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真伪鉴定的研究综述

张金怡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下这篇文章是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及其真伪鉴定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真伪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前言:赤芍,来自于毛茛科植物赤芍Paen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

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9]先主产于内蒙古、河北省,辽宁。性味苦

寒,入肝经,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肝的作用,赤芍的混伪品情况比较简单,主要是美丽芍

药的根(俗称狗头赤芍)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赤芍的饮片样品

中常可见掺有不同比例的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根的饮片。现市场上地

榆的价格远较赤芍便宜,有不法商人在赤芍饮片中有意掺入地榆饮片。由于地榆饮片的外

观特征与赤芍的饮片有点相似,一般不易辨别发现。但地榆功能为凉血止血和解毒敛疮,

二者的功效有区别,不可混用。因此为了正确把握赤芍与掺伪品地榆的鉴别要点,笔者对

赤芍和地榆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中性状和显微特征以

比较表形式列出,主要显示二者的区别点,介绍如下。[1]

正文

1赤芍

1.1性状鉴别

1.1.1芍药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具粗而略扭曲的纵沟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射线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稍苦、涩。[10]

1.1.2川赤芍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松,断面显粉性,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

1.1.3 赤芍片为椭圆形薄片,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

1.1.4 炒赤芍片色泽较赤芍片加深。

1.2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芍药根草酸钙簇晶众多,常数个至数10个纵向排列成行。偶见方晶。木纤维几无色,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长尖或钝圆,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

开剂,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0℃烘约5分钟,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3]

1.4 伪品及易混品

1.4.1 美丽芍药根为毛莨科植物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的根。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呈极不规则形状,有瘤状突起和茎痕,略似狗头,亦称“狗头芍药”。

1.4.2 窄叶芍药根为毛莨科植物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 L.的根。产于甘肃、新疆等地。呈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cm。

1.4.3 块根芍药为毛莨科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C.A.Mey)O.et

B.Fedtsh.的块根。产于新疆等地。主根不发达,侧根纺锤形、块状,长2-3cm,中部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皱纹及纵沟,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切面浅黄色、浅棕黄色或浅紫色,菊花纹明显,有时具裂隙。味苦微酸。

1.4.4 紫牡丹根亦称“野牡丹根”,为毛莨科植物紫牡丹Paeonia pelavayi Franch.的根。产于云南等地。呈圆柱形,长10-18cm,直径1-2cm,稍弯曲,二端常平截。外表棕褐色至暗红色,常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皮部红色,木部红黄色,有菊花心。气香,味酸、涩微苦。

1.4.5草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或其变种毛叶芍药Paeonia obovata- var.willmottiae (Stapf) Stem的根。主产于山西,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和东北等地。其根着生在横走的根茎上,根不直,较短。[4]

2 化学成分:

芍药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

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

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actone)A、

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

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共33个。

2.1 赤芍根含芍药甙(paooniflorin),四川产品还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2.2芍药根含芍药甙,北京地区产品还含氧化芍药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还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2.3 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原甙。

2.4芍药根含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氧化芍药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类(iridoid)物质。

[5]

2.5 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

3 药理作用

3.1.抗血栓形成作用

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生药)/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此外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200mg/只灌服,每日1次,连续46日,使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血栓长度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赤芍精对高粘滞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

3.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 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

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ml /L时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3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降低大鼠肝线粒体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减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颇为一致,表明3药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有关。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浆(PRP)与AA孵育时血栓烷A2(TXA2)样物质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显著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精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著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上述实验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3.3 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赤芍浸膏片5g(生药)/kg,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著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此外并可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块面积。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浓度等有关。

3.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赤芍(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和家兔在位心脏,小剂量(l:0.5,0.05ml)轻度抑制,使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大剂量(1:0.5,0.15ml)明显抑制,并有传导阻滞。血管灌流使蟾蜍内脏、后肢和离体兔耳血管轻度扩张。以0.2%赤芍注射液灌流大鼠离体心脏,使冠脉流量增加28.4%。给麻醉犬动脉注射也使冠脉流量增加,静脉注射除增加冠脉流量外,也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些作用不受利血平预处理影响,可能为直接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赤芍注射液,使心肌86Rb摄取量增加,表明使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抑制,表明与β-受体有关。对大鼠烫伤后早期出现的心脏功能降低,赤芍注射液10g(生药)/kg灌胃,有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赤芍注射液1g/kg肌内注射,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兔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使肺血管扩张、肺血流改善、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赤芍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草芍药浸膏

片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相似作用。赤芍注射液40g(生药)/kg和80g(生药)/kg 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8g/kg静脉注射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40g/kg灌胃,也能延长小鼠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

