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hero)是指在拜伦的作品中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又名反英雄Anti-hero, 悲情英雄Tragic hero, 浪漫英雄Romantic hero,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充满强烈的反叛热情而又孤独、忧郁的一类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悲剧性的傲慢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一直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一词最早来源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用它来描述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反抗、孤傲、浪漫。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不同于传统的正派的义气昂然豪气干云的大侠, 拜伦式英雄是寂寞的,多情的,矛盾的,悲哀的,偏激的,叛逆的。他们是不完美的。

他聪明绝顶,情感丰富,甚至有些多愁善感;

他孤僻傲慢,似癫若狂,实为掩饰心中创伤;

他愤世嫉俗,桀骜不驯,却又常常被情所困;

他生逢乱世,悲天悯人,所以总是痛苦惆怅。

他往往出身高贵,是情怀高尚的唯美主义者。

拜伦塑造出“拜伦式英雄”的作品及人物形象:

一、《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任务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长诗第一章主要是描写在拿破仑的铁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难,他们的反抗以及对自由解放的渴望。诗人赞美西班牙人民的过去和它不屈的现在,歌颂由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游击队反对入侵者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位参加萨拉哥撒保卫战的西班牙女游击队员的光辉形象。对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者,对入侵者拿破仑,诗人表示了极大的憎恨。同时,诗人又感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对英国的君主制度有益,所以在诗篇中又流露出前途无望的悲哀。第二章,恰尔德·哈洛尔德来到希腊,希腊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来斗争。诗人站在被土耳其奴役的希腊土地上,眼看着灿烂而凄凉的历史遗迹,回忆着希腊伟大光荣的过去,哀叹着近代希腊的懦弱,诗人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斗争,追回失去的自由:“谁想要获得自由必须自己站起来斗争。”第三章的开头,诗人以极其深沉的歌声唱出了被上流社会放逐的愤懑,对女儿的思念。诗人来到比利时,凭吊滑铁卢战场,评说拿破仑的功过;从比利时沿莱茵河来到日内瓦湖畔,诗人以昂扬的情绪追忆法国大革命,讴歌它的先驱者——启蒙主义者卢梭、伏尔泰,表达自己对启蒙主义者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诚。第四章是在诗人流亡到意大利后写成的。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被分裂成许多的小邦。诗人用意大利光荣的历史、意大利当时民族的灾难,激励爱国志士起来推翻奥地利的暴虐统治,实现民族的统一和解放。第三、四章同前两章相比较,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减弱,而诗人本人的形象大大加强,拜伦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随时随地地自由地抒发出来,因此这两章政论色彩表现的异常强烈。第三、四章创作时间正值意大利、希腊等国人民斗争高涨之时,而诗人又同斗争发生了实际联系,从而使他的创作获得一种新的生气和力量,表现出了对自由必胜的信念。诗人在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与性格的某些特点:高傲冷漠,放荡不羁,对上流社会的憎恶和鄙视等。但主人公那种冷漠静观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则和诗人不同。诗人热切关注人民的斗争,焦虑着人民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怀抱着从事英雄事业的理想。

二、《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海盗》的主人公康拉德是个剽悍孤独的豪爽男子。他为某种神秘罪孽苦恼着,却没有悔过和恐怖的心情,专以掳掠和杀戮为生。虽然有一百样恶德,但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们的恨;是他却有一样美德。那便是他献给恋人梅多拉的深挚的爱情。

因为爱上了人类,就不能专心爱你。”是这种强烈到极点的爱!

