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

的总体规律、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等重要宏观现象。本文将从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全

面运行状况。它关注国民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总产出、总就业、

总投资等宏观变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现象背后的规

律和机制。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波动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国民经

济总体规律研究国民经济的总数量规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

总消费、总投资等的变化规律;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的原因和机制,如技术进步、资本累积等;经济波动理论研究经济短

期波动的原因和机制,如经济周期、景气与萧条等;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和对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研究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汇率等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宏观经济学主要基于总量

平衡观点,认为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平衡和稳定

增长。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1970年代的经济滞胀现象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既有内生的经济原因,也与外生的冲击因素密切相关。随后,新古典

主义合成理论、供给决定论等新的经济学派别逐渐崛起,对宏观经济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领域的

兴起也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了多个重要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合成理论和供给决定论。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强调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调控,可以实现总需求的平衡和

就业的稳定。新古典主义合成理论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

济学进行整合,认为通过考虑产出和价格的短期和长期适应过程,可

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供给决定论则认为供

给的决定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性。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国民经

济的总体运行规律,认识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提供决策者和经济从业者的参考依据。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也离

不开对微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经济学分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不

断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追求的境界、学习步骤、产生与演进脉络,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宏观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获得对宏观观经济学的整体性认识。 〖重要概念〗 宏观经济学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授课方式〗 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补充读物。 〖教学要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R.Glenn Hubbard,Anthony P.O’Brien)。 2. 三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1) 经济学家开始搜集度系统处理总量数据,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 认识到商业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现象。 3) 一次大的灾难性事件——大萧条。 3.学术界对宏观经济学的起始研究: 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与推广问题》一文中首先使用“宏观动态分析”一词。 2)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中第一次系统地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3)1948年,肯尼思·博尔丁在《经济分析》(修订版)一书中首次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术语使用于教科书中。 二、宏观经济学所追求理想境况: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1.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四大主体”(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在“三大市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经济整体的运动,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资源利用问题。从内容看,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从时间看,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前言】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大部分,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的。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收入支出分析理论、IS-LM 模型理论,总供求分析理论、通货膨胀与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理论等。宏观经济政策部分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在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时,重点放在企业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政策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内容不断演进,材料不断更新,对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的探索越来越具体深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

3. 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4. 了解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5. 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6. 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所利用的研究手段。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各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新古典学派与新凯 恩斯学派的争论。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三)课后练习 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因此说,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2. 三种市场划分 为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学把各种各样的市场划分为金融市场、产品和劳务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和资产的交易场所; 产品和劳务市场包括所有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交易;要素市场则是居民户和厂商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 3. 行为主体的划分 市场经济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据此,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厂商与政府。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研究这三种行为主体在以上三个市场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宏观经济基本总量指标 1. 国民产出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内广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生产的主体是本国居民,是国民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生产发生在本国地域之内,是国土概念。二者的数量关系是:GDP等于GNP减去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往往忽略二者差别。 按照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采用的是现行价格还是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均以现行价格计算所得的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以某一基准年份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所得的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可通过以下公式换算成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矫正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别。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实际发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当生产资源在其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

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

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涉及国家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理论和政策。下面列举了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以供参考。 1. 《宏观经济学》(曼昆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入门的经典教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2. 《宏观经济学》(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另一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 3. 《宏观经济学导论》(罗伯特·J·巴罗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 《宏观经济学原理》(尼·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以清晰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宏观经济学导论》(尼古拉斯·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曼昆的另一本宏观经济学导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6.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达维·罗默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

