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了太极拳。以后世代相传,三百多年来,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和式、武式、忽雷、腾 ...今天店铺带您了解太极拳的发展与历史,欢迎阅读。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了太极拳。以后世代相传,三百多年来,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和式、武式、忽雷、腾挪、忽灵、李式、吴式、孙式等十大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它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武学、医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温县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总人口44.6万。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于元至正27年(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元明双方军队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长期交战。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致使怀庆府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造成了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县为中心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泽州东土河村的青年陈卜,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队全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的古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

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居,计有二世陈纲、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等人。到七世陈思贵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贵传于八世陈抚民,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奏庭即陈王廷,出生于明万历28年(1600年),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擅长拳法,文武兼备,青年时披坚执锐,在河南、山东、山西一带走镖征战,负有盛名。明朝覆灭后的一段时期,时局动荡、政治荒芜。面对冷酷的现实,陈王廷万念俱灰,报国无门,郁郁而不得志。晚年,他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收集、研究民间武术。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陈王廷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创编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体系,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诞生、成熟、繁衍和普及四个时期。

诞生期为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他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吸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创编出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卫桑梓的太极拳。

成熟期为清代中期。太极拳经过百余年传承,到了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和陈有本(字道生,1780~1858)时,二人由博归约,分别创编出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繁衍期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

露禅(名福魁,1799~1872),杨露禅学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一作青萍,1795~1868)传拳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又名李对,1825~1898)、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字镜心,1844~1914)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1815~1890),后五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腾挪太极拳、忽灵太极拳;清末,满族人全佑(字公甫,1834~1902)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从汉姓,1870~1942),创编出吴式太极拳;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人李瑞东(名树勋,1851~1917)师从王兰亭(名永泰,约1829~1893)学杨式太极拳后,创编出李式太极拳;民国初期,河北完县(今望都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师从郝为真(名和,1849~1920)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20世纪30年代,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1887~1957),在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

普及期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陈家沟太极拳传人,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太极拳赛事,连创佳绩。20世纪80年代至今,温县拳师在国内和海外传拳授艺和从事文化交流活动,使太极拳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太极拳基本内容有太极拳理论、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拳推手法、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很多人都在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论。 应该说,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比较晚形成的一个流派,它借鉴了许多其他武术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精华。所以从太极拳身上看到很多其他武术拳种的痕迹也是正常的。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而这种阴阳思想在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得很系统,比如《黄帝内经》是早期最为系统地将阴阳思想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著作,被中医奉为经典。在《周易》中,对于阴阳、八卦的理论学说阐述得很透彻,我们在后来的太极拳理论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对这些早期哲学、医学著作的借鉴、衍化使用。 所以说太极拳的相关理论在很早以前的古代就已经有了。从技术上来说,也不难在古代的导引术、养生术和武术中看到太极拳后来的影子。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马王堆导引图。这是 l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帛片上生动记载了当时人们运动肢体锻炼的动作,栩栩如生。比较精妙的是,通过复原后的导引图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其中很多动作和现代的太极拳动作相似,这种相似不仅有形似,更有神似的成分。太极拳也的确有导引养生的作用。 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发现明代以前有完整、成型的太极拳套路或清晰的、直接的太极拳技术理论论述,也没有十分明确的太极拳概念。虽然从文献上偶尔也能看到相近的词汇,但那不是作为一个明确系统的概念出现,而是另有他义。当然,对这一点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因此,从比较严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在古代很久以前,在战国以前,作为后来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已经形成,很多与太极拳相关的技术元素也在不断衍生。 到了明末清初,完整的太极拳概念,它的理论、技术架构开始出现了。 现在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几个重要的太极拳流派都是从那时起逐渐衍化、发展起来的。 太极拳的理论技术体系的完整形成是在明来清初时期。在清代,太极拳出现第一次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是几大主要太极拳流派的开始出现。 一些太极拳家以深厚的武术素养和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变革的巨大勇气,对太极拳推陈出新,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相继诞生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为后来太极拳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太极拳开始由局部地区、由家族广泛走向社会。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对推进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术馆内开设有专门的太极拳课程,并且邀请了孙禄堂等太极拳名家进行授课。几十年间,在一些著名太极拳家的主持下,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一些太极研究机构和民间推广、交流机构,对培养太极拳人才、推广太极拳发挥了长远的作用,有些至今仍然挂牌运作,影响遍及海内外。如上海成立的致柔拳社、武当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在纷纭繁多的中国武术流派和拳种中没有一个拳种能像太极拳推广的这样普及与众所周知。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太极拳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使它老少皆宜;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 有位外国朋友在学了太极拳之后说: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武术上的表现。所以有越来越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开始习练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走出国门,正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已不再有国界与隔阂;它已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归于人之自然属性。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最早见于《易·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就是说两仪(阴阳)是太极演变而来。后汉郑玄说“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浊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来源。如果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诞生前是一个没有物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纯能量质点。由于这个纯能量的质点大爆炸即产生形成了宇宙空间和天体,天体的空间运动即产生了有序的时间,因而有了物质的变化、发展和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太极”就相当于这个没有时空和物质的纯能量质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都主张“无”。魏晋王弼把“太极”就解释为“无”。他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周易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称为有。有形的东西都具阴阳两仪,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但它们最终都始于“无”即“太极”。 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阴阳太极哲理应用于拳理之中。

