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表格式教案

§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表格式教案
§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表格式教案

§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一节)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2、初步掌握判定定理的应用。

3、领会“类比——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目前我们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抽学生回答后板书

:

二、新授:

1、引入新课: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比较麻烦,因为条件较强难以满足,另两种方法又只能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使用,那么一般情况下任意两个三角形怎样判定它们相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板书课题)

2、类比探索:联想到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它们有许多类似的属性,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因此我们猜想:它们的判定方法也可能相类似。

3、提出猜想:由“边角边公理”可知:如图(2)

考虑到相似三角形对应变的比不一定等于1,于是我们猜想:如图(3),

4、实验验证:将自制的两个三角形纸板相等的角完全重合.

如图(4),提问:不重合的两边B′C′和BC是什么位置关系?

由此断定:猜想成立。

5、分析论证:实验启发我们,要证明,△ABC∽△A′B′C′,只须在大△ABC上截出一个小三角形,使它与△A′B′C′全等,再证明它与大△ABC相似即可。

证明:(由学生研讨完成,然后阅读课本P

,对照检查证明过程)

31

6、课堂小结:

(1)启发学生小结证明步骤:①在大△ABC上面作出△ADE。②证明△ADE与△A′B′C′全等并与△ABC相似。③由“传递性”推得结论.

(2)教师简述“类比法”:为了探寻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我们联想到和这个问题相类似的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从而产生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猜想”,

象这样探索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要注意:用类比法猜测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必须经过证明才能成立。

三、巩固新课

1.讨论题:

(1)怎样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3?(重点启发学生怎样作辅助线)

(2)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三种判定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时,教师挂出小黑板:

2.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

(1)已知:ΔABC中,AB=1.5cm, AC=2cm, BC=3cm;ΔDEF中,DE=3cm,DF=4cm,EF=6cm,判定ΔABC与ΔDEF是否相似?为什么?

(2)已知:如图(5),∠1=∠B,求证:ΔADE∽ΔABC.

(3)求证: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抽3人上黑板做,其余在下面练习,完毕评讲)

四、课外作业:P

32.1、2. P

38

.8.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相似三角形》

《4.3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形,知道了相似形的本质特征,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相似、三角函数及巩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更好的运用数学做准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找形状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学间还要互相合作交流,锻炼了大家的合

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和动手画形状相同的图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 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 学生准备: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 一、导入新课 1.相似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新课学习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呢?前面我们学过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而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相同的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定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成比例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注意:定义中要求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图18.3.1所示的两个三角形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和 能 力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 程 和 方 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五个一”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 ∠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6的探究4 . 二、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6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 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初步认识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归纳、类比、反思、交流,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 2.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图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形 追问: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放大镜缩小,它们还全等吗? 引出课题:这节课来探究这类问题。 二、探究归纳

(一)相似图形 出示一组图形。 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2: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 如:放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画面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相似图形。 问题3: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吗四颗小五角星呢 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即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 问题4:观察这四组相似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怎样变换得到 每对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思考:一个女孩儿从平面镜和哈哈镜里看到的自己的形象,这些镜中的形象相似吗? 平面镜中看到的图像,和自己是一样的,它们相似; 哈哈镜中看到的图像,有的被“压扁”了,有的被“拉长”了,它们不相似。 (二)相似多边形 A B C D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问题5: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1111 (1)它们相似吗?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 3》教案

27.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主备:司娟 审核: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引入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 图1 记作“△ABC ∽△A ’B ’C ’”, 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对于△ABC ∽△A ’B ’C ’,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 ∠A =∠A ’, ∠B =∠B ’ , ∠C =∠C ’, ''B A AB =''C B BC =' 'A C CA . [问题]:将△ABC 与△A ’B ’C ’相似比记为k 1,△A ’B ’C ’与△ABC 相似比记为k 2,那么k 1 与k 2有什么关系? k 1= k 2能成立吗? (三)[探究1] 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l 4 、l 5.分别度量l 3、l 4 、l 5 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 度, 相等吗?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EF DE BC AB 与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2.1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识别相似图形. 2.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会求线段的比,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线段的比的理解及会判断成比例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特点,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探索教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过程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及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多媒体演示) 自然界中美丽的蝴蝶、一片树叶,生活中的蒙娜丽莎像、五角星图以及古希腊的雅典帕德嫩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等都给人以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为什么它们能令人有如此的感觉呢? (欣赏完图片,学生讨论并引入课题) 两个相似的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些 不是呢?相似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做一做:

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当然,它们是相似的图形。设在大地图中有A、B、C三地,在小地图中的相应三地记为A′、B′、C′,试用刻度尺量一量两张地图中AB、BC、与A′B′、B′C′的图上距离. 思考与讨论 ①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cm; 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_cm ②分别计算等于多少? (小地图是由大地图缩小得来的,我们能感到线段A′B′、B′C′与AB、BC的长度相比都“同样程度”地缩小了.) ③显然两张地图中AB和A′B′、BC和B′C′的长度都是不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显然,我们能发现: 结论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 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议一议: ①请量一量AC= cm , A′C′= cm ,再计算你又发现什么? ②AB、BC、AC和A′B′、B′C′、A′C′中,哪四条线段分别成比例?请分别写它们的比例式. ③如果在这两张地图中,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如果在测量时,AB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B′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 ⑤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图形的相似教案含课时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集体备课教案 陈军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会判断相似图形. 过程 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相似图形,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中,探索并发现相似 图形的规律; 2.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 审美观. 情感 态度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神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学生自主探索出相似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正确地运用相似图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和下图的两个 画面,感受它们的形状、大小的关系.(还可以再举 几个例子) 教师出示问题 从几个图片(如 图)引入相似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亲身体会相似图形与 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 的关系,孕育良好的 学习心境, 教师放映图片,并 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感 性认识形状相同大小 不同的含义,并解决 教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 1.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 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什么是相似图形? 【教师点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大小 不一但形状相同的图形,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 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相似的几何图形的例子. 观察课本上的相似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图 片,感受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的含义,并 得到相似定义. 同学们思考、讨论、 交换意见给出实例 教师赞扬举例子比较 好的同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第6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目标:使学生明确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3,4并能简单应用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过程: 一、复习: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 1、已知:DE∥BC,EF∥AB 求证:①△ADE∽△EFC ②若AD:DB=2:3,则BF:FC= 2、订正上节课作业5 作DE∥BC—→△ADE∽△ABC 作∠ADE=∠C—→△ADE∽△ACB 二、新课: 作图:书45页探究2 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作用:由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 ' ' ' ' ' ?△ABC~△A’B’C’? ? ? ? ? ? ∠ = ∠ ∠ = ∠ ∠ = ∠ ' ' ' C C B B A A 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作用:由 ? ? ? ? ? ∠ = ∠ = ' ' ' ' ' A A C A AC B A AB ?△ABC~△A’B’C’? ? ? ? ? ? ? ? ∠ = ∠ ∠ = ∠ = = ' ' ' ' ' ' C C B B k B A AB C B BC 例1、依据下列条件,判定△ABC和△A’B’C’是不是相似,并说明为什么? (1)∠A=120°,AB=7cm,AC=14cm ∠A’=120°,A’B’=3cm,A’C’=6cm (2)AB=4cm,BC=6cm,AC=8cm

A ’ B ’=12cm ,B ’ C ’=18cm ,A ’C ’=21cm 解(1)∵37''=B A AB ,3 7614''==C A AC ∴' '''C A AC B A AB = 又∠A=∠A ’=120° ∴△ABC ∽△A ’B ’C ’( ) (2)∵31124''==B A AB ;31186''==C B BC ;21 8''=C A AC ∴' '''''C A AC C B BC B A AB ≠= ∴△ABC 与△A ’B ’C ’不相似。 问题:要使△ABC 与△A ’B ’C ’相似,不改变AC 的值,A'C'的长应该是多少? 点评:1、先求比值,再判断是否成比例。 2、如何确定对应线段呢?三条线段中,短、中、长分别对应求比。 例2:要做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的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现在有几个同学完成了这项工作,但他们的答案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图1 在△ABC 中,AB=4,BC=5,AC=6。 在AB 上取AD=2,作DE ∥BC 交AC 于E 则△ADE ∽△ABC ∴2 1===AC AE BC DE AB AD ∴DE=2.5 AE=3 ①△ADE 的三边长为2.5,3,2 同图1,如果AE=2 ③如果DE=2 ②31625====DE AB AD AC AE 5 264===AE AD BC DE ∴344*3131===AB AD 5 84*5252===AB AD 355*3131===BC DE 5 126*5252===AC AE ∴△ADE 的三边长为2,3 5,34 ∴△ADE 的三边长为2,512,58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反过来 ∵A=∠D,∠B=∠E,∠C=∠F;AB AC BC DE DF k EF === ∴△ABC∽△DEF. 师介绍:△ABC与△DEF的相似比为k,△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 k . 追问:当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引出课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 AB BC 与 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5. AB BC 与 DE EF 还相等吗? 当l3//l4//l5时, 有AB DE BC EF =, BC EF AB DE =, AB DE AC DF =,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BC时,有

