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民事诉讼的目的

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的目的(吴金红法学082班5301108086)[摘要]制度的内容及形式决定于制度的目的,因此,研究现代社会民事诉讼的目的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在概述及简评国外流行学说的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应是保护公民私权和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民事诉讼目的;保护私权;维护社会秩序一、民事诉讼目的概说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或设立的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当事人方面来说,是指当事人为了什么而进行民事诉讼,即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从国家方面来说,是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一方面遵从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国家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比如维护或实现私法秩序或法律秩序等。
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从主观意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事诉讼的目的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功能。
后者是民事诉讼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其功能的主观反映,如果背离了民事诉讼的功能而确立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则不能实现。
二、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概述及简评从历史上看,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目的理论大体上经过了“保护私权”“、维护私法秩序”和“纠纷解决”三个阶段。
前两种学说为德国学者提倡,后一种学说由日本现代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兼学者兼子一所倡。
另外还有程序保障说、权利保障说、搁置说、多元说。
私权保护说认为既然国家禁止自力救济,哪么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国家就有义务来保护这种私权。
维护私法秩序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为了从整体上维护国家的私法秩序。
该学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
它较典型地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愿望和社会需要,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相比,国家对民事诉讼的干预加强,可以说,“私权保护说”和“维护私法秩序说”反映在民事诉讼结构上,便是“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个极端的对垒。
民事诉讼法教案

民事诉讼法教案第一章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重点问题1、民事冲突的形成是多种原因所致。
2、在诸种解决民事冲突的手段中民事诉讼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3、进行民事诉讼必须依据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则是调解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
4、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是保证法院正确办案,二是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三是宣传社会主义法制。
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一、民事冲突1、什么是民事冲突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各种原因对民事权利义务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的认识相左而产生的矛盾。
2、民事冲突产生的原因3、民事冲突的特点二、民事冲突的解决方式1、当事人自行磋商2、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4、仲裁委员会仲裁5、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1、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除当事人之外的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冲突以及强制执行生效民事法律文书的活动。
2、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民事诉讼活动是分阶段向纵深不断推进的系列活动,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3、民事诉讼活动的类型狭义的民事诉讼广义的民事诉讼第二节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法院、当事以及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1)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2)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法(3)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4)民事诉讼法是区别于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程序法3、民事诉讼法的类型(1)广义的民事诉讼法(2)狭义的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1、民事诉讼法学的定义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冲突、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诉讼活动进行理论探讨的科学。
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民事冲突(2)民事审判实践和诉讼实践(3)民事诉讼法(4)研究外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2、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3、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第二节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3、新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及发展趋势第三章民事审判权重点问题1、民事审判权的内容2、民事审判权的运行条件3、审判组织及其形式第一节民事审判权的权能民事审判权的概念民事审判权就是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作出裁判的权力。
民事诉讼法教案

