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892-2017

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olid waste—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ocarbon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7-12-17发布2018-02-01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方法原理 (1)

4试剂和材料 (2)

5仪器和设备 (3)

6样品 (3)

7分析步骤 (6)

8结果计算与表示 (8)

9精密度和准确度 (9)

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

11废物处理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13)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体废物及其浸出液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及其浸出液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和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郑

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开封市环境监测站、洛阳市环境监测站和新乡市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1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警告:多环芳烃属于致癌物,标准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时按规定佩戴防护器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衣物。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及其浸出液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及其浸出液中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和茚并[1,2,3-c,d]芘等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固体废物(灰渣)取样量为1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3μg/kg~5μg/kg,测定下限为12μg/kg~20μg/kg;用荧光检测器测定15种多环芳烃(不包含苊烯)的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0.5μg/kg,测定下限为1.2μg/kg~2.0μg/kg。

固体废物(污泥)取样量为2.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2mg/kg,测定下限为0.08mg/kg;用荧光检测器测定15种多环芳烃(不包含苊烯)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mg/kg~0.004mg/kg,测定下限为0.008mg/kg~0.016mg/kg。

固体废物浸出液取样量为100ml,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1μg/L~2μg/L,测定下限为0.4μg/L~8μg/L;用荧光检测器测定15种多环芳烃(不包含苊烯)的方法检出限为0.01μg/L~0.1μg/L,测定下限为0.04μg/L~0.4μg/L。

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浸出液的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详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782固体废物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30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

3方法原理

固体废物或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多环芳烃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净化后用高

1

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荧光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不含有机物的水。

4.1乙腈(CH3CN):色谱级。

4.2正己烷(C6H14):色谱级。

4.3二氯甲烷(CH2Cl2):色谱级。

4.4丙酮(CH3COCH3):色谱级。

4.5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1+1。

用丙酮(4.4)和正己烷(4.2)按1:1的体积比混合。

4.6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2+3。

用二氯甲烷(4.3)和正己烷(4.2)按2:3的体积比混合。

4.7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1+1。

用二氯甲烷(4.3)和正己烷(4.2)按1:1的体积比混合。

4.8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ρ=100mg/L~2000mg/L。

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于4℃下冷藏、避光密封保存,或参照标准溶液证书要求进行保存。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4.9多环芳烃标准使用液:ρ=10.0mg/L~200mg/L。

移取1.0ml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4.8)于10ml棕色容量瓶,用乙腈(4.1)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

4.10十氟联苯(C12F10):纯度为99%。

替代物,亦可采用其他类似物。

4.11十氟联苯贮备液:ρ=1000mg/L。

称取十氟联苯(4.10)0.025g(精确到0.001g),用乙腈(4.1)溶解并定容至25ml棕色容量瓶,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或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4.12十氟联苯使用液:ρ=40μg/ml。

移取1.0ml十氟联苯贮备液(4.11)于25ml棕色容量瓶,用乙腈(4.1)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

4.13氯化钠(NaCl)。

在400℃烘烤4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14干燥剂:无水硫酸钠(Na2SO4)或粒状硅藻土。

在400℃烘烤4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15硅胶:层析级,粒径75μm~150μm(200目~100目)。

使用前,置于平底托盘中并覆上锡纸,130℃活化至少16h。

4.16玻璃层析柱:内径约20mm,长10cm~20cm,带聚四氟乙烯活塞。

4.17固相萃取柱:硅胶固相萃取柱或硅酸镁固相萃取柱,1000mg/6ml。

4.18石英砂:粒径150μm~830μm(100目~20目)。

2

在400℃烘烤4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19玻璃棉或玻璃纤维滤膜:使用前用二氯甲烷(4.3)浸洗,挥去溶剂,密封保存。

4.20氮气:纯度≥99.999%。

5仪器和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具有梯度洗脱功能。

5.2色谱柱:填料为OD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的反相色谱柱或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规格:5μm×250mm×4.6mm。

5.3提取装置:索氏提取器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

5.4浓缩装置:氮吹浓缩仪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

5.5固相萃取装置。

5.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6样品

6.1样品采集和保存

按照HJ/T20和HJ/T298的相关规定采集和保存固体废物样品。样品应于洁净的棕色磨口玻璃瓶中保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光、密封、冷藏。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4℃以下冷藏、避光、密封保存,保存时间为7d。

6.2试样的制备

6.2.1固体废物浸出液试样的制备

6.2.1.1浸出

按照HJ/T299或HJ/T300的相关规定制备固体废物浸出液。

6.2.1.2萃取

量取100ml浸出液,于500ml的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50.0μl十氟联苯使用液(4.12)、适量氯化钠(4.13)和20ml二氯甲烷(4.3)充分振摇、静置分层后,有机相经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4.14)的漏斗除水,收集有机相于浓缩瓶中,按上述步骤重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少量二氯甲烷(4.3)反复洗涤漏斗和硫酸钠层2~3次,合并有机相,待浓缩。6.2.1.3浓缩

将盛有提取液的浓缩瓶放入氮吹浓缩仪中,室温下调节氮气流量至溶剂表面有气流波动(避免形成气涡),将提取液浓缩至约1.5ml~2ml,用3ml~5ml正己烷(4.2)洗涤氮吹过程中已经露出的浓缩器壁,将提取液浓缩至约1ml,重复此浓缩过程2~3次,将溶剂完全转化为正己烷,再浓缩至约1ml,待净化。如不需净化,加入约3ml乙腈(4.1),再浓缩至1ml以下,将溶剂完全转换为乙腈,并准确定容至1.0ml,待测。

注:也可采用旋转蒸发或其他方式浓缩。

6.2.1.4净化

3

a)硅胶层析柱净化

硅胶柱制备:在玻璃层析柱(4.16)的底部加入玻璃棉(4.19),加入10mm厚的无水硫酸钠(4.14),用少量二氯甲烷(4.3)进行冲洗。用二氯甲烷(4.3)制备10g活性硅胶(4.15)悬浮液,放入层析柱中,以玻璃棒轻敲层析柱,除去气泡,使硅胶填实。放出二氯甲烷,在