3.5 抗肿瘤作用

赤芍正丁醇提取物(赤芍D)1~2g/kg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1%-49%。赤芍水提取物(赤芍A)或70%乙醇提取物(赤芍C)单用对S180实体瘤无明显作用,当与阈下剂量的环磷酰胺合用时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赤芍A、C对615小鼠白血病无明显作用,而与小剂量甲氨蝶呤合用时,可显著延长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组织中的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赤芍A、C、D可分别增加S180实体瘤、S180腹水癌或Lewis肺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关。S180实体瘤小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比正常高2-3倍,赤芍A2g/kg腹腔注射,可使其明显降低,此作用也可能与抗癌增效有关。赤芍A或C单用促进Lewis肺癌自发性转移,小剂量环磷酰胺也无明显影响,但与赤芍A合用可显著减少此肺转移。

3.6 保肝作用

赤芍注射液3.3mg/ml,1.67mg/ml和0.7mg/ml,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赤芍注射液3.75g/kg静脉注射,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动物存活率增加,肝脏萎缩与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FN(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调理素)高于对照组。保肝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浆纤维联结蛋白(PFN)的水平,从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加强调理素活性,以保护肝细胞,防止肝脏免疫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赤芍801,24mg/kg 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星期,对大鼠肝脏和心脏羧基酯酶(CEASE)活性均有明显诱导作用,此作用有促进体内水解过程,促进体内毒物排泄的作用。d-儿茶精100mg/kg 或50mg/kg腹腔注射,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模型动物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脸甘肽(GSH)含量,降低Ca叶+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通过对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缓解肝线粒体膜结构的急性损伤。

3.7 其他作用

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皮下注射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脏重量,对溶血素生成与迟

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和一

[6]

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4 临床应用

4.1治疗肝炎宋克诚采用赤芍茵蓟汤[由赤芍30~50g,茵陈30g,小蓟10g,大黄(后下)5~10g,山楂15g组成,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1剂/d,煎服,3次/d。结果表明,20天后黄疸指数恢复正常者33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3.8%,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邓欣等研究赤芍承气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赤芍承气汤与对照组在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降低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方面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赤芍在治疗淤胆型肝炎、慢性肝炎等方面的报道甚多,在此仅举2例。

4.2 活血化瘀通脉高铁祥等应用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意外进行实验研究,将10%赤芍注射液注入Wistar大鼠双侧风池、丰隆穴位,每穴各0.1ml,结果显示血栓形成抑制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表明赤芍具有散瘀血祛滞留之功效。另有李家康等[22]用10%赤芍注射液对100例脑梗塞、脑出血患者的部分穴位进行注射,每穴注射0.5~1ml,每穴总量为5~8ml,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选穴为风池、曲池、足三里、肩、丰隆、太冲,除风池取双侧外,其余诸穴取患侧,结果表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下降,而载脂蛋白(ApoA1;ApoB)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赤芍穴位注射有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注射液与经络穴位的双重作用治疗脑血管意外有较好疗效。[3]

综上所述,赤芍主要有活血祛瘀通脉作用,临床多用于保护肝细胞和脑细胞,同时对心血管等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报道。相信对赤芍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7]

5 各家论述

5.1.论赤芍止痛①陶弘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本草经集注》)

②李东垣:"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用药法象》)

5.2.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①缪希雍:"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

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本草经疏》)②贾所学:"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治暴赤眼;入犀角汤,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饮,攻诸毒热壅,以消散毒气;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药品化义》)

5.3.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黄宫绣:"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本草求真》) [8]

结论:以上为我对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少华,陈有为等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08,39(1):13

[2] 林巧,杨大国,赤芍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

展,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642-643 [3] 杨媛媛,周刚等,赤芍的研究进展,医学导报,2008,27(1)67

[4] 彭华胜,王德群,赤芍白芍划分的本草学源流,中华医史杂志,2007,37(3):133-136.

[5] 盛振华,余陈欢等,不同生长年限赤芍中芍药苷合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106

[6] 陈海生,徐一新,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军

医大学学报,199415(1)72-73

[7] 徐敏等.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研究.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46-47.

