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委婉语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提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汉语秉承汉文化的影响,一直以含蓄婉转著称,因此言语交际中多使用委婉语。
本文主要从宗教因素、等级观念、礼仪传统、历史典故等方面讨论文化对汉语委婉语的影响。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禁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语言人文性中的文化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
它主要是指对语言起约束或促进作用的那些制度、规则以及保持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差异性的特征。
语言是有人文性的。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
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中提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又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打上人类文化的种种烙印。
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人文性,语言和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和文化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可以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面镜子。
文化对语言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使用。
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诸多不同的方面。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刘冬梅[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
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
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
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
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
“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汉语中的委婉语

汉语中的委婉语
龙洁虹
【期刊名称】《教育艺术》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
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
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龙洁虹
【作者单位】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汉语委婉语研究的新成果——李军华教授《汉语委婉语研究》读后 [J], 晓义;李华
2.汉语委婉语的分类及构成手段——以湖北宜昌市市民使用委婉语为例 [J], 徐英
3.关于对外汉语中汉语委婉语教学的设想 [J], 沈笑寒;
4.当代语言交际中汉语委婉语运用的特征 [J], 张梦丽
5.汉语委婉语中的价值判断 [J], 孔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解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载体。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笔者从语言的灵物崇拜、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独特的人文景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死亡;委婉;文化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原义为“说得好听些的话”。
其主要特征就是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的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从而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窘迫。
委婉语并非汉民族独有的语言现象,它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有反映。
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他民族语言,特别是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谈及委婉语时曾经说过:“…死‟的别名为最多。
”[1]这话的确不假。
清人梁章钜在《浪迹丛谈》卷九《人死别称》条就列举了19 个“死”的别名;龚延明《古代“死”的别名》一文中列举了67 个;吕友仁、冯好杰在《〈古代“死”的别名〉补遗》中又增补了186 个。
在这些“死”的别名中有很多都是死亡委婉语。
当然,他们所涉及的仅仅限于古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死亡委婉语的数目已经远远不止这些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语中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就有必要探究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一、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本来是与劳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一种交际工具。
但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生死、地震、雷电、火山爆发、日月全蚀等自然现象不理解,在“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影响之下,人们认为各种现象包括言语现象都是精灵变化所至。
他们对言语产生神奇的幻想,同时也萌生出崇敬或恐惧感,认为言语有一种超人的神奇力量,既可以降福又可以免灾,以至于将言语所代表的事物和言语本身等同起来,即将表示祸福的词语看成是祸福本身,因此在言语生活中,小心谨慎地使用与祸福有关的词语,唯恐触怒神灵。
这样就产生了语言的灵物崇拜,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等语言现象皆由此而来。
试论汉语委婉语的英译技巧

sc , Oil k dl e penny 杨宪益 、 ik S oe k rg ac.( to i 戴乃迭译 ) 1 他一开 口说 , 0) 把我吓了一跳 , 原来开宗明义是讲男女 的事儿 , 我说 这是 四 旧 。 ( 城《 王 》 阿 棋 )