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但从现在普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种来看,究其渊源,当推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九世祖陈王庭(又名奏廷)。他是明末战将(约1600~1680年),明亡后隐居,晚年耕余造拳。陈王庭遗著《长短句》中有“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 造拳,忙来时耕田”之句。 《黄庭》即《黄庭经》,是西晋魏华存所著;合道学与医学思想 为一体,被道家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是历来修道之 士修身养性的经典著作。所以,陈王庭在创拳时以道家的哲学思想 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逐渐演变独具风格的太极拳种。归纳起来,陈王庭创拳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如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太祖长拳等,创编了太 极拳套路。②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 沉丹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行气运动方法。③采纳了古 代的阴阳学说(太极两仪)和中医经络学说,使拳术与哲学、医学相 结合。 早期的陈氏太极还有“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至乾隆年间陈家沟失传,由门徒郭永福传于山西洪洞。1975~1976年陈立清两次亲往,从许方庆老师处觅回。因此可以说是现存最古老的太极拳套路。陈氏太极拳原有五路和炮捶,可惜没有完整地继承下来。现仅存 “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一路和二路(炮捶) 和推手以及刀、枪、剑、棍、锏、锤、杆等各种器械套路。 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又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五派。为了适应更多更 广的人习练,后来又出现了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等。为 了便于比赛,统一规范,现今又出现了太极拳、剑等竞赛套路。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大纲 一、概述 1.太极 2.拳与太极拳 3.太极拳的来源 4.太极拳的社会价值 二、太极拳的起源和流派 1.太极拳的起源 2.太极拳的流派 三、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 1.太极拳的推广 2.太极拳的普及 四、太极拳的现状 1.民间老龄化严重 2.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 3.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太极 原理和观点: K01: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

人称为“太极拳”。太极拳来源于易、道、医、武四个方面。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世界第一的有氧健康运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K02:现传各式太极拳,出自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还有杨式、吴式、武式、和式、孙式等。 K03:在太极拳成为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太极拳广泛地进入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 K04:太极拳的现状:民间老龄化严重;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正文 一、概述 1.太极 (1)太极出处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于《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太极含义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意为宇宙万物的起源。 (3)太极图 太极(白上黑下顺时针方向)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 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4)文化价值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也称太极拳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武术,许多人都有兴趣了 解它的历史和发展。下面将就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其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并逐渐发 展成今日的形式。据说太极拳源于传说中的“太极”院,故又名“太 极拳”。太极拳的诞生有三位名人功不可没:第一位是岳飞,他的五 行剑术和身法可以视作是太极拳的祖先;第二位是吴大猷,他创造了 大猷拳,并将太极拳形态传承了下来;第三位是张三丰,他创立的太 极拳术,遍布中国大陆,被称为“太极拳之祖”。 二、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在古代以后不断发展,其中有很多有名的高手,在其历史上留 下了自己的一份功勋。比如,林保护将太极拳融入自然中,从而增强 了太极拳的魔力;马汉明则通过太极拳的内容来提高太极拳的实用性。除此之外,一些杂技艺术也与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龙阳 推手、太极形意拳等。这些技术对太极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太极拳的影响 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它也影响了许 多国家。近年来,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门体育运动,以及一门 艺术体系,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参与。太极拳的技术和 理论不仅对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世界的文

