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基于省际与国际对比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基于省际与国际对比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基于省际与国际对比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1), 1410-141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10.12677/ass.2017.611198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Structure—Based on Provinc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Yuxiao Wa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Oct. 31st, 2017; accepted: Nov. 14th, 2017; published: Nov. 23rd,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medical and health expenditure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cal and health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medical ex-penditure between our government and other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medical insurance spending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at the beginning, in-dicating that the government health care spending tilts to the demand side, the government health policy changes from the supply side to the demand side. Per capita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investments in provinces are very uneven. According to the three regional average distribu-tions, per capita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greater than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the eastern reg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entral region, which means per capita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of the central region is in the lowest level. Overall,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ill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revenue, and the central financial health expendi-ture growth rate is much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financial and health expenditure growth.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 percentage of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s health expenditure as a percentage of GDP is very low.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this problem is also present at the provincial, municipal and prefecture-level governmen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ting forward.

Keywords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Expenditur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基于省际与国际对比

王玉晓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王玉晓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31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3日

本文从医疗卫生支出结构以及我国政府与的医疗支出与其他国家的支出结构比较分别展开研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中的结构问题。发现医疗保障支出开始在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显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向需求方倾斜,政府卫生政策从供给方为主向需求方的重大转变;人均政府卫生支出各省份投入极不均衡;按全国三个区域平均分配来看,三个区域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最低。总体看中央财政收入仍占有较大比重,而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要远低于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国际比较中,中国中央政府卫生支出占GDP 的百分比很低,除了在中央和地方支出结构上存在负担结构失衡,在省级、市级政府以及地级、乡镇级政府负担结构上同样存在此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卫生支出,支出结构,国际比较,供需结构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卫生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社会公平的保障,对卫生资源的投入是国家和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各国学者认为政府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随着我国卫生总费用规模迅速增长,已经缓解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随后却出现了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国家在医疗卫生投入中资源分配不合理、使用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域资源过剩而浪费,有的区域却资源短缺,逐步出现供需错位、发展缓慢等问题。

2. 数据选取及说明

政府卫生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本文使用的卫生支出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以及WHO 的《世界卫生统计2015》。

3. 政府医疗支出结构比较分析

3.1. 政府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

从政府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来看,1990~2014年的25年时间里,各项事务支出的资金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随着国内一系列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长,增长率也是大幅度提高,1991年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增长率是7.7%,2014年其增长率是11.7%,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48.9%,1991年医疗保障支出的增长率是13.7%,2014年其增长

Open Access

王玉晓

率是12.0%,医疗保障支出的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64.8%。1990~2014年上述四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6.4%,122.5%,121.4%,118.7%,图1给出了1990~2014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分布百分比堆积图。

图1显示,尽管与其他三项支出相比,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占政府卫生支出比重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65.6%降到了2014年的40.2%,下降了24.4个百分点,但是医疗服务支出在医疗卫生总支出中仍然占有较高比重,仍是政府卫生支出的重要部分。其次,医疗保障支出2006年之前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程度上的增加或较少,2006年开始出现连续三年较大程度增长,在2008年首次超过医疗服务支出在政府卫生支出中所占比重,2011年完全超过了医疗服务支出占比,开始在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显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向需求方倾斜,政府卫生政策从供给方为主向需求方的重大转变[1]。

3.2. 政府卫生支出的分配结构

从政府卫生支出的省际分配结构来看,2015年各省份卫生经费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最高的省份(西藏)达到45.80%,最低省份(上海)仅有5.50%,前者是后者的8倍,其中卫生经费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低于10%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而这5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在全国各个省份的财政收入中又位于前列,虽然财政收入较高,但这5个省份在医疗卫生的投入上却占有较低比重[2]。

从人均政府卫生支出看,各省份投入同样极不均衡,其中人均卫生支出最高的省份西藏为1938.3元,最低的辽宁仅为654.5元,最高者几乎是最低者的3倍,虽然北京、天津、上海医疗卫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较低,但其人均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是比较高的。

图2中,从2010年到2015年东中西部各区域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从2010年以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都呈现出稳步上升,东部地区从2010年的人均441.94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人均986.89元,年均增长109元;中部地区从2010年的324.39元增长到2015年的804.28元,年均增长96元;西部地区在2012年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有了一个急剧上升达到了1545.52元,2014年又落回了正常水平,开始稳步上升。总体来看,三个区域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最低。

