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 (2)

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 (2)
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 (2)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一)理论的概念与功能

1.理论的概念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2.理论的功能: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提示方法

(二)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性质和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的工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二、社会工作领域轻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与问题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

(二)是对“理论概括”做了不当的理解

(三)经验理论应相互补充、相互加强。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构▲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参照大卫?豪(David Howe)《社会工作理论导论》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这个发展过程大体划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社会工作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他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

2.“精神分析学”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上,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单以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是不妥当的。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

功能主义者则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他当前所处情境的结果。当前所处情境既包括环境也包括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故此名为“功能主义学派”)。个体行为不是被过去事件所决定的。给予一定的机会,在一种结构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改变他自己。

4.“获得”阶段(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数量上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5.“盘点”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于社会工作理论在数量上迅速增加,许多社会工作者感到有必要对这些理论做一次清点、整理和评估,以便对社会工作的“家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6.“理论统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

尽管社会工作理论的迅速发展充实了社会工作的理论空间,但也使社会工作者们在理论选择方面感到无所适从。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心态,即希望能把这些理论统一起来。人们竟相发展一种能把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在一起的“一元化”的理论框架。

7.“理论归类”阶段(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一)大卫?豪的两分法

从内容上去看,社会工作的理论可以区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前者指的是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后者是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这两个部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假设或前提,这些理论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功利主义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标签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等等

社会工作理论是只有社会工作专业才需要和才能够加以使用的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行动指针,这部分理论包括危机干预理论、任务中心理论、认知行为介入理论等等。

1.分类: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

“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

2.区别:(1)内容互不相同(2)功能互不相同(3)地位互不相同(4)与社会工作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3.联系:(1)相互依存(2)在逻辑上相互蕴含

(二)皮拉利斯的三分法

它是根据理论抽象程度将各种社会工作理论从内容上划分的,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三个层次,其中中观理论又可以分为中观解释性理论和中观介入模式理论。故又认为是四分法模型。这些理论是按照理论的抽象程度来排序的,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的说明(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中观解释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解释。(标签理论,儿童发展理论)

中观介入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危机介入理论和任务中心理论)

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和操作方法(批判式提问法)

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的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在对案主进行诊断时,首先就是分析其人格是否健全,找寻其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然后依据相应的方法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认知理论▲

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认知理论认为,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使学习能力、学习方向和归因方向得到加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社会世界。

3、行为主义理论▲

这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后天的学习。不仅正常的行为可以学习,非正常行为也可以后天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有驱动力、线索、反应和强化等过程。驱动力是指任何能够激起有机体产生行动的刺激,如饥饿、寻求赞同等。线索是指决定有机体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反应的刺激,如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能够使反应不断重复的力量。

4、系统理论

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领域的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按照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系统环境。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5、标签理论▲

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Edwin Lemet)和贝克(Howard S.Bech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标签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为及其违犯者只有被他人标定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6、沟通理论

沟通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沟通理论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信息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我们捕捉的其他东西。如情绪、记忆、身体的感觉或者别人对你的看法等。我们捕获这些信息,然后做出评价,这就是信息的处理。然后,我们给对方以反馈。对方就会收到相关信息。

根据沟通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地与人沟通。

7、人文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人文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

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具有非常大的个人主观性、特殊性、变异性。当个人的这些个体性和其所生活的社会的共性出现失调时,就会出现问题。如自己的理解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正确合理的“意义世界”,从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8、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是以早期马克思与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现代批判理论家的某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一般人本主义不同,激进人文主义认为,人们在“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9、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结构及形态的变迁等)为指导而形成的一套社会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工作者要想在社会变迁和进步上有大的作为,就必须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信息的传递和有关福利权利的建议使工人阶级认识到国家机器在资本主义压迫工人阶级过程中的作用。10、“增权”或“倡导”理论▲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女性等社会弱势群体,扮演了增权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他们呼吁社会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

题,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为工作对象向现存的社会秩序争取权益。这种指导小规模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就被称之为增权或倡导理论。

