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教育资源空缺情况报告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存在教育资源空缺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我国教育资源空缺的现状,本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资源空缺的现状1. 地域差异我国教育资源空缺问题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以教育经费投入为例,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40.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27.9%。
2. 学科差异在我国教育资源空缺中,学科差异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部分学科如数学、英语等师资力量较为充足,而部分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另一方面,艺术、体育等学科在部分地区更是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
3. 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资源空缺的主要阶段。
在部分农村地区,学校数量不足、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占全国总数的70.3%,但教师数量仅占全国总数的57.1%。
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教育资源空缺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教育资源的比例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教育资源的比例较低,从而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 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也是教育资源空缺的重要原因。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
这种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教育政策导向我国部分教育政策导向存在问题,如“以考促教”等,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考试科目,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缩小地区、城乡、学科之间的差距。
2.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就业率偏低、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缺乏跨学科交叉融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优化资源分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对策、教学资源、就业率、学科设置、创新意识、跨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概述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育体系日益完善,高等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教学质量逐渐提升。
学校设施不断改善,师资力量逐渐壮大,科研实力逐渐增强,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也逐渐提升,一些大学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学科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现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2 阐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必要性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和对策。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高校拥有过剩的资源,而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
学生就业率偏低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了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浪费。
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缺乏跨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教育现状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基石,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育质量不平衡。
其次,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和高分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化。
二、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学生成绩和发展机会的差距日益扩大。
2. 教育评价过重分数当前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学生被过分的升学压力所困扰。
一些学校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
重视分数的评价方式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对策措施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培训力度。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 完善评价体系要改变评价过分注重分数的现状,推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除了学术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能力。
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学校应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项目。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适应社会的需要。
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教育质量不均衡、就业压力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导致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主要被重点高校所占有,中小学和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2. 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高校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需改进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加偏向于理工科,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艺术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1. 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为了解决地域和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应该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大学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
同时,应该加大对中小学和普通高校的投入,提升其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
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高校的教师培训和聘任制度改革,吸引更多具有高学术造诣的教师加入高校。
同时,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调整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为了满足不同人才需求,需要适当调整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发展。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2023-11-06•引言•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分析•影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的因素•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的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高等教育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现象,这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对策,为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统计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总体情况23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持续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不断优化,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域分布东部地区占据优势地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较为丰富,包括高校数量、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方面都占据优势地位。
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较为滞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学科结构工科类专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类专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中国的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类专业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类专业逐渐受到重视,高等教育中这些专业的设置也在不断增加。
03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分析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是指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的分配是否达到合理和公平的状态。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上升
教育经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收入与支出的总和。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到教育领域的经费持续上升。
(二)高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国家相继实施了多项措施鼓励教师进修、加强师资培训、奖励教师创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存在使用不合理及浪费严重的现象。随着高校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经费被用于人员经费,直接用于教学科研活动的经费不断减少,甚至出现高等教育事业费被占用的现象。
2.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高校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由于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管理僵化,教职工和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浪费严重。
3.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
高校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不合理结构。例如有些高校图书馆外表华丽,但藏书量不够,图书资料更新率低,师生阅览限制条件过多,不能满足师生查阅需求,造成了高等教育物力资源隐性短缺,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1.高等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
三、优化对策
(一)加大投入高等教育资源总量
1.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力度
由于现阶段我国多元化筹集高等教育经费的机制尚未形成,从其它渠道获取高等教育经费仍然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拨款力度,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总额,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现状,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是指各个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无形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式上的分配。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据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的一般规律的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情况。
在市场配置方式中,市场支配学校,学校适应市场,市场调节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市场对供求状况以及学校的规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办学方向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采用市场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灵敏的市场信号反映的供求关系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及时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向,使有限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
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本上是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配置方式,市场化配置比较欠缺,在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滞后于经济体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2.1 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首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与学生、教工与职工的比例不合理。
浅论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不影 响正常教 学的情 况下 , 一步深造 。很 多高校 通过聘 进 岗制 、 定员定 岗制使 师生 比达 到合 理 比值 1: 8 l。几乎 所有 高校把 新招聘教 师 岗都锁 定 为年 轻博 士 或高 职称 者 。对 行 政人员 和 中层管 理者采取 2年一届 的聘 岗, 尽量 使组织 处在 良性循 环的范 围以 内。 总体来看 , 前 各高校 几乎都完 成了扩张 式发展 , 目 内部结 构基本完善 , 各项指标趋于合理 。资金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 人员 结构 比 基本符合要求 , 物力投入 和使用有章可循。但是 , 内 在 部 资源配置上 , 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 。
、
高校教 育资 源配置现 状分析