[8] 徐先想皂苷与赤芍总苷协同抗血栓作用.中国实验

方剂学杂志,2002,8(3):35-38.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

[10] 中药商品鉴定技术,刘来正,2006,5(1)

致谢:感谢中药专业的各位老师三年来对我的帮助。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付红老师,是付老师耐心的指导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确定题目、找到资料、完成论文。谢谢!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doc资料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摘要通过查阅与赤芍研究相关的国内文献资料, 对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 赤芍的来源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1]。 2. 赤芍的化学成分[2,3] 赤芍中已鉴定的化合物大都是单萜成分,这些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酸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2)-(IS,5R)-β-蒎稀-10-基-β-巢莱糖苷。川赤药中含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糖苷、蔗糖等。赤芍中还分离出苯甲醛,并含有没食酸鞣质,邻苯三酚,二氢芹菜素、4-乙基-芍药苷等。 2.1单萜类芍药苷( 3.1%-7.98%)、芍药醇、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0.01%)、芍药内酯苷(0.1%)、羟基芍药苷(0.12%-0.21%)、4-乙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芍药新苷、9-乙基芍药新苷A、苯甲酰羟基芍药苷和(1S,2S,4R)-反式-2-羟基-1,8-桉叶素等。

2.2三萜类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Peaonenolide F、Peaonenolide H)、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30-降常春藤皂甙元(30-norhederagenin)、牡丹皮酸A等。 2.3 儿茶素类儿茶素、没食子酰芍药苷(8-O-galloyldesbenzoylpaeoniflorin、6′-O-galloyl desbenzoylpaeoniflorin、3′, 6′-di-O-galloylpaeoniflorin和6′-O-galloyldesbenzoylalbiflorin )等。 2.4 酚酸类没食子酸等。 2.5其他化合物山柰酚、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熊果苷、胡萝卜苷,以及一些鞣质、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油以及树脂等化合物。 3. 赤芍的药理作用 赤芍的药效成分主要是以芍药苷为主的单萜及其苷类成分,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等。下面对其主要成分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分系统进行综述。3.1赤芍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1.1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实验表明, 赤芍注射液在体外能使兔血浆KPTT 、PT 和TT延长, 作用随赤芍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其抗凝血酶的活性相当于 2.0×10-3U肝素活性·mg-1, 在体内实验中家兔静注赤芍3g·kg-1后, KPTT、PT 和TT也显著延长, 赤芍的抗凝作用不依赖于ATⅢ, 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即时的直接抑制作用[4]。王琳琳等采用冰水刺激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造成大鼠血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真伪鉴定的研究综述 张金怡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下这篇文章是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及其真伪鉴定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真伪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前言:赤芍,来自于毛茛科植物赤芍Paen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 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9]先主产于内蒙古、河北省,辽宁。性味苦 寒,入肝经,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肝的作用,赤芍的混伪品情况比较简单,主要是美丽芍 药的根(俗称狗头赤芍)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赤芍的饮片样品 中常可见掺有不同比例的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根的饮片。现市场上地 榆的价格远较赤芍便宜,有不法商人在赤芍饮片中有意掺入地榆饮片。由于地榆饮片的外 观特征与赤芍的饮片有点相似,一般不易辨别发现。但地榆功能为凉血止血和解毒敛疮, 二者的功效有区别,不可混用。因此为了正确把握赤芍与掺伪品地榆的鉴别要点,笔者对 赤芍和地榆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中性状和显微特征以 比较表形式列出,主要显示二者的区别点,介绍如下。[1] 正文 1赤芍 1.1性状鉴别 1.1.1芍药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具粗而略扭曲的纵沟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射线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稍苦、涩。[10] 1.1.2川赤芍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松,断面显粉性,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 1.1.3 赤芍片为椭圆形薄片,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 1.1.4 炒赤芍片色泽较赤芍片加深。 1.2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芍药根草酸钙簇晶众多,常数个至数10个纵向排列成行。偶见方晶。木纤维几无色,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长尖或钝圆,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

白芍、赤芍的研究综述

白芍、赤芍的研究综述 【摘要】芍药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用法。但是,在白芍与赤芍区分方面仍有不甚明晰之处。通过查阅文献从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之加以区别。两者都含有芍药苷,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芍药苷的现代分析方法。 【关键词】白芍、赤芍、芍药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析方法 1、来源与加工的区别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去外皮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湖南等地。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置于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赤芍主产于内蒙古、河北、东北等省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亦产。川赤芍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青海亦有分布。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晒干。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3】结合上述,白芍与赤芍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白芍主产于南方,炮制过程要去粗皮,水煮后晾干。而赤芍主产于北方,炮制是采挖后可直接晾干,无需水煮。并且在来源上赤芍比白芍来源广泛些,赤芍也可取自川赤芍的根。现常将芍药栽培品的根作为白芍入药,而其野生及其它种芍药皆作为赤芍入药。 2、化学成分的区别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paeoniflorin)1.86%~5.76%、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苯甲酸、鞣质、没食子酸。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芍药苷3.5%~7.98%,羟基芍药苷0.12%~0.21%、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苯甲酸、鞣质。二者所含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是含量各异,差别较大,有文献报道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大6.4%。D-儿茶精的含量高于0.05%,没食子酸的含量(除黄龙外)小于0.05%,苯甲酸含量低于0.21%。白芍中没有检测到D-儿茶精,芍药苷的含量小于6.0%,没食子酸的含量大于0.07%,苯甲酸含量低于0.15%。 3、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区别白芍中医记载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行瘀、凉血、消肿及敛阴收汗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解除腹部痉挛

