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叠音词

常用的叠音词
常用的叠音词

常用的叠音词

常用的叠音词

以下是小朋友写作文时会经常用到的表示颜色的叠音词(ABB型)。

白色:白皑皑、白花花、白茫茫、白蒙蒙。

自皑皑:形容霜、雪等洁白。白皑皑的雪铺满田野。

白花花:形容白得耀眼。白花花的银子。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雾很大,四下

里白茫茫的。

白蒙蒙:形容烟、雾、蒸气等白茫茫一片,模糊不清。海面雾气腾腾,白

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

灰黑色:灰沉沉、灰溜溜、灰蒙蒙、黑沉沉、黑洞洞、黑糊糊、黑茫茫、黑蒙蒙、黑黢黢、黑魃魃、黑黝黝、黑压压。

灰沉沉:多指天色灰暗阴沉。天空灰沉沉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灰溜溜:形容颜色暗淡(含厌恶意)。屋子多年没粉刷,灰溜溜的。或者

形容神情懊丧或消沉。他挨了一顿训斥,灰溜溜地走出来。

灰蒙蒙:形容暗淡模糊(多指景色)。灰蒙蒙的夜色。

黑沉沉:形容黑暗(多指天色)。黑沉沉的夜色。

黑洞洞:形容黑暗。隧道里头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

黑糊糊、黑乎乎:形容颜色发黑。两手油泥,黑糊糊的;光线昏暗,天黑

糊糊的;形容人或东西多,从远处看模糊不清。路旁站

着黑糊糊的一片人。

黑茫茫:多用于夜色,形容一望无边的黑。黑茫茫的夜色。

黑蒙蒙: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楚。大队人马趁着黑蒙蒙的夜色急速前进。

黑黢黢:形容很黑。深夜,屋外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

黑魃魃:形容黑暗。洞里黑魃魃的,什么也看不见。

黑黝黝、黑幽幽: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楚。四周黑黝黝的,没有一点儿光。

黑压压:形容密集的人,也形容密集的或大片的东西。广场上黑压压地站

满了人:

红粉色:红扑扑、红彤彤、红艳艳、红殷殷、粉嘟嘟、粉扑扑。

红扑扑:形容脸色红。喝了几杯酒,脸上红扑扑的。

红彤彤:形容很红。红彤彤的晚霞。

红艳艳:形容红得鲜艳夺目。红艳艳的杜鹃花。

青绿色:绿油油、绿莹莹、绿生生、绿茸茸、绿森森、绿茵茵、青幽幽、碧澄澄。绿油油:形容浓绿而润泽。绿油油的麦苗。

绿莹莹:形容晶莹碧绿。绿莹莹的宝石。

绿生生:形容碧绿而鲜嫩。绿生生的菠菜。

绿茸茸:形容碧绿而稠密。绿茸茸的稻田。

蓝紫色:蓝晶晶、蓝盈盈、蓝幽幽、蓝湛湛、紫盈盈。

蓝晶晶:多用来形容水、宝石等蓝而发亮。蓝晶晶的宝石。

蓝盈盈、蓝莹莹:形容蓝得发亮。蓝盈盈的天空。

金黄色:亮光光、亮晶晶、亮铮铮、黄灿灿、黄澄澄、金灿灿、金煌煌、金闪闪、金亮亮。

亮光光:形容物体光亮。一把亮光光的镰刀;亮闪闪的眼

睛。

亮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亮晶晶的露珠;亮晶晶的星星。

亮铮铮:形容闪亮耀眼。一把亮铮铮的利剑。

亮堂堂:形容很亮。灯火通明,照得礼堂亮堂堂的。

黄灿灿:形容金黄而鲜艳。麦苗绿油油,菜花黄灿灿。

黄澄澄:形容金黄色:谷穗儿黄澄澄的。

金灿灿:形容金光耀眼。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

金煌煌、金晃晃: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金煌煌的琉璃瓦。

金闪闪:形容金光闪烁。金闪闪的奖杯。

ABAB型的颜色叠音词如下。

黑亮黑亮、紫黑紫黑、漆黑漆黑、乌黑乌黑

草绿草绿、葱绿葱绿、碧绿碧绿;

