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

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
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

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

迄今为止,切合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际的城市设计应当如何做,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界并未达成共识。在国家颁发的城市规划法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城市设计也未有法定的地位与统一、具体的编制规定,只是在"编制办法"中笼统地提出要"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日益显露出来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下降,空间形象杂乱无序,城市特色丧失的问题相当突出,引起了城市的领导、规划建筑专家与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促使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城市设计,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城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成为近几年的城市规划工作热点。笔者曾于1995年初在"城市规划汇刊"上,发表了"论城市设计的阶段、内容与编制"一文,提出我国的城市设计宜划分为整体城市设计与局部城市设计两个阶段的建议,以便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详细规划两个规划阶段相协调、衔接,具有可操作性。在最近几年中,许多城市进行的局部城市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个城市或分区范围宏观的整体城市设计而言,实践甚少,据笔者了解只有深圳、邯郸等为数寥寥的城市在近两三年做过整体城市设计,具体的设计内容与方法也各有差异。温州中心城区的整体城市设计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一次探索,其目的除了试图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为温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建设建立一个清晰有序、特色鲜明的发展框架,为充实、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为局部城市设计、详细规划提供控制引导的依据之外,同时也希望为整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寻找一种方法与途径。

1、范围与任务

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的范围是包括旧城在内的主城区,东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缘,西到景山、东瓯大桥,北为瓯江,南至瓯海大道、三洋水网地区,总面积接近100km2。

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温州城市历史、人文、自然及现状城市空间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温州相关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管理需求的研究,将设计重点放在建立与完善城市总体空间形态框架,形成城市鲜明的城市意象;保护城市生态山水环境,突出温州有山有水的城市特色和梳理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组织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场所,增强城市吸引力等方面内容,并对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色彩、城市夜景、城市雕塑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而为温州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环境建设提供总体的发展控制对策,为局部城市设计及详细规划提供设计引导依据。

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的成果,除了包括对温州城市的背景,包括对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城市形态演变及其构成要素的现状,进行文献、现场和问卷调查,提出的分析报告外,主要由城市形象目标策划、设计策略制订、行动导则及专题研究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从城市宏观层面策划城市形象,确立城市总体意向,提出目标导向性设计策略,后两部分则从可操作性入手,结合城市形象建设的热点问题,提出可供规划管理部门操作参考的行动导则。

2、城市形象目标策划

2.1 温州城市总体形象特征策划。

能过调查分析,听取各方意见,整体城市设计将温州城市总体形象策划概括为山水温州、文化温州和活力温州。

2.1.1 山水温州--突现有山有水的城市形象特征,城市与自然山水交融。

温州城群山环抱,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旧城九山环立,有斗城之称。城市倚江通水,市内河网交织,南部三洋水网地区,百余岛屿为国内城市罕见。自然山水环境得天独厚。只是近几十年来城

市建设挖山、填河、筑路,植被破坏,水质污染,优美的山水景观受到严重破坏。整体城市设计要重新恢复与展现温州自然山水与城市交融的形象特色。

2.1.2 文化温州--城市形象体现温州传统与当代文化精神韵味。

温州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的瓯越文化底蕴,兼具本土、海洋和移民文化的兼收并蓄的特征。作为南宋著名的永加学派发祥地,"经世致用""义利双行"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温州人成为国内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锋。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城市文化的底蕴,成为提高城市形象品质的内涵目标之一。

2.1.3 活力温州--城市生活与空间环境形象充满活力与生机。

温州经济繁荣的奇迹与市民敢为天下先的市场经济观念近年来为国人所瞩目。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场所,成为城市生活的载体,以展现城市内在的形象魅力,进而促进城市经济新的繁荣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2.2 温州城市总体形象的设计目标

根据温州城市形象策划的设想,整体城市设计确定其总体形象目标为:

2.2.1 可识别之城市--构筑清晰、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系统框架,强化城市的个性特色,使城市成为可识别,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2.2 山水之城市--力求延续温州古城"倚江、负山、通水"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格局,寻求山、水、城、绿的和谐交融。

2.2.3 可驻留之城市--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使用活动的梳理、组织,增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吸引力与趣味性,提高城市公共生活的活力,使温州成为宜于居住、工作、休憩与旅游的可驻留城市。

2.2.4 有序之城市--梳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肌理,引导高层建筑的合理布局建设与城市色彩分区,形成生动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态。

3、整体城市设计策略

为达到上述城市设计的目标,整体城市设计制订了七项城市设计策略,分别提出相

应的设计构思和控制对策。

3.1 策略之一,强化城市特色分区

根据中心城区内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环境、历史与现状特点,划分为老城区、中心区、杨府山新区、过渡区与扩散区五个特色分区,对不同区的空间环境特色建设提出了不同的控制对策。如老城区要求保护和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保留城市成长的记忆,重视在改建、更新的过程中,在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要注意合理保存传统风貌特色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对于滨江的杨府山新区则要求体现山、水、绿有机融合和重视文化、生态内涵,创造崭新的富有新世纪时代感的城市形象,而位天中心城区南部的扩散区则强调城市和自然之间的渗透、交织,建设低密度、组团式,生态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景观。

3.2 策略之二,构筑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系统

基于对温州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环境形态的深入分析研究,整体城市设计概括、提炼出简洁有序、特色鲜明、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系统作为中心城区形态发展的结构框架。即由西、南群山环抱与西、北瓯江环绕的自然环境而提出建设环城山水态公园绿带,形成中心城区的绿色边缘界面;通过现场踏勘发掘出杨府山以及目前仍为大片衰落工厂占用而水乡特色鲜明的南塘地段,这两处地处城市重要地段,区位及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设想分别以山与水为特色,建设杨府山公园与中央公园成为中心城区的两处"绿心",将使温州城市空间形态与环境品位都能得以提升;根据温州水乡的特点,意象系统中建立了由道路、水系和绿轴交织而成的景观通廊与路径;提出三个重点建设的城市意象区和五个城市节点;布局地标建筑与重要的山、水、塔、桥等共同形成城市方位指认系统。

3.3 策略之三,延续城市山水格局

大罗山、牛山、景山、翠微山环抱中心城区,延续古城九山环城格局,由内河水

系网络全城,再现水乡城市特征。保护山体,梳理水系,重视显山露水,让山水与城市

完美结合,强化山水温州的形象特色。

3.4 策略之四,建立城市公共活动领域圈与广场系统

根据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共区域、节点的功能与环境、文化特征,分别组织丰富多

样的城市公共活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可驻留性。整体城市设计设想建

立以老城区、中心区、杨府山文化会展区、中央公园以及江心屿五个公共活动领域圈,

分别赋予步行购物、文化娱乐、庆典集会、旅游观光、休憩健身、艺术展示、民俗活

动等多种公共活动功能。与此同时,在中心城区还建立城市与分区两级广场系统。

其余三项策略分别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强化城市水环境特色和组织城市游览观光

系统,本文不一一详述。

4、城市设计导则

整体城市设计仅仅提出宏观的设计目标与策略是不够的,它们只是一些概念和意

向,不能具体、明确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为此,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分别就

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意向与设计结构、城市重点区域、界面、通廊、节点与门户制订了

城市设计导则,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完善提供参考意见,为局部城市设计及详细

规划提供控制引导的依据,使整体城市设计具备可操作性。

城市设计导则包括目的、范围、功能定位与设计导则四个组成部分。以杨府山文

化会展区为例,其功能定位为城市大型文化、会展中心,市民文化娱乐、观光休憩、

休闲购物场所。城市空间环境要求突出杨府山公园与瓯江的山、水呼应关系,强化文

化氛围,建设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与会展中心,形成山、水、城、绿有机交融,具有高

品质环境与富时代感的新城市景观。该区的城市设计导则为:

4.1 保持杨府山与瓯江的视廊通透,在划定的区域内禁止建设高层建筑,防止建筑阻

挡山水景观,破坏山体的尺度感;

4.2 保护和修复杨府山山体及植被,使杨府山成为环视、俯瞰温州全城景观的最佳视

点;

4.3 建造形体舒展、个性鲜明的滨江地标建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成为温州新的

标志性景观;

4.4 建设体现现代科技和时代形象的大型会展中心;

4.5 建立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开辟步行街区,发展购物、餐饮、旅游观光活动;

4.6 开辟由杨府山通向江滨的宽阔的绿化林荫步道;

4.7 建设滨江太阳广场,适应市民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休憩观光、健身活动要求,布

置主题雕塑--母亲河瓯江;

4.8 建设滨江休憩绿带、亲水平台和游船码头;

4.9 建立上陡门浦滨水绿带与商业购物区,并与杨府山取得良好联系。

5、专题研究

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色彩、雕塑、广告标识、夜景照明等都是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设计的优劣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形象。整体城市设计同样需要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宏观的控制引导准则。由于温州已有城市历史保护规划以及城市广告规划,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只对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色彩、城市夜景、城市雕塑以及滨水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的城市设计研究。以下仅就高层建筑布局和城市色彩问题介绍设计的构想。

5.1 高层建筑布局

高层建筑布局无序,导致城市竖向形态杂乱,空间拥挤,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在国内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温州市市政府提出要做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由温州市区里现状高层建筑布局杂乱,规划无据可依而引发的。

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在调查研究了目前高层建筑分布的现状之后,结合温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山水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高层建筑布局控制引导的三个目标,分别是:

5.1.1 强化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形成有序的城市竖向形态;

5.1.2 突出城市山水特征,塑造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5.1.3 保护老城传统风貌特色和尺度。

为此,从山水视廊保护、老城传统风貌保存、城市竖向空间形态组织和瓯江城市天际轮廓线塑造等四个方面作图研究,叠合出三组高层建筑相对集聚区的合理布局方案,形成山水空间与城市交织渗透、生动有序的城市竖向空间形态。根据上述研究分析,行动导则将中心城区分为四个区域,即允许建设高层建筑区;允许建设小高层建筑区;控制建设小高层建筑区和禁止建设小高层建筑区。

禁止建设小高层建筑区--适宜建设低层、多层建筑,禁止建设12层及更高的建

筑。建筑布置以不阻挡主要山水景观视廊为原则。

控制建设小高层建筑区--禁止建设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建设小高层建筑的地区。

6层以上12层以下以及少量小高层建筑必须经规划部门严格审查,通过视线分析审定

批准。

允许建设小高层建筑区--允许建设12层及以下建筑,原则禁止12层以上建筑

建设。个别12层以上建筑须经规划部门通过视线与环境分析从严审批确定。

允许建设高层建筑区--允许建设高层建筑,布局仍须经规划部门审定。

5.2 城市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要素,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颜色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千篇一律又觉平淡乏味。在多大程度上对城市色彩进行设计引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困难问题。温州中心城区整体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色彩的考虑主要是宏观的控制引导色彩的统一协调,让设计师与业主在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和进行色彩个性创作,以保证整个城市的色彩和谐而多彩。

在温州中心城区的整体城市设计中,对城市色彩的设计控制提出了四种方法:

5.2.1 主色调统一法。即控制城市或分区的建筑大面积墙面和屋面采用相同

或相近的色彩。

5.2.2 辅色调统一法。即使城市或分区的建筑的门、窗、柱、装饰线等局部

小面积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色彩。这一方法对于建成区与商业街区,现状建筑

色彩多样而缺少统一和谐的地区较为适宜。

5.2.3 主、辅色调置换法。即将主、辅色在一区域内交互使用,可以达到既

丰富变化,又能统一协调的效果。

5.2.4 场所色统一法。即通过铺地、绿化、街道环境设施分别采用相同或相

近的颜色,使城市色彩环境得以协调。

根据温州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与市民性格爱好,整体城市设计确定中心城区建筑的整体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在具体的运用中,依据色彩与城市文脉协调、色彩与自然环境协调以及色彩与城市空间功能氛围协调的三项原则,分别针对各特色分区及街道确定不同的主、辅色及场所色系列。总体上强调色彩的协调,但主、辅色之间或它们与场所色之间允许对比,使色彩增加活力。对于重要城市节点,少量标志性建筑,允许建筑色彩个性化,增强标志性和吸引力。一般单体建筑或大型广告禁止大面积使用浓重、强烈的色彩。而在自然绿化为主的地段,不过份强调建筑色彩的统一。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docx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 规划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楚州区新区分区规划; 3、楚州区铁云路西侧片区及火车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楚州区铁云路东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5、楚州区翔宇大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 6、1:1000电子地形图;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 8、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2 项目背景分析 淮安市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隶属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到达亿吨大港----连云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平均车程仅需1.5小时。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交通条件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区位优势独特。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将与新长铁路共同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同淮安新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规划的淮安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 历史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原县级淮安市(今称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景观物质资源 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60多处。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全国唯一待发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国仅存的明清漕运总督署遗址,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此外还有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分布境内。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 1.1目的 (1) 1.2作用 (1) 1.3适用范围 (1) 1.4修改 (1)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3) 2.1总体目标 (3) 2.2控制原则 (3) 2.3重点控制地区 (3) 2.4专项控制要求 (9) 2.4.1 城市景观照明 (9) 2.4.2 建筑色彩 (11) 2.4.3 城市风貌 (14) 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5) 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5) 3.1.1 控制对象 (15) 3.1.2 总体要求 (15) 3.1.3 设计导则 (18) 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22) 3.2.1 控制对象 (22) 3.2.2 总体要求 (22)

3.2.3 设计导则 (25) 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7) 3.3.1 控制对象 (27) 3.3.2 总体要求 (28) 3.3.3 设计导则 (30) 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34) 3.4.1 控制对象 (34) 3.4.2 总体要求 (34) 3.4.3 设计导则 (39) 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41) 3.5.1 控制对象 (41) 3.5.2 总体要求 (42) 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43) 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47) 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49) 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9) 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51) 3.6“198”地区设计导则 (52) 3.6.1 控制对象 (52) 3.6.2 总体要求 (52) 3.6.3 设计导则 (55)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 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 2.1、目标 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根据顺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含大良街道办、容桂街道办、伦教街道办),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条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正文中字体如此标识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原《顺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年)》等有关规划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规划期限 本次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佛都市区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顺德与区域其它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尤其是顺德中心城区和广州的番禺、南沙以及中山、江门等之间的关系。 2. 本规划从建设、完善大佛山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发展和建设多级格局组团城市(即“2,5”组团模式)的理念,特别是要着力将顺德中心城区(即大良容桂组团)打造为大佛山两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之一。 3. 本规划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顺德中心城区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

4. 本规划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区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中心城区规划编制重点 1. 根据大佛山市区划调整和区域综合交通条件的变化,结合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发展机遇,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及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和大佛山市域内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容桂、伦教等三街区各自的职能。 2. 依据城市科学的发展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和建构顺德中心城区合理的城市形态和规划结构,合理组织与优化中心城区内部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内部各类用地。 3. 处理好区域大交通(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国道)与城区布局之间的关系,科学组织与完善顺德中心城区内部的交通。 4. 注重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建设滨水花园式城市。 规划法律效力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顺德中心城区内的一切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城镇发展战略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是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等地区通向广州的主要门户。佛山未来的发展要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的整体协调,在广佛都市区中要实现与广州的优势互补, 强调错位发展,成为广州向珠江三角洲西岸辐射和拓展的主要枢纽。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 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 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 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 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

