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课时离子键》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阅读教材】P12 第1、2段

一、化学键

1.化学键概念:通常我们把物质中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类型:键和键是两种常见的化学键。

3.成键原因:原子达到8e-稳定结构,体系能量降低,保持电中性。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化学键是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2.知道离子键的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阅读教材】P12“你知道吗?”,第3、4段

离子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概念:使带电荷的、结合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离子键形成条件:

金属→电子→金属阳离子

非金属→电子→非金属阴离子

3.离子化合物:许多、通过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NH4+是唯一的非金属构成的阳离子。所以找“离子键”或“离子化合物”的技巧是:有“活泼金属”或“铵根(NH4+)”。

例2.(2011·8)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A.Cl2B.NaCl .

C.CO2D.H2O

例3.(2009·6)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O3 B.H2O C.K2SO4. D.C2H5OH

例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 D.14与8

例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SO2 B.H2O C.NaCl . D.HCl

【阅读教材】P13 第1段,表1-7

【教学目标】3.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电子决定。

三、电子式

1.电子式概念:在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离子的电子的式子,称为电子式。用电子式还可以表示离子化合物的组成。

(1)原子的电子式:例如

(2)离子的电子式:例如Na+ Mg2+Al3+

性,按此规则,可以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MgO:

Na2O:MgCl2:

练习1.

元素与碳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是()A.He B.O C.Si. D.P

练习2.(2011·8)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A.Cl2B.NaCl . C.CO2D.H2O

练习3.

Mg原子结构示意图,NaCl电子式,MgCl2的电子式。

《第2课时共价键》

【教学目标】1.知道共价键的形成,能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键及共价分子,知道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共价化合物。

【阅读教材】P13 第2段

共价键

四、共价键

1.共价键概念: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2.共价键概念形成条件:两个都要得电子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间。

共用1对电子对相当于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少几个电子就共用几对。

【阅读教材】P13 第3、4、5段,P14 第1段

3.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及共价分子

14

4.共价化合物: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例1.(2010〃5)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C60 B.CaCl2 C.KF D.C6H6 .

【解题技巧】排除“单质”和“离子化合物”。

【教学目标】2.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阅读教材】P14 第2、4段

共价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主要靠共用电子对作用,所以其结构可以将电子式进一步简化为结构式。

5.结构式:将共价分子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几对共用电子对就用几根短线,不共用的电子对不写。如H-H,O=O、N≡N。【课堂练习】写出上表中分子的结构式:

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有一定的连接方式,分子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电子式、结构式不能表达分子的空间结构。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6.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观察认识】见P14 表1-8,领会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教学目标】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阅读教材】P14 第5段,“观察与思考”,P15 第1、2段,

7.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电子式为:,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C-C、C=C、C≡C等方式形成链状,也可以首尾连接形成环状。

例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Cl分子的电子式. (2009·13·B)

B.氯化钠的电子式(2010·11·A)

C.乙炔的结构式H-C=C-H (2010·11·B)

D.氟化氢的电子式:(2012·8·A)

【练习】:

1.(2011·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氟化氢的电子式: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D.乙醇的结构式:C2H6O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电子式: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溴化钠的电子式:D.水分子的结构式:

3.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相同的是()A.NH3和H2O B.Na2O和MgCl2C.H2S和Na2S D.NaOH和NH4Cl 4.共价键可存在于()

①单质中②离子化合物中③共价化合物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NH4Cl. B.MgO C.C2H6 D.CO2

6.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aCl HF H2F2

O2 N2H2S CO2

《第3课时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阅读教材】P15 “你知道吗?”

读P15 第3段

五、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将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为范德华力。

2.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和的重要因素之一。

3.大小: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阅读教材】P16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1”:氯化钠在熔化状态或水溶液中具有导电性,而液态氯化氢却不具有导电性。这是为什么?