11、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是一种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植根于60一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想要追求的是根据女性自己的视角和有别于男性的价值观来理解女性的生活经历。但是,社会工作的各种模式大多数是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是用男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工作的。女性的声音因为男性主导视角的存在被压抑了。由于女权主义追求男女之间的平等,所以在社会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平等主义的方法。

总的说来,女权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去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一)福利的概念与哲学内涵

福利本质上是人类所获得或具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幸福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

(二)福利的道德和政治哲学基础

涉及到福利的道德哲学要素主要是个人品德与价值在社会中的判断。涉及到政治哲学主要是自由、平等与正义。

1.福利的道德哲学基础

现代社会,福利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的道德基础建立在社会团结基础之上,是建立在人的利他主义行为基础上。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取向是:福利不仅强调公民的权利,同时也强调公民的责任。福利不仅当作一种权利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公民之间的相互义务关系。这反映了福利本质上是一种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2.福利的政治哲学基础

(1)福利与权利:

保守传统:认为公民的权利应该同其财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国家应该保护公民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

社群主义的传统:国家除了保护公民财产外,还要担负其他的责任。要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社会保护。

(2)福利与平等:

平等基本上可以通过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两种方式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通常会通过社会政策和相应的社会服务来安排缩小社会差别。但是,一个国家中所有的社会政策并非都能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民在背景、身份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可能存在差距。

(3)福利与正义

在福利领域,涉及到资源分配核心的主题是正义问题。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就是一种正义。通过社会政策来保证社会中弱势群体得到基本的福利,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的最基本措施。

(三)社会福利的定义

巴克主编《社会工作词典》“社会福利”:“一国用来帮助人们以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要所推行的项目、津贴、和服务体系,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界定是指一个社群或社会的集体福祉的状态”。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77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社会福利”定义为“所有有志愿机构和政府推行的,目的在于预防、减轻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或是改善个人、团体和社群福祉的有组织的活动。”

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需要但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广义: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狭义: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1.社会福利制度的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

2.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送体系,是将社会服务传递到受助者手中的一个必要的中介。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和并存的关系,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并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使用效率,社会福利开支的增加也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社会福利的分类▲

(一)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1.剩余性社会福利和制度性社会福利

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际必须进行干预,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服务。

2.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

积极的社会福利是注重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人格发展,福利的目标是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发展。福利的给予是国家的义务、公民的权利。

消极的社会福利是消极关注消除社会层面的贪婪、疾病、无知、肮脏等社会问题,较少关注个人福祉与发展。福利的给予附带辱化条件

3.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公共福利是由国家提供,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融合

私人福利是由市场或家庭提供,满足公民的个人需要,目的是改进个人物质和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服务

(二)社会福利的三分法(蒂特姆斯)

1.剩余性社会福利

2.工业成就—表现模式

3.制度再分配模式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

第一,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第二,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第三,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第四,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五,增强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

最后,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往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第一,社会福利资源与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第二,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是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第四,社会是不断变迁和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之,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福利模式及其分类▲

1.含义: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

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2.分类:

(1)普惠主义模式:强调福利津贴的同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注重政府对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的公共责任,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共识的基础上。普惠主义模式是以公平和公正为目标,通过国家全方位的干预来寻求福利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和谐。

不足:巨大的政府开支和高额的税收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明显的阻力,这使得改革福利国家的呼声日渐高涨。

(2)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基本特征是由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扮演有限的角色,政府除了在社会救助和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之外,在其他社会服务或福利领域,基本上依赖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家庭)。

(3)混合型福利模式: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

(一)代表性的观点

1.玛丽·芮奇蒙:社会个案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和家庭为着手点,透过对个人和家庭及其所处环境作有效的调适,以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家庭关系的调适。

2.鲍尔斯(Swithan Bowers):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以人类关系的科学知识与改善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以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调适关系。

3.霍丽斯: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社会---心理”治疗方法,个人社会功能的丧失或不良同时受案主本身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

