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浅析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浅析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在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阻碍专门大。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一种示范效应,人们一方面紧密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那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一方

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进展。

我国是一个进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在前面各章分门不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一评价分析。

第一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差不多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看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如何样一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如此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讲,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差不多特征。

一、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私人财产受法律的爱护而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能够自主地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能够用之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也可用于自己的消费。在切身利益的趋动下,个人会选择最有利的领域来使用自己的财产。尽管美国政府也拥有一定比例的财产,但私人财产始终占居主导的地位。在自由企业制度下,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只要依法办理登记,承担纳税义务,就能够成立新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订价,生产经营的规模,均由企业自行决策。因此,盈亏由企业自己负责,严峻亏损的企业则应依法申报破产。

自由企业制度并不排除政府对企业的治理,但这种治理不是对企业内部事务直接进行干预,而是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差不多上一种契约关系,政府通过各类法律调整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爱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二、遵循平等竞争原则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进展过程中,人们始终遵循着一种平等竞争的原则,即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们差不多上平等的,至少在市

场机会方面是平等的。每一公民都有权利创办企业,有权利进入某一个行业。尽管事实上在机会和其他各方面,富人和穷人是不可能平等的,但由于整个社会都持有平等的价值观,当一个人合法地进入某一行业从事经营活动时,该行业的人无权阻止其进入,除非使用竞争的方法将其挤出。如此,至少就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由竞争的环境,有能力的人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从美国的多数行业看,竞争性市场占有要紧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由垄断组织操纵,为爱护平等竞争,美国从1890年起颁布了若干个“反托拉斯法”,在大垄断公司的垄断程度过高时,通过法律手段将其分解为若干公司,以削弱其垄断力量。同时,政府还对一些限制或阻碍竞争的不公平商业活动加以制止或制裁。因此,尽管美国的大垄断公司实力雄厚,但在形成垄断的部门和行业,如钢铁、汽车、化工等市场多数是属于一种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即由几个大公司或若干个大公司和许多小公司在同一行业从事经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爱护消费者的利益及保证生产者的效率,《反托拉斯法》的实行,是平等竞争原则的体现。

三、大中小企业并行进展

从美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结构看,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大中小

型企业同时存在、相互竞争、并行进展。犬企业即垄断公司和大型公司占有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则处于一种从属的补充的地位。大企业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在营业额和收入上占了绝大比重,中小企业则正好相反。然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特不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各种配件及半成品;它们在零售业、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它们不断地在竞争中被分化,一部分并入大企业,一部分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商、代理商,或协作企业,一部分则在竞争中破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又会有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涌现出来,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注入活力。同时,中小企业资本密集程度较低,能够汲取较多的人就业,因而在解决失业问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特不是小企业,竞争能力差,筹集资金困难,面临着专门多问题,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以鼓舞进展中小企业。

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进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过去二三十年的进展状况及趋势看,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缩小,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在迅速增大。美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自本世纪?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

所占的比重从5%下降到4%,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32%下降到27%,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63%增加到69%。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各产业所占比重的情况看也是如此。目前,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己不足1/3,第三产业则占2/3以上。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生产生活对服务业的需求增大。同时,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进展反过来又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了更为优良的条件,推动着第一、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市场经济进展的必定结果。

五、地区分工结构的逐步合理化

美国市场经济进展过程同时也是地区间的分工及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过程。美国经济进展早期闻名的“西进运动”;在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进展之后,南部形成了迅速崛起的“阳光地带”;农业中形成了不同的农作物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等是这种地区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最典型的一些例子。

地区分工结构的合理化,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自由企业制度下,企业能够依照市场需求情况,选择适宜的地区生产经营市场需要的产品,而地点政府不能设置地区壁垒。当企业都选择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能够使各地区的

优势都得以发挥。但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中,企业在各个地区最后都只能取得正常的利润,正是在如此一种追求较高利润的过程中地区经济结构实现了合理化。

因此,美国政府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合理化方面也作出了某些干预,特不是对落后地区的资助,对某些地区的新兴产业部门的扶持,对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也起了专门大的作用。

六、国际化的市场经济

由于国内市场专门大,自然资源丰富,在经济进展的早期,美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备物资的供应国,因而加速了美国对外贸易的进展,美国的商品和劳务大量输往国外逐步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向欧洲、日本等国大量投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扩大,美国的跨国公司迅速进展起来。目前,在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中,美国跨国公司约占一半左右。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0%以上。

同时,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的投资也逐步进入美国国内市场,欧洲共同体、日本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美国国内市场上与美国企业展开了范围广泛的激烈的竞争,外国的商品、劳务、

