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皮瘤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症状加重时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疼痛或其他异常 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时的反应可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明确 护理目标和措施。
护理计划应灵活调整,以适应患者的变化。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缓解症状
护理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 ,改善生活质量。
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理? 促进愈合
通过日常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 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是关键。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病情带来 的情绪困扰。
在哪里进行护理? 社区支持
社区医疗中心和支持小组可以为患者提供额外的 资源和帮助。
参与社区活动有助于患者的心理恢复。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 情况和并发症。
术后第一周是最关键的恢复期,应给予特别 关注。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控病情 变化。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在哪里进行护理? 4. 何时进行护理? 5.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什么是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
什么是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
定义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 常发生在外阴部位,表现为皮肤肿块或结节。
可以通过倾听、陪伴和鼓励患者表达感受来 提供支持。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预防和措施PPT

避免致癌因素:避免吸烟和暴露于有害 化学物质,以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摄入丰富的维 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 免疫系统功能,抵抗肿瘤发展 。
使用安全性避孕方法:使用安 全有效的避孕方法能够降低患 病风险。
早期发现和治 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
定期自我检查:使用手触摸外阴区域, 查找任何异常症状或肿块。及早发现异 常可以争取更多治疗机会。 寻求医疗建议: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症 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正确的诊 断和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 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加强 免疫系统和改善预后。 跟踪复查:定期复查可以检测 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生活方式和预后管理
寻求支持: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机构 的支持,有助于患者应对身体和情绪的 挑战。 预防再发: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 措施,以减少血管外皮细胞瘤预 防和措施PPT
目录 介绍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和治疗 生活方式和预后管理
介绍
介绍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 见的肿瘤,发生在外阴的血管 内皮细胞上。预防和措施对于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经常接受妇科检查可以早期 发现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
早期发现和治疗
多学科治疗团队:寻求多学科 医疗团队的建议,包括妇科医 生、肿瘤学专家和外科医生, 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除肿瘤 组织等。
早期发现和治疗
支持性治疗: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 供心理和支持性治疗是必要的。
生活方式和预 后管理
生活方式和预后管理
15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15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李蜀华;郑敏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3(9)1
【摘要】通过光镜、网织纤维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了研究,其诊断要点为:(1)血管极为丰富,遍布整个肿瘤组织,而呈非灶性区域性的血管外皮瘤样区,血管腔隙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从大的扩张薄壁血窦、鹿角状血管,到中等大小直至小的毛细血管均可见到;(2)网织纤维极为丰富,遍布全瘤,且分布规律,总在血管基底膜外围绕单个或2~3个瘤细胞呈细网状,瘤细胞巢内均有网织纤维;(3)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仅对Vimentin呈阳性反应。
本文还讨论了与滑膜肉瘤等的鉴别诊断。
【总页数】4页(P14-16,T005)
【作者】李蜀华;郑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202
【相关文献】
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J], 徐东波;孙保存;惠京;赵秀兰;刘岩雪;林建韶
2.第四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附2例电镜观察) [J], 黄文臣;吕博川;等
3.卵巢无性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J], 姚伶俐;张晓亮;孟波;王栋;翁
海燕
4.脑膜血管外皮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J], 冀春萱;周晓红;杨龙泉;黄格非;王全红;刘育艳
5.脑膜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附2例报告) [J], 侯文娜;马小兵;郑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血管外皮瘤1例报告

[2]Joseph Espat N,Jonathan J,Denis D,eta]..Conventional Hemangiopericyto—
ma. Clinical Outcome/Espat et a1.2002. 1746 — 1751.
[3]朱宏伟 ,师蔚 ,屈建强 ,刘 重霄 颅 内血管外 皮瘤 1例报 [J] Clin
· 64 ·
中 国民族 民 间 医 药 Chinese jourrt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医 疗 论 坛
Medicial Treatment For u m
枕 可见 5.2cm X4.3cm大小 稍长 T1稍长 T2信号 ,异常信 号 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长 T1长 1、2信号 ,病 变 占位效 应明显 , 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 ;增强扫描后病 变边 缘实质 明显强化 , 其 内可见 片状 不规 则无 强化 区,周 围水肿 明显 。边 缘似 见 脑膜强化 。图 8为病理 图片 ,示 中央为血 管腔 (黑箭 头), 周 围即为增生 的血 管外皮 细胞 ,主要 是 内皮细胞 ,有 异 型 性 ,核分裂像 >10个/10HPF,浸润周边脑组 织。免疫组 化 染 色 结 果 :CD34 (+)、 Bcl一2 (+)、CD99 (+)、EMA (一)、SMA (一)、S一100 (一)、CK (AE1/AE3) (一)、 CK7 (一)、CKS/18 (一)、Ki67 (阳 性 率 5% )。 2 讨论
血管瘤是异型性吗,治疗方法

