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2018: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7年)

4801 337
3835 2626
598 682 2445 2529 4885
16531.3 1310.6
21898.8 7677.0 2642.8 3453.9
10920.1 16103.2 20396.3
注:本表绝 对数按当年
Note:The values in this table are calculated at current prices.
湖 南 Hunan
6860
34590.6
西部地区 Western Region
重 庆 Chongqing
3075
19500.3
四 川 Sichuan
8302
36980.2
贵 州 Guizhou
3580
13540.8
第一产业
Primary Industry
120.5 218.3 3507.9 2182.1
山 西 Shanxi
3702
14973.5
吉 林 Jilin
2717
15288.9
黑 龙 江 Heilongjiang
3789
16199.9
安 徽 Anhui
6255
27518.7
江 西 Jiangxi
4622
20818.5
河 南 Henan
9559
44988.2
湖 北 Hubei
5902
36523.0
99.0 4076.7 2017.4 2442.4 4876.7 3792.4
979.3
777.9 1429.2 2968.8 2611.7 1953.9 4339.5 3759.7 3690.0
1339.6 4282.8 2020.8
内蒙古沿黄经济带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马瑞:内蒙古沿黄经济带经济增长态势分析区域与城市经济内蒙古沿黄经济带经济增长态势分析马瑞(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文章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总量、人均GDP、进出口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沿黄经济带7个盟市的经济增长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建议。
认为沿黄经济带发展应逐步,稳扎稳打,先分后整,求存异;共同推经济带的内向和外向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圈;人才,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效率,进行创新发展,增加产品技量,调整和前进并行。
[关键词]经济带;经济增长;人均GDP[DOI]10.13939/ki.zgsc.2021.18.04712010年,内治委、政府从出发,为了加快内经济发展,提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交通干线的设计,其经济带内含盟市。
经济带的发展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沿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态势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能为沿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些,通分析,调盟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等,围绕盟同的势建设经济带,逐步实现高地,实现高发展。
试图通过一些经济指标对经济带内的盟市进行分析,发现并剖析其中的问题,各盟同的特色,协调发展盟市,更好经济带建设。
2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态势内蒙古沿黄经济带内含7个盟市,我们通过查找相关数料,进行分析比较,对此提出相关推经济带的发展。
22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态势分析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在不断规划中逐步成长,尤其年着“”“四”规划的实施,呼和浩特要发挥其核心辐射作用%经查找资料知,自2009年始,年内呼和浩特值稳步,畫长态势处于向好的趋势。
经济增长速度分别在2009年、2011年、2017年有所转变,尤其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的实施下,市委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有一的定位。
从产业,由表1知:自2009年,呼和浩特业比重分布为“一”,其是2014年后,第一业和业比例,身业比例在逐步升高,是年着“”“四”划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再加之呼和浩特的位置因素,使其第三产业的比例一大,然而自2014年之后GDP增长率呈现的走向,业好,可能和国内多变的经济形势有关。
内蒙古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8-1 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和农牧业基本情况(2018年)

Employed Persons of Quarters & Catering (10 000 persons)
Employed Persons of Other Non-agricultural Trades(10 000 persons) Productive Condition of Farming & Animal Husbandry
Basic Conditions of Rural Grassroots Units Number of Township &Town Governments(unit) Number of Town Governments(unit) Number of Villages' Committees(unit)
Output of Farming &Animal Husbandry
粮食总产量(万吨)
Gross Yield of Grain(10 000 tons)
年末牲畜总头数(万头只)
Total Number of Livestocks at Year-end(10 000 heads)
肉类总产量(万吨)
总计 Total
726 452 11063
8941 9778 9276
437.03 1287.18
809.22 728.93 402.86 326.07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空间布局与评价

January"0"1No. 1 Total No. 467"0"1 年1 月第1期总第46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空间布局与评价王洁(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 要:运用区位商模型,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及各盟市2018年农业生产值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空间布局及其优势产业%结果显示: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与其他盟市相比,农业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盟市有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 勒盟和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是种植业的优势产 区;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阿拉善盟为林业优势产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 海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为牧业的优势产 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为 渔业优势产 区;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 市、阿拉善盟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具有明显优 势%最后指出:牧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仍应优先与重点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考虑产出、产品、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高效、安全、节约、友好的发展体系%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空间布局;区位商;优势产业中图分类号:F307(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6921 (2021)01 $0005 $031研究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呈狭长形,由 东北向西南斜伸,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纬度较高,秋冬季节温度低,风力 较大(年降水量由东部400mm 降至西部的50mm以下(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 总面积为118. 3万平方公里(2018年,内蒙古自治 区常住人口总量为2 534万,全区生产总值17 289. 2亿元,比上年增长5. 3%,农林牧渔业产值2 985. 3亿元,占总产值的17” 27%(2数据来源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综合数据平台Chttp ://tj.nmg. gov. cn/datashow/easyquery/easyquery . htm cn= B0103)(3 研究方法区位商首先由P. Haggett 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以此判断专门化率(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可 以反映出该区域的优势产业及某产业的空间布局,根据区位商的大小可以衡量某产业在该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m式中丄Q j 代表区位商,代表第i 个产业,代表第j 个区域,X i 是第j 个地区的第i 个产业的产 值(当LQ j 〉1时,表示某产业在某区域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比较优势丄Q j V 1时,则表示某产业 在某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低,处于劣势(4 结果4. 1 农业总产值区位商对比分析444 全区农业产业区位商对比分析(通过计算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各产业数据的区位商,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由表1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的 种植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50. 66% , 牧业次之,为43”36%(牧业的区位商最大,为1. 71596,其余各产业区位商均小于1(由此表明,与其他产业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为牧业, 其余产业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表1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各产业区位商产业总产值(亿元)占全省比重(%)区位商种植业1512.550.660.9362林业100. 3 3. 360.7029牧业1294. 343.361.7159渔业29. 20. 980.0918农林牧渔服务业49 1. 640.3178农林牧渔总产值2985.31004. 1. 2 各盟市农业总产值区位商比较(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2018年农业产业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区位商得出表2所示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区收稿日期:2020 —08 — 14作者简介:王洁(1995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5・总第46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位商大于1的盟市有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其中,区位商最大的是兴安盟,为2.9217,其余各盟市的区位商均小于这表明,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的农业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比较优势,农业内部结构较优,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其余这些盟市的农业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经济和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农牧业获得丰收,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物价相对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8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4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032.4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5508.44亿元,增长9.4%。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319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0189美元。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1:56.5:3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3%,农村牧区上涨2.5%。
