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中图分类号】 R 4 ; 5 6 【 4 6 R 5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7 .8 02 1)50 3 -2 6 10 0 (0 20 .530
和 HL 鼻 进 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R)
溶血性贫血 R T R T 、R 、 V、 C HL %及 H R 明显高于正常 E %、 E # IF MR MS V、 R L #
对照组( 均P< 00 )缺铁性贫血 R T R T 、 、 L %及 HL # .1 ; E %、 E #I H R RF R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R 而 V、 MS V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1 ; C 均 . )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 白血病 R T R T 、 F H R 0 E %、 E #I 、 L % R 及 HL # R 值均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P< 00 ) 而 MR MS V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肾性贫 均 .1 , V、 C 血 R T R T 、 V、 C HL %及 HL # E %、 E # MR MS V、 R R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 统计 学意义 , I F较正常对照组低 ( 而 R P< O 5。 . ) 结论 0 R T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全 面了解不 同贫血 患者 的骨髓增生程度 , E 对疾病 的贫血诊 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等都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
特 L 7 0自动分析仪对 10例贫血患者和 3 H.5 8 6例健康体检者的 R T百分 比( E %) R T绝对 值( E 、 E R T 、E R T )未成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网织红细胞参数缩写及参考范围RET%:网织红细胞比率0.57--2.07% 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2.4--93.5 109/LL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87.8--98.6% M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H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2.4%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法对RET进行分类计数,可将RET分成LFR、MFR、和HFR,荧光越高,表示网织红细胞含核酸越多,细胞也就越幼稚;IRF为MFR和HFR之和,表示幼稚细胞占总RET的百分比。
RET及其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可大致归纳如下:一、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网织红水平RET被视为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活跃的反应,新生儿RET增多被作为溶血性疾病、出血和缺氧的指针;对早产儿贫血恢复进程的预测和输血血型不合的评估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HFR对EPO功能而言比网织红细胞计数更实用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急性再障:Hb下降较快,RET <1%,RET绝对值< 15x109 /L,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 x109 /L,PLT常< 10 x109/L。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障碍所致,Hb下降较缓慢,RET、WBC与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PLT较急性再障时高。
再生障碍危象时:Hb、RBC、HCT明显减少,Hb常低至20-30g/L,网织红细胞急剧下降或为“0”。
纯红细胞再障碍:贫血呈正细胞性,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0.1%)或缺如。
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三、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RET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铁剂后一周左右RET可迅速增高(2--8%)。
四、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RET#减少,相对值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维生素B12、叶酸后可明显增高。
医学检验高级职称考试考点3---网织红细胞

参:<0.03%。 检测原理:制片,甲醇固定,亚甲蓝染色。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油镜下计数 1000 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数量,
或油镜下计数 50 个视野中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同时计数 5 个视野中的正常红细胞数量。计算百分率。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 主要见于铅、汞、银、铋等重金属及硝基苯、苯胺中毒,对慢性重金属中毒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溶血性贫血、巨幼贫、白血病、恶性肿瘤时也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高。
成熟障碍所致贫血。
②RPI 降低:提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系成熟障碍。
释放入外周血 Ret 越幼稚,成熟时间越长
RMI=(MFR+HFR)*100%/LFR
增高:溶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PV、AA 和 MM。 ★降低: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
胞性贫血。
常见网织红细胞 参数及评价
