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理据
关于造词理据的书

关于造词理据的书
关于造词理据的书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传统语言学经典著作:如《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这些经典著作对汉语词汇的造词理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2.现代语言学研究著作:如《汉语词源学》、《汉语语源学》、《汉语词汇学》等,这些著作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词汇的造词理据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3.词源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词源》等,这些词典对汉语词汇的词源和造词理据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4.专题研究著作:如《汉语动物命名研究》、《汉语植物命名研究》等,这些著作针对某一类词汇的造词理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以上这些书籍对于了解和研究汉语词汇的造词理据都有很
大的帮助。
当然,具体选择哪本书籍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
词汇的理据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那么如何 能更有效地掌握 词汇知识 , 增加词 汇量 , 以提 高语
言运 用 的 能力 呢? 本 文 结 合 了英 语词 汇 的理 据 性 特 点 , 讨 探
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可大致推断 出整个词 的意义 , 以一般来 说 , 所 复合词是具 有
视。
越多的语 言学家认为作 为符号 系统 的语言 和其所代表 的对
象 之 间 存 在着 “ 一形 对 一 义 和一 义 对 一 形 ” 的关 系 ( o ne, B l gr i 17 ) 97 。如 果 说 语 言 有 任 意 性 的 话 , 也 只 限 于 原始 时期 , 那 文
明社会时期是立意 的( 国璋 ,18 ) 甚 至 即使 是 民间任 许 98 ,
辽 宁科 技学 院学报
第l 2卷
文 章编 号 :0 8— 73 2 l)4—06 0 10 32 (oo o 08— 3
词 汇 的 理 据 理 论 与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邢 志瑶
( 辽宁科技学 院 外语系 , 宁 本溪 17 0 ) 辽 10 4
摘要 : 词汇是组成语言最主要和 最基本 的单位之 一。英语 学习者词汇 量的 多少直接影响 其听说读 写译各 方面 的能力。 在外语教 学的词汇教 学中, 如何 激活学生已有的 旧知识 , 让学生展 开丰富的联 想 , 深对词 义的理 解 , 加 是要 着重考 虑的任 务之
理 据 性 的词 。如 f t 脚 , ”+bl 球 ” 即足 球 ;nw 雪 ” o “ 足 o a“ , l so “
2 词 汇 的理 据性 理论定 义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其《 通语言学教 程》 普 中阐明
试论词义的理据

试论词义的理据摘要:词义的理据讨论的是语言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联问题。
词是一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声音、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最小的自由形式。
众所周知,词的形式和意义是在某种程度上任意和约定俗成的,即符号和意义之间在逻辑上没有解释关系。
但是有些英语单词的形式和意义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关联。
从声音、形态、语义、词源四方面讨论词义的理据。
关键词:英语词汇;理据;复合词一、拟声理据在英语词汇当中有大量单词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的方法创造的,因此单词本省的声音暗示了词的意义,这种构词称之为拟声构词。
通过拟声构成英语词汇的理据方式称为拟声理据。
拟声理据又可分为基本拟声理据和引申拟声理据。
1.基本拟声指音与意的相似,从而所指到音与音的联想比如:ping-pong(乒乓),bang(呼),tick-tuck(滴答滴答),maiow(喵),haha(哈哈)等都是以拟声为理据的词。
模仿飞禽走兽和昆虫等叫声的词都属于此类的词:crow为鸡叫,quack为鸭叫,buzz为蜜蜂或苍蝇的嗡嗡声,neigh为马叫,hiss为蛇的响声,croak 为蛙声,squeak为鼠叫等等。
通过以下这首诗的描绘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声音与词汇意义之间的有趣性:and the muttering grew to a grumbling.and the grumbling grew to a mighty rumbling.and out of the houses the rats came tumbling.懂得了这些联系,学习和应用这些以声音理据的词就变得快乐轻松了。
2.引申拟声指音与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发生联想布洛姆菲尔德把这一类拟声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表示呼吸声,如sniff,snuff,snore,snort,等;第二种表示动作的迅速分离或移动,如snip,snap,snatch,等;第三种表示爬行,如snake,snail,sneak,snoop,等。
从希腊神话看英语词汇的词源理据

从希腊神话看英语词汇的词源理据(原创版)目录1.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2.英语词汇的词源理据3.从希腊神话看英语词汇的词源理据正文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非常深远,许多英语单词和短语都源自于古希腊神话。
这些词汇的词源理据可以通过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事件和地点来解释。
首先,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对英语词汇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音乐神,他的名字成为了英语中“apology”(道歉)和“apocalyptic”(启示录)等单词的词根。
