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边缘人
名人事例 查底层做起 盖茨

名人事例查底层做起盖茨美国社会的“底层”,不是想象中的“贫民窟”。
他们是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往往也是美国社会中的边缘人群。
美国有一个现象特别令人关注——很多美国人都热衷于去体验贫民窟生活。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城市,许多贫民窟边缘地区,都生活着形形色色不同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们。
这些来自各个不同阶层和群体当中的人们,用他们各自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方式为这个国家作出自己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和群体的贡献。
他们也因自己独特的经历而被人们关注,并引发了社会上对这种现象关注和讨论。
一、查底层成为亿万富翁哈佛大学教授阿诺德·施瓦布,是“史上最成功的亿万富翁”之一,也是“史上最富有的大学教授”之一。
施瓦布教授的财富,在纽约的财富排行榜上排名第34位,在全美第34位。
施瓦布教授拥有5个子女,他的妻子和三个子女都有很好的教育,其中三个女儿有博士学位,还有一个儿子有计算机专业学位。
施瓦布教授拥有11家公司和许多资产数额巨大的公司,曾在1997年至2002年间是华尔街上的首富。
但是,由于妻子的自杀,施瓦布教授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焦虑和困惑,他认为自己在财富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名人也是边缘人美国著名的电影演员梅尔·吉布森就曾经表示,自己小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如果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
从开始学钢琴开始,他就开始了一段苦行僧般的生活经历。
他是一名职业棒球运动员,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名堂,赢得了教练和队友们的信任。
2005年,吉布森终于通过了篮球专业运动运动员资格考试,这使他实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职业棒球运动员。
但不久之后,吉布森也陷入了困境——他的一位邻居在一次比赛中受了伤,需要去一家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可是邻居却没有办法负担他的医疗费账单,因为很多医院都拒绝为“病人”支付医药费和医疗费用。
三、成为名人,也要成为边缘人群尽管是一个名人,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和其他社会保障,甚至在工作岗位上也无法找到工作,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
人贩子的人生感言现场

在一个昏暗的地下室,昏黄的灯光映照在一群脸上写满悔恨与绝望的人身上。
他们曾经是社会的边缘人,是法律与道德的背叛者,如今却因为自己的罪行被关押在此,等待着法律的审判。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一个曾经的人贩子站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生命感言。
---(人贩子缓缓走上讲台,台下的人们安静下来,目光中充满了复杂。
人贩子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各位,我知道我站在这里,你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我也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有着梦想和希望的普通人。
但是,我的生命轨迹因为一念之差,偏离了正轨,走向了歧途。
”(人贩子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
在我小时候,他们就告诉我,人要诚实守信,要善待他人。
那时候,我信以为真,以为这就是人生的真理。
可是,随着我长大,我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
”“社会的现实让我感到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感到无助。
我开始怀疑那些曾经教给我的道理,开始寻找一种能够快速改变命运的方法。
于是,我接触了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开始了我的人贩子生涯。
”(人贩子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悔恨。
)“我第一次贩卖人口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罪恶感。
但是,面对金钱的诱惑,我选择了沉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沉迷于这种交易,以至于我忘记了人性,忘记了道德,忘记了法律。
”“我看到了许多家庭因为我的罪行而破碎,看到了许多孩子因为我的贪婪而失去了自由。
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绝望,我都能感受到,但是,我却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
我像被魔鬼附身了一样,一步步走向深渊。
”(人贩子声音哽咽,情绪激动。
)“我知道,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毁了许多人的家庭,我伤害了许多人的心灵。
我无数次在梦中惊醒,看到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泪流满面,看到那些被拐卖的孩子在街头流浪。
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割在我的心上,让我痛不欲生。
”“现在,我站在这里,我只想对那些受害者说一句:对不起。
我知道,任何言语都无法弥补我所犯下的罪行,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原谅我,希望你们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边缘人”的生存危机:空间批评视阈下对田纳西