白芍与赤芍的比较

白芍与赤芍的比较 芍药(P aeonia lactiflora Pall.)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芍药;《本草经集注》分为赤,白二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药材名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白芍(Radix Paeonia Alba)来自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 经不调、自汗、盗汗等。赤芍(Radix Paeonia Rubra)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温毒发斑、吐 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 【来源区别】⊙白芍Paeonia lactiflora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均栽培)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野生种) 主产东北,华北及甘肃,陕西等地。川赤芍P.veitchii 主产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地。 【化学成分】⊙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86%~ 5.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苷( paeoniflorin)3.5%~ 7.98%, 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 0.12%~0.21%,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赤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称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降血压等药理作用。赤芍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中最丰富的成分之一,主要包括苷原酸、苷芍酸和芍酸。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作用。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 单萜类化合物是赤芍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芍药醇、芍药苷和白芍酮等。研究发现,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抗菌作用和镇痛作用。芍药醇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芍药苷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白芍酮具有镇痛作用,能够减轻疼痛感。 苷类化合物是赤芍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赤芍苷和赤芍甙。研究发现,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赤芍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轻肿瘤的发展。赤芍甙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 酚酸类化合物是赤芍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主要包括咖啡酸、单宁酸和芍药酸等。研究发现,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作用。咖啡酸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反应的发生。单宁酸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芍药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赤芍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 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 菌作用,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使赤芍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 用于中医临床。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 用机制,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赤芍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赤芍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赤芍,学名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药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赤芍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还具有丰富的药用性能,特别适合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本文将介绍赤芍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首先,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中医认为,赤芍具有收敛、散瘀、止血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结,使血液畅通无阻。同时,赤芍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治疗痈疽、瘰疬、痔疮和外伤出血等病症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赤芍具有抗炎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赤芍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如赤芍素、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抗菌消炎。因此,赤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 此外,赤芍还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中医认为,赤芍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同时,赤芍还可以通过改善血行,减少痛经引起的血液淤积,缓解痛经的症状。因此,赤芍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此外,赤芍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研究发现,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赤芍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化疗和放疗对机体的伤害。因此,将赤芍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赤芍通常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与当归、川芎、白芍等药物合用,可以治疗血瘀病症;与熟地、平半、枸杞等药物合用,可以调养女性月经周期及滋养肝肾;与黄柏、黄芩、黄连合用,可以治疗热毒病症,如急性肠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赤芍虽然具有很多好处,但是不适宜长期大量使用。在使用赤芍的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在使用赤芍之前,还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总结起来,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抗炎、调经止痛和抗肿瘤等功效作用,并且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赤芍虽然是一种天然草药,但是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适量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更多赤芍的功效作用和主治作用,使其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清热凉血药赤芍及其组方防治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清热凉血药赤芍及其组方防治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清热凉血药赤芍及其组方防治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肝泻火之功。主要用于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痈肿疮疡、跌打损伤等症。自汪承柏等以凉血活血法重用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炎以来,应用赤芍及其组方治疗各种类型肝病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几年,从细胞水平、基因水平、整体水平对赤芍及其复方进行了深入研究.赤芍及其组方在肝病的治疗中,不仅有利胆退黄、保肝解毒之功效,还有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现综述如下。 1.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赤芍中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胡萝卜苷:亦含有赤芍精及没食子鞣质,并分离出苯甲酸;尚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等。赤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含量3%一7.02%,芍药苷为一种蒎烷单萜苷。赤芍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中枢抑制、血管扩张、抗炎、抗过敏等药理活性。川赤芍主要成分与赤芍相似。 2.赤芍及其组方防治肝病研究 2.1抗肝纤维化作用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是多种类型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以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为主要特征.肝组织纤维连接素是ECM的一种成分,肝纤维化是ECM分泌和降解失衡的结果,是不同原因导致的肝脏病变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通路。赤芍能抑制四氯化碳致肝 纤维化大鼠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LN),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5l。占国清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以赤芍、丹参为主组方的肝康Ⅱ号具有相似的结果。黄芪赤芍合剂可减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减少LN的产生有关。临床实践中发现肝康Ⅱ号对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特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白芍是一种常用中药,为毛茛科植物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去皮干燥根,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省。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白芍及其主成分芍药苷的药理活性一直是中药药理的研究热点,为了能方便对于白芍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008年及以后)关于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1保肝作用赤芍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基于其抗氧化及自由及消除作用[1]。另外,芍药苷被研究发现可以减轻日本血吸虫造成的小鼠肝脏肉芽肿及肝纤维化[2]。 2抗癌作用近年来芍药属中抗癌活性的研究集中于两大代表性物质丹皮酚以及芍药苷。芍药苷可通过抑制NF-κB 活化调节人胃癌细胞的多药抗药性[3]。芍药苷亦可诱导人宫颈癌细胞的凋亡[4]。另外Ting-Tsz Ou等研究发现芍药提取物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使其停滞于chk2反义寡核苷酸的磷酸化[5]。 3 抗氧化及抗炎活性基于其抗氧化活性,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于大鼠心脏及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2011年Dai Xun Jiang 等人研究了白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发现其机理与白芍中的中的没食子酸成分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相关[7]。另外,刘国玲,李辉,李宜川等人分别以白芍总苷((TGP))对小鼠一系列炎症模型、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以及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9] [10]。2010年,Kim等发现芍药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1]。类似的,芍药苷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12]。 4神经保护作用芍药提取物可以对抗H2O2-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13]。2009年,Seung Hyun Kim等用活性导向分离法从白芍的甲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了7种单萜类成分,其中paeonilactone-C和benzoylpaeoniflorin对H2O2-导致的大鼠脑皮层细胞毒性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14]。芍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也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2010年朱叶芳等综述了芍药苷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15]。 Beta-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 (BACE-1)亦称为β-分泌酶,可选择性的裂解β-淀粉状蛋白前体蛋白得到毒性的β-淀粉状蛋白(Aβ)对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所以抑制BACE-1的活性是治疗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关键靶点。2009年,ChunWhan Choi等从芍药种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白藜芦醇低聚体,经体外试验这些白藜芦醇低聚体对BACE-1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类似的,牡丹提取物中活性成分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pyranose亦可抑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β-淀粉状蛋白的形成聚集[16]。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体内或体外的血管发生具有抑制作用[17]。2009年,孙英莲等发现赤芍总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18]。 6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Chun Whan Choi等发现白芍中的化合物Trans-ε-viniferin (1),Gnetin H (2),Suffruticosol A (3) 以及

