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产业现状日本汽车产业现状

日本汽车发展史 (2)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此外,国家应

世界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1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旗下主要十大品牌:大众,奥迪,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保时捷.斯堪尼亚,MAN.大众汽车集团包括作为主体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公司(Audi)。德国大众汽车商用车公司(V olkswagen Nutzfahrzeuge)、意大利兰博基尼汽车公司(Lamborghini)、英国宾利汽车公司(BENTLEY)、法国布加迪汽车公司(BUGATTI)、西班牙西亚特汽车公司(SEAT)、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Skoda)。大众汽车集团业务分为两大,品牌群,在集团下,奥迪与大众各自管理其品牌体系,其中奥迪品牌群管理奥迪、西亚特和兰博基尼,大众品牌群管理大众、斯柯达、宾利、布加迪。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09年12月7日发表声明说,该公司已支付39亿欧元(约59亿美元)完成对保时捷汽车业务49.9%股份的收购。铃木日本品牌,于2009年12月9日斥资2225亿日元(25亿美元)入股19.9%股份. 2010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Audi(奥迪)- 在1964年从戴姆勒-奔驰公司买下。NSU - 由大众的奥迪分部在1969年买下,自1977年开始就未再使用该品牌。西亚特(Seat) - 1987年开始成为主要持有者。Skoda - 1991年买下。Bentley (宾利)- 于1998年从Vickers公司与Rolls-Royce品牌同时买下,但之后由于注册商标权转移至BMW公司,因此无法再使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品牌制造车辆。Bugatti布加迪- 在1998年时买下这个名字.Lamborghini(兰博基尼)- 于1998年6月12日买下。从1998年7月至2002年12月之间,大众的宾利分部在BMW的授权下,也有出售以劳斯莱斯Rolls-Royce为品牌的车辆,BMW当时已买下该品牌的所有权。 2.BMW : 从2003年开始,仅有BMW制造的车辆能使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品牌。宝马旗下:宝马,mini ,劳斯莱斯.

日本汽车发展史

案例正文: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的个案剖析 ——以日本汽车发展史为例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儿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美国汽车。由于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使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强大实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局限性 引言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其发展史上也经历过坎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使得日本汽车发展势头较弱。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随后,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于1987年废止,其后至今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中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或引进技术或采取与国外厂家达成“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以发展汽车产业。在引进技术以及“技术合作”的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汽车技术,使日本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日本汽车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研发出省油、轻巧的小型轿车。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日本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讲,产品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生命周期,这种

十大世界顶级汽车品牌(汽车公司)

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及所属公司 德国大众: 德国大众集团目前是德国最大企业,2010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首。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夫斯堡。目前有雇员35万人。 大众旗下的10个品牌: 保时捷(Porsche)大众(Volkswagen) 奥迪(Audi)兰博基尼(Lamborghini) 斯柯达(Skoda)西亚特(Seat) 宾利(Bentley)布加迪(Bugatti) 斯堪尼亚(Scania)大众商用车(Multivan) 戴姆勒-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创立于1925年创始人名叫沃尔特?克莱斯勒。其汽车销售额在全世界汽车公司中名列第九。它的前身是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该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底特律。 旗下品牌: 梅赛德斯-奔驰,smart,迈巴赫,克莱斯勒,Jeep® ,道奇,福

莱纳,Sterling,西星,Setra,三菱扶桑,Thomas Built Buses,Orion 等 美国通用 通用,可以代表全球著名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General Motors);也可以代表美国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General Electric);以及美国防务巨头通用动力,GD (General Dynamics)。 通用汽车旗下的轿车和卡车品牌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欧宝、庞蒂克、土星、vauxhall。 美国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目前,它拥有世界著名的八大汽车品牌: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马自达(Mazda)、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路虎(LandRover)和捷豹(Jaguar),沃尔沃(Volvo)。此外,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Financial),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Hertz,和客户服务品牌QualityCare。 德国宝马 BMW,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慕尼黑。BMW在中国大陆、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

最新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 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1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