投资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大。

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的扩大,资本的大量输出和输入,使美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世界市场的依靠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进展,为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已达成协议,拟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逐步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成为一个商品、劳务、资金等自由流淌的共同市场,以美国为中心联合起来与欧洲、日本抗衡。美加墨三国总人口为3.6亿,领土面积2129万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以上,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性自由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美国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七、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低

美国有着长期的自由主义传统,在市场经济进展过程中,尽管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较大的范围介入经济生活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但与欧洲、日本相比,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低,一般来讲,只要是私营企业能够做好的事,政府都不介入。但这并不是讲政府是无所作为的。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差不多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手段,而且这些方法和手段还在不断完善。

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要紧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行,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的贯彻执行,通过为社会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尽管历届政府在使用这些干预调节手段上有着一定的差不,但从总的情况看,这种差不要紧是表现在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及两类政策的搭配组合上有所不同。例如,里根、布什政府采取了较松的财政政策,而克林顿政府则采取了较紧的财政政策。

八、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较为健全

美国是一个崇尚法律、喜爱诉讼的国家。在市场经济方面有着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例如,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合伙法》、《公司法》等,关于各个部门的经济有《金融法》、《银行法》、《贸易法》等,关于经济治理有《劳动法》、《税法》、《破产法》、《反垄断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行,旨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包替平等竞争的规则得以贯彻,政府的监督和调控得以实施,等等。

第二节美国市场的运行机制

美国市场经济通过几百年的进展,差不多形成一整套较为完

善的市场体系。这一市场体系从外部看显得十分庞杂,各行各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同消费者一起,在市场体系中犹如大大小小的齿轮和螺丝钉,随着市场那个巨大机器不停运转。实际上,市场体系的运转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的外部表现及实现形式确实是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市场运行的差不多模式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美国市场体系是由以下几个差不多因素组成的(参见图10-1)

(1)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关系,即私人拥有大多数生产要素,其余部分政府所有。在整个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产权界限差不多上明确的,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图为市场运行本身有专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与收益并存,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就无法确定谁来承担风险损失,谁来取得以及取得多少收益。(2)自由企业制度。正如前面差不多谈到的,自由企业制度是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个差不多特征,自由企业制度是以私有财产关系为荃础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建立企业,利用自己的或有偿利用他人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确实是自由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3)市场竞争和垄断。自由竞争、平等竞争是人们公认的

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分析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 Total No .301 收稿日期:2011—09—13 作者简介:王佳琪(1988—),女,吉林延边人,延边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分析 王佳琪 (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外交决策是一个过程,从外交决策的条件来看,包括决策人员、智囊班子、公众舆论、党派斗争、国际局势。本文着重分析就决策人员来讲, 对于外交决策的影响程度。决策人员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历史事件对决策人员的影响、决策者是否过高的估计对方对自己意图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着决策人员对于决策的把握程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更全面、辩证的认识决策人员在外交活动中的影响,意识到决策人员的个体因素只有通过外交决策整体进程才能产生作用,有力的交织在一起才可得出最大程度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外交决策;决策人员;认知;历史事件;影响中图分类号:D8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121—02 一、外交人员在外交决策中的影响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是生产力的主体和第一要素。而国家和政党领导人等关键的个人在制定和执行对 外政策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对外关系无论 多么纷芜庞杂, 战略决策影响如何深远,回溯到本原也都是以个人为基本的主体元素, 国际问题、政策动向,都涉及特定时空里的个人。外交关系的发展固然取决于国家间关系的客观历史渊源、现实利益需 求等因素, 但国家领导人和具有权势的政治家对于外交官关系的政治判断和主观价值取向具有相当重 要的影响 。“主体是影响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因为任何外交决策归根结地都是由人做出的,其心理特点、生活经理、对环境的感知等都会影响决 策结果。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作为决策者,享有集中的权力,从这点来讲对外决策是处于一定条件下 的个人决策,“即使是决策集体或决策机构,它也是 由个人所组成的具有智能和主观能动性的系统” 。个人的品德、阅历、教养、动机和心理等都会对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外交决策主体是影响外交决策过程的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任何决策归根到底是由 人做出的,决策者的心理特点、 生活经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等都会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决策者不同 的个性、 经历或价值观念,会导致对于同一件事情、同一条信息,不同的决策者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 可见,决策人员在外交决策中的深刻影响,以下详细分析外交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 二、外交决策人员的影响因素(一)个人认知对决策人员的影响 外交决策的心理认知模式认为, 在信息输入和政策输出之间, 存在着诸多影响信息处理的变量,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对以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对信息的阐释、对信息按偏好进行排序等,心理学家就把这个对信息的定义和排序的过程称之为认知。影响 外交决策者的认知因素包括:信仰体系、 意识形态、决策者的个性特征等。决策者的认知过程就是根据信仰体系、意识形态等对客观现实的重构而形成“意象”过程。意象的重构作用导致了决策者所捕 捉的信息只能是其感知和意象化的“客观现实” 。正如斯普劳特所指出的“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们将 环境想象成什么,而不是它实际上如何。”意象对信 息筛选起着近似于过滤器的作用。在信息量少的情 形下, 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现存的意象和信念来做出判断。在信息量大的情形下,意象又作为过滤信息的主要标准,因为在所有的信息中,我们只会选择 一部分信息, 对信息的解释将取决于个人决策者的信仰体系和他的意象。 1.认知误差 1 21