化艺术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结语 太极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主要以均衡、安静、宁静的动作来展示,它通过灵活的身法、锻炼身体和心灵,可 以使人体及心灵得到调整和健康。从古至今,太极拳屡次受到世界各 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今天,太极拳已 经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重视、研究 和传承。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大纲 一、概述 1.太极 2.拳与太极拳 3.太极拳的来源 4.太极拳的社会价值 二、太极拳的起源和流派 1.太极拳的起源 2.太极拳的流派 三、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 1.太极拳的推广 2.太极拳的普及 四、太极拳的现状 1.民间老龄化严重 2.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 3.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太极 原理和观点:

K01: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拳”。太极拳来源于易、道、医、武四个方面。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世界第一的有氧健康运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K02:现传各式太极拳,出自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还有杨式、吴式、武式、和式、孙式等。 K03:在太极拳成为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太极拳广泛地进入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 K04:太极拳的现状:民间老龄化严重;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正文 一、概述 1.太极 (1)太极出处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于《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太极含义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意为宇宙万物的起源。 (3)太极图 太极(白上黑下顺时针方向)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

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闻名。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锻炼方式。借助太极拳,人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提升精神素质。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的子望,他在练习武术时,结合了他 在佛教修行中所学到的和尚的思想,创造了一种新的武术。由于子望是在一座名为武当山的寺庙中创造的这种武术,因此这种武术被称为“武当太极拳”。 在明朝时期,太极拳仍然只是一种很小众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在清朝时 期才开始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时期,那个时期的皇帝十分支持太极拳。他们认为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自此之后,太极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武术。 文化内涵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同时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太极拳追求的是柔 和而不是刚硬,以及平衡而非极端。太极拳所倡导的哲学理念包括“以静制动”、“动静相合”和“化极为中”等。 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气”。太极拳练习者相信,通过控制和调节呼吸和 身体的能量,可以达到身心统一的效果。这样一来,太极拳就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平衡身体和精神的人们。 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很缓慢,但要想练得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太极拳对 身体的控制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这种专注和耐心可以转化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

中所需要的品质。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培养出镇定、耐心和集中的意识,并将这些意识无意识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结论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但它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同时也是文化、哲学和精神锻炼方式。通过太极拳,人们可以学会平衡和调节身体和心灵,从而摆脱现代生活中的种种负面影响,迈向更加健康、平衡和持久的生活。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历史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历史 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作为东方武术文化的一块瑰宝。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 在纷纭繁多的中国武术流派和拳种中没有一个拳种能像太极拳推广的这样普及与众所周知。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太极拳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使它老少皆宜;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有位外国朋友在学了太极拳之后说: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武术上的表现。所以有越来越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开始习练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走出国门,正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已不再有国界与隔阂;它已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归于人之自然属性。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最早见于《易·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就是说两仪(阴阳)是太极演变而来。后汉郑玄说“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浊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来源。如果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诞生前是一个没有物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纯能量质点。由于这个纯能量的质点大爆炸即产生形成了宇宙空间和天体,天体的空间运动即产生了有序的时间,因而有了物质的变化、发展和规律。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太极”就相当于这个没有时空和物质的纯能量质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都主张“无”。魏晋王弼把“太极”就解释为“无”。他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周易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称为有。有形的东西都具阴阳两仪,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但它们最终都始于“无”即“太极”。 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阴阳太极哲理应用于拳理之中。 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并没有多大的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 太极拳,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凭借着其养生、强身、治病、防御的 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热爱和推崇。然而,太极拳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受欢迎,它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其文化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 一、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明朝末年,传统起源地位于中国山东省的陵县。相传,当时有一位道士名叫张三丰,他得到了天地之灵感悟,创立了太极拳,即“太极图”的动作和思想。太极拳起初是为了道士修炼内功而创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强化身体素质,达到长寿延年的目的。 二、太极拳的发展 在近代,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武术跨足民间传统文化的 角度看,太极拳最早成熟时期大约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太极拳开始向公众普及,并融入了华人谷场的生产文化和雄厚的自然基础。在清朝末年,武术逐渐衰落,太极拳也因为受到排斥和打压而逐渐淡出市场。 在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支持,成为武术推广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太极拳因其“资产阶级嗜好”的特点而再次遭到了打压和边缘化。直到改革开放后,太极拳才重新得到扶持和发展,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今,太极拳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欢。太极拳不再仅仅是一种 武术技巧,更是一种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一种绕不开的文化符号。 三、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不断演化的同时,其文化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太极拳强调的“以柔 克刚”的原则蕴含着中国文化中重视和平、谨慎、放松的思想。太极拳的动作中,