通红通红、火红火红、黑红黑红;

蜡黄蜡黄、金黄金黄、雪白雪白;

湛蓝湛蓝、乌蓝乌蓝、蔚蓝蔚蓝。

常用声音叠音词

动物的声音

狗:汪汪。

猫:喵喵、咪眯。

羊:咩咩。

牛:哞哞。

小鸡:唧唧、叽叽。

公鸡:喔喔喔。

母鸡:咯嗒、咯咯嗒。

青蛙:呱呱。

鸭子:嘎嘎。

老鼠:吱吱:

蜜蜂:嗡嗡。

知了:知了知了。

蝈蝈:蝈蝈。

蟋蟀:曜曜。

鸟:叽叽喳喳、咕咕咕、呱呱呱、吱吱吱、布谷、啾啾、唧啾。

人的声音

噗:噗,一口气吹灭了蜡烛。

怦怦:形容心跳。心怦怦地跳着。

唧唧、唧咕、唧哝:形容小声说话。

吁吁:形容出气的声音。气喘吁吁。

扑哧(同“噗嗤”):形容笑声。扑哧一笑。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喃喃自语。

朗朗(同“琅琅”):形容读书、说话的声音。书声琅琅。

喀喀:形容呕吐、咳嗽的声音。

咿呀:形容小孩子学话的声音。

吁:形容吆喝牲口的声音。

牙牙:形容婴儿学说话的声音。牙牙学语。

略略:形容笑声。他咯咯地笑着。

咕嘟:大口喝水的声音。他“咕嘟”喝了一大碗水。

咕噜:喝水或下咽的声音。他端起一杯水咕噜一口就喝完了。

嘿嘿:形容笑声。

呵呵:形容笑声。

哈哈:形容笑声。

哄: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一哄而散。

叽里咕噜: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他俩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

喳喳:小声说话的声音。

咕哝:小声说话声,多指自言自语。

叽叽嘎嘎:形容说笑声。

叽里呱啦:形容大声说话的声音。

呼酵、咻咻、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

呱唧:形容鼓掌的声音。

吧唧、吧嗒:砸嘴声。

哇啦:形容吵闹声。

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样子。

刺、嗵嗵、略瞪:形容走路的声音。他刺的一声,滑了一个跟头;他嗵嗵地往前走;咯噔的皮靴声。

大自然的声音

风声:呼呼、呜呜、沙沙、瑟瑟、萧萧、飕飕、簌簌、刷刷。

雨声:滴嗒、滴沥、哗啦、哗啦啦

雷声:咔嚓、隆隆、轰隆。

水声:咕嘟、潺潺、淙淙、滴答、咕噜、哗哗、汩汩、扑哧、哗啦、淅淅、淅沥、咕唧、咕叽。

咕嘟: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锅里的粥咕嘟响;泉水咕

嘟地往外冒;他咕嘟喝了一瓶矿泉水。

潺潺:水声潺潺。

淙淙:流水的声音。泉水淙淙。

滴答:雨、水滴落下的声音,也可用作钟表的声音。

咕噜:液体流动的声音。咕噜咕噜。

哗哗:流水哗哗响。也可用作风声。

汨汩:河水汩汩地流人田里。

扑哧:形容水挤出的声音,也可形容情不自禁笑出来的声音。

哗啦:形容水流很快、很猛,也可作东西摔在地上的声音。

淅浙、淅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稀里哗啦:雨声或物体倒塌的声音。

其他的声音

树声:喀嚓、梆梆、嘎巴、淅沥。

喀嚓:也作“咔嚓”。喀嚓一声,树枝被风吹折了。

梆梆:敲木头或其他硬物时发出的声音。

嘎巴: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车声:呜呜、嗖、辘辘、嘟、嘎、突突。

呜呜:汽笛呜呜地叫。

嗖: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那辆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