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 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外,在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初期,日本政府积极顶住了来自欧美的压力,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到日本的汽车工业。这就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而到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颠峰,日本汽车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加剧时,日本政府为这些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积极地进行谈判、调和,并且制定出根本对策:转变日本对外出口战略,国外出口限量,并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建厂,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主,为日 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开辟了道路。 2 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创新 日产汽车公司于1952年9月与奥斯汀公司合作,购买了制造奥斯汀轿车的专利,合作的内容是日产公司CKD凡是每年组装2000辆A40型轿车,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为了实现组装和国产化,奥斯汀公司对日产公司提供技术援助。A40的零部件可以用于日产公司生产的其他轿车上。日产公司引进奥斯汀轿车的目的在于将其技术应用到自己生产的轿车上,因此,在建设奥斯汀装配线时,就考虑了日产 公司达特桑,尼桑轿车的平行生产。 但是,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行生产轿车的道路,丰田公司原本想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仅仅想把丰田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丰田公司便转向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走独立开发轿车的道路。丰田根据

日本最大汽车公司.doc

日本最大汽车公司 TOYOTA始终坚持全球统一品质标准,在性能和价格两方面,生产富有竞争力的汽车。成为日本乃至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日本汽车工业城市。在本州中南部爱知县境。市区位于矢作川中游举母盆地中。人口30.5万(1986)。1951年设举母市,1959年改今名。古城镇。水运中转地,商业繁盛。二十世纪初制丝业发达。汽车工业始建于1938年。年产300多万辆,占全市工业产值的绝大部分。丰田汽车公司总部设此 丰田汽车 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JAPAN)成立于1938年,是日本汽车厂商之一 简介 公司名称: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TOYOTA标志的含义:此标志发表于1989年10月,TOYOTA 创立50周年之际,设计的重点是椭圆形组成的左右对称的构成。椭圆是具有两个中心的曲线,表示汽车制造者与顾客心心相印。并且,横竖两椭圆组合在一起,表示丰田(TOYOTA)的第一个字母T。背后的空间表示TOYOTA的先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延伸,面向未来,面向宇宙不断飞翔。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该公司在2008年《财富》500强排名榜单 排名中文常用名称总部所在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5 丰田汽车日本汽车230,201 丰田汽车基本理念 遵守国内外的法律及法规精神,通过公开、公正的企业活动争做得到国际社会信赖的企业市民 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扎根于当地社会的企业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以提供有利于环保的安全型产品为使命,通过所有的企业活动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日本汽车产业研究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日产汽车发展史

日产汽车发展史(经典细致) 日产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开始制造小型Datsun轿车和汽车零件的制造商。公司十分着重技术的研发,从1980年代起,日产便坚持将其销售额的5%用于产品研发。目前日产旗下拥有众多高级轿车品牌,诸如INFINITY(无限)、CEFIRO(风度)、CEDRIC (公爵)等等。车坛有“科技的日产、销售的丰田”的说法。这一说法将这家全世界第四大汽 车厂,予以了明确的定位。日产的诞生1933年12月26日,由日本产业公司出资600万日元、户田铸物公司出资400万日元,成立了注册资本1000万日元的'汽车制造股份公司'。两公司的社长鲇川义介新任新公司社长。在1934年5月30日举行的第一届定期股东大会上,汽车制造股份公司更名为'日产汽车公司',同时,由日本产业公司接收了户田铸物持有的该公司全部股份,'日产'正式成立了。在当时的日本、汽车工业是其他机构都不愿意做的事业,就连三井、三菱、住友这样的大财阀都不愿涉足。理由很简单:谁都无法承受每年2500万日元的亏损压力。为此,鲇川义介已经做好了五六年内每年亏损2500万日元的准备。当然,这种魄力与他手下被称为日产康采恩的日本产业集团的强大支持是分不开的。日本产业是鲇川义介将久原矿业改组后于1928年出资5000万日元创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拥有日本矿 业、日立制作所、户田铸物等企业。为了能够与美国的轿车工业相抗衡,高瞻远瞩的鲇川义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日产汽车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车企业的建设之中。达特桑(DATSUN)之史达特桑(DATSUN)汽车原是由户田铸物汽车部大阪工厂生产的,产量 极低。1931年10辆,1932年150辆,1933年202辆。日产汽车公司的创立加速了这一品牌的发展。1934年4月底完工的日产横滨工厂1期工程,使达特桑由配件生产转向底盘年产达到1170辆。1935年4月,横滨工厂实现了从底盘到车身的流水线生产,在日本站先确立了流水线作业的汽车生产方式,加上大阪工厂的产量,年产达特桑达3800辆。1936年大阪工厂停止生产,但仅横滨工厂就生产了6163辆。1937年,也就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当年,日产上马了NISSAN车的生产,达特桑达到了8353辆的高点,实现批量生产。达特桑在当时的日本受到欢迎,成为微型车的代名词。据说它成功一大原因是价格低廉,适合日本的路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概述: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 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 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如丰田,日产等公司都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技术独立的道路。因此,日本的“自主”则是控制资金,核心技术,真正的自主。 在开发“普锐斯”过程中,内山田要求专家团队研究30款已有的丰田车型,并要求全球四个丰田设计室参与车身方案投标竞争。尤为特别的是,在参与竞标的各个设计室分别独立开展车身造型设计的同时,车身工程部门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着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世界著名汽车企业介绍

