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彭广政

43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彭广政
43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彭广政

安徽工程大学数学建模(选修课)课程论文

题目: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目的使用尽可能少的车来运送乘客,同时不能让乘客等待时间过长,也不能超载。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关键词:公交调度层次分析时间步长法等效法满意度

队员1:彭广政(应用化学﹑应化111班﹑学号:3110405140)

指导老师:周金明

成绩:

完成日期:2012.11.7

一、问题重述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15-16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二、问题的假设

1.题目中所给出的一个工作日的乘客流量统计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

2.工作日每天同一时间的乘客流量大致相等;

3.在任何时刻车辆上的人数不能多于120人;

4.每个乘客都严格遵守先到先上车的规则;

5.忽略其他情况对公交车的影响,即公交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即在公交线路上所有车辆总能正常通行,不考虑诸如堵车、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

6.不考虑公交车在各站的停车时间,即乘客上下车均在瞬间完成;

7.每个时间段的发车间隔时间是确定的,而且是相等的。

三、符号的约定

l上:公交路线上行方向的总路程;

l下:公交路线下行方向的总路程;

v: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t?:上行车辆第i段时间内的发车时间间隔;

i

t?:下行车辆第i段时间内的发车时间间隔;

i

ρ:乘客的抱怨度;

N:一共需要的车辆数;

S:一天总的发车次数;

η: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

num:在第i时间段内上车的总人数;

i

num:一天的乘车总人数

四、模型分析与求解

4.1 模型一

本题要求设计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这里需要考虑乘客和公交公司两方面的利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其中可以供选择的目标函数主要有:1.乘客候车时间要尽量短;

2.候车时间超过5分钟乘客数要尽量少;

3.公交公司所需的总车辆数尽量少;

4.全天范围内,发车的总次数尽量少;

5.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尽量高等等。

以上的目标可以用乘客利益和公司利益分为两类,这两类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工作日的早高峰正是多数乘客上班的时间,也是一天中乘坐公交车人数的高峰期,所以这段时间里所需的车辆数也是最多的。从乘客的方面考虑,早上上班迟到对他的利益的损失相当大,因此乘客希望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这时应以乘客的抱怨程度尽量小为主要目标,求得公交公司在早高峰期间的所需的最少车辆数。在其余时间段里,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时考虑到公交公司的利益使其在这段时间内所发的总共发车的车次总数最少,以及提高每车次的载客率为主要目标。

因此我们首先确定出早高峰期,针对早高峰期的数据,在一定的乘客抱怨水平下,求出共需多少辆车,然后再根据全天其它时段的数据,并综合其它指标求出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

由于题目中所给出的仅是各站一个小时上下车人数的数据,对于我们的计算而言太

过粗糙。首先想到的是运用题中的数据对每一车站在各时段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进行分布拟合,但这样做也有很大的缺点,因为各时段每个站点上下车人数受上下班时间以及道路沿线工厂等因素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各时段前后相关性很小。而对各时段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进行分布拟合就人为的增加了各时间段的上下班人数的相关性,与实际情况不符。

实际中如果把统计做的更细致或者知道那些影响上下车人数分布的因素,就可以较好的求出这些分布;由于缺乏我们对这些情况得了解,所以我们假设各站的上下车人数在各个时间段(一小时)内分布是均匀的,即

E [num ik (t ,Δt i )]=λ(Δt i )= num ik /Δt i

其中num ik (t ,Δt i )表示在[t ,Δt i ]内上车的人数。

4.2 模型 二

为了更好的建立模型,首先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1.时间段的划分:假设在题目中给出的各时段(一小时)内,各车站上下车的乘客人数分布均匀,这样就可将全天分为18个时间段,分别对每一个时间段进行考虑,并认为每个时间段内的发车间隔时间Δt i 上和Δt i 下分别为常数,但两者不一定相等。

2.对下行方向的处理:从题中数据可以看出上行方向比下行方向多一个车站A1,我们对此的处理是在下行方向同样也补上一个车站A1,并且令这个车站在任何时段上车和下车的人数均为0。

3.对乘客平均抱怨度的定义:考虑到一个人的抱怨程度是一个模糊的表述,它与候车时间的长短有关,候车时间越长,抱怨程度越大,但候车时间足够短时又不会抱怨。经过分析可以定义第i 个时间段上行的(或下行的)第j 个乘客的抱怨度为:

?????????>≤<≤<≤<≤=10,107,75,54,4,0),(4321ij i ij i ij i ij i ij w w w w w j i γγγγρ上 或 ?????

????

>≤<≤<≤<≤=10

,107,75,54,4,0),(4321ij i ij i ij i ij i ij w w w w w j i γγγγρ下

式中i 1γ,i 2γ,i 3γ,i 4γ表示当此乘客不同等待时间w ij 对应不同的抱怨度。可以看出抱怨度不仅与等待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且还会与所在的时间段i 有关。很明显,早高峰期间和平时时段里等待同样长的时间,前者给乘客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些,因此抱怨度也

会相应大一些。

有了每个乘客抱怨度的定义,第i 时间段的平均抱怨度为:

∑=+=

下上

i num

j i i j i j i num

1)),(),((1ρρ

ρ

一天内的平均抱怨度为:∑==

18

1

i i i

ρω

ρ

式中ωi 表示第i 段时间内区间的平均抱怨度对总平均抱怨度的权重,可取

118

1

∑===

i i

i i num

num ω

ω,使得

总。其中

w ij 是由Δt i 上或Δt i 下及num ik (t ,Δt i )决定的,其中

num ik (t ,Δt i )是一个随机量,故w ij 也是一个随机量,从而一天内的平均抱怨度ρ也是一个随机量,可表示为f (Δt i 上,Δt i 下)。

4.总车辆数的确定: 一天所需的总车辆数N 等于各时段所需的总车辆数N i 中的最大值,即N=g (Δt i 上,Δt i 下)=max{N 1,N 2,…,N 18},而每一时段所需的总车辆数由上行车辆数、下行车辆数,加开车辆数三部分组成,有N i =N i 上+N i 下+ N i 加

其中 ??