另一个例子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他是希腊神话中偷火给人类的神,他的名字成为了英语中“promethean”(有先见之明的)和“promiscuous”(杂交的)等单词的词根。
其次,希腊神话中的事件也对英语词汇产生了影响。
例如,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的名字成为了英语中“trojan”(特洛伊的)和“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等单词的词根。
另一个例子是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十二项任务,他的名字成为了英语中“herculean”(巨大的)和“hercules”(大力士)等单词的词根。
最后,希腊神话中的地点也对英语词汇产生了影响。
例如,奥林匹斯山(Mount Olympus)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家园,这个名字成为了英语中“olympic”(奥林匹克的)和“olympiad”(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单词的词根。
另一个例子是达尔达尼厄斯(Troy),这是特洛伊战争的发生地,这个名字成为了英语中“trojan”(特洛伊的)和“troy weight”(特洛伊重量)等单词的词根。
从希腊神话看英语词汇的词源理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英语单词和短语都源自于古希腊神话。
这些词汇的词源理据可以通过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事件和地点来解释。
词语理据研究的学科定位探索

词语理据研究的学科定位探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词语理据研究则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于词语理据研究的学科定位,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从词语理据研究的定义、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词语理据研究的学科定位,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一、词语理据研究的定义和意义词语理据研究,顾名思义,即是对词语的构成和使用规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它主要关注的是词语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和特点,包括词义、词汇搭配、词汇结构以及词语的语用功能等方面。
词语理据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词语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方式,从而为语言文字的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词语理据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规范化词语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单元,它的规范和使用方式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通过词语理据研究,可以揭示词语的正确使用方式,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化过程。
词语是语言文字的载体,它的翻译和教学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传承。
通过词语理据研究,可以为词语的翻译和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 词语的构成和形态词语的构成和形态是词语理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词义的构成和词汇的形态变化,是词语理据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
2. 词语的意义和语用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词语理据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际的语言材料进行研究,揭示词语的使用规律和特点。
2. 对比研究3. 分析研究词语理据研究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一部分,应当被定位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交叉领域。
它既包含了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又包含了应用语言学的实践应用,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
词语理据研究应当被正确认识和定位,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
在语言学中,词语理据研究可以被定位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
从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看汉语词汇的理据性

2 .英漠匍匿理攘性封 比
【 作者简介 】榜红燕 ( 9 8 1 7 一),女 ,安徽 曹釜人 ,硕士,中园地 赏大擎外罄 擎院旃绵 ;研 究方 向:外因罄 言学及愿 用语 言
擎。
52
徒英漠匍 匿理擦封 比看 漠螽嗣匿的理攘性
21捂 音理 攘 封 比 . Ul n l n所税 的捂 音理 攘探 究 的是 匿 的蘸 音 舆意 羲之 同的聪 系 ,涉 及 匿所 指 的外部 事物 。凝 謦 翮 ma 和捂音 象徵 就 可 以通遇 捂音 理掾 东解 释 。掇聱 通 遇直 接 模仿 自然 界 出现 的聱音 槽成 ,是 “ 以聱 音模 仿聱