excel预测与决策分析实验报告

《EXCEL预测与决策分析》 实验报告册 2014- 2015 学年第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实验教师: 实验学时:实验组号: 信息管理系

目录 实验一网上书店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查询 (3) 实验二贸易公司销售数据的分类汇总分析 (7) 实验三餐饮公司经营数据时间序列预测 (9) 实验四住房建筑许可证数量的回归分析 (12) 实验五电信公司宽带上网资费与电缆订货决策 (15) 实验六奶制品厂生产/销售的最优化决策 (17) 实验七运动鞋公司经营投资决策 (19)

实验一网上书店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查询 【实验环境】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Microsoft Office Query 2003。 【实验目的】 1.实验1-1: ?理解数据库的概念; ?理解关系(二维表)的概念以及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了解数据库创建方法。 2.实验1-2: ?理解DOBC的概念; ?掌握利用Microsoft Query进行数据查询的方法。 3.实验1-3: ?掌握复杂的数据查询方法:多表查询、计算字段和汇总查询。 【实验步骤】 实验1-1 一、表的创建和联系的建立 步骤1:创建空数据库“xddbookstore”。 步骤2:数据库中表结构的定义。 步骤3:保存数据表。 步骤4:定义“响当当”数据库的其他表。 步骤5:“响当当”数据库中表之间联系的建立。 二、付款方式表的数据输入 步骤1:选中需要输入数据的表(如付款方式表)。 步骤2:输入数据。 三、订单表的数据导入 在本书配套磁盘提供的xddbookstore.xls文件中,包含了响当当数据库所有表的数据。可以利用该文件将订单表数据导入到“xddbookstore.mdb”数据库中。 步骤1:选择要导入的文件。 步骤2:规定要导入的数据表。 步骤3:指明在要导入的数据中是否包含列标题。 步骤4:规定数据应导入到哪个表中,可以是新表或现有的表。 步骤5:完成数据导入工作。 实验1-2 一、建立odbc数据源 在利用 microsoft office query对“响当当”网上书店进行数据查询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用于连接该数据库的odbc数据源“bookstore”,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启动microsoft office query应用程序。 步骤2:进入“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

决策案例分析

政府强行让农民种葡萄到底对不对? 案情简介: 2011年清明前后,正是我国东北农民春耕备耕的时节,可是在辽宁省H市J县,很多农民却被告知不得在自家田里翻地、播种,当地政府甚至出动大型机械,在农民的田里犁出来一道道深沟,强行要求农民大种葡萄。 清明时节是翻地的黄金时间,4月中旬就要开始播种。由于缺水,J县农民主要种植耐旱的玉米。可是在J县汤神庙镇,大片大片的耕地并没有翻成种玉米的条条垄沟,而是被翻成了一道道深沟。在汤神庙镇马营子村,村民陈老汉非常痛心地回忆:2011年3月2号,自己被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抬出自家的耕地,眼瞅着玉米地被开出一条条深沟。 一名村民拿着一张镇政府发给他个人的告示,上面的措辞相当强硬:“经请示县政府,镇政府决定,凡是各村规划区内,任何农户决不允许干扰,阻碍,更不得种地,必须栽植酒葡萄,否则造成一切损失,由本户和参与者自负,并根据相关法律追究责任。” 告示上还写道:“县委县政府决定五年内把J县打造成辽宁干红葡萄酒生产第一县,今年我县岭上八个乡镇规划3万亩。” 其背景是,在2010年底,J县与河北某企业正式签约,计划投资10亿元,在J县工业园建设一个干红葡萄酒生产项目。为了让项目顺利实施,当地政府部门在去年就启动了3.5万亩酒葡萄产业基地的建设工程,一共涉及J县的11个乡镇,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汤神庙镇。根据规划,汤神庙镇、王宝营子乡等7个乡镇,每个乡镇栽种葡萄面积不少于5000亩。 村民们说,镇里为了种葡萄把地翻成这样,已经破坏了土壤里原有的水分,即使现在把土填上种玉米,也别想有好收成了。眼瞅着过清明开始种地,这好墒

