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的营造手法和艺术特色

1 岭南园林的选址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苏州园林的选址原则是:辟园于小巷深处,园林混杂于民居中间,也就是在闹市中求僻静去处,通过艺术构思和人工手段去营造出一片城市山林之境。而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降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保留至今的粤中四大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如果说北方皇家园林是一望无际的山山水水,感觉是没有特定的环境空间限定,而江南园林是筑有自己的天地,以隐的思想为主导,那么岭南庭院则反映了园主人既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又想向外扩展,了解外部世界的思想情感。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岭南宅园的园内空间也是属于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岭南宅园面积较小,园林空间组织较为简单,不能象江南园林那样运用穿插、曲折、渗透等各种手段来丰富庭园空间,但岭南园林通过借助园外景色,把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从而形成了园内空间的丰富层次。这种借助于外部景色的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1) 临界面交融法

岭南园林选址大多在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因此,造园时在宅园与外界交界处,利用环境景观最好的面向采取开敞的方式进行布局。岭南园林常用的手法就是借用水面,水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平坦开阔,视野宽广。而且还将厅堂作为界面,在园内可观赏园外风光,而园外观看园林建筑,因造型之优美更显出园林的魅力。

2 )景观视点抬高法

利用楼阁或假山抬高视线,当登上楼阁或假山时,不仅园内空间景色一览无余,而且能望到园外的溪流、池湖、田野,还有远处的峦群山峰,庭园高处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有海阔天空之感,园林构成十分丰富,取得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果。

2 岭南庭园建筑布局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下面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

1)建筑绕庭布局

建筑绕庭即建筑物沿园的四周布置,并以建筑物及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空间的布局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极为有限的面积内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的局面。如东莞的可园。

2)前庭后园布局

前庭后院或前庭后宅是岭南另一种常

见的庭园布局方式,庭园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后院小区,自成一体。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但没有实墙相隔,而是又分又连。庭园区与住宅区的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庭园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较为疏朗开阔。住宅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但比较灵活和自由。实例有顺德清晖园。

3)书斋侧庭布局

书斋是岭南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它通常与住宅、庭园结合在一起。大多数书斋设在住宅旁,书斋与宅院一墙之隔,用门洞相连接。书斋庭园的形状、大小、尺寸灵活多变,庭园空间通透迂回,多采用敞庭、拜庭、连廊、通花墙等开敞的建筑或小品。书斋庭园中布置水景假山,种花植木,自然风趣比较浓厚。这种书斋侧庭在粤东宅园出现较多。

4)前宅后庭布局

前宅后庭或前宅旁庭的布局方式前面为多进传统天井院落式的宅居,后面或宅旁才是庭园。以宅为主的民居多用中轴对称的方法,并且大型宅居可以有多条轴线,穿过严谨对称的重重院落,在一些民居的后部或一侧,常常会意想不到地出现一个自由布局的小型庭园。

3 岭南庭园空间表现

空间是庭园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它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衔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岭南庭园是一种以建筑围合的庭园空间,在岭南庭园或庭院中,围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四合院形式的庭院,多出现在岭南一些较为正规的建筑组群里,如府衙官邸、寺院道观、祠堂书院等。除了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它一些组合方式。如用墙垣与建筑物结合围成庭院,东莞可园的壶中园小院,就是三面建筑物一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岭南庭园在布局上多具有地方的特点。如番禺余荫山房采用几何图案形的平面布局,将两个水庭并排组成,一个为“回”字形,另一个则为方形;东莞可园则运用“连房广厦”的布置,建筑成组成群地围合着一个大庭园,园内的空间穿插组合有点象小街坊,这与以往采用单栋分布、联以回廊曲院的布局手法迥然不同。

4 建筑形式

岭南园林的建筑体形一般较为轻快,通透开敞,构造简易,体量也较小,建筑的外形轮廓‘柔和稳定,大方朴实。岭南园林的厅堂一般为三开间,明间与次间中常有格扇或门罩分隔,划分成会客交友和看书休息等不同作用的空间,如余荫山房深柳堂、可园可堂等。但岭南庭园中的许多建筑单体平面,并非一定是三开间的矩形平面,如可园的双清室为亚字形,余荫山房的玲珑水榭平面就成八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