辘辘:车轮声。

嘟:汽车喇叭“嘟”地响了一声。

嘎: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汽车“嘎”地刹住了。

突突:摩托车突突地响。

金属声:琅琅、铮铮、锵锵、当当、叮当、叮咚、哐、哐当。

琅琅: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等,也作“琅琅书声”。

铮铮: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也作“铁骨铮铮”。

锵锵: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锣声锵锵。

当当: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同“铛铛”。

叮当: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叮咚:金属等撞击的声音,也可作“泉水叮咚”。

哐、哐当:器物撞击震动的声音。哐的一声,脸盆掉在地上了。

枪炮声:噗噗、格格、咝咝、乒乒、劈啪、啪啪、嗒嗒、嗖嗖、嘣嘣、刷刷。

噗噗:子弹把尘土打得噗噗直冒烟。

格格:形容机关枪的射击声。

咝咝:形容炮弹、枪弹等在空中很快飞过的声音。子弹咝咝咝地从头顶上

飞过。也可用作香烟燃烧时发出的咝咝声。

乒乒:乒乒的几声枪响。

劈啪:形容拍打或爆裂的声音。劈啪的枪声。也可用作鼓掌声。

啪啪:形容放枪等声音。

嗒嗒:机枪嗒嗒地响着。

嗖嗖、嘣嘣、刷刷:用来形容枪弹在空中很快飞过的声音。

门声:哗、嘭嘭、呀、咣、咚咚。

哗:铁门哗地拉上了:也可用作鼓掌声、流水声等。

嘭嘭

:一阵嘭嘭的敲门声。也可用作鞭炮声、爆炸声。呀:门呀的一声开了。

咣:撞击振动的声音。咣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咚咚:敲门等声音。

重物落地声:扑通、砰、哐啷、噔、嘎吱、呱嗒、扑腾、啪嚓。

扑通:重物落地的声音。

砰:撞击或重物落地的声音。砰的一声,木板倒下来了。

哐啷: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噔:形容沉重的东西落地或撞击物体的声音。也可以用‘‘噔噔”。

嘎吱: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用“嘎嘎吱吱”。

呱嗒:形容清脆、短促的撞击声。地是冻硬的,走起来呱嗒响。

扑腾:重物落地的声音。

啪嚓:东西落地、撞击或器物碰碎的声音。啪嚓一声,碗掉在地上碎了。爆炸声:劈里啪啦、嘣嘣、轰隆、劈啪。

劈里啪啦:爆裂的连续声音。鞭炮劈里啪啦地响。

嘣嘣:形容爆裂的声音。

轰隆:爆炸声。也可以用“轰轰隆隆”。

劈啪:形容拍打或爆裂的声音,劈啪的枪声。也可以用“劈劈啪啪”。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 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 戈;(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第二类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 "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 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 "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 "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浅谈叠音词的修辞魅力.

浅谈叠音词的修辞魅力 作者:李菲 叠音,就是将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使用,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如“呼呼”、“光灿灿”等。我国从古到今众多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擅长运用叠音词,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用得更是自然、恰当,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叠音词念起来和谐悦耳,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写作中,组合一系列的叠音词,可以使语言具有音律美。近代学者唐钺曾在《国故新探》中指出:“白话中形容词或副词,每每缀有叠字,此等词常常极为生动,如颤巍巍、娇滴滴之类,元曲中有接连使用这种形容词的地方不少,若是唱来,一定可以悦耳。”元曲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惨离离云际穿窗月”、“悄悄冥冥,潸潸等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都是巧妙使用了叠音词,增强了曲子的节奏感,不仅听起来悦耳,而且把剧情描述得有形有声,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很谙熟叠音词的魅力,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大胆新奇,前无古人,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既将胸中的凄惨心情喷薄而出,又对这种心情进行了极有层次的渲染,把缠绵悱恻的离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情韵回环,风致绵邈。叠音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都可以充当。叠音结构中元音辅音的搭配完全一致,第二个音节念轻声,音强有变化,既是同音相和又有高低抑扬,很有韵律感。诗歌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等等,重叠形式在句子里起修饰、描写作用,强化了事物的情貌,使人如历其境。形容词性的叠音词音随义转,尤其富于描绘色彩,根据表达需要加以选用,音义交融,境界毕现。象罗兰的《那岂是乡愁》中“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秦牧《社稷坛抒情》中“树木是苍翠翠的,火光是红艳艳的,金属是亮晶晶的……”用形容词的重叠来描绘雨、树木、火光、金属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立体风景。《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声音嘹亮悠扬,再现了恢宏阔大的草原风貌。 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特别爱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使作品的语言绘声绘色,优美动人,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叠音词在他的散文里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使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塘,也欣赏了朱自清优美的文笔。还有当代大学者余光中的散文《山盟·南半球的冬天》,“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情,雨气空潆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是不是也闪烁出使用叠音词的几多风采? 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叠音的使用都要用得“恰当”,这样才能刺激眼、耳,在形和音的方面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意义“意味深长”。并且一定要注意用得“不太多,不太矫揉”,作用才大。如果像元代乔吉《即事四曲》(之一中“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冈冈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中叠字的使用,则是东施效颦,丑态百出了。