LFR(低荧光强度 Ret):细胞内含 15 个以下细小颗粒。
RPI(= 被测 Hct*被测 Ret%)*100(/ 正常人 Hct*Ret 代表了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多少倍。
成熟天数)
Ret 成熟时间:指网织红细胞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
正常人 RPI 为 1; (2)RPI〉3 提示溶贫或急性 时间,其时间长短与血细胞比容呈负相关。 失血;(3)RPI〈1:提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系 ①RPI 增加:提示肾功能、EPO 反应和骨髓功能良好。
网织红细胞成熟 时间与血细胞比 容关系
Ret 百分率
Ret 绝对值 血细胞比容
玻片法、试管法;计数 1000 个红细 胞中的 Ret 数; Miller 法:
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袁丽娟【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YSMEX-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吸样,染色分析和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网织红细胞成熟度(高荧光网织红细胞+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是评价骨髓增生情况的较好指标,它对抗贫血治疗、化疗以及贫血的鉴别诊断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结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数值能更细微、全面地反映红细胞生成,更好地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诊断各种贫血有广泛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9)005【总页数】2页(P614-615)【关键词】网织红细胞;骨髓增生;贫血;血液疾病【作者】袁丽娟【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66109【正文语种】中文本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肾性贫血、肿瘤性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共230例的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缺铁性贫血31例,溶血性贫血32例,失血性贫血36例,肾性贫血32例,以上所有病例均检测常规血液学和RET百分数(RET%)、RET绝对值(RET#)、未成熟RET指数(IRF)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
9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符合下列条件:主要脏器无疾病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各项参数均在参考值范围。
所有标本均为早晨空腹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室温运送,2 h 内完成检测。
1.2 仪器 Sysmex-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日本Sysmex原装配套试剂,测定前仪器按使用要求做相关检测和校准,用原装RET质控物,确认在控状态后做标本测试。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检测意义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检测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与恢复状态中的监测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首诊并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别统计每位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化疗后第3天,骨髓造血受抑制,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出现明显下降,RET#、RET%、HFR%、MFR%、LFR%、IRF的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WBC、NEU#、PLT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第7天,除NEU#外其余指标的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5天时,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造血功能恢复,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出现明显回升,RET#、RET%、HFR%、MFR%、LFR%、IRF的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NEU#、PLT的上升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及恢复状态的监测中,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较之传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可更加灵敏地反应骨髓造血情况。
与单一的指标相比,联合监测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可以更早期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情况。
【关键词】肺癌;化疗;骨髓抑制;网织红细胞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稳居各类癌症之首[1]。
网织红细胞测定讲稿

血沉过程一般分为3期: 1、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一般要经 过数分钟至10min. 2、 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 以等速下降,约40min.
3、细胞堆积期,又称缓慢沉积期或 堆挤期,此时红细胞堆积在试管底 部。健康人血沉波动于一个狭窄范 围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 明显增快。
二、检测原理
五、质量控制
(一)、网织红细胞目视计数误差较 大,影响因素主要有: 1、操作人员对网织红细胞认识不同; 2、用煌焦油兰乙醇染液时,应待乙 醇完全挥发干后才能加入血液,否 则可使血液凝固,染色时间要充足。
