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作业思考题

10章作业思考题
10章作业思考题

第10xx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对构件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2)为什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选用的材料都要求较高的强度?普通混凝土结构为何不能有效利用高强材料?

3)什么是张拉控制应力?为何不能取的太高,也不能取的太低?为何先张法的控制应力略高于后张法?

4)预应力损失有哪些?分别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如何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值?5)预应力损伤值为什么要分第一批和第二批损失?先张法和后张法各项预应力损失怎样组合?6)试述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各自的应力变化过程和相应应力值的计算公式。

7)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计算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6

pc 时,为什么先张法构件用A

0,而后xx 用A

n?而在使用阶段时,都采用A

0?先张法、后张法用A

0、A

n 如何进行计算?

8)如果采用相同的xx控制应力6

con,预应力损失也相同,当加载至混凝土预压应力6

pc=0 时,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6

p 是否相同?是多少?

9)预应力轴

心受拉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为什么钢筋的应力6 sk=N

k N

pOA

p A

s?1O)什么是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I

tr ?为什么要分析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如何进行计算?1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控制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并需在锚具处配置间接钢筋?

12)对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后,是否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什么?

1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E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E

b是否相同,为什么?b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14)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压预应力钢筋A

p‘有什么作用?它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有什么影响?

1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抗裂度验算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有什么不同?

16)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相比有何不同?

1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构造要求有哪些?

第10章习题

1)某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长24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60,

预应力钢筋采用10巾H

9,截面及配筋如右图,先张法施工,在100m

台座上一端张拉,采用镦头锚具固定预应力钢筋,一块垫板,超

张拉,并考虑蒸汽养护时台座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温差△=

20 C,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80%时切断钢筋。试计算各项预应

力损失。

2)试对某18m预应力混凝土屋架下弦进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和抗裂度验算,以及施工阶段放松预应力钢筋时的承载力验算、锚具下局部受压验算。设计条件如下:

混凝土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热处理钢筋

C50HRB400250X 200mr?束3 ? HT

104 12(A

s=452mm2

)孔道2①50两束A

p=472mm2

材料强度(N/mm2

)f

ck=32.4f

c=23.1f

ptk=1470f

yk=400f

tk=2.65f

py=1040f

y=300弹性模量(N/mm2

)3.45 x 104

2.0 x 105

2.0 x 10张5拉工艺后张法,一端张拉,孔道为预埋钢管,超张拉

采用JM12锚具(底面积换算为100m x 250mm),锚板厚20mm端部间接钢筋:4片巾8方格焊接网片,尺寸250mr X 250mm,间距50mm第一批预应力损失

l1=74.08 N/mm2

第二批预应力损失(7

l2=90.16 N/mm2

张拉控制应力7

con=0.7 f

ptk=0.7 x 1470=1029 N/mm2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f

cu' =50 N/mm2

下弦内力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拉力N

k=300kN

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拉力N

k=150kN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0.5

结构重要性系数1.1

等级

截面12

122752 12 100锚板

250

100

100

75

锚具00

1-1下弦端部2-

思考题作业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作业 思考题: 1.试述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的临床意义? ①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h(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已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c.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d。 d.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d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e.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②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恢复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 ④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称传染期。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针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其免疫状态应分别进行如何处理? 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1)应急预防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例如在麻疹爆发时对接触的易感儿童可接种麻疹活疫苗,对体弱儿童可接种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采用药物预防。例如用乙胺嘧啶、氯喹预防疟疾,一般多用于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或特殊职业人群。(3)医学观察。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

第三章作业和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3-1 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者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的组成 能够完成预变换的单元称为敏感元件,而转换元件是能够将感应到的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学物理量,电信号经测量电路放大、整形、转换后送显示器显示,或记录,或处理,辅助电源负责传感器的电源供给。但是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有一部分传感器不需要起预变换作用的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光敏器件等。 3-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 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物联网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需要的原始