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和政策。 7. 《宏观经济学:一种现代观点》(罗伯特·J·巴罗著)- 这本书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 《宏观经济学导论》(奥利弗·布兰切德著)- 这本书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9.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费希尔·麦克罗著)- 这本书以政策和实践的角度,讨论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10. 《宏观经济学:理论、政策与应用》(李嘉图经济研究所编著)- 这本书综合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政策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进行了全面介绍。 以上是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它们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政策,对于学习和研究宏观经济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著作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 的总体规律、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等重要宏观现象。本文将从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全 面运行状况。它关注国民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总产出、总就业、 总投资等宏观变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现象背后的规 律和机制。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波动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国民经 济总体规律研究国民经济的总数量规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 总消费、总投资等的变化规律;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的原因和机制,如技术进步、资本累积等;经济波动理论研究经济短 期波动的原因和机制,如经济周期、景气与萧条等;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和对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研究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汇率等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宏观经济学主要基于总量 平衡观点,认为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平衡和稳定 增长。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1970年代的经济滞胀现象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既有内生的经济原因,也与外生的冲击因素密切相关。随后,新古典 主义合成理论、供给决定论等新的经济学派别逐渐崛起,对宏观经济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领域的 兴起也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了多个重要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合成理论和供给决定论。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强调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调控,可以实现总需求的平衡和 就业的稳定。新古典主义合成理论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 济学进行整合,认为通过考虑产出和价格的短期和长期适应过程,可 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供给决定论则认为供 给的决定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性。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国民经 济的总体运行规律,认识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提供决策者和经济从业者的参考依据。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也离 不开对微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经济学分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不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要稳定经济;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3)政府从事生产; (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②国内生产总值 (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C+I+G+(X-M) (支出法:总产出=总支出)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6.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1970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哈耶克等人提出回复古典自由主义,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宣扬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克〔Gorden Tullock〕等人。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在1980年代相对成熟地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缺乏,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展了批评继承和开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目录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2) 第2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习题答案 (11) 第3章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习题答案 (13) 第4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习题答案 (15) 第5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答案 (17) 第6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答案 (20) 第7章国际经济与全球化:习题答案 (24) 第8章政府经济职能理论:习题答案 (28)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35) 第10章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习题答案 (38)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揭示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发展。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张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其政策主张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等。 6.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1970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哈耶克等人提出回复古典自由主义,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宣扬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克(Gorden Tullock)等人。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在1980年代相对成熟地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信息等市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

第1章导论习题_宏观经济学

第1章导论 1、答:宏观经济学识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主体作为考察对象,它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经济因素,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失业的存在和自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一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全球经济体系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以规范与实证的方法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量经济问题。总量问题包括一个国家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一国国民收入与就业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国民收入在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等等。 2、答: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一般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国民产出,就业状况,价格变化和对外贸易。(1)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就最终是以一国的国民产出水平,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为标志。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定,均衡的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2)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第二个目标。就业水平与产出水平密切相关,高产出意味着高就业,即人们能够较容易地寻找到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水平的工作岗位。政府一般将高就业与低非自愿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3)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目标。价格总水平也与国民产出有较高的相关度。国民产出增长过快,容易刺激物价的上升,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国民产出增长过慢,会减少人们的购买力,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因此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是高产出与低通胀相对应的经济格局。(4)宏观经济的第四个目标涉及到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在开放经济中,一国与别国的经济关系包括商品及劳务的进口与出口,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等。因此保持汇率的稳定和进口大致的平衡是各国对外经济方面力求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整体,因此上述4个宏观经济目标是相互联动的,一个经济目标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经济目标的实现。例如为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影响汇率的稳定。同时,治理通货膨胀也会影响产出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3、答:通货膨胀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 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菲利蒲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4、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2 )科学技术进步(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宏观经济概念,了解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总体经济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理论也是进一步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课程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相应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第二节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第四节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和核算方法,以及它与其他经济总量的关系 第三章总支出均衡分析 第一节总支出与均衡 第二节消费与收入 第三节简单均衡模型 第四节简单模型的扩展 第五节乘数效应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乘数理论的含 义与计算。

