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传统文化,中国]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中国古典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为主题展开阐述。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宫廷舞蹈。

自唐宋以来,舞蹈艺术开始系统化、完善化,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中国古典舞注重表达情感、弘扬美德以及向人们传递智慧,这种表达方式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二、内外兼修的身体技巧中国古典舞不仅注重舞姿的优美和舞蹈动作的精确,更要求舞者具备内外兼修的身体技巧。

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力量和平衡感等,这些技巧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砺获得的。

中国古典舞强调舞者的整体形象和舞蹈技巧的高度统一,在舞台上展现出华美流畅的舞姿。

三、美学的精神追求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追求。

它强调和谐、平衡、秩序和内在意境的表达。

舞者通过运用精妙的身体控制和流畅的舞蹈元素,传达情感和夸张细腻的意象,使观众产生震撼和内心共鸣。

古典舞以其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技,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独特魅力。

四、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中国古典舞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舞者通过继承和创新,将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传递给后人。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使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古典舞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五、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中国古典舞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极高的表现力。

它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肢体动作和舞台机械的配合,将故事、情感和意境生动地表达出来。

古典舞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借助音乐和服饰等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六、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它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深受国际舞台的瞩目。

中国古典舞介绍

中国古典舞介绍

中国古典舞介绍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宫廷舞蹈。

这种舞蹈以其优雅、华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美学的精髓,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种舞蹈被用于宫廷庆典和祭祀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舞蹈逐渐发展成一种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艺术形式,并在唐朝(618-907年)达到了巅峰时期。

在唐朝,宫廷舞蹈被广泛用于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古典舞以其细腻的动作和华丽的舞台装束而著称。

这种舞蹈通过优雅的动作和精致的舞步展现了中国人对美和和谐的追求。

宫廷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主权和文化自豪感的象征。

中国古典舞在后来的宋朝(960-1279年)和元朝(1279-1368年)继续发展,并受到了佛教艺术和道教哲学的影响。

这时期的古典舞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氛围,以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为主题。

元朝时期的古典舞多姿多彩,动作丰富多样,给人以奇妙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古典舞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舞蹈风格更加注重舞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舞台装束也更加讲究细节和华丽。

明代的古典舞在音乐、舞蹈和舞台效果上都有了更大的突破,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清朝(1644-1912年)的统治对古典舞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清代宫廷对舞蹈的审美偏向于细腻和含蓄,强调舞者的婉约和自我克制。

尽管如此,中国古典舞仍然保留了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继续代代相传。

20世纪初,中国古典舞受到西方舞蹈的影响,以更加自由和现代的形式重新焕发了青春。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注重韵律和现代元素的融合。

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今天,中国古典舞在中国及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中国古典舞就是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启发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戏曲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表演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的美融为一体,充分运用各方面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中国古典文化中特有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部分来自于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身段,但又将其发展变化,故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本文将就此联系进行研究,浅析戏曲的神韵与古典舞身韵的关系。

中国的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有着紧密的关系。

舞蹈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我们称舞蹈为“乐舞”。

乐舞不仅包括舞蹈,还包括音乐、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乐舞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戏曲。

然而,中国的戏曲艺术从创作、表演形式都与西方的歌剧、舞剧有异曲同工之意。

中国戏曲艺术是集音乐、文学、舞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可以说戏曲艺术是中国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

直至中国古典舞的出现,采用对戏曲艺术中提炼动作元素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整理,将戏曲舞蹈中的动作、身段的元素运用于古典舞的身韵、体态、动作语汇当中,这也就是古典舞对戏曲艺术的继承。

具体来说,古典舞的“形、神、劲、律”等元素正是吸取了戏曲艺术的精髓。

因此广大学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而古典舞是将戏曲艺术用另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融入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绘画等,使得戏曲艺术的审美呈现出整体化、立体化、多层次的审美特征。

戏曲艺术实现了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与动态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完美统一,更使得戏曲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并使得它成为一门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形式。

戏曲艺术和古典舞蹈艺术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它们在审美特征上有着相似之处。

戏曲艺术强调“形”与“神”的统一,而古典舞蹈艺术则注重“形、神、劲、律”的高度结合。

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综合美,融合了音乐、诗歌、美术、绘画和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与美感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与美感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与美感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独特的美感。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华美的动作、精妙的编排和深远的意境,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与奇幻的意象。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的传统背景和美感体现。