数据。 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传感器按输入信号(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 按输出信号分类分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膺数字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四大类;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若干类。 3-3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答: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传感器的组成 智能传感器具有如下功能: ⑴自补偿和计算,例如,温漂补偿; ⑵自诊断功能,例如,故障自诊断; ⑶复合敏感功能,单个传感器可测量多个参数,并可进行信息融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2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2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2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2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2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2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2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2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10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 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背景、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需求、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2.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它的基本理论由哪些内容构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它是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3.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作业?什么是成本动因?试述他们的分类。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作业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4.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公式如下: 因总量 该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额 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某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库中的成本数额某产品在各个作业成本某产品成本 5. 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 体系、有利于公司进行相关决策; 缺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仍然是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并且具有内部导向性,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因此与未来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同时,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也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需要收集与作业量有关的大量数据,并计入成本系统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作业成本法只能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补充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不能代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6. 谈谈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制造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等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ABC 6、ABCD 7、ABCD 8、AC 9、ABD 10、ABCDE

章作业思考题

章作业思考题

————————————————————————————————作者:————————————————————————————————日期:

第10章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对构件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2) 为什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选用的材料都要求较高的强度?普通混凝土结构为何不能有效利 用高强材料? 3) 什么是张拉控制应力?为何不能取的太高,也不能取的太低?为何先张法的控制应力略高于后 张法? 4) 预应力损失有哪些?分别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如何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值? 5) 预应力损伤值为什么要分第一批和第二批损失?先张法和后张法各项预应力损失怎样组合? 6) 试述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各自的应力变化过程和相应应 力值的计算公式。 7)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计算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бpc 时,为什么先张法 构件用A 0,而后张法用A n ?而在使用阶段时,都采用A 0?先张法、后张法用A 0、A n 如何进行计算? 8) 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бcon ,预应力损失也相同,当加载至混凝土预压应力бpc =0时, 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бp 是否相同?是多少? 9)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为什么钢筋的应力бsk = s p p k A A N N +-0? 10) 什么是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l tr ?为什么要分析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如何进行计算? 1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控制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并需在锚具处配置间接钢 筋? 12) 对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后,是否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 力?为什么? 1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是否相同,为什么? 1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压预应力钢筋A p ′有什么作用?它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有什么影 响? 1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正截面 承载力验算、抗裂度验算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有什么不同? 16)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相比有 何不同?

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与思考题 一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阶段?有哪些成果? 二 1、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2、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3、你如何在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 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四 1、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 2、联系实际说说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五 1、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 六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有何区别?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运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原理,说明现阶段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七 1、从真理观角度说明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八 1、如何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3、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九 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主要表现,并说明坚持这一原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何在? 十 1、为什么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为什么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十一 1、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举例说明人的本质内涵。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十二 1、资本的原始积累途径是什么? 2、劳动价值论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十三 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 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3、划分不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十四 1、剩余价值论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2、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以及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 十五 1、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对内职能是什么?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 3、对待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十六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吉林农业大学机制教研室、实习工厂 2006年5月9日

目录 金工实习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车工复习思考题 .刨工复习思考题 .铣工复习思考题 .磨工复习思考题 .铸造复习思考题 .锻压复习思考题 .焊接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l、钳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它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2、什么是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基准的原则是什么? 3、划线的目的是什么? 4、划线工具有哪些?划线工具有几类? 5、錾子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刃口和头部硬度为什么不一样? 6、粗、中、细齿锯条如何区分?怎样正确选用锯条? 7、锯齿的前角、楔角、后角各约多少度?锯条反装后,这些角度有什么变化?对锯割有什么影响? 8、锉刀的构造?锉刀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原则选择锉刀的齿纹粗细、大小和截面形状? 9平面锉削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适用于哪种场合?锉削外圆弧面有哪两种操作方法? 10、麻花钻的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1、钻头有哪几个主要角度?标准顶角是多少度? 12、钻孔时,选择转速和进给量的原则是什么? 13、钻孔、扩孔和铰孔三者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14、什么叫攻螺纹?什么叫套螺纹?试简述丝维和板牙的构造? 15、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如何确定?套螺纹前的圆杆直径如何确定? 16刮削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刮削工具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 17、怎样检验刮削后的刮削质量? 18、钳工常用錾子分哪几种?錾子的握法分哪几种? 19、研磨的特点? 2O、为什么套螺纹前要检查圆杆直径?圆杆直径大小应怎样确定?为什么圆杆要倒角? 21、铰孔后,绞刀退刀时应 ---------。( 1、正转; 2、反转; 3不转) 22、在某40钢制工件上欲加工一螺纹盲孔,尺寸为M12×1深30mm,应钻底孔直