芍药的化学成分分析

芍药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芍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来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关键词】芍药;化学成分;芍药苷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15-02 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的芍药苷、安息香酸等药物 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平肝止痛、清热解痉、养血调经等功效,药用价值非常高[1]。 1.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资料 选定白芍和赤芍,鉴定为芍药根部;试验所用仪器包括显微熔点测定仪、液 质连用质谱仪、分光旋光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为硅胶(包括薄层用硅胶和柱色谱用硅胶)和凝胶,色谱溶剂均为AR级。 1.2 方法 取白芍和赤芍各20kg,煎煮3次,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用 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混合溶媒对提取液进行萃取,用硅胶柱色谱对获得的萃取物洗脱,对获得的组分反复用凝胶柱色谱,获取化合物1~8。 2.结构鉴定 ①化合物1为白芍苷R1,无色针晶(甲醇),熔点为2025℃~205℃,硫 酸显红紫色,UV:228.5nm,IR(cm-):3535(OH),2930(CH2),1710 (C=O),1115(C-O),12374(O-C-O),1382(CH3);②化合物2为乙酰芍 药苷,白色针晶,mp1995℃~201℃,H-NMR:1.83(3ɑ-H),2.10(3β-H), 2.42(5-H),1.88(7ɑ-H),2.65(7β-H),4.71(8-H),5.46(9-H),1.34(10- H),4.15(Glc-1),4.70(Glc-6),4.42(Glc-6),3.25~3.40(Glc-2-4-5),2.06(COCH3),C-NMR:88.5(1-C),86.5(2-C),43.6(3-C),105.3(4-C),43.1(5-C),70.8(6-C),23.1(7-C),60.6(8-C),101.2(9-C),19.2(10-C);③化合物3为芍药苷,白色粉末,mp128℃~130℃,硫酸显紫褐色,H-NMR:1.80(3ɑ-H),2.10(3β-H),2.55(5-H),1.94(7ɑ-H),2.65(7β-H),4.71(8-H),5.46(9-H),1.34(10-H),C-NMR:87.2(1-C),85.1(2-C),42.6(3-C),100.3(4-C),42.0(5-C),70.1(6-C),21.3(7-C),59.6(8-C),104.2(9-C),17.5(10-C),98.0(Glc-1),72.8(Glc-2),75.8(Glc-3),69.6(Glc-4),75.7(Glc-5),60.6(Glc-6);④化合物4为苯甲酰芍药苷,白色粉末,mp1175℃~120℃,硫酸显紫褐色,H-NMR:1.65(3ɑ-H),1.82(3β-H),2.51(5-H),1.71(7ɑ-H),2.45(7β-H),C-NMR:89.2(1-C),87.1(2-C),44.6(3-C),106.3(4-C),43.6(5-C),72.1(6-C),22.8(7-C),61.5(8-C),102.1(9-C),19.4(10-C);⑤化合物5为没食子酰芍药苷,白色粉末, H-NMR:1.65(3ɑ-H),1.82(3β-H),2.51(5-H),1.71(7ɑ-H),2.45(7β-H),C-NMR:89.2(1-C),87.1(2-C),44.5(3-C),106.3(4-C),43.6(5-C),72.1(6-C),22.8(7-C),61.5(8-C),102.1(9-C),19.4(10-C); ⑥化合物6为氧化芍药苷,白色粉末,H-NMR:1.34(10-H),1.80(3ɑ-H), 2.11(3β-H),2.54(5-H),1.94(7ɑ-H),2.48(7β-H);⑦化合物7为白芍苷,