嗣键匍 :英蓓 ;漠- ,词 匿理橡 L -. - K 1 .引 言 “ 理摅 ”( t ain) moi t v o 一 源 于 S usr 15 在 解释 言符虢 的任 意性 (riay)晴用到 的 “ asue( 99) abrr t 燕 理 掾 的”( n t ae 一 。根掾 逭一 解释 ,理 攘 可 以理 解 扇 言 符虢 舆所 表述 的事物 ( umoi t v d) 能指 舆 所指 ) 之 同存 在 的 自然聊 系 。眼永 言 ( 9 2) 理掾 定羲 扇事 物现 象所 以得名 的道 理和依 攘 ,也 就是用 作命名 根 18 将 攘 的事物 的特徵 在 襄的表现 。德 圆 捂言睾 家 Ul n I6 封理 攘连 行 了鞍 届 祥盎 的叙述 。他列零 了 l n( 92) ma
徐通 锵 ( 9 7) 19 恝扇 印欧 系 言 以不 可 揄 的约定性 和任 意 l 生焉基硭 ,而漠 则偏 重 于可加 以输麓
的理掳性 , 并韶局 “ 捂言规则都是琨寅规别的投射, 印欧 和漠 接受投射的眉次不一檬 : 漠 是符虢( ) 字 , 印欧 藉是符 虢 的组 合 ” 。由此 可兄 ,徐通锵 的觏 黠舆 Susr 然相 反 。富然 ,雨檀觏 黠 明颞 存在不 同的 asue截 封 比基 磋 :前 者 以捂 音 、词 法和 蓑理 摅扇 封 比基 礁 ,後 者剐 是以文 字理摅 扇 主要封 比基磁 。因而封 菲的 觏黠辈碓燕法立即做 出判断。那麽漠藉究竞是代表了晦暗的棰端 ,遗是 比英 等印歇 系更具理撩性呢? 本文将 徒 音 、祠法 、牾蓑及 害宿形 式 四佣 方 面封漠 捂舆英 造行 比较 , 而探 射 漠 祠匿 的晦暗 和透明
从词汇的理据探讨日语借词的特点

从词汇的理据探讨日语借词的特点摘要:根据语言学词汇译介理论中,“译词”与“借词”的区别。
“译词”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和构词方式创造的词汇。
它的构词理据在本民族语言中。
“借词”的理据只能还原到外语中去找。
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将“日语借词”分成六类,其中,日本人用古汉语词义的引申、用汉字表意功能创造的新词和借用西方传教士创造的译词,对汉语来讲本质上都是根据汉语的材料和构词方法创造的“译词”。
这类词在日语中被称为“新汉语”或“和制汉语”,日本语言学家也承认它们属于汉语词汇。
引进汉语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身份,成为汉语中的回归词,而不是外来词。
关键词:外来语;译词;日语借词;构词理据;回归词一、新概念的引入方法语言学上,“借词”亦称为“外来词”。
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引进新概念,翻译学家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创造新翻译词“对译”,另一种方法是“借用”,得到的词分别称为“译词”和“借词”,作为“借词”下位词又分为“借音词”和“借形词”。
汉语中的“借音词”也称“音译词”,主要来自欧美西方语言,例如:咖啡 coffee 迪斯科 disco 沙发 sofa 等。
“借形词”主要指来自日语的词汇,例如:手续、场合、革命、文学、社会、科学等。
对于汉语借用的日本人翻译西书使用中国汉语创造的“译词”,算不算“借词”这个问题,各种书籍说法不一。
本文从引入外来新概念的两种方法—“译”与“借”的视角,将以上五大类,分别探讨这些词属于“译词”还是“借词”。
二、用概念转移的标准衡量“译词”与“借词”的区别“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此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它所指概念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指词义形成的原因,描述词的构成与意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4]新词命名过程就是外来词的构词、译介的过程,构词的理据性是翻译的重要依据。
汉语词汇主要是以字为单元,由字组成词成为主要的表意功能,但词义仍旧依附于传统的字义上,汉语词汇的意思可以从构词的汉字中联想到。
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

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摘要】:语言理据是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形成的理由和根据,也是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
对语言理据的看法反映了语言社团的语言观,是语言研究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从英汉词汇系统理据现象、理据研究传统、理据类型、理据程度的异同入手,着力论证:(1)英语共时词汇系统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汉语词汇则是一个理据性居主导地位的系统;(2)英汉语有诸多共同的理据机制,但理据类型和程度的不同也是导致英汉词汇系统诸多差异的根源之一;(3)理据是塑造词汇系统基本面貌的重要力量之一。
“理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它既是语言符号结构上的可分析性,也是语言符号生成发展的机制和动因;既是语言系统内部符号之间的种种关系,也是语言系统和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之间的互动。
所以研究理据现象,不能仅将语言作为单一的、静态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还要将语言看作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符号系统:不能仅将语言作为客体的、均质的、理想的对象进行研究,还要将语言作为主体的、复杂的、现实的对象进行研究;不能仅关注语言当前的状态,还要注意语言的历史、传统和发展:不能仅从西方理论的视角观察语言,还要从汉语事实和中国语言研究传统出发观照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
这就是说,语言理据的研究,必须跨越语言系统内外,兼顾共时历时视角,包容中学西学传统,融会科学人文方法。
西方语言思想和中国传统语言研究对语言理据问题的看法历来大有不同。
西方主流语言思想延续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语言是心灵的符号”这一观点,经由卢梭、黑格尔,至二十世纪初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发展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