“边缘人”的生存危机:空间批评视阈下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的解读【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关注“边缘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她们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
本论文将借助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以《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两部经典作品为例,研究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作品中的典型边缘群体,即南方淑女,揭示其戏剧中“边缘人”的生存危机,旨在探究田纳西对于社会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渴望。
【关键词】田纳西·威廉斯;边缘群体;生存危机;空间批评理论1 引言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戏剧界的奇迹。
在威廉斯的剧作中,他对南方淑女这一社会边缘群体深表关切。
在《威廉斯笔下的女性角色》一文中,达庞特称这些角色为“他(威廉斯)自己个性的投射,恐惧、胆怯、小心翼翼、高度敏感、有点神经质,无法适应现实世界的严酷”(54)。
由此可见,研究威廉斯剧作中的边缘群体对于深入了解作家本人具有重要意义。
2 空间批评理论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
他认为,每一个社会,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产生自己的空间。
简单地说,社会空间是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的,而参与这些关系的人,他们的行为模式和认知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为了创造更适合自身存在的空间,社会主体的进一步实践也将给整个社会空间带来不断的变化。
因此,空间可以作为分析社会的工具。
列斐伏尔对空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物理空间,它是可被感知和描述的;二是社会空间,关注的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第三,心理空间,包括认知、逻辑、话语和思想。
这三个维度同等重要,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3 “边缘人”的生存危机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群体无法融入社会主流。
她们的生存危机,一方面体现在黑暗、局促、压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体现在被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3.1 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攀枝花城市边缘人社会特征与文化适应研究——以攀枝花市外来流动散工为例

李仲先
何
青
67 0 ) 100
( 攀枝花学院学报编辑部 , 四川攀枝花
摘
要
我 国从 2 O世纪 8 O年代 以来 , 城市农民工成为 当代中国社会最引人注 目的群体之一 。散工是 流动人
口中的一部分群体。虽然农 民工已成 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 , 但散工群体作为外来流动人 口中特殊的一部 分 却被淹没 、 遮蔽在农 民工群体之中, 这一群体生活在城市边缘 、 底层 , 他们不为人们所熟悉 和关注 , 是被漠视和 被淡忘的边缘人群体 。但 随着 国家经济体制 的不断深化 ,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 展的滞后 , 国有企业 下岗人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2期
Vo. 5 N . 12 . o 2
攀枝花学院学报
J unlo a ziu iest o ra fP n hh aUnv ri y
20 08年 4 月 Ap 0 8 r2 0 ・
金沙江文化 ・
攀枝花城市边缘人社会特征与文化适应研究
者、 卖水果者 、 卖烧烤者 、 小商品者 、 卖 卖夜宵食 物者 等, 另
有拾荒者、 废旧回收者等等 J 。虽然农 民工 已成为社会普
遍关注的对象 , 但散工群体作 为外来流动人 口的一部分却
被淹没 、 遮蔽在农 民工群体 之中 , 为人们所熟悉 和关注。 不
问卷主要采用调查 者访 问、 受访者 填写 的方 式 , 以保证问 卷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定性 分析 以个案访谈 为主 , 采用参
体。
住环境 、 作场 所等 情 况 , 工 切身 感受 散工 的生活 、 作情 工
景, 这些都是调 查问卷 所不能 获得 的重要信 息 , 保证 这样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电影中的边缘人女性形象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电影中的边缘人女性形象作者:吴坚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6期[摘要]边缘人女性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形象类型,边缘人女性形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家的边缘人,另一类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呈现了一幅芸芸众生的原生态图。
边缘人女性的出现首先是社会的必然,导演的求新求变以及自身的因素也促成了边缘人女性的出现,体现了对人的初级关怀。
[关键词]电影边缘人女性关怀在我国电影史上,也曾有过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主角出现,比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其中就有塑造处于社会边缘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如阮玲玉主演的《神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影片中的“神女”既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又是一位令人同情的沦为妓女的边缘人女性——这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类女性(边缘人物与主流人物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建国之后,在妇女“撑起半边天”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中的女性普遍是获得解放的形象,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象,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的主人翁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流人物形象了。
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单一,也比较脸谱化。
直到二+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电影才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多姿多彩不单指女性形象性格的丰富多样,同时还包括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职业、身份、地位的女性形象,其中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银幕主角出现,就是我国建国之后电影中罕见的现象,边缘人女性形象也成了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类型。
芸芸众生原生态图八十年代开始,电影就陆续把镜头对准社会的弱势群体,出现了边缘人的形象。
比如《大桥下面》(1983年),由龚雪扮演的插队回城待业,而且身边还带着个私生子的女青年,就是一位既处于生活边缘又处于社会边缘的令观众同情怜悯的女性,这一影片已敏锐地透露了现实的严酷性。
社会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社会上的人也就更加地多元化了。
电影不回避现实,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是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电影的新型人物。
流浪在城乡间的“边缘人”称穷人缺乏改变命运机制

