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合集下载

轮纹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和促生作用

轮纹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和促生作用

轮纹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和促生作用赵龙飞;徐亚军;常佳丽【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6(032)003【摘要】从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大豆根瘤中分离276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复筛和内生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对拮抗性代表菌株进行大豆轮纹病菌菌丝抑制效果显微观察、菌体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及抗盐碱性试验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7株初筛内生菌经复筛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其中8株抑菌率达50%以上;受作用菌丝发生扭结、缠绕成环状,菌丝末端分枝增多、变细、透明,部分菌丝末端膨大、原生质浓缩、断裂,一些菌丝被内生菌形成生物薄膜包埋、逐渐消融.8株内生菌中5株(DD013、DD123、DD156、DD159、DD287)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DD150为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DD267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DD303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抗盐碱性生长曲线表明,菌株DD287对3% NaCl盐浓度具有一定抗性,在碱性环境(pH8)下能正常生长,随pH (9~11)增大,菌体生长量受影响.部分拮抗性菌株对大豆生长有促进作用.筛选拮抗性菌株对丰富生物防治菌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0页(P396-405)【作者】赵龙飞;徐亚军;常佳丽【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高校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重点实验室,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高校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重点实验室,商丘476000;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相关文献】1.大豆根瘤菌抗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J], 郑丹丹;田琴;周丹平;李维平2.重金属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J], 赵龙飞3.溶磷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及系统发育和促生 [J], 赵龙飞;徐亚军;曹冬建;李源;厉静杰;吕佳萌;朱自亿;秦珊珊;贺学礼4.轮纹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和促生作用 [J], 赵龙飞;徐亚军;常佳丽;5.接种大豆根瘤内生菌后大豆轮纹病菌菌丝的显微观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菌筛选是指在大量细菌中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或有潜力的菌株。

高效菌筛选方法和策略的研发对于开展微生物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1.快速筛选方法:快速筛选方法主要通过缩短菌筛选的时间,提高筛选效率。

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荧光标记在特定条件下或对特定物质的响应。

如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通过荧光筛选可以快速获取目标菌株。

2.抗性筛选方法:抗性筛选方法通过添加特定抗性基因或对抗特定抗生素,来获得对这些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的菌株。

这样一来,对抗生素的敏感菌株可以被消除,而具有抗性的菌株则可以快速筛选出来。

3.变异筛选方法:变异筛选方法通过利用菌落的形态、色素等可变性特征,筛选出变异菌株。

可以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涂片染色、荧光筛选等方法,快速获得形态或性状变异的菌株。

4.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利用自动化设备,如微孔板阵列、高通量测序仪等,对大量菌株进行快速筛选。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菌株库的筛选或特定代谢产物高效筛选等方面。

5.代谢产物筛选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检测菌株代谢产物的产量或特性,筛选出具有特定代谢产物的菌株。

可以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成像等手段,对菌株代谢物进行分析和筛选。

6.分子筛选方法:分子筛选方法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或探测基因,在菌株中筛选具有特定基因或特定基因表达的菌株。

可以通过PCR、南方印迹等技术,对菌株的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筛选。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高效菌株的筛选。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因素组合的策略,如结合菌株形态、生长能力、产物产量和基因组信息等进行筛选。

高效菌筛选方法和策略的研发有助于加快菌株研究和开发,提高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作者:张再峰金重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22期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生物固氮体系。

大豆从根瘤菌中得到的氮素营养可占其一生氮素营养的30~70%。

大豆根瘤菌肥增产机理明确,在大豆播种前接种根瘤菌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固氮技术。

推广大豆根瘤菌是促进大豆增产、提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根瘤菌的作用1、固氮作用大豆根瘤菌以大豆光合作用产物为能源,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变成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根瘤菌与大豆是共生固氮的关系,开始大豆根瘤菌固氮很少,到开花至鼓粒初期是大豆根瘤菌固氮的高峰,以后由于豆粒发育消耗了大量植株光合产物,限制了对根瘤菌养分的供应,根瘤菌逐渐衰老,固氮能力下降。

大豆根瘤菌在大豆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豆一生需要氮肥60%左右是大豆根瘤菌提供的,其余的由土壤和肥料提供。