宏观经济学 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511004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任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针对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注重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在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时,重点也是放在企业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政策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方面。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把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流程。 第二章宏观经济运行的观测与监控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第三节失业率与潜在的GDP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总支出法和总收入法统计GDP的原理和涉及到的其他几个重要总量指标,宏观统计恒等式和GDP统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长期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储蓄与平衡增长 第三节经济增长的公式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了解三个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经典的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四章短期均衡与总需求 第一节从短期经济到需求约束型经济 第二节价格调整与数量调整 第三节收支平衡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价格粘性架设的合理性以及偏离潜在产出的力、总需求线的推导。 第五章消费需求与简单的均衡模型 第一节消费与收入波动 第二节消费与收入 第三节乘数原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消费及其决定因素;国民消费曲线及其斜率;边际消

高级宏观经济学导论课后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导论课后答案 1、.(年嘉兴二模考)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假设为基本前提。[单选题]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正确答案)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下列固定资产当月应计提折旧的有()。[单选题]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汽车(正确答案) B.当月购入并投入使用的机器 C.已提足折旧的厂房 D.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3、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科目。[单选题] * A.在建工程 B.财务费用(正确答案) C.开办费 D.长期待摊费用

4、.(年浙江省高职考)根据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和层次,《会计职称条例》的归属范畴是()[单选题] * A、宪法 B会计法规(正确答案) C会计规章 D会计法律 5、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应交的增值税,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单选题] * A.税金及附加 B.固定资产清理(正确答案)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6、下列交易和事项中,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单选题] * A.对外捐赠支出 B.债务重组损失 C.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正确答案) D.处置报废固定资产损失 7、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单选题] * A.闲置的房屋

B.租入的设备 C.临时出租的设备 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正确答案) 8、企业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该货物负担的增值税额应当计入()。[单选题] *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B.应付职工薪酬(正确答案) C.营业外支出 D.管理费用 9、商标权有法定有效期限,一般商标权的有效期限为()。[单选题] * A.5年 B.10年(正确答案) C.15年 D.20年 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单选题] * A.职工工资 B.职工福利费 C.医疗保险费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BA,卜洪运

燕山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大纲(2014秋季) 课程名称(中):宏观经济学 课程名称(英):Macroeconomics 学分: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本科□硕士█MBA □博士 授课教师:卜洪运教授 办公室:经济系A402 电子邮箱:bhyun@https://www.360docs.net/doc/9c19154669.html, 课程描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性较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掌握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先导知识,要了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理论特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代表人物、理论体系、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以及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等问题,为后续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本章重点]: 1.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课件整理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导论 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发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搞好宏观调控,引导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界说 1、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标志: (1)是否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2)是否是经济总体。 2、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微观经济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1、宏观经济管理定义: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进行决策、计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的过程。对这一概念要从多个角度把握。 2、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第一,管理主体的行政性。第二,管理客体的总体性。第三,管理方式的间接性。第四,管理目的的全局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作用的认识 1、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国家干预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认识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由不重视到重视的发展变化过程。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理论 (二)从市场缺陷看加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去婉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市场调节,是一种以价格为杠杆,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自发调节,这种调节有利于资源向那些经营好、利润高的企业流动,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 市场缺陷表现在以下六方面: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垄断抑制经济发展的活力。政府要限制垄断,协调竞争和垄断的关系。2、市场不能有效、充分的提供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3、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政府要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平衡。4、市场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需要政府干预。5、市场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整。6、市场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需要政府通过调节促迸供求总量平衡。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 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影响:政府决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的、关键的环节。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信息,缺口,有些情况下还会有信息失真存在,导致一些宏观决策的失误,致使宏观管理出现失效。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决策者的偏好自觉不自觉的会渗透到决策活动中,这种影响有时是正面的,有时是负。面的,一些负面影响会带来决策的失误,影响到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 3、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宏观经济管理对社会经济关系起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对每一个利益集团的影响也不是均等的,不同利益集团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会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的影响力作用下,有时会产生偏差。 决策 阶层 地区 组织程度 经济实力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夏皮罗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戴尔指数 D、GDP 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经

济崩溃B、货币大量贬值C、社会谣言传言D、银行经营不善 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货币改革论》 D、《论概率》 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 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A、增加B、降低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A、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 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解答】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 台机器,价值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 套服装,价值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