3、血涂片质量好坏,血膜厚薄; 4、计数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和计数方法 等; 5、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为宜,严重 贫血时可适当增加血液比例 ;
(四)、Zeta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原理: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负 电荷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之间 互相排斥,在血浆中保持一定的悬 浮稳定性。
肿瘤患者化疗过程
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
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明显受抑,白细胞、 网红及血小板极度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降至0.02×109/L以下、网红绝对数降至10×109/L 以下,高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和中荧光强度网红 百分率(HFR%+MFR%)逐步降至最低水平或0,网红 分类几乎全部由低荧光强度网红(LFR)组成。造血 功能开始恢复时高荧光强度网红和中荧光强度网 红的出现或升高较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达到 0.2×109/L早4.5天(中位数)、达到0.5×109/L 早7.5天(中位数),较网红绝对数(RET#)达到 正常范围低限早15天(中位数)。
6、目前,首选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
(二)、仪器法:虽可计数红细胞10000-50000 个,但如存在Howell-Jolly小体、有核红细胞、 巨血小板,则可见假阳性。
RET - 副本

4
网织红细胞检测方法学评价
检测方法 评价 操作费工、费时、受主观因数影响多、计 数精密度较差,且又因报告参数单一,不 能有效的反映骨髓造血受抑与恢复的真实 情况,直接影响并严重限制了网织红细胞 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 检测细胞多,精密度高,与手工法相关性 好,易标准化。仪器贵;受H-J小体、有 核红细胞、血小板等干扰
8
RMI
RMI=(MFR+HFR)/LFR*100% 1、被认为是独立变化的指标, 2、与胞内的RNA残余成反比,是判断红系增值 状态的敏感指标 3、对骨髓移植、白血病、放化疗疗效观察有重 要意义
9
CHr
1、CHr是功能性铁缺乏、铁缺乏性红系造血和 IDA诊断的一项早期指标,可直接反映新生红 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水平。 丛玉隆等报研究发现以CHr< 28.0pg/L及 CH< 27.0pg/L为临界值联合诊断IDA效率最优, 其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2%和0%。次之 为CHr< 28.0pg/L,诊断IDA的假阳性率、假阴 性率分别为10.4%和0%。
17
18
10
CHr
2、CHr在IDA与其他常见的小细胞性贫血中具有 鉴别诊断的价值。 江虹等研究IDA、肾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发现缺铁性贫血的 CHr水平在这三种贫血中是 唯一显著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能同其余两 种小细胞性贫血区分开,对缺铁性贫血具诊断 和鉴别意义。
11
RET分群与IFR
1、根据RNA的含量将RET分为HRF、MRF、LRF三类。 红细胞生成正常时,MFR、HFR的水平很低, 造 血受到刺激时, 大量较为幼稚的网织红细胞从 骨髓释放入外周血, 使MFR、HFR的水平显著增 高, 因此, MFR、HFR更能反映红细胞生成的开 始。 2、IRF=HRF+MFR IRF水平变化只与骨髓状态有关,不受外周血 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所以当骨髓增生状态发生 改变时,IRF水平比Ret水平的改变更为敏感。
网织红细胞计数

8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治疗过程中 连续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 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溶 血或出血已得到控制。 如网织红细胞持续不减低,甚至更增高, 表示病情未得以控制,甚至加重。
9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率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浆中具有相对 的悬浮稳定性,沉降极其缓慢。 在病理情况下,血沉率可明显增快。
28
临床意义
2.血细胞比容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 不同类型的贫血,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 故血细胞比容的减少与红细胞数量减少 并不—定成正比。 因此必须将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 细胞比容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各 项平均值才有参考意义。
29
(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 fl )为单 位。
14
参考值
魏氏(Westergoen)法: 成年男性0~15mm/1小时末
成年女性0~20mm/1小时末
15
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12岁以下的儿童血沉略快。 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损 及出血有关。 妊娠3个月以后至分娩后3周血沉快,与生理性 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有关。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沉加快。 高原地区居民红细胞增多,血沉低于平原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复杂的默认值,位置参数与其他细胞群的统计学结合起来保证结果的完整 性并引发网织红细胞报警。某些临床疾病会导致数据图与已知的成熟红细胞和网 织红细胞群不符。这些不典型的细胞群引发出确认网织红细胞或异常网织红细胞 群信号来提示实验室需要进一步查看。文后列出了所有网织红细胞的报警、代码 和信号。
异常网织红细胞群信号 在以柔变轮廓分析红细胞的过程中,可观察到一个有强光散射的细胞亚群的体 积均值比网织红细胞更接近于成熟红细胞。这群细胞与地中海贫血中常见的未完 全溶血(淡影)的红细胞的强光散射特性一致。因疾病的异源性和病人的状况不 同这个细胞群可能不明显或非常显著。 红细胞形状和大小多变的镰状细胞标本中的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体积 均值和标准差均升高。因疾病的异源性和病人的状况不同这个细胞群可能不明显 或非常显著。 在数据图的绘制过程中,可观察到一个大体积的细胞亚群之光散射均值比网织 红细胞更接近白细胞。已经发现这群细胞是小体积白细胞群的延续,可能是碎片 或破碎的白细胞。