层析柱上部加入10mm厚的无水硫酸钠(4.14)。层析柱示意图见图1

净化:用40ml正己烷(4.2)淋洗层析柱,淋洗速度控制在2ml/min,在顶端无水硫酸钠暴露于空气之前,关闭层析柱底端聚四氟乙烯活塞,弃去流出液。将浓缩后的约1ml提取液移入层析柱,用2ml正己烷(4.2)分3次洗涤浓缩瓶,洗液全部移入层析柱,在顶端无水硫酸钠暴露于空气之前,加入25ml正己烷(4.2)继续淋洗,弃去流出液。用25ml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4.6)洗脱,洗脱液收集于浓缩瓶中,用氮吹浓缩法(或其他浓缩方式)将洗脱液浓缩至约1ml,加入约3ml乙腈(4.1),再浓缩至1ml以下,将溶剂完全转换为乙腈,并准确定容至1.0ml,待测。

b)固相萃取柱(填料为硅胶或硅酸镁)净化

用固相萃取柱(4.17)作为净化柱,将其固定在固相萃取装置(5.5)上。用4ml二氯甲烷(4.3)冲洗净化柱,再用10ml正己烷(4.2)平衡净化柱,待柱充满后关闭流速控制阀浸润5min,打开控制阀,弃去流出液。在柱床暴露于空气之前,将浓缩后约1ml提取液移入柱内,用3ml正己烷(4.2)分3次洗涤浓缩瓶,洗液全部移入柱内,弃去流出液。用10ml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4.7)洗脱,接收洗脱液,待洗脱液浸满净化柱后关闭流速控制阀,浸润5min,再打开控制阀,至洗脱液完全流出。用氮吹浓缩法(或其他浓缩方式)将洗脱液浓缩至约1ml,加入约3ml乙腈(4.1),再浓缩至1ml以下,将溶剂完全转

4

换为乙腈,并准确定容至1.0ml,待测。

注1:样品浓度较高(洗脱液颜色较深)时,浓缩体积可适当增加,也可将洗脱液用甲醇或乙腈适当稀释后待测。

注2:净化后的试样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4℃下冷藏、避光、密封保存,30d内完成分析。

注3:本标准推荐净化方式为硅胶层析柱净化或固相萃取柱净化,也可采用其他等效净化方式。

6.2.2固体废物试样的制备

6.2.2.1水性液态固体废物

称取10g(精确到0.01g)样品,加入90ml水,混匀后全部转入分液漏斗,其余步骤按照6.2.1.2至6.2.1.4步骤进行。

6.2.2.2油状液态固体废物

称取10g(精确到0.01g)样品,加入30ml二氯甲烷(4.3),混匀后全部转入分液漏斗,加100ml水,其余步骤按照6.2.1.2至6.2.1.4步骤进行。

6.2.2.3固态和半固态固体废物

6.2.2.3.1脱水

称取10g(精确到0.01g)样品,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4.14),研磨均化成流沙状,备用。如果使用加压流体提取,脱水按照HJ782规定执行。

注:固体废物样品成分复杂,当样品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应适当减少取样量。

6.2.2.3.2提取

将脱水后的样品全部转移至玻璃套管或纸质套管内,加入50.0μl十氟联苯使用液(4.12),将套管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00ml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4.5),以每小时不小于4次的回流速度提取16h~18h。提取完毕,冷却至室温,取出底瓶,冲洗提取杯接口,将清洗液一并转移至底瓶。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钠(4.14)至硫酸钠颗粒可自由流动,放置30min脱水干燥。

注1:也可将提取液通过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4.14)的漏斗脱水。

注2:若通过验证并达到本标准质量控制要求,亦可采用其他提取方式。

注3:套管规格根据样品量而定。

6.2.2.3.3浓缩

将脱水后的提取液全部转移至浓缩瓶中,按照6.2.1.3步骤进行浓缩。

6.2.2.3.4净化

按照6.2.1.4步骤进行。

6.3空白试样的制备

6.3.1固体废物浸出液空白试样的制备

以石英砂(4.18)代替样品,按照6.2.1步骤制备固体废物浸出液空白试样。

6.3.2固体废物空白试样的制备

以石英砂(4.18)代替样品,按照6.2.2步骤制备固体废物空白试样。

5

7分析步骤

7.1仪器参考条件

进样量:10μl。

柱温:35℃。

流速:1.0ml/min。

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表1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 06040

86040

181000

281000

296040

356040

检测波长:根据目标物的出峰时间、最大吸收波长或最佳激发/发射波长编制波长变换程序,见表2。

表2目标物对应的紫外检测波长和荧光检测波长

序号组分名称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最大

吸收波长(nm)

推荐

吸收波长(nm)

最佳激发波长λex

/发射波长λem

推荐激发波长λex

/发射波长λem

1萘220220280/334280/324 2苊烯229230--3苊261254268/308280/324 4芴229230280/324280/324 5菲251254292/366254/350 6蒽252254253/402254/400 7荧蒽236230360/460290/460 8芘240230336/376336/376 9苯并[a]蒽287290288/390275/385 10?267254268/383275/385 11苯并[b]荧蒽256254300/436305/430 12苯并[k]荧蒽307、240290308/414305/430 13苯并[a]芘296290296/408305/430 14二苯并[a,h]蒽297290297/398305/430 15苯并[g,h,i]苝210220300/410305/430 16茚并[1,2,3-c,d]芘250254302/506305/500 17十氟联苯228230--注:荧光检测器不适用于苊烯和十氟联苯的测定。

6

7.2校准曲线的建立

7.2.1校准曲线的建立

分别量取适量的多环芳烃标准使用液(4.9)和50.0μl十氟联苯使用液(4.12),用乙腈(4.1)稀释,制备至少5个浓度点的标准系列,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μg/ml、0.10μg/ml、0.50μg/ml、2.00μg/ml和5.00μg/ml(此为参考浓度),十氟联苯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贮存于棕色进样瓶中,待测。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将标准系列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照仪器参考条件(7.1)分离检测,记录色谱峰的出峰时间和峰高或峰面积。以标准系列溶液中目标组分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

7.2.2标准样品的色谱图

图2和图3分别为在本标准推荐的仪器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紫外色谱图和荧光色谱图。

1-萘;2-苊烯;3-苊;4-芴;5-菲;6-蒽;7-荧蒽;8-芘;9-十氟联苯(替代物);10-苯并[a]蒽;11-?;12-苯并[b]荧蒽;13-苯并[k]荧蒽;14-苯并[a]芘;15-二苯并[a,h]蒽;16-苯并[g,h,i]苝;17-茚并[1,2,3-c,d]芘。

图216种多环芳烃紫外色谱图

7

8

1-萘;2-苊烯(不出峰);3-苊;4-芴;5-菲;6-蒽;7-荧蒽;8-芘;9-十氟联苯(替代物,不出峰);10-苯并[a]蒽;11-?;12-苯并[b]荧蒽;13-苯并[k]荧蒽;14-苯并[a]芘;15-二苯并[a,h]蒽;16-苯并[g,h,i]苝;17-茚并[1,2,3-c,d]芘。