白芍、赤芍的比较研究

白芍、赤芍的比较研究 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 用强度不同。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 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 了二味药材在来源、中医功能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各方面的异同,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白芍、赤芍 提供科学依据。 芍药作为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应用范围 十分广泛。在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 论》一书收载的133个方剂中,有芍药的就有31个,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均有所用。芍药分赤白始于南北 朝,但当时并未在药用时真正区分,其药用资源均 来源于多种芍药属的野生植物⋯。宋代以根的颜色划 分赤芍与白芍,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为划分依据, 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从古代 医家对二味药材的应用来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 录》中的方剂分别使用白芍、赤芍已很普遍删。此后 的本草论著对白芍、赤芍的功效主治、加工炮制、 分布栽培、临床运用等均予以区别,并有详尽记载。 白芍、赤芍分用一直沿袭至现代,在历版《中国药 典》中,它们亦被分列为不同的中药。 作为传统常用中药材,白芍和赤芍的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 外众多学者对它们及其同属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 广泛而系统地研究,从中分离出大量的单萜及其苷

类,并证实了其药理活性;有关白芍、赤芍资源分 布和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也可见报道,遗憾的是, 还没有人从中医功能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 各方面对白芍、赤芍进行详尽的比较。本文综述了 二味药材的中医功能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 各方面的异同,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白芍、赤芍 提供科学依据。 1白芍、赤芍的来源 尽管白芍和赤芍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为不同 的两种中药141,且在临床应用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在生物基源上有很多共同特征。从植物来源 和生物学上,白芍和赤芍均来源于毛茛科芍药属(Paeonia)植物,白芍为芍药(P lactiflora Pall.)及变种毛果芍药(P 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的根,赤芍为芍药(P lactiflora PaU.)或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它们的遗传背景和次生代谢途径十分相近,只是白芍主产于安徽毫州、浙江杭州和山东菏泽, 主要为栽培品,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得。而赤芍中芍药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川赤芍则主产于四川,多为野生品,以生品人药。 2白芍、赤芍中医功能主治的异同 白芍、赤芍均为常用中药材,临床应用十分广 泛,可用于治疗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 疾病以及肿瘤等。在中医临床应用上,白芍、赤芍 同是寒性药,具有清热的共性,但白芍属补虚药, 长于补血平抑肝阳。赤芍属清热药,功偏清热凉血 祛瘀。白芍苦、酸、甘,微寒,人肝、脾经。具有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常用于治疗

赤芍的抗炎作用研究综述

赤芍的抗炎作用研究综述 赤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自古以来,赤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抗炎治疗。本文 将对赤芍的抗炎作用进行综述。 一、赤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赤芍中主要含有芍药苷、赤芍苷和总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芍药苷 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赤芍苷具有抗凝血、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总黄酮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增加机体的抗氧化 能力。 二、赤芍的抗炎作用机制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 导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赤芍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炎作用,主要包 括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组织损 伤等。 1. 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赤芍能够抑制一系列炎症介质的产生,例如脂质体、白细胞介素和 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会引发机体炎症反应,而 赤芍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介质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 2. 调节免疫反应

赤芍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它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赤芍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 3. 抑制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炎症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赤芍含有丰富的抗氧 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 机体的损伤。 4. 减少组织损伤 赤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它可 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损伤。同时,赤芍还具 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可以预防炎症反应产生的纤维化过程。 三、赤芍的临床应用 赤芍作为一种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赤芍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痛经等疾病。此外,赤芍还可用于辅助治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赤芍时需要遵医嘱使用,避免过度应用。虽 然赤芍具有抗炎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应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调整剂量。 综上所述,赤芍作为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在炎症性疾病的治 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对赤芍的抗炎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 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中药赤芍的功效与作用点