数据来源:1991~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Figure 1. Percentage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health expenditure

图1. 政府卫生支出百分比堆积图

王玉晓

数据来源:根据201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Figure 2. Per capita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in each region (2010~2015)

图2. 各区域人均政府卫生支出(2010~2015年)

3.3. 各级政府卫生支出的负担结构

3.3.1. 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支出负担结构

规模上看,中央与地方财政卫生投入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总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远高于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总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从1991年到2015年,地方政府财政卫生投入从1991年的141.76亿元增长到2015年11,868.6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83倍;同期中央卫生财政投入从8.77亿元增长到84.51亿元,增长了8倍。但是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责任来看,1991~2015年的25年中,地方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与比重远高于中央政府[3]。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25年里一直高于97%,2013年以来已经达到了99%,而中央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从1991年的2.59%下降到2015年的0.71% [4]。

3.3.2. 省级和市级政府卫生支出负担结构

此部分从省级和市级层次对政府卫生支出的负担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选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几个省份从省级和市级进行分析,将全省政府卫生支出分成省级和市级两部分(市级以下全部归为市级卫生支出)。以东部地区选取山东省和广东省为例。

如表1所示,2015年山东省省级医疗卫生支出为250,374万元,市级医疗卫生支出为6,763,947万元,后者是前者的27倍,市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远高于省级政府卫生支出;2015年广东省省级医疗卫生支

出为3,403,400万元,市级医疗卫生支出为5,780,200万元,后者是前者的1.7倍。两个省份的市级医疗

王玉晓

数据来源:1992~2016年《中国财政年鉴》整理。

Figure 3.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accounts for a percentage of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图3. 中央、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支出比重的百分比堆积图

Table 1.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in Shando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in 2015

表1. 2015年山东省、广东省省级和市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单位:万元)

东部地区山东广东

省级支出250374 3403400

市级支出6763947 5780200 数据来源:2016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

卫生支出均高于省级医疗卫生支出,市级医疗卫生支出在全省卫生支出中占有绝对比重[2]。

3.3.3. 城乡政府卫生支出负担结构

从1990年到2013年城乡医疗卫生费用数据来分析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责任,根据历年城乡医疗卫生费用数据给出了图4的城乡医疗卫生费用的簇状条形图。

图4的簇状条形图显而易见,1990年以来,中国农村医疗卫生费用始终低于城市医疗卫生费用,城市的医疗卫生费用从1990年开始到2007年一直呈现出逐年上升,2007年城市医疗卫生费用达到8968.7亿元,2007年中央开展了新一轮医疗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到2008年城市医疗卫生费用下降到1251.9亿元,有了短暂降低,而2009年又一跃到达13,535.61亿元,近几年开始仍然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农村医疗卫生费用来看,这24年来基本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状态,到2013年虽不及城市卫生费用,却也达到了8024亿元。虽然通过一次次医疗改革,国家不断加大在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但城乡医疗卫生费用仍然只增不减,说明我国

的政府医疗卫生规模仍存在不足之外,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2]。

王玉晓

数据来源:199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Figure 4. Urban and rural health care costs (1990~2013)

图4. 城乡医疗卫生费用(1990~2013年)

3.4.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从全球范围看,卫生总费用与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不同的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体制以及医疗政策等不同,医疗卫生支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负担程度有所差异。下面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提供的2012年部分国家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分别选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各4个来分析各个国家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结构。

表2中的12个国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百分比4个发达国家除了美国的占比低于70%外,其余三个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的百分比均高于70%,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占比分别达到了76.7%、77.3%、82.1%;在四个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百分比最高,达到了56%;其余四个国家属于最不发达国家,其政府卫生支出在总卫生支出中的占比均低于40% [5]。从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百分比来看,情况与卫生支出在总卫生支出中的占比基本相同,所以说中国近几年来在卫生支出上的规模并不小,但中国的卫生支出中由于支出结构所造成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大多数国家中央政府都在卫生支出中承担重要的责任,相比之下,中国中央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很低,除了在中央和地方支出结构上存在负担结构失衡,在省级、市级政府以及地级、乡镇级政府负