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内在需要更充分的满足和个人社会关系更充分的功能表现。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玛丽·芮奇蒙和鲍尔斯的看法)▲

1.方法要素:它是一种助人方法

2.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

3.过程要素: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

4.科学和艺术要素:立足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

5. 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协助个人和家庭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调试。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1.斯莫利(Smally)个案工作是一种一对一的方法,经由专业关系,促使案主使用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福利。

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6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特别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或无法与其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3.社会个案工作定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三、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特点

1.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

2.对象是个人或家庭,注重个人或家庭的独特性

3.重视个人或家庭发生问题的内在、外在原因

4.注重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解决问题

5.注重专业关系的应用

6.特别强调案主自决

7.目的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困境,达到社会的良好适应

四、社会个案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对一地直接讨论问题,能够建立起比较密切的专业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问题不复杂,问题较容易解决

3.社会工作者易于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使工作得以不断改进

不足:

1.只能涉及微观层次的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大范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

2.只能解决简单的社会问题,或充当解决复杂问题的辅助方法

3.运用这一方法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配置

五、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强调个人的道德因素)

1.标志:最早起源于宗教与慈善救济

2.特点:个人为贫穷负责,接受救济产生依赖

3.查默斯的贡献

(1)一对一的个人化工作

(2)注重对受助对象的精神品德的塑造

(3)强调对案主给予足够的个别性关怀

(4)要尽量使用案主的“自然资源”

(5)注意挑选和训练工作者

4.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个案工作的贡献

(1)对案主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跟踪

(2)认为对整个家庭的福利调查和再生产调查是诊断问题、进行治疗的基础(3)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

(4)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

(5)发展出了学徒式的督导方法

(二)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

1.标志:1917年芮奇蒙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

2.特点:重视问题的社会因素与环境因素方面的改善

3.芮奇蒙建议的社会工作方法

(1)了解求助者个性和其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

(2)了解求助者的社会关系,分析器社会助力及阻力的影响

(3)探求求助者个人心理和问题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环境的间接作用(三)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强调心理作用)

1.背景:大战后的萧条;精神分析理论的盛行

2.特点

(1)注重搜集案主对问题的主观看法和解释

(2)认为案主问题的产生受其内在因素的影响大于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3)强调“案主自决”的运用

(4)强调个案工作者在工作中秉持客观与理智的方法

(四)20世纪40年代的多元化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强调环境改善和心理因素并重)

1.特点:

(1)认为个人的人格、行为无不受个人心理及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2)视客观需要确定开展工作的方法

(3)个案社会工作注重借鉴现代科学的各种最新成果以丰富、发展自身

2.代表理论

汉密斯顿心理—社会个案工作理论

珀尔曼:问题解决派社会个案工作

(五)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合取向和后现代的个案工作视角

1.背景:当代社会日益复杂,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解决困难越来越艰巨,依靠单纯一种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受这一趋势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实务开始出现整合化

2.特征(1)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化

(2)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个案管理”成为个案社会工作的一种最新的趋势。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者针对具有多种问题且需要多种助人者同时介入的案主的协助过程

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

(一)危机的涵义

危机的概念最早有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提出

1.危机的定义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2.危机是什么

(1)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

(2)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

(3)危机是一个过程

(4)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

3.危机的分类

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

二是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二)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的概念: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2.治疗目的:帮助案主减轻压力,协助案主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所在,特别是从家庭、社区角度给予案主以支持,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处理危机,开发潜能。

3.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迅速作出危险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4.介入原则:(1)及时处理原则;(2)限定工作目标;(3)给案主输入希望;(4)为案主提供支持;(5)恢复案主的自尊;(6)培养案主的自主能力

20世纪50年代,玻尔曼力图通过将焦点集中在问题解决过程而把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联系起来。后来演变为任务中心模式。

1972年,雷德(Reid)与爱普斯坦(Epstein)发表《任务中心个案工作》(Task-centered case work)

任务中心应用的八类问题

1.人际冲突;

