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发表时间:2016-02-17T09:49:45.0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作者:陈文新朱庆强朱文荣[导读]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spleen 1ittoral cell angioma,SLC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脾脏血管原性肿瘤,起源于脾脏特有的窦岸细胞。

陈文新朱庆强朱文荣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225001摘要: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以期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

主要观察脾脏体积、瘤体的数目、大小、包膜、密度、强化等特点。

结果: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脏体积均有增大(>8个肋单元),瘤体平扫均呈类圆型、椭圆形,5例均为多发(平均5个),瘤体直径3mm~23mm不等;CT平扫瘤体呈等或稍低密度,密度不均,3例可见出血成分,呈环状高密度影;瘤体均无包膜,与正常脾脏分界不清,脾周、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瘤体动脉期呈花环状、血管隙状强化,3例可见粗大的异常血管影。

结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表现为多发肿块,无包膜,增强扫描花环状强化,粗大的异常扭曲血管具有一定的特点。

关键词:窦岸细胞血管瘤;脾脏;CT【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leen littoral cell angioma.Methods:5 patients with spleen littoral cell angi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by MSCT(n=5).The spleen volune,tumor size,density,calci?cation,capsule sign,enhancement pattern,and metastases were assessed.Result:Five cases spleen littoral cell angioma,tumors(diameter3mm~23mm),5 cases were multiple and all cases showed spleen volume increased(>8 rib unit).On unenhancement CT scan,tumors showed circle,oval and 3 cases could see hemorrhage ingredients;all tumors had no capsule and lymphadenectasis.On arterial phase,tumors showed ring-like enhancement.Three cases of visible thick abnormal vascular shadow were seen.Conclusion:Splenic littoral cell angioma tends to be multiple,unclear boundary and enhancement shows bleeding-like ingredients,and thick abnormal blood vessels ar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Littoral cell angioma;Spleen;computed tomography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spleen 1ittoral cell angioma,SLC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脾脏血管原性肿瘤,起源于脾脏特有的窦岸细胞。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张枢书;张松;颜小杭;刘国芳【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18(17)12【摘要】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CT和MR的影像特点及与病理特征的联系,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或MR资料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脾脏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7例病灶多发,1例病灶单发.多发病灶CT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由外向内或/和由内向外逐渐强化;MR平扫T1WI 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加权呈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影(\"雀斑征\"),DWI加权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与CT强化方式类似,病灶数目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病理上所有病例免疫组化同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与组织细胞相关抗原.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上的特征表现与其病理特点有一定联系,同时掌握其影像特点及病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总页数】4页(P1380-1383)【作者】张枢书;张松;颜小杭;刘国芳【作者单位】400037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J], 邓丽萍;裘敏剑;章士正2.多层螺旋CT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J], 高慧;李延静3.多层螺旋CT诊断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效果 [J], 柴建华;陈仕文4.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MDCT/MRI特征分析 [J], 王海亮;黎良山5.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徐凡;梁莹莹;尹进学;李丽琪;梁治平;曾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A I NG
H iu ,T N e D i i .( eate tfP to g , hn —aa r nsi H si l B i g10 2 , u- n O G , AJ- n j p g Dp r n ah l y C i Jp nF i dh opt , ei 00 9 m o o a e p a j n h n Ci ) a C r sodn u o: AJ-i Emalii _ a ao.o c or pn iga t r D i n e h p g, — ij n d @y ho cm.a :p g A src: jcie T vsgt tecncl a ooi letrs dans , ieet l igoia d b t tObet o net ae h l i t l c a e, i oi df rni ans n a v i i i ap h g af u g s f ad s
生 月第 3卷第 6期
C i Sr no e.0 ivo. . o6 hnJ ugO c 。D c2 1 . 13 N .
・3 21・


脾 窦 岸 细 胞 血 管 瘤 一 例 报 告 及 文 献 复 习
蒋 惠君 , 佟 杰 , 笪冀 平
作者单位 : 02 北京 , 京中 日友好医院 病理科 1 09 0 j 第一作者 : 蒋惠君 , , 女 医学硕 士, 院医师 , 住 研究方 向: 外科诊断病理学 , - a : j a @16 cr E m i j e i 2 .o lh m l n 通讯作者 : 笪冀平 , , 男 病理科主任 , 主任 医师 , — a :p g d@yho ci c E m ij i — a ao.o .n lin n