图3

16种多环芳烃荧光色谱图

7.3试样测定

按照与校准曲线的建立(7.2)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试样的测定。7.4空白试验

按照与试样测定(7.3)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空白试样(6.3)的测定。8

结果计算与表示

8.1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以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定性,必要时可采用标准样品添加法、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比、紫外光谱图扫描等方法辅助定性。8.2结果计算8.2.1

固体废物浸出液

固体废物浸出液中多环芳烃的含量(μg/L ),按照式(1)进行计算。

1

2

i V V ρρ?=(1)

式中:ρ——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目标物的质量浓度,μg/L ;

ρi ——由校准曲线计算所得目标物的质量浓度,μg/ml ;V 1——试样定容体积,ml ;V 2——浸出液的取样体积,L 。8.2.2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mg/kg ),按照式(2)进行计算。

9

i i V m

w ρ?=

(2)

式中:w i ——固体废物样品中组分i 的含量,mg/kg ;

ρi ——由校准曲线计算所得试样中组分i 的质量浓度,μg/ml ;V ——试样定容体积,ml ;

m ——称取固体废物样品的质量(湿重),g 。

8.3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最多保留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一致。9

精密度和准确度

9.1精密度

6家实验室分别对目标物加标浓度水平为1.0μg/kg ~20.0μg/kg 、5.0μg/kg ~100μg/kg 、10.0μg/kg ~200μg/kg 的空白灰渣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16%、2.0%~14%、3.4%~14%;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9.3%、3.6%~12%、3.5%~14%;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0.2μg/kg ~4.2μg/kg 、1.1μg/kg ~24μg/kg 、2.1μg/kg ~48μg/kg ;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0.3μg/kg ~4.8μg/kg 、1.2μg/kg ~26μg/kg 、2.6μg/kg ~59μg/kg 。

6家实验室分别对目标物加标浓度水平为5μg/kg ~100μg/kg 、25μg/kg ~500μg/kg 、50μg/kg ~1000μg/kg 的空白污泥加标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16%、3.8%~16%、3.9%~14%;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6.8%、3.2%~8.3%、3.3%~9.7%;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1μg/kg ~21μg/kg 、5μg/kg ~104μg/kg 、12μg/kg ~215μg/kg ;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1μg/kg ~24μg/kg 、7μg/kg ~110μg/kg 、13μg/kg ~225μg/kg 。

1家实验室对目标物质量浓度为0.05μg/L ~1.00μg/L 、0.25μg/L ~5.00μg/L 、0.50μg/L ~10.0μg/L 的垃圾浸出液和灰渣浸出液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12%、4.8%~10%、4.2%~11%和4.3%~11%、5.3%~10%、5.1%~11%。9.2准确度

6家实验室分别以灰渣和污泥为基质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浓度为10.0μg/kg ~200μg/kg ,灰渣和污泥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53.2%~97.2%和56.7%~97.9%,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67.5%±23.2%~88.1%±14.4%和65.4%±11.9%~88.8%±17.3%。替代物十氟联苯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6.8%~92.6%和71.1%~91.7%,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88.1%±14.4%和83.6%±14.2%。

1家实验室对灰渣浸出液和垃圾浸出液进行基体加标测定,加标浓度水平为0.50μg/L ~10.0μg/L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4.2%~99.3%和84.5%~98.3%。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参见附录B 。

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1空白试验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至少做一个实验室空白,空白结果应小于方法检出限。

10.2校准

每批样品应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应≥0.995。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建立校准曲线。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应测定一次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标准溶液。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应≤10%,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10.3平行样测定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30%。

10.4基体加标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须做1个基体加标样,各组分的回收率在50%~120%之间。十氟联苯回收率在60%~120%之间。

11废物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和废物应分类收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表A.1测定固体废物(灰渣)的检出限、测定下限

出峰顺序化合物名称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检出限(μg/kg)

测定下限

(μg/kg)

检出限(μg/kg)测定下限(μg/kg)

1萘3120.3 1.2 2苊烯312--3苊4160.5 2.0 4芴5200.5 2.0 5菲5200.4 1.6 6蒽4160.3 1.2 7荧蒽5200.5 2.0 8芘4160.3 1.2 9苯并[a]蒽苯4160.3 1.2 10?4160.3 1.2 11苯并[b]荧蒽5200.5 2.0 12苯并[k]荧蒽5200.4 1.6 13苯并[a]芘5200.4 1.6 14二苯并[a,h]蒽5200.5 2.0 15苯并[g,h,i]苝5200.5 2.0 16茚并[1,2,3-c,d]芘4160.3 1.2注:样品量为10.0g,采用索氏提取和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定容体积为1.0ml。

表A.2测定固体废物(污泥)的检出限、测定下限

出峰顺序化合物名称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检出限(mg/kg)

测定下限

(mg/kg)

检出限(μg/kg)测定下限(μg/kg)

1萘0.020.0828 2苊烯0.020.08--3苊0.020.08312 4芴0.020.08312 5菲0.020.08312 6蒽0.020.08416 7荧蒽0.020.08416 8芘0.020.0828 9苯并[a]蒽苯0.020.0828 10?0.020.0828 11苯并[b]荧蒽0.020.08312 12苯并[k]荧蒽0.020.08312 13苯并[a]芘0.020.08312

11

12续表

出峰顺序化合物名称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检出限(mg/kg)

测定下限

(mg/kg)

检出限(μg/kg)测定下限(μg/kg)

14二苯并[a,h]蒽0.020.0828 15苯并[g,h,i]苝0.020.0828 16茚并[1,2,3-c,d]芘0.020.0828注:样品量为2.00g,采用索氏提取和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定容体积为1.0ml。

表A.3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的检出限、测定下限

出峰顺序化合物名称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检出限(μg/L)测定下限(μg/L)检出限(μg/L)测定下限(μg/L)

