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法制取环氧氯丙烷工艺

甘油法制取环氧氯丙烷工艺
甘油法制取环氧氯丙烷工艺

引言

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石油路线化工原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而地球上有限的化石类资源趋于衰竭,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生物基化工原料的开发利用是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能源供应和消耗之间的矛盾加剧,作为替代能源的生物柴油广受青睐,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升温,它将是未来各国不可缺少的可持续替代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生物能源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可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物柴油目前普遍采用甲醇和油脂进行醇解酯交换生产,每生产10吨生物柴油就将产生1吨副产物甘油,其成本也明显低于传统的甘油生产工艺。生物基甘油大量涌入市场,使全球甘油市场行情呈总体下降趋势。2003年底开始,生物柴油产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甘油产量持续过剩使之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部分传统甘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例如,陶氏化学公司已于2006年1月底关闭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FreePort的甘油装置,宝洁公司在英国的天然甘油生产厂也于2006年3月底停产。

廉价甘油供应的增加,也将带动新的以甘油为原料的产业的迅猛发展,寻求甘油利用的新途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也为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陶氏化学虽然在减少甘油产能,但却在中国的上海工业园区建设万吨/年的环氧氯丙烷装置,采用的是甘油法工艺。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表示,甘油法工艺不但对环氧氯丙烷产业则带来了契机,还可以消化大量的过量甘油产能,使许多传统的甘油生产企业不会被迫关闭。目前,全球大部分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工艺和醋酸丙烯酯法工艺来生产,其中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虽然两者的工艺较成熟,但能耗大、副产物多、工艺流程复杂,并伴有大量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的污水产生,而且许多关键技术只有少数国外公司掌握。甘油法曾经在早期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但旧的反应工艺落后,收率较低。近年国内很多企业和研究单位都在加紧开发甘油法技术,一些己取得初步成功。比如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己建成6万吨/年的工业化

生产装置,但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技术经济角度比较,相对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酷法,开发技术先进的甘油法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资源较宽松,不消耗丙烯;安全可靠,不需使用氯气和次氯酸;操作条件温和,不需昂贵的催化剂;投资小,仅为丙烯高温氯化法的四分之一;环境友好,废水量只有丙烯高温氯化法的十分之一。

综上所述,经济性上,廉价的甘油原料为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技术上,甘油法路线也比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醋法有很多优点。对于氯碱生产企业而言,开发甘油法工艺生产环氧氯丙烷更加具有技术、经济优势,可以实现大多数原料的循环利用。除甘油外,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其它主要原料烧碱、氯化氢都是氯碱企业的主要产品;另一方面,皂化产生高浓度盐水,稀释后排放或直接排放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这些盐水经过净化可以作为氯碱企业的电解原料。因此,氯碱企业若掌握甘油法工艺的核心技术,可望形成经济的、可循环发展的绿色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促进氯碱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1 综述

1.1 环氧氯丙烷的性质

环氧氯丙烷,别名表氯醇,英文别名:Epichlorohydrin,简写为ECH,化

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

3H

5

OCl,分子量为92.5,分子结构中具

有不对称碳原子,结构式如下

环氧氯丙烷为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易挥发,不稳定,能与乙醇、乙醚、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混溶,不溶于水,不能与石油烃混溶。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90~210mg/kg,有麻醉性,动物实验证明有潜在致癌作用。ECH的储存应密封阴凉保存,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储分运,如果引燃,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ECH的物理性质如表1.1所示。

表1.1 环氧氯丙烷的物理性质

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沸点凝固点闪口闭点

/kg?m-3 /Pa?s /dym?cm-1 /℃ /℃ /℃

1174 1.06 39.76 116.07 -57.1 31

环氧氯丙烷的挥发性高,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见下表1.2。环氧氯丙烷易与环境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其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环氧氯丙烷易燃,燃烧过程中产生刺激性的氯化氢及光氯毒物。在高温下,环氧氯丙烷能自发进行聚合反应,在较低温度下,酸、碱、醇、胺、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物质会引发ECH聚合。因此,ECH的生产、储运及使用中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防止聚合反应可能引发的爆炸。

表1.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ECH的饱和蒸汽压数据

t/℃ 0 10 20 30 40 50 60 /kPa 0.48 0.95 2.40 3.05 5.16 8.40 13.31 P

s

t/℃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kPa 20.13 29.85 43.11 60.83 84.02 113.72 151.16 P

s

1.2 环氧氯丙烷的用途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质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

1.3 环氧氯丙烷的国内外生产现状

21世纪以来,环氧树脂的开发和应用日新月异,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世界环氧氯丙烷生产的发展。目前,国外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88万t/a,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以及缩水甘油醚类等,其中环氧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5%。美国、欧洲和日本是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环氧氯丙烷的消费结构不尽相同,美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结构为环氧树脂约56.2%,合成甘油约22.4%,氯醇橡胶约2.1%,其他(包括水处理、缩水甘油醚、季按盐等)约19.3%;欧洲环氧氯丙烷的消费结构为环氧树脂约69.2%,合成甘油约15.7%,其他消费领域约巧.1%;日本环氧树脂的消费结构为环氧树脂约76.2%,合成甘油约8.6%,其他消费领域约占15.2%[4]。

国外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约72.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二是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国外生产能力约65%左右为陶氏化学、Resolution功能产品和索尔维三大生产厂商所控制,其中陶氏化学公司约39.8%,Resolutfon功能产品公司约占14.8%,索尔维公司约占6.7%;三是工艺路线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2003年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下表1.3。

表1.3 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生产厂家地址生产能力(万t/a)生产工艺路线陶氏化学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州 38.0 丙烯高温氯化法Resolution 产品公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10.0 丙烯高温氯化法索维尔公司德国 Rheinberg 5.0 丙烯高温氯化法Zachem 公司波兰 Bydgoszcz 3.5 丙烯高温氯化法住友化学公司日本 Niihara 1.5 丙烯高温氯化法ShownaDenko 公司日本鹿岛 2.4 醋酸丙烯酯法旭化成玻璃公司日本 Kashima 5.0 丙烯高温氯化法Daiso 公司日本 Matsuyama 5.0 丙烯高温氯化法Hanwha 公司韩国 Yosu 2.5 丙烯高温氯化法台湾南亚公司中国台湾麦寮 8.0 丙烯高温氯化法台湾Triplex公司中国台湾桃园 1.0 醋酸丙烯酯法ThaiOrganics 公司泰国 Rayong 1.0 醋酸丙烯酯法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现有生产厂家主要包括齐鲁石化、巴陵石化、天津化工、江苏扬农、江苏安邦等十几家,总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年,主要生产厂家的基本情况见表1.4。