一、中国古典舞的传统背景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乐舞,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古代,宫廷中的舞蹈艺术被视为表演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们以优雅的动作、繁复的服饰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置,展现出皇室的威严和尊贵。

同时,古代舞蹈也融入了民间艺术元素,结合了民间舞蹈的朴实与真实,使得古典舞更具吸引力。

二、中国古典舞的美感体现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美感深受世人喜爱。

首先,中国古典舞注重形体的美感。

舞者们的身姿挺拔,动作优美流畅,通过身体的曲线和姿态,展现出舞蹈的美感。

其次,舞者的服饰和道具也是中国古典舞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道具,与舞者的舞姿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得舞蹈更具韵律感和动听之美,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享受。

三、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典舞自古以来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文化长河中,不同朝代对古典舞的演绎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有所创新。

近现代,中华民族对古典舞的传承更加注重保护和挖掘。

不仅国内建立了专门的古典舞学院和舞团,还有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通过交流与合作,将中国古典舞推向世界。

四、中国古典舞的魅力与影响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无数人。

它通过舞者的表演,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思考,引发观众对生活、人性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和文化底蕴。

观看中国古典舞的演出,能够让人领略到独特的东方美学,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中国古典舞的介绍

中国古典舞的介绍

中国古典舞的介绍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展现着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古典舞的起源、特点、发展和影响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

最早的舞蹈形式可见于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图案,显示了早期舞蹈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文献《礼记》中也记载了早期宫廷舞的细节和仪式。

随着历史的进程,古代中国舞蹈逐渐发展成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并在宋代的宫廷文化中达到巅峰。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舞姿的优雅、舞段的紧凑和舞台的布景上。

古典舞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舞者通过各种舞步和动作展现出舞蹈的美感。

舞者的身姿端正,步伐优雅,舞姿如行云流水,形象生动,优美而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此外,舞蹈的舞段也是古典舞的一个突出特点,舞者在一个有限的舞台上进行复杂而又紧凑的舞蹈表演,充分展示了舞者的技巧和艺术功底。

舞台的布景也是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背景和道具,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舞台世界。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几经波折,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舞一度遭到贬低和限制,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舞蹈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古典舞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舞团成立,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舞者和舞台艺术家,他们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在,中国古典舞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并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中国古典舞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舞台上,它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达方式,对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中国古典舞还成为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古典舞的表演,中外文化得以相互了解和学习,推动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美的结晶。

本文将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宫廷舞蹈。

最早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那时的舞蹈已经成为一种礼仪和娱乐活动。

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宫廷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鼻祖。

古代中国以和谐的美为核心,而中国古典舞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典舞追求的是完美的身姿和动作,舞者通过优美而翩然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既注重整体的和谐美,又注重细节的精确性和表达力,这正是中国文化中注重细致和精神内涵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古典舞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发展。

在唐朝,盛行着高大婀娜的舞姿和开放多样的舞蹈形式;在宋朝,古典舞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地方舞蹈;而到了清朝,古典舞再度成为宫廷文化的代表。

20世纪初,中国古典舞开始受到西方舞蹈的影响,并融入了现代舞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现代古典舞的风格。

这种融合让中国古典舞更具现代感,同时不失传统韵味。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离不开一批批优秀的舞者和编舞家。

他们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舞的技巧和艺术,不断推动着古典舞的进步。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郭磊雄、杨丽萍、赵琳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中国古典舞不仅影响着舞者和观众,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舞的优雅和精致,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

古典舞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典舞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舞者和爱好者,传承着中国古代舞蹈的技巧和精神。

这种传承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不断演化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美的追求。

中国古典舞概述

中国古典舞概述

中国古典舞概述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而优美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以身体的舞姿、手势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

中国古典舞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1. 起源与发展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古代皇宫中常有宴会和庆典,古代宫廷舞蹈就是为这些场合而设计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舞蹈逐渐演变为古典舞,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2. 技巧和特点中国古典舞着重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舞者通过练习不同的舞步、转身和扭动,能够展示出高度协调的舞姿和迅捷的动作。