【信息提示】导电的条件: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NaCl:固态时,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NaCl=Na++Cl-,能“自由移动”,能导电。

HCl :固、液、气态时,存在HCl分子,无“带电微粒”,不能导电;

水溶液中,HCl=H++Cl-,能“自由移动”,能导电。

【归纳总结】离子化合物熔融时一定导电,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如盐、碱;

共价化合物若属于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导电,如酸。

“问题解决2”:干冰受热汽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却不易被分解。这是为什么?

分析:CO2分子内,C=O共价键牢固,化学性质稳定;

CO2分子间,分子间作用力弱,熔沸点低。

水电解生成氢气、氧气,水受热气化成水蒸汽。上述变化中,哪种是物理变化?哪种是化学变化?两种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是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还是破坏化学键?

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氧气,变化,克服的作用力为;

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变化,克服的作用力为。【阅读教材】P16 “拓展视野”

【能力提升】几种重要物质的电子式:

N2,O2,CO2,NaOH ,Na2O2,H2O2,CCl4,NH4Cl 。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练习

1.(2008〃8)去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冰雪灾害。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化冰盐”能快速化冰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冰融雪属于化学变化B.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

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 D.大量使用“化冰盐”不会污染环境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最多的是()A.CH4 B.NH3 C.H2D.H2O

5.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7.有下列6种物质:①Ne;②Si;③N2;④K2S;⑤CO2;⑥KOH。

(1)不含化学键的是;(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3)只含离子键的是;(4)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5)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8.写出下列的物质电子式

H2,Cl2,O2 ,N2 ,Na2O ,MgO ,NaC l ,HCl ,NH3 ,CCl4 ,MgCl2 ,CO2 ,NaOH ,Na2O2,H2O2,NH4Cl 。

基本粒子关系

基本粒子关系 强子就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为介子和重子,目前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则有三个夸克(或者反夸克)组成,重子可以再分为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和超子(因为质量超过核子的质量而得名)。电子和中微子等属于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目前粒子物理认为轻子,夸克等没有结构,是点粒子。 电子质子等粒子带有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作用场的量子是光子,即带电粒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夸克带有颜色(或者色荷),夸克之间,夸克和胶子之间,胶子之间,可以发生色相互作用,而色相互作用场的量子是胶子。 光子和胶子都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目前认为它们也没有结构,是个点粒子。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 |评论 1. 强子和轻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基本类别 ①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粒子。两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介子;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重子。所以,不管是介子还是重子,都是强子。与之对应的是轻子。 ②轻子:目前已知的的轻子有三代,包括电子及电子中微子、缪子及缪子中微子、tau子及tau子中微子。轻子之所以叫轻子,主要是因为轻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其有内部结构,认为轻子是点粒子。 2. 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传播子。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即强子是有夸克组成,夸克和夸克之间形成的介子或者重子就是靠夸克间的胶子相互传递从而耦合在一起的。 3. 根据色禁闭理论,单独的夸克是不存在的,而胶子是传播子,严格意义上将,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单独的夸克不存在,存在的夸克都以介子或强子而存在。没法和胶子进行定量的比较。胶子没有固定的尺寸,胶子和光子一样,都是传播子,只不过胶子传播强相互作用力,而光子传播电磁相互作用力。 发给我自己..强子,重子,介子,中微子,轻子 2008-07-13 23:55 强子提供强相互作用的介子 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 对强子结构和标准模型研究的一再成功已表明夸克和色场是强子世界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强子物理还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困难,如夸克幽禁、质子自旋危机、质子衰变等.