?

????=??

?

?

???=下上下上

下上i i i i t v l N t v l N ,

???

?

??

??????-?-=下

上上下上

下下下上上下下上上加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t t t t t t v l T t t t t t t v l T N ],)[(],)[(

这里[·]表示对括号内的数取整。

5.对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的定义:考虑到每车次的运营成本基本不变,这样 平均每车次的载客数目的多少就能反映公司的利益。于是我们定义平均每车次载客率定

义为:η=num 总/S 即: )(

18

1

18

1

14

1

i i i i i i j ij T T num

?+

?=

∑∑

===η

式中上

ij num

代表第i 时段在第j 车站到上车人数(包括上行和下行);i T 代表第时段的时

间间隔;i ?第i 时段上行或下行的发车时间间隔。

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调度方案对于公交公司的收益率。一般

地乘坐公交车是按次计费的,所以总上车人数即反映了公交公司一天的收入,而总发车次数则反映了公交公司一天的支出。

6.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目标:min E[ρ]=E[f (Δt i 上,Δt i 下)]

min N=g (Δt i 上,Δt i 下)

min ])/[]/([18

1

下上i i i i i

t T t T

S ?+?=

∑=

这里[?]表示对括号内的数取整

max η=num 总/S

调度要求:

1.每辆车上承载的人数不超过120人;

2.在给定时间段T i =60(分)内Δt i 上,Δt i 下为定值。

解法分析

在我们建立的模型中的多个目标中,总共需要的车辆数N 涉及到公司建立一条公交线路的初始投资,每辆车所需的资金巨大,应被首先考虑。而要确定总共需要的车辆数,只需求出早高峰期(我们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假设早高峰期为7:00—8:00和8:00—9:00两个时段)内所需的车辆数即可。

考虑到实际求解过程中,对于前面模型中所定义的抱怨度在各个时间段内对于不同等待时间长度取值问题,可以通过实际的调查数据得到;简化地想,如果对应所有的区间,顾客等待时间长度大于5分钟时都取1,而小于5时都取0,那么这是所定义的抱怨度直观意义就是指所有时间内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但显然着这种定义太粗糙;由于缺乏实际的调查,我们在以下求解过程中对抱怨度在各个时间段内对于不同等待时间长度取值作以下假定:早高峰期间γi1--γi4分别取[0 0.3 1 1.5 2.4];而其它时间段内γi1--γi4分别取[0 0.15 0.5 0.75 1.2]。

解法一:时间步长法

总体思路:在给定的假设原则下,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为简化计算,可以设定每个车站单位时间内上下车人数分别正比于该车站在这个时间段上下车的总人数,即num ik (t ,Δt i )=λ(Δt i )= num ik /Δt i 。

运行步骤:

1.初始发车时间间隔i t ?,i =1,2, (18)

2.设置初始状态。模拟时钟00=T 、终点时间60=e T

3.设置每个车站等车人数以及待发车辆的最初状态,将每个车站的等车人按其等待时间的长短分为以下几类:10<≤ij w 、21<≤ij w 、32<≤ij w 、54<≤ij w 、

65<≤ij w 、…;

4.判断是否需要发车以及是否有车到站,并更改一次各车站等车人数及运行车辆的状态。其中运行车辆的状态包括实际承载人数和空余座位数。判断是否到了终点时间?——若是,转第5步;否则100+=T T 转第2步;

5.统计整个过程中各区间等车时间超过5分钟以上的人数,对这些人加权求和,然后除以该过程总的上车人数得到平均抱怨程度。判断是否大于给定的目标抱怨度?——若大于给定值则转第1步,并改变发车时间间隔Δt i ;否则,给出结果并转第6步;

6.结束。 解法二:等效法

总体思路:由于不同上车规则所对应的所有乘车人员的等待时间之和T 总是相等的,可以把先到先乘车这个规则所对应的T 总等效成后到先乘车规则的情况求出来。由T

除以总乘车人数可以得到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T 平,对乘客而言,T 平当然越小越好,即可以把T 平作为一个目标;当然也可以这样解释:通过对乘客等待时间的统计,可得到等待时间位于各个时间区间内的乘客人数。通过拟合有如下图所示的分布,图中虚线代表T 平,那么图中阴影所示的面积就反映了等车时间超过5分钟的比重。由图可看出,T

的值越小,抱怨度也会越小。

图一

等效法求解T 平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利用等效的概念求解是基于这样一种结论:只要每个乘客到达的车站的时间和发车的间隔确定,那么先到先上车的规则和后到先上车的规则两种情况下所有人员的等车时间总和总是相等的。例如:甲在一个车站等待,过了一个周期来了一辆车和乙,但车只有一个座位;又过一个周期,又来了一辆车和丙,也是只能一个人上。那么,这段时间里如果按照先来先上规则,甲和乙的等车时间都是一个周期;如果按照后来先上规则,则甲的等车时间是两个周期,而乙可以不等待,