脾血管瘤ppt医学课件

脾血管瘤ppt医学课件
脾血管瘤
影像科
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 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 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 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 肿瘤 。
脾血管瘤是极为少见的病变,不过在脾脏的良 性肿瘤中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脾血
管瘤可以原发或者为全身血管瘤的部分。病理
(3)淋巴管瘤:两者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均 匀低密度灶,但淋巴管瘤密度低,接近水,而 且增强后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 (4)脾血管瘤有钙化时应与错构瘤鉴别:前 者增强延迟期强化呈等密度,可鉴别。
谢谢
1)淋巴瘤:CT平扫两者均表现为等密度或边 缘清楚的均匀低密度灶,但增强后淋巴瘤各期 像虽有强化,但与正常脾组织比较,仍为低密 度,而脾血管瘤延迟期强化表现为等密度,可 资鉴别。 (2)转移瘤:CT表现与不典型血管瘤相似,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各期相虽有强化, 与正常脾组织比较,仍为低密度。有原发灶可 资鉴别。
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
管瘤者最常见。形态上可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 本病见于30~60岁,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因其他疾患而在影像
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除非肿瘤很大或破裂出血 时才有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脾血管瘤CT平扫为实性略低或等密度,边界 较清,少数也可为囊实性,肿块内有时可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块状钙化。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1)延迟时间不够; (2)可能与各自的背景器官血供特性不同。 因此脾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典型改变
CT平扫病变呈低密度,病变中心可见沙砾状 钙化,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造 影剂逐渐向中心填充,最后密度和周围正常脾 脏组织渐趋一致。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邓丽萍;裘敏剑;章士正【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08(014)005【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表现及文献资料对其影像特征进行讨论.结果:5例病人均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有延迟扫描.2例脾肿大,4例表现为脾脏散在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病灶,绝大多数病灶直径<2cm,1例表现为脾脏巨大肿块.CT平扫所有病灶密度与正常脾脏组织差异微小,病灶显示不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显示清晰,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部分稍有强化,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密度与正常脾组织接近,病灶基本消失.1例巨块形肿块病人还接受了腹部MRI检查,病灶T1WI显示不明显,T2W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其中心部分有轮辐状高信号区;FSPG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随着时间延迟,强化程度逐渐增强,增强早、中期中心表现为轮辐状低信号区,于延迟期病灶完全强化,其中心轮辐状低信号区域信号反而略高出周围组织信号.肿瘤病理:肿瘤都是由类似于脾窦吻合的血管腔组成,部分区域呈囊状扩张,内衬单排立方或柱状内皮上皮,细胞无异型或核分裂,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结论:病灶延迟强化填充、MRI T2WI低信号的特征,有助于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总页数】5页(P415-419)【作者】邓丽萍;裘敏剑;章士正【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薛红红;沈娟;白宝艳;贾红娥2.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J], 何剑;沈健;周玮;祝跃明3.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 [J], 薛红红;白宝艳;王胜利4.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J], 张枢书;张松;颜小杭;刘国芳5.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徐凡;梁莹莹;尹进学;李丽琪;梁治平;曾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第30卷第5期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病例报告·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韩铠泽,王树鹏,管清春,蒋培强,刘松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二科,吉林 长春 130000)2018-03-22韩铠泽(1992-),男,河南周口人,住院医师,在读硕士。

刘松阳,副主任医师,博士,E-mail:liusongyang@126.com。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关键词] 脾肿瘤;窦岸细胞;血管瘤;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 R733.2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8.05.022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 )是一种极罕见的特发于脾脏的血管源性肿瘤,其组织起源为脾脏红髓的内皮细胞,即窦岸细胞。

由Falk 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易误诊。

本文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脾LCA 进行报道与探讨。

1 病例患者,女,52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周”入院。

既往体健;查体:左侧肋缘下未触及脾脏。

实验室检查:RBC4.52×1012/L ,HGB 132 g/L ,PLT 209×109/L ,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入院后行腹部彩超提示:脾厚径29 mm ,长径83 mm , 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内见数个高回声结节,较大者约29 mm × 28 mm ,结节内部回声均匀。

肝胆胰脾多排CT 平扫+三期增强(图1)提示:脾大小正常,其内见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大小约0.5~2.7 cm ,延迟强化。

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脾切除术。

术中探查见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结构无粘连。

术后病理提示:切面红褐色、实性、质略韧,散在模糊淡褐色结节影,直径约0.5~2.8 cm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7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JAN. 2022, Vol.29, No.1, Total No.150【第一作者】肖 妮,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E-mail:****************【通讯作者】肖 妮·短篇论著·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发生于脾脏的一种罕见血管来源肿瘤,大部分学者认为其起源于脾脏红髓的窦岸细胞,属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

LCA由Falk等[1]的研究于1991年最早报道。

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仍然有限,查阅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报道此肿瘤病例数约200余例。

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例LCA病例进行临床病理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2岁。