2.不满意的社会关系;

3.正式组织中的问题;

4.角色困难;

5.社会转型中的问题;

6.情绪问题;

7.资源不足;

8.行为问题

三、“社会-心理”模式

(一)基本原理

1.“人在情景中”理论

2.重视对深层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剖析

3.重视家庭和个体早期经历的影响

4.相信人的价值和潜能

5.重视人际交往和沟通

(二)心理防卫机制——人格结构-自我强度

1.心理防卫机制

2.人格结构:本我是生物的我,根据享受快乐行事

超我是社会化的我,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自我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根据现实原则行事

3.自我的强度

(三)“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

1.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2.针对问题: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

3.目标:最小的目标是帮助案主享有正常的生活,最终目标是增加案主的自我认识。

4.案主角色:处于被动角色

5.工作者的角色:工作者是一个研究、诊断和治疗者。

(一)四种学习概念:

1.反应学习: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

2.操作行为: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学习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3.观察行为(班杜拉):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并不是通过亲身实践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得来的。

4.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如果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也会朝向积极的方向。

(二)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与过程

1.技巧:正强化;负强化;角色扮演;榜样

(三)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框架

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2.适应问题:恐惧症、焦虑、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

3.目标:小、具体、可操作

4.案主角色:对行为进行测量

5.工作者的角色:对案主行为进行评估,支持帮助案主。

《社会工作概论》单元教学辅导(三)

《社会工作概论》单元教学辅导(三)(8—11 章)第八章儿童社会工作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传统社会工作方法和特殊实务方法,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一般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实务领域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所谓儿童社会工作,就是以全体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儿童的教育和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是全体儿童;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则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以处于特殊困难境遇的儿童为对象。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般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儿童教育服务、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儿童养育服务、儿童娱乐活动服务、儿童立法服务、儿童权益保护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不幸儿童的救助工作、残疾儿童和问题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内涵是指系统地使用理论模式建立一个人际过程,其中受过良好教育的游戏治疗师运用游戏的治疗功能,协助案主预防或解决心理上的困难,并使之获得适当的成长与发展。治疗师行为的治疗性元素游戏治疗强调治疗师必须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同理、真诚、一致、温暖的条件。治疗关系或治疗情境的建立从接案过程就已经开始,且持续到最后一次治疗阶段。游戏治疗的常用技巧绘画工作、沙戏治疗、玩偶、娃娃屋、迷你法庭、相互说故事技巧、黏土的使用等。儿童社会工作重要的实务领域:儿童虐待、家庭寄养儿童虐待世界卫生组织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一般分为四个主要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精神虐待和忽视。儿童虐待行为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躯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两个方面。社会工作者对于儿童虐待的处理和干预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即降低虐待的再度发生,并且缓解和消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其程序主要针对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个体层面的干预针对施暴者和受虐儿童,家庭层面的干预则是调整父母的行为和改变家庭的环境氛围。另一种办法则是儿童保护机构的强行介入。儿童虐待的预防工作主要基于这样的理念,即儿童不受伤害的生活是儿童应有的权利,相信防患于未然总要比事件发生后再处理补救要容易些。主要包括:个体和家庭的预防、社区层面的预防、社会层面的预防。家庭寄养寄养服务是一项儿童福利服务,家庭寄养服务是寄养服务中的一种安置方2 式。家庭寄养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家庭寄养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及社会性的儿童福利工作;第二,家庭寄养服务是有计划的。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包括安置前和寄养中的服务,寄养家庭是这个制度的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医务社会工作教案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安排 课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各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侧重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进程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功能、服务对象等; 2)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3)了解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4)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及主要步骤;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6)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的实践情况; 三、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案例中工作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四、课程内容 课堂表现(20%)-课堂中参与课堂讨论及分享的情况。 报告 (80%)-5个同学一组,共同制作简报及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已包含参考书目和批注等字数) 的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计划书。 六、参考书目 1)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3)季庆英:《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4)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七、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社会工作概论答案