高中物理试卷物理相互作用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高中物理试卷物理相互作用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在倾角=30°的斜面上放一木板A,重为G A=100N,板上放一重为G B=500N的木箱B,斜面上有一固定的挡板,先用平行于斜面的绳子把木箱与挡板拉紧,然后在木板上施加一平行斜面方向的拉力F,使木板从木箱下匀速抽出此时,绳子的拉力T=400N。设木板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求: (1)A、B间的摩擦力和摩擦因素; (2)拉力F的大小。 【答案】(1)A、B间的摩擦力f B为150N;摩擦因数μ2=; (2)拉力F的大小为325N。 【解析】 【详解】 (1)对B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沿斜面方向有为:G B sinθ+f B=T…① 代入数据,解得A、B间摩擦力为:f B=150N 方向沿斜面向下,垂直斜面方向:N B=G B cosθ=500×=250N…② A、B动摩擦因数为: (2)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F=f A+T-(G A+G B)sinθ…③ N A=(G A+G B)cosθ…④ f A=μ1N A…⑤ 联立③④⑤解得:F=325 N 【点睛】

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在解题时能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作出受力分析即可求解,本题要注意虽然两A运动B静止,但由于二者加速度均零,因此可以看作整体进行分析。 2.轻绳下端悬挂200N的重物,用水平力拉轻绳上的点,使轻绳上部分偏离竖直方向=角保持静止,如图所示。 (1)求水平力的大小; (2)保持轻绳上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改变力的方向,求力的最小值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答案】(1)(2),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解析】试题分析:(1)对点受力分析,可得,解得 (2)力有最小值时,解得,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3.(10分)如图所示,倾角θ=30°、宽L=1m的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I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根质量m=0.2kg,电阻R=l 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现用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牵引力F作用在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l0m/s2。求: (1)若牵引力的功率P恒为56W,则ab棒运动的最终速度为多大? (2)当ab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某一速度时撤去牵引力,从撤去牵引力到ab棒的速度为零,通过ab棒的电量q=0.5C,则撤去牵引力后ab棒向上滑动的距离多大?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1)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的光滑大半圆环,中央有孔的小球A、B间由细绳连接套在环上,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已知B球的质量为0.1kg,取g=l0m/s2,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F,A球的质量为m A,则 A.F=2N;m A=0.4kg B.F=2N;m A =0. 2kg C.F=4;m A=0.2kg D.F=4N;m A=0.4kg 2.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绳ON先被拉断 B.绳OM先被拉断 C.绳ON和绳OM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固定,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保持静止,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棋子质量不同时,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4.磁力棒是可拆卸类拼搭玩具。如图所示为一磁力棒吸着一颗钢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力棒对刚球弹力是由于钢球发生形变产生的 B.钢球受到磁力棒的磁力等于钢球的重力 C.钢球受到磁力棒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D.钢球和磁力棒整体一起白由下落,则磁力棒对钢球弹力等于零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圆环通过轻绳和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物块在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下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如图中虚线位置所示)。现风力发生变化使物块偏离到图中实线位置(缓缓移动),但圆环仍然不动,在这 F、横杆对圆环的摩擦力大小f、横杆对一过程中,水平风力大小F风、绳子上的张力大小 T F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圆环的支持力大小N A.F风保持不变,T F逐渐变大 B.F风逐渐变大,T F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大,N F保持不变 D.f保持不变,N F逐渐变小 6.小华用手握住水杯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杯子受到的压力是杯子形变产生的 C.杯子和手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D.手给杯子的压力越大,杯子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7.灯笼,又称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如图是某节日挂出的一只灯笼,轻绳a、b将灯笼悬挂于O点绳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绳b水平.灯笼保持静止,所受重力为G,绳

高中化学 粒子间作用力与晶体17条重要知识,纯干货,要收藏!