而大豆籽粒中的氮素,根瘤菌提供80%左右,土壤和肥料中的氮素大部分供给大豆根、茎、叶的生长。

2、增产作用大豆应用根瘤菌,可以使大豆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大豆的蛋白质提高2%、粗脂肪含量提高1—2%,每亩净收入增加40—50元。

经过施用根瘤菌增加了根瘤菌的数量和重量,提高了大豆固氮能力。

表现出大豆生长旺盛,产量增加。

2008年9月由东北农业大学等5个单位的专家对大豆应用根瘤菌剂示范项目进行田间鉴评。

结果表明:大豆应用根瘤菌剂拌种,株高、植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12cm、7~27克,单株根瘤数明显增加。

3、减少氮肥施用量大豆根瘤菌在固氮之前,植株生长需要一定的氮素,但施氮过多会抑制根瘤菌生长,从而影响根瘤菌固氮能力,影响产量,所以在施根瘤菌条件下应施多少氮肥,使作物既不缺氮,又不出现氮素过剩。

科研站以前做了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接种根瘤菌后,施纯氮1kg左右大豆增产最多,根据我们现在施肥水平施入根瘤菌可节省2kg左右的尿素。

二、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大豆根瘤菌品种采集大豆生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土壤、根瘤菌匹配试验,筛选活性强、效果好、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与启示

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与启示

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与启示大豆根瘤菌是一种利用根瘤固氮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大豆的根际土壤中。

根瘤菌通过与大豆根系建立共生关系,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氮,从而为大豆提供养分,促进大豆生长和发育。

然而,不同根瘤菌的结瘤固氮效率有所差异,这与其演化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关的启示。

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主要包括共生关系的建立、信号通讯及协同进化。

首先,根瘤菌在与大豆根系建立共生关系之前,需要通过根系信号分子的识别与植物根系发生互作。

植物根系分泌的根瘤信号分子(Nod因子)在诱导根瘤菌感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同根瘤菌对Nod因子的识别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共生关系的建立和结瘤固氮效率的差异。

其次,根瘤菌与大豆根系之间存在信号通讯系统,这种通讯系统在共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瘤菌分泌的分子信号可以调节大豆根系的发育并诱导根瘤形成,大豆根系也反过来通过根分泌物来引导根瘤菌的固氮活性。

信号通讯的进化可能与根瘤菌的启动、维持和收获有关。

最后,根瘤菌与大豆根系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协同进化来不断优化。

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体在共生过程中相互适应和优化的演化过程。

在根瘤菌和大豆根系的共生关系中,根瘤菌可以通过固氮效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而大豆根系则通过筛选和识别高效的根瘤菌来获得更多的固氮活性。

这种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过程推动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不断提高。

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通过深入研究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和信号通讯,可以为改良农作物的根瘤固氮效率提供指导和思路。

其次,协同进化的理念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筛选和培育高效的根瘤菌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此外,对根瘤菌共生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其他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与信号通讯机制。

总之,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效率的演化机制涉及共生关系的建立、信号通讯及协同进化。

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离及纯化
(1) 根瘤浸泡

(2) 根瘤消毒
分离及纯化
3.用牙签(灭菌时尖头朝上,平头朝下)的平 头端在灭菌的玻璃平皿上将根瘤刺破(必要时可以 滴加一滴无菌水)。用灭菌接种环蘸取菌液在YMA 固体培养基上划线。用灭菌接种环蘸取同种菌液, 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4.待平板出现菌落后,观察,选取目的菌落再 次划线纯化,镜检。 5.纯化后的菌划线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供保 菌。

分离及纯化
挑菌,摇菌

鉴定
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同书。 其中:dNTP:2.5mm
引物:10μm 测序后,在NCBI blast 中进行比对, 一般情况下,相似性能达到99%左右。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L/O/G/O
采集
(1) 照相 (2) 挖掘和根瘤保存 根瘤选取:大个、新鲜、粉红色、尽量多取。 根瘤采集:1.主根上可以剥取少量根皮以保证根瘤完整。
2.侧根上的可带少许根。

采集
农大豆2号

保豆3号
保存
稀释1万倍
稀释2万倍
稀释100万倍

保菌
使用YMA液体 +20%甘油,吹 打斜面上的菌, 吸取保存。
使用YMA液体 +20%甘油,吸 取摇好的单个菌 斑菌液。
提取基因组DNA
260/280:1.97 260/230:2.02 浓度:570ng/μl