研究方法各章作业思考题

各章作业思考题 说明:不带*号的题作为课后思考。带*号的题要求实践锻炼,并选10题(粗体字的8题必选)另纸专做。 第一章绪论 1.试结合自己的体会说明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简述教育、心理研究的基本准则与特征。 3.结合教育实际,试析我国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研究的基本过程 *1.如何选择课题,试选择并论证一个研究课题。 *2.学会查阅教育与心理文献。 3.构建假设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4.简述科研论文的写作结构与要求。 *5.实践: (1)每个人或小组(2-4人)选择一个课题,并按课题论证要求进行课题论证。 (2)随机抽查各组,每组代表发言,使用Powerpint,每组发言8分钟,提问和评价10分钟。 *6.各读20篇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或者综述文章,仔细阅读并思考每部分是怎样写的,试总结出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写作的基本范式? * 7.上网查询有关的课题论证,思考每部分是如何论证的?有什么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8.自己选题写一篇课程论文。(主要考察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经验总结法 1.经验总结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各有哪些? *2.试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第四章文献法 1.文献研究的基本程序。 2.试述文献定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3.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试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 第五章观察法 1.试述科学观察的特点与要求,并说明在观察中遵循这些要求的重要性。 2.试比较描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三种观察法,分析其各自的特点。 3.取样观察法的基本操作程序。试比较时间取样、事件取样和个人取样三种方法的异同。* 4.以时间取样法,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情况。 *5.观察法研究设计练习: 例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为了研究学生关心集体的观念,一早就来到教室,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横着放了一把条帚。然后坐在教室后面对每个教室的学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看到这把条帚以后的表性、言语、动作、及时记录下来。 1.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内容,设计观察记录表。 2.请学生现场进行角色扮演。 3.分组评议现场所以观察到的现象。 ﹡6.试运用评价观察法,设计一个观察方案。 ﹡7.自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份观察表。下周随机抽查,ppt报告5-8分钟,讨论8分钟。

单片机思考题及习题

单片机思考题及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 1、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以称为( )和( )? 2、微处理器、CPU、微处理机、微机、单片机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3、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 )、( )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4、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5、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6、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芯片分别为( )、( )? 7、805l与8751的区别在于 (A)内部数据存储单元数目的不同(B)内部 数据存储器的类型不同 (C)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类型不同(D)内部的寄存器的数目不同 8、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型计算机的 (A)数据处理应用(B)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辅助设计应用 第二章、思考题及习题 1、MCS-51单片机的片内都集成了哪些功能部件?各个功能部件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2、说明MCS-51单片机的引脚EA作用,该引脚接高电平和接低电平时各有何种功能? 3、在NC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 ) 4、程序存储器的空间里,有5个单元是特殊的,这5个单元对应5个中断源的中断人口地址。写出这些单元的地址。 5、内部RAM中,位地址为3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 6、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8031的CPU是由RAM和EPROM所组成。 (B)区分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最可 靠的方法是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地端还是高端。 (C)在MCS-51单片机中,为使准双向的I/0口工 作在输入方式,必须保证它被事先预置为1。 (D)PC可以看成是程序存储器的地址指针。 8、8031单片机复位后,以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 ),因上电时BW二(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 )组工作寄存器区。 9、什么是机器周期?如果采用12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多长时间? 10、以下有关PC和DPTR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2-1 什么是EPC 答: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为产品电子代码,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标准。EPC统一了对世界范围内商品的标识编码规则,并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与具体商品实物固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中,结合网络技术而组成EPC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目前的EPC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要有三种:64位、96位和256位,每类EPC编码由版本号、产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组成。 2-2 简述EPC系统组成 答:EPC系统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EPC系统构成

(1)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的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拓展和延伸,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EPC代码是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具有科学性、兼容性、全面性、合理性、国际性、无歧视性等特性。 (2)射频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识读器组成。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射频识读器是与信息系统相连,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EPC系统射频标签与射频识读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非接触识别;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 (3)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由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组成,是实现信息管理、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块。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EPC中间件以及对象命名称解析服务(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ML)实现全球产品信息服务。其中,ONS ( Object Naming Service) 对象名称解服务器用来把EPC转化成IP 地址,用来定位相应的计算机和完成相应的信息交互服务。PML (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实体标识语言服务器中存储用PML语言描述的实物信息,如实物名称、种类、性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信息、实物存放位置、实物的使用说明等。

