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02)微体古生物学(03)古生态环境学(04)古生物地理学(05)综合地层学(06)沉积地层学(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70903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includingPaleoanthropology)]一、学科概况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和沉积学三大内容。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特征和演化;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的层序、年代关系和成矿特征;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沉积及成岩规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古生物与现代生物学相结合,向着更高层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发展;地层学以建立统一地层为目标,向着全球性精确对比和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的方向发展;沉积学在全球变化和资源及能源问题的研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为气候和环境预测、构造动力学演化、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服务,并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生物地层、资源勘查、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环境考古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深厚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精通本专业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文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学位获得者适合在地质、地理、生物、环境、海洋、能源与矿产等领域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博物馆和企业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层技术管理工作。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1.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2. 古植物与环境变化3.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4. 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5.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6. 化石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附后)六、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附后)七、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演化历史和古生物群落的学科,它探究的是远古在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包括它们的演化历程、分布区域、环境适应性和群落构成等方面。
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不仅可以揭示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规律,而且可以为地质学、古地理学、侏罗纪公园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石分析、生态学分析、地层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
其中,化石分析是古生物学的基础和基本手段。
通过发掘和收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生境的化石,进行描述、分类、比较和演化分析,探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适应策略等。
生态学分析是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古生物,包括研究生物种群、群落结构、生态位、气候变化和环境适应等。
通过建立生态学模型和再现古环境条件等手段,可以推断出古生物的生存状况和演化历程,探究生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响应方式和生态适应性。
地层学分析是利用地质学知识,研究古生物的时空分布和生活环境。
通过对地层记录的分析,可以确定古生物的时代和地理分布,以及地球历史时期的变化和演变。
分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古生物的基因、生物化学特征和进化关系。
通过分析化石DNA、蛋白质、同位素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可以揭示古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历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学归属。
二、古生物学的成果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涉及很多方面,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1.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
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形态的演化轨迹和演化规律,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
另外,古生物学还可以推断出生命起源的时代、地点和可能的方式。
2.环境变迁和生物适应:古生物学可以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适应和演化。
例如古气候研究可以推断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重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
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
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
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9第二篇地层学_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4、动物地理分区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A.R.Wallace,1875)通过全 球脊椎动物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动物分区概念。
5、地台和地槽学说的建立
第二篇 地史学
Stratigraphy
么是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
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 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 圈层(包括宇宙圈)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 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 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 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6、固定论(Fixism)与活动论(Mobilism)
固定论主张大陆和海洋自形成以来,外形轮廓和位置 基本未变; 活动论则认为地史中的海洋和大陆无论是相互间或与 古地磁间都发生过大规模位移。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 L. Wegener,1915)首先提 出了“大陆漂移”理论。 上述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近代地史学 学科体系已经建立。
2、灾变论和均变论
1)灾变论(Catastrophism):
以法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 为代表。在对巴黎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时发现,在地层中 古生物群面貌有时突然发生变化(即界限上下生物面貌大 不相同),据此提出了在地史中曾发生过全球性大灾变的 论断,成为地质学中灾变论学派的创始人。
2)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
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

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1. 引言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过去生物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化石和遗迹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生态系统的变迁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等信息。
考研是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考试,对于选择古生物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的考生来说,考研是必经之路。
本文将对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考试科目、学术方向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等内容。
2. 考试科目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2.2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生需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地质时间尺度、地壳构造和岩石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2.3 古生物学专业知识古生物学专业知识是考生考研方向的核心内容,包括化石的分类、保存与发现、化石记录的解读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典型的古生物群及其演化历史,考生需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4 英语英语考试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考生来说也是必备的。
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3. 学术方向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学术方向较为广泛,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以下几个方向之一:3.1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研究古代生态系统的演化,包括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等。
考生需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古生物学的知识,研究古代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地层学地层学研究地球上岩石的层序、分布和演化,考生需要掌握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对比和分类,揭示地球上生物演化和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
3.3 化石分类与演化化石分类与演化研究化石的形态特征、分类体系以及演化历史。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古生物群的分类和特征,并能够进行形态分析和进化解读。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古生物学是对生命发展与演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古生物形态、生物地理,以及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能够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地层学可以为古生物学提供一个时间框架,即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之间的时代顺序和相对年代。
因为地球的地壳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构成也不同,这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用于序列生命进化历程时间轴的手段。
通过地层对生物化石的掌握,可以大约确定具有代表特定生物阶段的地质时期名称,并预测出某一地点未被发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种类和形态等。
同时,地层学也是对地球历史的一种重要解析方式,地层中不同的岩石层和岩石中出现的不同化石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地层中发现沉积岩、泥岩、砂岩和煤等岩石时,可以推测出这个地层在不断的地理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例如湖泊、海洋、沼泽、潮间带、沙漠等自然环境。
而在古生物学中,古环境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化石的地层分布,可以初步推断出该地区古代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揭示古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比如,在研究化石记录中,如果发现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下降,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当时的环境受到了某些不良的程度的影响,例如冰川距离、海平面变化、气候变暖或干旱等。
这些因素对古代生物体系的影响,也可以拓展出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研究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另外,通过古环境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特征,这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石器的形态、颜色、大小和自然纹理等特征,可以推断出当时人类的手艺水平和生产方式,研究不同地区人类的文化差异,以及贸易和交流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能够为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重要支持和证据,其研究成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3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6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沉积地质学研究方向:
序号
政治
参考书目
外语
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
参考书目
业务课二
参考书目
1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见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简章(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3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6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6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6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3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方向:
序号
政治
参考书目
外语
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
参考书目
业务课二
参考书目
1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方向:
序号
政治
参考书目
外语
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
参考书目
业务课二
参考书目
1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
(101)政治
2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3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3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4)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地质出版社,2004
分子古生物及分子地层学研究方向:
序号
政治
参考书目
外语
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
参考书目
业务课二
参考书目
1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4)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郜金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见招生简章
(317)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13)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
(101)政治
见招生简章
(201)英语
生物地层与沉积学研究方向:
序号
政治
参考书目
外语
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