手臂在前两节扭转的过程中,便蕴含着人的机体与天地间原子微观有着同步运动的奥妙。而推手则更是将我们如何在迎难而上的挫折面前发挥“道中强国”所体现的意义。太极拳强调的“内功修炼”和“意境呼吸”等传统理论也是太极拳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都显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相信太极拳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太极拳的产生及发展

太极拳的产生及发展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太极拳的历史及发展摘要:本文主要陈述了太极这一拳系的起源,因其起源众说纷纭,本文选取其中可信度较高的陈家沟说法。重点讲述陈氏太极拳的历史传承,套路变化及发展过程。最后就陈氏太极拳发展的主要四个流派的太极拳特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太极拳名字由来 太极拳成为“长拳”、“棉拳”、“十三式”、“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着《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属武术——大拳系。“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二、太极拳的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庭①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着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庭创拳之说。本文持陈王庭创拳之说。经历史考证,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祖、着名拳师陈王庭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陈氏始祖陈卜。陈卜原籍在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5年 (公元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

阳)。当时,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受近邻乡民敬重,所以当地人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 (解放后,陈卜庄划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后来,因陈卜庄地势比较低洼,经常遭受洪涝,所以陈卜一家又迁居到距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有一段深沟仍保留至今),所以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族不断壮大,常杨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卜定居陈家沟以后,开始垦荒种田,兴家立业。随着家族不断壮大,到第七世开始分家。为了家园安全,地方安宁,于是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武艺。这期间,陈氏家史文字记载很少,大多为口传。直到1711年,陈氏第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才开始简要记述陈卜史实。但间隔已有300余年,其间的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所以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第九世祖陈王庭记起。 陈王庭又名奏廷,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道家导引、吐纳之养生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内功拳,称为太极拳。因创始人姓陈,故人们称之为陈氏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陈王庭的着作因年代久远,许多已经失散,现尚存有《拳经总歌》、《长短句》词一首。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村民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男女老幼皆练习,世代沿袭,经久不衰,当地至今仍流传着“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的谚语。

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了太极拳。以后世代相传,三百多年来,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和式、武式、忽雷、腾 ...今天店铺带您了解太极拳的发展与历史,欢迎阅读。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了太极拳。以后世代相传,三百多年来,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和式、武式、忽雷、腾挪、忽灵、李式、吴式、孙式等十大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它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武学、医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温县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总人口44.6万。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于元至正27年(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元明双方军队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长期交战。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致使怀庆府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造成了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县为中心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泽州东土河村的青年陈卜,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队全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的古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