古典舞还注重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运用,能够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表达意思。

舞蹈服饰以华丽、细腻的刺绣为特色,能够营造出古代宫廷的氛围。

3. 常见剧目中国古典舞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红楼梦》、《梁祝》和《白蛇传》等。

这些剧目以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编舞,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剧目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4. 国际影响中国古典舞作为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崇,也逐渐走向了世界。

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舞团和舞者参与国际舞台的演出,展示了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许多国际艺术节和舞蹈比赛上,中国古典舞作品频频获奖,为中国艺术争得了荣誉。

5. 保护和传承尽管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国家和社会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通过政府支持、学校教育和社会机构的努力,中国古典舞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古典舞的学习与推广中,为中国古典舞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独特而优美的表演艺术形式,凭借其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以及独具特色的技巧和特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古典舞都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并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古典舞的介绍

古典舞的介绍

古典舞的介绍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古典舞具有规范化的技巧和高度的技巧要求,同时也非常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舞的代表分支。

古典舞在动作上要求非常严格,强调“形、神、劲、律”的统一,注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同时,古典舞还融合了许多武术元素,使动作更加丰富多变,表现力更强。

在具体的舞蹈表现中,古典舞强调“一切从反面做起”,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此外,古典舞还注重动作之间的连接和舞者的表现力,以达到情感表达和传递美的效果。

总之,古典舞是一种具有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具有高度的技巧要求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舞学科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刻紧随中国传统文化无形的脉搏,其审美原则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中国古典舞则是在土壤之上生长结成的累累硕果之一。

作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门类,中国古典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能够且应该反映、体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审美原则。

中国古典舞以本土文化为基础,融合外来文化,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思想、历史文化背景两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一)中庸之道和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重和,这意味着对内聚之力、融合之力、向心之力等的重视,各种对立皆可和。

和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世间万物最本真、最常态、最具有创造性的状态,是生命之依托、生存之力量,和能生万物。

无论是生活中的为人处事,还是在工作与生意上与人打交道,我们都以和为贵、以和为美。

其实和也意味着忍让、低调、内敛等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奉行的做人原则,这些都是达到和的必要条件。

和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标举的就是中庸思想。

他对乐舞也颇有研究,其乐舞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所提倡的艺术美,讲求刚而不拙、柔而不弱,反对背离中庸之道、中正平和。

孔子曾在观赏过歌颂武王克商的乐舞《大武》后评价其尽美未尽善,而在看过以赞扬舜的文德为内容的《大韶》之后倍为推崇,给予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的评价。

想必正是由于《大韶》符合中华民族和的审美标准,而《大武》则由于赞颂的内容与武力有关而未达到尽善。

古代人如此重和的思想决定了人们的审美原则与标准,使得中国的艺术朝着沉稳、中和、重内在这一方向发展。

书法、绘画、音乐等亦如此,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更是如此。

它在和精神的影响下,表现出刚柔并济、内外统一、形随心动等特点,体现出豪迈与含蓄、雄厚与淡雅的相融并重以及优美与壮美的对立统一。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典舞之中,出发点的各异最终都会归结到和的内核上。

(二)太极之理圆
在中国文化中,圆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型,这与古人的生命情调、宇宙意识等皆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圆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轮廓形态,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造就的民族性格的心理外化的反映。

研究表明,中国人在对艺术中线条的审美上特别青睐于曲线、圆形、球体。

细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富于社会历史内涵的想象与联想。

也由于中国人重和,而圆形易使人们感觉到整体、永恒、圆满、美满、和谐,因此中国人喜爱圆形也就不难理解了。

太极之阴阳学说亦对中国古典舞产生很大影响。

太极图本就是一种曲线和圆的美妙结合,代表着循环无穷、刚柔相济;其白面之中有黑点,黑面之中带白点,意味着阴阳相融、对立而不对抗。

太极图恰当、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

受此影响,再加之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古典舞特别注重人体运动的完整性,无时无刻不讲求延长伸展、形神兼并、内外统一。

因此无论是古典舞课堂之上的元素与组合练习,还是舞台上所呈现出的精彩的古典舞剧目,都是连贯的、如行云流水般不间断的;舞者的手、腰、头、眼、运动轨迹等,自始至终都在走曲线与圆,不断延长。