表1.4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万t/a)投产时间生产工艺路线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 3.2 1998年丙烯高温氯化法巴陵石化公司环氧树脂厂 3.4 2001年丙烯高温氯化法天津渤海化工公司 3.2 2007年醋酸丙烯酯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6.0 2007年甘油法

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公司 8.0 2006年丙烯高温氯化法山东鑫岳化工集团 6.0 2007年丙烯高温氯化法江苏三蝶化工公司 2.5 2006年丙烯高温氯化法山东中海精细化工公司 3.0 2007年丙烯高温氯化法蓝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3.0 2008年丙烯高温氯化法

环氧树脂在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并成为了世界环氧树脂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中国85%的环氧氯丙烷用于生产环氧树脂,涂料是环氧树脂最主要的消费市场,随着市场需求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环氧树脂涂料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在复合材料市场,主要是进口环氧树脂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复合材料领域的环氧氯丙烷需求量必将会有较大增长。此外,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建设不断加快,环氧树脂在胶粘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将会高速增长。因此,未来环氧氯丙烷行业将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4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的选择与确定

环氧氯丙烷最早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与Na0H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丙烯经高温氯化然后氧化可以制备二氯丙醇,美国Shell公司对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的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此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了多种环氧氯丙烷的制备工艺,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了生产装置。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是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和甘油氯化法[4]三种。

1.4.1 丙烯高温氯化法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进行反应,得氯丙烯产品。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氯

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水溶液再与Ca(OH)

2

丙烷。反应过程如下:

图1.1 丙烯高温氯化法反应过程

丙烯高温氯化法具体工艺流程:

图1.2 丙烯高温氯化法流程图

1-氯醇化反应器;2-二氯丙醇循环槽;3-洗涤塔;4-预反应器;

5-汽提塔;6-闪蒸塔;7-粗馏塔;8-回收塔;9-精制塔;10-回收塔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1.4.2 醋酸丙烯酯法

醋酸丙烯酯法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成醋酸丙烯酯,醋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合成二氯丙醇以及二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4个反应单元。在钯和助催化剂作用下,丙烯与氧在温度160-180℃、压力0.5—1.0MPa,醋酸存在下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在温度60-80℃、压力0.1-1.0MPa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醋酸丙烯酯经水解反应生成烯丙醇;在温度0—10℃,压力

0.1—0.3MPa条件下,烯丙醇与氯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如下:

图1.3 醋酸丙烯酯法反应过程

醋酸丙烯酯法工艺流程:

图1.4 醋酸丙烯酯法的皂化及精制工艺流程图

T1-二氯丙醇精制塔;T2-皂化反应塔;T3-轻组分塔;T4-精制塔

与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较,醋酸丙烯酯法的特点是避免了高温氯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不结焦、操作稳定,丙烯、氢氧化钙和氯气的用量大大减少,反应副产物和含氯化钙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开发了烯丙醇的氯化加成反应系统,成功地将氧引入环氧化物中,首次实现了由氧氧化代替氯氧化的技术,减少了醚化副反应,提高了系统的收率;工艺过程无副产盐酸产生;可以较容易获得目前技术还不能得到的高纯度烯丙醇。不足之处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1.4.3 甘油氯化法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原料为工业甘油、30%的烧碱和气体氯化氢。工艺过程分为液体甘油和气态氯化氢在80~140℃温度和常压条件下,由催化剂催化,生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在碱性溶液中环合皂化得到环氧氯丙烷产品两个步骤。反应过程如下:

图1.5 甘油氯化皂化法反应过程

甘油氯化皂化法工艺流程:

图1.6 以甘油为原料制备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简图

甘油可以用环氧氯丙烷为原料来生产,然而随着甘油价格的变化以及生产环氧树脂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的大增,环氧氯丙烷的单价高于甘油。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环氧氯丙烷已经不适合用来生产甘油。近年来,由于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工业,用生物柴油副产的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技术开始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采用甘油法生产ECH,摆脱了以石油资源为原料的依附,又节约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相对于石油法生产ECH来说,设备投入又大大减少。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生物资源,便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

1.4.4 不同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和甘油氯化法三种工艺路线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下表1.5是三种工艺路线的比较

表1.5 四种环氧氯丙烷工艺路线比较

工艺路线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脂法甘油氯化法

优势(1)工艺成熟,操

作稳定(2)引进费

用低,装置投资费用

较醋酸丙烯脂法低

(3)中间产品氯丙

烯可用于生产农药、

树脂等。实际生产中

可根据市场情况与

环氧氯丙烷进行调

节,平衡生产。

(1)采用乙酰氯化技

术,收率高,原料消耗

低(2)产品质量较高,

纯度高(3)避免了高

温氯化反应,反应条件

缓和,操作稳定,丙烯

消耗减少,Ca(OH)

2

氯的消耗几乎减少一

半(4)反应副产物和

含CaCl

2

废水的排放量

都大大减少。

(1)工艺流程

短,反应器部分

不需在高温状态

运行,投资低(2)

利用生物柴油副

产物甘油,生产

原料成本比较低

(3)副产物少,

废物处理成本

低,操作条件温

和、安全。

劣势(1)反应副产品较

多,原材料转化率

低,消耗定额较高

(2)设备腐蚀严重,

能耗较高(3)污水

排放量较大

(1)反应步骤多,工

艺路线长而复杂,仍有

大量的皂化废水需要

排放(2)系统中有醋

酸,要用不锈钢设备

(3)氧化反应器体积

庞大,催化剂昂贵且不

能再生(4)反应中加入

氧气、循环气(含氧气、

丙烯等)压缩,必须非

常重视丙烯醇单元防

混合气体爆炸的安全

可靠性。

(1)生产时间

短、经验少(2)

工业甘油价格

高,仅能使用副

产甘油作为原料

再对三种生产工艺的经济性进行比较,根据市场调查情况[4],环氧氯丙烷不同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如下表2所示:

表1.6 不同ECH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性比较情况

指标比值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甘油氯化法

总投资 1 2.89 1.25

生产成本 1 1.11 0.85-0.95

由上表可以看出,醋酸丙烯酯法工艺成本最高,甘油氯化法相对来说生产成本较低。而3种工艺技术消耗指标比较如表1.7所示。

表1.7 不同工艺技术消耗指标比较情况 t/t ECH 项目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甘油氯化法丙烯单耗 0.66 0.59 -