1、GM通用 下属品牌:通用(GM)、别克(Buick)、凯迪拉克(Cadillic)、雪佛兰(Chevrolet)、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庞蒂克(PONTIAC)、土星(SATURN)、霍顿(Holden)、吉姆西(GMC)、欧宝(Opel)、沃克斯豪尔(Vauxhall)、悍马(Hummer)、萨伯(Saab)、大宇(Daewoo)、五十铃(Isuzu)、铃木(Suzuki)、斯巴鲁(Subaru)、莲花(Lotus)、富士 创立时间:1908年8月 在华企业: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海通用五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1908年,通用成立。1931年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到今天,通用的汽车市场包括了北美、欧洲、亚太、拉美、非洲和中东。仅2001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通用占领的全球汽车市场份额超过了15%,因此毫无争议的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Buick、Pontiac、Chevrloet是通用旗下的中端产品品牌,本来是为满足高端市场而设立的oldsmabile因为与Cadillac冲突,2001年已经停产。Saturn是通用在美国最畅销的品牌,GMC则负责为GM生产专用车。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GM与菲亚特、富士重工、日本铃木、以及日本五十铃等企业成为战略伙伴。此外,GM还与丰田和本田展开了技术协作。 2、FORD福特 下属品牌:林肯(Lincoln)、福特(Ford)、水星(Mercury)、沃尔沃(V olvo)、马自达(Mazda)、捷豹(Jaguar)、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陆虎(Land Rover)。此外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Hertz。 创立时间:1903年 在华企业:长安福特、江铃全顺 福特总部设在科隆,马自达总部设在广岛,从一百多年前公司建立起,福特就致力于制造“适合大众,价格低廉的汽车”。本土品牌中Lincoln、Mercury是福特的高端产品,在美国享有崇高的声誉。收购品牌中,Jaguar是价格名贵的房车和高性能超级跑车的代名词,数度成为英皇室用车,而生产了世界第一条三点式安全带的“瑞典坦克”V olvo轿车部也在1999年归并福特旗下。2000年,福特更是拥有了号称“越野车中的劳斯莱斯”——陆虎。虽然不是最大的汽车公司,但福特却是最赚钱的汽车集团。今天的福特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轿车制造商。在六大洲27个国家拥有制造厂。 3、D—C戴姆勒-克莱斯勒 下属品牌:吉普(Jeep)、克莱斯勒(Chrysler)、迈巴赫(Maybach)、奔驰(Mercedes—Benz)、斯马特也称作精灵(Smart)、道奇(Dodge)、普利茅斯也称作顺风(Plymouth)、三菱(Mitsubishi)、猎兽(Powler)成立时间:1924年 在华企业:北京吉普 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合并后的戴—克集团更加强大。它同时拥有在美国排名前三甲的克莱斯勒,又拥有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奔驰,其实力不可小视。1924年克莱斯勒离开通用后建厂。凭技术和财力,该公司世界范围买下Dodge、Plymouth、Mistsubishi,使公司成为一个跨国汽车大公司。创立于1926年的奔驰,创建人是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中,奔驰公司产量最小,不到100万辆,但它的利润和销售额却名列前五名。年产汽车60万辆。奔驰公司小汽车新产品有奔驰W201、W124、R129和W126四大系列。其中W126系列的560SEC和R129系列的500SL 都是十分受宠的超豪华汽车。 4、Toyota丰田 下属品牌:丰田(Toyota)、雷克萨斯(Lexus)、大发(Daihatsu)、新贵(Scion)、皇冠(ZeroCrown)创立时间:1937年8月 在华企业:一汽丰田(天津丰田、四川丰田) 1935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国产A1型试制轿车。丰田开始时发展缓慢,二战后,丰田引进欧美技术,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量涌入欧美市场,70年代是丰田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72年到1976年仅四年时间,该公司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80年代,Toyota开始了全面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先后在美、英及东南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汽车研发中心合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