但是两人的等待时间之和是一样的。如果沒有更多的空位如果没有更多的空位,甲将被“滞留”在那里。

这种现象可解释为:如果出现等待,先到先上规则是每个乘客都得等一段时间,而后到先上规则却是先到的人员一直在等,后来得人反倒可以即来即上。相当于后来人员的等待时间被折合到先到人员身上的缘故。先到的乘客担当了全体人员的“替罪羊”,从而形成了在整个时间隔内永远上不了车的滞留情况。这样就可以只通过计算这些滞留人员的滞留时间之和,得到全体的平均等待时间。

定义 第i 个时段内,第j 个车站的净上车人数a ij 为该车站在这一时段内的上车人数减去下去车人数。

用以上定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得到每个车站在各时间段内的的净上车人数a ij 。考虑在Δt i 内,一辆本来已经满载的车经过第j 个车站的情况:如果这个车站的净上车人数大于0,则这个站滞留的乘客人数为Δt i 内的净上车人数a ij Δt i /T i ;若净上车人数小于等于0,则这个车站可以为后面的车站提供空位置,从而使得下面站点的滞留人数减少,即可等效为它能提供的滞留人数为一负值,用来对消后面车站的滞留人数;但是如果其后面所有车站的净上车人数之和为负的话,它所提供的空位永远也不会有人来坐,负的滞留人数就没有实际意义。这时就可令它和它之后的所有车站所能提供的滞留人数都为0。按照以上方法可求得每个时段上只有前面若干个车站会出现滞留人数,即可简化计算;同时对第i 时段的始发站而言,它所提供的滞留人数为:)120(i

i ij T t a ?--。

图二给出的是7:00—8:00段各站上行方向上的净上车人数)。

图二

按上述等效原理,算出各时间段内各站的净上车人数,即滞留人数,而滞留的人从到站起就一直等待到时间段结束,其等待时间成一个等差数列。由此可得总的等待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

)(())120((]

[1

1

1∑∑?=≠??-???+

??-

-=i

i t T n i i j ij i

i i i

i i t n T a T t a T t T 总

而平均等待时间T i 平=T i 总/总

i num

下面给出上行方向各段平均等待时间T i 平的目标,求得结果如下:

表一:上行方向各段平均等待时间T i 平的目标

T i

7

3 2 2

4 4 4 4 4 4 4 3 3 4 4 4 4 7

Δt

i

9.7 2.5 1.46 2.58 4.5 5.6 4.8 5.5 6.1 6.9 7 3.2 2.65 7 11.3 12.3 15.3 37.3

误差讨论:

该方案计算时,当一个人的等待时间i ij t w ?<时,他的等待时间就被忽略了,导致结果偏小,这里应对平均等待时间T 平加上一个Δt i /2的修正;

解法三:等效时间步长法

时间步长法虽然将全天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充分考虑到各时间段的数据对

相邻时间段的影响,可以较好的模拟出全天公交车的运营情况,并且给出对乘客抱怨度较为精确的描述;但Δt i是一个18维的向量,我们对于初值的确定缺乏依据,而导致大量盲目的搜索。

另一方面,等效法可方便快捷的给出在平均等待时间T平约束下各段的发车时间间隔;但其根本缺陷在于只对每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没有考虑到上一时间段遗留下来的人对本时间段的影响及本时间段遗留的人对下一时间段的影响。因此算出的结果对于全天来说是就不见得特别好了。

结合前面两种算法,我们想到可以首先用等效法算出几组Δt i的初值,然后将

这些初值带入时间步长法中进行计算,得出平均抱怨度最小的一组Δt i作为我们的结果。

模型的结果:

按解法三求得结果如下:

1.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如下:

2.总共需要N=49辆车;

3.一天内总的发车次数为S=440 次,其中下行方向为202次,上行方向为 238次;

4.平均每次车载客率P=246人/车次 5.抱怨度ρ=0.2831

表三:各等车时间区间等车人数

方案模拟:

不同工作日同一时段乘客到达总数基本相同,但由于种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它总是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于是在单位时间内到达乘客数均值m 上引入随机量ε,它服从均值为0正态分布,其均方差与m 成正比关系,即ε~N(0,(m ?α)2 ),于是实际到达人数

ε

+='m m ,其中可以通过调整α来控制波动的程度。

在α不同水平下的对上行方向调度方案仿真,同一水平下作100次仿真然后取均值得到一天不同候车时间w 占全天乘车人数的比值及最后总的抱怨度ρ。

表四:不同随机水平α上行方向调度方案仿真结果

5<≤w 6 6<≤w 7 7<≤w 8 8<≤w 9 9<≤w 10

10w ≤

ρ α=0 0.0688 0.05 0.0137 0.0127 0.0158 0.0297 0.2826 α=0.01 0.0688 0.05 0.0137 0.0128 0.0156 0.0297 0.2827 α=0.02 0.0688 0.0501 0.014 0.0129 0.0156 0.0297 0.2830 α=0.05 0.0687 0.0501 0.0139 0.0129 0.0151 0.0302 0.2835 α=0.1 0.0687 0.0508 0.0147 0.0139 0.0151 0.0295 0.2841

可以看出,调度方案对α即对于数据的波动不敏感。最大随机水平α=0.1时,抱怨度相对变化只有0.53%,此方案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五、模型评价与改进

5.1 模型的优点

1.针对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建立了多个目标下的优化模型;

2.对模型对求解结合了时间步长法和等效法的优点,求解简单,而得到的方案较为理想;

3.对人到达各车站的时间的随机变化进行了模拟,检验了方案对扰动的敏感性;