情都挑开晾着,都成土坷垃,这不是坑人吗?现在又不下雨,更糟了。打多少井啊,都是干井。 引进大型企业振兴地方经济本来是好事,将企业开在原料产地,企业能降低成本,农民的葡萄又有了销路,看上去是双赢的买卖,可为什么老百姓却不买账呢? 原来,J县长期干旱,并不适合耗水量大的葡萄生产。玉米不但是当地村民的口粮,收割剩下的秸秆还是东北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燃料,一旦葡萄种植失败了,口粮和过冬的燃料又在哪里? 村民们说:别说浇地,吃水都不够,不旱吃水就够了,要是旱了,吃水都不够,还能浇地? 自然因素还不是最主要的,汤神庙镇的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当地村民的话说,跟耐旱的玉米相比,葡萄太娇贵了,必须有人伺候,这和种在地里差不多就等着收成的玉米相比区别实在太大。而要专心伺候葡萄,很多人就没有办法外出打工,这等于让一家人失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在之前政府部门提出的规划中,曾经规定对栽植户实施三年补助,每亩是500元,可村民算下来却发现,种葡萄头两年根本没收益,相比种玉米,一亩500元的补贴根本不够用,规划中企业称将先行支付生产资料,村民认为这更不是免费的午餐:村民甲:我有4亩地,要是种玉米的话,玉米的价格是1元05分,我一亩地能产两千斤玉米,一亩地就是收入两千元。如果种葡萄,最起码第一年、第二年不结果,第三年结果也是微量的,到第四年大部分结果以后,我还要开始补偿杆子等4、5千块钱投资,也就是在这四五年之内,我一点收入都没有了。 村民乙:谁也不想种,可是没招啊,你说好地给祸害成这样了,谁都来气,社员都不愿意种,一个是水不行,一个这里气候也不适应。

决策分析案例分析报告

某公司某设备操作成本问题 建模与决策分析 一、问题综述 某公司某单位有一台大型设备,供公司生产和科研之用。在工作的时间里,必须有一名操作员负责操作和维护,以及提供一些编程服务。公司网络信息中心的陈主任负责管理这一设备的运作。 现在是公司每年新招录员工刚报到的时间,陈主任面临如何分配新操作员工的问题。由于所有的操作员都是新招录进入公司的,每天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和岗位认知,因此,他们每天只能在工作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工作。 目前有6个操作员(4个本科生、2个研究生)。因为他们的电脑经验以及编程能力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工资也不同。下表给出了他们各自的工资(单位: 元)以及每天可以开展工作的时间。

每个操作员必须保证一周最少工作时间,以保持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这一规定硬性的,本科生(A、B、C、D)每周8小时,研究生(E、F)每周7小时。 计算机周一到周五每天从上午8点开到下午10点,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一位操作员在职。在周末,计算机将由其他人管理。 因为设备的运行费用紧张,陈主任不得不考虑合理地分配每个操作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以使设备的操作成本最小。 二、问题定义 1、决策变量 a1、b1、c1、d1、e1、f1=A、B、C、D、E、F每周一工作的时间 a2、b2、c2、d2、e2、f2=A、B、C、D、E、F每周二工作的时间 a3、b3、c3、d3、e3、f3=A、B、C、D、E、F每周三工作的时间 a4、b4、c4、d4、e4、f4=A、B、C、D、E、F每周四工作的时间 a5、b5、c5、d5、e5、f5=A、B、C、D、E、F每周五工作的时间 2、目标:成本最小 成本= (a1+a2+a3+a4+a5)×10.00+(b1+b2+b3+b4+b5)×10.10+ (c1+c2+c3+c4+c5)× 9.90+(d1+d2+d3+d4+d5)× 9.80+ (e1+e2+e3+e4+e5)×10.80+(f1+f2+f3+f4+f5)×11.30 3、资源使用情况及限制条件 (a1+a2+a3+a4+a5)总量为18 (b1+b2+b3+b4+b5)总量为12

2020年(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壹。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于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壹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于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壹种示范效应,人们壹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于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壹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于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壹个发展中国家,正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于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壹评价分析。 第壹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见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壹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壹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X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