担结构上同样存在此问题[4]。

王玉晓

Table 2. The proportion of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in some countries in 2012

表2. 2012年部分国家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比

国家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百分比政府卫生支出占总政府财政支出百分比

美国41.80% 7.90%

德国76.70% 19.30%

意大利77.30% 14.00%

日本82.10% 20.00%

中国56% 12.50%

俄罗斯51.10% 8.90%

印度30.50% 4.30%

南非48.40% 14.00%

缅甸23.90% 1.50%

孟加拉国31.90% 6.80%

阿富汗20.80% 7.10%

尼泊尔39.50% 9.80%

数据来源:WHO的《世界卫生统计201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我国财政部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但我国医疗卫生资金仍有不足情况,政府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中医疗保障支出占比逐年增加,在政府卫生支出中开始占据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开始加大在医疗卫生需求方的支持力度,着重于减轻公民在医疗卫生中承担的支出压力;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比重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在国家医疗卫生支出中比重仍然较大,忽视了社会公民作为需求方在医疗支出上的巨大压力,造成虽然降低了在医疗服务中的支出,但是在四项卫生支出中占据较高比重。各个省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差异比较明显,足以见得政府卫生支出在省际分配结构上极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分布中占比最高的东部和占比最低的西部相差11个百分点,但西部地区平均占比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却低于18.71%的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较高,而区域人口较少,是造成西部地区人均政府卫生支出的原因之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过快,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较低,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凸显,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致力于解决这种供需矛盾,随着改革深化,虽然这种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严重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中国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分离,导致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不明确,财政支出结构不平衡,卫生资源分配结构与医疗服务需求不匹配,出现供需错位。

4.2. 建议

促进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对称,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降低政府间医疗卫生事权划分的不确定性[6];减少政府间财力水平差异,促进基层政府财力配置与其支出责任划分的对称,降低其在财政支出上的医疗支出责任。

完善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对不合理的医疗卫生支出使用结构“重治疗,轻预防”进行调整,在医疗卫生总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医疗保障、疾病防疫和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逐步将

王玉晓

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差额预算拨款调整为全额预算拨款,减轻后期治疗成本;同时不断完善多层次保障体制,提高医疗卫生科研支出。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

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国家,尤其是OECD发达国家较早地开始全面、系统地测算卫生总费用,并定期发表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和分析报告,通过增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对比国家间卫生费用支出结构,找出不足与差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丽华. 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构建中的政府投入与结构优化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2): 149-152.

[2]刘丽杭, 王小万. 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评价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3]刘军民. 卫生投入的政府责任及结构优化[J]. 卫生经济研究, 2008(6): 3-7.

[4]陈春辉, 周金玲. 我国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间负担结构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 28(8): 15-17.

[5]许慧. 政府卫生支出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6]卢中原. 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2、创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才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保护好环境和生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的责任。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恢复的老路。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4、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提供人民群众必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2年改革,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在大幅精简机构的同时,重点解决了领导体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问题。 198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进行,在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同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问题。 199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党政机关普遍进行“三定”工作,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进行,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把政府职能界定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中央各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下放