高中化学| 粒子间作用力与晶体17条重要知识,纯干货,要收藏! 粒子间作用力 1.共价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它是能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其实质是一种静电作用。 2.范德华力:一种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1)大小:一般是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1/10或1/100左右,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如干冰易液化,碘易升华的原因。 (2)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是否均匀等,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如卤族元素单质范德华力:F2<Cl2<Br2<I2。 (3)范德华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熔沸点: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除H2O、HF、NH3)。例如:烷烃(C n H2n+2)的熔沸点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也是由于烷烃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增加所造成的。 溶解度:溶剂与溶质分子间力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例如:273 K,101 kPa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0.049 cm3·L-1)比氮气的溶解量(0.024 cm3·L-1)大,就是因为O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所导致的。 3.氢键 (1)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X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X,使H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这样相对显正电性的H与另一分子相对显负电性的X中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氢键的存在:在X—H…Y这样的表示式中,X、Y代表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小的非金属原子,如F、O、N,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 (3)氢键的大小:是化学键的1/10或1/100左右,比范德华力强。 (4)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12、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由三种理论组成: (1)量子电动力学(QED):带电轻子和夸克与电磁U(1)规范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2)量子弱电统一理论(QWED):QED的推广,把电磁相互作用与弱作用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U(1)xSU(2)的规范理论。 (3)量子色动力学(QCD):夸克与胶子的SU(3)规范场相互作用的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 把上述三种相互作用的规范场理论统一起来的规范场理论叫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 GUT)。目前尚无定型。人们倾向于SU(5)大统一理论(最简明、具有代表性、可重整化) 4、超晶格:超晶格材料是两种不同组元以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事实上就是特定形式的层状精细复合材料。 2、团簇: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团簇的空间尺度是几埃至几百埃的范围,用无机分子来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和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的简单线性外延或内插得到。 7、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新的技术和工艺。 等离子体可分为两种: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现在低温等离子体广泛运用于多种生产领域。高温等离子体只有在温度足够高时发生的。太阳和恒星不断地发出这种等离子体,组成了宇宙的99%。在宇宙中,等离子体是物质最主要的正常状态.宇宙研究、宇宙开发、以及卫星、宇航、能源等新技术将随着等离子体的研究而进入新时代. 8、激光冷却:光对原子有辐射压力作用,利用光压改变原子速度。人们发现:当原子在频率略低于原子跃迁能级差且相向传播的一对激光束中运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原子倾向于吸收与原子运动方向相反的光子,而对与其相同方向的光子吸收几率较小,吸收后的光子将各向同性自发辐射。平均看来,两束激光净作用是产生一个与原子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尼作用,从而使原子的运动减缓(冷却)。 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范围:质量不为零,粒子数守恒的波色粒子组成的理想气体。 概念:这种粒子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当T→0Κ时,几乎所有的玻色子会聚集到能量为0,动量为0的基态,这是并不奇怪的。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研究表明,当温度降低到一个有限的低温T(大约为3K)时,就会有宏观数量的波色粒子聚集在基态。这一情况与蒸汽凝聚有些类似,因而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1、费米液体:由遵从费密-狄喇克统计的粒子组成的液体,如液体He及金属中的电子体系。费密液体是一个强相互作用的多粒子体系。在温度远低于费密温度时,正常的(没有发生相变的) 费密液体的性状可以用Л.Д.朗道在1956年提出的费密液体理论很好地描述,即在液体中粒子加上与其相互作用并一同运动的近邻粒子“屏蔽云”组成准粒子(见固体中的元激发[1]),液体可以看成这些近自由的准粒子的集合,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一些分子场来描述,有关的参量叫做朗道参量,可由实验确定。 9、夸克禁闭:夸克受到被称为色荷的强力的束缚,带色荷的夸克被限制与其他夸克在一起(两个或三个组成一个粒子),使得总色荷为零。不可能从核子中单个地分离出来,这种奇特性质被称为夸克禁闭或色禁闭。它能将粒子结合为无色的状态。 10、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 哈勃膨胀、微波辐射、轻元素的合成以及宇宙的测量被认为是现代宇宙学的四大基石。 5、自组织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 11、非常规超导体(non-normalsuperconductors)指不同于传统研究的超导体,机理研究有新发展和新探索。如低载流子密度超导体(包括层状结构超导体),有机超导体,超晶格超导体,非晶态超导体,磁性超导体等。在机理研究上除进深的电-声子机制外,有激子机制,双极化子,重费米子,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价键,费米液体,自旋涨落,自旋口袋模型等等,在电子配对上(包括空穴型)仍有S波配对外,有P波配对,D波配对等选择。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 15、约瑟夫森效应:电子能通过两块超导体之间薄绝缘层的量子隧道效应。两块超导体通过一绝缘薄层(厚度为10埃左右)连接起来,绝缘层对电子来说是一势垒,一块超导体中的电子可穿过势垒进入另一超导体中,这是特有的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附解析(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附解析(3)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的光滑大半圆环,中央有孔的小球A、B间由细绳连接套在环上,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已知B球的质量为0.1kg,取g=l0m/s2,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F,A球的质量为m A,则 A.F=2N;m A=0.4kg B.F=2N;m A =0. 2kg C.F=4;m A=0.2kg D.F=4N;m A=0.4kg 2.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3.磁力棒是可拆卸类拼搭玩具。如图所示为一磁力棒吸着一颗钢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力棒对刚球弹力是由于钢球发生形变产生的 B.钢球受到磁力棒的磁力等于钢球的重力 C.钢球受到磁力棒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D.钢球和磁力棒整体一起白由下落,则磁力棒对钢球弹力等于零

