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作者:李二平易晓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20期摘要:地域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而研究地域文化的目的是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找到合适的载体总结文化符号将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表达出来,达到传播的目的。
目前我国隧道洞口景观存在特色不鲜明、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试图分析文化符号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文化符号运用到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承秦高速;隧道洞口景观;文化符号;地域文化隧道洞口作为在公路和铁路中的构筑物,是高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不仅具有单一的安全维护的功能,还包括生态保护、形象展示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对周边的总体区域环境有一种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隧道洞口的洞口结构存在形式比较呆板、单一,表现形式过于“直接”的问题,并且还表现在设计思想老化、意境单调、缺乏美感,特别是缺乏结构形式上的创新,也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建筑与自然协调的人文景观的要求。
1 地域文化符号内涵及表现形式1.1 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人们将传统的图形、色彩、传统文艺、民俗民情、历史遗迹等地域文化现象,转换成符号的形式作为信息传达出来称之为地域文化符号。
20世纪60年代,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9)发表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书中指出:城市景观的明晰构成一种可读性,好比一本书,是由可以认知的符号组成,形成一个可由视觉领悟的凝聚形态。
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子集,是一种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精神等诸多要素所产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新艺术形态。
而地域文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同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地域文化更多的受限于地域限制和民俗风情要素。
1.2 地域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及手法常见的洞口景观采用象征符号的手法体现文脉,采用造型、绘画、雕塑、地方性材料和建筑特征等,都可以通过明喻和暗喻的手法表现。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以承秦高速承德段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

现代 园艺
高速公路隧道洞 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
— —
以承秦 高速承 德段 隧道 洞 口 景 观设计 为例
李二平 易 晓
( 北 京交通 大学 , 北 京 1 0 0 0 4 4 )
摘
要: 地域文化体现 了民族文化 的精 髓, 而研究地域文化 的 目的是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 , 找到合适 的载体 总结文
2 承秦 高 速公路 隧道 洞 口景观 设计 项 目概 况
承秦高速公路是 国家重点公路规划方案 中阿荣旗至深
圳 公 路 的支线 —— 赤 峰至 京唐 港 公路 的组 成 部分 , 也是 河 北
缺乏美感 , 特别是缺乏结构形式上 的创新 , 也不能满足 当前
建 筑 设计 中越 来越 考 虑建 筑与 自然 协调 的人 文 景观 的要 求 。
1 地 域 文化符 号 内涵及 表现 形 式
1 . 1 地 域 文化 符号 的 内涵
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五纵 、 六横、 七条线” 中的第 1 条, 也
是 承德 和 秦皇 岛两市 路 网规 划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承秦 高速 秦 皇岛段 路线 全长 9 9 . 2 0 7 k m。隧道 占路线 全长 4 8 . 3 6 %, 很 短 的
中指 出 : 城 市 景观 的 明晰 构成 一 种可 读性 , 好 比一 本 书 , 是由 可 以认 知 的符 号组 成 ,形成 一 个可 由视觉 领 悟 的凝 聚形 态 。 地 域 文 化作 为 文化 的子 集 ,是 一种 在 文化 传 承 的过程 中 , 结
距离就要迎 面碰到一座桥或一条隧道 。承秦高速公路通 车
3 承 德 市文化 符号 的提 取 以及 在 高速 公 路 隧道 洞 口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案研究

公 路 隧 道 洞 口景 观 设 计 方 案 研 究
贾骥 峰 ( 保 定 市 公 路 工 程质 量 监 督 站 )
摘
要: 隧道洞 口作为隧道唯一的外 露部分 , 其不仅仅对确保安全施工 和正常运 营有着重要作 用 , 同时也有