妙用叠词,形神兼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7985868.html, 妙用叠词,形神兼备 作者:姜颖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第05期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赏析] 赏荷花而饮美酒,是古人的一种雅兴。如南朝陈孙德琏(坐)镇郢州时,泛船饮酒赏荷,宾僚并集,时称胜赏;宋代欧阳修在扬州时,也曾邀集宾客,对荷而坐,传诗饮酒,成为佳话。葛立方也不乏这样的雅兴,此词便是在赏荷席间所作。此词篇幅虽小,但写荷花却颇具特色。作者对荷花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与刻画。把荷花的状态形象写活了;尤其善用叠字,利用叠字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摹景状物,把荷花的精神也写活了。 词的上片首句点出所咏之物。“水芝”是荷花异名,“红”既写其颜色之美,同时也写其开放之盛;“袅袅”则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次句转写 荷花的生长地。“蒹葭”是常见的价值低微的水草,以喻微贱。《韩诗外传》:“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其中的“蒹葭”,便是这种用法。“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荷不择地而生,天池可,蒹葭之泽与蒲荻杂处,亦可。《毛诗·陈风·泽陂》便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脉脉”,本是写人的“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句。这里以写荷花,是说荷花脉脉含情地生长在这蒹葭之浦。这一个叠词,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西风”“疏雨”两句,点染秋景,以衬荷花。荷花开于夏秋之间,梁昭明太子《芙蓉赋》云:“初荣夏芬,晚花秋曜。”李白诗“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拟古十二首》之十一),李绅诗“自含秋露贞姿洁,不竞春妖冶态浓”(《重台莲》),皆是写秋荷。这两句,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这是一种“借笔”。晋孙楚《莲花

成语误用七大类型

成语误用类型 类型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例句1: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解析:‘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例句2: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解析: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例句3: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解析: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型二: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句: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句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解析:这是个贬义词,例句1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类型三: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句: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解析:"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叠音词的读音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叠字形容词 没有必要读变调 魏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100816) 河北杨艳丽(435252292) 转载 笔者最近参加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录音监听工作,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的叠字形容词,特别是ABB式的叠字形容词一律按变调发音,例如:灰蒙蒙huīméng méng要读成huīmēng mēng,绿油油lǜyóu yóu要读成lǜyōu yōu。我问了几册课本的责任编辑为什么要读变调,他们都说是经过研究的,ABB式叠字形容词都读成变调,是为了和《现代汉语词典》一致。我认为小学语文课文中的ABB式叠字形容词没有必要读变调。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主要有三种形式:AA式、ABB式和AABB 式,例如: AA式:好好、慢慢、满满 ABB式:红彤彤、黑洞洞、明晃晃 AABB式: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舒舒服服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变调现象是指不管叠字形容词最后面的1~2个音节原来是什么声调,读变调时一律把它们读成阴平声调。例如:好好hǎo hǎo 变读成hǎo hāo;红彤彤hóng tóng tóng 变读成hóng tōng tōng;干干净净gān gān jìng jìng变读成gān gān jīng jīng 。著名语言学家、普通话专家徐世荣先生对叠字形容词的变调很有研究,他认为叠字形容词的变调是一种普通话的口语现象,其变调原则是:1、能不变的可以不变;2、口语中可以变,书面语中可以不变,3、读成儿化的变,不读成儿化的不变;4、描写实际情况的不变。例如:“好好学习hǎo hǎo xuéx í”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好好儿学习hǎo hāor xuéxí”,“红彤彤hóng t óng tóng ”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hóng tōngr tōngr”,“漂漂亮亮piào pi