是 外来 的民工 ,王 东没 有任何 可 以利 用
干 不下来 。” 李焕 说 。之后 他在餐 厅 干过 说 , 定他们 就业 状况 的不再 是成 绩 、 决 能
在 工作 总 力 , 是 家庭 背景 、 而 社会 关系 。套用 一 句 的社 会 资 源 : 月 1 0 每 0 0多 元 的工 资 , 买 服务 员 , 大街 上分 发过广 告 单 , 网络语 :找工 作 变成 了比拼 父辈财 富和 “ 房 成 了遥 不可 及 的梦想 。谈 到 以后 的生 是换 来换 去 。 活, 王东 一脸 茫然 :我 不 想回 老家 生活 , “ 但 在城 市里 也看 不 到发展 前途 ,先在 这 边 熬着 , 慢慢 找机 会吧 。 ” 谈 到今 后 的打 算 , 李焕 倒 是很 干脆 : 权势的‘ 爹’ 拼 游戏 ” 。据 某 媒体 在北 京 、 “ 走~步 看 一步 , 能有什 么打 算 ?现 在 浙 江、河 南等地 7所高 校进行 的一 项调 还 对 我来 说 , 指望 能在 北 京安 家 、 户 、 查 ,0 不 落 5 0名 受 访 者 中有 7 % 的 人 认 为 , 0
活 水平 。 这是 高考 改 变命 运 的真 实写照 。
后来又 出现了一篇题为《 我用 了 侣 年 , 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 的文章 , 作者
详 述 自己上 大 学及 毕 业后 的生 活 窘状 ,
反 映 了由于 家庭 出身不 同而 带来 的 巨大
住 每 任其 怎样 努力都 无济 于事 。 了 当地 的大专 。2 0 0 9年 , 专毕 业 的他 区打 工 , 的房 间又 小又 乱 , 天 累得 回 差 距 , 大 来 倒头 就睡 , 乎没 有 空 闲时间。 几 “ 识 改 变命 运 ” 曾经 是 多么 响 亮 知 , 又 回到 了金盏 乡,但~ 直没 找 到稳定 的 工 作 , 能在 附近 的小 厂打 零工 。 只 1 6岁 的时候 , 李焕 拥 有 了第 一份 工
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城市中的边缘人

作文评讲资料(一)——城市中的边缘人一、原题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市中人潮汹涌,河流一般行走奔腾于各行各业,旮旯角落……人们随着大潮工作,按照城市的主流节奏生活。
但是在主流之外,有一些人似乎一直处于我们的视野之外,“在此地而不属于此地”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可能是树下修鞋的鞋匠,是街上小吃的叫卖人,是工地上满身泥泞的建筑工人……请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验与观察,确定写作对象,选取典型事例,以“城市中的边缘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叙事的文章。
要求能抓住关键细节写出人物的特色,反映其性情和品格。
二、审题立意1.题目:注意“以……为话题”“以……为题”的区别。
提倡不照搬话题为题目,另取自己独到的能体现中心的题目。
2.文体定位:记叙文。
“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决定了文章是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
抒情议论不宜过多。
应习惯用记叙、描写取代你的议论。
题目要求“能抓住关键细节写出人物的特色,反映其性情和品格”,而缺失细节描写,是本次作文的一个普遍问题。
细节描写可以细腻地呈现画面感和镜头感,它需要我们调动视听嗅觉,描摹出事物的细致特点;需要我们借助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细腻描写出人物个性化的特征。
在关键处驻足,用传神的语言写好细节,比概述更容易感染到读者。
3.解题:(1)对“边缘人”概念的界定。
“城市中的边缘人”不等于“城市边缘的人”,他应该是身处城市中的人。
“在此地而不属于此地”,或是由于他们是外来者,在城市中被忽略、被遗忘、被边缘化、被主流社会排斥,导致了心理疏离于城市之外;或者他们本就是城市人,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自我边缘化了。
“被边缘化”应该是“边缘人”的特点。
文章可以写个体,也可以写群体形象。
但不建议一篇中写几个互不关联的形象,这样的文章由于笔墨的限制,往往难以细腻深入。
(2)写作重点:写被边缘化状态下的生活和思想、精神。
很多同学选择了钟点工、建筑工人、“棒棒”、外卖小哥、小吃店老板等劳动者或一些异乡人作为写作对象,但并没有把他们“被边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这其实已经偏离了题意。
miss brill文学典故