社会工作概论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4*5)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说,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3,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之最大限度,以贡献与社会和国家。4,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资源,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中心含义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也包括利用转化社会政策成社会服务所获得的经验以建议修正社会政策的过程。 二、 1,简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 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工作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实务性。社会工作不是一门理论性学科,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面对现实,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它的主旨;综合性。社会工作面对现实任务的复杂性要求社会工作必须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多种工作方法和技能去处理社会问题,它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都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甚至在他本身的实施理论模式和流派在70年代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 2,简述慈善组织的工作方法。 (1)成立一个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分支机构,每区有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助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询问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的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助者的资料,使许多同时向多个救济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暴露真相;(3)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包括申请者的各种社会环境,如住房、健康、教育及工资等。(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其能够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3,简述团体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前属期阶段。小组刚刚开始,成员刚进入小组,试图尝试与素不相识的他人建立初步关系。成员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境,对他人既接近又回避地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工作者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并对他们进行鼓励。 阶段二:权力和控制期。成员间开始熟悉,开始发现在小组中如何得到安全感和回报,将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形成各自不同的角色、地位,构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阶段三:亲密期。小组成员更为亲密,更开放、关心小组,关心其他成员,投入增强。阶段四:分辨期(差异期)。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阶段五:分离期。小组进行到终结并且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 4,简述女性更年期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策。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矫正社会工作作业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 题目: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学期:2014-2015年第一学期 班级: 2012级社会工作班 姓名:李祥学号:201206094018 完成日期: 2014年10月25日 指导教师:张秋老师

矫正社会工作 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作为一种行刑方式和制度,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经过我国多年来的试点,《刑法修正案》规定依法对管制、假释、缓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从而作为一种制度正式确立。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工作人员要向其宣读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文件关于缓刑的条款、说明以及监管细则,要求缓刑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对服从社区司法所管理。同时,工作人员要与矫正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多做好事,争取早日融入社会,做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人。 二、目标 1、帮助矫正对象加强在刑意识; 2、对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尤其是关于刑法的认识; 3、让矫正对象了解社区矫正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三、组员招募 1、招募方法:在社区宣传及其他社工机构转介;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最新电大《社会工作概论》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社会工作概论》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社会工作概论》形考共有4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A.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 B. 德国汉堡市和爱尔伯福市 C. 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的建立 D. 1884年兴起的睦邻运动 2. 标志着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的是()的发表。 A. 玛丽.芮奇蒙出版了《社会诊断》 B. 玛丽.芮奇蒙出版了《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C.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 莫拉莱斯和谢弗《社会工作:一门多副面孔的专业》 3.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实行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中,最典型的是() A. 陶行知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B. 陶行知的江苏宝山师范学校 C. 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D. 梁漱溟等人创立的河南村治学院 4.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的地位是() A. 助人行动的发动者 B. 助人的主体 C. 助人的客体 D. 同案主合作 5. 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 A. 救难 B. 助人 C. 解困 D. 发展 6. 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是从()层面着手,为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 A. 过程模式 B. 制度 C. 服务 D. 民间组织 7. 某社区内住着一位终生未婚的狐老杨阿婆,属五保之列,脾气怪异,性格倔强。她所住的房间因年代久远,长年失修,房间内阴暗潮湿,还会漏雨,不利于杨阿婆的身体健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此情况后,决定替阿婆把房间好好整饬一番,但不管怎么解释,阿婆就是不愿意,不让工作人员进她的房间,不破口大骂工作人员。在以上案例中,牵涉到社会工作者须遵循的社会工作的什么原则?() A. 隐私权 B. 自决权 C. 接纳 D. 保密原则 8. 社会工作的灵魂和统帅是()。 A. 社会工作的理论 B.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 C.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D.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 9. 社会工作者应该接纳案主,这意味着() A. 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 B. 赞同案主的所作所为 C. 充分相信案主