分类别看,食品和衣着类价格涨幅,超过了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2.4%。
从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2%和0.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7%。
2012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0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6万人,增长4.1%。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5万人,增长8%。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8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增长13.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0.2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关于报送2018年度考核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关于报送2018年度考核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公布日期】2020.05.18•【字号】内商人函〔2020〕200号•【施行日期】2020.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关于报送2018年度考核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按照《关于反馈2018年度考核综合情况的函》,我厅认真对照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上报,请审核。
附件:2018年度商务厅领导班子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情况2020年5月18日2018年度商务厅领导班子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情况一、职能职责方面问题一:全区口岸过货量未完成同比增长6%的目标。
整改情况:2018年,全区口岸货运量9133.56万吨,同比增长4.9%,未完成增长6%的考核指标。
主要原因是按照国家煤炭产能调控政策规定,海关总署以2017年进口煤炭量为基数,对煤炭进口量进行技术性压减,口岸煤炭进口量大幅减少。
为此,艾丽华副主席专门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并派出工作组专门向国家外交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等有关部委汇报,恳请对中蒙煤炭贸易予以政策倾斜,组织呼和浩特海关、自治区外办、自治区口岸办、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考核目标还有差距。
2019年,我厅在推进口岸智能卡口、支持基层口岸货运通道建设、清理整顿口岸收费、提升口岸通关协作水平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最大限度降低煤炭进口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压减煤炭进口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向自治区政府汇报,货运量不再列入2019年考核指标。
问题二:业务工作应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大外贸、特别是项目引进工作力度。
整改情况:一是进一步加大稳外贸工作力度。
2019年,连续四周在6个外贸重点盟市举办了全区外贸政策和操作实务千人大培训,帮助外贸企业了解、掌握外贸政策和相关操作实务;继续深化包保责任制,及时掌握各盟市和重点外贸企业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分类指导;以加工贸易产业承接合作的方式引进外向型项目,组团参加了中国加工贸易博览会,推动参展企业和粤港等地的采购商建立联系。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序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第二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4)表6: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7年):表1: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第二节内蒙古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2:内蒙古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3: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分析表4: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5: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6:内蒙古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7: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8: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9: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内蒙古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10: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表12: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13: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14:内蒙古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15: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七、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16: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17:内蒙古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一、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18: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三、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表20: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四、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21: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五、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22: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表23: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七、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24: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表25:内蒙古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2017 11.68% -9.22%。
内蒙古统计年鉴经济数据:21-1 内蒙古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2018年)

1.4
3553.3
5.4
201.5
5.9
24.8
4.8
1.5
0.8
44.4
0.4
1268.8
1.9
7311.1
1.9
1034.4
0.3
882.8
0.7
2007.7
1.2
1113.9
0.7
1857.6Leabharlann 1.011966.1
1.7
金融机构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 Household Deposi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亿元)
(100 million yuan)
注:本部分全国及各省数据取自 《中国统计摘要》。下表同。 a)This section contains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ata are taken from 《
65789.2 3433.4 515.3 179.4
12345.2 65555.7 380986.9 305050.4 645675.0 120263.5 171654.0 149972.7 183351.8 716038.0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所占比 重(%)
Percentage (%)
118.3
12.3
2534.0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28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728.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
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37.2%和56.1%。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302元,比上年增长5.0%。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589.1万人,乡村人口94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男性人口1306.2万人,女性人口1227.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出生率为8.35‰;死亡人口15.1万人,死亡率为5.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
年末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75.3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8%,农村牧区上涨1.9%。
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均呈上涨态势。
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6%。
从工业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3.2%和2.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全年退出煤炭产能1110万吨,关停落后小火电11.8万千瓦。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下降1.9%。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3.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77.4元。