《Miss Brill》是一篇英国短篇小说,其文学典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孤独的观察者:Miss Brill作为一位孤独的老妇人,她的形象可以被解读为社会边缘人的代表。
她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暗示着人类对于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的探索。
传统与约束:Miss Brill生活在一个充满传统和约束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限制了她的自由和想象力。
她的孤独和敏感使她更加关注周围人的生活,同时也使她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文学中的“孤独女性”形象:Miss Brill的形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孤独女性”形象,如简·爱等。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因为种种原因与社会脱节,成为被边缘化的存在。
对衰老和死亡的反思:Miss Brill的孤独和衰老状态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死亡的反思。
她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来思考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文学中的“小镇生活”主题:《Miss Brill》所描述的小镇生活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小镇生活往往被描绘为封闭、保守、传统,与大城市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Miss Brill的故事也暗示着小镇生活的单调和乏味,以及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综上所述,《Miss Brill》的文学典故涵盖了对人性、社会、生命意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通过Miss Brill这个形象,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边缘人 篇一:城市边缘人的社会思考 城市边缘人的社会思考 -----------------城市农民工的现状分析社会调研课题 课题单位:零九贸经市场营销专业 课题人员:王锦泽 课题时间:二0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农民工产生原因 ........................................................................ 3 (一)农民工的概念 ..................................................................... 3 (二)农民工产生原因 ................................................................. 3 二、农民工现象城市问题 ................................................................ 4 (一)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 4 1、工资水平 ................................................................................. 4 2、住房状况 ................................................................................. 5 (二)农民工的发展状况 ............................................................. 6 1、社会保障情况 ......................................................................... 6 2、精神文化生活 ......................................................................... 7 3、农民工的融入状况 ................................................................. 7 4、农民工权益问题 ..................................................................... 8 5、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 9 (三)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困惑 ................................................... 10 三、农民工问题基本解决方案 ...................................................... 10 (一)农民工问题引发社会各界思考 ....................................... 10 (二)城市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 11 四、附表 .......................................................................................... 13 (一)郑州城市农民工分布 ....................................................... 13 (二)各省给力解决农民工问题 ............................................... 14 作为改革开放后涌现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农民工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亦农亦工,非农非工”的特征,导致其游离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在生存质量、发展状况、融入程度上还无法真正和城市接轨。我从郑州城市中看到农民工生存现状一角,又结合网上的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做以下浅析。 一、农民工产生原因 (一)农民工的概念 城市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也是其他国家所未曾出现和存在过的新概念。何谓农民工?虽然学术界对农民工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但多数学者对此有三点基本相近的认可:首先,他们来自农村,属于农业户口;其次,他们虽是农民,但主要时间是在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再次,他们的非农活动不限于工业领域,更多的是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活动。 但在阶层属性方面,学者们看法却有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进城农民工的户籍虽在农村,但他们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已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生活,是中国工人阶层的一部分。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农民在经济待遇、社会认同、政治参与等各方面还与市民不具有相同的地位与特质,在户籍制度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之前,提出“农民工是新的产业工人群体”的说法还为时过早。 同时,据深入调查,发现要实现转变转入城市居民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 (二)农民工产生原因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但大量农民积极入城的原因却是: 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 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 二、农民工现象城市问题 调查显示,整体来看,农民工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却依然经受工资拖欠、合同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困扰,工资待遇偏低和发展前景不明拉低了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 37.4%的被访者遭遇过工资拖欠。同时35.1%的被访者没有与用人单位(老板)签订过劳动合同,这对他们维权、讨薪将产生诸多障碍。63.1%的被访者表示单位没有为其购买全部的保险,其中23%明确表示单位没有为其购买保险。65.1%的被访者认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外地人和本地人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35%认为同工不同酬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问题严重,但维权渠道略显单一。其维护渠道,主要还集中在“找基层政府或相关组织”占28.9%,以及“通过维权组织”占27.3%。他们特别信赖政府,找基层组织或向上级政府反映的比例接近四成。 调查还表明,农民工认为影响尊严感的四大因素依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工作情况、城市生活融入情况、公民权利的实现、与亲人朋友的关系。社会权利的实现占到影响尊严感因素的16%,其中,同工同酬、养老、医疗、维权难等词出现频率较高。这说明,农民工对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和基本公共服务权,有高的期待,并且认为这些权利的实现与尊严感的获得密切相关。 (一)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进城农民工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保护其基本的生存是在城市立足的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住房条件、就业情况等方面。 1、工资水平 随着最低工资制度的推行和城市用工环境的改善,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行业差距和地域差异短时间内仍无法消除。2010年全国农民工2.4233亿,月工资收入到1690元,比2009年增长19.3%,与2005年相比,增长41.6%。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仍 将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 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 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2、住房状况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 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 篇二:2015年病句(答案详解) 2015年各地高考病句真题训练 1.(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