4.木块沿粗糙斜面(斜面相对地面静止)运动,下列对木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G是重力,N是支持力,f是摩擦力) A. B. C. D. 5.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圆环通过轻绳和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物块在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下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如图中虚线位置所示)。现风力发生变化使物块偏离到图中实线位置(缓缓移动),但圆环仍然不动,在这 F、横杆对圆环的摩擦力大小f、横杆对一过程中,水平风力大小F风、绳子上的张力大小 T F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圆环的支持力大小N A.F风保持不变,T F逐渐变大 B.F风逐渐变大,T F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大,N F保持不变 D.f保持不变,N F逐渐变小 7.如图所示,某球用一根轻绳悬在空中,球的重量为G,轻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F2,则()

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4.2.1、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一切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基本的相互作用。实践证明,基本的相互作用有四种: 1、引力作用 在宏观上,特别是对于天体,引力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对于基本粒子来说,比起其他相互作用来,引力作用极其微弱,可不予以考虑。 2、弱相互作用 强度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存在于除光子外所有粒子之间的一种短程用用。 3、电磁相互作用 直接存在于带电的粒子之间。 4、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夸克之间。介子或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间接表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属强相互作用。 这四种的基本相互作用,按由强到弱排列,它们的相对强度为 强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 1 210- 1410- 3910- 正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分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一样,科学家们认为,电磁和弱相互作用两者是电-弱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近年来,电弱统一的理论获得了成功。 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在电学部分,我们知道,带电粒子是通过电磁场传递力的。电磁场的传播就是电磁波,其量子是光子。所以,带电粒子是通过交换光子发生相互作用的。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又称媒介子。光子是一切带电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轻子之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轻子或重子之间都存在弱相互作用。弱相 互作用的媒介子又称为中间玻尔色子或弱介子。理论预言有 +W 、-W 、 和30Z 种弱介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大,自旋都等于1,在本世纪80年代,这三种媒介子先后被实验所证实。 夸克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称为胶子。胶子的静质量为0,电荷为0,自旋等于1,但带有色荷。 夸克或胶子都没有被分离出来而直接观测到。为什么没有单个的夸克出现呢?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夸克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加大,以致巨大的撞击能量未分离开夸克,而产生了两个或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这个理论又称为夸克的禁闭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单个夸克是不能从强子中分离出来的。 §4、3 其他 4.3.1、、黑洞 黑洞是指光子无法脱离其引力,因而接收不到从它射出的光子,所以称为黑洞。 可以认为光子具有质量 2c hv m =。设星体是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球。则质量为m 的光子在星球表面所受到的引力为 222c R hv M G R Mm G f ??=?= 光子以光速c 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R c a 2 =。当引力大于 向心力时,光子不会外溢,即f>ma 有: R c c hv R c hv M G 2 222?>??