数值分析作业思考题汇总

¥ 数值分析思考题1 1、讨论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与有效数字之间的关系。 2、相对误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下式代替 3、查阅何谓问题的“病态性”,并区分与“数值稳定性”的不同点。 4、取 ,计算 ,下列方法中哪种最好为什么(1)(3 3-,(2)(2 7-,(3) ()3 1 3+ ,(4) ()6 1 1 ,(5)99- , 数值实验 数值实验综述: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是一切科学计算的基础与核心问题。求解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法和迭代法两大类。直接法——指在没有舍入误差的情况下经过有限次运算可求得方程组的精确解的方法,因此也称为精确法。当系数矩阵是方的、稠密的、无任何特殊结构的中小规模线性方程组时,Gauss消去法是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如若系数矩阵具有某种特殊形式,则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计算量与存储量,需采用其他专门的方法来求解。 Gauss消去等同于矩阵的三角分解,但它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故需要选主元素。对正定对称矩阵,采用平方根方法无需选主元。方程组的性态与方程组的条件数有关,对于病态的方程组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求解。 数值计算方法上机题目1 1、实验1. 病态问题 实验目的: 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和“坏”之别。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的解对数据变化的比较敏感,反之属于好问题。希望读者通过本实验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 r e x x e x x ** * ** - == 141 . ≈)61

思考题及作业题

思考题及作业题 绪论 1、名词解释:经济林,经济林栽培学 2、经济林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4、目前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简述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战略要点. 6、经济林树种可分为哪几类?各类包括哪些主要树种? 7、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条件,谈谈当地有哪些主要经济林树种? 8、经济林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加以开发利用? 经济林器官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根系的生长发育 1、名词解释:根颈 2、试论述经济林根系生长发育规律? 3、试论述影响经济林根系活动的因素有哪些及如何加以调控? 第二节芽、枝、叶的生长发育 1.名词解释 萌芽率;成枝力;芽的异质性;芽的早熟性;顶端优势;层性;垂直优势;芽序;叶面积系数 2.简述芽的异质性是如何形成的。 3.试述影响枝条生长的内外因子。 4.春、秋梢在生产中有何指导意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6415162.html,I与产量有何关系?适宜的LAI为多大。 第三节花芽分化及其调控 1.名词解释: 花芽分化,花芽形成,花诱导,花孕育, 2.研究花芽分化有何意义。 3.花芽分化分几个时期,各期有何特点? 4.试述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子。 5.简述花芽分化的主要学说?C/N比学说有何优缺点? 6.调控果树花芽分化的途径有哪些? 第四节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 1、名词解释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自花结实,异花结实,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花粉直感,雌雄异熟,有效授粉期,花粉、胚囊的败育,果形指数,孢子体不亲和,配子体不亲和,果实成熟。 2、影响果树开花的因素有哪些? 3、造成花粉、胚囊败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影响授粉受精的因子有哪些?如何保证授粉受精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周期性 1.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的区别,童期有何特点? 2.生长发育的周期性有哪些表现?

第五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 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 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 5.4既然 a 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 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 ()14.3.5? 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 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 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 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 a q L ??和a 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 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 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 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 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 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 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 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

作业复习与思考题答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答案: 1、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如下: 1)把网络操作分成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2)定义并提供了具有兼容性的标准接口 3)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4)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5)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6)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个区域的网络可单 独升级或改造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语义+语法+规则) 3、OSI七层: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 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 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3)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5)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

足用户的需要。 4、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5、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是发生在网络层。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多路重发以及出错检 测等。 6、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 1)电子邮件E-MAIL. 2)远程登陆Telnet 3)文件传输FTP. 4)WWW服务 5)电子邮件服务 7、一台微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选择一个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ISP。 练习二答案: 1、主要包括: 1)可靠性高。 2)极强的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功能。 5)开放性好。 UNIX系统一开始就作为开放系统,UNIX操作系统的源程序一开始 就向学术界开放。 6)通用。UNIX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通用性,使之适合于不同类型(分时和批 处理)用户的需要。 2、主要包括:

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 2.1 如何量取河长?如何计量某河段的弯曲系数? 2.2 简述平原河道平面形态特点与水流冲淤特性。 2.3 如题2.3表,已知各河段特征点的河底高程及其间距,试求各河段的平均比降及全河的平均比降。 2.4 什么叫流域分水线?如何量取流域面积? 2.5 河川径流一般指的是什么?河川径流量可用哪几个特征值表示? 2.6 某河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为566km 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8m 3/s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6.7mm ,试求其各径流特征值。 2.7 我国南、北方河流的特征时期是什么? 2.8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 什么叫水位?如何测定水尺的零点高程? 2.10 简述如何用流速仪测量流速并计算流量。 2.11 含沙量与输沙率有何不同? 2.12 已测得13对水位—流量关系如题2.12表1 所示,另有实测的水位—面积、水位—水面宽度以及用流速仪测得的4个水位—流量关系如题2.12表2所示。试用断面特征法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到最高水位H =4.0m 处。 1