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优缺点教学内容

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其优缺点 组织:英文为Organization,来源于器官(Organ),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群。后来又逐渐演变为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组织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或获取某一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组织。 在我国汉语中,组织的原始意义是编织的意思,即将丝麻织成布帛。如《辽史·食货志》说:“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组织应运而生“一个工人把铁丝抽出,另一个拉直它,第三个切断它,第四个削尖切断的铁丝,第五个工人将不尖的一端磨毛,准备安上别针的头;而制作别针的头又需要几道工序;将别针的头安上去更要独特的手艺;把整个别针抛光,乃至把别针的头插到纸上去都是门行当。” “这10个人相互配合,一天最多可制作生产48000只别针。但是,假如他们各自独立劳作,而又都不曾在此独特的行业里学过艺受过训,他们一天下来可能每人都做不成20只别针,或许连一只也做不成呢!”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 常见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制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矩阵制 ?子公司和分公司 1、直线制——是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设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权责关系明确 ?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管理分工; ?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 适用条件 ?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在保留直线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 助领导人员决策。 缺点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 法院与上级法院之间是审判监督关系,不是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法院与检察院的主要联系是检察院有权依法监督法院的审判过程,并对法 院的违法审判有权提出纠纷意见与提 出抗诉等。 另外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检察院和法院以及公安是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互相监督的关系。 中国法律体系结构 宪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戒严法立法法 缔结条约程序法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外交部发布《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集会游行示威法 领海及毗连区法引渡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工会法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五人大国歌的决议 国务院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批复通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民法物权人身权侵权行为法 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 知识产权债权 婚姻家庭继承市场经济主体 公司法破产法企业法 证券、期货、债券 海商保险票据租赁 1.外交外事 2.民政 3.司法法律制度与体系 4.公安 5.人事、公务员制度 6.纪检 7.监察 8.档案 9.民族事务10.宗教 11.侨务 12.港澳事务13.台湾事务14.教育 15.科技 16.文化 17.新闻出版 18.广播电影电视 19.体育 20.医药卫生 21.人口与计划生育22.城乡建设23.环境保护24.海关25.旅游26.气象 27.地震与地质灾害28.测绘 1.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2.犯罪和刑事责任 3.刑罚 4.量刑 5.自首 6.数罪并罚 7.缓刑 8.减刑 9.假释 10.危害国家安全罪11.危害公共安全罪 1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4.侵犯财产罪 1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6.妨害婚姻家庭罪17.危害国防利益罪18.贪污贿赂罪19.渎职罪 20.军人违反职责罪21.反革命罪(废) 1.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2.计划、投资 3.财政 4.税收 5.金融 6.基本建设 7.标准化、计量8.质量管理9.统计 10.资源与资源利用11.能源与能源工业12.交通运输13.邮政电讯14.农牧业15.工业 16.商贸物资仓储17.工商管理18.物价管理 19.市场中介机构20.对外经济合作与三资企业21.对外贸易 22、反不正当竞争法 1.劳动 2.社会保障诉讼及非诉讼程序1.民事诉讼2.刑事诉讼 3.行政诉讼 4.知识产权诉讼 5.海事诉讼 6.告诉申诉 7.仲裁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 治沙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 环经济促进法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框架,源于美国联邦宪法。政府三个部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各自行使特定的职责,同时相互制约。 一、立法机关(美国国会) 联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权力被赋予由两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会。参议院由每州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共100人。参议员任期六年,每逢双数年便举行选举,改选参议员的三分之一。参议院主席由副总统担任,但除了在表决相持不下时,副总统并是没有表决权。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众议员。美国国会设置的其他重要机构,还包括总审计署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二、司法机关 美国的司法机关主要由最高法院、11个上诉法院、91个地方法院、以及三个有特别裁判权的法院以及联邦司法中心等机构组成。 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由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一级法院,也是联邦宪法特别设立的唯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8位大法官组成。 每个上诉法院有3-15名上诉法官。 地区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的基层法院,每一地区法院有1-

27 个法官。 三、行政部门机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的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一)总统和白宫 1、总统 2、总统内阁 内阁成员由处理具体的国家及国际事务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官员组成。除副总统和国务卿外,还包括13个部的部长 3、白宫“政研室” 1)国家安全委员会 主席由总统担任,其他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帮助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军事、情报和经济政策。 2)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由主席1人和委员2人组成。委员会主席也称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三名成员都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委员会有专业工作人员19名,任期1-2年。其任务是:为总统分析全国经济情况,为制定国内外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协助总统准备提交国会的年度经济报告,为总统收集经济发展和动向的情报,评价联邦政府的各项经济政