腹痛15d,发现脾脏肿物3d。

患者于15d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腹隐痛,呈阵发性,不向他处放射。

门诊CT示脾脏多发结节,注意除外结核或淋巴瘤可能。

腹部B超显示脾脏内多发结节,性质待定。

1.2 方法1.2.1 组织学 对手术切除的脾脏标本进行大小测量,垂直于脾脏长轴书页状切开,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取材,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2.2 免疫组化 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抗体CD31、CD68购于DAKO公司,CD34、CD8、CD21、Factor8、Ki-67均购于中杉金桥公司,具体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并设有阴性和阳性对照。

2 结 果2.1 巨检 脾脏大小13cm×9cm×3.5cm,脾脏被膜光滑,书页状切开切面见多个暗红色结节,直径0.1cm~1.0cm(图1)。

2.2 镜检 脾脏内暗红色结节位于红髓内,境界清楚,由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的血管腔构成,部分血管腔扩张成囊状,局灶可见突向血管腔的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间质。

脾脏血管瘤和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医治

脾脏血管瘤和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医治

脾脏血管瘤和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医治【关键词】脾脏血管瘤脾脏淋巴管瘤临床诊断医治脾脏良性肿瘤常常单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因其病症隐匿及病理转变多样,故临床诊断较困难,常常在尸检或剖腹探查时偶然发觉。

少数病例因巨脾引发左上腹肿块、疼痛、食后饱胀、气短及心悸等病症,或因脾功能亢进引发贫血及出血偏向,也有部份病例因肿块囊性变及钙化而被临床检查发觉。

脾脏良性肿瘤要紧有脾脏血管瘤、脾脏淋巴管瘤、脾脏错构瘤及脾脏滑腻肌瘤等。

脾动脉瘤实质上并非肿瘤,但临床上仍主张将其归类于脾脏良性肿瘤。

脾脏囊肿是脾组织的囊性病变,许多学者将其列为囊性脾肿瘤的范围。

一、脾脏血管瘤(一)病理脾脏血管瘤是脾脏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良性肿瘤,由于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样所致。

尸检的检出率为%~14%,其中以脾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第二尚有毛细血管性血管瘤、结节型血管瘤、弥漫型血管瘤等类型。

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

结节型血管瘤可为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呈暗红色,无包膜,位于脾脏被膜下或深部组织内。

脾脏弥漫型血管瘤也称脾血管瘤症,整个脾脏为海绵状,乃至呈囊性外观。

显微结构是由被覆以扁平内皮细胞的扩张血管组成,通常呈无内皮细胞的蕾样增生。

若是蕾样增生和内皮细胞增生专门明显,那么要警戒其发生恶变。

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慢慢增大,严峻者累及整个脾脏。

脾脏血管瘤可发生梗死、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

如与肝脏血管瘤同时存在,那么属于血管瘤病的范围。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脾脏血管瘤初期无自觉病症,部份病例因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而就医。