民事诉讼法教案民事诉讼法教案107108第一章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重点问题1、民事冲突的构成就是多种原因所致。
2、在诸种解决民事冲突的手段中民事诉讼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3、进行民事诉讼必须依据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则是调解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
4、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是保证法院正确办案,二是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三是宣传社会主义法制。
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一、民事冲突1、什么就是民事冲突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各种原因对民事权利义务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的认识相左而产生的矛盾。
2、民事冲突产生的原因3、民事冲突的特点二、民事冲突的解决方式1、当事人自行磋商2、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4、仲裁委员会仲裁5、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1、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除当事人之外的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冲突以及强制执行生效民事法律文书的活动。
2、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民事诉讼活动是分阶段向纵深不断推进的系列活动,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3、民事诉讼活动的类型狭义的民事诉讼1广义的民事诉讼第二节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法院、当事以及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1)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2)民事诉讼法就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法(3)民事诉讼法属程序法(4)民事诉讼法是区别于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程序法3、民事诉讼法的类型(1)广义的民事诉讼法(2)狭义的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1、民事诉讼法学的定义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冲突、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诉讼活动进行理论探讨的科学。
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民事冲突(2)民事审判课堂教学和诉讼课堂教学(3)民事诉讼法(4)研究外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2、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3、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第二节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3、新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及发展趋势第三章民事审判权重点问题1、民事审判权的内容2、民事审判权的运行条件3、审判组织及其形式第一节民事审判权的权能2民事审判权的概念民事审判权就是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展开审理,并通过审理做出裁判的权力。
完整版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完整版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法律享有的民事权益。
为了全面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适用、公正、公开、简易和经济高效为基本原则。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民事诉讼的核心目标,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法律适用原则要求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发出民事执行文书。
公正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做到公正、客观、中立,以实现公平正义。
公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宣判和人民法院的各种文书的办理。
简易原则推行快速、高效的诉讼程序,提高民事诉讼活动的效率。
经济原则要求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
二、民事诉讼的主体和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各方主体。
适用范围涵盖了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
例如,第二十条规定了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执行程序,解决了判决、裁定等文书的执行问题。
三、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举证责任原则规定,原告主体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所主张的事实和主张的法律关系。
被告举证责任原则规定,在原告完成举证后,被告如果要反驳原告的主张,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辩解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同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据标准,要求证据必须属实、合法、重要、充分,并应当在庭审中予以质证。
四、诉讼程序中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对于诉讼程序中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在弱势当事人保护方面,诉讼法明确规定提供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救济措施。
另外,在程序公正方面,诉讼法规定了法官回避、公正审判、举证质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以确保诉讼活动的公正和公正。
第一章 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一)对人的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 民事诉讼活动的一切人,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 民事诉讼活动的一切人,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 企业和组织。 企业和组织。
(二)对事的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于解决以下几类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于解决以下几类问题: 第一, 第一,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纠纷和人 身关系纠纷。 诉讼案件) 身关系纠纷。(诉讼案件) 第二,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处理的其他问题。 第二,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处理的其他问题。 比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非讼案件。 比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非讼案件。 非讼案件 第三,劳动关系的纠纷。 第三,劳动关系的纠纷。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 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自决、和解) (一)私力救济(包括 自决、和解) 私力救济( 1. 合法的私力救济 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 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2. 法外的私力救济 例如: 例如:债权人拘押债务人 讨论:有争议的几种私力救济途径: 讨论:有争议的几种私力救济途径: “讨债公司” 讨债公司” “私人侦探” 私人侦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 案件的若干规定 年 月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2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委员会第1240次会议通过) 次会议通过) 委员会第 次会议通过
第1条 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 调解达成的
(完整word版)民事诉讼法戴鹏讲义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考点精讲讲义编讲:戴鹏老师第一讲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1、和解:纠纷当事人就民事纠纷自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从而消灭争议。
2、调解:由第三人(调解组织)就纠纷对双方当时人进行调停、说和,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财产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予以裁断的行为。
4、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法的属性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凡是在中国参加民事诉讼,必须遵守中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讲诉的基本理论一、诉的要素1、当事人2、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A、作为新的诉讼受理,合并审理B、作为诉讼标的变更,另案审理C、作为诉讼请求增加,继续审理D、不予受理,告知甲可以另行起诉3、诉的理由,是指原告起诉并提出诉讼请求在事实和法律上的依据。
二、诉的分类诉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而分为三类:1、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法律关系的诉,进一步分为积极的确认之诉与消极的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一定的义务的诉。
给付的内容包括财物、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形成之诉:请求法院消灭或者变更某种既存的法律关系。
三、反诉1、概念: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中,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向法院提出独立反请求。
2、构成:(1)主体:由本诉的被告向原告提出。
(2)本反诉之间有牵连关系。
(3)时间:司法解释规定,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前提出。
二审中提出反诉,二审法院应当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另行起诉。
(4)管辖: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理本诉的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
(5)程序:本、反诉应当适用同一程序审理。
真题示例(2009年卷三36题)甲公司起诉要求乙公司交付货物。
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

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基础,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权益。
在本文中,将介绍民事诉讼法的一些基本知识,使读者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了解。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目的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以法院为中心,将民事纠纷交由法院审理裁决的一种法定纠纷解决途径。
其目的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制稳定。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 等待原则:法院要等待当事人的起诉,守候其诉讼请求的提出;2. 审判主导权原则:法院对诉讼活动有主导权,落实事实查明和法律适用;3. 真实原则:法院要求当事人按照真实情况陈述案情和提供证据;4. 公开原则:法院审判活动应当公开,保证公众有权监督;5. 公正原则: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三、民事诉讼的诉讼行为与程序阶段民事诉讼是由一系列的诉讼行为组成的,主要包括:1. 起诉: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2. 受理:法院接受当事人的起诉并登记立案;3. 审理:法院依法审理案件,进行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4. 判决: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判决。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根据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视听资料等。
同时,法院也可以调取相关的证据材料。
五、民事诉讼的执行当法院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借助执行机构来强制执行判决。
六、民事诉讼的上诉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的原则是自愿、公开,对上诉案件的审判由上级法院进行。
七、民事诉讼与其他诉讼方式的关系民事诉讼与其他诉讼方式包括行政诉讼、仲裁和调解等,这些方式是在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补充和增强的作用。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讼目的论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
• 一、确立依据
• (一)理论依据:民事诉讼的本质与规律 • (二)现实依据:。国家与社会的现实需要 • (三)法律依据:宪法 • (四)价值依据:公正与效率
2020/7/28
二、立法规定
• (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 (二)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办案 •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
第四章 民事诉讼目的论
•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第二节 民事目的诸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
2020/7/28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一、概念
–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制定民事诉讼法 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
–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主观性 – 反映民事诉讼本质和规律,具有客观性 – 民事诉讼目的具有动态性 – 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违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实体权益 •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 (五)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0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