行政决策案例分析

药用辅料厂该不该兼并第三制药厂温县粮食局下属企业焦作市药用辅料厂,兼并了焦作市第三制药厂。这件事不仅开创了温县工业发展史上的先例,而且在全县以至整个焦作市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焦作市第三制药厂1980年建成投产,占地46000平方米,职工641 人,年产淀粉10000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产品在1988 年前畅销十多个省、市,远销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年利润100 多万元。但由于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淀粉出品率低,产量质量不稳定,客户愈来愈少,企业效益下降,特别是投资600 万元新上的年产5000 吨的葡萄糖生产线半途而废,使企业不堪重负而被迫停产。停产时,固定资产和债权总额只有1088 万元,债务却达2100 万元,相抵后亏损1012 万元。 焦作市药用辅料厂1987年7 月正式投产,占地3500平方米,职工180人,固定资产110多万元,年生产淀粉5000 吨。由于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淀粉产量稳定,质量好,供不应求,年产值1500万元,利润140 多万元,生产经营形势蒸蒸日上。 面对这种情况,粮食局局长原志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借机让药辅厂将三药厂兼并?药辅厂虽暂时背个大包袱,但不久便可形成规模,成为抵御市场风浪的强者。思忖再三,他决定召开班子会议一议。会上,原局长刚把这一想法说出,立刻遭到了多数班子成员的强烈反对。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还没听说过小鱼吃大鱼;有的说:药辅厂效益再好,让它背上这个大包袱,非把它压趴下不可;有的说,风险太大了,万万使不得。结果会议不欢而散。 这件事传到了社会上,三药厂职工的反映也传入了原局长的耳朵,各方人士纷纷议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多数持否定态度。面对重重阻力,他反复考虑:要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风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冒一定的风险,只要有50%以上的成功把握,这件事就敢干。改革开放以来,粮办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上规模,跨台阶,走过的不正是这样的路吗? 于是,他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对两个厂进行综合考察,一方面要求班子成员对这件事也要进行调查研究,每人都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意见来。 专门研究兼并问题的局长办公会如期召开,主题就是“究竟敢不敢让‘小鱼' 吃‘大鱼'”。讨论在平和而又认真的气氛中进行,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不敢。理由有四点:①药辅厂规模小,小马拉不动大车。②药辅厂兼并三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论外交决策中的理性决策模式

论外交决策模式中的理性决策模式 摘要:“理性决策模式”是外交决策研究的基本模式,具有决策者的单一人格化、决策目标的现实主义化、决策过程的完美理性化三个基本特征,但该模式忽视了显示国际政治中决策机构的多元化、国家利益的复杂性、决策过程的非理性操作性,存在着局限性。本文试就“理性决策模式”的定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作一定阐述,并对其得失提出自己的评价。 关键词:理性决策模式、定义、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优势、缺陷 外交决策虽然是针对外交、应对国际环境做出的决策,但是决策的基础还是国内政治,而且外交决策可能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作为一种危机处理方式,无论是金融、安全、环境、技术、文化、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可能涉及外交决策。因此,外交决策可谓“贯穿内外,包罗万象”。 此外,外交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各国各地的国体政体、政治传统、民主程度都可能影响一国的决策方式。但是为了规范研究,学者们还是将外交决策模式在理论上大体上分为了三种:即以博弈论为主要方法的理性选择模式、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方法的官僚组织模式和基于心理分析法的认知心理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rational model),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汉姆·艾里森(Graham T. Allison)在其《决策的本质》一书中所论述的“外交决策三大模式”之一,也是众多学者、专家用来观察、理解各国政府外交决策的传统研究视角。 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理性决策模式”,即是在历史学的外交决策研究框架内,将国家或国家外交决策者看作是一个高度统一的行为体,并认为决策者能从理性出发,能依据同样的国家利益,在一切可供选择的外交方案中进行决策,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的一种外交决策模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理性”是“理性决策模式”的核心要素。那么,何谓理性?理 性一词(rationality)来源于拉丁词根“ratio”,带有“明智、理智”的含义,通常用来描述信仰范畴中的“坚持信念的方式”[1]以及行为活动范畴中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中的“理性”属于后者。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教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表1-1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决策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1: 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的诞生 1992年4月3日,是我国领导决策史上极为有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从此揭开了中国决策史上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新一页。 三峡工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继万里长城之后最大的一个工程。它将创造人类史上蓄水、发电、主题建筑物等多项世界纪录。国外专家盛赞它是21世纪最大的、最有雄心的土木工程。三峡工程的研究、设计、论证时间之长,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泛,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早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过修建三峡水电站,近一个世纪以来,三峡工程的最终决策经历了四上四下,多次反复的过程。终于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为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梦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是否建设三峡工程,一直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仅建国后就论证了四十年,争论了三十年。在这些激烈的争论中,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的实质,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工程技术上的不同观点所引发的,但相当大的成分在于人们处于不同的环境,对最终决策建设三峡工程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和心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三峡工程的受益者,大都期盼工程能够尽快上马;长江上游地区,由于水库建成后将大面积蓄水,淹没大片的土地和家园,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因此