中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思考_余晖

第12期(总第289期) 2007年12月 财经问题研究 R e s e a r c ho nF i n a n c i a l a n dE c o n o m i c I s s u e s N u m b e r12(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289) D e c e m b e r,2007 ·产业组织· 中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思考 余 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摘 要: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伴随 着监管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从全局高度来思考整个政府监管体制问题,重新明确监 管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反思现行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 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监管;独立性;监管体制;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2-0030-06 一、对我国现行监管体制的审视 如果从1993—1994年度算起,大规模的监管制度建设在中国只有短短13年的历史,客观而言,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更为尖锐的评价应该是,政府监管不但未能有效治理“市场失灵”,反而因监管权力的滥用和虚设而导致了更严重的“市场失灵”。因为监管的普遍失效,不仅抑制了市场和社会自律治理的有效性,甚至导致了市场秩序恶化,被监管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因而承担了过多的成本。我们不妨从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两个领域分别简要地来说明这一判断。 在经济性监管领域,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监管机构“傍大款”的现象。首先,以行政性国有垄断企业为主的“被监管者”(如石油天然气企业、电网企业、国家铁路、国家邮政、四大商业银行、中航油以及城市公用企业等)滥用垄断行为(垄断定价、纵向控制、阻碍互联互通)长期得不到遏制,工商企业用户和消费者权益因而受到损害。其次,建立在行政性垄断基础之上的严重的行业准入歧视性监管,限止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导致某些瓶颈产业难以更快发展。再次,许多竞争性行业存在市场秩序混乱(如证券市场黑幕交易、药品交易腐败丛生、房地产业暴利)等。但在这些垄断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监管者往往站在垄断者一边的怪象。 在社会性监管领域,我们看到的则是“问题都出在地方”的现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增长的加快,社会性监管的行政执法效果反而日趋恶化。首先,消费者权益难于实现。很显然,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远落后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程度。消费者为得到被侵害的权益而付出的代价(如自我举证、自行申请质量检测过程所支付的钱财、时间)往往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其次,居民的健康、安全正受到日益下降的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威胁。大到建筑物,小到电源开关无处不在。药品、食品等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让人震惊,医疗事故曝光频繁。再次,职业安全与卫生水平下降。十多年来,恶性及重大生产事故逐年小步递增(尤其是煤矿和交通运输行业),死伤 ①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余 晖(1963-),男,江西铅山人,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监管。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5、注意: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 利弊:事业部制事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2、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3、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缺点: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条件:1、具备专业化原则划分的条件,并能确保独立性,以便承担利润责任; 2、事业部间相互依存,不硬性拼凑; 3、保持事业部之间适度竞争; 4、公司有管理的经济机制,尽量避免单纯使用行政手段; 5、适时而动:①外部环境好:有利于事业部制; ②外部环境不好,应收缩,集中力量度过难关。 模拟分权结构是一种介于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 5、矩阵结构 是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形式以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中国政治体制结构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 中國的政治體制架構簡介-1 本文屬義務工作發展局出版。 中 國 的 政 治 體 制 架 構 簡 介 ( 提 綱 ) 一、什麽是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政權結構的組織形式及相關的法律和制度。 (一)“政治體制政治體制””的含義有廣義的和專指的兩種的含義有廣義的和專指的兩種。。 1、廣義的政治體制。包括社會制度、國體、政體、政治體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權結構等。 其中:“政治制度”指政權的組織形式及其有關的制度。 中國的政治制度內容包括(13項):舉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選制度,國家元首制度,國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軍事制度,幹部人事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直接參與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 2、專指專指的的政治體制是政權結構政治體制是政權結構。。 中國的政權結構主要有:執政黨,最高權力和立法機關,參政議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執法司法機關,權力監督機關,軍事力量等。 3、世界各國世界各國政治體制政治體制政治體制的的分類。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關係分: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制,議行合一制。 中央與地方關係分:複合制,單一制。 權力來源分:世襲制,共和制。(共和制:國家元首、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首腦定舉期由選産生的政治制度。) (二)中國是實行議行合一的單一制民主共和國中國是實行議行合一的單一制民主共和國。。 (三)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行政主既導,立法與行政配合又制衡、重在配合,司法獨立。香港特區的權力來源於中國中央政府,全國人大授予高度自治權,國務院授予具體管轄權。 舉香港當前的“政制改革”、“政制爭紛”實際上是選制度的改革和爭紛,屬於“政治制度”的範圍。 二、中國的政治體制組成和運作 (一)政黨政黨。。 1、中國的政黨制度中國的政黨制度::多黨合作制多黨合作制。。 2產、中國共黨是黨是《《憲法憲法》》規定的領導党規定的領導党、、執政黨。 3、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的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8年1月建立,簡稱民革);中國民主同盟(41.10,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45.12,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45.12,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47.2,農工黨);中國致公黨(25.10);九三學社(45.9);台灣民主自治同盟(47.11,台盟)。 (二)國家機構。 1、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的行政區劃。。 ① 全國分爲: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② 省、自治區分爲:副省級市、地區級市、地區、自治州;