社会工作概念教案资料

社会工作概念

名解 1.社会工作:一种以助人为宗旨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 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2.社会个案工作: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 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服务,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和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去福利。 它与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列,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服务方法之一。 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 事社会服务的人员。 4.社会团体工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感到有整体意识,且将会维持一段时间;互 相影响;有明确规范或规则;有一套角色。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5.社区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以预防和 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和与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6.社会行政:广义的社会行政是指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工作 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7.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 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选择 1.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权利和选择等)、助 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或个人无法抵御社会、自然原因而陷入生活极度困难的群 体。 ?从个人都社区 ?扩大的对象:社会全体成员 3.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 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社会工作概论01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01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 )。 A.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 B. 德国汉堡市和爱尔伯福市 C. 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的建立 D. 1884年兴起的睦邻运动 2. 标志着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的是(B )的发表。 A. 玛丽.芮奇蒙出版了《社会诊断》 B. 玛丽.芮奇蒙出版了《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C.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 莫拉莱斯和谢弗《社会工作:一门多副面孔的专业》 3.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实行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中,最典型的是(C ) A. 陶行知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B. 陶行知的江苏宝山师范学校 C. 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D. 梁漱溟等人创立的河南村治学院 4.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的地位是(A ) A. 助人行动的发动者 B. 助人的主体 C. 助人的客体 D. 同案主合作 5. 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B ) A. 救难 B. 助人 C. 解困 D. 发展 6.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是从(B )层面着手,为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 A. 过程模式 B. 制度 C. 服务 D. 民间组织 7. 某社区内住着一位终生未婚的狐老杨阿婆,属五保之列,脾气怪异,性格倔强。她所住的房间因年代久远,长年失修,房间内阴暗潮湿,还会漏雨,不利于杨阿婆的身体健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此情况后,决定替阿婆把房间好好整饬一番,但不管怎么解释,阿婆就是不愿意,不让工作人员进她的房间,不 破口大骂工作人员。在以上案例中,牵涉到社会工作者须遵循的社会工作的什么原则?( B ) A. 隐私权 B. 自决权 C. 接纳 D. 保密原则 8. 社会工作的灵魂和统帅是(C )。 A. 社会工作的理论 B.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 C.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D.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 9. 社会工作者应该接纳案主,这意味着(A ) A. 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 B. 赞同案主的所作所为 C. 充分相信案主 D. 对于案主的缺点也应该接受 10.社会工作者受雇于一个机构,但是有时会与社会机构的专业价值背离,具体内容不包括(D ) A. 机构的经济来源中所包含的价值影响 B. 机构不能执行社会价值 C. 机构的资金投入方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倾向 D.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政策和制度等的限制 11. 美国社会工作者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B ) A. 借用理论和实践理论 B.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C. 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 D. 综合性理论、特定理论、观点新理论和应用性理论 12.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认为是道德化的自我,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的是(D )。 A. 本我 B. 自我 C. 真我 D. 超我 13. (A)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 A. 《社会诊断》 B.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C.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D. 《心理学原理》 14.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中,(C )是主要的工作形式。 A. 访视 B. 记录 C. 会谈 D. .评估 15.下列属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区别的是(D)。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20 (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 (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