相互作用 高考题 汇编

相互作用高考汇编学生姓名:

相互作用高考题练习 2013年高考题精选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15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 值应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 2(F 2 >0)。由此可 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压力 2.(2013高考重庆理综第1题)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 B.G sinθ C.G cosθD.G tanθ 3.(2013上海物理第8题)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 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4.(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8题)两个共点力F l、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 C.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

5.(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14题)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 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A. B..4∶ C.. 1∶2 D.2∶1 6.(2013高考北京理综第16题)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α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 sin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αcos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7.(2013高考天津理综物理第5题)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 F T 的变化情况是 A.F N 保持不变,F T 不断增大 B.F N 不断增大,F T 不断减小 C.F N 保持不变,F T 先增大后减小 D.F N 不断增大,F T 先减小后增大

粒子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它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10 本词条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目录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展开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4.1第一阶段(1897~1937) 4.2第二阶段(1937~1964) 4.3第三阶段(1964~)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粒子物理学 1学科简介 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 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又称高能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2学科分类 粒子物理学专门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在大自然的一般条件下,许多基本粒子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使用粒子加速器,试图复制粒子高能碰撞的机制,从而生产和侦测这些基本粒子,因此粒子物理学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标准模型可以正确地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模型能够计算12种已知的粒子(夸克和轻子),彼此之间以强力、弱力、电磁力或引力作用于对方。这些粒子会互相交换规范玻色子(分别为胶子、光子、W 及Z 玻色子)。标准模型还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截至2010年,使用费米实验室的垓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者仍旧在努力地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来踪去迹。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0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0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 1. (2012海南卷)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 ,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 2 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 1 2 m m 为 C.2 答案:C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 角,则:tan 2,sin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 得: 121sin m m α== ,选C 2(2012上海卷).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N 。则(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答案:C 3(2012广东卷).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 和G B. 2 和2 B. 12G D. 12G 和12G 答案:B 4(2012天津卷).如图所示,金属棒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 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 向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 θ

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 A .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 B .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 C .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 D .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 解析:水平的直线电流在竖直磁场中受到水平的安培力而偏转,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此时 它受拉力、重力和安培力而达到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mg BIL mg F = = 安θtan ,所以棒子中的电流增大θ角度变大;两悬线变短,不影响平衡状态,θ角度不变;金属质量变大θ角度变小;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度变大。答案A 。 5(2012上海卷).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棒AB 中点连接,棒长为线长的二倍。棒的A 端用铰链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的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并保持棒仍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6(2)(2012广东卷)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 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 ;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 1至L 6,数据如下表表: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 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 0或L 1”)。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 ;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 2)。 答案:. (2) ①竖直 ②稳定 L 3 1mm ③ L 0 ④ 4.9 10 7(2012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1)基本粒子的定义及其变化 基本粒子是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但是因为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知逐渐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义随时间也是有所变化的。 目前在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理论认为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夸克(quark)、轻子(lepton)、规范玻色子(boson)和希格斯粒子四大类。标准模型理论之外也有理论认为可能存在质量非常大的超粒子。 传统上(20世纪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各种介子,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探测的最小粒子。而现代物理学发现质子、中子、介子都是由更加基本的夸克和胶子(gluon)构成。同时人类也发现了性质和电子类似的一系列轻子,还有性质和光子、胶子类似的一系列规范玻色子。这些是现代的物理学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2)基本粒子的分类 费米子:基本费米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目前的实验显示共存在6种夸克,其中包括它们各自