4.易操作性,一方面公交公司的时刻表比较合理可行,另一方面驾驶员能容易记住自己的上班时间,以避免时间表混乱而引起误车现象。

5.2模型的缺点

1.对于两个起点站发车次数的均衡性,对调度方案的影响未做很好的分析,只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2.用光滑曲线拟合的方法无法模拟真实的客流量曲线。

5.3 模型的改进

通过对上面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峰期及高峰期前各时间段等车时间较长的人数较多,而高峰期后各时间段等车时间较长的人几乎没有。

其原因是我们的模型是在第i 段的起点时刻才开始启用第i 段的时间间隔i t ?,而在第i 段发出第一辆车的时刻,各站的上下车人数均已按第i 段的数据开始出现了,但已在路上运行的车还是按第i-1段的时间间隔1-?i t 发出的,这样车就明显的与乘客的需求不相符合。当第i 段的上下车人数大于第i-1段的上下车人数时,乘客的等待时间显然会变长,增加乘客的抱怨;我们的结果中高峰期及高峰期前各时间段等车时间较长的人数较多就是这种情况;反之,乘客的等待时间显然会变短,同时也使车辆的满载率过低,不符合公司的利益。

对此我们可对我们的模型作如下调整:

在第i 段的起始时刻之前Tr 时刻开始的T i =60(分)时段内按第i 段的时间间隔Δt i 发车,针对不同的Tr 值进行搜索,得出使得平均抱怨度ρ最小的Tr 。

参考文献:

[1]吴建国. 数学建模案例精编[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杨启帆,何勇,谈之奕. 数学建模竞赛——浙江大学学生获奖论文点评[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283840255.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9a2348379.html,/view/32709d22bcd126fff7050bfa.html),2010

附录(可以含程序、图、表格、证明过程)

公交站候车亭人机学设计报告

安全人机工程学 课程设计 题目:公交站人机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胡汉华 教研室主任: 评阅人: 2013年1月17日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编号:02030243 学时:2周学分:2

题目__ __ 学生姓名_____ _______ _____ 指导教师_ __ _ ______ ____ 学院__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_______ ____ 专业名称安全工程 班级学号 10级_ 1001_ 班 _ __ _号_ _ 设计时间 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18日 学生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 时间:______ 所长(签名):___________ 时间:______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安全人机工程设计是为工程技术提供人的各种参数和要求,建立合理可行的人-机-环境系统,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发生。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专题设计,使学生掌握人-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人-机系统设计能力和素质; (2)通过课程专题设计,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全面复习所学课程,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要求 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以及使所设计的系统具备工程实用性,学生在设计中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1)所设计的系统必须符合安全、经济、技术上可行、运行可靠的设计原则。 (2)所设计的系统必须符合实际工程的规范,系统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择计算、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图件的绘制等都必须符合实际要求,使设计的系统具备工程实用性。 (3)学生一定严格按照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认真设计。设计中有关参数的选择、计算公式、设备的选择都必须有可靠的资料来源,不能凭空随意取。如果属于实际经验数据,在选用时也必须注明。 (4)学生必须根据指导老师所给的设计题目,严格按照设计内容提纲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系统方案的确定,系统参数和系统设备的选择计算,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等都必须独立完成。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1.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围绕选定的设计题目开展文献、信息的检索、阅读和分析,并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文献综述。综述需要标注参考文献,格式要求规范(参考杂志上的引文格式)。 (2)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完成的文献综述,对选定的设计题目的原有“物”进行分析评价,尽可能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以便为自己新的设计或发明找到切入点。本部分至少写500字。 (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发挥你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提出解决(2)中

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

1)目标函数 假设系统可运行的机组数为n,总负荷为d P,以电厂内所有机组的总煤耗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其中:——机组序号; ——第i台机组的煤耗量; ——n 台机组的总煤耗; ——第i台机组的负荷; ——第i台机组的煤耗量与负荷的函数关系。 2)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和机组出力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2)机组出力约束: 其中:——n台机组的总负荷; ——第i台机组的负荷下限和负荷上限。

假设系统可运行的机组数为,总负荷为,以调度周期为一昼夜来考虑,分为h个时段。 1)目标函数 机组优化组合的目标函数如下: 式中——机组序号; ——n 台机组的总煤耗; ——机组i运行状态的变量,仅取0、1 两个值,表示停机,表示运行。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负荷;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煤耗量与负荷的函数关系; ——机组的启动耗量。 2)约束条件 考虑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确定的机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机组出力约束、最小停机时间约束、最小运行时间约束以及功率响应速度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式中——机组序号; ——第i台机组在t时刻的负荷;

——n台机组的总负荷。 (2)机组出力约束: 式中——机组的启停状态,0 表示停机,1 表示运行。 ——第i台机组的负荷下限和负荷上限。 (3)最小停机时间约束: 式中——机组i的最小停机时间。 (4)最小运行时间约束: 式中——机组i的最小运行时间。 (5)功率响应速度约束: 式中——机组i每分钟输出功率的允许最大下降速率和最大上升速率。 由于是在火电厂内部进行优化组合,可不考虑网损和系统的旋转热备用约束(这两项通常是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因此,机组优化组合从数学角度上讲就是在(5)~(9)的约束条件下求式(4)的最小值。 3)机组启停耗量能耗Si 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对Si的处理采用如下的方法:机组的启动耗量包括汽机和锅炉两部分,由于汽机的热容量很小,其启动耗量一般可近似当

公交候车亭施工方案

公交候车亭施工方案 目录 综合说明…………………………………………….……..……..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工程特点和关键点及控制措施………………..... 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七章总体施工顺序和主要工艺流程……………………. 第八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十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三章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第十四章施工现场维护措施……………………………..….

