中发展 ,
在“ 合作 ” 中增长知识 , “ 在 探究 ” 中创新 ,规律 ” “ 让学生 自己发现 ,方法 ” “ 让学生 自主寻找 ,思路” “ 让学生 自主 探究 ,问题 ” “ 让学生 自主解决 , 学生在 自主学习 中探 让 究 , 问题解决 中探究 , 在 在实践活动 中探究 。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 尊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 生 的主体作用 , 实现主体教育 , 除以前课 堂教学 中教 破 师 的“ 自我 中心” —教师滔 滔不绝地 讲 , 生死气 沉 — 学 沉地 听 , 教师 接二连三 地问 , 生断断续续 地答 , 学 教师 不 断地发 出指令 ,学生手忙脚 乱地去执行……探究 式 课堂教学能促使教师改变 自我 、在教学实践 中总结经 验、 向他人学习( 包括 向学生学 习 )在课 堂探究 式教学 , 中提 高 , 实现从教 学的“ 自我 中心 ” 自我 发展 ” 到“ 的转 变, 与时俱进 , 永葆教学生命 的青春活力 !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探究式教学的含义与特征、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以及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系统地论述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运用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在重心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知识的一味传授转移到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由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从统一标准的运用转移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的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成为教学改革主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新型理念,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含义与特征1.探究式教学法含义探究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是一种对知识质疑并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
探索式教学法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引,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对“探问”“质疑”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研究,从而为学生构建具体的知识体系,并形成科学的求知观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2.探索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一是以科学性的问题为线索。
学生以提出的具有科学性的问题为依托,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讨论探究活动。
问题提出的依据是客观现实中的实体和现实现象,问题的提出与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相关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导引下对科学现象根据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是探究教学法以学生活动主体。
在问题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只提供问题和所需的事例,整个观察、思考、讨论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究完成。
教师在过程中仅仅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对提出的问题自觉主动探索、解决,掌握事物的属性和现象发生的起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地理探究式教学
【摘 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下,完完全全地由学生提出问题、制
定方案、收集证据、形成结论的完全探究式教学不符合我国教育实情,而把探究的理念融入
到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当中,实行部分探究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提高了学
习效率,易于被广大师生接受、实行,更符合我国的教学实际。
【关键词】探究;地理教学
【Abstract】At our country current of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especially under Gao
Kao3's pressure is to the last comma and dot lift by student wrong, establishment project,
collections proof, formation conclusion of complete investigation the type teaching not agree with
to match our country education true state of matter, but investigation of the principle integrate
some bette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iddle, practice part investigation type teaching, since ability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vestigation ability, again exaltation study efficiency, be easy to is accept
by the larg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practice, more match our country of teaching actual.
【Key words】Investigation;Geography teaching
在目前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
地理学科应顺应改革的潮流,走在教改的前沿,形成地理课程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
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应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呢?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如下:
1.问题激励,构建探究平台
探究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问题”是激发内驱力的催化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
学习愿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具体教学中 怎样创设问题呢?
1.1 有些现象与已有知识形成矛盾的事实,中引发问题。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
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再如,一位产妇在过日界线前后
降生的双胞胎,出现妹妹大于姐姐的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2 在诱导中随机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一开始让
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图,看看有什么不同。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随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
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再如:在学习“气候资源”一节时,教师首先展示某居民小
区的位置示意图、高层住宅图片和其东南部一个化工厂大气污染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从
气候资源的利用角度分析,该住宅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3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间大胆质疑。例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地球的
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再如,我
国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冬至日前后考察南极洲是什么原因?
1.4 科学设计实验,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首先,
教师准备一底部有孔的水槽,注满水,让学生观察拔掉底部塞子时,水槽中水的流动。然后,
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水槽中的水往下流时形成的旋涡有固定的方向吗?什么方向?是什么
使旋涡的方向呈逆时针转的?如在南半球旋涡的方向又是什么?
1.5 借图启发设问,例如:在学习日本工业布局时,先要求学生读“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
业带图”,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
问题的创设方法应该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中还能找到很多。
2.自主学习,体验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是学生已有经验与探究内容产生矛盾冲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思索、归纳、比对,
达到新旧知识和谐统一的过程。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
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为了做好这一切,应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
学工作。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
主读图、阅读书籍、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解决认知冲突,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
体验了探究过程,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此时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
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
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3.交流合作,校正探究
国际2 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学会合作”列为2 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地理探究学习的
课题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合作探究。地理
探究学习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
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组把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向全班同学阐述本组的观
点。形成全班交流合作,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观
察各组的讨论进展,但并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解答,而是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
继续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
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最终完成探究课题。
地理探究学习为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
魅力的教学,它能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大力重视开展探究式教学,因为它不仅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
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处理议题、分析不同资料或观点和作
出判断时,获取知识和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
终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