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人物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

2.思想内容: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内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这一思想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教育内容: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三、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法家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常考点】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4.特别提醒: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_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课标解读 0.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 认知提示: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解读: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时代,出现了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到战国时代,涌现了更多的思想流派,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等。这些学派的代表思想家游说天下,并相互论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1 ?知识结构

1.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即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本课突麟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和儒家学说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本目,根据教材内容,主要应把握孔子其人及其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了解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生平:应把握孔子出生于鲁国,主要活动(学习礼乐;从政、周游列国;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是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几个层面。 政治思想:一是主张以礼治国,即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恢复周礼来维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家乡美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 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 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 (二)圣人孔子 【合作探究】 1、大思想家孔子 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 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 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 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 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要点(背诵)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 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纣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臵,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同时也反映了夏朝时期文明的进程。 7、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对象:宗亲和功臣 (3)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4)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5)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要点(背诵)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古人称铜为金) 1、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代表是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 2、青铜器繁荣于商朝以后: ①特点: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②功能:饮食、祭祀、军事和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重点) 1. 地位: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2. 思想: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重点) 1. 生平: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 思想 “仁”的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礼”的思想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孔子像《论语》书影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倡导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是对现实政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而设计出来的一项治国方案。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

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因而受到历代政治思想家的高度重视,对稳定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资源。如今我们既讲以德治国,也讲依法治国,法治德政都是手段,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3. 成就 教育: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4. 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2. 代表(重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人物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 2.思想内容: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内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这一思想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教育内容: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三、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法家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常考点】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4.特别提醒: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建立时间 建立 者 末代君 主 都城重大事件 夏约公元前 2070年 禹桀 阳城(今河南登 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夏文明 商约公元前 1600年 汤纣王 亳(今河南商 丘)→ 殷(今河南安 阳) 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 牧野之战 西周公元前1046 年 周武 王 周幽王 镐京(今陕西西 安) 分封制国人暴动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二、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夏启。 四、西周的分封制(重点)(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权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五、西周的等级制----分封制:统治阶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时期(繁荣) 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3、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 4、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懿荣 3、地位: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6、有些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一、经济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第 8 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感知理解 一、老子1.老子生平。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其著作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自然和社会人生辩证的奥秘。他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甚至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 (4)过渡: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那么,孔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他、评价他?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1)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2)教育方面:创办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________ 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2 思想家地位思想主张 墨子墨家的 创始人 主张“________”“________”,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 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_____ 孟子 儒家的 代表主张实行“__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 ________的战争 荀子主张实行“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道家的 代表 强调治国要________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 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________专制统治 (3)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5.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本课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目标: 学习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等基本史实,感知春秋战国学术自由,思想发展的繁荣。 识读《老子》《论语》,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辩证分析老子、孔子的思想。 通过史料研读,学习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历史现象。 了解百家争鸣,弘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学习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三:重难点 重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区分诸子百家中主要流派的思想,理解“百家争鸣”现象与春秋战国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百家争鸣”的视频。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问题1.简要说出百家争鸣的概念2.说出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和人物。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初步了解“百家争鸣”的时期、含义和代表人物。 2.呈现时间轴,展现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发端于春秋时期,发展继承于战国时期,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1.表格梳理先秦思想家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梳理核心史实,完成表格。 2.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理清核心史实之间的历史

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递进逻辑关系。 第三环节:主题探究,精讲点拨 主题探究一:走进老子朴素辩证的世界; 1.讲生平,听故事,学思想 请学生解读老子的图片,从图中看老子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充满智慧。通过解读老子形象,产生对老子的尊敬和好奇。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老子的生平: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史书中有关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史记》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问礼的老聃。 2.阅读材料二,听老子的故事。这则材料通过故事形式,帮助学生增加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 故事反映了老子主张以柔克刚。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思考老子思想对今天是否仍有指导意义,旨在让古人的思想照进了现实,说明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学生讨论故事以后,对照课本第38页关于老子思想的内容,将材料三摘自《老子》的史料进行翻译,说老子的道家具体思想。得出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此处要求学生齐读老子的思想,并进行当堂记忆。 教师点拨指出老子的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老子的学说对后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唯物和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带着学生看书本第38页上图片—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老子》亦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此文物1973年出土,高24.2厘米,但和传世的今本《老子》有较大的出入。 此部分重在对书本上的图片进行解读,并且培养学生对图片史料阅读的方法。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老子都有很高的赞誉。但就是这位最高代表,这位世界顶级的哲学家,他的全部著作只有五千个字,而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老子、孔子及其他思想家的主张,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记住百家争鸣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2.列表比较诸子百家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情景剧表演切身体会各学派的主张。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树立良好的学风,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一、导入新课 利用《论语》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 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概括其共同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

成。 3.初步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感受百家争鸣对当时及后世的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道家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顺应自然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_道德经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仁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以德治国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有教无类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道德教育和__文化知识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论语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百家争鸣__”。 四、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归纳“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墨子: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2)孟子:儒家的代表,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3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3 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3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3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8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过程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 三、教学课时:1 四、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五、教学过程 新疆三史:新疆地方时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导入新课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今天,我们通过本课学习,要掌握以孔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弄清各学派的代表及其思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学生回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指导学生阅读第53页第二自然段,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知识点汇总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2.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

四羊方尊。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内容:①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成都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 革第8课《百家争 鸣》教案新人教版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 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 (一)百家争鸣 (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内容 教材P36~P41,思想家老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记住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观点及历史影响。 2.知道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3.掌握并理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 4.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会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开始崩溃,新的社会制度尚未建立。这时,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著书立说,议论政治。你知道有哪些著名学派的代表人物参加了这场争论吗?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归纳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的风采。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你听过“道教”这个教派吗?能在《中国地图》上查到武当山吗?知道谁被尊为“道教”的教主吗?下面这几句话是谁说的?你能解释它们吗?你能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点拨归纳】思想家老子。 ①时代与称谓:春秋后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探究二:为什么说孔子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30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点拨归纳】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国”。反对残暴的统治。 (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活动一】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点拨】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探究三】百家争鸣。 活动安排: 1.多媒体播放视频《百家争鸣》。 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儒、墨、道、法几个学派,分别用其各派的相应观点就战争问题进行争辩。 (简介)荀子生平: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简介)墨子生平: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简介)庄子生平:名周,宋国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简介)韩非子生平:是战国后期韩国人,韩非子的思想:①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知识点总结复习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解读:①商周文明成就:甲骨文、青铜器 ②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夏商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者、亡国之君 答: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都城:阳城建立者:禹亡国之君:桀(夏朝的暴君)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后面迁都到殷建立者:汤亡国之君:商纣王西周: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建立者:周武王亡国志君:周幽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建立者:周平王 2、夏朝的地位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我们要了解夏朝和商朝的遗迹,应去访问哪一遗址? 答: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商朝遗址:安阳殷墟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指哪种制度? 答:天下为公——禅让制天下为家——世袭制 5、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答: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6、商朝前期频繁迁都的原因是什么?到哪位王把都城迁到哪里才稳定下来? 答:原因:战乱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才稳定下来 7、牧野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结果? 答:交战双方:周武王和商纣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 结果: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 8、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实施的目的、分封的对象、分封依据、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作用、消极影响? 答: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的对象:亲属、功臣分封的依据: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 诸侯的权利:(1)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2)在自己的封地内在分封 诸侯的义务:(1)向周王进献供物,(2)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积极影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点归纳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

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