氯气单耗 2.10 0.89 -

甘油单耗 - - 1.13

氯化氢单耗 - - 1.0

氢氧化钙单耗 1.12 0.65 0.64

醋酸单耗 - 0.13 -

氧气单耗 - 0.316 -

能耗单耗高较低较低

废气排放量(t?t-1) 40 11 5

ECH收率/% 70-75 90 >90

三废治理占总投资比/% 15-20 <10 <8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醋酸丙烯脂法单耗最低,但投资成本高使得经济性变差,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从成本水平来看,甘油氯化法路线的成本最低,其次是丙烯高温氯化法。甘油氯化法与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生产过程废水量少;甘油氯化法在生物柴油副产甘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将成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综上所述,本设计决定选用甘油氯化法来合成环氧氯丙烷(ECH)。

1.5 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说明

1.5.1 连续氢氯化

连续氢氯化过程甘油与气体氯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用醋酸作催化剂,反应生成70%的1,3-DCH和30%的2,3-DCH以及其他副产品.反应式如下: C3H8O3 + 2HCl → C3H6Cl2O + 2H2O

工业生产过程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操作方式。反应器的连续化操作对反应过程并没有任何强化,但连续过程比间歇过程省去了加料、出料、清洗和升降温等辅助生产时间,从而提高了过程效率。同时,对于大规模的生产过程,连续化的操作和控制往往更加方便,稳定性也更高,所以本设计选用连续化生产方式。

甘油氢氯化反应的工业化要综合考虑反应速率、甘油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等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流程安排及控制方案来实现预定的指标。甘油氢氯化反应是典型的气液非均相反应,反应器中物料必须混合良好,形成较大的气液接触界面以利于传质和传热;另一方面,由于甘油氢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应尽可能减少返混,才有利于反应转化率、收率及反应速率的提高。根据甘油氢氯化反应的特点,整个氢氯化工艺可包括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的初步分离两个过程,连续化的工艺方案选择甘油循环路线[1]。具体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图1.7 甘油氢氯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1-甘油储罐; 2-甘油计量泵; 3-甘油循环吸收塔; 4-甘油循环泵

5,6,7,-气相冷凝器 8,9,10-1#,2#,3#反应釜; 11,12,13-气体流量计

14-液相冷凝器; 15-液相产品贮槽; 16-气相冷凝产品贮槽

采用带冷凝器的 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反应器进行连续氢氯化反应。CSTR反应器可实现气液两相良好的混合,但缺点是返混严重。为了克服返混,可选择多个CSTR反应器串联,串连操作的釜数愈多,返混的程度越弱。串联釜数的增加,改善返混所收得的效益增加缓慢,制造等方面的麻烦却会相应增加,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釜数通常以3-4釜为宜[1]。

将一定量的醋酸催化剂[2]加入到甘油中配成原料液置于贮槽中,通过计量泵

把原料液从甘油吸收塔的顶部加入,吸收氢氯化反应尾气中的HCI气体后进入l#反应釜。1#反应釜溢流出的反应液依次通过2#和3#反应釜,最后流至液相产品贮槽,通过液位控制保持各釜中料液量相同。经干燥的HCl气体先用减压阀进行减压,然后分别通入三个搅拌釜与甘油进行反应,反应产物DCH和H

2

O从各釜中共沸蒸出,经冷凝后进入气相冷凝器。尾气通入甘油吸收塔吸收HCl后,再经尾气吸收塔由碱液吸收剩余HCl后放空。反应温度通过夹套的水浴控制,HCl气体流量和甘油流量由各自的流量计计量。当系统操作稳定后,从液相产品贮槽和气相冷凝产品贮槽中取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1.5.2 二氯丙醇的分离

氢氯化反应结束后,生成的产物DCH主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三元共沸物形式从反应器中蒸出,冷凝后收集馏出液;另一部分是反应器中的母液。馏出液中氯化氢含量较多,如果直接皂化会导致耗碱量增大,因此必须进行分离,主要是二氯丙醇与氯化氢、水的分离。反应母液中水含量极少,但也含有较多氯化氢,必须进行精制分离后再进行后续的皂化。

(1)馏出液中二氯丙醇的分离

馏出液主要由H

2

O、HCl和DCH组成,由于HCl的增溶作用,DCH能够全溶于

水相形成均相溶液,各组分含量范围为:DCH42-45wt%,H

2

O29-32wt%,

HC120-23wt%。这三种组分除了能形成三元共沸物外,DCH-H

2O以及H

2

O-HCl还分

别能形成二元共沸物,所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馏出液组分分离[6]。萃取又称为溶剂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萃取分离具有处理能力大、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可连续化生产等优点,在很多的情况下,显示出技术经济和环保上的优势。萃取率是衡量萃取过程的主要指标,在允许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应尽量提高萃取率。一般而言,溜出液中二氯丙醇(DCH)的分离过程采用多级萃取,适宜的萃取相比为 0.83[11],以正辛醇为萃取剂,错流萃取适宜的萃取级数为3级,示意图如下:

图1.8 多级萃取过程多级萃取的萃取率εn:

εn = (1 - w

n /w

)×100%为萃取次数

式中,n为萃取次数;w

0为萃取前溶质的质量;w

n

为萃取n次后,溶质在料

液中的剩余量。

(2)反应母液的分离

氢氯化反应结束后,反应器中的母液主要组分为86-89%的DCH,HCl含量在1- 2%,催化剂、未反应的甘油、水、甘油自聚物等其它杂质组分含量小于13%。考虑到母液中水分较少,母液的分离工艺考虑先采用空气吹扫脱除母液中的HCl,然后对脱HCl母液进行减压精馏,得到适合进行后续皂化的原料[8]。

(3)精馏分离

采用精馏分离出萃取液中DCH。DCH与正辛醇的沸点相差较大,相对挥发度也大。在常压下进行简单精馏,塔顶得到的含量99.3%以上的DCH,DCH的收率超过99%;反应母液分离也采用精馏法,先用空气对氢氯化反应母液进行吹扫脱除HCl,然后进行减压精馏分离DCH。实验发现,在50mmHg绝对压力以上进行精馏,釜液温度过高易使物料结焦或分解。在回流比R=1.5-2.0。当操作压力在20-40mmHg范围内,分离效果较好,塔顶二氯丙醇产品浓度可达到98.0%以上,二氯丙醇的收率也较高,超过99.0%。因此,母液减压精馏的操作压力以20-40mmHg为宜,对应的塔釜温度为90-114℃[1]。

1.5.3 连续皂化

二氯丙醇制备环氧氯丙烷时主要发生皂化和水解两个反应,其中皂化反应是

主反应,水解反应是副反应。皂化主反应为二氯丙醇脱去氯化氢形成环氧基,水解副反应则是主反应生成的环氧氯丙烷水解产生甘油。主、副反应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碱可以采用NaOH水溶液或石灰乳,以NaOH为反应物的反应方程式如下:主反应:

C

3H

6

Cl

2

O + NaOH → C

3

H

5

ClO + H

2

O + H

2

O

副反应:

C

3H

6

Cl

2

O + NaOH+ H

2

O → C

3

H

8

O

3

+ H

2

O

可以看出,主、副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中间产物为目标产物。虽然二氯丙

醇的两种异构体的分子结构不同,但皂化后的产物却都是环氧氯丙烷,所以氢氯化反应得到二氯丙醇异构体混合物可以直接皂化。在相同的条件下1,3-二氯丙醇的皂化反应速度比2,3-二氯丙醇的皂化反应速度快。皂化反应以NaOH为原料,这样皂化产生的是NaCl盐水。另一方面,在适合的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下,采用高浓度的二氯丙醇和Na0H进行皂化反应,以降低能耗和三废污染,从而形成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工艺。对于连续反应过程,应用最广泛的是PFR和CSTR反应器。返混对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有不利影响,因此连续反应过程选择PFR反应器。同时,尽量减少盐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可以通过控制和优化反应条件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9]。

(1)连续皂化的工艺方案

连续皂化方案选用PFR和反应精馏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以提高皂化反应效率。即先在PFR反应器中将大部分DCH转化成ECH,再通过反应精馏使DCH转化完全。由于在常压下进行反应精馏,温度较高,DCH能在极短时间内转化成ECH,生成的ECH在反应精馏塔中与H

2

O共沸蒸出,降低了ECH的浓度,从而降低了水解副反应的速率。DCH和NaOH在PFR反应器中完成大部分皂化反应,然后进入

反应精馏塔中部,在塔的提馏段完成剩余的皂化反应。ECH与H

2

O从塔顶蒸出,

塔釜出料为NaCl水溶液。塔顶汽相接近ECH与H

2

O共沸组成,经冷凝后分层,上层的水相作为反应精馏塔的回流,下层的ECH再经脱水精制后得到ECH产品。连续皂化工艺方案的流程简图如下:

图1.9 连续皂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2)连续皂化的原料配比 要使DCH 转化完全,反应原料的配比必须要保证Na0H 适当过量,使反应始终在偏碱性的环境下进行。但若碱过量太多,将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而降低ECH 收率,而且造成物耗的增加。皂化反应的n NaoH :n DCH 以1:1.05左右为宜[11]。

管式反应器出料中剩余的DCH 在反应精馏塔继续皂化。反应精馏塔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蒸汽量决定了塔内气液接触情况和塔内温度。随着n 水蒸气:n DCH 的增大,ECH 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因为蒸汽量过低时,生成的ECH

不能被及时蒸出,在塔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增加了水解副反应的发生;随着塔釜蒸汽量增大,塔内反应温度高,反应速度加快,ECH 被蒸出的速度亦快,塔顶ECH 收率增大;但若蒸汽量过大,DCH 和H 2O 的共沸物易被蒸汽夹带从塔顶蒸出,ECH

收率反而降低。因此,n 水蒸气:n DCH 以3.8-4.2为宜。从工业应用的控制角度考虑,

可以通过塔顶温度来控制蒸汽进料量的大小,保证ECH 的收率达到最高。在最佳汽液摩尔比条件下操作,对应的塔顶温度89.5士0.5℃,塔釜温度为101士1℃

[1]。

1.5.4 ECH 的精制

从皂化装置和油水分离器中出来的是ECH 粗产品,需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精制产品。在稳定的反应操作条件下,粗产品中的ECH 质量浓度超过94%,其余大部分为水,其中还含有微量的二氯丙醇和反应副产物。由于杂质组分与ECH 的相对挥发度较大,因此实验采用精馏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填料塔进行精馏,填料层高度相当于20块理论板。采用简单的常压精馏即可得到更高纯度的ECH 产品,按国家标准 GB/T13097一2007对ECH 精制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如下表所示:

表1.8 ECH 精制产品的国家标准

因此产品的各项指标要达到了国标规定的工业用环氧氯丙烷优级品的要求,ECH 纯度需要在在99.5wt%以上。

指标名称

指标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色度(Pt-Co )号≤

15 25 40 水分/%wt ≤

0.1 0.3 0.5 环氧氯丙烷含量/%wt ≥

99.5 98.0 96.5 密度(20℃)/(g/cm 3)

1.180-1.183

1.180-1.184 1.179-1.186

甘油生产工艺

甘油的生产工艺 1理化性质 甘油又名丙三醇,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可溶解某些无机物。无毒,不刺激皮肤,眼睛,易燃烧。 2原料来源 本工艺的主要原料为丙烯,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源于石油,是通过炼油厂提炼石油过程中蒸馏分离出来的烯烃,通过再提炼而得,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对石油提炼出来的重油等物质进过催化剂的裂解而得来的。 3产品用途 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印刷、洗涤剂、日化、制酒、食品、卷烟、玻璃纸、搪瓷、石油、电子、橡胶、塑料、制革、化学、化纤等行业。主要用作保湿剂、保润剂、吸湿剂、润滑剂、柔软剂、软化剂、增稠剂、增塑剂、稀释剂、防冻剂等。 4生产工艺: 4.1在钯催化剂下,丙烯与氧在常压,160—180℃下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反应式为: CH2=CHCH2 +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 H2O 4.2在常压,60—80℃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醋酸丙烯酯经水解生成烯丙醇,反应式为: CH2=CHCH2OCOCH3 + H2O CH2=CHCH2OH + CH3COOH 4.3在0.1—0.3MPa,0—10℃下,烯丙醇和氯气生成二氯丙醇反应视为: CH2=CHCH2OH + Cl2CH2ClCHClCH2OH 4.4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造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反应式为: CH2ClCHClCH2OH + 1//2Ca(OH)2CH2CHCH2Cl + 1/2CaCl2 + H2O O

4.5环氧丙烷经90℃水解一小时用盐酸中和到为6为止冷却生成粗甘油,反应式为: CH2OH CH2 CHCH2Cl + H2O CHOH O CH2OH 4.6纯化,经中和的产品是甘油水的饱和食盐溶液加入少量多聚氯化铝净水剂静置过夜过滤去除不净杂质去除表层浮油再经浓缩,精馏得到产品 SiH4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

环氧氯丙烷各种合成新工艺研究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和麻醉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迅猛提高,我国目前是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基地,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将愈来愈大。 1目前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气和石灰。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DCH);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高温氯化法已达到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工艺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其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 混剂(1, 3一二氯丙烯和1, 2一,二氯丙烷) 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副产物质量分数为32 %的盐酸水溶液可气化脱吸生产H C 1气体循环使用,降低氯气的消耗。该法流程短、设备材质要求低。投资较小。该法的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设备的严重腐蚀,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