太极拳的发展与传承

太极拳的发展与传承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武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 化传承。自从太极拳问世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如 今已成为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养生功夫。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 和起源、太极拳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太极拳的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太极拳的历史和起源 太极拳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其创始人为陈氏。据传陈氏 太极拳起源于陈家溪,最早只有陈氏家族内部传承。后来经过多 代人的发展演变,太极拳逐渐传承给更广泛的人群。在编写《太 极拳图说》的陈照奎中,他将太极拳的起源追溯到明朝时期的明 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本人非常重视功夫的训练,他认为练功可以 强健身体,提高战斗力,于是开创了一个名为“明朝武功”的培训 项目。据说,这个项目就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其中太极拳就 是其中之一。而更早的武术,则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二、太极拳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各流派的发展逐渐形成。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流派各有其特点。以陈氏太极拳为例,其拳法风格沉着稳重,以缓缓舒展的动作为主,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美感。而杨氏太极拳则相对灵活多变,以柔化刚、以缓制快为基本要点,注重技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此外,武当太极拳也是太极拳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流派,它更重视内功修炼,强调将精神全神贯注于身体运动中,以提高身体的自我调控和自我防御能力。 在太极拳的演变历程中,外国人对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向世界推广太极拳,外国人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学习太极拳成为他们的热门活动。太极拳从传承式的内部拳种转变为对外传播式,太极拳的种类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太极拳的运动性和养生功效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太极拳也多次作为国际体育比赛的比赛项目。 三、太极拳的传承 太极拳是一种传承文化,它历经时间,被不断传承和保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得以弘扬。传统的太极拳是通过口传心授,由老师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太极拳的传承。在太极拳的传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法之一、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 的哲学思想,经过积淀、演变和发展,最终成为一种融合了哲学、身体运 动和武术技巧的独特拳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 广泛传播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的张三丰。传说张三丰是道教的传 承者,他在长期的修炼中领悟到了太极哲学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武术技 巧中。他创造了一套以太极哲学为基础的拳法,这就是太极拳的起源。由 于张三丰的修炼不追求肌肉力量,而是注重意念、气息和身体力量的调和,太极拳以柔化刚、以静制动的特点,成为一种独特的拳术形式。 太极拳在明朝末年的明末清初逐渐发展起来。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 乱世的时期,民间武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很多武术家开始将太极 拳作为自己修炼的对象,并将其与其他武术技巧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 的太极拳派别。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这些派别在技巧和形式上略有差异,但都保留了太极拳的核心精神。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太极拳开始传入海外。当时中国正处于危 机四伏的社会时期,很多人通过太极拳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太极 拳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他们将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方式,并将其引入到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中。最著名的是陈鑫和杨露禅的太极 拳演绎,他们在国际间安利了中国的太极拳。 当代,太极拳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 他国家,太极拳都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动作和

舒缓的感觉,被认为是一种养生健身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太极拳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总结起来,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和身体运动形式,吸引了无数的人们。在即将到来的未来,太极拳有望继续发展,并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陈家溪的陈氏太极拳。传说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师从一个名叫张三丰的道士,学习到了太极拳的技法。陈氏太极拳的特色在于强调内功和柔性力量的运用,通过缓慢而连贯的动作来练习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陈氏太极拳在封建社会的朝廷中受到了高度赏识,成为了王公贵族的必修课。 接着,陈家溪的太极拳逐渐传播开来,并在中国武林中崭露头角。首先,陈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陈清如将其带到了湖南省的湘潭市,并传给了一位名叫卢天昌的人。卢天昌深感太极拳的神奇之处,将其深入研究发扬光大,并在湘潭创办了湘潭武术馆,将太极拳教给了大量的学生。 到了20世纪初,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一个叫 做杨露禅的人成为了太极拳的传人。杨露禅的特色在于他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和强调身体的协调和柔韧性。他的拳法被称为杨氏太极拳,将太极拳的流传范围进一步扩大。 20世纪中叶,太极拳开始在国际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 走向国际化。1979年,中国武术界组织了第一届全国太极拳 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这标志着太极拳从此开始成为国际武术界的一种流行运动。