的反粒子。这6种夸克又可分为3“代”。它们是: 第一代:u(上夸克)d(下夸克) 第二代:s(奇异夸克)c(魅夸克) 第三代:b(底夸克)t(顶夸克) 它们的质量关系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他们之所以未能被早期的科学家发现,原因是夸克决不会单独存在(顶夸克例外,但是顶夸克太重了而衰变又太快,早期的实验无法制造)。他们总是成对的构成介子,或者3个一起构成质子和中子这一类的重子。这种现象称为夸克禁闭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科学家误以为介子和重子是基本粒子。 轻子:共存在6种轻子与它们各自的反粒子。其中3种是电子和与它性质相似的子和子。而这三种各有一个相伴的中微子。他们也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e(电子)、(电中微子) 第二代:(μ子)、(μ中微子) 第三代:(τ子)(τ中微子) 玻色子:玻色子是依随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自旋为整数的粒子。 规范玻色子,这是一类在粒子之间起媒介作用、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之所以它们称为“规范玻色子”,是因为它们与基本粒子的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有很密切的关系。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知识分享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是有机分子之间最强的作用力,化学物质(药物、毒物等)可以与生物大分子(受体蛋白或核酸)构成共价键,共价键除非被体内的特异性酶催化断裂以外,很难恢复原形,是不可逆过程,对酶来讲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常常形成长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效应,如抗癌药、抗寄生虫药、化疗药、抗生素、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药物等)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有烷基化作用、酰基化作用和磷酰化作用。 药物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 方式作用基团药物示例 烷基化N-氯乙基氮芥药物、环磷酰胺 正碳离子甲磺酸乙酯 氮丙啶基氮丙啶苯醌 双氧乙基T-2毒素 酰基化β-内酰胺基青霉素、头孢菌素 氨甲酰基毒扁豆碱 邻二甲酸酐基斑螯素 磷酰化磷酰基丙氟磷 二异丙基氟磷酸酯 药物的共价基团的选择性 药物的共价基团往往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而缺乏特异选择性。有些药物或毒物本身结构并没有反应基团,而是在人体内转化生成活性基团。如自力霉素和致癌物苯并蒽就是先在体内转化,再通过生成正碳离子而发生烷基化作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反应与生物分子表面的基团和性质有关。 2、非共价键 生物体系中分子识别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而且具有选择性的识别。共价键存在于一个分子或多个分子的原子之间,决定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分子识别的一种方式。而非共价键(又称为次级键或分子间力)决定生物大分子和分子复合物的高级结构,在分子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是指荷电基团、偶极以及诱导偶极之间的各种静电吸引力。酶、核酸、生物膜、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表面都具有可电离的基团和偶极基团存在,很容易与含有极性基团的底物或抑制剂等生成离子键和其它静电作用。 (1).离子键 生物大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可以与药物或底物分子的带电基团形成离子键。这种键可以解离。 (2).离子-偶极作用 药物分子和受体分子中O、S、N和C原子的电负性均不相等,这些原子形成的键由于电负性差值可以产生偶极现象。这种偶极部分与永久电荷可以形成静电作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一般比离子键小得多,键能与距离的平方差成反比,由于偶极矩是个向量,电荷与偶极的取向会影响药物-受体的作用强度。如普鲁卡因及其衍生物的局部麻醉作用与酯羰基的偶极性质有关。 (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产生价键电子的极化作用,成为持久的偶极两个偶极间的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偶极的大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位置。这种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普遍存在。它的作用强度比离子—偶极作用小,但比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大。这种作用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非常重要。 2)、氢键 氢键的形成氢键是由两个负电性原子对氢原子的静电引力所形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偶极—偶极键。它是质子给予体X-H和质子接受体Y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相互作用。 氢键的大小和方向氢键的键能比共价键弱,比范德华力强,在生物体系中为8.4~33.4kj/mol(2- 8kcal/mol)。键长为0.25~0.31nm,比共价键短。氢键的方向用键角表示,是指X—H与H…Y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80度~250度。 (1).氢键的分类 氢键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目前人们根据谱学和晶体结构数据按氢键强弱进行分类。 弱氢键 uOH(cm-1)>3200, R(O…O)(nm)>0.270 中强氢键uOH(cm-1)>2800-3100, R(O…O)(nm)>0.26-0.270 强氢键 uOH(cm-1)>700-2700, R(O…O)(nm)>0.240-0.260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附解析(3)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分类汇编附解析(3)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分别挂在支架上的B 点(如图甲所示)和跨过滑轮的轻绳BC 上(如图乙所示),图甲中轻杆AB 可绕A 点转动,图乙中水平轻杆一端A 插在墙壁内,已知θ=30°,则图甲中轻杆AB 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1和图乙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2分别为( ) A .F 1=mg 、23F mg = B .13F mg =、23F mg = C .133 F mg =、F 2=mg D .13F mg =、F 2=mg 2.下列关于四项运动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跳高运动员在越杆时处于平衡状态 C .举重运动员在举铃过头停在最高点时,铃处于超重状态 D .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远 3.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 .2m B .32m C .m D .2m 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的重力过程中(绳OC 不会断)( ) A .绳ON 先被拉断