综合说明 我公司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认为我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该工程的施工,接受并遵守业主对该工程的合同条款提出的各项要求。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我公司制定目标如下: 质量目标: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工期目标:20111年10月15日开工,2011年12月5日竣工,总工期50天。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承建本工程的目标与管理模式 作为国家市政一级资质的企业,在该工程的全部承建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按照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体系运作,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动态的受控状态。遵照GB/T-240001-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追求高品质工程是我们多年来的一贯宗旨。以精锐的工作团队、精诚的工作态度,追求精彩的企业目标,是我们永不言败的精神理念。我们会抓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等项工作,确保合同工期。 二、项目管理机构配置 我公司中标后,将选派优秀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一职,与此同时配备一支业务素质高、政治素质好的优秀项目班子,共同担任此项目的全部施工工作。 我们会按照业主的要求,在施工中服从设计、尊重甲方,信守承诺,建造顾客满意的工程。

公交车调度的方案优化设计

公交公交车调度方案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1.问题的提出

公交车辆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公交车辆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租赁甲方公交车辆车身外墙广 告位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车身外墙广告位的范围 1、本协议所指车身外墙广告位范围是:公交车辆车身前轮中线以后,车尾最后一块车窗玻璃位 置以前,两侧车窗玻璃最低位置水平线以下的车身外墙及车身后部发动机引擎盖的位置。 2、该协议期内车身外墙广告的范围,以政府、主管部门及甲方对公交车辆车身外墙广告媒体政 策、规定及相关标准中,如有变化,本协议对车身外墙广告媒体的广告位所确定的范围随之变化。 3、车身外墙广告位范围之外的车辆其他任何部位及空间,甲方有权自行处置,乙方无异议。 4、对该协议中所规定的公交车辆车身外墙广告位置及范围以外其他的车身外墙部分,甲方不得 作为广告位置与第三方另行合作经营或自行经营。 二、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期限 1、本协议租赁期间为年,即从年月日至年月 ________ 日止。 2、因甲方提供的车辆中有部分车辆已发布广告(详细车号及到期时间见附表),乙方同意上述 广告到期后再行发布广告,甲方另免费补充租赁期个月,总租赁期长至个月, 即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该期间内,无论乙方 是否发布广告均为租赁期间,其租赁费用不变)。 3、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期内,甲方因修理、事故、线路调整、纠纷等造成的车辆停运 天之内,期间的租赁期限不作核减且租赁费用不变。超过天后时间由甲方 三、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车辆的数量 1、乙方租赁甲方辆公交车辆的车身外墙广告位。 2、上述车辆在甲方公交线路的分布及具体的车辆自编号见附表。 四、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价格及付款方式 1、租赁期内,乙方按元/年的标准向甲方交纳车身外墙广告位租赁费,全部租赁期(至 年月日止)总租赁费为元整(小写:元整)。 2、付款方式:租赁费用按如下方式交纳: (1)、乙方在本协议签订后的当天交纳半年的租赁费计元整。 (2)、从至止,乙方必须在每月日前交纳下一个月的 租赁费计元整。 (3) 、乙方在本协议签订的当天,向甲方交纳履约保证金万元,该保证金

公交车调度的优化模型

公交车调度的优化模型 摘要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进行分析,建立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公交车调度方案。 对于问题一,模型I 中建立了最大客容量,发车车次数的数学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间段最大客容量数,在满足客车载满率及载完各时段所有乘客情形下,得出每天最少车次数为460次,最少车辆数为54辆,并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见表6、表7)。 对于问题二,模型II 进行了满意度分析。满意度包含公交公司的满意度A i 和乘客的满意度i B ,通过分析得到公交公司的满意度公式(7)和乘客的满意度公式(12),然后求出当公交车最大载客量为120时,公交公司和乘客的满意度为:上行方向:11A =0.9686,B 0.7165=,下行方向:2A2=0.9563,B 0.7138=。再算出当公交车最大载客量分别为100、50时对应的公交公司和乘客的满意度,最后通过二次拟合得出乘客和公交公司满意度对应的关系式为: 上行方向:21111.8709 2.10170.4361B A A =-++ 10.41020.9686A ≤≤ 下行方向:22222.2995 2.63450.2974B A A =-++ 20.41060.9563A ≤≤ 使双方满意度之和达到最大,同时双方满意度之差最小,得到上下行的最优满意度分别为()110.8599,0.8599A B ==,()220.8610,0.8610A B ==,此时公交车调度

公交站台方案设计报告书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目录 一.设计调研及分析··················································1.1.公交站台因素分析············································二.方案设计·······················································三.方案设计分析及价············································· 3.1.初步方案设计及分析········································· 3.2.最终方案效果图展示········································· 3.3.方案分析与评价············································· 四.设计总结································································ . 精品文档 1.设计调研及分析 1.1设计因素分析 公交站台是城市生活人群中经常使用的公共场所,它的设计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当然人们也希望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能起到美化城市的功能。公交站台的设计就是为了改进现有公交站台的不足,在设计因素分析上分为功能因素和外