浅谈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

浅谈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 摘要:本文从湘西民歌语言特点和与英语语言对比角度出发,探讨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主要从语言、文化和译者三个因素展开。 关键词:湘西民歌;翻译;对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湘西民歌英译并进行对外传播也成为当务之急。很多国内著名歌唱家在伦敦亮相、美国放歌,其中不乏唱湘西民歌,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歌词在翻译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浅则翻译不地道,重则语法错误、漏译、误译。这也直接揭露了在对外传播中国民歌文化时只让听众感受到歌唱家声音之美而没有发现文化之美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歌词中有太多因素阻碍译者正确且地道的翻译。 一、语言因素 湘西民歌语言主要分为苗语与土家话。苗语和土家话都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其中,苗语的语音有71个声母,16个韵母,六个声调,有连续变调现象。词汇,苗语词汇丰富,有多种构词方式,按语音可分为单音词,多音词。按词的结构分,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湘西民歌中的双关与英语中的双关存在差异 英语双关语(pun)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词典》(Webster,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的解释为: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a play on words.英语双关多使用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去达到幽默的效果。像“altogether”与“all together”在读音上完全一样,但all together的意思跟together的意思类似,可以解释为“with each other”,即一起、同时的意思。而altogether是副词,表示完全地(相当于completely)或者总共地(in total)。像“light”有轻的;浅色的;明亮的;轻松的;容易的;清淡的等意思,在很多句子中也容易形成双关。但汉语中的双关比英语的复杂很多,如果是像英语的同音异义应用在汉语中就太多了,单第四“yi”就有92个,当组成汉语单词又是另外一种意思。谐音双关像“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双关。汉语中还多了语义双关,多出现在歇后语像“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二)湘西民歌中的语法与英语语法存在差异 在湘西民歌中,一是西南官话(即湘西方言,但因为历史原因,县之间、民族之间的语言都有区别)形成思维与英语不同,有些句子语法结构也与英语语法结构不同;二是汉语的多样性与方言的不准确性,造成了以下两点问题: 1、主语的省略和不可省略。 汉语主语省略形式灵活,有承前省略、蒙后省、隔句省、泛指省等多达八种省略,而英语主语省略则受许多语法规则约束,仅有承前主语省略、蒙后省及对话省等四种情况。(袁宇辰黄凤钨《<边城>及其杨译本中“主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大众文艺.语言学研究,)同时,汉语的主语形式k比英语主语多。比如就湘西民歌歌词:时间名词开头,《十二时辰想起姐》中“子时想姐半夜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如果翻译省略主语会造成语法错误以及让听众不知所云吗,特别是在音乐会等场合需要一句歌词对应一句翻译时。但不省略又会造成翻译没有美感或者太过于冗长。

高考常见成语解释归纳

1.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 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 3.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4.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5. 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 6. 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7. 倾巢而出: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8.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9.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10.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11.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12. 梁上君子:躲在屋梁上的先生。窃贼的代称。 13. 休戚相关: 休,喜悦。戚,忧愁。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14. 美轮美奂: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 1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16.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7. 弹冠相庆: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指坏人准备上台。 18. 涣然冰释: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19.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20. 不耻下问: 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 21. 明日黄花:过了重阳节的菊花。意思是即将枯萎,没有什么可赏玩了。比喻过时的事物。 22.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美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 23.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24.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形容言论、意见非常正确。 25. 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26. 自食其果:自己吃下自己种出来的果子。比喻自作自受。 27.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极其细微。 28. 首鼠两端:形容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犹豫,进退两难。 29. 如蚁附膻:就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追逐某种丑恶、污秽的事物。也用来 指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卑劣行径。 30. 气冲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或非常生气,愤慨之极。 31.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32. 不以为然:是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33.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34. 醍醐灌顶: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 35.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36.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37. 付之梨枣:指刻板刊印书籍。 38.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9. 抵掌而谈:形容高谈阔论,话极投机。抵掌:击掌,鼓掌。 40. 官样文章:指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彭生琼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又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 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最熟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田田”的叶子不仅说明荷塘的叶子多,一望无边,而且叶子的“密”和长得茂盛,也都通过这个叠词表现出来,仿佛在读者的唇间留下了“甜甜”味感。这个词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荷塘无边之美,还回应着南朝诗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浪漫和缠绵。“亭亭”一词和舞女的裙连用,不仅荷叶美,而且还有出水芙蓉的女子清秀之美,婀娜多姿,倩倩风情,语言鲜活、跃动,形象清新、宜人,促人联想,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又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用“青青、郁郁”描绘出了一幅草木浓密的充满生机的春天图;后四句用“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将思妇的体态、仪容、妆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