环氧氯丙烷废气处理方案

环氧氯丙烷废气处理方案 一、产气源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产出的废气有:1、甘油预处理和真空系统尾气;2、溶解釜和中间罐酸性废气;3、氯醇化酸性尾气与精馏塔真空系统碱性不凝气。 二、处理方案和排放指标 (1)甘油预处理和甘油精制废气 本项目甘油预处理过程中在预处理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集气罩收集,该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甘油精制废气过程中会产生真空泵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两种废气经过各自管道收集后送碱液喷淋塔净化处理,处理后通过排气管送入副产物综合利用单元作为空气补充。废气量为20000m3/h,HCl产生浓度为66.88mg/m3,产生速率为1.34kg/h,VOCs 产生浓度为45.63mg/m3,产生速率为0.91kg/h。处理后,HCl排放浓度为1.9mg/m3,排放速率为0.038kg/h,VOCs排放浓度为31.94mg/m3,排放速率为0.64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环氧氯丙烷单元催化剂溶解釜废气和中间罐酸性废气 本项目催化剂溶解釜和各种常压的中间罐,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两种废气经过管道收集后送液碱喷淋塔净化处理,处理后通过1根20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量为160m3/h,HCl产生浓度为118.75mg/m3,产生速率为 1.9kg/h,VOCs产生浓度为15.63mg/m3,产生速率为0.25kg/h。处理后,HCl排放浓度为1.6mg/m3,排放速率为0.0025kg/h,VOCs排放浓度为10.94mg/m3,排放速率为0.18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不凝气处理单元酸性和碱性不凝气

去除环氧树脂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Process for removing trace amounts of epichlorohydrin from heat sensitive glycidyl products A vertical jacketed column of 0.5 inch (1.27 cm) diameter was packed to a height of 18 inches (45.72 cm) with fine wire mesh. The column was fitted with a jacket through which temperature controlled polyethylene glycol was circulated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in the column. The column was fitted with a source of vacuum with vacuum gauge and an in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for introducing heated nitrogen as a purging gas. The nitrogen was heat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lumn by an external heat source, and the rate of flow of nitrogen gas was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by a flowmeter and control valve. An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having over 2000 ppm of epichlorohydrin present therein, was placed in a 1000 ml bottom-outlet flask fitted with a thermowatch control mantle attached to the top of the packed column. The flask and contents were then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sufficient to allow the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to flow readily, but to a temperature insufficient to caus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reof. This temperature was the same as that maintained in the packed column and of the heated nitrogen purging gas. Heated nitrogen purging gas was admitted to the column and a pressure (vacuum) of 410 mm Hg was imposed on the system. The heated epoxy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was allowed to flow into the packed column by gravity feed.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was coll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acked column with the flow rate determined by timing the run and weighing the resin or product. The flow rate was adjusted to the desired level by use of a metering valve on the bottom-outlet flask.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 idyl groups was analyzed for epichlorohydrin content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ipping step. After th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the stripped resin or product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was passed through the packed column again for as many times as was needed to reduce the level of epichlorohydrin to less than 10 ppm. The results of these stripping experiments using four different starting materials show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through the column required to reduce the epichlorohydrin levels to less than 10 ppm.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海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年产5000 吨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 学 号: 姓名 : 年级 : 指导教 师: 完成日 期: 2012 年月日

目录 1. 总论?????????????????????????????6 1.1 概述????????????????????????????6 1.1.1 甘油的性质?????????????????????????6 1.1.2 产品用途??????????????????????????7 1.1.3 甘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7 1.1.4 甘油的市场需求???????????????????????7 1.2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8 1.2.1 设计的目的?????????????????????????8 1.2.2 设计的意义?????????????????????????8 1.3 项目设计依据和原则????????????????????8 1.3.1 设计依据??????????????????????????8 1.3.2 设计原则??????????????????????????8 1.4 设计范围??????????????????????????9 1.5 甘油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标准????????????????9 1.5.1 生产能力??????????????????????????9 1.5.2 产品质量标准????????????????????????9 2. 生产方案选择??????????????????????10 2.1 生产方法??????????????????????????10 2.1.1 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生产???????????????????10 2.1.2 合成甘油的生产???????????????????????11 2.1.3 发酵甘油的生产???????????????????????14 2.2 生产方案确定??????????????????????16 3.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说明????????????????17 3.1 生产工艺流程图???????????????????????17 3.2.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19 4. 工艺计算??????????????????????????22 4.1 物料衡算??????????????????????????22 4.1.1 原辅物料的计算???????????????????????22 4.1.2 物料衡算汇总列表??????????????????????26 4.1.3 水、电、煤的用量计算????????????????????27 4.2 热量衡算??????????????????????????28

环氧氯丙烷生产原理

二、主要生产原理 1、反应原理 1.1、氯化反应原理氯丙烯是丙烯氯化、氯原子在饱和碳键上取代氢原子而合成的。在氯化过程中丙烯的双键得以保存,产生HCl 气体,反应式如下: (1) CH 2=CH-CH 3+Cl2 CH 2=CH-CH 2Cl +HCl 反应放热约为26.7kcal/mol 。 除了主反应外还有许多副反应。副反应所产生的化合物很多,有丙烯氯化物、 氯丙烷以及热降解产物如芳香烃类、焦油和碳化物等。主要有在其它碳键上的取代 反应生成2- 氯丙烯和1- 氯丙烯,方程式如下: (2) CH 2=CH-CH 3+Cl2 CH 2=CCl-CH 3 +HCl CHCl=CH-CH 3+HCl 另外,氯气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 (3) CH 2=CH-CH 3+Cl2 ClCH 2-CHCl-CH 3 HCl 与氯丙烯继续反应生成1,3- 二氯丙烷: (4)CH 2=CH-CH 2Cl +HCl ClCH 2-CH2-CH 2Cl 氯丙烯继续氯化进行取代反应,生成1,3- 二氯丙烯: (5) CH 2=CH-CH 2Cl +Cl2 ClCH=CH-CH 2Cl +HCl 1.2、氯醇化反应原理 次氯酸(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与氯丙烯在循环液中混合,在反应器中连续而均匀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生成的二氯丙醇有两种:1,3- 二氯丙醇和2,3- 二氯丙醇。反应方程式如下:(1 )ClOH + CH 2Cl-CH=CH 2 CH 2Cl-CHOH-CH 2Cl (1,3-二氯丙醇) (2 )ClOH + CH 2Cl-CH=CH 2 CH 2Cl-CHCl-CH 2OH(2,3-二氯丙醇)反应为放热反应 (216,100kJ/kmol ),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生成量为1:2。 次氯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3)Cl2 +H2O HOCl + H + + Cl - (4 )HOCl ClO - + H + 优化次氯酸的生成条件、抑制溶液中的游离氯和次氯酸分解,会从总体上提高氯醇化反应的收率。 伴随上述主反应(1)和(2),还有一些副反应,主要是生成三氯丙烷和氯醚的副反应。 三氯丙烷由氯气与氯丙烯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环氧氯丙烷的制备