中药赤芍的功效与作用点 赤芍,学名Peonia lactiflora,是中药中常见的一味草药。它以 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而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一、赤芍的基本信息 赤芍是牡丹科植物芍药的根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大的根状茎。其所含成分包括芍药苷、多酚、单宁酸、花青苷等。赤芍在中医中属于寒凉药物,具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二、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1. 抗炎作用 赤芍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医理论认为,赤芍能清热解毒,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肝炎、肺炎、脓疡等炎症性疾病。 2. 抗氧化作用 赤芍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和多酚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过程,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3. 改善血液循环 赤芍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月经不调、血栓形成等问题。 4. 调节免疫功能

赤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中医认为,赤芍能够调和气血,统摄阴阳,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5. 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赤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所含的芍药苷和花青苷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因此,赤芍常被用于辅助治疗癌症等肿瘤性疾病。 6. 抗痉挛作用 赤芍能够舒筋活络,松弛肌肉,具有一定的抗痉挛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如痉证、癫痫等。 7. 改善肝脏功能 赤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能够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肝脏损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黄疸等肝脏疾病。 8. 调节内分泌 赤芍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可以平衡男女体内的激素水平,减少激素失调引起的症状。因此,中医常常用赤芍来调理女性的月经问题、更年期综合征等。 9. 抗菌作用 赤芍含有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它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炎等疾病。 三、赤芍的应用研究进展

赤芍药理作用(高心汤验方药理祥解)

赤芍药理作用(高心汤验方药理祥解) 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瘕,跌打损伤,痛肿疮毒,目赤翳障等症[1]赤芍为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有着广阔的应用景,本文将赤芍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1.1 抗凝、抗血栓作用王玉琴等用赤芍粗制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集中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近几年,徐红梅等[2]研究了赤芍总苷对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赤芍总苷能明显延长鼠和小鼠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静脉注射ADP-Na 所致的小鼠肺栓塞呼吸喘促时间,提示赤芍总苷通过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而产生抗血栓作用。徐先祥等[3]运用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三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AS)和赤芍总苷(TSP)以各种剂量配伍时的作用,结果AS和TSP 均具不同程度抗各实验性血栓形成作用或趋势,配伍后作用佳,抗凝作用则源于TSP,AS 50mg/kg 和TSP 150mg/kg配伍时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最佳,表明AS和TSP 有协同抗血栓形成作用。 1.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水平,影响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均会受到抑制。刘超等[4]对赤芍总苷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发现赤芍总苷可显著调节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血浆黏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李文等[5]对六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六种产地赤芍在

赤芍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赤芍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吴修红;孙晓兰;胡妮娜;杨东霞;张金琦;王旭;孙泽;赵闯;孙晖 【摘要】Radix Paeoniae Alba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rived from the genus Paeoniae.It has the functions of clearing heat and cooling blood,dispelling blood stasis and relieving pain,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The reason why it is so effective is due to its rich chemical constituents.Among these chemical constituents,one or mor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re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nd capable of expressing clinical efficacy,playing a vital role.Unfortunately,the combination of its efficacy with its material basis is less elaborated.Therefore,through the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s,we summarize it as follows.The aim is to further study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赤芍是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赤芍之所以有如此功效,皆归因于赤芍内丰富的化学组分,而在这些化学组分当中,具有药理活性的、能够表达临床疗效的一个或多个化学组分—物质基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赤芍的功效与其物质基础研究相结合的阐述较少,因此,通过对赤芍相关文献的广泛查阅,结合实际工作的研究情况,现归纳整理如下,旨在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17(034)002 【总页数】3页(P120-122)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摘要通过查阅与赤芍研究相关的国内文献资料, 对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 赤芍的来源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1]。 2. 赤芍的化学成分[2,3] 赤芍中已鉴定的化合物大都是单萜成分,这些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酸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2)-(IS,5R)-β-蒎稀-10-基-β-巢莱糖苷。川赤药中含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糖苷、蔗糖等。赤芍中还分离出苯甲醛,并含有没食酸鞣质,邻苯三酚,二氢芹菜素、4-乙基-芍药苷等。 2.1单萜类芍药苷( 3.1%-7.98%)、芍药醇、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0.01%)、芍药内酯苷(0.1%)、羟基芍药苷(0.12%-0.21%)、4-乙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芍药新苷、9-乙基芍药新苷A、苯甲酰羟基芍药苷和(1S,2S,4R)-反式-2-羟基-1,8-桉叶素等。 2.2三萜类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Peaonenolide F、Peaonenolide H)、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30-降常春藤皂甙元 (30-norhederagenin)、牡丹皮酸A等。 2.3 儿茶素类儿茶素、没食子酰芍药苷(8-O-galloyldesbenzoylpaeoniflorin、 6′-O-galloyl desbenzoylpaeoniflorin、3′, 6′-di-O-galloylpaeoniflorin和 6′-O-galloyldesbenzoylalbiflorin )等。 2.4 酚酸类没食子酸等。 2.5其他化合物山柰酚、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熊果苷、胡萝卜苷,以及一些鞣质、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油以及树脂等化合物。 3. 赤芍的药理作用