有所异议是十分正常的;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原有的长江水域的许多宝贵的自然和人文的历史遗产必然会受到破坏,即使能够将部分文物迁出,仍然有相当多的文物被淹没在水下,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浩大,担心工程上马后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等等。正是因为全国各地人民的不同心态,在三峡的最终建设问题上形成了诸多的意见和建议。长期以来,三峡工程几上几下,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程技术力量固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在进行如同三峡工程建设这样超大型建筑工程的决策时,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声音都必须仔细倾听,尤其是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必须加以吸取。同时,从全国情况看,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担心、异议甚至是反对的心理状态,决不能强制性地进行决策,否则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全国人民造成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是以后世世代代都无法弥补的。 从三峡工程议案的通过中,我们可以看到,进行领导决策尤其是进行重大问题的领导决策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详尽的收集信息,严谨周密的科学论证,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严格认真的方案制定,精确高效的实际运作,乃至坚定有力的监督控制,这些都是完成一个高质量的、高效益的领导决策的必备因素。 (参见图春友编著:《现代领导心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分析与思考: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 ——以中美建交为例 余丽 2013-2-15 15:36:51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1期作者简介:余丽(196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教学与研究,河南郑州450001 内容提要:中美建交,既受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受到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体现了理性行为者、官僚政治以及组织机构三种模式的决策特点。这三种模式的结合使美国能够较全面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病。 关键词:理性行为者模式官僚政治模式组织机构模式中美建交 宏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是国际体系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过程决定国家的国际行为,国家被当做一个理性、单一的统一体,国家的对外决策机制称为理性行为者模式。大部分探讨国家对外政策的文章都是使用这一分析模式。然而,单纯从国际层次进行分析的理论虽具有一定的解释性,但是它们“在实际存在的反常现象和理论的局限性的共同压力下很容易变得无能为力”[1](P42),以至于这种单一层次的分析(国际层次)不得不让位于两个结合起来的分析层次,即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按照亨利?基辛格的看法,任何政治家在做出外交决策时都受到两套因素的制约:一是其他国家的政治、势力和行动;二是从公众舆论到政府和官僚机构的态度这一系列内部条件[2](P157)。由此,国家对外决策机制的模式也加以扩大,出现了官僚政治模式和组织机构模式等,这两种模式都是考察国家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国家的对外行为。

中美建交是中美两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对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过程曲折复杂,扑朔迷离。回望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美国的国内政治如何影响着美国与中国建交的决策,让我们把分析的框架纳入上述的三种决策模式。 一、“大三角”关系与卡特的决策:理性行为者模式 自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尘封已久的大门以来,两国关系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美国历经尼克松、福特两任总统,与华建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卡特上任之初也并没有把建交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可是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促使他在1978年初最终下定决心与中国建交。这些国际因素主要是:苏联的继续扩张和日益恶化的美苏关系;1978年初苏联向中国示好的姿态以及中苏出现和解的迹象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加紧了与美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态势逼人。1978年初,苏联向古巴军队提供空运支持,并通过古巴企图策划在东非建立“红海联邦”。受挫后,苏联于1978年1-2月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军事援助反对索马里,终于迫使索军于1978年3月退出欧加登地区。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地区争议中扩大势力范围的举动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自毛泽东逝世以后,莫斯科一直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为此不断向中国作出示好姿态。虽然中国对苏联的建议反应冷淡,但有迹象表明,中国也在认真考虑松动对苏政策。1977年秋,中国政府决定派王幼平去莫斯科任中国驻苏大使。在此之前,中国驻苏大使职位已空缺了18个月。1977年11月初,中国领导人派外交部长黄华赴苏联大使馆出席在那里举行的苏联国庆日招待会,这是10年来

经济预测与决策(决策部分)

一、选择题 1、在实际决策中,要取得完全信息(B)。 A.是很容易的 B.是不可能的 C.是没有必要的 D.是能做到的 2、在决策方案选择中以“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原则(A)。 A.具有实践意义 B.不具有实践意义 C.降低了决策标准 D.是不科学的 3、在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两种决策中,具有决策速度快、效率高特点的是(A)。 A.个人决策 B.集体决策 C.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D.不能肯定 4、决策在融合各门相关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多种不同的作用形式和具体分析方法,体现了经营决策的(D)。 A.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B.程序的完整性 C.内容的复杂性 D.方法的多样性 5、在决策中,决策的科学性原则体现在(D)。 A.决策程序上