第一阶段: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氯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氯丙烯中文名称有3-氯-1-丙烯、3-氯丙烯、烯丙基氯;英文名称有 3-chloro-1- propene、3-chloropropene、chloride、。化学式:CH2=CHCH2Cl; 分子质量:76.50;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辛辣味,易挥发。性活泼,能 发生加合反应及聚合反应,水解成丙烯醇,易燃。沸点:44.6℃;熔点:-136.4℃; 相对密度:液态 0.9382g/c (20/4℃)蒸气压:49.05KPa(25)℃;溶解度: 水中:20℃时 0.36g/100ml闪点:-31.67℃自然温度:390℃爆炸极限:下限2.9%, 上限11.2%;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遇热或明火 有着火危险,遇明火可爆炸,危险程度中等,能与HNO3、H2SO4、哌嗪、乙二 胺、氯磺酸,NaOH发生激烈反应。 2.原料规格:新鲜丙烯:丙烯 98%,丙烷2% ;循环丙烯100%(mol%) 新鲜丙烯:循环丙烯=1:3 液氯:氯气99.5%, 产品:氯丙烯 99.5% 主要副产物:D-D混剂:2-氯丙烯>95%,2,3-二氯丙烯>95%,产量约为氯丙 烯的15% 盐酸31.5wt%,实际生产中每生产一吨氯丙烯可生产620kg氯化氢, 经酸洗制成盐酸 丙烯单程转化率25% 氯丙烯选择性80% 氯丙烯收率:80%-88% 3.反应机理 丙烯高温氯化制取氯丙烯的工艺原理为丙烯和氯在高温(470~510℃)下反 应,Cl原子主要取代丙烯β位的H原子,而几乎不发生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其 反应式 主要副反应: 氯化反应方程式及粗氯化物(反应产物中除C3=,HCl,N2外)组成X i(mol)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79.9% CH2=CHCH3+Cl2—CH3CCl=CH2 +HCl 4.1%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poxy c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消耗高、氯化反应周期长、废水COD高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并实施技改方案,使得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改进;清洁生产技术; Abstract:Epoxy chloropropane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for exist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chlorination reaction cycle is long, CO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making the problem solved good, to achieve a win-w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Key words: epoxy c 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C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概述: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1]。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当前世界上8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4]。 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副产甘油也在急剧增多,价格随之下降。老工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经济和环保上优势得到大力的体现,一度成为市场投资追逐的热点。国际上只有陶氏、苏威2家拥有甘油氯化法技术,其中,苏威2006年2月初在法国T a v a u x建立甘油氯化法环氧氯丙烷工厂,先后在泰国和中国泰兴投资建设环氧氯丙烷项目并运行。 国内先后有江苏扬农、连云港益海嘉里、福建豪邦,江西全球,宁波环洋等多家建设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并成功运行。但是除前两家产能较大外,其余装置产能都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不具备产业优势。项目目前作为氯碱平衡或者消化副产氯化氢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更加具有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如作为氯碱化工配套、氟化工、亚磷酸等项目的配套。 一、工艺技术概述和比较: 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它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的废水,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5]。 2、醋酸丙烯酯法

甘油提纯工艺

甘油提纯工艺 油脂酯交换得到副产物甘油,里面含有碱催化剂、发生副反应生成的皂、少量未反应的油脂和未蒸出的甲醇,还有微量的蛋白质、烃类、色素、沉淀物和水分,为了得到精制甘油必须先经过净化分离以上杂质。 (1)酸处理 在粗甘油样中加入溶剂和无机酸溶液,调节溶液pH 值至酸性,加热搅拌,中和碱催化剂,同时将皂转化为脂肪酸,使之浮于液面而除去,所用无机酸可以为盐酸、硫酸。溶剂可以用甲醇、水。通过测定酸处理之后下层溶液中的甘油含量,计算酸处理甘油回收率。 (2)脱胶 酸处理过后钠皂基本转化为脂肪酸静置分层除去,未反应彻底的钠皂可能还存在于甘油样中,加入絮凝剂,少量成胶体分散的皂和其它带电荷的杂质在絮凝剂金属离子的作用下产生电中和而聚沉。常用的脱胶试剂有硫酸铝和FeCl3。 (3)碱中和 经脱胶过滤后所得到的酸性滤液中还含有过量的FeCl3,通过碱处理中和酸,减少对蒸发器的腐蚀,并将FeCl3转化为Fe(OH)3沉淀,同时吸附杂质,通过过滤除去。同时酸处理之后分离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没有分离干净的脂肪酸,通过减中和,能够将其以皂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脂肪酸在蒸馏的过程中随甘油一起蒸出,影响甘油质量,碱中和过程中加入碱液多少,对甘油质量、回收率以及蒸发操作有很大的关系,碱用量太少,酸性条件下甘油容易分子内脱水生成丙烯醇或者丙烯醛(酮)类中间体等有刺激性的物质,脂肪酸不能以皂的形式固定下来,蒸馏过程中随甘油一起蒸出,造成甘油损失和质量下降,加碱过量,甘油容易聚合,蒸发水分时容易产生泡沫,易于跑料,造成额外的甘油损失,降低得率。 (4)甘油浓缩和过滤除盐 经过碱中和之后,将粗甘油样减压蒸馏至110℃,蒸发除去水,过滤除去析出盐。 (5)甘油的精制 根据甘油的用途不同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经济消耗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精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word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 2010 届) 系别:化工系 课题名称:环氧氯丙烷 指导教师:孙毓韬 班级:精细0530 学生姓名:王丽

摘要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 kt/a,产量约为850kt/a。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90kt/a,产量约为31kt/a,预计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00 kt/a,缺口很大,因此,应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应拓展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范围,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1]。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生产;市场;建议