( 高校筹 资能力和对 资金 的管 理 一) 以往 高校主要依 靠 国家 财政 拨 款对 教 育加 以投 资 的格 局基本被 打破 , 将办学 资金 从单 纯 依靠 国家拨 款 , 展 成 为 发 政府拨 款 、 费收入 、 学 科研 经 费 、 股二 级 学 院收 入 、 控 社会 捐 助 以及 向银 行融 资等 多种 渠道 筹集 资 金 的新 格局 。这样 一 来, 高校 的办学 经费得 到 大 力发 展 。由此 , 校 的财 务管 理 高 几乎 也都 实行 了全 面预 算制 度 。建立 了 “ 收 大支 ” 大 的财务 管理模式 , 综合财 务预 算 , 各种 渠 道取 得 的全 部 收入 实行 将 及安排 的全 部支 出 , 统一 纳入学校 的综合 财务计 划 。通 过 反 映高校发展 的总体规 划及 当年计划 , 校 内部各 部 门的工 将学 作有 机地协调起 来 , 障学 校各项 工作 的正常运 行 。支 出严 保 格 根据事业计 划 , 编报 预算 , 核实 后 , 进度 和 项 目拨 款 。 经 按 目前的运作方 式能够 全 面反 映学 校 的财 务收 支情 况 和 总体 规模 , 确保高等 教育事业 的可持续性 发展 。 ( 存 量资产 的投入和使 用情况 -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学论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21212077姓名:杲灵敏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目录摘要 (1)前言 (1)一文献综述 (1)(一) 研究背景 (1)(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三) 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及现状 (3)(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3)1 高等教育资源的含义 (3)2 高等资源配置的含义 (3)(二)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4)1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失衡 (4)2公平与效益不能兼顾 (6)3 忽略了教育资源的动态效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6)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 (7)(一) 对不同地区分类进行资源配置 (7)(二) 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竞争与评估机制 (7)(三) 健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8)总结 (8)参考文献 (9)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不断扩大,品质逐步提高。
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当等原因,导致教育资源浪费,配置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面对有限的资源, 如何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概述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并分析了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前言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校加大资源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对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还是有限的。
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日益庞大的社会发展需求、个体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使教育资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一种不可取代的有限资本。
在高等教育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
现有资源配置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对有限的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大化的效果,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一) 研究背景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而且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很高,教育规模庞大的我国来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尤为紧迫,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且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因素。
2010 年5月,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促进教育公平。
《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资源资源配置分为宏观配置与微观配置,宏观配置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个学校间的配置;微观配置指教育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配置情况。
本文研究的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方面。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教育领域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也在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研究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但由于国家财力资源有限,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经费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而且可用于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很难把大量投资用于高等教育。
因此如何将有限的既定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适宜的方面,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意义所在。
因此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途径和对策,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无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 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外现代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看,其研究是与经济学理论一脉相承的,即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本文主要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归纳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布坎南通过对公共决策行为的研究,认为政府与官员都是理性人,因此也存在自利倾向,而且政府与市场一样存在诸多弊端,不仅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象。
1950年代中期,弗氏系统研究了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垄断问题,认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垄断,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致使公立学校效率低下且浪费资源,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率。
1980年至今,欧美各国围绕着公民教育民营化、市场化改革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学者们对此始终争论不休[1]。
一些学者运用DAE 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并以此来评价高校对于教育资源的运行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扩招政策、毕业生分配政策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有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高等教育资源定义问题的研究和有关高等教育属性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方面的研究。
吴菲菲认为,高等教育资源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
田圣炳等人则认为,高等教育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如基础设施、图书资料等,也包括无形的资源如智力资源、品牌资源等。
周炯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于增加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高等教育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其人力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
张云则认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且政府的这种干预主要用于矫正教育市场的失灵和追求教育的公平[2]。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及现状(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1 高等教育资源的含义从宏观方面来说,高等教育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资源就是高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切资源[3]。
从存在形式看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指外在的可以看见和表现出来的资源,如人才、物质、资金等;无形资源包括不能看到或无法表现出来却又实际存在的资源,如政策、办学理念、办学声誉等。
2 高等资源配置的含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源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目的是解决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地、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到高等教育中,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办学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包括两个层次,宏观配置层次和微观配置层次。
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总体资源在各级、各类高等教育部门、单位之间进行有效分配,以使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部门和机构。
微观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在高校内部资源总量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合理组织、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质高、量多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4]。
本文研究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从宏观层次进行的,也就是说研究国家政府如何有效地将教育资源分配给各级各类机构和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机构,即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高等学校之间的合理配置。
(二)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出现资源短缺问题。
一方面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从而使得高等教育资源补充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经费资源方面。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足,如目前高校内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1 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对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就比较缓慢。
与此对应的是,不同区域在一些教育资源的分布上也呈现出差距来。
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如表1,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的北京等城市教职工人数大大超过了中西部地区的甘肃等城市。
指标教职工数校本部教职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工数北京市131583 113055 59592 21362 16582 15519 河北省96315 92578 62751 13558 7828 8441 江苏省161062 150722 103939 21967 14084 10732 山东省142698 136659 94621 18862 12683 10493 广东省125388 119351 82916 18281 11902 6252 贵州省31121 30682 21855 4509 2612 1706 甘肃省33886 31355 22066 3983 2753 2553 青海省6677 5957 3735 759 831 632 9637 9167 6156 1456 870 685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3460 3428 2288 528 304 308 表1 不同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 教职工情况-2011年[5]2011年我国位于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数量接近全国总数的50%,如表2,东部地区无论在学校数量还是在招生人数上都大大超过了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所占有和使用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超过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一半以上,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国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都是不均衡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失衡的。
指标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北京市87 156862河北省119 349000江苏省156 436056山东省146 480753广东省134 468685贵州省48 106810甘肃省44 123481青海省9 13990宁夏回族自治区16 28203西藏自治区 6 9401表2 不同地区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数-2011年[6]2 公平与效益不能兼顾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最大的一个争论就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问题。
到底是选择公平,还是选择效益,还是公平兼顾效益但以其中一个为主?还是没能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公平和效益是兼顾的,不管以谁为主。
由于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拨款中,学校经常性费用所占比例最大,而这部分费用又是根据每所高校的规模,即在校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的总量来划拨的,那些学校大、综合人数多的学校就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拨款,并申请更多的基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