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 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 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 强化中心、扩展两翼 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 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 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 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 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 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 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 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 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

城市设计-导则

石家庄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 导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第三章城市设计要素 第四章控制规定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件一:城市设计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搞好金山片区作为城市窗口的开发和城市形象的有序建设,各项设施的配套,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城市设计依据 1.2.1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1.2.2 《石家庄北部城区分区规划》 1.2.3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4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金山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文本》 1.2.5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年) 第三条设计目标 1.3.1 金山片区是以高科技产生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应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体现生活环境高村准、城市建设高起点、工业企业高效益、生态环境高质量。 1.3.2 在形象上创造能够代表直辖市地位的窗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直辖市新形象的追求。 1.3.3 在管理上满足对该地区整体形象控制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利用和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1.3.4 在功能上保证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用地规模,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 第四条设计原则 1.4.1 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保证城市的整体性是城市设计的第一原则。 1.4.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造符合人的尺度的空间环境,以丰富、细致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体现人是空间活动的主角这一基本原则。 1.4.3 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为管理提供充分的余地来调整以适应规划范围内发生的新情况,从而使整体要求的实现成为可能,真正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 1.4.4 先进性原则 必须体现最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开发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应具有超前性,保证在设计的时效内不落后。 1.4.5 远近期结合原则 保证在较短的时期内实施与整体控制之间的合理衔接,并逐步实现和达到

整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整体鸟瞰图
3 7 土地利用规划图 3.7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北二环交叉口节点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工业遗址公园与滨江国际五星级酒店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分区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精选文档

分区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分区城市设计的编制? 分区城市设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针对特定区域,进一步提炼城市空间景观要素,深化完善片区的空间景观、形态结构,组织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分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 1. 确定片区城市特色定位。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和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片区的区位条件、空间特色和功能结构,研究提出片区在特定区域中的空间形态格局和景观特色定位,制定片区的城市设计目标。? 2. 明确片区空间景观格局。 依据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确定片区内主要空间轴线、景观节点、特色区域,明确各区域之间的对景、借景等空间关系,构建完整的空间景观格局。? 3. 分析片区景观要素。 根据片区的空间景观资源特色和片区整体形象塑造的要求,挖掘片区独特的城市景观要素。提出各景观要素尤其是绿化、广场、风貌建筑等,在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上的建设要求和实施建议。? 4. 组织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对城市重要环境设施(街道小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等)、城市夜景、绿化景观(街道景观绿化、公园绿地等)进行整体设计构思。? 5. 布置人文活动空间。 根据城市游憩交往、娱乐健身、集会庆典、民俗文化等各类人文活动的行为特征和分布规律,合理布局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游憩广场、滨水岸线、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分布、完善,分析并提出城市道路、绿化及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及与人行系统关系。? 6. 组织道路景观设计。 对城市景观性道路、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街道景观、对景节点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设计要求。? 7. 根据需要,提出重点地段及节点的规划设计立意和群体空间意向设计。? 8. 以图则、表格和条文的形式,对城市设计研究报告中设计控制内容提出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编制起止时间:2000.4-2000.10 项目参加人员: 项目负责人:耿宏兵 吴强 主要参加人:汪坚强 朱冀宇 合作单位:蓬莱市建委规划处 一、项目概况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端,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人间仙境”、“海市蜃楼”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蓬莱市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归纳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蓬莱市区由西向东分成三个组团,中心城区是最西边的一个组团——登州组团,人口约10万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登州组团背山面海,有保存完好的水城、蓬莱阁、戚继光故里等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和街区。滨海岸线景色优美,是蓬莱—长岛国家级旅游渡假区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术路线 根据蓬莱市自然地理、历史与人文特征、城市性质、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现状空间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从总体上确定城市特色内涵,提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意境,进行整体景观设计。重点界定城市特色形象标志性区域,确定标志性区域的环境品质意境。通过研究城市现状空间环境与设计目标意境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对策。 三、城市设计构思 1.城市形象整体景观构筑 (1)确定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意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悠悠水城、人间仙境;