血管瘤是异型性吗,治疗方法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发病率在儿童和成人中也较高。
血管瘤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良性血管瘤和恶性血管瘤。
良性血管瘤一般比较容易治疗,而恶性血管瘤则需要及早发现和治疗。
本文将主要介绍血管瘤的异型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血管瘤的异型性血管瘤的异型性通常指的是它在不同部位出现的不同症状和表现。
同一部位的血管瘤也可能存在异型性。
一般来说,血管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浅表型血管瘤:主要出现在皮肤和黏膜上的浅表性瘤,呈鲜红色,易于出现溃疡,共济失调等症状。
2. 深部型血管瘤:主要出现在深部软组织器官中的深部型瘤,不易被发现。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3. 动脉型血管瘤:主要位于肝脏、肌肉等血管丰富的器官中,常伴有出血、疼痛等症状。
4.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位于脑组织中,出现较晚,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等。
5. 恶性血管瘤:病人多为中年女性,发病后生长较快,易转移,治疗较为困难。
二、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射频治疗、电化学治疗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激素、口服溶栓药、镇痛药等。
(2)激光治疗:采用红外光激发血管内色素,使得血管收缩和闭塞,达到抑制和消散血管瘤的效果。
(3)射频治疗:通过电磁波产生的热能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效果。
(4)电化学治疗:将电极插入到病变组织内部,通过电流的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手术治疗(1)切除手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2)血管栓塞术:通过血管栓塞器将血管内的血栓注入病变组织处,达到闭塞血管和杀灭病变组织的目的。
(3)放疗:通过X板、伽马刀等放射性设备,对病变组织进行放射性照射,达到杀灭病变组织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在治疗血管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早期诊断:对于患有血管瘤的患者,应该尽早发现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髋关节血管外皮瘤一例

中 国骨 伤 2K2年 l其第 1 f 3 5卷 第 t 期
c a bn jOn o h  ̄& ' u ,J ∞O , Iama 鼢 r 2 v 1 , l 5№
骨折远端 , 再逆行打^骨折近端 , 这样该克 氏针将影响踝关节
的 术后 功 能 锻 炼 。
颈部骨皮质变薄, 呈现溶骨性破坏 , 中骨质部分硬化。各项 其 化驻检查均 无异常发 现 1 2月行 局部 肿瘤切 除 , 带缝 匠肌 蒂髂骨瓣 转移修 复骨 歃损术” 。病理诊 断为 : 不典 型纤维 骨
组织细胞瘤” 。手术后 , 髋人字石膏 固定 3个月 , 可独立 行走 . 无特殊不适感 定期 x线拍 片检查 , 均显 示病变部位 骨愈合
・
病 例 报 告 ・
髋 关节血 管外 皮瘤 一例
杨 超 王 勇
( 兰州军 区 医院骨科 , 甘肃 兰州 7 0 5 ) 30 0 再次局部 复发 , 并出现肺部转移。
讨 论
患者 . 男性 ,6岁;9 0年 1 4 19 0月因左 侧髋部 行走疼 痛 1
月余 . 门诊以 :左股骨颈部 肿瘤 ” “ 收^。x线检查 : 左侧股 骨
时, 即可外敖橡皮生肌膏 它是一种 活血解毒 , 腐生肌 长 桂
肉为主要的 中药制剂 , 具有 促进剖 面愈 合的功 效 , 最新研 按
能加快骨折的愈台 和功能 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骨折疗效标准草案 尚天裕 医学文集 北京 : 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 1 93 99 1 (
( 收稿 :000 0 编辑 : 20 . 1 3 李为农 )
胀、 托马斯征 6 。 0 阳性 , x线及 c T检查 : 显示左侧 股骨颈部骨 质戋去连续性 , 密度 减低 、 呈溶骨性破坏 , 植骨 部分愈合 碱 性磷酸酶 1 5 0 U几 ,9 6 5月 7日肿瘤局部刮 除 、 19 年 同侧腓骨 带血管移植 手术 , 中见 : 瘤实质呈灰 白色鱼 肉状 , 术 肿 已经侵 ^周围肌层 , 措血 管束分 布界 限 尚清 、 骨头 颈大部侵 蚀破 股
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