其它实测关系 题2.12 表2 第三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3.1 水文计算为什么要采用数理统计法? 3.2 频率、概率和累积频率有什么区别?扼要说明累积频率的基本特性。 3.3 什么叫重现期?它和物理学中的周期有何区别? 3.4 累积频率与设计频率有何区别? 3.5 简述经验适线法的操作步骤。 3.6 试述计算经验频率曲线及理论频率曲线的意义。 3.7 设有系列:1,2,3,4,5,6,20,试求此系列的统计参数。 3.8 有A ,B 两系列,A 系列平均数为A x ,偏态系数C s A ,对应的累积频率为P A ;B 系列平均数为B x ,偏态系数为C s B , B 对应的累积频率为P B 。若C s A >C s B ,试分析P A 与 P B 哪个大(扼要说明原因)? 3.9 已知统计参数=1000m 3/s ,C v =0.5,C s =2C v ,试绘制理论频率曲线,并确定P =1%时的设计流量Q 1%。 3.10 若Q =1000m 3/s ,C v =0.5,C s =4C v ,试比较本题理论频率曲线与题3.9曲线的差异,并求Q 1%值。 3.11 已知两系列的统计参数:C v 1=C v 2=1,C s 1=C s 2=2C v ,1x =1000m 3/s ,2x =4000m 3/s ,两系列P =1%时的设计流量Q 1% 有何关系? 3.12 如题3.12图。黑点为经验频率点据,实线为理论频率曲线。适线时,欲使理论频率曲线更靠近经验频率点据,应调整什么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3.13 已收集到某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洪水流量资料如题3.13表,试用频率分析综合程序推求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Q P。

第十章目标成本计算与决策作业习题.

第十章目标成本计算与决策作业习题 一、复习思考题 1、企业成本战略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它在企业竞争中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获取竞争力而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哪些? 4、简述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5、详细说明目标成本法的制定程序。 6、“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可利用持续改善成本法来逐步降低成本” ,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7、请收集一个中国企业运用目标成本法的案例。 8、目标成本法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特色是什么? 9、目标成本法应用的基础条件有哪些? 10、说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11、简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的作用。 二、练习题 1、某计算机企业生产两个品牌的个人电脑产品—— D 和 P 。 D 是企业销售给大企业的, P 是销售给个人用户和小企业的。 P 在制造成本的核算中采用的是作业成本法。在会计系统中, 企业有三类直接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机器成本和三个用于归集间接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订货及收货、测试及检查、返工。企业将机器成本作为 P 的直接成本, 因为 P 是在专用的生产线上制造的。直接机器成本(支付租赁机器的租金在这相关生产的时间范围之内并不发生改变, 属于

长期固定成本。下表列示了作业活动的成本库、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以及分配制造费用成本动引得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动因每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 1、订货及收货订单的次数每份订单 80元 2、测试及检查测试小时数每台测试小时 2元 3、返工返工数量每台 100元 企业在 2004年没有 P 的期初和期末存货,生产和销售都是 150000台,当年用于制造 P 消耗的资源为:(1 P 的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 460元。 (2每台的直接制造人工64元。 (3 为制造而付出的专用设备的直接固定加工成本为 11400000元。 (4为购买制造所需的零部件而开出的订单数目为 22500份。 (5 P 的测试小时数为4500000小时。 (6该年度 P 产品的返工数为 12000台。 要求: (1计算 2004年 P 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和单位制造成本。 (2如果 P 的销售单价为每台 1000元,期间费用为 33000000元,计算 2004年基于整个价值链的总营业成本、单位营业总成本和当年利润。 (3企业预测其竞争对手可能会将竞争品牌的价格下调 15%,因此企业的管理层确信他们必须使 P 降价 20%以回击竞争者的挑战,即将该产品的价格由每单位 1000元降至 800元。以这样的一个价格,企业的营销经理预计 P 的年产销量将由 150000台上升到 200000台。企业管理层期望的销售利润率为 10%,计算企业的单位目标成本和单位成本差距。 (4企业的价值工程小组通过分析决定不再生产 P ,而是生产 S 。与 P 相比, S 的零部件更少,更易于制造和测试。 S 的单位成本:直接材料 385元;直接人工 53元;直接机器成本 57元。生产 S 产品:订单数量 21250份;测试时间 3000000小时;返工数