Abstract Epichlorohydrin is one of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fine chemicals. Its main production methods include the high-temperature chlorination of propylene and the process via allyl acetate. At present, the global total capacity of epichlorohydrin has reached about 1,05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850kt/a. The capability of epichlorohydrin in our country is about 9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31kt/a.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 of epichlorohydrin in 2005 will reach 200kt/a with a big shortage. Therefore,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to satisfy the market demand i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ed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pichlorohydri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quality, expand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articip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words:epichlorohydrin, production, market, propose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又名表氯醇,1-氯-2、3-环氧丙烷,氯甲代氧丙环。简称ECH。分子式C3H5ClO。外观为无色、易燃、挥发性液体,具有与氯仿相似的刺激性气味。环氧氯丙烷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一般以含有等量右旋和左旋结构的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与乙醇、乙醚、氯仿、三氧乙烯、四氯化碳混溶。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有机化工领域重要的原料及中间体,除了大量应用在环氧树脂制造中之外,在合成甘油、氯醇橡胶、阻燃不饱和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环氧活性稀释剂、水质凝聚剂、木材防腐剂、纸基增强剂、电镀液等制备过程中也需要使用。 环氧氯丙烷是1854年由Berthelot以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再用液碱水解时首先发现的。1856年他与Luca等又自甘油与三氧化磷的反应产品中分离得到这一化合物。Reboul由二氯丙醇以苛性碱水解直接合成环氧氯丙烷后,1948年美国壳牌公司建成第一座合成甘油生产工厂,环氧氯丙烷作为壳牌法合成甘油过程的中间体,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环氧树脂的生产发展需要,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经二氯丙醇皂化的方法作为主要产品在美国、日本、中国、欧洲相继建造了生产装置。目前,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有60多万吨/年,其中大部分是以丙烯为原料的。甘油法除扬农集团6万吨/年外,其余小规模的间歇法小厂的总产能不足万吨,国外也未见上规模的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报道。另外,由于所用甘油来自生物柴油的副产,和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及乙酸丙烯酯法比,具有技术可靠、产品质量好、技术经济指标好、产品

粗甘油精制技术进步

粗甘油精制技术进步 一、项目概述: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精甘油作为原料,而在生物柴油及油脂化工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粗甘油,所以上马一套甘油精制设备对粗甘油进行精制,用于合成环氧氯丙烷的配套或进入市场,不但能降低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成本500-1000元,还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纯净的甘油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粘状液体,它是一种三元醇,具有三元醇类物质的一般化学性质,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生成各种衍生物,甘油由于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甘油在我国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涂料、食品、医药、牙膏、玻璃纸、绝缘材料等。 工业用途 1、用作制造硝化甘油、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 2、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用于甘油制取的硝化甘油。 3、在涂料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 4、纺织和印染工业中用以制取润滑剂、吸湿剂、织物防皱缩处理剂、扩散剂和渗透剂。 5、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吸湿剂和溶剂。 6、在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7、并用作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 根据甘油的用途不同以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精制方法。一般情况下,甘油的精制可分为蒸馏与脱色精制法、精馏与脱色精制法(能源消耗较高)、离子交换与排斥精制法。各法比较有如下区别: 1、蒸馏与脱色精制法:产生废渣少,投资省,制造费用低。

2、精馏与脱色精制法:产生废渣多,投资高,制造费用高。 3、离子交换与排斥精制法:投资高,制造费用稍高,废水量大。 所以工业生产中多采用蒸馏与脱色精制法制得工业用甘油。如果甘油作为特殊用途使用时,如食用、药用等,无论采用哪一种精制方法,其工艺过程中都要有离子交换工序才能保证甘油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二、精制工艺简介: 根据实际需求公司采用真空蒸馏与脱色精制法,蒸馏过程中高沸点组分留在蒸馏釜中,从粗甘油中分离出来。而低沸点组分在气化后成为以甘油和水蒸气为主体的混合气体,利用甘油与水沸点的差异,通过三级部分冷凝后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甘油和甘油浓度较低的甜水(淡甘油)。精甘油根据蒸馏工艺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往往呈淡黄色甚至黄色,需要经过活性炭脱色处理,经过滤后才能得到成品精制甘油。 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图1 主要设备;1-粗甘油储罐;2-泵;3-蒸馏预热器;4-蒸馏釜;5-旋风分离器;6-第一组冷凝器;7-第二组冷凝器;8-第三组冷凝器;9-受槽;10-打料泵;11-蒸馏甘油中间储罐;12-打料泵;13-脱色釜;14-打料泵;15-压滤机;16-精甘油储罐;17-真空系统、18-

生物柴油粗甘油精制技术

生物柴油粗甘油精制技术 一、项目概述: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精甘油作为原料,而在生物柴油及油脂化工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粗甘油,所以上马一套甘油精制设备对粗甘油进行精制,用于合成环氧氯丙烷的配套或进入市场,不但能降低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成本500-1000元,还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纯净的甘油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粘状液体,它是一种三元醇,具有三元醇类物质的一般化学性质,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生成各种衍生物,甘油由于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甘油在我国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涂料、食品、医药、牙膏、玻璃纸、绝缘材料等。 工业用途 1、用作制造硝化甘油、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 2、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用于甘油制取的硝化甘油。 3、在涂料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 4、纺织和印染工业中用以制取润滑剂、吸湿剂、织物防皱缩处理剂、扩散剂和渗透剂。 5、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吸湿剂和溶剂。 6、在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7、并用作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 根据甘油的用途不同以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精制方法。一般情况下,甘油的精制可分为蒸馏与脱色精制法、精馏与脱色精制法(能源

消耗较高)、离子交换与排斥精制法。各法比较有如下区别: 1、 蒸馏与脱色精制法:产生废渣少,投资省,制造费用低。2、 精馏与脱色精制法:产生废渣多,投资高,制造费用高。3、离子交换与排斥精制法:投资高,制造费用稍高,废水量大。所以工业生产中多采用蒸馏与脱色精制法制得工业用甘油。如果甘油作为特殊用途使用时,如食用、药用等,无论采用哪一种精制方法,其工艺过程中都要有离子交换工序才能保证甘油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二、精制工艺简介: 根据实际需求公司采用真空蒸馏与脱色精制法,蒸馏过程中高沸点组分留在蒸馏釜中,从粗甘油中分离出来。而低沸点组分在气化后成为以甘油和水蒸气为主体的混合气体,利用甘油与水沸点的差异,通过三级部分冷凝后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甘油和甘油浓度较低的甜水(淡甘油)。精甘油根据蒸馏工艺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往往呈淡黄色甚至黄色,需要经过活性炭脱色处理,经过滤后才能得到成品精制甘油。 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图1 主要设备;1-粗甘油储罐;2-泵;3-蒸馏预热器;4-蒸馏釜;5-旋风分离器;6-第一组冷凝器;7-第二组冷凝器;8-第三组冷凝器;9-粗甘油储罐粗甘油预热器蒸馏釜三级冷凝脱色釜压滤机 甜水回蒸精甘油 活性炭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 技术进步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poxy c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消耗高、氯化反应周期长、废水COD高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并实施技改方案,使得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改进;清洁生产技术; Abstract:Epoxy chloropropane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for exist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chlorination reaction cycle is long, CO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making the problem solved good, to achieve a win-w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Key words: epoxy c 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C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概述: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1]。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当前世界上8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4]。 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副产甘油也在急剧增多,价格随之下降。老工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经济和环保上优势得到大力的体现,一度成为市场投资追逐的热点。国际上只有陶氏、苏威2?家拥有甘油氯化法技术,其中,苏威2006年2?月初在法国T a v au x?建立甘油氯化法环氧氯丙烷工厂,先后在泰国和中国泰兴投资建设环氧氯丙烷项目并运行。 国内先后有江苏扬农、连云港益海嘉里、福建豪邦,江西全球,宁波环洋等多家建设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并成功运行。但是除前两家产能较大外,其余装置产能都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不具备产业优势。项目目前作为氯碱平衡或者消化副产氯化氢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更加具有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如作为氯碱化工配套、氟化工、亚磷酸等项目的配套。