着景观功能上的重要要求 。然而 , 我国大部分隧道洞 口景观并未进行合理设计 , 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方法或华
1 隧 道 洞 口景 观设 计 类型 ( 1 ) 削竹式隧道洞 口景观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3 8 3 ( 2 0 1 3 ) 1 0— 0 0 6 8一 O 1
突出式洞 口是指隧道主体从洞 口突出 , 尽可能不切入围
岩, 破 坏 原 地 形 的 形 式 。 削 足 式 采 用 与 坡 面 契 合 的 斜 削 形
土压的情况。端墙形状一般 根据 洞 口周边 地势及所需 承受 的土压力确定 。该类型隧道洞 口可根据其具体特征、 所处位 置以及 区域大小 , 结合 隧道所经处 自然 、 人文特色, 进行洞 口 端墙设计 。 2 削竹式隧道洞 口景观设 计方案 河北 省张石高速涞源到涞水段沿线隧道较多 , 现针对部 分有代表性的削竹式隧道洞 口景观进行方案设计。 2 . 1 紫荆 关 I号 隧 道 张 家 口端
2 0 1 3 年 第1 0期 ( 总第 2 3 6期)
y 。 + ” + “ + ‘ ‘ — + 一
黑 龙江交通 科技
HEI L ONGJ l ANG J I AOT ONG KE J
NO. 1 0, 2 0 1 3
( S u m N o . 2 3 6 )
{ 桥 梁 工 程{
公路隧道洞门设计

公路隧道洞门设计探讨摘要:公路隧道洞门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使用功能,还要注意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搭配,满足景观功能。
由于研究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被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本文根据各地隧道洞门资料进行总结,比较探讨了各种洞门的特点得出结论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公路隧道;洞门;景观;人文abstract:highway tunnel portal structur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use funct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match it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atisfy the landscape features. due to highway tunnel entrance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highway tunnel entrance landscape desig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were attention degree enhances unceasingly. after studying and summing the around tunnel portal data, the features of portal are discussed to come to the conclusion and a new design concept is proposed.key words:highway tunnel;portal ;environment;cultural中图分类号:u4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洞门的作用从功能上来讲,公路隧道的洞门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最基本的结构使用功能,由于洞门附近岩土通常都比较破碎柔软,易于失稳,所以洞门应能承受岩石和土层的压力,维护围岩稳定,具有一定的抗滑动性和一定的抗倾覆稳定性;二是景观功能,修筑隧道洞门时,应做到尽量不扰动周边环境,使洞口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7---孙忠成---小洋山隧道高架主干道隧道洞门的优化设计

3 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
东海 大桥
墙顶细石混凝土 嵌入岩体
M10浆砌粗料石 厚度30cm-50cm
截水天沟 2%
山体
1:0.3
栏杆 2%
横向排水沟
110100
5cm厚铺无釉地砖
1:1
M10浆砌片石30cm厚
回填坡面线 10cm厚碎石垫层 50cm厚土石夯填
K31+704
反滤层 (土石回填)
¦ 5Υ0PVC透水管 1.5m梅花布置
隧道结构。
宽15.88m,设
计车速80km/h。
1 小洋山隧道
东海大桥
小洋山隧道
高架主干道隧 道与总长约 31km的东海大 桥相连接,是 进港道路的重 要通道。
洋山深水港一 期工程码头
1 小洋山隧道
2 原设计方案
• 隧道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格构式浆砌片石 护坡。
浆砌片石 回填土石
山体
1:0.3
4 综合评价
4.2 技术方案上的优化
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可避免原设计方案洞顶浆砌护坡 1 由于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位移、错位等问题。
较好地解决了洞顶排水问题。排水主要由靠近山体
2
侧的水沟引排,设置截排水沟(截水天沟与护坡侧 水沟)与周围排水系统相连接,避免了洞顶填料的
可能滞水的问题,避免或减少了隧道明洞渗漏水的
文汇报-空中俯瞰洋山港
相关报道
小洋山隧道
文汇报-空中俯瞰洋山港
相关报道
文汇报-洋山港建设10大节点
相关报道
新民晚报-穿越龙脉
相关报道
建筑时报—申港杯奖获奖公告
L/O/G/O
Thank You!