观因素。 功能因素: 候车:基本功能,明确乘客的上下车地点。 站牌:车次信息的提示方式,车的行驶方向的标明,站台名称在站牌上的清晰显示,此站台在各路公交车行驶路线上的特别标注,不同车次信息提示的安排次序等。 遮挡:针对雨、冰雹、雪、雷、风等比较恶劣的天气,为乘客提供遮挡的方便。休息:公交乘客的数量较多频繁时,有些乘客会感到疲倦,提供一个乘客浅息的乘车环境。 照明:光线不好的天气及夜晚,普通的站台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使用,有时可以起到辅助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方便排队:如护栏一样的设施,上车点的标注等,辅助乘客上下车,提高上下车效率和服务水平。 垃圾桶:收集候车时乘客制造的废弃物,既不破坏候车环境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商店:为匆忙的乘客或对城市不熟悉的人群提供地图、杂志报纸、简单餐点等;由于公交的无人售票系统和乘客的零钱缺乏关系,商店可以为乘客提供零钱兑换的服务。 景点提示:旅游城市的特色,为想去旅游的人群提供旅游信息。 快捷报警:针对突发情况,一按快捷报警。 手机充电: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紧急情况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手机紧急充电。监控:站台是人们的聚集点,也是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的地方,需要对每天公交站台的使用情况记录,便于事故的后处理。 外观因素: . 精品文档 颜色:醒目的颜色,与城市周围环境相协调,与车道上的普通车辆颜色有明显的颜色对比。如国外的黄色校车、英国红色的电话亭等一样的效果。 结构:满足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入站台候车并很方便地上下车;根据人群的高度设计站台的高度,为乘车人群及车的停靠分布站台的布局。 材料:经久耐用,可以满足在任何气候环境中的使用要求,可加工性好,不受特殊结构的制约。 风格:根据周围环境,要求和谐统一。 文化背景:城市的历史,建筑风格,文化等等。 体量:根据站台人流密度设计站台的大小。 广告:站台广告内容健康,与城市的商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给乘客在候车时打发候车时间。 灯光:满足正常的夜间照明功能,在光线不好的时候有提示功能,也可以美化城市风景。 绿化:站台或者站台附近,改善站台的候车环境,美化城市环境。 外观形态:站台的形状,如现有的各种倒“L”型、“T”型等。 2.方案设计 基本公交站台所需要的各个功能,站次信息、候车的长凳、兑换零钱出售报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 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3.1 问题的重述 3.1.1 问题的基本背景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和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 3.1.2 运营及调度要求 ⑴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⑵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⑶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3.1.3 要求的具体问题 ⑴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⑵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⑶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3.2 问题的分析 本问题的难点是同时考虑到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如果仅考虑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则只要提高公交车的满载率,运用数据分析法可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如果仅考虑方便乘客出行,只要增加车辆数的次数,运用统计方法同样可以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显然这两种方案是对立的。于是我们将此题分成两个方面,分别考虑到:⑴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记为公司的满意度;⑵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车的舒适度,记为乘客的满意度。

公交站台(牌)设计报告

华信学院本科生《人机工程学》考核材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考查方式:读书报告□实验报告□ 调研报告□设计报告■论文(报告)题目:公交站台(牌)设计报告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 所在院(系)xxxxxxxxxxxxx 专业:工业设计 所在班级:11级工业设计(1)班 任课教师:xxxxxxx 时间:2013 年12 月17 日

目录 一、摘要 二、选题背景 三、关于公交车站(牌)的设计调查 四、公交站牌设计方案构思 五、设计人群定位 六、优秀站牌设计欣赏与分析 七、优秀作品分析 八、设计意义。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边的事物,质量要求也随着变高,特别对于服务行业和出行的便捷等等要求变的更加的高了。随着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度发达,例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地铁运输量逐渐加大以及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的不断增多及车辆的不断增多所带来的不便,堵车是常有的事,公交车的使用渐渐的受到的人们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着公交车与地铁的出行,上下班,上下学。随之而来对于公交车系统的服务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好的公交站亭,站牌的呼声越来越高。 选题背景 现在的公交站牌暴露的问题有太多,比如站牌本来是为了让坐公交的人出行的人能更好的乘坐,但是却出现了广告占用的太多好的位置。把站牌指示坐车的站地,及路线图放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这一点应该和上海的地铁站牌学习,他们做的指示非常明确,即使你第一次乘坐他们的地铁也能让人一目了然)。还有就是公交车站牌没能体现其功能作用例如使候车的乘客不被风吹与淋,太阳的暴晒,老年人没有休息区等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公交站牌的设计调查 调查结果:

公交车车身广告合同实用版

YF-ED-J284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公交车车身广告合同实用 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公交车车身广告合同实用版 提示:该合同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兹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互助互利的原 则,经充分协商,就乙方在甲方的公共汽车或 出租小汽车车尾玻璃上张贴广告达成如下协 议: 一、乙方在甲方的车尾玻璃发布广告,数 量_________幅。广告画由乙方提供,甲方负责 将广告张贴在玻璃上。 二、广告费为_________元/幅/月,乙方应 向甲方支付总广告费金额_________元。 三、在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在_________年

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向甲方预付广告费的总额的60%,即_________元。全部广告上画后,乙方在收到甲方通知两天内必须验收广告,甲方将广告照片及广告启用通知书交给乙方,乙方必须在_________天内将余额付清给甲方。甲方允许乙方中途换画一次。 四、在本协议广告发布期内,如甲方将乙方广告撤换而发布其它广告,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加倍赔偿广告费。甲方要保证广告质量:车身卫生整洁。 五、如因政府或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广告刊登的位置调整,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六、广告发布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公交车调度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3-4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学院(系、部)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ake555 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成绩起止日期2013 年6月16 日~2013 年 6 月21 日 目录清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学院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 设计题目:交警服务平台和调度设计问题 完成期限:自2013 年 6 月16 日至2013 年 6 月21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3年6 月21 日 目录