成语错误类型归纳

现以2009年高考成语题为例,总结归纳出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 例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安徽卷) 【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的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例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海南、宁夏卷)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相像的。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例 3.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广东卷) 【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与词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例 4.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 【分析】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或优越的地位。临,面对。而例句中只把它理解为“一定的高度”,看事情的立足点出现了问题。 例5.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江西卷) 【分析】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假,凭借,依靠。例句中把“假”的意思理解为“加以”了,整个成语的意思成了“不思索”,句义变成“只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完全不是词义的“敏捷、果断”,才成了存储文字的工具——书橱。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1、如饮醇醪(chún láo):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bì)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同“髀肉重生”。 3、如嚼( jiáo)鸡肋( lèi):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 4、(dú):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偃(yǎn)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7、出言不逊(xùn):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wàng zì fěi bó):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9、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1、得陇(lǒng)望蜀: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一般用此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12、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3、负重致远:“负”是背着;“致”是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能肩挑重任。 14、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是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16、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9、: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

的。"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20、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21、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2、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即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3、一身是胆: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24、:指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也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5、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6、车载(zà)斗量( liáng):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7、兵贵神速: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29、(rú):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0、: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1、: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32、: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3、: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35、: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36、: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37、: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 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浅谈广东人如何学普通话

浅谈广东人如何学普通话 摘要:广东人学习普通话已成为当务之急。应从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来学习。在语言上,学会声母翘舌音和非翘舌音;分清韵母;掌握儿化和轻声。在词汇上,不应随便用方言词代替普通话。在语法上,分清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区别。 关键词:广东人;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声母;韵母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汉语标准。广东地理上得天独厚,有对外开放贸易之利,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从80年代起,全国各地各类人才相继涌向广东的人就有数千万;另外,由于工作学习的需要,大量广东籍大学生求学于外地。因此,用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已成为摆在广东人面前的迫切的语言需要。然而,广东人讲的普通话往往使外地人听而生畏,甚至不知所云,因而在广东推广普通话已成当务之急。下面我将从思想意识、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谈广东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意识 广东有三种方言。一是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也叫白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西南等一百来个县。它也是香港、澳门同胞的主要交际工具。二是闽方言。在广东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地区。三是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然而,不管在哪个方言区,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广东人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认为自己天生说不好普通话,更不是说普通话的料,基于种种原因,广东人想要学好普通话确实不易,也不可能靠一时之举,一下子凑效。不过,也并非无捷径可走。那么,广东人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呢? 第一,掌握好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脑子里应一清二楚,不能含混不清。我们的方言习惯比较深,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感觉较为迟钝,模仿起来容易变调,掌握起来很不容易。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得下一番功夫去认真学习语言的有关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在训练中要避免“差不多”的倾向,要逐渐向标准靠拢。 第二,打破面子过“三关”。在掌握好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能够打破面子,过好“三关”。第一就是面子关。我们一开始说普通话往往会因别

中考语文课文中重点成语归纳个

2009年中考语文课文中重点成语归纳183个 【一】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例句: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 【二】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例句: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三】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四】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例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五】百看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厌烦。 例句:这个东西可真是百看不厌啊。 【六】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例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七】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例句: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八】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例句: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九】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例句: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十】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句: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的工艺美术品。 【十一】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的精神。