3 优化设计方案
高速铁路隧道斜切式洞门研究

Bin atn ie i , eig1 04 , h a eig i o gUn r t Bin 0 0 4 C i ; j Jo v sy j n
2 T eF ut uvyA dD s nIs tt G o p C , T o R C u e Wu a 30 3 C ia . h o r Sre n ei ntue( ru ) O. L D. f C ,H bi hn4 0 6 , h ) h g i C n
Ab t a t Th r n intp e s e sr c : e ta se r sur wi e c e t d i u n l wh n hi h s e d ta n pa s s t o h t e l b r a e n t n e e g —p e r i s e hr ug h l
和健康, 后者影响隧道出 口 周边的环境 . 隧道 内压力 波和 隧道 出 口微 压 波 的强 度 受 到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
隧道 出口的周边环 境和 周 围建筑物 造成危 害, 采用帽 檐斜切 式 洞 门可大 大消减微 气压 波 的影响 . 本
文对斜切 式洞 门的结构 型式 、 结构设 计及 斜切 式洞 门对微 气压 波 的消减效 果等进 行 了研 究 , 可供 类 似 工程参 考 . 中图分类 号 : 4 2 U 5 文献标 志码 : A ‘
ha mf lt h n io me n tu t r s a o nd t e t n le i, whi he t n e o tl wih ha— r u o t e e v r n nta d sr c u e r u h un e x t l t u n lp ra t t e b i sa i g c t me ho a e u e t e i fu n e g e ty.Ba e n t e t n e o t t a — rm rm lntn u t d c n r d c h n l e c r a l s d o h u n lp ra wih h tb i l sa i g c tme h d,t e sr c u a t l lntn — u t o h tu t r ls ye,s r c ur e i n a d r d c i n e fc f t ne o tl wih tu t e d sg n e u to fe t o un lp ra t sa tn — u t d o c o p e s e wa e,e c.a e sude y t ma ial n t i a e ,whih c n ln i g c tme ho n mir — r sur v t r t id s se tc l i h sp p r y c a
隧道洞门设计完整版

隧道洞门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隧道端洞门设计一,技术标准及执行规范1.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km/h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2×++=隧道建筑限界净高:路基宽:2.遵循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工程概况根据隧道需风量分析确定,本隧道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内的供电照明负荷和应急照明按一级负荷考虑。
1、地形、地貌隧道区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地貌。
隧道地处山体的左侧山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走向近SN向,隧道走向与其基本平行。
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发育路线走向呈小角度相交的小冲沟,呈“U”字型沟谷。
隧道轴线通过路段地面标高222~310m,相对高差约88m,隧道顶板上覆围岩最大厚度约。
地形坡度25~55°左右。
山坡植被稀少,主要为灌木丛,坡面多出露基岩。
隧道通城端洞口段地处冲沟附近的G106底下,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厚,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黄泥界端洞口段地处SN向冲沟内的G106底下,地形较缓,基岩裸露,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2.围岩分级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块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可知,该隧道片岩和花岗岩均为强风化,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b小于30Mpa,为软质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根据计算结果,强风化片岩和花岗岩围岩分级均为Ⅴ级。
3.水文地质根据调查,隧道区的山体上未发现地表水体,亦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点。
根据钻孔内抽水试验可知:其地下水量<d,但雨季受降雨影响,地表水将沿陡裂隙下渗,富集在F断层内,严重影响洞室的稳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隧道中的环框式洞门应用分析

隧道中的环框式洞门应用分析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过去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公路镶嵌于祖国的大地之上,建国初期,由于技术的落后及资金的局限,公路的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得以迅猛发展,公路隧道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以快速的发展。