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李双生; 邱晓晖; 张建魁; 耿旭影; 牛鹏飞【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作者】李双生; 邱晓晖; 张建魁; 耿旭影; 牛鹏飞【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安徽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2.2; R445.2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发生于间叶组织血管源性肿瘤,它来源于毛细血管网状纤维鞘外的血管外皮细胞[1]。
其发生与毛细血管后的微静脉有关,故全身各部位均有发病可能[2]。
血管外皮瘤影像诊断缺乏特异性表现,为提高对其认识水平,现将10年来所见6例血管外皮肉瘤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6例血管外皮瘤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36.7岁。
颅内血管外皮瘤4例,(其中右枕部1例,额部2例,顶部1例);颈椎椎管内血管外皮瘤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1例。
上述血管外皮瘤患者4例是在检查中偶然发现,2例因出现局部不适就医检查发现。
所有病例均经术后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血管外皮瘤,其中2例为恶性血管外皮瘤,4例为良性血管外皮瘤。
1.2 扫描方法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患者行CT和MR平扫加增强检查。
使用美国GE公司Hispeed双层螺旋CT机,自膈顶上方5cm至肾脏下极,层厚7mm,螺距2连续扫描,扫描条件:120kV,200~300mA,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采用先灵公司生产的优维显(非离子型) 100ml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3.0ml.s,延迟20s扫描,分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均以软组织窗片观察,分析其CT征象。
MR扫描使用Siemens Magnetom Symphony 1.0T超导MR仪进行检查,使用腹部线圈常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为常规横断位、冠状位SE T1WI、TSE T2WI,层厚5mm,层间距1mm。
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骨血管外皮细胞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如何诊断鉴别,骨血管外皮细胞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
*一、检查:
1.干骺端或骨干虫蚀状、斑片状、泡沫状或大片状溶骨性破坏,边缘不清,破坏区内有大小不一的残留骨嵴。
破坏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
肿瘤侵及骨皮质使其变薄和轻度扩张。
亦可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
少数病例可见少量成骨现象,有骨膜反应或Codmon三角。
*以上是对于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骨血管外皮细胞瘤易混淆疾病。
*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如何鉴别?:
*一、鉴别
嗜银染色见血管的网状纤维膜将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分开,网状纤维穿插于瘤细胞之间,这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瘤鉴别。
镜下有分支状或吻合成网的血管腔隙,这可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此外,病理组织学还应注意与滑膜肉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和转移癌相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骨血管外皮细胞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骨血管外皮细胞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外皮瘤
(Hemangiopericytcoma HPC )
文献复习
一般情况:
❖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是血管基底膜外层的间叶细胞
❖1942 年Stout 和Murray 首先描述并命名为血管外皮细胞瘤。
❖也称血管外皮肉瘤(hemamgiopericyte sarcoma)
❖1975 年Mcmaster等将血管外皮细胞瘤分为3 组,即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
随后又把瘤细胞核异型大、核分裂、有灶性坏死称为血管外皮肉瘤
❖约占血管肿瘤的1%。
临床特征: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成年发病;
❖男女发病无差异;
❖多发于下肢、腹膜后、骨盆等处。
❖肿瘤的发生与毛细血管之后的微静脉有关,故全身各部位都有发病的可能;
❖一般为无痛、缓慢生长,边界清晰的局限性孤立的肿物。
影像学特征:
❖x线片:显示出不透x线的软组织团块,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偶尔有钙化影。
❖CT表现:肿瘤可为高密度,混杂密度,其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囊性坏死区。
增强后的CT或血管造影能分辨出肿瘤的密度及界线。
❖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等略高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
病理特征:
❖巨检多为实性,棕红色或紫红色圆形肿块,质软而脆,有明显的鱼肉,无完整的包膜,1/ 3 肿瘤质硬地中等偏硬,内有灰白色纤维束分隔瘤体成分叶状。
❖镜下肿瘤富含血管,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紧贴血管壁呈放射状或环绕血管呈束状排列。
治疗方案:
❖手术广泛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可行介入血管栓塞术或术前放疗防止术中大出血,放疗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缓解期较短。
❖单纯放化疗对此病不够理想。
预后:
❖该病的特征就是复发和转移,死亡原因多为远处转移。
❖单纯手术效果差,复发率是50%-75%。
❖联合放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38-75个月。
相似病例报导: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金城报导:1例41岁女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多发性颅外转移,包括肝脏、肺脏及颈椎等。
(1986年因左侧矢狀窦旁肿瘤而接受开颅并肿瘤切除。
因肿瘤局部复发于1990及1992年再接受肿瘤切除手術。
1994年又因后颅窝肿瘤接受枕骨下颅骨切除并肿瘤切除,住院期間发现左上肺叶肿瘤及左肝左叶肿瘤乃接受胸腔镜肺叶肿瘤楔型切除,及腹腔镜肝叶肿瘤部分切除。
1995年5月及11月分別接受右侧桥小脑脚及颈椎肿瘤切除。
所有以上八次手格的病理显示均为血管外皮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