环氧氯丙烷调研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调研 1. 环氧氯丙烷市场及主要生产厂家 环氧氯丙烷(E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交通运输、医药、涂料、食品、电子电器等行业。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它(包括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全球EMC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日本有住友电木、日本电工、日立化成、松下电工、信越化学、京瓷化学等公司,其总产量在2004年达到9.2万吨。国内较大的EMC生产厂家由台湾长春、江苏汉高华威、长兴电子、住友(苏州)、佛山亿通电子、北京中科院、无锡创达、成都齐创、浙江黄岩等。 近几年来,欧、美等国因环境保护没有新建装置,而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自2006年以来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主要产能增加项目有:Solvay(比利时索尔维,也称苏威)在法国新增甘油法10kt/a、日本大曹增产50kt,中国台塑新增20kt/a,台 TriplexChemical新增48kt/a、Spol-chemie在捷克新增15kt/a,沙特Namachemical新增30kt/a。 国内ECH生产企业见表1. 表1 我国ECH主要生产企业(10kt/a) 生产单位产能选用技术 齐鲁石化氯碱厂 3.2 日本旭硝子氯丙烯法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 3.4 意大利CONSER公司氯丙烯 法 天津化工厂 6 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脂法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有限公司 2 氯丙烯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6 甘油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2.5 氯丙烯法 山东博汇化工集团公司 16 氯丙烯法(共二期,在建第三 期) 山东鑫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甘油精制三废的处理措施

甘油精制三废处理技术方案优化 公司新增大型甘油精制项目,由于在化工园区建设且现在对环 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甘油精制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液 必须严格的进行处理,否则新建项目很难达到环保要求,稳定开车 运行也将是一个空想。 按照以前甘油精制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验,必须对工艺进行调整,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对于各个污染物 产生环节要做到全收集、精处理,满足环保的严格要求。通过对项 目的整体考虑,对三废进行兼顾处理,不仅可以节约设备投资,还 可以有效的降低处理成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目前由于环氧氯丙烷的行情大涨,进一步推高精甘油的价格, 每吨精甘油的纯利润在千元上下,对于甘油精制行业来说是难得的 黄金期,作为项目的配套则更加具有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下游产 品的生产成本。由于前期做甘油精制的厂商大多为私人小厂,在环 保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在现今的环保形势下,要想蒙混过关非常艰难,要么停车关张,要么加大环保投入整顿。在此也想为他们提供 有价值的借鉴。 按照甘油精制工艺来说,目前的主流是釜式蒸馏、分级冷凝工艺,投入和消耗均较塔式精馏工艺省,且对甘油原料质量要求略低,适用性更强。 釜式蒸馏的工艺简单粗放,先是对粗甘油进行加热和调PH处理,人工去除油脂、除杂;然后送入蒸馏釜进行真空蒸馏,甘油和水的 蒸汽进入三级冷凝器分级冷凝,第一和第二级冷凝甘油合并去后继 除臭脱色处理,三级冷凝甜水进行回收复蒸;精甘油中间品经活性 炭处理,检验合格即可送储罐作为工业甘油使用。 从工艺过程来分析三废的产生和减排措施: 首先预处理会因为气混浮油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油脂,要进行 密闭收集并焚烧处理,目前有技术改造主要针对气浮除油,通过三 项分离器可以对油脂和杂质进行较好的分离,同时极大减少废气产 生量。 每个蒸馏周期(两天)结束后都要对蒸馏釜进行彻底的清洗, 产生至少50m3(25m3/d)的高浓废水,还会大大降低产能,按照目 前的情况只能稀释生化或去焚烧处理;目前的技改措施是建设一条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8,Vol.25No.11 综述专论 Chemistry &Bioengineering 1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2005238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5B08) 收稿日期:2008-07-17 作者简介:高军(1968-),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分离工程和流体相平衡方面的研究。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高 军,李坤坤,张君涛,徐冬梅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大量副产的甘油使得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研究现状及工艺路线,针对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述了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反应设备和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甘油;二氯丙醇 中图分类号:TQ 2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08)11-0001-03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 ,ECH ),别名表氯醇,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油状液体,1854年首先由Bert helot 以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发现,数年后,Reboul 提出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碱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1]。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2],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以及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3],同时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 1 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概况 目前,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又称烯丙醇法)[4]。 丙烯高温氯化法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三步反应过程,具有生产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并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稳定、中间产物氯丙烯既可作精细化工原料又可作商品出售的优点,但存在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单耗高、设备易腐蚀等缺点。醋酸丙烯酯法包括丙烯乙酰氧基化反应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烯丙醇氯化制二氯丙醇和二氯丙醇环化制环氧氯丙烷四步反应过程。该工艺优势明显:采用乙酰氯化技术,收率高;无氯醇化工艺,质量好;取消了高温氯化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而且氯气和石灰原料消耗减半。然而该工艺又存在着反应步骤多、需用不锈钢材料防醋酸腐蚀、需防止 烯丙醇单元混合气爆炸的安全隐患等不足。此外,以 上两种环氧氯丙烷生产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均存在着“三废”治理和投资过大等问题。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包括氯化和皂化两步反应过程。氯化过程是甘油与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皂化过程是二氯丙醇在碱液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环氧氯丙烷,同时利用环氧氯丙烷和水形成88℃共沸物,用水蒸气将产物从反应体系里分离出来,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 :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并 且有多篇文献报道[5,6]甘油催化氢氯化生成产物二氯丙醇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为了平衡氯醋酸生产中的副产物氯化氢,曾有过利用废气氯化氢制备二氯丙醇[7]的实例。20世纪60年代,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8],无锡树脂厂也使用过此技术,但终因甘油的生产成本过高而逐渐被放弃。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副产甘油,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工艺路线重新引起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