洞门是隧道的咽喉,也是隧道的重要装饰点。
洞门造型不但要融自然环境于一体,还要体现显出时代风貌,和地方人文景观,体现出地区的文化特点,同时也消减了进出隧道时的黑洞效应及白洞效应,确保行车安全。
1、隧道的种类隧道洞门型式多样,分类也多样不一,根据已建成的隧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环框式洞门。
将衬砌略伸出洞外,增大其厚度,形成洞口环框,适用于洞口石质坚硬、地形陡峻而无排水要求的场合。
(2)端墙式洞门。
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层基本稳定的洞口;其作用在于支护洞口仰坡,并将仰坡水流汇集排出。
(3)翼墙式洞门。
在端墙的侧面加设翼墙而成,用以支撑端墙和保护路堑边坡的稳定,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翼墙顶面和仰坡的延长面一致,其上设置水沟,将仰坡和洞顶汇集的地表水排入路堑边沟内。
(4)此外,当地形较陡,地质条件较差,且设置翼墙式洞门又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在端墙中设置柱墩,以增加端墙的稳定性,这种洞门称为柱式洞门。
它比较美观,适用于城郊、风景区或长大隧道的洞口。
(5)在傍山地区,为了降低仰坡的开挖高度,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可将端墙顶部作成与地表坡度相适应的台阶状,称为台阶式洞门。
2、工程概况枣林隧道为分离式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进口位于枣林镇青滩坡村,出口位于巴州镇玉堂村,到达隧道进口需要跨过巴河(临渔江路),然后走一段1.5m宽左右的土路,方可到达隧道进口,施工时候需要修建一段施工便道方可到达,进口地势较陡;出口无较为便利的道路可以达到,施工中需要修建一条施工便道,出口上方有一条冲沟,设计中需要做好防排水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对隧道洞门景观绿化设计、特点、总体的思路、
生态设计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隧道洞门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53 -01
一、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的概念
隧道洞门是隧道的表情,较大程度影响区域景观。
洞门的景观
设计包含洞门、相关范围内的边坡、仰坡和相关的景观因素(铭牌等),除工程构筑物本身的美感外,重点研究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
协调性、工程损伤引起的环境恢复和人们因此的认同反映。
二、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2.1 保护、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
设计坚持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思路,尽可能减少对土地、水、生物资源的破坏,提高使用效率,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显露以引导人们体验自然,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
的洞口环境处于有原生植被覆盖的,简单而单调的山体之中。
因
自然界条件的差异,隧道景观设计的场地条件也具有多样性,如山地、河谷条件、附近的构筑物、建筑物条件、风景区条件、气候条件等等。
搞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就需要对隧道洞口的自然环境进行系统地、实用化地研究。
充分借鉴、利用自然界中的山、水等周边环境的优越条件,隧道洞门的设计结合周边山体的特点,融为
一体。
2.2 自然的色彩和肌理设计
隧道洞口所用材料的色彩和肌理,带给司乘人员的视觉感觉是突出而明显的。
隧道洞口的色彩可以是多样化的,最常用的色彩是材料的本色,如混凝土的青灰色、毛石的自然色泽、砖砌体的色彩等。
近年来,因石材、涂料等新型材料的不断创新应用,出现了各种颜色,打破了隧道洞口灰秃秃的旧貌。
一般说来,色彩的使用宜单纯,不应采用纯度高的明亮色,避免视觉上的突兀感,颜色的使用宜控制在二种左右。
材料肌理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改变,主要体现在材料表面纹饰的变化。
肌理的设计应尽可能降低亮度并减轻洞口的压迫感。
实践中对水泥衍生品多采用塑面、剁斧、凿毛、横向线条和竖向线条等材料肌理的简单变化来降低大面积端墙的压迫感。
2.3 生态性设计
生态设计应尊重地方性,表现在:①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②适应场所自然过程③采用当地植物材料和建材进行设计。
依此,对洞口生态性设计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对洞口已破坏生态环境的区域以植被恢复为主进行绿化设计,它能重新唤起人与自然过程的天然的情感联系,在生态、文化与设计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
2)洞口两侧和两洞之间,特别是左右线分离时,需要安排较为自然式的群落种植。
两线之间宜选择种植乔木和攀延藤本形成
绿廊,暗化洞前光线。
2.4 附属设计
2.4.1 边坡及仰坡
山区隧道洞口的边坡及仰坡体量一般较大,对环境、视觉、心理的影响强烈。
其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作为典型的“面”的元素,设计的最佳手法是“融”,其次是“破”:“融”即融于自然,即上文所提及的采用的生态性设计;“破”即在无法实现与自然融为一体时,比如大型挡墙墙面的存在,须化大为小,化直为曲,化硬为软(如采用植物柔化墙面),减低“面”的单调、呆板及压迫感。
2.4.2 隧道洞口标志牌
标志牌多样统一。
结合构筑小品或通过塑石、置石的形式或在端墙面直接铭刻进行设计。