3
下表列出了库尔特 GEN• S 血液分析系统可给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值得注 意的是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网织红细胞分析时其参考范围会差别很大。尽管所有 制造商的目标都是确定网织红细胞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亚群,但是方法学和默认 值有很大差异。建议每个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参数 RET% RET# IRF
0.09-1.81
参考范围 Fourcade
0.5-2.0
106 个 细 胞 / 0.00-0.08 μL
比值
0.155-0.338
0.02-0.10 0.20-0.40
FL
97.4-119.3
100-125
所有红细胞的均值
FL
84-104
@红细胞
0.07-0.71
6
细胞生成应激作用,使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红细胞生成增加,网织红细胞 从骨髓释放到循环中。由于肾脏是 EPO 的主要来源,肾衰竭会导致因促红细胞生 成素产生和释放缺乏而引起的贫血。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输血可维持血红蛋 白水平,但是肾移植治疗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最有效。
莫里等人对 74 例肾移植病人的如下参数进行了测量: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和血肌酐。肾移植后 IRF 比移植前高 25%,平均比网织 红细胞绝对计数早 7 天。莫里的结论是肾移植后 IRF 是一个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 数更敏感的早期指标。
网织红细胞的相关参数
贝克曼-库尔特通过自动的网织红细胞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测量光散射为网织红 细胞群提供了更多的细节。网织红细胞群可进一步被分成 10 个成熟度。含有最多 RNA 的网织红细胞位于最强光散射区,三到十区。
此外,VCS 技术测量网织红细胞还可得出以下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和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网织红细胞体 积( MRV),平均球形细胞体积( MSCV),和强光散射网织红细胞参数( HLR%和#)。
监测慢性肾衰竭病人的 EPO 治疗情况 并非所有慢性肾衰竭的病人都能做肾移植,已经获得输血的替代法---人类重组 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减少了持续输血带来的危险。 R-HuEPO 能够补偿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和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因此能够有 效地治疗慢性肾衰竭病人出现的贫血。已经证明 R-HuEPO 能够有效地治疗 EPO 反应不足引起的贫血。EPO 反应不足可能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癌症、早产 或拒绝输血的病人有关。 随着慢性肾衰竭病人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监测 R-HuEPO 的作用花费有望降低。 IRF 可能是评价病人对 EPO 治疗反应的一个重要的敏感参数。
文献表明,IRF 结合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提高贫血分类,监测骨髓恢复及贫血 治疗情况。
IRF 在其他方面的临床应用包括: 监测骨髓移植后干细胞再生情况 监测强度化疗后骨髓再生情况 监测铁、维生素 B12 和叶酸治疗 监测毒性药物对骨髓的影响 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监测肾脏移植 对贫血进行分类和评价 监测新生儿输血 检测再障危象
HS 是一种常见的红细胞蛋白结构缺陷的疾病。HS 的红细胞因缺乏双凹圆饼结 构,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导致渗透脆性增加。根据测试,Chiron 计论了 HS 红细 胞达到渗透体积膨胀然后破碎的关键值,它低于预想的 MSCV。当只用 MSCV<MCV 这个临界值时,Chiron 得出的 HS 的敏感性为 100%,特异性为 93.3%。评价的结论 是网织红细胞 MSCV 与 CBC-MCV 的关系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一个高度有效 的指标。
贝克曼-库尔特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
试剂 贝克曼-库尔特网织红细胞分析采用一种非荧光染料---新亚甲蓝来沉淀网织 红细胞内的 RNA。网织红细胞染色是为了把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区分开来。 血液与新亚甲蓝混匀孵育一段时间后,加入一种酸性、低渗的脱蛋白溶液,这 种溶液能将网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除去,而保留着色的 RNA。脱蛋白溶液的作用
@ HLR#
HLR% ×CBC 红细胞数 100
106 个 细 胞 / μL
0.003-0.050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定义为幼稚的或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与总的网 织红细胞的比值。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较大,按照光散射分类就是那些有最强光 散射特性,即最多 RNA 的网织红细胞。
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球形细胞体积
新亚甲蓝染色的红细胞经一种酸性、低渗的脱蛋白溶液处理后形成脱蛋白的球 形红细胞。VCS 技术将球形红细胞分成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所有被分类成网 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为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所有红细胞(包括成熟红细 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为平均球形细胞体积(MSCV)。