每个单株植物 的根瘤收集在一个 卫生纸包中,每个 采集点的多个植株 放在一个装有硅胶 的自封袋中。

分离及纯化

贵州救荒野豌豆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

贵州救荒野豌豆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

54卷贵州救荒野豌豆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韦兴迪1,曾庆飞1,王佳楚函2,冉伟男1,龙忠富1*,莫丹禄3,余晓玲4(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黔南州独山县麻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黔南558206;4孝昌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北孝感432999)摘要:【目的】筛选获得结瘤固氮能力强、促生效果好的土著高效救荒野豌豆根瘤菌菌株,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应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

【方法】采用刚果红YMA平板分离培养法,对贵州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菌体形态结构和16S rR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将筛选获得根瘤菌株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土著高效根瘤菌株。

【结果】从贵州省境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样品中分离获得53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根瘤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后,共获得30株革兰氏阴性(G-)纯化菌株,经鉴定8株为根瘤内生细菌,22株为根瘤菌分属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Rhizobi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91%,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27%,分别是分离获得的优势属和优势种。

将来自不同地域和种类的根瘤菌与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后,共筛选得到优良固氮促生根瘤菌6株,即XDVR141-4、ZJVR339-3、WEVR362-3、WXVR365-1、WLVR370-5和BQVR415-3,其中,WXVR365-1菌株的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其余5株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为最优促生根瘤菌。

【结论】从贵州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的救荒野豌豆根瘤中分离获得的R.acidisoli属于根瘤菌α-变形菌纲的一类,具有较强的固氮促生效果,可作为开发微生物菌肥的候选菌株资源。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根瘤菌能够与大豆植株形成共生关系,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

一、根瘤菌的作用及特点根瘤菌是一类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氮气的细菌。

当大豆种子萌发后,根瘤菌会侵入大豆的根部,刺激根部形成根瘤。

在根瘤内,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然后提供给大豆植株使用。

根瘤菌具有特异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可能需要不同种类的根瘤菌与之匹配,才能达到最佳的共生效果。

此外,根瘤菌的存活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二、大豆根瘤菌接种的时机1、种子接种在播种前,将根瘤菌剂与大豆种子充分混合,使每粒种子表面都能沾上根瘤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2、土壤接种在播种前,将根瘤菌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通过耕翻等措施将其混入土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中根瘤菌数量较少的情况。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的大豆在播种前 1-2 天进行接种;夏季播种的大豆在当天接种效果较好。

三、大豆根瘤菌接种的方法1、液体接种法将根瘤菌剂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菌液,然后将种子浸泡在菌液中一段时间,使种子充分吸收根瘤菌。

这种方法接种效果较好,但操作相对复杂。

2、固体接种法将根瘤菌剂与一定量的细土、泥炭或蛭石等载体混合均匀,制成固体菌剂。

然后将固体菌剂与种子直接混合,使种子表面沾上菌剂。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四、大豆根瘤菌接种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剂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大豆品种以及种植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剂。

同时,要选择质量可靠、活菌数量高的菌剂产品。

2、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同的根瘤菌剂使用方法和剂量可能有所不同,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接种效果。

3、避免与杀菌剂、杀虫剂同时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可能会杀死根瘤菌,影响接种效果。

皖北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皖北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皖北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吴萍;何庆元;李正鹏;史钧;祝嫦巍【摘要】利用采集于皖北不同地区分离获得的14株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南农1138-2”进行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菌株AHM2B、ABL9-2、AWL26和AFL15与“南农1138-2”有较好的共生性,其中菌株AHM2B、ABL9-2对总根瘤数、根瘤干重、植株干重、株高的影响较大,菌株AWL26和AFL15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全氮量影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认为以AHM2B和ABL9-2较其他菌株表现更为突出.【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大豆;根瘤菌;筛选;共生固氮【作者】吴萍;何庆元;李正鹏;史钧;祝嫦巍【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根瘤菌是一种分布在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1]。

它侵入大豆根部后形成根瘤,与大豆植株构成了共生固氮体系,大豆为根瘤菌的生长提供所需营养和微环境,根瘤菌通过固定空气中氮为大豆生长提供氮源[2-3]。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构成的固氮体系是生物固氮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体系所固定的氮约占生物固氮总量的的65%[4-7]。