全年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8.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1.6%,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6.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2%。
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快于煤炭产业增加值8.1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2%。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7.1%。
全年单晶硅产量增长1.2倍,稀土化合物产量增长45.9%,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增长42.8%,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1547辆。
二、农牧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9.0万公顷,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3.4万公顷,下降8.9%。
粮食总产量3553.3万吨,比上年增长9.2%;油料产量201.5万吨,下降16.3%;甜菜产量515.9万吨,增长49.8%;蔬菜产量1006.5万吨,下降9.4%;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25.5万吨,下降15.8%。
全年肉类总产量267.2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其中,猪肉产量71.8万吨,下降2.3%;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19.7万吨,下降2.0%。
禽蛋产量55.2万吨,增长3.7%。
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
年末牲畜存栏数7277.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2%。
其中,生猪存栏497.3万头,下降1.6%;牛存栏616.2万头,下降6.1%;羊存栏6001.9万只,下降1.8%。
降17.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6%。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1.6%。
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下降28.8%,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82.9亿元,比上年下降0.8%;商品房销售面积2007.7万平方米,下降2.9%;商品房销售额1113.9亿元,增长16.4%。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98.6亿元,增长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2.5亿元,增长8.1%。
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207.2亿元,增长6.0%;餐饮收入额1103.9亿元,增长8.0%。
六、对外经济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34.4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9.9%。
其中,出口总额378.6亿元,增长14.4%;进口总额655.7亿元,增长7.5%。
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582.1亿元,增长8.3%,占进出口总额的56.3%;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317.3亿元,增长6.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1.3亿元,增长82.1%。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6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4.8亿吨,比上年增长9.0%。
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5644.2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1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全年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快递业务量15182.3万件,增长37.6%;快递业务收入29.9亿元,增长24.8%。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3.2万户,下降8.2%;移动电话用户3044.4万户,增长7.2%,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230.9万户,增长18.6%。
年末互联网用户3178.6万户,增长11.4%。
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2550.3万户,增长8.1%;互联网宽带用户628.3万户,增长27.2%。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4.3亿GB,比上年增长2.2倍。
全年接待旅游者130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40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其中,国内游客12856.1万人次,增长12.2%;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增长16.8%。
接待入境旅游者188.1万人次,增长1.8%;入境旅游创汇12.7亿美元,增长2.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7.5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分旗县看,全区103个旗县市区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70亿元的有2个,超20亿元的有11个,超10亿元的有31个。
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336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47.9亿元,增长21.6%。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261.4亿元,比年初增加30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
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966.1亿元,比年初增加1232.8亿元,增长11.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222.6亿元,比年初减少497.9亿元,下降7.8%;广义政府存款余额442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6.9亿元,增长3.3%。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085.2亿元,比年初增加608.2亿元,增长2.9%。
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837.8亿元,比年初增加620.5亿元,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6240.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897家,比上年增加71家。
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9.5亿元,增长15.7%。
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93.3亿元,增长3.6%。
全年人寿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1.9亿元,累计赔付57.6亿元。
全年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24.6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4%。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65元,增长3.8%。
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5元,比上年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5%。
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3302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7128元,增长12.3%;财产净收入2070元,增长13.5%;转移净收入5805元,增长0.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37元,增长3.4%。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3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7%。
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897元,增长9.3%;经营净收入7181元,增长12.5%;财产净收入520元,增长1.1%;转移净收入3205元,增长5.6%。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1元,增长3.9%。
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9%,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5%,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和0.3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49.9万人,增长0.9%。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3.5万人,比上年增长5.6%,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84.6万人,增长10.7%。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64.4万人,增长0.1%。
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659.1万人,下降0.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505.3万人,增长2.1%。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5.5万人,增长3.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9万人,下降7.9%。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年末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校研究生2.1万人,增长5.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6095人,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5357人。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在校学生45.5万人,增长1.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2.2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0.6万人。
年末有普通高中299所,在校学生42.1万人,下降3.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9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1.6万人。
年末有初中691所,在校学生63.7万人,增长2.9%,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8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6.7万人。
年末有小学1655所,在校学生134.2万人,增长1.2%。
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61.7万人,下降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