该理论体系在语言研究领域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将语言研究最终推入“科学”的轨道,为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任意性学说还成为二十世纪哲学研究“语言转向”的思想源泉之一,并进一步发展为“语言是存在的最后家园”①这一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zo 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意大利本族语者对词汇理据关系的判断。他对词汇理据的定义带有 浓重的皮尔斯符号学色彩: 如果一个词汇单位的形式和概念都与其他词汇单位有关联的话,它 就是有理据的。据此,作者区分了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 前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语义上存在认 知关联,后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形式上有关联。 Umbreit 考察的也是词汇理据的内部关系。借助本族语者的直觉判断,他发现传统上认为词汇 理据是从简单词汇到复杂词汇的单向过程的观点并不正确,并指出所有形式和意义存在关联的 所有词汇形成一个多向的理据网络。因此,一个词汇单位可与多个词汇单位互为理据,它们之 间的关系或为一词多义、或为派生、或为合成。
在对外来词的态度上, 西方人大胆而开放地接受, 并将其同 化于自己的语言中, 而中国人则总体上倾向于保守, 强调规 范化、纯洁性,这点正好印证了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体化 政治结构造就了传统文化的大一统, 在此氛围下, 中国人思维方式具有趋于排异性、封闭性, 僵 化、保守的特征, 而西方人受西方哲学体系的影响, 其思维 方式趋于求异性、开放性、进取和创新性, 勇于探索, 敢于 挑战甚至否定权威。
而汉语中如: 树、花、鸟、兽、天、地等先出现的单音节词表示了 事物的整体, 而后才出现表局部的词汇, 如: 树梢、树枝、树皮、 树干; 花苞, 花蕾, 花瓣等 这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高于个人。
语义理据与生活方式
1.词的联想义和比喻义
在动物词汇中 中国人往往认为熊愚笨无能, 呆头呆脑, 所以有“笨熊”“ 熊样” 之说。而西方人则认为熊是危险、凶猛动物。所以不会产生“笨、 傻”的联想, 但中、西方人都把“驴” 认为是愚笨的象征, 有stupid 、ass (笨驴、蠢驴) 之说。中国有关“龙”的词汇多为褒义词, 如: 望子成龙、龙凤成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 这源于华夏民族对龙 图腾的崇拜, 他们赋予龙神圣、至尊、吉祥、非凡之褒义; 而西方人 则认为 龙是制造水灾、危及人类生存的一种凶残动物, 因而无法理 解汉语龙词汇的语义。
王艾录、司富珍,2002:也可以指语言系统在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 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
Hale Waihona Puke 董银燕2007:认为英汉词汇的音、形、义虽然有着“任意性”的一面,但同时
更存在着语音、形态和语义的理据性的一面。
词汇理据的分类
乌尔曼在《语义学》一书中,他将词语的理据分为三类, 即 语 音 理 据 ( phonetic motivation ) 、 形 态 理 据 ( 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和语义理据( semantic motivation)。他认为,语音理据是绝对理据,形态理据 和语义理据是相对理据。
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春天, 象征希望, 而在西方则表示 “缺乏经验” 、“知识浅薄”, 如: greenhorn经验之人,greenhand 新手
文字理据与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 汉字的构造源于是对自然物体的图像摹仿, 每 个字集音、形、义于一体, 所以根据汉字字形结构较容易推断出该词 的词义。 如: 日等。
与形式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理据性, 认为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语言的形成和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转喻和意象。
理据问题是语言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然说”“约定说”之 争(赵敦华,2001) 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 (刘利民, 2007)
虽然汉字构造书写随着历史不断朝着简化方向发展, 但词的构造仍保 留着象形特征, 并体现着一定的词义
如: 花、草中草字头表示与草有关, 狼、猴、狗等中的犬字旁表示与 “ 兽” 有关。 英语是字母表音文字, 虽然其来源与表义有关, 如: 字母A最初是牛头 形, 表示牛; 字母B 最初表示两间屋子, 一间是男的住, 一间是女的住, 但它作为表音符号已经失去了表意功能。
但 是 一 些 语 言 学 家 认 为 词 源 理 据 ( etymological motivation)也是其中一种类型。另外,许余龙从文字书 写形式与词义联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字理据”一说。
① 语 音 理 据 —— 象 声 词 ( 感 叹 词 interjection 和 拟 声 词 onomatopoeia); ②形态理据——派生词或复合词; ③语义理据——借助于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 ④文字理据——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 文字,其文字理据性是相当强的;英文主要特征是以音表意,字母 表音文字的文字理据性要弱于汉字。
丹麦语: cake, call egg, ill 意大利语: opera 汉语: bean curd、kowtow、mah- jongg 汉语以表意为主, 不方便也不太容易接受外来词, 虽然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 少外来语, 但主要以印度佛经中梵语(如:佛、未来、刹那、烦恼、心善等); 蒙古语(如: 胡 同、政治、主权、道具、学历、电话等) ; 日语(如: 蘑菇、戈壁); 英语(如: 资本、奖金、 咖啡、哲学、电脑) 为主
英汉词汇的形态理据性对比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