现代推销学作业和思考题

《现代推销学》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章现代推销概述 一、思考题 1、试述现代推销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促进市场的繁荣 2、促进生产的发展 3、满足居民消费者需要和促进消费的发展 4、有利于增加国家积累 5、有利于从整体上扩大和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现代推销与传统推销的区别。 1、推销宗旨不同 2、推销手段与方式不同 3、推销策略和推销结果不同 4、推销级组织不同 二、作业 1、什么是现代推销,现代推销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推销:是指推销人员在一定的推销环境,应用各种推销手段,促使顾客采取购买行为各种活动的过程。 现代推销的特征:说服性、灵活性、多功能性、双向性、互利性 2、现代推销观念有哪些? 答:现代推销的观念: (一)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顾客导向,市场导向,需求导向。 (二)锐意创新的观念 1、经营观念创新 2、经营产品不断创新 3、场的拓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三)文明经商观念 1、经营环境文明化 2、经营方式文明化 3、经营主体文明化:经营单位和人员的文明建设 (四)保证满意 1、销售满意的商品 2、制定满意的价格 3、确定满意的经营方式 4、提供满意的服务 (五)推销观念的观念

第二章现代推销主体和客体 一、思考题 1、推销员在现代推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①销员在现代推销中的地位 无论将来通讯技术和传媒技术是如何的发达,企业的营销和促销将永远离不开人员的推销。推销员成为企业业务活动的主体,成为企业搞活经营、取得效益和提高效益的生力军。 ②销员在现代推销中的作用 (一)对企业而言,他非人员推销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推销人员在销售产品、调查需求、开拓市场、售后服务和树立企业形象方面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先锋队、生力军。 (二)对社会而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文明实现的一个推动力。 科学家、发明家、哲学家、文学家创造了现代文明,但现代文明的实现靠的是我们广大的推销员。 (三)对消费者或用户而言,引导和影响的购买和消费。 在推销过程中,把认为可以满足消费者或用户需求的产品推荐给他们,起到了引导购买、引导消费、影响购买、影响消费的作用,起到了传递购买标准与教育消费的作用。 (四)对推销员个人而言 是发挥个人才智、磨练个人意志、培养高尚情操以及走向事业成功的最佳途径。 3、最终消费者中,个体消费者与集团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何区别? (1)对商品的质量、性能、操作情况和品牌的关心程度不一样。 (2)个体相对集团来说更关心商品价格。 (3)个人消费者更喜欢购物方便,而集团对购买地点有一定的选择性。 (4)集团对商品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个人更多的是从众心理。 二、作业 1、何谓推销员、顾客和推销品? 答:推销员:是推销主体,即主动向顾客推销商品和劳务的主体。 顾客是指具有购买决策权或具有影响购买决策力并直接参与购买过程的个人或集团,亦即产品或劳务的购买者。 2、现代推销对推销员有哪些要求? (一)推销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等。 1、政治、思想、法律素质要求 2、文化素质要求 3、业务素质要求 4、生理和心理素质要求 (二)推销员能力要求 (1)良好的注意力和洞察力 (2)正确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11机床作业与思考题文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业题与思考题 第一篇切削加工技术装备 第一章车床 1.计算CA6140车床反转时的最高转速。 2.CA6140车床n主=10r/min时,求III轴转速。 3.CA6140车床能车削哪几种标准螺纹?其标准参数符合什么规律? 4.写出车削m=3,K=1的模数螺纹和a=5,K=1的英制螺纹的运动平衡式。 5.CA6140车床为什么能车削按分段等差数列规律排列的标准螺纹? 6.CA6140车床车削标准螺纹时共有几套挂轮?变换挂轮的目的是什么? 7.CA6140车床车削标准螺纹时共有几条传动路线?变换传动路线的目的是什么?8.CA6140车床车削标准螺纹传动链由哪些主要环节组成?各自作用是什么? 9.若CA6140车床主轴转速忽快忽慢,从理论上讲会不会影响所加工的螺纹导程的大小? 为什么? 10.如果CA6140车床的丝杠是英制丝杠,车削米制螺纹传动链中必须引入什么因子?11.在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中,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什么? 12.画简图表示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的内片、外片。 13.画简图表示短锥法兰式主轴端部结构,并指出其优、缺点。 14.开合螺母的作用是什么? 15.互锁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16.画简图并说明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7.在CA6140车床进给系统中,单向超越离合器的作用是什么? 18.分析用螺纹车刀车削螺纹时机床所需要的运动。 19.解释内联系传动链的概念。 20.举例说明何为内、外联系传动链?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铣、钻、镗床 1.常用的铣床有哪几类?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2.卧式镗床有哪些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3.坐标镗床和金刚镗床各有什么特点? 4.写出图1.2-5(P29)所示机床的主运动传动路线表达式,并求其转速级数和最高转速。 第三章齿轮机床 1.分析在卧式铣床上用盘形铣刀铣削直齿圆柱齿轮时机床所需要的运动。这种加工方法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2.