目前生物固氮在很多国家应用,其中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应用的最为广泛,获得了巨大的利益[8]。

巴西是最早进行大豆根瘤菌筛选计划的国家,也是受益最大的国家[10]。

但是,在我国由于地域和品种的差异导致了大豆植株与根瘤菌的匹配性不高,结瘤率和固氮能力很弱,根瘤菌菌剂的使用效果很不理想[11]。

所以能够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域使用的根瘤菌的意义重大。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作者:张欣,李玉文转贴自:本站原创(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2.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将选取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 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5 个大豆品种(垦农18号,垦鉴豆25号,合丰25号,疆丰21-1381号,绥农4号)进行最佳共生匹配双瓶筛选试验,测定了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共生固氮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HLJN1001和HLJN 1003。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大豆品种;共生匹配;筛选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10—0125—03根瘤菌(Rhizobium)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形成氨,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独立存在时,不能利用大气中的N2,而当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并在其中迅速增殖后,可产生类菌体,并在根瘤内出现豆血红蛋白,同时具备类菌体和豆血红蛋白的根瘤便具有固氮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的根瘤菌与大豆品种间的共生固氮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2] 。

因此,筛选与豆科作物品种匹配、固氮能力好、竞争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是提高根瘤菌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3]。

现选取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与5个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大豆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良菌株,为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和共生固氮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共10株,由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提供。

1.1.2 供试大豆品种垦农18号,垦鉴豆25号,合丰25号,疆丰21-1381号,绥农4号,共5个,为在黑龙江省广泛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

1.1.3 培养基YMA:甘露醇10.0g,K 2HPO4 0.25g, KH2PO4 0.25g,MgSO4 0.20g,NaCl 0. 10g ,CaCO3 3.00g,琼脂粉15g,蒸馏水1 000ml,pH调至6.8~7.0;Fahraeus无氮植物营养液(mg/l):Na2HPO4 150,KH2PO 4 100,MgSO4·7H2SO4 120,CaCl2 10 0,Fecitrate 5,pH 6.5;Gibson微量元素液(g/l):H 3BO 3 2.86,MnSO4·H2O 2.08,ZnSO4·7H2O 0.22 ,CuSO4·5H2O 0.08,Na2MoO4 0.11,加无菌水至1 000ml,使用时接1.0mg/l加入无氮培养基中。

1.2 试验方法1.2.1 大豆根瘤菌的培养将大豆根瘤菌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05,HLJN1006,HLJN 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分别进行活化后,接种于大豆根瘤菌YMA液体培养基中,用摇瓶培养法在30℃培养条件下200rpm摇床中培养至发酵液菌体密度50亿个/ml以上后,置于4℃的冰箱中低温保存备用。

1.2.2 有效活菌数测定方法血球板计数法结合平板稀释活菌计数法计算大豆根瘤菌数量;革兰氏染色、常规染色进行大豆根瘤菌生长状况检测及定性分析。

1.2.3 双瓶栽培法筛选大豆根瘤菌菌种此方法温室最佳共生匹配试验方案。

1.2.3.1 选取优良的大豆种子,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加入95%的乙醇,用枪头反复冲洗,以使种子表面被完全浸润。

5min后吸掉乙醇,加入0.1%的升汞5ml,反复抽洗,消毒5min ,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

1.2.3.2 将表面消毒的种子置于垫有湿润滤纸的无菌培养皿中,于28℃温箱中培养2d~3d ,待主根长到2cm~3cm时,进行栽培和接种。

1.2.3.3 采用双瓶法进行结瘤试验,每个大豆品种种植4瓶,每瓶中种植2株,共种植8株大豆植株。

将萌发的无菌大豆种子种于无菌双层瓶中,上层的塑料瓶中装满灭过菌的蛭石,下层玻璃瓶中装有无氮营养液,用纱布经上层的塑料瓶底部的小孔引流到上层瓶中,以保持上层瓶中蛭石的湿润度,双层瓶及其中的培养基和营养液都经过121℃高温湿热灭菌1h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1.2.3.4 选取上述在YMA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的大豆根瘤菌菌液,以5 000RPM离心5min收集菌体,用生理盐水重悬菌液,调整其浓度为107个/ml~108个/ml。