,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绝对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
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 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词的形态理据则是指可以通过 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通过对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对比 研究,能够找出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异同,将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研究。(
词,尤其是复合词。(姚吉刚.2012)
如 : 单纯词 work 其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联系,但派生词 worker 和复合词workshop 的语义在一定程度上能从其形 态结构中得到启发,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理据性。由此可见 ,一种语言的理据性大小是由其词汇体系中单纯词、派生 词、复合词数量的多寡,以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决定的。 复合词越多,地位越重要,形态理据性就越大。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体现
英 语 中 以 - se lf 为 词 缀 的 词 举 不 胜 举 , self-control 、 selfconfident 、self- dependent 、self- respect等
这恰恰体现了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 追求个性发 展和自我成就, 价值观趋于个人取向
英汉词汇理据对比
王驰、洪子怡
(1)词语的理据性
定义:词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 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词义构成与发展的 逻辑依据和词内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 题。
词汇学: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性的, 但在一种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 大 部分有理据性 。英语词汇中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但 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音和语义之间确实存在着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词 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
语音理据------拟声词
英语------天人分离
描写溪水流动的声音 gurgle
汉语------天人合一
哗哗 轰轰隆隆
描写雷声
rumble 描写蟋蟀的叫声
chirp
描写蛙鸣 croak
唧唧
呱呱
汉语除了发音更接近自然声音外, 并尽可能多地创造词汇去模仿和体现自然, 而 英语则往往用一个词模仿好几种声音 rustle可表示/ 唰唰、/ 哗哗、/ 飒飒、/ 瑟瑟;
rumble可表示/ 轰隆、/ 咕噜 等;
splash 表示/ 扑通、/ 咕咚 等
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 推崇自然, 崇尚自然, 相信天人 感应, 人们在生活中力求与自然的统一, 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因而在语言上尽 可能地接近自然, 表现自然, 所以汉语的拟声词丰富, 音韵更似自然音 西方从古至今都认为人与自然, 物质精神是对立的, 是天人相分的世界观。英语 的语音更似“改造”后的自然音, 似有率性而为之感
中西词汇理据中的文化差异
叶 荔 、李 瑛: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主要词汇理据(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 理据和语义理据) 的不同, 初步探讨了词的理据中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词汇是所有语言构成的基础和要素, 因此词汇的语音、构成、语义方方面面也会 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和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征 , 换句话说, 词汇蕴藏着语言 使用者的人生观, 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对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不少专家学者着重讨论了文化差异与词的涵义, 文化与 词的比喻和联想意, 文化与颜色词汇, [英汉构词法异同等, 但很少关注英汉词的理 据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特征, 也没能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
许国璋在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时就曾指出:“文明社会时期创造的新词
词语,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立意的(motivated), 甚而即使是民间任意创造
的词,也被语言学家赋予了有理有据的形态了。”
赵宏宇、胡全生, 2009:理据是语义形成的道理和语义构成的根据,涉及语言符 号的可分析性和自我解释性;
就文字理据而言
汉语的文字理据明显强于英语, 而这点恰好体现了汉 民族注重“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 取象比类, 设象喻理 “的形象思维特征;(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 侧重物的要素和结构, 字母表 音文字由形象到抽象 , 最终失去形象的过程, 无不体 现了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