传统的手工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方法因其固有的不精确性,当用做监测实验时有 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用在计数范围的低限或高限时。涂片厚薄,染色深浅,有 限的细胞计数以及技师间的差异均会导致结果的变异系数为 25%到 50%。
近年来,许多中、高档常规血液分析仪都配有自动的网织红细胞分析功能。网 织红细胞测定已经从上机前需要预处理的方法发展到第二代血液分析仪,即自动 吸样、处理和分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消除了手工涂片、 染色和不同技师引起的偏差,可使实验更标准化。此外,同手工方法计数 1000 个 细胞比,自动的网织红细胞分析法分析 30000 个细胞,大大提高了精确性和重复 性。
IRF 的临床应用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也称移动或张力细胞,正常情况下不足网织红细胞总数的 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在大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的刺激下会释放到外周血中,如出 血,某些贫血或对刺激骨髓造血治疗的反映。IRF 类似于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
4
能够提供额外的红细胞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缩短疾病从诊断到治疗或单纯的治疗 时间。
MRV @ MSCV
计算方法
所有网织红细胞 -----------------------
所有红细胞 RET% × CBC 红细胞数 -----------------------
100 网织红细胞(3-10) ---------------------所有网织红细胞
所有网织红细胞的均值
单位 %
参考范围 贝克曼-库尔特
MSCV 的临床应用
7
作为仪器评价的一部分,Chiron 等人评价了 286 份标本 CBC 中的平均红细胞 体积(MCV)和 MSCV 的相关性。由于红细胞的双凹圆饼结构,总的相关性显示出 一个 MSCV 的正向偏差。然而 48 例 MSCV 小于 MCV 的标本有一群不明的细胞亚群。 这一亚群包括来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HS)的 31 份病人标本。
VCS 技术 细胞经染色和脱蛋白后,VCS 技术采用一种独特的流式细胞术计数细胞并将网 织红细胞分类,即同时采用体积、传导性和光散射三维分析来确定细胞并将其分 类。 直流电测量的体积确定细胞的大小。网织红细胞分析高度依赖细胞的大小信 息,根据定义,未成熟的红细胞大于成熟的红细胞。数据图的 y 轴为体积。 传导性或射频测量提供细胞的内部特性信息。数据图的 z 轴为传导性,它只能 在旋转的三维图中才可看到。 细胞通过氦-氖激光束测得的光散射提供细胞表面特性和细胞颗粒特性的信 息。网织红细胞分析高度依赖光散射信息因为含有残余 RNA 的红细胞的光散射强 于成熟红细胞的光散射。数据图的 x 轴为光散射。 数据图和柔变轮廓分析 从体积、传导性和光散射收集的原始资料绘在三维数据图上。 用曲线分离细胞群后,血小板和白细胞被分离出去,只留下成熟红细胞和网织 红细胞作进一步分析。柔变轮廓分析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将网织红细胞从成熟红 细胞中分离开来,这种非线性方式是沿着细胞群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网织红细胞报警
1
有两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漏出和红细胞肿胀成球形但不胀破。 不规则形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受到 0 度到 90 度角的激光照射时会产生
无法预料的光散射。球形红细胞能够产生可重复的光散射,这是确定标本中网织 红细胞的基础。因此,脱蛋白溶液还具有固定特性使得红细胞肿胀后保持球形。 必需清除球形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减少后可提高网织素的确定, 进而提高网织红细胞的确定。
IRF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正常到升高 正常到升高 正常到升高 正常到降低 降低 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 降低 升高
正常到降低 正常到降低 正常到升高
升高 正常到降低
降低 降低 正常 降低
5
监测骨髓移植后骨髓恢复情况 骨髓移植常用来治疗某些血液病和实体肿瘤。骨髓移植前病人接受大剂量的化 疗和放疗来刺激骨髓。这一过程导致病人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因此需要进行广泛的监测来确定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和血产品的量和时 间。 骨髓移植后,CBC,分类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是监测病人骨髓恢复情况的早期指标。 现已将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作为骨髓髓细胞生成和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指标。骨 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或未成熟髓细胞达到或高于 0.5×109/L,表明髓系移植成功。 尽管血小板计数是巨核细胞生成的有用指标,却很少监测血小板。因为病人需要 频繁地输血小板,血小板增加可能是因输血引起,不能反映真正的移植情况。 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上升大于 1%或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50×109/L 时 是红系移植成功的指标。尽管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代表骨髓再生情况,但它不敏 感且迟于中性粒细胞出现。大卫对 12 例骨髓移植病人进行研究表明,同中性粒细 胞绝对计数值的反应相比网织红细胞的反应要落后一到七周。 大卫等人还评价了 IRF 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作用。他们发现同网织红细胞计 数相比,IRF 通常先于中性粒细胞计数对骨髓活性情况出现反应。IRF 的优点在于 它不象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那样受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影响。骨髓移植后 IRF 升高 到 20%以上时表示红系移植成功。 大卫等人研究表明 IRF 比网织红细胞计数早一半的时间提示移植成功。大卫 得出的结论是 IRF 是骨髓移植成功最敏感的指标,因为 IRF 升高是当前实验室方 法可测得的最早的反应指标。 监测肾移植后红细胞生成情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骨髓产生红细胞的激素。贫血会产生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