r fr ot e s b t u in o l ee t h u si t fa mi s t o d,idi c rv g e e p e so ro e t o g t n r t a u x r s in f n h u h e o o t e o fn ie,h rh o l n . o b fe sv a rb u t s
i h s fa p e s n ,ls i c a r s me h n h u h o b n l a - s t e u e o la a t e s d r tn me o o t i g t o g t t e u p e s e
an . t
鉴于上述定义 , 我们 可以看 出, 委婉语的使用就是用含蓄的、 文雅的 、 得体的词来代替苛刻的 、 率直的 、 粗俗的词句。人们在交际 中通常会尽量 避 免 使 用 令人 不 快 的 语 言 , 而是 用 更 加 得 体 的话 语 来 表 达 相 同 的 意思
试 论 汉语 委婉 语 的 英译 技巧
李 兰
( 成都 理 工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四川 成都 60 0 ) 10 0
一
摘 要:本 文从委婉语 的定义、 语用功能及语 义特征三个方面入手 , 对汉语委婉语的翻译 方法进 行 了探 讨。提 出了意译 、 直译 、 直译 加 注释 、 移翻 译 法 和 综 合 法 等五 种 英 译 技 巧 , 期达 到 在 实 际翻 译 工作 中加 强对 委 婉语 的理 解 和 交 流 的 目的 。 迁 以 关键词 :委婉语 ; 用功能 ; 语 语义特征 ; 英译技巧 中 图 分类 号 :15 ] 9 -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0 9 2 1 0 17 9 2( 0 0) 8—0 9 0 2 4— 2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 现象 , 以独特 的角度 反映和折射 出一个 它 民族的历史演进 , 也反映和折射 出政 治 、 经济 、 文化和思 想意识等领 域的 变迁。委婉语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 的民族信仰 , 是人类社会普 遍存 也 在的文化心理现象 , 在各 国文化 中都有悠久的历史 , 并且渗透到人们 生活 的各个方面。随着跨文化交 际 日益频 繁, 委婉语 的互译 势必变得越 来越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1.直称姓名称自己的时候直称姓名,表示谦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不然籍何以至此?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称字、号、谥号为表尊敬一般称对方时以字、号来代,有时也用谥号。
子犯请击之。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3.称官名、爵名如果觉得还不够尊敬,就以其官职来呼。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年龄:老王、小张泛称:同志、师傅、先生、女士谦称与敬称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称呼对方用敬称(尊称)“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嫒等。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委婉语的概念_共7页

1.2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是指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出自希腊语,意为“good speech”。
宗教与委婉语产生于古人对大自然的迷惑不解和敬畏崇拜。
人们认为用委婉语称呼传说中的神灵,可以起到安抚和尊敬他们的作用。
现代委婉语范畴较广,不仅包括鬼神、裸体、排泄、新盖、生育、疾病和死亡等传统禁区,而且涉及到年龄、婚姻、职业、金钱、政治和战争等当代生活中最敏感的领域。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又莫过于年龄、婚姻、职业、金钱、生老病死和排泄等几个方面。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委婉语的运用均十分广泛,历史悠久。
从它的广泛运用,可以体现出中英方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国人在语言交往中喜欢试探,言辞婉转含蓄,为的就是要避免过于直接而给对方造成难堪、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美人在交往中注意显示自我,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对方的脸面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的考虑是次要的,因此他们谈话的话题十分自由广泛,并且强调直截了当的回答。
中英方这种交际观念和模式的差异常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就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寻求中英文化融入的切入口,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因素的融入,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加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
英语/ Euphem ism0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os,其中前缀eu-的意思是/ good0或/ w ell0, / phem e0即speech的意思。
整个字面意思为ausp icious, good或fortunate speech,即/好听的话0或/中听的话0。
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或塔布( taboo)有关。
俄汉语中的委婉语

浅析俄汉委婉语的相似性摘要:委婉语是人类各语种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其实质就是力图掩饰、美化或淡化一些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禁忌、敏感或令人难堪的事物。
俄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委婉语。
俄语和汉语属两种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本文重点研究它在语体中运用的相似性。
首先,本文从对委婉语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来分析俄汉委婉语。
其次,着重从出于避讳心理、生理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对俄汉委婉语的相似性加以比较,通过俄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分析,能够反映出俄汉民族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和共性。