叠音词的妙用

叠音词的妙用 ———《荷塘月色》的修辞艺术 眉山一中蒲玉光 《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不知令多少人迷恋和陶醉。无论朗读还是默默品味,你都将被带入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同作者一起体验那暂时避开尘世纷扰的恬淡自适,微微沉郁的心境以及无法摆脱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的成功与作者真切的人生体验分不开,更与朱自清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分不开。其中修辞的运用十分突出,单是叠音词的运用就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篇千字文中,作者竟用了24处叠音词。如此频繁地使用叠音词,其意义何在呢?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讲:“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荷塘月色》大量运用叠音词,不仅是为适应题旨情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凸显了题旨情境。 一、叠音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荷塘月色》描写月光下静静的荷塘以及荷塘上朦胧的月光。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一支优美的小夜曲,真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作者一方面打通感官,运用通感手法,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另一方面,在行文中时时点缀叠音词,而这些叠音词本身就具有音乐的美感,如:“田田”、“亭亭”、“淡淡”、“脉

脉”等。这些点缀在字里行间的叠音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流动的优美的旋律。但这支乐曲又不是孤立的,它与文章的题旨情境水乳交融。 通过对叠音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分析我们发现,以i或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有12个,占叠音词的一半,而开口呼韵母只有5个;声调方面,平声有15个,其它上、去、入加起来也不足10个。朱自清先生为何大量选用齐齿呼、平声调叠字?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实际上,结合文章的题旨情境就不难回答了。齐齿呼发音靠前,嘴唇开口度小,发出的音音量小,比较低沉,适合表达婉伤、凄清类情感,美学上属于阴柔美。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更是一个典型。且不说这些词的语义,单是这一连串叠音词所形成的如泣如诉的旋律就已流淌出了词人孤独、凄冷、悲苦的愁绪。在这里,语音先于语义直观地作用于读者的听觉,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同是叠音词的运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现的则又是另一种情状:雄阔、苍劲。原因在于“苍苍”“茫茫”均为开口呼韵母,发音靠后,嘴唇开口度大,声音就显得沉雄、浑厚,充满阳刚之气。 由此可见,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呼绝不是巧合,而是为了与文章的情感——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适应而有意为之的。平声调的选用也是如此。平声调时值延长,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这“悠长”便给了读者回味、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了读者情感发酵的时间。 总之,为了适应《荷塘月色》的题旨情境,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1褒贬误用 ⑴贬义,不可褒用 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半斤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而无当: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明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人模人样:指小儿有成人像;指人外表有模有样,但使用时往往都会后面跟一个转折性的词句来表达一种感慨,出人意料的事情,含贬义;也指人的 举止态度与身份不符。 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趾高气昂: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命呜呼:指人死亡。 呜呼哀哉: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原指人容貌发生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⑵褒义,不可贬用 神机妙算:机智惊人,计谋巧妙。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肺腑: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别有天地: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浅析汉语叠词的英译

翻译作业陈雯迪英本2049班学号:200407304 浅析汉语叠词的英译 摘要: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段。叠词的使用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并且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但其英译却颇为不易。本文浅要归纳了英汉叠词的类型以及一些汉语叠词英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叠词;叠词的形式;英译方法 Abstract:There are a number of cases of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Reduplication is a common rhetorical method of languages. It reflects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s in rhythm, image and expression. It is not easy to find English equivalences for them.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systematic contrastive study of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translation skills and semantic and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reduplication. Key Words:Reduplication word, Forms, the skills of translation 前言:叠词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许多语言都有或多或少的重叠现象,但远不如汉语那样普遍。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一.叠词的形态格式 叠词的主要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种: 1.AA式渐渐看看样样红红 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晶晶 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5.ABAB式一排一排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 6.A一A式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 7.A了A式看了看试了试摸了摸拍了拍8.AABC式津津有味振振有辞洋洋得意楚楚动人9.BCAA式野心勃勃波涛滚滚衣冠楚楚风尘仆仆10.ABAC式一唱一和诚惶诚恐恶声恶气一点一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