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可见 言——象——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但 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真正将这种层次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夜行黄沙道中》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如歌中所唱: 如歌中所唱: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就是名词用作动 幸福” 词。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垂帘,静静的垂帘 垂帘, 安静着无数无数 黄金的叶片。 黄金的叶片。
其中 “安静”是 安静” 形 容词用作动词。 容词用作动词。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黑 格 尔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中认为: 中认为: 一件艺术品,我们首 一件艺术品,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 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 它的意蕴和内容。 它的意蕴和内容。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作品的本文有三个层次: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香兰笑。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课后习题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课后习题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出品】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三个特点。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

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阻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

用它来概括文学言语的特征,有一定的道理。

“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这种“自动化”的言语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其陈旧而失去了魅力。

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有:(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因此教材所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本”结构层 次。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本:“文本”(text ,又称本文),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环境: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1.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

文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第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1 复习笔记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面(1)含义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1)含义文学言语层,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第四编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三个特点。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

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阻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

用它来概括文学言语的特征,有一定的道理。

“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这种“自动化”的言语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其陈旧而失去了魅力。

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答: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有:(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层:包括表层的字面意义和深层的隐 含意义(双关、反讽、比喻、象征等) ①问:你喜欢我哪一点?答:我喜欢你离 我远一点!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本言语层的主要功能
1、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用语音唤起 具体的形象化的感受;用语义创造形象。
2、直接显示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语言带给 读者的美感并不是来自语言传达的内容, 而是来自语言形式本身,属于有音无义或 有形无义的语言现象。语言形式有相对独 立的审美价值。
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含有审美意味 的、开放性的语言符号系统。
文本独立性的根据在于文本的符号特点。
文本的“符号性”:构成文学文本的各种 因素如语言、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往往 另有所指,它们构成了传达言外之意的符 号系统。
中国古代文本层次论:言-象-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陈忠实的《白鹿原》具 有“史诗”特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文本意蕴层的特点
1、意蕴层是文本的实质、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形 而下的本事意蕴(《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历史 悲剧)和形而上的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红》 透出的人生、人类的苍凉悲怆,《登幽州台歌》 的历史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的人事豁达)。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指用语言符号创造的形象化 的艺术世界,是读者在阅读中,经过想像 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 生活图景。其特征表现为: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红楼世界
文学形象层的内容
叙事性文本:虚构的人物和故事。 抒情性文本:具体可感的人、事、景、物(它们
文本层次不是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而是 内容与形式一体化意义上的逻辑层次区分。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我们所说的文本是狭义的,专指文
学文本。在现代文化理论中,人们还常 常在广义上使用“文本”,把一切有待 于解释的对象都称之为“文本”,文本 可以是一首乐曲,一幅画,还可以是对 某件事情的一种说法、一套时装、一个 事件……
英加登
5.形而上特质层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顺序3、4的位置存有分歧)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
内指性 心理蕴含性 阻拒性
杜 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形象层:乍暖还寒、淡酒、晚来风急、大雁、黄花 满地、梧桐细雨、守着窗儿的孤单妇人…(视觉形 象与听觉形象)
文学言语的阻拒性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 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 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 。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 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 圆盘。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文学言语层面的构成
语音层:音乐性,包括声、韵、调。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意蕴层隐含在形象之中,并不独立存在。 3、意蕴层的多义性:文本自身的原因(如《长恨
歌》)与读者的原因(见仁见智)。(《老人与 海》:硬汉子的乐观形象,屡败屡战/现实的残酷 与无奈,屡战屡败。)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凄凄惨惨戚戚。
损,如今有谁堪摘?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 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本”(text):也译作“本文”,指由作 者写成的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是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它从语言的角 度来理解文学,突出了文本的符号性和独立 性。
“作品”(work):由特定作者创作、经由 读者阅读的文本。它从作家角度来理解和解 释文学,强调了文本对作家的依附性。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生成过 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再把作品看成仅 仅是‘信息’,甚至也不看作‘语句’ (也就是完成了的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 表达出来的那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 永无休止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 中挣扎不已。
把文学文本分为内容和形式作法往往会掩 盖文学的特点,甚至造成混乱。黑格尔认 为: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 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得黑!
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昏、点点滴滴。
时相识。本层次解读
语言层:声调上的讲究,用双声叠韵字:将息、伤 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等双声,冷清、 暖还寒、盏淡、得黑等叠韵,发挥词之为音乐文学 的特质;开头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 层递进的意境,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下半阕又 用“点点滴滴”两组叠字。全词读来明白如话,听 来却有明显的声调美。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 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西方的文本层次论
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英加登:文本四个层面*
1.声音构造层
2.意义单元层
3.图式化观相层
4.再现客体层
都以情的载体出现)。 有没有形象层是文学文本区别于非文学文本的一
个重要特征。 非文学文本:语言————→意义。 文学文本: 语言-→形象-→意义。 (文学文本具有多义性,因为经过了形象的转换;
非文学文本则强调意义的明晰性。)
三、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的意蕴指蕴涵于文本形象 层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 的特点。它包括了: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