27.1图形的相似教案与学案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 P34—39 【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这是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27章第1节内容。主要讲述相似图形的概念、怎样判别相似图形以及从相似三角形到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2、分析:本部分内容虽然只需要讲解一个概念:相似。但所要准备的工作却有很多, 特别是如何从相似的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回到一般性的过程很重要。 【目标以及分析】 1、教学目标: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意义,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能通过观察识别出相似的图形.能根据直觉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相似图形. 2、分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相似图形在日常生活是非常普遍的,如何把它引入到数学中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识别相似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是一个特别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巩固与练习→小结 (二)教学情景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给我们以相似的感觉,它们的形状、大小各有什么特征?还有,我们地理所说的比例尺又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2:观察课本第34页图24.1.1、图27.1-1,每组图形中的两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相似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相似多边形呢?它们的各角、各边各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此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较快的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课本,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观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不同大小的足球,还有汽车和它的模型,它们有什么特征? (1)归纳: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图形. (2)老师还可结合实例说明: ①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②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3)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两个正三角形,其中一大一小,我们可以把其中较大的一个当作是较小的那个经过图形放大所得到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延伸到多边形呢?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浙教版

4.1比例线段(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2.a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 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 d ) 2.“a c =b d <=>a b =c 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

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 (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 回答(1)2:(—3)=—23 ;—4:6=—46 =—23 ;2—3 =—46 ,2,—3,—4,6四个数成 比例。注意四个数字的书写顺序 (2)比是一个值;比例是一个等式。 (3)a:b=c:d a b =c d ,a,d 叫做比例外项,b,c 叫做比例内项,d ,叫做a,b,c 的第四比 例项。 注意这里的字母是泛指,概念只与位置有关,第四比例项必须描述清楚是谁的第四比例项。 补充练习: ①指出x y =e f 的比例内项、比例外项及第四比例项。 ②求3,4,5的第四比例项。 P96做一做1,2 (2答案:等式a b =c d 的两边同乘以bd ,可由a b =c d 推出ad =bc 。反过来等式ad =bc 两 边同除以bd ,即可由ad =bc 推出a b =c d ) 比例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说明:由a b =c d =>ad =bc 的形式是唯一的,而由ad =bc=>a b =c d 的形式不唯一,有8个 不同的比例式。可以补充,但不出现更比定理的名称。

图形的相似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初步认识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归纳、类比、反思、交流,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 2.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图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形? 追问: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放大镜缩小,它们还全等吗? 引出课题:这节课来探究这类问题。 二、探究归纳 (一)相似图形 出示一组图形。

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问题2: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 如:放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画面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相似图形。 问题3: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吗?四颗小五角星呢? 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即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 问题4:观察这四组相似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怎样变换得到? 每对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思考:一个女孩儿从平面镜和哈哈镜里看到的自己的形象,这些镜中的形象相似吗? 平面镜中看到的图像,和自己是一样的,它们相似; 哈哈镜中看到的图像,有的被“压扁”了,有的被“拉长”了,它们不相似。 (二)相似多边形 问题5: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1111A B C D 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1)它们相似吗? (2)图中有相等的角吗? (3)11111111AB BC CD DA A B B C C D D A === 成立吗?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资料

比例线段(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 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 d ) - 2.“a c =b d <=>a b =c 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这个比值的来历吗 % 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 (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案设计

课相似三角形判定(2)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四个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 重点 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步骤、内容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k=1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2 提出探讨问题:1、如图,如果要判定△ABC与△ 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 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能否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的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3、(教材P42页探究2)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画图探究并取k=1.5;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已知、求证、证明) B'C' A' A B C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案