1萘0.8 3.20.10.4 2苊烯28--3苊140.10.4 4芴0.20.80.030.12 5菲0.10.40.010.04 6蒽0.10.40.010.04 7荧蒽0.20.80.030.12 8芘0.10.40.010.04 9苯并[a]蒽苯0.10.40.030.12 10?0.10.40.020.08 11苯并[b]荧蒽0.20.80.030.12 12苯并[k]荧蒽0.10.40.010.04 13苯并[a]芘0.10.40.020.08 14二苯并[a,h]蒽0.20.80.030.12 15苯并[g,h,i]苝0.20.80.020.08 16茚并[1,2,3-c,d]芘0.10.40.020.08注:样品量为100ml,采用液液萃取和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定容体积为1.0ml。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采用索氏提取和固相萃取柱净化,对3种不同含量的空白灰渣和空白污泥加标样品进行精密度测定,以灰渣和污泥为基质进行了实际样品加标测定。表B.1~表B.4分别给出了测定灰渣和污泥时方法的重复性限、再现性限和加标回收率等精密度和准确度指标。

以3种不同含量的锅炉灰渣浸出液和垃圾浸出液加标样品进行实验室内精密度测定,平行测定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准确度采用加标回收率测定进行确定,以浸出液锅炉灰渣和垃圾浸出液为基质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表B.5和表B.6给出了固体废物浸出液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表B.1测定固体废物(灰渣)的精密度

序号化合物

名称

浓度/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

准偏差(%)

实验室间相对

标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1萘10.0 6.3~11 6.5 2.3 2.8 50.0 4.6~10 4.41011 100 4.5~10 3.52324

2苊烯20 4.3~9.3 5.4 4.2 4.8 100 2.3~12 4.42426 200 5.9~117.14859

3苊10.0 3.4~15 4.1 2.6 2.6 50.0 3.3~13 6.41214 100 3.4~14 5.92931

4芴2.0 4.0~12 4.70.40.5 10.0 6.5~129.3 2.9 3.8 20.0 5.8~117.0 4.5 5.6

5菲1.0 5.2~9.9 5.70.20.3 5.07.1~137.2 1.4 1.7 10.07.5~11 5.9 2.7 3.1

6蒽1.0 4.2~129.30.20.3 5.0 3.7~12 4.5 1.1 1.2 10.0 3.7~127.0 2.3 2.9

7荧蒽2.0 4.5~11 5.10.40.5 10.0 2.0~147.2 2.7 3.2 20.0 5.6~11 5.2 4.9 5.3

8芘1.08.3~138.20.30.4 5.07.2~12 4.9 1.4 1.5 10.0 5.1~9.511 2.3 4.0

9苯并[a]蒽1.07.2~137.10.30.3 5.0 5.5~127.1 1.1 1.4 10.0 5.0~1114 2.1 4.5

10?1.07.5~14 4.20.30.3 5.0 5.5~12 6.2 1.3 1.5 10.0 5.5~11 6.1 2.3 2.6

13

序号化合物

名称

浓度/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

准偏差(%)

实验室间相对

标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11苯并[b]荧蒽2.0 4.5~12 6.10.40.5 10.0 6.8~11 5.7 2.4 2.7 20.0 5.7~11 6.6 4.8 5.7

12苯并[k]荧蒽1.07.0~147.10.30.3 5.0 5.4~9.212 1.1 2.0 10.0 5.1~11 6.2 2.4 2.8

13苯并[a]芘1.0 3.9~16 5.00.30.3 5.00 5.0~118.8 1.2 1.7 10.0 4.6~9.5 5.3 2.4 2.6

14二苯并[a,h]蒽2.00 4.0~7.87.00.40.5 10.0 6.8~11 4.3 2.6 2.7 20.0 5.7~9.6 5.9 4.5 5.3

15苯并[g,h,i]苝2.0 5.2~10 6.70.40.5 10.0 5.0~8.7 3.6 2.1 2.2 20.0 5.0~9.2 5.4 4.2 4.9

16茚并[1,2,3-c,d]芘1.07.9~127.90.30.3 5.0 4.7~9.29.8 1.1 1.8 10.0 5.3~11 4.3 2.3 2.4表B.2测定固体废物(污泥)的精密度

序号化合物

名称

浓度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

准偏差(%)

实验室间相对标

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1萘50 4.8~12 4.91213 250 5.5~9.9 3.45556 500 6.2~10 3.3113113

2苊烯100 5.4~9.1 5.22124 500 5.7~9.2 3.9104110 1000 3.9~9.2 3.9215225

3苊50 6.8~12 4.81414 250 5.6~13 4.56668 5009.1~13 4.7155156

4芴10 4.0~8.4 5.022 50 6.1~8.0 3.21010 100 6.5~9.0 4.62123

5菲5 5.2~11 4.911 25 6.7~9.18.368 50 6.6~107.71215

6蒽5 3.6~11 6.711 25 4.4~9.37.757 50 6.0~119.71217

7荧蒽10 4.2~11 4.622 50 4.5~11 6.71114 100 5.1~11 5.72428

14

序号化合物

名称

浓度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

准偏差(%)

实验室间相对标

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8芘5 6.6~12 4.011 25 6.4~13 6.178 50 4.7~137.31416

9苯并[a]蒽5 3.3~14 4.7 1.3 1.3 25 6.5~13 6.567 50 5.9~13 4.71314

10?58.7~14 6.822 258.1~14 5.688 50 4.3~14 6.61517

11苯并[b]荧蒽10 5.2~13 4.322 50 6.3~12 5.51213 100 6.3~9.4 6.22327

12苯并[k]荧蒽57.5~16 6.422 25 6.7~15 5.878 50 6.1~12 5.91416

13苯并[a]芘5 4.2~12 3.0 1.2 1.3 25 3.8~16 4.778 50 6.1~12 5.41213

14二苯并[a,h]蒽10 4.7~7.8 4.322 50 6.1~9.37.41114 100 4.2~11 5.72024

15苯并[g,h,i]苝10 4.2~7.6 5.222 50 4.5~8.4 6.6912 100 6.2~117.32329

16茚并[1,2,3-c,d]芘57.9~12 5.611 25 6.6~9.8 4.967 507.0~129.01418表B.3测定固体废物(灰渣)的准确度

序号化合物

名称

加标浓度

(μg/kg)

回收率范围(%)

平均加标回收

率(%)

标准偏差

(%)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

1萘10053.2~83.567.511.667.5±23.2 2苊烯20069.3~86.079.17.3779.1±14.7 3苊10056.7~96.274.814.474.8±28.8 4芴20.060.2~87.675.410.175.4±20.2 5菲10.071.4~90.084.27.0984.2±14.2 6蒽10.073.5~96.483.18.4083.1±16.8 7荧蒽20.059.4~93.774.612.274.6±24.4 8芘10.055.4~81.672.09.8072.0±19.6 9苯并[a]蒽苯10.071.8~97.280.8 5.3980.8±10.8 10?10.068.6~96.881.212.081.2±24.0 11苯并[b]荧蒽20.054.3~82.871.211.671.2±23.1 12苯并[k]荧蒽10.064.6~90.981.711.681.7±23.2