希望通过本文使我们能够对俄汉委婉语有个基础性的大概了解,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准确的运用委婉语,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关键词:俄汉;委婉语;相似性1. 委婉语概述1.1 委婉语的定义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最初源于希腊语,其字面意义为“好的(或善意的)言语”。
委婉语与禁忌语(табу)有着密切的联系,委婉语的出现是从塔布开始的。
塔布,即禁忌语,该词据陈松岑考证,是人类学中的术语,最早用来指称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上的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当地人与受尊敬的圣物和受鄙视的贱物(不洁物)不随便接触,否则将会招致超自然力量惩罚的一种思想观念。
(陈松岑,1989:10)所以说,最初的委婉语是由禁忌回避的需要而产生的,属禁忌语的代替品。
前苏联学者Л.А.Булаховский早于1953年就曾利用委婉语最初代替禁忌语(Л.А.Булаховский,1953:182)1965年在《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的功能为其定义。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中将委婉语定义为Эвфемизмслово или выражение, заменяющее то, которое по каким-либо причинам нежелательно или неудобноупотребить.(由于某种原因对不受欢迎或不便使用的词语进行替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愿直说,所以以“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来委婉
(2)杜月笙疾病缠身,身体极度虚弱,最后油枯灯尽,
表达其意。
魂断香江。
3、中国是礼仪之邦,说话办事都要求个“雅”字,这种
除此之外,与“死”有关的字眼也用相应的婉词来替
求“雅”心理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三个原因。
代,如:临死时叫“大限、弥留”;坟墓叫“阴宅”等。
汉
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 可 用 委 婉 语 表 示 , 如 “ 停 尸
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 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
房—— — 太平 间 ”、“身 体 有 病—— — 不舒服”、“没钱—— —囊中羞涩”、
语
交际功能。
“傻—— —弱智”。这些委婉语表达
一 、委 婉 语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的意思与原词一样,但它们力图
1、最早的委婉语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产生的,如果 掩饰、衰减、代替婉指汉语的直
● 不需要禁忌,许多委婉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是禁 接和粗鄙,听起来更舒服一些,
忌语的存在,刺激委婉语的产生,促进其数量的扩大。
龙 这与人的心理作用有关,显示了
自古以来我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一般会借 社会文明的程度。
洁
用其它的词语委婉含蓄地来表达。据调查,汉语中关于
二 、委 婉 语 的 运 用 范 围
虹
中 的
“死”的委婉语有上百种之多。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 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
委婉语的运用表现在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那些美好悦
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等等。通过上述方 物容易产生好奇心。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
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 的环境,比如,当学生进入教室时,让他们踏着轻快的旋
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律进入教室,然后随着熟悉的乐曲声跟着老师一起拍拍
五、运用多媒体, 让音乐教学“亮”起来。音乐教学仅 手、甩甩背、耸耸肩,再跟着 CD 唱一首学过的歌曲。虽然
际惯例,或者造成政局不稳,运用委婉语可表现出有节的 政治风度,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 、委 婉 语 的 功 能 1、避讳功能 语言禁忌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 错误认识,即把名和实等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在 语言中不能提及,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如在船上不能说 沉或与“沉”同音的字;新年节下不能讲疾病、死亡之类不 吉利的话,碰到非讲不可时,得换一个说法,以委婉曲折 的方式来表达。 “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不能说成是消极的、迷信的,因 为趋利避害是人基于本能的度。”(于海江:《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构造原则》) 2、礼貌功能 委婉语在交际中还可以避免冒昧和非礼,当迫不得 已要涉及令人不快的事情时,应选择委婉的表达法,这样 既亮明态度,还因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往往可获取对方的 好感和认可,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一次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深圳某宾馆下榻时觉得受 了冷遇,便问服务小姐: “你没看过电视吗?我就是那个说 相声的姜昆啊!”服务小姐回答得非常平静:“我们这里 香港小姐和外国元首都接待过,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周到, 一视同仁。”服务小姐回答的十分得体,又有礼貌。名人、 要人我们都接待过,因此你也不要希望有什么特殊,随后 又亮明自己的态度。 3、掩饰功能 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有相当大的迷惑性,所以极少 数违法乱纪的贪官污 吏 ,将 自 己 的 非 法 所 得 婉 言 为 “灰 色收入”;利用公款吃喝玩乐说成是“劳逸结合”;玩忽 职守被淡化为“工作做的不是很好”;管理不善,生产亏 损 说 成 是 “负 增 长 ”;经 济 危 机 称 为 “萧 条 ”;“静 悄 悄 的外交”指秘密的外交活动。所有这些都是利用委婉语 的模糊性、粉饰性来掩饰事实的真相。 4、幽默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 默。现在用来描绘为保持体型而进行的“反肥持久战”, 幽默地说明了减肥女士的决心和毅力。在家庭生活中,有 的妻子比较强硬,丈夫软弱,这样的丈夫常被称为“妻管 严”。这些词语含蓄委婉,更让人回味。 综上所述,委婉语不仅指的是词语本身,更是一种积 极的语言交际方式。委婉语的运用削减了原词粗俗直接 的本意,模糊雅化了原词。但是过多地使用委婉语也同样 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做会给人留下不诚恳和做作的 印象。因此委婉语的使用应掌握度,做到恰如其分。