21世纪,太极拳在全球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在中国各 地开设了大量太极拳培训班,还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推广。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人的内心平和和耐力。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了一种体育运动、一种健身方式和一种心灵修炼的手段。太极拳的发展历程远远不止700字所能涵盖,但它的精髓和价值会一直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健康、快乐和平和心境。

简述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一、有关太极拳的起源 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编并代代相传改进。到了第十四式陈长兴,陈氏太极拳才定型为现在的一路、二路并开始外传,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杨、孙、吴、武、和等流派。 套路不同,但是拳理还是一致的。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和发劲其他太极拳保留不多。而现在有关太极拳是张三丰创造的说法,一是没有确证的历史资料,二是本来有关张三丰的记载在史书上就五花八门,但没有说明他和太极拳有关系。 如果拳友问我太极拳是否张三丰所创,可能是看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或有关影视剧多吧。 二、有关陈氏太极拳的套路 陈氏太极拳在创始之初,套路很多,陈氏家族本身就会拳法,陈王庭依据家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到了陈长兴,逐渐定型为现在的一路太极,二路炮锤,是为陈氏老架,还有陈家陈有本创的所谓新架,现叫小架。十七世陈发科在他晚年所创陈氏太极拳新架一、二路,这些是陈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到了解放后,国家体委规定了陈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那是融合了一路和二路传统的架子,现在为了普及陈氏太极拳,陈小旺创编了“三十八式太极拳”、陈正雷创

编了“精要十八式”等简化的套路。本人还是喜欢传统老架子。 三、陈氏太极拳的发展 在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不能不提以下三个人,即陈王庭、陈长兴、陈发科三位宗师。陈王庭创编了太极拳,陈长兴定型了太极拳,他主要的功劳就是教了杨露禅这个徒弟,这才有了以后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到了近代,陈发科的功绩不可估量。 19世纪50年代,学拳于陈家沟的杨露禅来京传播太极拳。在其子杨班侯与杨健侯、其孙杨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极拳在北京已经相当流行。但是发源于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却不为人所知。 当年武术诗人杨敞曾有诗云: 当初谁知太极拳, 谭公疗疾始流传。 公令推行太极拳, 而今武术莫能先。 谁知豫北陈家技, 却赖冀南杨氏传。 此诗后二句点明了太极拳虽然是“陈家技”,在北京却是由杨氏家族传播的。 陈发科到北京后,他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高超技艺,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脚。从此,闻名拜访前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由来及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由来及发展 有许多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不知道如何入门,因为大家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发展并不了解。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由来,希望你们喜欢。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由来 太极拳在群众健身运动中,是一项普及得最为广泛,开展得最为持久的,普遍受到国内外人士喜爱的活动。凡是接触过太极拳的人,无不知道有一趟“简化太极拳”(后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1954年,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对武术工作,提出“挖掘、整理、研究、提高”方针。成立了武术研究室,从太极拳着手,统一编写教材,推广武术运动。为此,邀请吴图南、陈发科、李天骥、唐豪等专家,以太极拳各流派的典型动作,组成“精简太极拳”,但是因不够简明,推广困难。>>>太极拳24式视频跟我一起体会太极拳精髓因此,在1955年以后,由国家体委武术科(处)毛伯浩、李天骥、唐豪、李经梧等领导和专家,改为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本着简练明确、易学易懂原则,选择主要内容,删去重复和复杂的动作,由易到难,重新编排。 并适当增加部分主要拳式的左右对称动作,保留太极拳的传统风格,突出太极拳的健身性和群众性。经多次讨论研究,至1956年基本形成比较符合设想方案,由二十四个动作(分八个组)组成的“简化太极拳”。 顾留馨先生则在上海出版了《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书中详细指导了怎样学习和继续提高太极拳的方法。书后,首次绘制了“简化太极拳的进退路线图”,图中以脚印的形式,详细规定了每式动作脚步进退的运行路线、落点和方位,对学习者帮助很大。当时应越南政府邀请,顾老师还被我国派遣到河内教授胡志明主席练太极拳,内容就是“简化太极拳”,这也是“简化太极拳”第一次跨出国门。 国内还有许多领导,包括当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在内,都曾向他学过太极拳,教的大多也是这路拳。