美国政府机构

U.S. Institutions 美国行政机构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白宫办公厅 (The White House Office) 副总统办公厅 (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经济顾问委员会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国家安全委员会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 政策制定办公室 (Office of Policy Development) 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 (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行政办公室 (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政府各部:(Cabinet Department) 国务院 (Department of State) 财政部 (Department of Treasury) 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司法部 (Department of Justice) 商务部 (Department of Commerce) 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内政部 (Department of Interior) 农业部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教育部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运输部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劳工部 (Department of Labor)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退伍军人事务部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军事机构:(Military Bodies) 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参谋长联席会议 (Joint Chiefs of Staff) 陆军 (Army) 空军 (Airforce) 海军 (Navy) 海军陆战队 (Marine Corps) 海岸警卫队 (Coast Guard) 后备役部队 (Reserves) 联合作战司令部 (United Combatant Commands)

中国政府体制复习指南

《中国政府体制》复习指南(参考要点) 第一章现代政府与中国政府体制 1.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什么?主权在民。 2.中国国家机构由哪些机关组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查与批准权由哪个机关拥有?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2.请简要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举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举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3.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制宪和修宪机关是哪个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5.分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是哪个机关?人大常委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地位 一方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来看(略)。另一方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来看(略)。 7.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议案的有哪些机关或个人?委员长会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8.根据法律,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法案和议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的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9.某街道办事处向其所在的市辖区人大代表颁发“街道办事处工作作风监督员”聘书有无必要?为什么? 无必要,提示:因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市辖区人大代表对行政机关工作自然具有监督权。 街道办事处向市辖区人大代表发“街道办事处工作作风监督员”聘书暗含着不发聘书就不能监督的意思,好像区人大代表的监督权是由街道办事处确认的。街道办事处属于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市辖区人大代表既可以向街道办事处直接提出批评建议,也可以对其上级区政府提出批评建议,其监督权受法律保护。 10.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在什么机关担任职务?行政部门、司法部门。 第三章选举制度 1.主持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是哪个机构?村民选举委员会 2.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组织架构的种类和优缺点

企业组织机构的类型和优、缺点 一、直线型组织结构: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优点:1、结构比较简单;2、责任与职权明确。缺点:1、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2、部门间协调差。 二、职能型组织结构: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优点:1、管理工作分工较细;2、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行自己的职责。缺点:1、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千万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2、各职能机构往往从本单位的业务出发考虑工作,横向联系差;3、对于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4、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 三、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1、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2、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缺点:1、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2、部企业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3、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协调工作量大;4、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5、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 四、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结合了直线-参谋型组织和职能组织特征。 五、事业部组织结构: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六、矩阵结构: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优点:1、灵活性、适应性强;2、集思广益,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缺点:1、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2、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 七、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中国政府官员级别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作者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美国利益》双月刊1-2月号) 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当前都日渐衰败。这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或文明衰落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这里讲的政治衰败其实是说,一项特定的政治进程——有时是一家政府机构——已出现机能障碍。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思维僵化;地位稳固的政治行为方对改革和再平衡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他们的实力在不断壮大。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走上永久性的衰退之路,也不意味着美国相对他国所具备的实力肯定会下降。但制度改革极难实现。在政治秩序不发生重大混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确保可实现制度改革。因此说,虽然衰败和衰退不是一回事儿,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非没有关联。 三大结构特征都有问题 人们对美国当前的困局作出了多种诊断。在我看来,制度衰败——或者说衰落这个范围更广泛的观念——绝非“一蹴而就”。但总体来讲,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总是会被忽视。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审视美国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政治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不论它们如何演进,也不论它们在过去发挥过多大效力,这三个特征当前都出了问题。 第一,相对于其他自由民主国家而言,司法和立法部门(也包括两大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而受损的是行政部门。美国人一贯信不过政府,由此就催生了立法部门解决行政问题的局面。久而久之,这种处理行政需求的方式变得成本极高、且效率低下。 第二,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在增加,这不仅扭曲了民主进程,也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生物学家们所称的亲缘选择和互利主义是人类社交的两种自然模式。当与个人无关的当代政府失效时,人们就会回归到上述关系中。 第三,由于联邦政府管理结构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两极分化,美国的制衡制度——其设计初衷是防止出现过于强大的行政部门——也就变成了否决制。往好了讲,决策机制变得过于松懈——也就是说太过民主了,有太多的行为方由此得以阻止政府去调整公共政策。我们当前需要更强大的机制,以力促实现集体决策。但由于政府的司法化以及利益集团影响力过大,在不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建成此类机制。 由此说来,这三个结构性特征已呈盘根错节之势。 直接引发代议制度危机 在当代自由民主国家里,政治制度的三个核心范畴——政府、法治和追责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三权分立:即分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立法部门。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发言稿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但是机构和人员编制仍急剧膨胀,而且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这些原因使得行政费用增长过快,大量挤占其他项目支出,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加重了财政负担。 2.财政支出中“缺位”、“越位”现象仍然存在。 财政支出的“缺位”表现在,一方面介入市场有效领域,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职能范围之内的一些工作没有尽到责任,尚未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支出的“越位”表现在政府参与生产、提供私人产品、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以及支出负担过重等。 3.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分配不均。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中央政府的财财政收入由49.5%增加到54.1%,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却由50.5%下降到45.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央的财政支出却是呈下降趋势的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过多,财权过少,民生政策资金不足的现状。这样就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为了节省财政收入而置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于不顾,从而削弱中央政府方针政策的有效性。 4.社会文教费投入依然很低。 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1.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改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4.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财政支出外国经验的借鉴 一:财政立法经验 (一)美国: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实行双模式下的双轨制政府采购 (二)英国:物有所值和充分竞争为价值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 (三)韩国:与国际接轨,建立“集中、分散”并存的政府采购模式 要在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财政支出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之道,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出法律制度。 1.制定《财政基本法》,实现对财政支出的统筹指导;出台《财政收支划分法》,合理界定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2.完善《预算法》,引入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编制方式,严格预算审批机制;出台 《财政转移支付法》,健全转移支付模式,统一转移支付的计算标准和口径。 3.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协调《政府采购法》和《指标投标法》的冲突,健全政府投资 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审批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4.完善财政支出监督法律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问题 政府采购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美国政府机构组织名称翻译词汇