B.绳OM先被拉断 C.绳ON和绳OM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 A=2m 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OA绳的拉力大小为10 3 mg C.F的大小为4 3 mg 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砝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8.65N B.5.0N C.4.3N D.2.5N 7.如图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固定,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保持静止,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棋子质量不同时,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8.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

1第3讲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讲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化学键 1.概念:通常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分类: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3.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二、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成键粒子阴、阳离子未达稳定结构的原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金属原子失去电子 形成条件既有要得电子的原子, 又有要失电子的原子 均是未达稳定结构, 需要得电子的原子 只有要失去电子的原 子 实例NH4Cl、NaCl H2、HCl 金属单质和合金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判断方法为寻找活泼金属和NH4+。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判断方法为判断其不是离子化合物。 四、电子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及其内层电子;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表示最外层电子。 2.原子的电子式:例,;练: 3.离子的电子式:例,; 练:分别写出K+、Ca2+、O2-、F-的电子式: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例, 练:分别写出KF、CaS、K2O、CaF2的电子式: 5.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NaCl的形成过程:例, 练:用电子式表示MgBr2的形成过程: K2S的形成过程: 6.单质及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熟练记住,默写)

7.几个重要物质的电子式 NaOH:HClO: NH4Cl:NH5: Na2O2:H2O2: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③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H4、O2、Ne等。 (3)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例如:熔、沸点:HCl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②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等。 (3)形成条件:分子中含有得电子能力较强的元素,如N、O、F

2012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

4. (2012海南卷)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 ,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 2 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 1 2 m m 为 A.5 B. 2 C.5 2 D.2 答案:C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2 tan 2,sin 5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 1215 sin 2 m m α== ,选C 6(2012上海卷).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N 。则(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答案:C 16(2012广东卷).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 和G B. 22G 和2 2 G B. 12G 和3 2 G D. 12G 和12G 答案:B 2(2012天津卷).如图所示,金属棒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 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 向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 A .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 B .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 C .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 D .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练习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a2O2 B.NaHSO4 C. HNO3 D.I2 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 B.HNO3 C.HCl D.NH3 3.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NH4Cl B.NaOH C.CaF2 D.CH4 4.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Br2 B.Na2S C.CaF2 D.KCl 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 B.CaCl2 C.KOH D.Cl2 6.下列过程中要破坏离子键的是()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B.氯气溶于水 C.碘晶体升华 D.钠与氯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多个阳离子间有静电作用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凡金属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各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10.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A . B.N…N … C . D. 11.下列变化中,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A.加热氯化铵 B.干冰气化 C.食盐熔化 D.氯化氢溶于水 12.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事实的是()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显酸性 13.下列物质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食盐 B.金刚石 C.NaF D.干冰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Cl2 HCl B、F2 NaBr C、HI NaI D、H2SO4 NaCl 15.下列物质中不含离子键的是 ( ) (a)NH4HCO3 (b)NH3 (c)BaSO4 (d)KAl(SO4)2·12H2O (e)Ba(OH)2 (f)H2SO4 A.、(a)、(d)和(f) B、 (b)、(c)和(e) C、 (d)和(e) D、 (b)和(f) 16.下列化学式中,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是 ( ) A、CuSO4 B、CS2 C、Na2O D、Cs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