15

序号化合物

名称

加标浓度

(μg/kg)

回收率范围(%)

平均加标回收

率(%)

标准偏差

(%)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

13苯并[a]芘10.058.5~81.772.98.3372.9±16.7 14二苯并[a,h]蒽20.071.1~90.083.213.183.2±26.2 15苯并[g,h,i]苝20.065.1~88.775.210.075.2±20.0 16茚并[1,2,3-c,d]芘10.070.8~93.981.48.2781.4±16.5 17十氟联苯20076.8~92.688.17.1888.1±14.4

表B.4测定固体废物(污泥)的准确度

序号化合物

名称

加标浓度

(μg/kg)

回收率范围(%)

平均加标回收

率(%)

标准偏差

(%)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

1萘10056.7~74.965.4 5.9665.4±11.9 2苊烯20063.8~77.468.4 5.2268.4±10.4 3苊10062.9~74.268.2 4.9468.2±9.88 4芴20.058.8~84.373.08.5473.0±17.1 5菲11072.4~97.988.28.6788.2±17.3 6蒽1071.8~88.681.2 5.9781.2±11.9 7荧蒽2059.2~96.482.415.082.4±30.0 8芘1061.0~93.578.613.378.6±26.6 9苯并[a]蒽苯1071.8~86.480.5 5.9680.5±11.9 10?1073.4~95.788.88.6788.8±17.3 11苯并[b]荧蒽2063.0~95.682.412.082.4±24.0 12苯并[k]荧蒽1064.5~93.983.311.183.3±22.2 13苯并[a]芘1063.7~89.777.610.677.6±21.2 14二苯并[a,h]蒽2069.0~84.178.0 5.3478.0±10.7 15苯并[g,h,i]苝2064.9~92.479.611.479.6±22.8 16茚并[1,2,3-c,d]芘1067.5~91.382.49.5482.4±19.1 17十氟联苯20071.1~91.783.67.1083.6±14.2

表B.5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的精密度

序号化合物

名称

加标浓度

(μg/L)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序号

化合物

名称

加标浓度

(μg/L)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灰渣

浸出液

垃圾

浸出液

灰渣

浸出液

垃圾

浸出液

1萘0.59.2 5.2

9苯并[a]蒽

0.059.38.3 2.5 5.3 5.30.250.25 5.5 5.0 5.8 6.00.500.507.8

2苊烯1 4.38.2

10?

0.059.511 5 6.5 6.40.258.88.8 10 6.9 4.20.507.3 4.5

3苊0.57.59.8

11苯并[b]荧蒽

0.10 6.97.4 2.5 6.1 6.10.508.88.8 5.09.28.3 1.00 5.7 5.7

16

17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加标浓度(μg/L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加标浓度(μg/L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灰渣浸出液垃圾浸出液灰渣浸出液垃圾浸出液4

0.10

6.51212

苯并[k]荧蒽

0.059.08.80.508.38.30.257.27.31.00 6.3 4.70.5011115

0.05

11 5.213

苯并[a]芘

0.059.09.00.258.78.60.258.3100.507.6110.508.18.16

0.05

8.1 4.614

二苯并[a,h]蒽0.1011110.25 5.7 5.50.5010100.507.58.9 1.00 6.4 4.37

荧蒽

0.10

9.2 5.615

苯并[g,h,i]苝

0.10 5.27.70.509.39.30.50 5.9 4.81.009.9 5.5 1.00 5.5 5.68

0.05

111116

茚并[1,2,3-c,d]

芘0.058.17.90.259.17.50.25 4.67.00.50

5.1

5.1

0.50

9.4

6.9

表B.6

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的准确度

序号化合物名称加标浓度(μg/L )

回收率(%)

序号化合物名称加标浓度(μg/L )回收率(%)灰渣浸出液垃圾浸出液灰渣浸出液垃圾浸出液1萘 5.085.185.29苯并[a]蒽

0.5083.196.52苊烯1064.284.510?0.5099.387.93苊 5.071.089.111苯并[b]荧蒽0.5087.894.54芴 1.0093.391.512苯并[k]荧蒽0.5091.589.25菲0.5098.995.213苯并[a]芘0.5082.185.06蒽0.5091.898.314二苯并[a,h]蒽 1.0088.291.67荧蒽 1.0092.097.415苯并[g,h,i]苝 1.0085.887.58

0.50

93.1

98.3

16

茚并[1,2,3-c,d]

0.50

87.5

80.6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和治理

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和治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大气污染来源,多环芳烃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污染排放治理污染的技术,主要介绍了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技术和生物治理技术。 一、多环芳烃的简介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结构组成的稠环类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动植物和食物等很多介质中都能检出。由于多环芳烃的暴露会引起肺癌等在内的疾病风险,对人体健康威胁比较大,且多环芳烃能够长距离传输,所以多环芳烃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美国环保局公布的129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中,有16种多环芳烃的异构体名列其中。图一为几种多环芳烃的结构。 表1为12种PAHs的基本性质及检测限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主要包括天然火灾、 火山等自然活动。人为源包括工业过程,如燃煤行业,炼铝炼焦行业的排放、 居民生活中的生物质、机动车等交通排放源。和自然源相比,人为源仍是多环芳烃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表2为主要人为源产生BaP(苯并[a]芘)的估计量 表2 主要人为源产生BaP的估计量 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分布: 全世界每年排放在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约为几十万吨,主要以吸附在颗粒物 和气相的形式存在,四环以下的PAHs如菲、蒽、荧蒽、芘等主要集中在气相部分,五环以上的则大部分集中在颗粒物上或散步在大气飘尘中,在大气飘尘中,几乎所有的PAHs都附在粒径小于7um的可吸入颗粒物上,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二、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1、标准检测方法: 目前最为常见的气溶胶PAHs分析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具有高选择性、高分辨率 和高灵敏度的特性,而且由于多环芳烃的热稳定性,用质谱作为检测器时,能 够得到大的分子离子峰和很少的碎片离子,所以用GC-MS测定时能够得到很高 的灵敏度,与GC-FID相比,GC-MS在定性方面峰更准确。相对于气相色谱,液 相色谱能更好地测定低挥发性的多环芳烃,并能够有效分离多环芳烃的同分异 构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单独用于检测PAH组分的报道极少。目前UV通常作为HPLC的检测器,或再结合荧光分析法。 2、生物技术检测多环芳烃: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液相色谱仪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中,逐步成为常规检测方法,其适用于分子量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分析,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 关键词:液相色谱仪;水环境监测;有机污染物 1、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 HPLC),具有下列主要优点:固定相颗粒细且规则均匀,传质阻抗小,组分间分离效率高;利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大大缩短分析时间;使用高灵敏检测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分析速度、分离效能、检测灵敏度和操作自动化方面,达到了和气相色谱法相媲美的程度,气相色谱法仅适于分析蒸汽压低、挥发性高、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样品。在全部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仅有20%的样品符合这些条件,近80%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挥发性低、易受热分解或者大分子化合物,适合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因此,HPLC 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在环境监测中,高翔液相色谱法已逐步上升为常用的监测方法,如检测多环芳烃类、酚类、多氯联苯、苯胺类、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除草剂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获取大量化学物质以满足经济、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将一些典型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带入环境,其中部分有机污染物已经直接或间接被证明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持久、潜在的危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经济发展