追查病因此作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时发觉脾脏血管瘤。

瘤体庞大时,压迫周围脏器可显现相应病症。

瘤体中央坏死者那么常归并贫血、低热、消瘦、左上腹疼痛。

因脾脏血管瘤破裂可发生自发性破裂或病理性破裂,往往因腹腔内大出血而发生出血性休克,是最严峻的并发症。

文献报导脾脏血管瘤有高达25%的患者发生自发性破裂,乃至有的病例以此为首发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2 病 理 资 料
镜下 肿 瘤 常 由大小 小 等 , 卡 H 互 吻合 的窦 状 腔 隙 构成 ( 图1 ) , 其 内常有乳 头状 突起 , 内衬 及脱 落 至 腔
内的细胞 主要 有两种 形态 , 一种 为 中等大J J  ̄f i ] 胞, 短
例, 剩余 6 9例 , 两者共 7 O例 , 所 有 病例 均 行脾 切 除 术 。临床资 料见 表 l 。其 中 , 合并肿瘤患者 l 2例 , 分别为 : 慢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1 例, 食 道 小 细胞 癌 1 例, 肝 血 管瘤 2例 , 贲 门腺癌 1例 , 胃印戒 细 胞 癌 1
E s 3 胡
赞, 石麒 麟 . 脾 脏 窦 岸 细 胞 血 管 瘤 6例 病 理 分析 E J ] . 肿 瘤 学
杂志, 2 0 1 l , 1 7 ( 4 ) : 3 1 1 .
文 中这一 比例 为 1 0 , 因此 , 患者 术前 应 全 面检 查 ,
术后 应终 身随访 。
参考文献 :
疫 组 化 。我单 位 诊 断 的病 例 免疫 组 化 采 用 S P法 ,
抗体 及 试剂 均 购 自北 京 中杉 金 桥 生 物 技 术 开 发 公
司。 2 结 果
2 . 1 临 床资料 吉林 省 肿瘤 医院收 治 1 例; 国内义 献报 道 8 1例 , 去 除 其 中资料 详 3例 , 重 复 病例 9
状, 吞 噬红细 胞及 含铁 血 黄 素 现 象 易 见 , 核卒泡状 ,
常脱 落 于窦 隙样腔 内( 图2 ) 。两种 细胞 问形 态 移 行 。肿瘤 细胞 无 异 型性 , 核 分裂 罕 见 。 巨检 及免 疫 组 化表 达见表 2 。
*通 讯 彳 { : 者
2 . 3 随访
所有 病例 中 , 2 9例 获得 随 i 方资料 , 随} 方
的1 例, 以及 国 内文献报 道 的 6 9例病 例 的临床病 理
特征 , 旨在对 脾窦 岸 细胞 血管 瘤 的诊 治 进 行进 ~ 步
的探讨 。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复 习吉 林 省肿 瘤 医院脾 脏 窦 岸 细胞 血
管瘤 l 例, 同时 收集 复 习 国 内文 献 报道 的所 有 脾脏 窦岸 细胞 血管瘤 6 9 例。 1 . 2 方 法 整 理所有 病例 的临床 病理情 况 , 包 括性 别、 年龄 、 临『 术症 状 、 实 验 窄检 查 、 影像 学 检 查 , 合并 疾病 、 随访 情 况 、 肿 瘤 数量 、 肿 瘤 大小 、 镜下特征、 免
相鉴 别 。高分 化窦岸 细 胞 血 管 肉瘤 与 L C A 鉴别 困
难 。
[ 3 ] 石怀银 , 陈
凛, 韦立新, 等. 脾 脏 窦 岸 细胞 血管 瘤 6 例E J ] . Ch i n J
Pa t ho l , l 9 9 8, 2 7( 6) : 4 2 4 .
[ 4 ] 王 震侠 , 贾乾斌 , 严律南. 脾 脏 窦 岸 细 胞 血管 瘤 6例 报 道 [ J ] . 四
临 床特 征
例数
所 占 比例
于 1 9 9 1年 由 F a l k报 道 并 命 名 。 临床 表 现 为 , 任
何年 龄 组均可 发病 , 无性 别 差 异 。肿 瘤 可单 发 或 多 发 。镜 下 以不 规 则 的血 管 腔 形 成 的 网 状 结 构 为 特 点 。 ] 。通 过 中国知 网检索 , 国内最早 于 1 9 9 8年 由石 怀 银报 道 1 例 , 此后 , 陆续 报道 3 9篇 , 共 8 1例 ; 多 为个案 , 最大 两组 报道为 6例 _ 1 ] 。鉴 于脾 窦岸 细胞 血管瘤 发病 率低 , 单 一机 构 难 以收集 足 够 多 的样 本 进 行有 意义 的分析 , 本 文 总 结 吉林 省 肿 瘤 医 院收 治
川 大学 学 报 , 2 0 0 7 , 3 8 ( 6 ) : 1 0 5 8 .
3 . 3 治 疗与预 后 多 数 病 例经 腹 腔 镜 或剖 腹 行 脾 切 除术 。患 者预 后 良好 , 但 少 数病 例 出现 复发 及 转 移, 文 献报道 , 三 分之 一患 者伴 有 内脏 恶性 肿 瘤 , 本
窦岸 细胞 血 管瘤 ( 1 i t t o r a l c e l l a n g i o ma , L C A) , 也称 海岸 细胞 血管瘤 , 衬 细胞血 管瘤 , 腔 隙 细胞血 管 瘤等, 是 一种非 常 罕见 的 , 特 发 于脾 脏 的肿 瘤 , 最 早
表 1 7 0例 脾 窦 岸细 胞 血 管瘤 临床 资 料
例, 甲状 腺腺 瘤 l例 , 非 霍奇 金 淋 巴瘤 l例 , 肾透 明 细胞癌 l例 , 胰 体 部 腺 癌 l例 , 结肠腺瘤型息 肉 l 例, 头部 皮 内痣 1例 ( 表 1 ) 。
梭形 , 核空 , 卵 圆形 , 部 分细 胞核 有 凹陷 , 少数 细胞 『 1 『 见小 的核 仁 , 胞 浆 中等 量 , 粉染 ; 另 一 种 细胞 呈 柱 状 至 不规则 形 , 体 积 较大 , 胞浆丰富嗜酸, 均质 或 泡 沫
2 0 3 4 一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3 ) 1 1 2 0 3 4 —0 3
脾 窦 岸 细胞 血 管 瘤 的 临床 病 理 分 析
郝 彦勇 , 白信花 , 王 亦飞 , 王 帅 , 许 仙花 , 武 艳0 0 2 1 )
[ 1 ]F a l k S, S t u t t e HJ , F r i z z e r a G, L i t t o r a l c e l l a n g i o ma . A n o v e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