中国古典舞以拧、倾、圆、曲为基本形态和态势,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为运动路线,皆是中国古典文化与精神在中国古典舞上的重要体现。

人体动作与姿态上的拧、倾、圆、曲反映出中国古文化的圆融与内敛,三圆的运动轨迹则体现出古人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舞身韵主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云间转腰、云手、燕子穿林、青龙探爪、风火轮,以及支干教材中的盘手、穿手、晃手、摇臂等,无一不与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每一种事物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会随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对中国古典舞之剑舞来说亦是如此。

剑最初的产生是打斗的需要,而发展至今天已经完全丧失其固有的属性,成为舞蹈、武术中的一种道具。

在中国古典舞之中,剑舞更是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下面,我将以中国古典舞的道具舞蹈剑舞为例,论述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古典舞的重大影响。

(一)剑舞的产生:商汉
剑是一种古老的兵器,其历史久远,时至今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古剑起源于商代,其主要作用是防身自卫。

随着剑的产生,剑术也出现了。

在春秋战国后期,剑的制造工艺得到改善,精致而锋利,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武器;由于战争需要,剑术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提高。

至汉代,由于剑身轻薄易断,其攻击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出现之后,剑的威力大幅度下降。

由于骑兵交战中主要的攻击手段是砍杀,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

至东汉末年,剑几乎完全被环柄刀取代,其作为武器的作用逐渐消失。

但是剑术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人人喜欢击剑与佩带宝剑,击剑、佩剑之风颇为盛行。

许多文人墨客、君子武士将剑作为随身携带的防御之物,并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剑在左,刀在右。

剑在左,青龙象也。

人们不仅用剑来防身御敌,有时饮酒作乐之后,也可执剑而舞以抒情感怀。

持剑起舞多是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如人尽皆知的《史记》鸿门宴一典中项庄舞剑的故事。

此时的剑已经不再多用于战场与杀戮,人们更多地把剑当作一种配饰与礼仪。

西汉时期,剑作为一种道具进入艺术表演领域。

那时候的剑舞常与杂技结合表演,不仅增加了舞技的难度,而且增强了舞蹈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赏者。

在汉代,作为历史状态的剑舞,已经是百戏中舞蹈艺术中的一种道具舞之一,并有舞单剑、舞双剑与独舞、双人舞之分。

(二)剑舞的发展历程:唐明清
唐代是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更是古代舞蹈发展至巅峰的一个时代,歌舞盛行,百花齐放,剑舞也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重文轻武,清淡之风盛行,剑纯粹成为一种配
饰,这使剑更加脱离其自身的功能属性而走向艺术化。

唐代时涌现出一批技术绝佳的剑舞表演艺术家,特别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得更是精彩无比。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燿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他在观看公孙大娘的弟子舞剑时,回想公孙大娘舞剑时矫健飒爽、气势如雷的情景。

公孙大娘的剑舞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剑舞的顶峰,是历史上剑舞最富成就的一个典范,标志着剑舞从武术中脱离出来,使剑舞走出艺术门类交叉的模糊状态,成为独立的舞蹈表演形式,对剑舞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此外,又有唐代三绝之一的裴旻舞剑。

《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由此可见唐代剑舞发展之繁盛。

到了宋代,由于社会审美的转变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队舞产生。

这时的《剑舞》是以唐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唱词、道白、诗歌表演的歌舞形式,与唐代纯粹是为了表现情感与舞技的《剑器》大有不同。

元代由于少数民族的统治,根本就无剑可用,自然也就谈不到剑舞了。

至明清,戏曲再度崛起,剑舞作为戏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二十一世纪的剑舞
直到今天,从古代发展而来的剑舞经过提炼、整理而融入中国古典舞,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新的使命。

当代构建的中国古典舞剑舞,以传统的审美为基础,添加了新的元素,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在21世纪这个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国古典舞剑舞体现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因此我国的剑舞课程、剑舞剧目被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会将蕴含了中国文化与传统的剑舞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中华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孕育出了当代的中国古典舞,使中国古典舞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中国古典舞则应该从身韵、基训、剧目等各方面,彰显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