伴随的污染现状,有毒有机污染物也必将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的重要目标。 2、实验部分 2.1主要仪器 岛津公司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包括: (1)CBM-20A—系统控制器; (2)CTO-20A—色谱柱柱温箱; (3)LC-20A—溶液传输单元; (4)SPD-20A—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5)RF-20A—荧光检测器; (6)SIL-20A—自动进样器; (7)DGU-20A3R—在线脱气机 (8)数据处理:LC-LabSolutions工作站软件。 (9)色谱柱:Shim-pack column size serial NO.VP-ODS。 2.2液相色谱原理简介 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 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2.3建立实验方法 研究液相色谱测定苯系物的实验方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及实验验证,确定检测苯系物的实验方法如下: (1) 进样量:10微升;色谱柱:Shim-pack column size serial NO.VP-ODS 柱。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色谱”一词是由俄国科学家斯威特提出的。色谱法是基于补充物质在相对运动物的两相之间分布时,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微小的差异而使混合物相互分离的一类分离或分析方法。发展与上世纪初,飞速发展于五十年代,有超过30位科学家家因为它而获得诺贝尔奖,其有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有众多的应用领域。 色谱法常见的方法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柱色谱:柱色谱法是最原始的色谱方法,这种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一种是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气相色谱: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气相色谱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量复杂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 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结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反相色谱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3.了解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配制方法。 4.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本实验以甲硝唑为测定对象,以反相HPLC来分离检测未知样中甲硝唑的含量。以甲硝唑标准系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再根据样品中甲硝唑的峰面积,由线性方程计算其浓度。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天平、50mL烧杯、玻璃棒、称量纸、10mL容量瓶、50mL 容量瓶、注射器、洗瓶。 2.实验材料:甲硝唑原料、蒸馏水、HCl(0.1mol/L)、乙腈、三氟乙酸、超纯水。 (二)实验内容 1、色谱操作条件的制定: 色谱柱:C18柱(250×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02%三氟乙酸水溶液(20:80)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77nm 柱温:35℃ 进样量:20μL 2、标准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甲硝唑对照品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H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2mg/mL的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备用。 3、标准曲线的建立 (1)精密量取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分别为0.3mL、0.5 mL、0.7 mL、0.9 mL、1.1 mL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0.1mol/L的HCl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梯度为6μg/mL、10μg/mL、14μg/mL、18μg/mL和22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要求] 1、了解仪器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2、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仪器维护等基本知识。 3、学会简单样品的分析操作过程。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主色谱分离技术,在基本理论方面与气相色谱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差别。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强,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液相色谱根据固定向的性质可分为吸附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大小排阻色谱。其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应用最广,键合相色谱法是将类似于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液体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从而形成固定相。若采用极性键合相、非极性流动相,则称为正相色谱;采用非极性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色谱。这种分离的保留值大小,主要决定于组分分子与键合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反相键合相色谱采用醇-水或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纯水廉价易得,紫外吸收小,在纯水中添加各种物质可改变流动相选择性。使用最广泛的反相键合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相,即让十八烷基(C18H37―)键合到硅胶表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十八柱。 [仪器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储液器、高压泵、自动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工作站)、过滤装置 待测样品(浓度约100 ppm)、甲醇、二次水 [实验步骤] 1、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样品与流动相的处理 配好的溶液需要用0.45 μm的一次性过滤膜过滤。纯有机相或含一定比便例有机相的就要用有机系的滤膜,水相或缓冲盐的就要用水系滤膜。 水、甲醇等过滤后即可使用;水放置一天以上需重新过滤或换新鲜的水。含稳定剂的流动相需经过特殊处理,或使用色谱纯的流动相。 (2)更换泵头里清洗瓶中的清洗液 流动相不同,清洗液也不同,如果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可以用50%的甲醇;如果流动相含有电解质,通常用95%去离子水甚至高纯水。 如果仪器经常使用建议每周更换两次,如果仪器很少使用则每次使用前必须更换。(3)更换托盘里洗针瓶中的洗液 洗液一般为:50%的甲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1 定义及概述: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可见检测器。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渗漏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

脑蛋白水解物溶液氨基酸含量分析方法研究方案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52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Waters1525型泵,Waters2487型检测器,Waters5CH 型柱温箱,WatersBREEZE数据处理软件,水浴恒温器(精度±0.1℃),旋涡器,微量移液器,衍生专用管;CP225D型分析天平(德国);4umNora-Pak TM C18(3.9mm×150mm,5μm)色谱柱(美国) 1.2 药品与试剂 16种氨基酸(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l/支。批号:2013、2013、2013. 乙腈(HPLC级);EDTA(分析纯);磷酸(分析纯);二乙胺(分析纯);三水合乙酸钠(分析纯)。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流动相A为AccQTag醋酸—磷酸盐缓冲液;由AccQTagEluent A浓缩制备AccQTag洗脱液,用前稀释10倍(或按以下方法配制:称19.04g三水合乙酸钠,加1000ml纯化水,搅拌,溶解,用50%H3PO4将pH调至5.2,加入1ml 1mg/ml的EDTA溶液,加入2.37ml二乙胺,用50%H3PO4滴定至pH4.95,用水溶性过滤器过滤,超声,脱气,备用。);流动相B为60% HPLC级乙腈,按梯度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5μl;柱温38℃。