美国政府机构组织名称翻译词汇 U.S. Institutions 美国行政机构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白宫办公厅(The White House Office) 副总统办公厅(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 政策制定办公室(Office of Policy Development) 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行政办公室(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0151.html, 政府各部:(Cabinet Department) 国务院(Department of State) 财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 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 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内政部(Department of Interior) 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运输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军事机构:(Military Bodies) 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 陆军(Army) 空军(Airforce) 海军(Navy) 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 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 后备役部队(Reserves) 联合作战司令部(United Combatant Commands)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5、注意: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美国政府结构

Structure of U.S Government—美国政府的结构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public which operates under federalist system.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specific, enumerated powers, and the fifty sovereign states retain substantial autonomy and authority over their respective citizens and residents. Both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each state government are divided into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branches. Written constitutions, both federal and state, form a system of separated powers, checksand balances among the branches. 美国是一个在联邦体系运转下的共和国。联邦政府有列举的、具体的权利,而五十个自治州保留了对自己公民和居民的实质主权和职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被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机构。无论联邦抑或州,成文宪法形成了这些机构间相互制衡的分权体系。 National-Subnational Relations 国家与州的关系 Any powers not delegated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the U.S. Constitution, nor prohibited by it to the states, are reserved to the states or to the people. (U.S. Const. amend. X. )Nonetheless, the power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re extensive.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authority to regulate interstate commerce (U.S. Const. art. I, sec. 8, cl. 3)makes it the predominant force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states, under their general police powers to protect the public health, safety and welfare, also retain substantial independent authority to iss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pplicable to their citizens and residents. 任何既没有在美国宪法中授权给联邦政府、也没有被宪法禁止授权给各州的权力,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尽管如此,联邦政府的权力仍是广泛的。规范州际贸易的职权使得联邦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有着突出的影响力。各州在他们的普通警力之下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利,同时也保留了发布适用于本州公民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方向的独立的、实质上的职权。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state and federal regulation in all area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governed by the Supremacy Clause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U.S. Const. art. VI.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federal laws, and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re supreme to state or local law; state and local laws that contradict federal laws or treaties are thus preempted and can be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by a federal cou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