分析用齿轮滚刀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机床所需要的运动。 3.画出滚切斜齿圆柱齿轮时滚齿机的传动原理图,写出各传动链的名称及计算位移,说明各传动链换置机构的作用。 4.画简图表示用螺旋升角为ω的右旋滚刀滚切螺旋角为β的左旋齿轮时的刀具倾角δ。5.在有差动机构的滚齿机上滚切斜齿圆柱齿轮时,工件的螺旋角误差是如何产生的?6.滚齿机的滚刀安装角δ的误差是否影响工件螺旋角β的精度?为什么? 7.在有差动机构的滚齿机上滚切一对在平行轴上相互啮合的斜齿圆柱齿轮时,当加工完齿数为Z1的第一个齿轮(左旋)后,再加工齿数为Z2第二个齿轮(右旋)时,机床的哪些传动链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8.滚齿机的滚刀刀架运动轨迹是什么?滚刀模数如何选取? 9.插齿机展成运动传动链的末端件及计算位移是什么?插齿机有哪些运动? 第四章组合机床 1.什么是组合机床?组合机床有哪些通用部件?有哪些常用的专用部件? 2.了解组合机床的常见配置形式。 3.了解组合机床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第二篇数控加工技术装备 1.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有何特点? 2.数控车床车削螺纹时,其内联系传动是如何实现的? 3.车削中心的C轴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第8章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一、填空 1、AT89S51的串行异步通信口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答:全双工。 2.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单位是。 答:bit/s 3. AT89S51的串行通信口若传送速率为每秒120帧,每帧10位,则波特率为 答:1200 4.串行口的方式0的波特率为。 答:fosc/12 5.AT89S51单片机的通讯接口有和两种型式。在串行通讯中,发送时要把数据转换成数据。接收时又需把数据转换成数据。 答:并行,串行,并行,串行,串行,并行 6.当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时,为减小波特率误差,使用的时钟频率为 MHz。答:11.0592 7.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中,和的波特率是可调的,与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有关,另外两种方式的波特率是固定的。 答:方式1,方式3 8.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是方式。答:方式1。 9.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的。 答:相同的。 10.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 答:方式1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二、单选 1.AT89S51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 A. 方式0 B.方式1 C. 方式2 D.方式3 答:A 2. 控制串行口工作方式的寄存器是。

A.TCON B.PCON C. TMOD D.SCON 答:D 三、判断对错 1.串行口通信的第9数据位的功能可由用户定义。对 2.发送数据的第9数据位的内容是在SCON寄存器的TB8位中预先准备好的。对 3.串行通信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指令把TB8位的状态送入发送SBUF中。错 4.串行通信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送SCON寄存器的RB8中保存。对 5.串行口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变的,通过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设定。对 6. 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32。错 7.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时,一定要占用一个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错 8.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时,定时器方式2能产生比方式1更低的波特率。错 9. 串行口的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只有1个单元地址,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 器。对 四、简答 1.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接收方是如何知道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的? 答:实质就是如何检测起始位的开始。当接收方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负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3次连续采样,取其中2次相同的值,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的开始,这样能较好地消除干扰引起的影响,以保证可靠无误的开始接受数据。 2.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答: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有3种帧格式,方式2和3具有相同的帧格式;方式0的发送和接收都以fosc/12为固定波特率, 方式1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3.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请画出传送字符“B”的帧格式。 答:字符“B”的ASCII码为“42H”,帧格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