时间 (min) 流速 (ml/min) % A % B 曲线 起始 1.0 100 0 * 0.5 1.0 98 2 6 15.0 1.0 93 7 6 19.0 1.0 90 10 6 32.0 1.0 65 35 6 33.0 1.0 65 35 6 34.0 1.0 0 100 6 37.0 1.0 0 100 6 38.0 1.0 100 0 6 42.0 1.0 100 0 6 2.2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16种氨基酸标准品,用纯化水配制成浓度如下表 所示的混合溶液。 名称浓度(mg/ml)名称浓度(mg/ml)名称浓度(mg/ml)门冬氨酸 4.80 苏氨酸 1.20 异亮氨酸 1.10 丝氨酸 2.60 丙氨酸 2.50 亮氨酸 2.70 谷氨酸 6.20 脯氨酸 2.00 苯丙氨酸 1.20 甘氨酸 2.40 缬氨酸 1.60 色氨酸0.40 组氨酸0.90 甲硫氨酸 1.00 精氨酸 1.20 赖氨酸 3.45 取上述溶液0.1ml,加纯化水0.9ml,旋涡器混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加水稀释成含总氮为1mg/ml的溶液,取0.1ml,加纯化水0.9ml,旋涡器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衍生剂配制将水浴锅设置55℃,加热,待温度稳定, 取AccQFluor衍生剂2A,轻轻弹击,确保AccQFluor 衍生剂2A粉末全落在瓶底,吸取AccQFluor衍生稀释剂2B 1ml并放掉,清洗移液器管,再吸取AccQFluor 衍生稀释剂2B 1ml,加入AccQFluor衍生剂2A的瓶中,振荡10秒钟,在恒温水浴锅中溶解,保持10分钟。于干燥器中室温保存一周,于干燥器中4℃保存二周。 2.3测定方法分别取20ul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加入衍生专用管底部,加入60uLAccQFluor硼酸

多环芳烃测定方法

多环芳烃在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估样品的预处理: (1)样品滤膜剪成碎片,添加内标选择氘代混表(Naphthalene-d8、Acenaphthene-d10、Phenanthrene-d10、Chrysene-d12、Pyrene-d12-USA) (2)提取——快速萃取仪(ASE-150, Dionex ,USA),萃取溶剂为二氯甲烷、正己烷(3:1) (3)净化——活性硅胶层析柱 (4)浓缩——氮吹 样品的分析: GCMS 2010 Plus,Shimadzu,Japan GC条件 (1)毛细管柱——Rtx-5MS(30m*0.25mm*0.25um) (2)不分流进样,进样2uL (3)进样口温度270℃,色谱柱初始温度为90℃(保持1min),8℃/min升温速率升到180℃,最后以15℃/min升温速率升至280℃(保持15min) (4)载气流速1mL/min,氩气 MS条件 (1)电子电离源(EI,70eV),SIM模式 (2)离子源温度为260℃,接口温度为200℃ (3)选择离子m/z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 (1)沉积物样品冷冻干燥,研磨,添加内标(蒽-d10) (2)提取——索式提取72h,提取溶剂为二氯甲烷,索提时加入一定量的活化铜片去除硫 (3)净化——层析柱(去活氧化铝、去活硅胶、无水硫酸钠),二氯甲烷-正己烷洗脱 (4)浓缩——温度不高于20℃条件下溶剂自然挥发近干 样品的分析: HPGC6890/5973MSD GC条件 (1)色谱柱——HP-5MS(60m*0.25mm*0.25um) (2)不分流进样 (3)进样口温度290℃,色谱柱以20℃/min升至100℃,再以3℃/min至310℃,恒温18min (4)载气流速1mL/min,氩气 MS条件 (1)电子电离源(EI,70eV),SCAN模式

(推荐)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的。 ①液-固色谱法的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的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X(液相)被流动相S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X(液相)+nS(吸附)<==>X(吸附)+nS(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X(液相)和溶剂分子S(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的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K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的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K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的基础。 ②液-固色谱法的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的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分配比k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很强,分配比k大,保留时间长。 对流动相的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的检测 常用的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的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的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选择性不高。 2.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的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的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的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K=C固/C液 K值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问题分析)

实验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因的基本原理。 3、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原理 咖啡因又称咖啡碱,是由茶叶或咖啡中提取而得的一种生物碱,它属黄嘌呤衍生物,化学名称为1,3,7-三甲基黄嘌呤。咖啡因能兴奋大脑皮层,使人精神兴奋。咖啡中含咖啡因约为1.2~1.8%,茶叶中约含2.0~4.7%。可乐饮料、APC 药片等中均含咖啡因。其分子式为C 8H 10O 2N 4,结构式为: N N CH 3 H 3C O O N N CH 3 定量测定咖啡因的传统分析方法是采用萃取分光光度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将饮料中的咖啡因与其它组分(如:单宁酸、咖啡酸、蔗糖等)分离后,将已配制的浓度不同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进入色谱系统。如流动相流速和泵的压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恒定的,测定它们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t R 和峰面积A 后,可直接用t R 定性,用峰面积A 作为定量测定的参数,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外标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 1、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2、色谱柱:Kromasil C18,5μ 150×4.6mm 。 3、流动相:30%甲醇(色谱纯)+70%高纯水;流动相进入色谱系统前,用超声波发生器脱气10min 。 4、 咖啡因标准贮备溶液:将咖啡因在110℃下烘干1h 。准确称取0.1000g 咖啡因,用二次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标样浓度1000μg·mL -1。 5、测饮料试液:可乐,茶叶,速溶咖啡。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 2. 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乙酸酯、邻苯二丁酸酯的峰图和含量。 二、实验原理: ①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四高一广”的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和应用范围广。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 )的计算公式为: R = 2[t (R2)-t (R1)] /1.7*(W 1+W 2)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 1 及W 2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②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 ,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同时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 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 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 ,高纯水,样品。 出峰次序 样品组成 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 2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QG-JC-139.D1 测定聚合物中多环芳烃的协调方法检验方法细则

测定聚合物中多环芳烃的协调方法检验方法细则 1. 概述 本检测方法细则根据本实验室仪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及现有的检测能力进行编写,参照德国ZEK 01.4-08《测定聚合物中多环芳烃的协调方法》中规定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聚合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2. 适用范围 本检测方法细则适用于聚合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 3. 检验依据 ZEK 01.4-08《测定聚合物中多环芳烃的协调方法》。 4. 实验原理 在超声波作用下,用甲苯萃取出试样中的多环芳烃,必要时萃取液需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内标法定量。 5. 试剂及材料 5.1 甲苯:色谱纯; 5.2 石油醚; 5.3 18种多环芳烃混标或单标:标准品; 5.4 内标物:萘-d8、蒽-d10和十二氘代苝(Perylene-d12)标准品; 5.5 硅胶固相萃取柱; 5.6 0.25μm有机滤膜。 6 仪器 6.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6.2 分析天平:精确至0.1mg; 6.3 旋转蒸发仪; 6.4 氮吹仪。 7. 样品制备 取代表性样品,用合适的工具破碎成粒径不超过2-3mm的颗粒,混匀。 8. 实验步骤 8.1提取 称量:用分析天平称取约0.5g(精确至0.0001g)试样,放入带旋塞的玻璃瓶中。 萃取:往玻璃瓶中加入20mL含内标的甲苯溶液,在60℃水浴的超声波中萃取1h,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短暂的振荡,此萃取液可直接用于测试,必要时需对萃取液进行净化。 8.2净化 对于某些塑料或橡胶产品,尤其是在上述超声条件下可大量溶解于甲苯的样