三、端墙式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端墙式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包括洞口端墙、边坡、仰坡、绿化、铭牌等内容。
端墙式洞口景观设计应尽可能表现地区、地理特征;表现文化、风俗寓意,表现本地材料和植被特色。
3.1 文化表述
端墙形状的选择主要是因环境背景条件而定的,同时也与要表现的主题相关。
贵阳市盐沙线所采用端墙式隧道较多。
我们在设计中,力求突出一个统一的主题———反映属于大自然世界的、和谐且珍贵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避免设计给人以突凸、零乱的感觉。
通过采用造型、雕刻、地方性材料和借鉴当地建筑风格特征等,运用明喻和暗喻的手法表现该地区的文脉历史和风土人情。
民居建筑中的墙垣、屋顶的处理独具匠心,错落回转,给人的感觉既质朴、既诗意、又遥远、又亲近,能很好地与周边的山、水、石、林交融在一起,体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效果。
3.2 色彩和材料的选择
端墙表面纹饰、肌理和色彩的处理需取材当地自然资源特征进行设计,或直接采用当地材料对端墙面进行装饰以降低端墙的压迫感,减轻驾驶者的心理压力。
为使端墙式的视觉效果趋于自然,设计多选用冷色调的墙面,采用挂网塑面工艺进行处理(施工程序为:挂网、上浆、造型、上色、涂刷透明保护剂)。
翼墙多采用生态挡墙。
端墙顶部设计花池种植垂挂和藤本植物,墙角种植藤本植物和冠形优美的常绿乔木,整体暗化和柔化墙体,减轻仰坡正面反射光对驾驶员的刺激以适应光线变化的影响。
3.3 常规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
隧道端墙面的造型设计根据洞口与山体的形状、高度确定,尽可能与山形轮廓的协调呼应,如采用单侧拱型、直线削角等呼应山体的形状和位置。
注重景观设计中的多样与统一的关系、主从关系、对比关系、韵律与节奏的关系、比例关系等。
此外,整体造型也注重与山体排水相结合进行造景;注重与岩石背景相协调,在材料的使用上与岩石粗糙的纹理尽量保持一致等。
3.4 生态设计
隧道边、仰坡是生态设计的重点区域。
适合于洞门生态恢复的方法有:有机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框架内植被护坡、塑石坡面绿化等绿化形式。
考虑所在植被、类型和环境特征,选择植被种类尽可能与环境相一致。
四、突出式隧道洞口设计
4.1 隧道洞口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概念是一种“弱化”洞口的设计,设计者的选择不是制造人工景观,而是融入自然风景。
从整体上看,力求洞口、隧道、道路、山体景观一脉相承。
在这种情况下,隧道洞口结构是由洞口段、延长段、洞门和周边的结构物构成的。
为缓和洞口内、外光线的差异,确保眼睛舒适性和视觉安全性,以及防护洞口上方的土石砸落路面,常常将洞口延长。
突出式洞口多采用简洁明快、自然顺畅的手法设计,改善了隧道洞口的形状,同时使用现代合成材料突出时代特征,使口部显露出轻盈的效果。
4.2 隧道洞口生态设计
从生态环保角度分析,突出式隧道洞口砌体呈弧形条带状,对自然山体坡面影响较小,简单的洞门结构,仰坡坡面自然植被一般受施工影响较小,多采用低矮植被进行恢复。
五、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突出式隧道洞门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减少了对山体削坡的工程量,强调的是生态保护、安全和景观的功能。
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端墙式隧道洞门景观设计应尊重沿线自然、地被条件、文化风俗和建筑风格,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造型设计,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
但端墙式洞口的布置宜精不宜多,并通过时空序列的逐步发展对主题进行表述,成为山区道路景观的点睛之笔。
一般来说,以景观和表现文化为载体的端墙式隧道造价均较高,笔者经对比分析认为,端墙式隧道景观工程所产生的费用比增加明洞长度及其地基处理的费用更高或相当。
为此,从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出发,建议在隧道土建工程设计之初,即尽可能地考虑采用突出式隧道形式,以更好地融合周边环境,改善景观效果,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大对西部投资建设的力度,西部边远山区高速公路及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已逐渐成为现阶段建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一般来说,山区道路隧道众多。
如何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地貌、地被特点,保护隧道进出口生态环境已成为山区道路隧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结合在隧道洞门景观绿化设计的实践基础上,对搞好隧道洞门景观绿化设计进行了总结、思考。
参考文献:
[1]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李晓红.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
[3]郝哲,赵春艳等.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测试与监控技术[j].
[4] 关向群.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m ].
[5] 张忻. 浅谈公路景观绿化设计[j].
[6] 谭洪河,曾承宁. 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景观绿化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