每瓶栽培大豆中大豆根瘤菌的接种量为1ml,以不接种的大豆为对照,每组处理设4瓶重复,将双层瓶随机摆放在温室中,每天光照时间为12h,光照强度为5 000Lux.,温度为20℃~28℃,培养至50d时收获。

1.2.3.5 在生长过程中和收获后检测植物的生长状况,主要检测以下一些生物学指标:①株高:测量试验的植株的株高,从子叶痕至植株顶端的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表示;②叶片颜色:选取有代表性植株的完全展开的叶片检定大豆叶片的叶色状况,叶色状况分为很黄,微黄,微绿,浅绿,很绿五个级别;③主根和侧根上的结瘤数量:将根连带培养基质小心拔出,用清水小心地将附土冲洗干净,计数主根和侧根上的根瘤数;④所结根瘤的干重:将所结的根瘤小心地剪下,在烘箱中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测量瘤的干重;⑤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用1/10天平称取10株植株地上部分的鲜重,用烘箱于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测出植株的干重。

1.3 数据分析利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PS)和Excel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试验设空白对照组(ck),即不接种大豆根瘤菌,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注:①Y:叶黄色;YG:叶黄绿色;G:叶绿色;VG:叶深绿色;②以上数据是10个植株的平均数;③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以看出,接种大豆根瘤菌HLJN1001、HLJN1003和HLJN1006的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注:①Y:叶黄色;YG:叶黄绿色;G:叶绿色;VG:叶深绿色;②以上数据是10个植株的平均数;③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标明显优于接种其他几个菌株的大豆植株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由表2可以看出,接种大豆根瘤菌HLJN1001、HLJN1003和HLJN1005的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明显优于接种其他几个菌株的大豆植株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注:①Y:叶黄色;YG:叶黄绿色;G:叶绿色;VG:叶深绿色;②以上数据是10个植株的平均数;③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3可以看出,接种大豆根瘤菌HLJN1001、HLJN1003和HLJN1008的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明显优于接种其他几个菌株的大豆植株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注:①Y:叶黄色;YG:叶黄绿色;G:叶绿色;VG:叶深绿色;②以上数据是10个植株的平均数;③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4可以看出,接种大豆根瘤菌HLJN1001、HLJN1003和HLJN1009的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明显优于接种其他几个菌株的大豆植株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注:①Y:叶黄色;YG:叶黄绿色;G:叶绿色;VG:叶深绿色;②以上数据是10个植株的平均数;③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

由表5可以看出,接种大豆根瘤菌HLJN1001和HLJN1003 的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明显优于接种其他几个菌株的大豆植株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3 结论接种高效大豆根瘤菌能够增加大豆根瘤数量和根部的固氮量,增加大豆生长各个时期的氮素供给量,增加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最终达到使大豆增产的目的。

从以上各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所选择的用于本试验的大豆根瘤菌菌株,都能够与黑龙江省广泛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共生匹配、结瘤固氮,但固氮结瘤的能力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比较上述5组共生匹配试验结果,证明在供试的10个大豆根瘤菌菌株中,HLJN1001和HLJN1003这两株大豆根瘤菌,在与黑龙江省广泛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5个大豆品种进行的最佳共生匹配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共生固氮结瘤效果,接种它们的大豆植株在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指标上,均明显地优于接种其他根瘤菌菌株的植株,其他的7个菌株对个别的品种具有较好的亲和性,而对其他的栽培大豆品种则亲和性不佳,说明这些大豆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结瘤固氮具有一定的选择局限性。

HLJN1001是我们参加欧盟项目获得的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3是我们选育的土著高效根瘤菌,上述的最佳共生匹配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菌株都表现了很好的生物共生结瘤固氮效果,说明经过对外合作和最佳共生匹配筛选都可以获得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为大豆根瘤菌的试验研究和肥料生产提供优良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1]郭春景,杨旭升,陈锡时.大豆根瘤菌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共生匹配的研究[J].大豆通报,2004,(2):6~8.[2]Kiel's E T.Hutton M G,Denison R F.Human selection and the relaxat ion of legume defences against ineffective rhizobia[J].Proceedings of The Roy al Society/Biological Sciences,2007,274(1629):3119~3126.[3]马中雨,李俊,张永芳,等.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研究[J].大豆科学,2008,27(2):221~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