品,还需要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净化方法如下:将萃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约1mL ,并转移至固相萃取柱中。用20mL 淋洗液冲洗,冲洗液也转移到硅胶柱中。洗脱液中再加入50mL 石油醚,收集的石油醚洗脱液中加入1mL 甲苯,并用氮吹仪浓缩至1mL ,最后用甲苯稀释定容至20mL ,供GC-MS 分析测试。 8.3分析测试 用浓度为0.005 mg/L 的多环芳烃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对于阳性样品,采用校正曲线进行定量,校准曲线配制如下:以含D8、D10和D12三种内标的甲苯作溶剂,配制浓度为0.005mg/L 、0.025mg/L 、0.075mg/L 、0.15mg/L 、0.30mg/L 和0.5mg/L 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根据仪器检测结果,绘制校正曲线,曲线有效期1周。标准工作溶液和待测样液中每种多环芳烃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范围内。 9. GC-MS 分析条件 仪器名称:GC-MS ,型号:安捷伦7890A/5975C ; 色谱柱:毛细管柱,DB-5ms ,30m×0.25mm×0.25μm ; 载气:氦气,纯度≥99.999%; 载气流速:1mL/min ; 进样口温度:280℃; 进样量:1μL ;进样方式:不分流; 质谱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EI 源,离子源温度:300℃,四级杆温度:150℃; 柱温程序: 。 质量扫描方式:总离子流色谱图(TIC )定性,质量扫描范围:m/z=50u ~350u ,选择离子(SIM )定量。18种多环芳烃的参考保留时间、定性定量参数及内标分组表见表1。 5℃/min 50℃(1min ) 25℃/min 200℃ 8℃/min 250℃ 310℃(2min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一目的:制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规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1 简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具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其他检测器有如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破解版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色谱分离与在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因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对色谱工作者来说,在面对具体方法开发中如何获得适当的分离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网络上的资源收集简要介绍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建立思路。 一、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 读者可跳过本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实例讲解部分 在评价色谱分离的品质时,通常用以下相关术语来反映色谱特征(如图1.): 图1. 典型色谱图 1. 保留因子(k): t t t k R ?= (1) 用于反映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性质,跟化合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如图1,设t R1 =3.65min, t 0 =1.20min, 则峰1的保留因子为:(3.65-1.20)/1.20=2.04 2. 拖尾因子(T f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a b a f W W W T 2+= (2) 图2. 典型拖尾峰 在理想情况下,色谱峰为高斯型对称峰,其拖尾因子为1.0,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化合物的二次保留等其他因素,色谱峰大多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拖尾。如图2中,该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可计算得:{(41.5-37.0)+(37.0-35.0)}/{2*(37.0-35.0)}=1.63. 3. 理论塔板数(N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3. 峰高与峰宽的关系 2(16W t N R = (3) 或 2( 54.55 .0W t N R = (4) 注意:在上式中W 为图3中的W b ,为基线峰宽(4σ),W 0.5 为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 (2.335σ), 并非峰宽的一半(2σ)。 设图1中峰1的基线峰宽为0.25min, 则塔板数为:16*(3.65/0.25)^2=3410 4. 分离因子(α) 10 212t t t t k k R R ??= =α (5) 又称两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只有当α>1时,两个色谱峰才有分离的可能性。 设在图1中峰2的保留时间为6.50min, 则分离因子为: (6.50-1.20)/(3.65-1.20)=2.16

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 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 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 以键和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优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 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 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和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的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2)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 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 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 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 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 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 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 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 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 8 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 或大于8 的流动相。

多环芳烃检测,多环芳烃检测报告

多环芳烃检测,多环芳烃检测报告 1,多环芳烃: 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是分 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 余种化合物。 2,来源与接触机会:食品中含有一定朝气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为,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特别在烟熏、火烤或烘焦过程中滴在为上的油脂也能热聚产生 苯并[a]芘,有人认为这是烤制食品中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贮存过程中窗口或包装纸,含有不纯的油脂浸出溶剂提取的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在沥表路上凉晒粮食被沥青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可以使粮食、 水果和蔬菜受到污染。 3,自然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极微.主要来源于森林火灾和火山爆发.在为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煤矿、木柴、烟叶以及汽油、柴油、重油等各种石油馏份燃烧,烹调幅烟,以及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此外,煤 的汽化和液化过程、石油的裂解过程均可产生多环芳烃。四环以下分子量较的 多环芳烃多以蒸气态存在,而分子量较大的则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尤其是在 小于5μM 的颗粒上,可以进入肺的深部。空气中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到几周,从而形成远距离转移。已知城市的气溶胶和烟尘中还含有硝基和羟基 硝基多环芳烃,具有具直接的突变作用,不需要以过代谢活化,其,其致突变 性比无硝基的多环芳烃更强。 4,预防和防治措施: 燃料必须燃烧充分,可减少多环芳烃的生成量。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室内的多环芳烃含量。生产性无机粉法主要引起以肺组织纤维 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和粉尘沉着症等疾病。有机粉尘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性过悔性肺炎、非特异性阻塞性肺病等。有些粉尘例如金属 尘(镍、铬、砷、)和石棉等可以引起肺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初为毛细 血管扩张和在量分泌黏液等机能亢进等表现,这是保护性反应,随后形成肥大 性改变,终可由于营养不足形成萎缩性改变。经常接触粉尘还可以引起皮肤、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

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 2?8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或大于8 的流动相。 4.1.2.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定围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4.1.3.流动相 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甲醇-水系统和乙腈-水系统,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宜选用乙腈-水系统。流动相中应尽可能不用缓冲盐,如需用时,应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缓冲盐。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一般不低于5%,否则易导致柱效下降、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等。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0.7X?1.3X;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X—10%?X+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