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的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的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研 究进展 沈梦兰;严斌俊;秦路平 【摘要】[目的]综述不同来源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总结近10年的相关文献,比较浙江、安徽、河北、山东等地芍药,酒制、炒制、硫磺熏蒸等炮制方法,不同季节和生长年限采收的芍药,以及芍药根的不同部位,从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方面阐明芍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不同产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差异明显.磐安、亳州等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较高.河北产的野生芍药,其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并不高.其他成分的含量在不同产地芍药中的分布各有不同.不同炮制方法会导致芍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种类发生变化,短时间的煎煮可有效提高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酒制和炒制会降低芍药苷的含量,硫磺熏蒸则会促使芍药苷转变成芍药苷的磺酸盐,其他成分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夏季相比,芍药更适合在春秋季采收,且合适的采收时间是在第二次生长之后.根皮可对化学成分的转化和流失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磐安、亳州等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较高,炮制会使芍药中其他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减少或转化,合适的采收时间应当在第二次生长之后.对儿茶素、没食子酸等含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这些成分的含量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43)006 【总页数】9页(P622-630)

【关键词】芍药;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产地;炮制;采收时间 【作者】沈梦兰;严斌俊;秦路平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 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效果。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白芍和 赤芍含有多种相同的有效成分[1],包括单萜苷类、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酚类等多 种化合物[2]。目前,检测芍药有效成分的方法有紫外指纹图谱[3]、高效液相色谱[4]、超高效液相色谱[5-7]、核磁共振图谱[8]等。仅有少数化合物被发现只在某种芍药中含有,如白芍含有苯甲酰芍药苷而赤芍不含有,乙酰芍药苷则只在赤芍中含有[9]。白芍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山东等地,赤芍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地,不同产地的芍药品质会有较大程度的差异。而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导致芍药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如白芍经麦麸炒过后与其生品进行比较,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6];酒炙也会改变芍药中酚酸类化 学成分的含量[10]。本文对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的芍药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进行汇总和综述,以期为芍药的栽培、炮制、品质评价等提供参考。 1 芍药苷(paeoniflorin)

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代谢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代谢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刘玉峰;孙珊珊;朱丽君;胡延喜;马海燕;李鲁盼;卢晓丹 【摘要】药物代谢是药物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入探讨药物的药效基础及在体内的代谢规律至关重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其体内、体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体内、体外代谢机制,旨在为赤芍的研发和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药物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5)004 【总页数】8页(P296-303) 【关键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体内代谢;体外代谢;药代动力学 【作者】刘玉峰;孙珊珊;朱丽君;胡延喜;马海燕;李鲁盼;卢晓丹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沈阳市120中学化学组,辽宁沈阳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7 0 引言

赤芍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m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保肝、抗血栓、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5].赤芍中含有大量单萜苷,被认为是赤芍的主要活性 成分[6,7],尤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研究最为广泛[8,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 具有镇痛[10]、抗炎[11]、降糖[12]、抗低血压[13]和抗血栓[14]的功效.芍药内酯 苷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提高免疫力,抗抑郁,解毒等作用[15-18].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苷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化学结构式 药物代谢研究是探索药物在机体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转化的过程[19].它是药物研 发的重要环节,贯穿药物研究的整个过程.其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药 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阐明代谢物的结构,弄清药物发挥药效的化学基础及毒副作用的机制等.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药代动力学 参数探讨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确定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等[20,21].这些研究将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给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文献报道,从体外代谢、体内代谢、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对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研究进行介绍. 1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物代谢研究 1.1 药物代谢简介 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分布后,在机体药酶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结构变化,主要包括Ⅰ相和Ⅱ相代谢.Ⅰ相代谢是药物 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后连接某些集团(如-OH、-NH2、-COOH、-SH等),使得药物极性和亲水性增强;Ⅱ相代谢是药物与一些内源性的的大分子物质(如葡萄糖 醛酸、硫酸、甘氨酸等)结合或经乙酰化、甲基化后排出体外[22,23].药物进入机体后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消除:一种是药物不经任何代谢直接以原型随尿液和粪便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