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

《社会工作概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社会工作概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 B C C B 6-10: D D C A B 11-15:C C A B A 二、多选题 1、ABC 2、ABCDE 3、ABDE 4、ABC 5、BCE 6、ABDE 7、BD 8、ABCD 9、C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四、简答题 1、什么就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专业社会工作的含义:(1)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就是以利她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专业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作指导;第二,科学知识在助人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助人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 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1)助人自助;(2)尊重人、相信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3)总就是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2、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社区工作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专门的方法:(1).社区组织。(2).社区发展。(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也就是我国目前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时达到社区工作基本目标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3、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促进或限制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2)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就是国家实行社会行政管理、推行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手段。就是社会工作行政的活动依据。 (3)文化因素。由文化观念所带来的老人赡养方式、居住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基础的挑战。 提示答案要点: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给社会工作价值本身带来了许多挑战。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确立会受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受到执行者——社会工作机构与社会工作者自身价值的影响;最后,在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价值本身也会出现种种矛盾。 来自外部的挑战:(1)社会。(2)社会工作机构。(3)社会工作者。 来自价值体系内部的矛盾: 围绕案主的隐私权,案主的自决权等价值展开。 2、在社会个案工作中,案主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提示答案要点: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张天民编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80 目录 前言 (2088) 一、课程性质 (2088) 二、课程目的 (2088) 三、课程简介 (2088) 四、教学时数 (2088) 五、教学方式 (2088)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2088) 七、教材 (2089)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2090) 第一节社会工作含义 (2090) 一、社会工作内涵 (2090) 二、社会工作的特征 (2090) 三、社会工作专业性基础上的职业化 (2090)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 (2091) 一、社会救助 (2091) 二、社会福利 (2091) 三、社会保障 (2091) 四、社会服务 (2092)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主客体及过程 (2092) 一、社会工作主体 (2092) 二、社会工作客体 (2092) 三、社会工作的过程 (2092)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2093) 复习与思考题 (2093) 拓展阅读书目 (2093)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 (2094) 第一节基于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萌芽 (2094) 一、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2094) 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2094)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2094) 第二节基于社会安全的社会工作扩展 (2094) 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保险法 (2094) 二、美国社会保障法 (2094) 三、“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 (2094) 四、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2094)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094) 一、专业化的依据和标准 (2094)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缘起和标志 (2094)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特征 (2094)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与展望 (2095)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 1.老年社会工作 答: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①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②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2.机构照顾 答: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机构对老人的照顾,以机构的设置条件,特别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巧为转移。良好的服务设施,高水平的、关心老人的专业人员会满足老人的多种需要,从而使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对老人的尊重、接纳,缺乏服务技巧,老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优质的关怀和服务。 3.社区照顾(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去满足社区内老人们的多种需要,以帮