走进日本论文日本汽车发展史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应该说确实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国家的支持作用。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于是,日本政府作了以下决策。1、制定军用汽车补贴办法,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 2、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关税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 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简介

。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简介 2010/2/4/06:54 来源:百度 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Motor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简况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1895年,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 1934年,丰田喜一郎决定创立汽车生产厂。1937年成立了“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盯,初始资金1200万日元,员工300多人。 1936年底至1937年初,丰田制造的卡车因质量差销售一直不景气。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后,陆军大批采购卡车,丰田公司的所有库存车一售而空,丰田公司赚了大钱。 1950年4月,丰田汽车乐售公司成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46亿日元的巨额订货,丰田迅速发展起来。1952年3月27日,丰田喜一郎因患脑溢血去世。1974年,丰田与日野、大发等16家公司组成了丰田集团,同时与280多家中小型企业组成协作网。1982年7月,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和丰田汽车销售公司重新合并,正式更名为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的产品范围涉及汽车、钢铁、机床、电子、纺织机械、纤维织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建筑机械及建筑业等。1993年,总销售额为852.83亿美元,位居世界工业公司第5位。全年生产汽车445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9.4%。目前,丰田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生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

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其强大的实力。 【关键词】汽车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由此看出日本在近百年中就从一个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发展到强大的汽车帝国。下面我想简单谈一下日本第一大汽车集团丰田,借此来看看日本汽车的发展。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前身为日本大井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 从1946年起战后生产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 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而丰田的发展也应证了这一点。通过搜集材料,总结出: 1 国家的支持作用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六十年代是其突飞猛进的时期。1961 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层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六十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与钢铁、造船并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到七十年代末,在日本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493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10%。产值达183,073亿日元,也占整个制造业的10%左右。 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认识到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短缺是日本的致命弱点,于是日本政府不断强化汽车法规。 1978年修改的排放及噪声法规都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迫使日本汽车工业放弃了向大功率、高车速、豪华大型车辆发展的意图。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国外进口汽车进行严格限制,并鼓励各公司积极引进美国汽车技术,从而保护了日本的民族汽车工业。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丰田生产方式。此后日产汽车公司出现了活动板生产方式,五十铃公司采取了流通生产法等。这些生产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日本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美国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参观和学习曾经是自己学生的日本人。 如果说美国人对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流水线作业的话,那么日本人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日本人的这一创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目前包括美国和西欧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汽车行业及其它行业都在学习和采用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汽车工业,由于与外方采取了广泛的合作和合资,所以近年来以一汽、二汽和上海大众为首的一批骨干企业也都在引进和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且效果良好。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的紧凑型小客车以其省油、重量轻、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便宜、售后服务周到等优势一举打入国际市场。 