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及其在全球的传播

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及其在全球的传播 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是一种以拳为主,内外合一的综合性武术。它以虚实相间、缓急相济、动静相连、意气相通为特点,可促进人体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的健康发展。太极拳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朱熹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但直到清朝咸丰年间,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武术门类,并开始向全国不断发展壮大。 太极拳的发展史,被人们称为“太极大旋转”。在清朝末年,太极拳流传到了后 来的武当山和陈氏家族之中。陈氏太极拳因而流传至今,一直被认为是太极拳的起源之一。后来,武当山道士杨露禅于19世纪初叶开始普及太极拳,且深入挖掘了 它内在的哲学思想,使太极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保健、养生的运动方式。 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增强,太极拳逐渐走向了世界。太极拳的传播不 但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太极拳甚至被列为了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到了全球,太极拳已被广泛推广,很多人都开始学习太极拳,从而从中获得了身心健康,更加远离疾病。 太极拳不仅能够完善人的身体健康,还能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太极拳师傅们 常会把太极拳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从而使参与学习的人们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髓,得到身心之间的和谐。太极拳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健康,还有一种思维的转变,使人们更加开放、平和、自信,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太极拳在全球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太 极拳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实体地点,更多地发生线上学习等形式,这使得广大人民更轻松地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和交流。同时,太极拳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一些企业或组织开展太极拳培训,使太极拳成为一种团队建设和身心调整的好方法。 尽管太极拳在全球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但它仍然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 统文化活动,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其传统精神,不失其本质特点。需要强调的是,太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创始于清初。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名称才确定下来。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个时期,在太极拳起源问题上,产生过一些附会和传说。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大致有唐朝的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时期的张三丰、清朝的陈王廷和杨露禅、王宗岳等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的提法。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 太极拳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项养生活动之一,它尤其受到纵多中老年人的喜爱,每每走在公园、广场,总能看到有人在那专心致志的练习太极拳,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 【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发展简史】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一、太极拳基本知识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不乏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太极拳起源于宋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他在皇帝召见途中受强盗拦阻,夜梦武当山神授以拳法,杀退百余贼人,创编了太极拳。 另一种说法任务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在武当山修道炼丹过程中,观察蛇雀之争,探索龟鹤长寿之秘,由此创编了太极拳。然而,由于史料不足,尽管张三丰创拳之说流传广泛,但他与太极拳的关系仍成为武术史界的悬案。 还有人认为太极拳传于唐代许宝平或明初陈卜。此说虽有宋氏手抄拳谱与陈氏家谱记载,然而找不到其他佐证,也难以确立。 根据现代史实,明末清初太极拳已经在河南农村流传开展,名师辈出,尤以温县陈家沟和赵堡镇为中心,代表人物是陈王廷和蒋发。 综上所述,有关太极拳的起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定。 长期以来,太极拳的开展局限于河南农村。19世纪初,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拜陈家沟陈长兴为师,学习了太极拳带回原籍,不久又到北京推广,从此才开辟了太极拳走向全国的新局面。 近一百多年来,太极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技术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很多流派。主要有:

杨式太极拳:为杨露禅首创。拳势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架势幅度大,走弧形。目前流传最为普遍。 陈式太极拳: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动作,运动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有刚有柔。 吴式太极拳:为杨式传人吴鉴全创编。特点是细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适中。 武式太极拳:为武禹襄在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该拳简洁紧凑,立身中正,朴实添秀,动作柔缓,幅度较小,如干枝老梅。 孙式太极拳: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禄堂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又称活步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以后,太极拳作为武术重点项目,得到了更大的普及与开展。太极拳不仅列入了国家正式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有全国和地区的太极拳竞赛活动,而且广泛流传至五大洲,吸引了大批外国朋友。太极拳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 (二)太极拳的名称 在汉语中“太”是最高、最大的意思。“极”是最后、最终的界限。“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古书《周易》,其内容分“经”和“传”两部分。其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