(2) (1) 1 1 人教版《图形的相似》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图形相似的实例。 2、探索相似图形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对应角、对应边的计算。 3、探索相似图形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基本性质判定两个图形是否相似。 4、掌握相似图形的记法、相似比、比例线段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能根据相似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图形相识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回顾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二 新知探究 (一)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1、观察下面几组图片,他们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 在数学中,我们把具有 的图形叫作相似形。 2、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是 。 3、你能列举生活中两个图形相似的实例吗? 1、 练习(课本35p 思考及练习) (二) 探索相似图形的基本性质 1、看一看,想一想 (1)图(1)中的△A1B1C1是由正△ABC 放大后得到的,观察这两个图形, 它们的对应角 ,对应边 。 (2)对于图(2)中的两个相似的正六边形,你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2、量一量,算一算 (1)图(3)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2)对于图(4)中两个相似的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3、归纳与总结: (一)两个图形如果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的比。两个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作图形的相似比。 注意:(1)相似图形对应的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书写两个相似图形的时候,两个图形的前后位置不同,图形的相似比也随之改变。例如上图1,如果写成⊿ABC∽⊿C B A' ' ',则相似比为;如果写成⊿C B A' ' '∽⊿ABC,则相似比为。 (3)当两个图形的相似比为1时,这两个图形;两个图形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形。 (二)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满足对应角,对应边的,则这两个图形相似。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求∠α、∠β的大小和EH的长度x. β 83? 78? 18cm 21cm D C B A 例2、如图矩形草坪长20m,宽10m,沿草坪四周有1m宽的环形小路,小路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EFGH和矩形ABCD是否相似? 四、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F E H G D C B A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初三数学九(下)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1课时图形的相似(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能力目标: 在相似图形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 在探究相似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一.创设情境 活动1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课本图27.1-1)( 课本图27.1-2) 师生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教师活动:什么是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学生归纳总结:(板书) 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归纳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2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 通过练习巩固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3 练习问题: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a~f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 三. 小结巩固 活动3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2、填空题 1、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或而得到的。 课后反思: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反过来 ∵A =∠D ,∠B =∠E ,∠C =∠F ;==AB AC BC DE DF EF ∴△ABC ∽△DEF . 老师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 ,SAS ,ASA ,AAS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都相交的平行线l 3,l 4,l 5.分别度量l 3,l 4,l 5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AB BC 与DE EF 还相等吗? 当l 3//l 4//l 5时, 有AB DE BC EF =,BC EF AB DE =,AB DE AC DF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 //BC 时,有 AD AE BD CE =,BD CE AD AE =,AD AE AB AC =,BD CE AB AC =等. 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27.1 图形的相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重点) 2.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图是两张大小不同的世界地图,左边的图形可以看作是右边的图形缩小得来的.由于不同的需要,对某一地区,经常会制成各种大小的地图,但其形状(包括地图中所描绘的各个部分)肯定是相同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种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有哪些性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相似图形 观察下面图形,指出(1)~(9)中的图形有没有与给出的图形(a)、(b)、(c)形状相同的? 解析:通过观察寻找与(a),(b),(c)形状相同的图形,在所给的9个图形中仔细观察,然后作出判断. 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形(4)、(8)与图形(a)形状相同;图形(6)与图形

(b)形状相同;图形(5)与图形(c)形状相同. 方法总结:判断两个图形的形状是否相同,应仔细观察,当两个图形的形状除了大小没有其他任何差异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探究点二:比例线段 【类型一】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4cm,2cm,1cm,3cm B.1cm,2cm,3cm,5cm C.3cm,4cm,5cm,6cm D.1cm,2cm,2cm,4cm 解析:选项A.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4≠2×3,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选项B.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5≠2×3,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选项C.从小到大排列,由于3×6≠4×5,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选项D.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4=2×2,所以成比例,符合题意.故选D. 方法总结:判定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只要把四条线段按大小顺序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之比与后两条线段之比是否相等即可. 【类型二】利用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求线段的长 已知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m,b=4m,c=5m,则d =( ) A.1m B.10m C.5 2 m D. 8 5 m 解析:∵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a∶b=c∶d,而a=2m,b=4m, c=5m,∴d=b·c a = 4×5 2 =10(m).故选B. 方法总结:求线段之比时,要先统一线段的长度单位,然后根据比例关系求值. 【类型三】利用比例尺求距离 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150000,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马强 宿州市曹村中学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节相识三角形P127-1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P129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类比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法: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活动1:回顾与思考(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并指出哪些多边形相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教师板书课题及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活动3: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记法。(教师板书) 二: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活动4:P127:想一想(教师出示课件)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活动5:P127:议一议(教师出示课件)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活动6:例题讲解 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 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 那么= 则x=3.5×400=1400(cm)=14(m) 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 m . 例2:如图,已知△ABC∽△ADE, AE=50 cm, EC=30 cm, BC=70 cm, ∠BAC=45°,∠ACB=40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解:(1)因为△ABC∽△A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