一、问题描述 (5) 二、模型假设 (6) 三、符号说明 (6)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6) 五、模型评价 (15) 六、体会心得 (16) 七、参考文献 (16) 八、附件 (16)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一问题描述 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安全意识以深入人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警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

.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能和警力配备基本相同。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试就某市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问题一:附件1中的附图1给出了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和现有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示意图,相关的数据信息见附件2。要求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警车的时速为60km/h)到达事发地。 问题二: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要调度全区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实际中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通过求解给出该区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合理的调度方案。 问题三:根据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和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拟在该区内再增加2至5个平台,通过分析计算需要增加平台的具体个数和位置。 问题四:针对全市(主城六区A,B,C,D,E,F)的具体情况,按照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分析研究该市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参见附件)的合理性。如果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五:如果该市地点P(第32个节点)处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在案发3分钟后接到报警,犯罪嫌疑人已驾车逃跑。为了快速搜捕嫌疑犯,请给出调度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资源的最佳围堵方案。 二模型假设 1.出警时道路恒畅通(无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发生),警车行驶正常;2.在整个路途中,转弯处不需要花费时间; 3.假设逃犯驾车逃跑的车速与警车车速相当 三符号说明

公交站牌设计报告

公交站牌设计报告 目录 总体分析 关于公交站牌设计调查 三、公交站牌设计构思 四、参考图片 五、设计方案参考 六、最终方案选定 七、设计总结 一、总体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

对于身边的事物要求也随之增高,特别是对于服务行业和出行的便捷等要求变的更高。随着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度发达,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的不断增多及车辆的不断剧增等给人们所带来的不便,堵车是常有的事,公交车的使用又开始的受到的人们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公交车出行,上下班,上下学。随之而来对于公交车系统的服务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们需要更好的公交站亭,站牌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优秀的公交站牌设计对广大城市居民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关于公交站牌设计调查 一位小朋友希望公交牌上能注上拼音,因为她不认识太多字,拼音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乘车;那位年轻人希望注上英语,这样外国人也可以方便地坐车,他还希望站牌能显出一些青春活力,不要死气沉沉;中年人认为应该将站牌制成电子站牌,智能化的;而那位老人只是希望站牌的字大一些,让老年人看清楚,有语音提示的更好。 深圳已开始使用电子站牌,电子站牌分四部分:顶部写着站名;下面是液晶电子屏幕,滚动发布途经该站点的公交车线;第三部分是用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的电子线路图,可实现公交行车的动态显示,以红蓝灯光反映线路车辆分布站点;第四部分则是延袭老站牌的做法,安装用中文书写的小站牌。还需装上GPS 定位系统,实现实时定位和信息传递。 天津市公交车站首次了出现盲道。专为盲人设计使用的公交站牌首次在津问世,并预计率先在马场道沿线使用。此举让天津成为了全国首批率先拥有盲文站牌的城市。

公交车广告投放策划方案

公交车广告投放策划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防水材料公交车体广告策划方案●一:目的 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美誉度,让目标消费群在最短的时间内认知新产品,缩短新产品推广期的周期,能够迅速的渗入进行整个陕西省家装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带动“***”品牌知名度。 ●二、广告投放背景分析: 公交车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公交车媒体能够覆盖城区的大街小巷以至每个角落。和其他广告媒体相比,公交车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紧密相连,因此是一种很有效的广告载体,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特点。 1.流动性: 惟一可移动的户外媒体形式,相对于其他的户外媒体形式,车身广告的传播方式是主动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之中,在传播方式最为“积极、主动”。从人的注意力角度讲,移动的物体总是比较能被注意到,因此,惟一可以移动的车身媒体因此也更能在众多户外媒体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多的注意,实现高到达率。 2.覆盖面广、高接触机率: 且随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日益延伸扩张。据实力传播的调查显示,车身广告是可见机会最大的户外广告媒体。公交车平均运营距离为30KM左右,以车身广告的实际可视范

围计算,单车可覆盖面积平均为平方公里,每天运行次数平均7次,日均接触人次万余,若以6个月发布时间计算,有效OTS(平均暴露频次)可达到人次。 3.长时性: 公交广告存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不像电视或者报纸,因此公交广告的诉求具有长时的特点,这样能使受众更多、反复地接触到广告。西安公交车辆的全天运营时间为14小时左右,因而广告展示时间从早7时一直延续到21时。 4.强视觉冲击力: 面积的画面展示是广告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条件,庞大的广告画面可以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画面亮丽精致,流动性又带来重复性,车身画面积大于30平方米,堪称移动的巨型广告牌。恶劣气候下,小角度观看,广告画面依然清晰可见,对品牌形象的综合宣传效果更好,可以充分展现企业的实力和形象。 5.强制性: 以多面立体展示方式传播广告信息公交广告受众接受的强制性比较强,干扰度低。近距离接触消费者车身广告的有效可视范围大于270度,从根本上消除了视角盲区,通常情况下,受众可同时接触到两个广告位,有效增加机会,确保广告的实际到达率。车身的两侧展示面构成展示整体,并大大延伸了广告的有效可视距离与角度。同时针对驾车者,广告更为醒目。另外,车身广告的高度位置正好与行人视线持平,可以将广告信息近距离的传播给消费者,达到最大的可视机会。 6.受众量大:

公交站台候车亭施工方案

临汾市滨河西路与彩虹桥、景观大道立交桥项目公交站候车亭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临汾市滨河西路与彩虹桥、景观大道立交桥项目

二○一七年九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文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工程概况 (1) 2.1项目工程简介 (1) 2.2公交站候车亭施工内容 (2) 3施工总体部署 (3) 3.1现场准备 (3) 3.1.1主要材料 (3) 3.1.2 人员配备情况 (3) 3.1.3机械 (3) 3.2施工流程 (4) 3.2.1 工程总施工顺序安排 (4) 3.2.2 基础施工 (4) 3.2.3 主体结构工程 (4) 3.3基础施工 (4) 3.3.1 施工测量 (4) 3.3.2 基础施工方案 (4) 3.4主体施工方案 (6)

3.4.1 主体顶棚结构施工方法 (6) 3.4.2 主体灯箱结构施工方法 (9) 3.5电路电器安装工艺 (9) 4 安全保证措施 (10)

公交站候车亭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文件依据 1、临汾市滨河西路与彩虹桥、景观大道立交桥项目工程设计图纸。 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守则。 2、采用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力求工艺成熟,可操作性强。 3、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成果,结合工程的地质、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多方面综合确定。 4、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组织,力求缩短工期,为本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5、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工序,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人、材、机具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紧张有序,加强施工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2工程概况 2.1项目工程简介 临汾市滨河西路与彩虹桥、景观大道立交桥项目作为临汾市重点工程,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立足点,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区域化、科学化交通组织,有效地将滨河西路(南北向)、景观大道及规划九路(东西向)这三条主要通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项目的建成将该区域过境交通与到发交通分离,有助于改善区域交通运行效率;提高改善新医院周边交通出行环境;同时景观大道节点的互通立交能够快速的疏解到发临汾西站的交通流,提高进出临汾西站的交通效率,改善当地居民的出行条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关于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公交车调度的最优策略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公交车 的利益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同时保证等车时间超过10 分钟(或者超过 5 分 钟)的乘客人数在总的等车乘客数所占的比重小于一个事先给定的较小值。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站上(下)车人数的非参数分布函数,求解时 先用一种简单方法估算出最小配车数43 辆。然后依此为参照值,利用Maple 优化工具得到一个整体最优解:最小配车数为48 辆,并给出了在公交车载客量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车辆调度方案,使得公司的收益得到最大,并且乘客等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后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推广和评价,指出了有效改进方向。 关键词:公交车调度;优化模型;最小二乘法 问题的重述: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 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 站,下行方向共13 站,第3-4 页给出的是典型 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

速度为20 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早 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 指出求解模型的方 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基本假设 1)该公交路线不存在堵塞现象,且公共汽车之间依次行进,不存在超车现象。 2)公共汽车满载后,乘客不能再上,只得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3)上行、下行方向的头班车同时从起始站出发。 4)该公交路线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5)公交车均为同一型号,每辆标准载客100 名,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 6)客车在该路线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 公里/小时,不考虑乘客上下车时间。 7)乘客侯车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8)一开始从 A 13出发的车辆,与一开始从A 0出发的车辆不发生交替,两循环 独立。 9)题目所给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做为各种计算的依据。 符号说明 N a:从总站A13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上行方向) N b :从总站 A 0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下行方向) T1 :上行方向早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T 2 :上行方向平时发车间隔时间 T 3 :上行方向晚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公交车身广告效果的调查报告分析

公交车身广告效果的调查报告 经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公交车身媒体愈发成熟和规范,其强劲的广告影响力,也为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认可。 然而,客户对广告投放最关心的还是:投放效果到底怎么样?的确,广告投得有效,是广告费支出的唯一理由。对此,“MPI车身广告投放效果与预测(BUS-GRP)”研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MPI媒体伯乐集团与央视市场研究机构(CTR)合作,对公交车身广告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定量研究,主要内容涉及BUS-GRP的测量计算、广告的到达率和接触频次等。 关于覆盖人口 MPI引用2004年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推及4岁以上电视人口总体,希望将公交车和电视媒体的覆盖情况置于同一基础。举例来说,这里的“城市”并非地理意义的城市,而是指主城区或中心区。例如,上海的城市面积有6300平方公里,而本次研究所说的“上海”,是指外环线以内670平方公里的区域,900多万人口。即上海户外媒体的有效覆盖范围在这900多万人口。2004年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涉及4岁以上上海的电视人口总量为930万,MPI此次研究所定义的覆盖情况与之相同。以此类推,此次研究共涉及30个主要城市。 发布量GRP

谈到广告发布,就会碰到GRP即总收视点或毛频点,意为接触广告的人数在目标视听众中所占百分比。电视领域运用得非常纯熟的GRP,在户外媒体应如何计算呢? GRP的计算(假设:上海市,1,000万人口) 电视广告假定播放30次,每次收视率为3%,3%×30次=GRP90。 媒体覆盖总人次:1,000万人×90%=900万人次; 报纸广告假定发行量60万份,传阅率1.5人,刊登10次广告。 60万份×1.5人×10次=900万人次,900万人/1,000万人=GRP90, 媒体覆盖总人次:1,000万×90%=900万人次 户外大牌假定每天有10万人路过某一广告大牌,广告发布3个月。 10万人×90天=900万人次,900万人/1,000万人=GRP90 媒体覆盖总人次:1,000万×90%=900万人次 公交车广告假定一辆公车平均每天覆盖15万人,广告发布2个月。 15万人×60天=900万人次,900万人/1,000万人=GRP90 媒体覆盖总人次为1,000万×90%=900万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