B.决策方法上 C.决策方案实施上 D.以上都对、 6、决策过程有固定的程式和标准方法的是( A )。 A.确定型决策 B.未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个人决策 7、在非确定型决策时,为了充分利用收益函数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决策者应该采取的决策准则是( C)。 A.最小最大原则 B.最大最大原则 C.等概率准则 D. 准则 8、敏感度分析的目的是(B )。 A、揭示决策方案如何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B、找到影响决策方案的因素 C、了解决策者对信息的感应度 D、提高决策的质的分析水平 9、在转折点上,最佳方案损益期望值与非最佳方案损益期望值(A )。 A. 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能确定 10、借助决策树分析法评价、分析、计算某种方法获得信息的价值(B )。 A、是不可能的 B、是可以做到的 C、是不必要的 D、可操作性差 11、某企业有三种扩大生产方案,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有三等,其收益情况如下表: 如果决策根据悲观准则则应选择方案( C )。

国际战略暨外交决策分析解析

國際戰略暨外交決策分析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班 陳欣之 壹、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討論國家在國際體系中如何應對安全困境,擴大本國權力與追求國際地位的戰略構成暨外交決策。 有關戰略暨外交決策,首先從國際體系之層次,討論位處國際無政府狀態中之國家,所面臨之安全困境暨國家追求安全之必要性。其次就國家分析層次,討論外交策略形成。最後就個人層次,研究官僚體系暨政府菁英,如何處理對外事務,探索外交決策的內容、特徵與模式。 本課程期望能夠透過討論、老師講授與同學之報告過程,培養修課同學對於大戰略暨外交決策相關研究成果之認識與運用,並作為深入研析國家對外決策之基礎。 貳、教學方式: 透過課堂提問及討論,瞭解國家外交暨戰略之構成與對外行為。 參、課程要求: 每位同學於課前閱讀指定參考文獻,報告閱讀心得並且參與課間討論。 每位同學需進行一次論文口頭報告及繳交書面期末報告。書面報告格式以《問題與研究》之格式為準,需有章節目錄、本文與參考書目。書面報告不得少於15頁。 口頭暨書面期末報告之前,需繳交二頁論文提綱,並在課間就此進行口頭報告。論文提綱需列舉研究源起、所欲探索問題、研究方法、問題假設、論證之基礎、可能的理論解釋以及最後同學在論文中所欲補充的看法。 論文撰寫請參考: Thies, Cameron G. 2002. “A Pragmatic Guide to Qualit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Vol. 3, No. 4, pp. 351-372. Evera, Stephen Van. 1997.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基本方法)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基本方法) 上一节我们说了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我们谈谈决策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决策树法、Bayes方法、Markov 方法。 决策树法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based method):是通过确定一系列的条件(if-then)逻辑关系,形成一套分层规则,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结局的概率分布用树形图来表达,生成决策树(decision tree),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预测或正确分类的目的。树的扩展是基于多维的指标函数,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及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 决策树分类:按功能分:分类树和和回归树按决策变量个数:单变量树和多变量树按划分后得到分类项树:二项分类树和多项分类树 决策树的3类基本节点:决策节点(用□表示)机会节点(用○表示)结局节点(用?表示) 从决策节点引出一些射线,表示不同的备选方案,射线上方标出决策方案名称。射线引导到下一步的决策节点、机会节点或结局节点。从机会节点引出的线表示该节点可能出现的随机事件,事件名称标在射线上方,先验概率在下方。每个结局节点代表一种可能的结局状态。在结局节点的右侧标出各种状态的效用(utility),即决策者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结

局的(利益或损失)感觉和反应,用量化值表示。绘制决策树基本规则:各支路不能有交点每一种方案各种状态发生概率之和为1 决策树分析法步骤:1 提出决策问题,明确决策目标2 建立决策树模型--决策树生长2.1决策指标的选择的两个步骤:2.1.1 提出所有分值规则2.1.2 选择最佳规则 2.2 估计每个指标的先验概率3 确定各终点及计算综合指标 3.1 各终点分配类别3.2 各终点期望效用值得确定3.3 综合指标的计算3.4 计算值排序选优树生长停止情况:子节点内只有一个个体子节点内所有观察对象决策变量的分布完全一致,不能再分达到规定标准一棵树按可能长到最大,通常是过度拟合(overfit)的。训练集:用于决策树模型建立的数据集测试集:决策树进行测评的数据集。过度拟合的树需要剪枝,即去掉噪声(拟合中的误差)。剪枝需要兼顾复杂度(节点数目)和预测精度(决策损失)。决策损失(decision lose):指随机抽取的某一个个体,在树的某决策节点被错误分类所引起的效用损失。建立决策树的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精度的分类或预测值,以期为决策提供依据。可按照这几个特性对其评估:准确、简洁、易行、易理解和能发掘复杂数据内在关系。Bayes方法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通常是将状态变量当作随机变量,状态变量发生的可能性用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表示,以期望值准则(expectation rule)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但是先验概率