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9万辆,1974年汽车出口量超过原西德,并一直居世界第一位,1980年汽车出口量增到597万辆,1981年出口量为605 万辆,占日本总产量的54%,其中轿车为394.7万辆。美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1980年向美国出口轿车190万辆,1981年为186万辆。1988年为210 万辆,1990年达340万辆,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4%。如将在美合资建厂生产的轿车计算在内,其市场占有率达39%。由此可见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下一步日本汽车的出口方向将针对进口限制较严的欧共体国家。自1983年后,日本为避免同欧美国家在汽车产品上的贸易摩擦,采取了在海外设厂(主要是美国),直接生产或组装汽车,同时还与欧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小客车,这就是日本近年来虽整车出口量受到限制,但实际其出口趋势有增无减的原因所在。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汽车工业50年发展与回顾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称一汽)在长春动工兴建,开中国汽车工业之先河。2003年7月15日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建设50周年,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顺遂与曲折并存,急起和徘徊同在,汽车工业在不断学习、创新中前进、成长。 一、汽车产品发展 我国的汽车产品发展大体可分两个大阶段。 (一)前30年(1953~1982年) 这30年是汽车产品以载货汽车且以中型(载质量4~5t)载货汽车为主的年代。 。 (二)后20年(1983~2002年) 以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为契机,提出汽车产品结构改革方针,包括:实施老产品换型;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历史;加大客车、农用车、专用车、柴油车的生产比例;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结束单一品种生产的历史。 1 1983~1992年 1983~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万辆增长到100万辆(106.2万辆),汽车老产品实现全面换型,引进了一大批商用车新产品,增加了微型客货车品种,轿车工业已经起步,明显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为以后汽车产品结构的更大改变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一时期开发引进的产品已步入系列化、多品种的轨道。 3)发展微型商用车 1980年,国内开始试制日本产品技术的微型商用车,先从微型载货车入手,后逐步扩大到微型厢式载货车,再到厢式客车,经引进技术及建设,陆续投产的品牌有:①吉林牌:吉林汽车工业总公司采用日本铃木技术,1983年投产。②五菱牌:柳州微型汽车厂(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柳微、五菱)采用日本三菱技术,1984年投产。③松花江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哈飞)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4年投产。④长安牌:长安机器制造厂(今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长安)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⑤昌河牌:昌河飞机制造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昌河)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⑥天津大发(后为华利)牌:天津市汽车制车制造厂(今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技术,1985年投产。当时生产的微型商用车还有安徽淮海机械厂的飞虎牌,沈阳微型汽车厂的沈微牌等。通过上述一系列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新产品投放市场,引导了市场需求,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1982年载货汽车产量中重、中、轻(含微型车的)比例为5%、73%、22%,1992年为6.3%、50.7%、43.0%。明显提高了轻型载货汽车比例,减低了中型载货汽车比例。 1.3 发展轿车产品 2.1 载货汽车 这一时期载货汽车产品明显走向平头化、柴油(除微货)化、大型化、加大功率、提高承载能力,并尽可能多地提供自卸车、牵引车和专用车底盘,多品种系列化生产程度较高。 2.2 微型商用车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大众汽车: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旗下主要十大品牌:大众,奥迪,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保时捷.斯堪尼亚,MAN.大众汽车集团包括作为主体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公司(Audi)。德国大众汽车商用车公司(V olkswagen Nutzfahrzeuge)、意大利兰博基尼汽车公司(Lamborghini)、英国宾利汽车公司(BENTLEY)、法国布加迪汽车公司(BUGATTI)、西班牙西亚特汽车公司(SEAT)、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Skoda)。大众汽车集团业务分为两大,品牌群,在集团下,奥迪与大众各自管理其品牌体系,其中奥迪品牌群管理奥迪、西亚特和兰博基尼,大众品牌群管理大众、斯柯达、宾利、布加迪。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09年12月7日发表声明说,该公司已支付39亿欧元(约59亿美元)完成对保时捷汽车业务49.9%股份的收购。铃木日本品牌,于2009年12月9日斥资2225亿日元(25亿美元)入股19.9%股份. 2010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Audi(奥迪)- 在1964年从戴姆勒-奔驰公司买下。NSU - 由大众的奥迪分部在1969年买下,自1977年开始就未再使用该品牌。西亚特(Seat) - 1987年开始成为主要持有者。Skoda - 1991年买下。Bentley(宾利)- 于1998年从Vickers公司与Rolls-Royce品牌同时买下,但之后由于注册商标权转移至BMW公司,因此无法再使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品牌制造车辆。Bugatti布加迪- 在1998年时买下这个名字.Lamborghini(兰博基尼)- 于1998年6月12日买下。从1998年7月至2002年12月之间,大众的宾利分部在BMW的授权下,也有出售以劳斯莱斯Rolls-Royce为品牌的车辆,BMW当时已买下该品牌的所有权。从2003年开始,仅有BMW制造的车辆能使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