委
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礼记·曲礼》。 僧尼去世的婉称一般有“涅磐、圆寂”;道徒去世的婉称有 “遁化、羽化、”;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年轻女子去
耳的词来替换那些过分外露引 人 反 感 、恐 惧 的 词 语 ,使 言 语 更 得 体 ,交 际 也 更 容 易 进 行 ,因 而
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听”、“看”、“悟”,显然,效果会好得
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 多。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
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 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对形象具体、新异的事
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 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已使学生很快地感受到,音乐已融
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当中,使学生 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中。
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
( 作者单位: 山东郓城县侯集中学)
53
教育艺术研究
一个人高矮胖瘦俊丑是天生的,但谁都希望自己更 潇洒漂亮一点。当你对一个人外貌进行评价时,长得有点 缺点的要尽量捡中听的说,这样说减轻了直言的刺激和 伤害,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与心理呵护。
成年男子胖称“壮”、“富态”,瘦称“精干”、“干练”;成 年女子胖称 “富态”、“丰满”,瘦称 “苗条”;小孩胖称 “壮”、“发育好”、“结实”,瘦称“秀气”、“清秀”,只要不 太过就可以这样称,但如果太过的话,最好保持沉默。
3、日常生活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有许多委婉语。 如北京话中 “舌”与“折”同音,人们为了求吉利,用 “口条儿”代替“猪舌头”。另外“鸡爪”改为“凤爪”; 送 钟 改 为 “ 送 表 ”;失 业 婉 称 “ 赋 闲 ”;穷 光 蛋 婉 称 “ 拮 据”。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也多采用委婉语的形式,以免伤 其自尊,如用“学得慢”婉称“反应迟钝”。 4、职业 工种不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必定会有所差别。提起 工人,人们容易与收入不高、简单劳动等联系起来,而用 与“白领”相对的“蓝领”来婉称工人,则会使人有一 种地位平等的感觉。那些收入不高、地位较低的职业一般 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如称扫马路的工人为“清洁工、城 市美容师”;称“伙夫、大师傅”为“厨师”;进城做工的 青年农民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 5、不良现象 对于不良现象,人们一般持厌恶的态度,但是在某些 场合或因为不愿提及或因为不好意思就改用委婉语来说 明,比如“第三者”比“情夫 / 妇,姘头”含蓄。犯罪,直 言时感到缺少同情心,犯罪者也会觉得丢人现眼,受人鄙 视,因此就用“失足、出事了”来婉称。 6、伤、病、残 人人都有求吉避凶的心理要求,尽量使用吉祥一些 的词语来替代人们有所顾忌的词语,这样可以减轻当事 人的心理压力与自卑感,创造良好的心境。如某些轻度的 病 症 称 “ 头 痛 脑 热 、气 色 不 好 ” ;“ 牛 皮 癣 ” 称 “ 银 屑 病”;四肢残疾称 “手 脚 不 灵 便 、走 路 不 便 ”;偏 瘫 称 “半 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 灵”。其它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 “受伤”。 7、政治军事 在政治和军事中,也涌现出一批外交上的委婉语。外 交家常常企图将紧张局势的严重性缩小到最低限度,因 而让自己的真正动机给人以模糊的印象,这样的委婉语 只有行家才会明白。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写信给孙权说: “今治水军八十 万 ,方 与 将 军 会 猎 于 吴 。”所 谓 “会 猎 ” 实指交战,这是用委婉的言词进行军事恫吓。另外如外交 抗议,政策问题,如不加掩饰地使用直言,或者不合乎国
婉
世称“香消玉碎、香消玉殒”等;为正义事业而亡称之为 “捐躯、牺牲、阵亡、就义”。委婉语实质上是禁忌语的变 体,担负着润滑交际的任务。
可广泛采用。下面就委婉语运用 的不同领域具体举例来分析。
1、死亡
语
2、与人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必要的,有
汉语中替代“死”的委 婉 语
些敏感性、刺激性的字眼不得不提时,为了对方更易接受, 很多,(如前文),另外有些委婉
需说得文雅含蓄一点,这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听者能理
在《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一段话:“后基年,齐王 解而且更容易接受,如:
谓孟尝君曰:‘寡人不以先王之臣为臣。’”齐王见孟尝君
(1)聂耳以 23 岁的青春年华,过早的写下他生命的
威望高,势力大,恐危及自己的统治,想撤他的职,但又不 休止符。(何为《他的进军号》)
有关性、排泄、阴私等方面的字眼,人们常常把它们
2、人体的缺陷
!!!!!!!!!!!!!!!!!!!!!!!!!!!!!!!!!!!!!!!!
四、运用形象的比喻, 加深概念的记忆。比如,把顿音 随之就会产生乏味、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涣散
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 的可悲现象。但如果使电脑、CD、VCD 等多媒体进入教室,
教育艺术研究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 与“粗俗”、“不洁”连在一起,因
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 此这些方面的词多用委婉语,于
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 是有了“去一号”、“方便一下”等 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 词。其它领域不愿直说的字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