决策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XX有限公司 罗德兹博士发火了“这应该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决策,因为只有两种选择,我实在不明白它怎么会变成这么大的一个问题。我只是让你们去挑选一台机器而已”,管理委员会都面有愧色。 问题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星期了,虽然约翰·罗德兹已经预感到了它会发生,他还是非常生气。当他还是一名年轻的化学家时,他创建了这家公司,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公司一直避免了政策方面的激烈争论,目前就这个小问题发生争论,这令他感到困惑和不安,特别是这发生在公司已经完善以后。 罗彻姆有限公司是最大的独立公司之一,它主要向仪器加工业供货。它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获得成功,这归功于一种食品防腐剂,它主要用于肉制品的保鲜,当时是用利兰太(LerentyI)的名字出售的。此后它们又开发了食品染色与食品包装方面的产品,目前,利兰太在公司销售总额中只占25%。 决策 争论的发起与替换用于生产利兰太的一台加工机器有关。一共只有两台机器,它们都是由当地的切迈克斯(Chmex)公司出品的。其中较旧的一台机器发生了故障,频繁的停机,再加上质量水平的不稳定,使产出水平只能勉强达到要求。现在的问题是,应当用新的切迈克斯机器替换旧的,还是购买市场上仅有的符合加工要求的一家德国产AFU机器?首席化学家对两种机器进行了比较,如附录图1所示:

问题由新成立的管理委员会主持解决,约翰?罗德兹最近宣布,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从前所彩的专制的(尽管比较友好)决策方式应该改变了。委员会由四名高级经理组成,他们是:首席化学家和营销经理,他们从公司创立起就在公司工作;还有生产部经理和会计师,他俩加入公司只有6个月之久。这是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罗德兹已经开始为当初的决定后悔了。 下面列出的就是委员会各位成员提交的信息以及他们对决策的表态。 1.营销经理 今年对这种防腐剂的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2000万英镑的规模,其中罗彻姆公司占大约48%的份额。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很多防腐剂用户现在能够买到与利兰太相似的产品,竞争的结果是市场对价格的反应敏感多了。 将来的市场走向有些不确定。很明显市场不会萎缩(从需求量看),最乐观的估计表明4年后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万英镑(按当前价格计算)。然而,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考虑到食品防腐的潜力,当前的市场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罢了。特别是考虑到几乎被打开的出口市场。 利兰太是根据顾客的专门要求以固体、粉末或液体形式出售的。然而,尽管比较复杂,价格仍与所使用的化学品的重量相关。比如,今年的平均市场价格大约是200英镑/千克。当然,根据订货量朱同价格也会有所变动。 目前,我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每个月利兰太的质量和数量,虽然生产部门从未让我失望过,但我担心除非我们迅速买到可靠的新机器,否则这样的事很快就会发生。德国的机器几周后就可正式投产,而且产品的质量会更好。而且,如果需求增加,我不是说需求一定增加,德国AFU机器可以提供额外的生产能力。我承认现在我们还没有扩大防腐剂市场份额的打算,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开发其他产品。当这一目标完成后,我们再回头来关注防腐剂问题。 2.首席化学家 首席化学家是罗德兹的一个老朋友,每种新产品的研制,大体上由他俩共同负责。目前,他的主要预算用于改进基本的利兰太,它主要用于酸性丰富的食品,譬如水果。这并不容易,至今仍未有什么结果,但这位首席化学家仍保持乐观。 如果我们成功改进了利兰太,市场需求一夜之间就会鄱番,我们就会需要额外的生产能力。我知道如果选用德国机器就要承担风险,但公司就是在把筹码押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之后才成长起来,我们必须继续表现出信心。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知识梳理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错误!

考点1罗斯福新政 【重难点突破】 一、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什么缺陷?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生产缩减和失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政府都不应当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地把经济导向稳定状态。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缺陷在这场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其缺陷即:只强调给予个和企业最大限度的放任自由,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干涉政策,也就是只强调市场对资源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反对政策对经济的干预。 2.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 美国经济危机严重,一半以上的全国性银行已经破产或者终止提款,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主要措施是什么? (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2)罗斯福的新政的主要措施

(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新政的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2.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 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典例精讲· (2016·徐州模拟)材料一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1935年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由1932年的58上升到了121,工商业企业倒闭数目减少至1932年的三分之一。银行业也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一半以上;失业率大幅下降,至少使600万人有了工作。 材料二“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七百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了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爆发了“黑色星期二”,股价下跌比1929年爆发“黑色星期四”后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