图1 城市形象空间品质意境 (2)明确城市形态空间结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组团布局、田园楔入; 图2

(3)界定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滨海城市形象展示空间;古城风貌及历史、人文、传统文化形象展示空间; 图3 (4)确立城市发展时空轴。 2.城市景观整体空间设计 从城市风貌分区及其景观控制、城市标志性景观视域及其驻足点的确立、城市标志性景观轴线、城市开敞体系空间的空间设计、城市轮廓线的控制、重要景观节点的控制及旅游线路组织、城市主要人文活动场所的构筑、城市各功能分区景观的整体空间设计、城市夜景、城市标识等十个方面对城市景观进行整体空间塑造。 3.特色景观整体空间设计 (1)城市滨海地区城市设计:从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滨海地区的空间界定、滨海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空间界定、滨海整体空间意境、用地调整、风貌控制、景观空间设计综合考虑。 (2)古城风貌及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空间城市设计: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整体形象展示空间框架构筑三个层次:历史见证空间;形象展示空间;文化氛围空间。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城市设计导则41

城市设计导则 一、区域设计导则 1、商务办公区 项目导则 建筑分类- 中心区建筑构成: - 商务类:金融、商务、办公、写字楼 - 商业、文化设施:商店、购物中心、室内体育和娱乐、影剧院、餐厅 - 旅游服务设施:饭店、宾馆 - 行政管理:政府办公、政府设施 建筑高度和形式- 建筑体量和形式必须与周围道路及周边建筑相协调 - 建筑与步行道有机结合 - 裙房与街道的空间高度不能超过15米 - 整体形成高层建筑在与钱塘江垂直的纵深方向高低错落的布局; - 裙楼高度必须不低于4 层但也不超过6 层,为行人创造一种连续的亲人尺度。 - 裙楼以上的塔楼部分必须为建筑内部的人们创造理想的环境,也要同时考虑到道路上的行人。 - 建筑通过裙楼边界线显示步行街的连续性。 建筑长度和距离- 建筑的最大长度不超过50米 - 建筑在裙房过街楼以上就要分开,要考虑光照、空气流通、视线等; - 过街楼以上的建筑距离最小为20米。 建筑后退建筑后退原则: - 根据道路宽度确定后退距离 - 鼓励沿商业街、生活性道路建筑底层设置骑楼。并给予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补偿; - 骑楼高度不小于6 米,后退不小于3 米 - 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15 米,后退区内支路至少3 米 步行道- 步行道包括人行道和建筑后退的步行区域; - 建议沿步行道设置连续的遮阳设施; - 人行道与建筑后退的步行区域地面铺装区分; - 设置必要的行人休息空间 景观和街景有视线要求的建筑或景观: - 广场 - 河道 - 钱塘江 - 绿地空间 公共空间- 开放的空间为中央区创造了宜人而安全的自然环境开放空间应该包括:- 公共交流空间 - 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 - 绿地景观 停车场- 停车场设在建筑物地下层,沿次要道路临时停放 - 停车场的入口不可以直接设在主要道路处; 建筑细部——设计导则 - 建筑形态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公示 为积极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修编工作。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成果草案。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适应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草案)予以公示,以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内容(详见附件) 二、公示时间 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26日 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信件寄往“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信封上请注明“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意见”; 2、拨打电话至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 电话:联系人:王莉、钟晨 附件: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草案) 2010年3月 项目名称: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委托方(甲方):常德市规划局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 编制阶段:总体规划成果 送审单位:常德市政府 项目送审专用章: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住房研究所主管所长:卢华翔,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李秋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屈伸,城市规划师 李慧轩,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 徐素敏,高级工程师 伍速锋,工程师,博士 刘明喆,工程师 刘海龙,工程师 张黎明,助理城市规划师 陈明,助理城市规划师 余猛,助理城市规划师,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