助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社区照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可体现为“在社区内照顾”“被社区照顾”和“为社区照顾”三方面含义,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内有需要者,让他们能与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并得到适当照顾,以便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4.老年小组工作 答: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克服困境,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根据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不同,可以将老年小组分成互助群体、治疗群体、社交群体、服务群体以及照顾者群体等五种形式。 5.老年社区工作 答:老年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简答题 1.简述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辅导技巧。 答: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辅导技巧主要有: (1)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学术堂所属分类: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简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政府以岗位购买方式介入,即通过招标的形式从社工机构来购买岗位,第二种是机构项目进行社工配备,即安排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工作,第三种是通过委托授权,将项目以竞标形式委托给社工机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援助.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这些都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应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遵循相应的价值理念,利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以个性化的途径为青少年罪犯提供心理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坚定意志、解决压力,顺利实现矫正目的.小组工作方法指的是以团体组织为对象,利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促使青少年个人行为得到改变、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重新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并回归社会.对青少年来说,社会工作者扮演者使能者、联系人和倡导者三重角色.使能者是指社区矫正介入从以往的扶贫救弱演变为挖掘青少年自我潜能,从而促进个人发展,而在矫正介入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担当者邻里、亲属、朋友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联系人角色,同时,对于青少年服务对象来说,社会工作者以自我期望为基点,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这是他们扮演的倡导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介入中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广州某地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原则、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分析,来展现社区矫正的完整过程, 并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矫正关系建立及问题分析 2013年2月,青少年s由于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规定,s在2013年3月接受了社区矫正.按照属地审查原则,在充分了解s的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s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签订.双方 明确了社区矫正启动后的权利和义务,s也同意由司法所管理监督, 承诺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至此双方基本建立了社区矫正关系. 在工作人员和s及其父母沟通后,发现s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是监管问题.s对自己所犯罪行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重视起社区矫 正工作.其次是学业问题.s在犯罪后,被所在学校开除,导致s心理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接着是家庭问题.s发生犯罪后,父母对其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夫妻间也相互吵架,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最后是网瘾问题.s目前对自己网瘾的严重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与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学校管制等有较大关系. (二)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 矫正计划的制定是矫正对象和矫正人员互相间合作的过程,双方要对彼此的责任和角色进行明确,从而保证矫正的有效性.根据矫正 对象存在的问题,s的矫正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s 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正确认识并主动回归社会.从社区角度出发,矫正 的策略主要包括稳定s的情绪,端正其思想,鼓励s助人自助,为社区服务;从家庭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家庭气氛的改善、s父母教育方式的变化等为s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社会环境出发,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来对s的学业问题进行矫正. 在社区矫正初期,需要安排s进行法律常识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同时要定期与s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状况,鼓励他和其他矫正对象多参与公益活动,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矫正中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培养学生结合自身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的特点,并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实务工作。。 (二)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的重点是儿童与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以及青少年福利内容和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本章的难点主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界定、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学生讨论]:青少年是什么?范围?定义?年龄? [教师分析]: (1)告知本次课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 主要内容:青少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性。 学习目的: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将来在实务过程中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为该群体服务。 (2)引入本次课任务,并提出要求 任务: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 1、生理特征:人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高峰期。第一次成长发育高峰期是在胎儿期至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则是在青春发育期,大约从12到14岁开始,17到19岁结束。主要表现在性激素分泌量开始增多,第二性征出现并发育,男性体格高大,肌肉发达,体表常有多而密的汗毛,长胡须,喉头突出,嗓音低沉等等。在女性则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由于皮下脂肪多而显得体态丰满,嗓音细润等等。(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列举一至二件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发生变化后印象深刻的事。) 2、心理特征: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包括青春期和青年期。青春期心理冲突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角色的混乱,而青年期则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其主要发展的结果是忠贞和爱。比如我们在青春期时总会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很多事都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喜欢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其实自己的能力又很有限,很多事其实单凭自己都解决不了,于是总是处在挣扎和妥协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工作发展)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 (1)思想背景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 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简述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答:涉及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英美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以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内容。 (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①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a.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b.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c.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教区设贫民习艺所,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与院内两种;e.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济贫法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旨在阻止劳动力的流动和稳定旧的社会秩序。但由于其基础仍是以承认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权利不平等为前提的,统治者履行保障被统治者最低生存条件的责任,但以后者接受其支配为条件。因此,这种救济形式仍没有摆脱“慈善”的性质。 ②缺陷:a.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b.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c.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①汉堡制 德国汉堡市1788年实行。它规定在该市设立中央办事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其工作的内容或方式包括: a.为失业者介绍工作;b.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c.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

社会工作概论新教学大纲2011年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共56学时) 本课程总体设计: 使用教材: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资料: 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楚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台湾同泰印刷局,1986年。 3.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4.卢谋华: 《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 5.胡文龙、林香生:《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香港,1994年。 本课程的作用和地位: 《社会工作概论》是为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发展。通过《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价值观以及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难点: 1.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 2.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 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本课程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56)

专题一社会工作专业认知与专业精神培养 一、社会工作专业认知 二、社会工作专业精神培养 专题二社会工作概述 第五次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社会工作,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不但学习社会工作的定义,我们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定义 1.定义 社会工作是适应近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以后逐渐扩散到后发达国家。在我国,“社会工作”一词是从英语“Social Work”直译过来的。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助人专业,它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各国不同的社会生活体系中,并成为特定社会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制约了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由此导致了社会工作定义的歧义性。联合国1947年调查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情况时,33个国家提交了33个不同的社会工作定义。这些定义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以下三类: 少数国家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是社会中的少数富人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的信仰,或出于个人的同情心而自发进行的一种济贫助弱的活动。这一观点实际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工作发展初期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部分国家强调社会工作是政府或私人社团参与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导致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老年人、身心残疾、孤儿、精神病患等。社会工作同时也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失业和贫困的预防工作等。 部分国家侧重于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定义社会工作,他们认为,社会工作由政府或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