他在一座海岛的悬崖上面筑起高塔来安置他的爱人,然后跨海去和追来的官军战斗,失败后成了俘虏,得到敌军的女奴帮助而逃回来。他又为救命恩人古娜勒的爱情所羁绊,得救以后,给了她一吻。回到家来的时候,爱人梅多拉已经自杀了。结果,他抛弃了所有的财宝、部属、家庭和船舶,飘然远去了。这凄惨而真纯的爱情故事,在伦敦立即获得了声誉,出版的当天就卖出一万三千部(一说一万部)。

三、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曼弗雷德》(Manfred)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曼弗雷德从小便是一个落落寡合的人,壮年时独自居于阿尔卑斯山的大自然中。但是他的心境无论如何不得宁静。他埋头研究科学,然而从知识内亦不能得见幸福。“知识的树,终非生命的树。”曼弗雷德在这样的苦闷中厌世。拜伦用了很怪异的故事来把他这样的思想形象化。曼弗雷德有一个继妹安丝塔帝,容貌神情都与曼弗雷德一模一样。他和她发生了恋爱

关系,既又自悔,便杀了她。然而从此以后他精神上便极端痛苦,永无平静。他不肯依赖宗教求灵魂上的安静。他独居于阿尔卑斯山中。有七个精灵来问他所求的是什么。他们什么都能给他,就是威权,也可以给。曼弗雷德回答是: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能忘掉了自己。因为把自己忘掉了,自然一切痛苦也忘掉了。精灵们因问他,所谓忘掉自己是不是就指死。曼弗雷德又说不是。因为死后而灵魂不灭则仍然未能把自己真正忘掉,所以他对于死也并不措意,虽则死好象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但其实死并不能解决什么。他这样苦闷又苦闷,有一天就想从岩石上跳下,但是一个猎人又阻止了他。后来,他呼着安丝塔帝的灵魂,请求宽恕,但亦无效。这时,有恶魔来,要他服从。但是曼弗雷德这自我主义者回答道:你没有比我更大的能力,你不能左右我。我所要的事都已做过了。我对于自己的苦痛甘心忍受着。心,本来就是自己的恶及苦痛的根源。你决不能引诱我,使我灭亡。去吧,现在“死”在我的手上了,不在你的手上。曼弗雷德以为“我”是绝对自足,毫不用他物相助成的。但在这样力说了罪或无罪只是“我”自己的事以后,曼弗雷德到底气绝死了。

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

拿破仑式英雄则有君主的特性,野心勃勃渴求胜利的是他们的特点,这种英雄也多以悲剧式命运告终,有人举例最近代的拿破仑式英雄可算是萨达姆了.

拜伦(1788—1824),天才诗人,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唐璜》、《曼弗雷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足。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他的作品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当中。以拜伦的世界观表现的最为矛盾。他既是一位屈强无畏的战士,又是一个突出的个人主义者。他揭露虚伪残忍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他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却又表现出轻视群众,高居群众之上的错误思想。他热烈的讴歌自由,却又散布愤世嫉俗、悲观失望的情绪。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便是拜伦世界观矛盾的最形象概括。因为这类“拜伦式英雄”也和拜伦本人一样,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昂扬的热情。

综观拜伦的一生,他前进的步伐是沉重的,他作出的努力是痛苦的,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高尚的正义人格和平庸的贵族习气——两者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进行着尖锐激烈的斗争。

他有过失望,但从不绝望;他有过悲哀冷漠,但没有悲观丧志;他有过孤独忧郁,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他有过失败,但又奋起斗争,屡仆屡起,用笔用剑,献出家产直至献出生命。

拜伦在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带和心灵都破了产,他离去了,永不在回;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

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的英雄”。《东方叙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海岛》等篇。这些诗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情节,都是东方或南欧的,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比较紧张。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反叛者,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这些人物有非凡的性格,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因而往往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的结局。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诗人自身的苦闷失望情绪和渴求斗争的意愿,表达了广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感情,又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作者写的这些英雄是个人主义英雄,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幸福,表现出无政府主义和忧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

《弗雷德曼》是理想主义严肃作品,是“拜伦式英雄”最高体现。在《异教徒》、《海盗》、《莱拉》等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均是放荡不羁、傲世孤行、经历生死奇险和风流韵事的英雄。

拜伦俊美,有一个一生中最珍爱的姐姐——奥古斯达。拜伦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他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文学史上的拿破仑”。思格斯赞扬他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鲁迅先生称之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们的“宗主”。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英国的雪莱、济慈,德国的哥德、席勒,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法国的缪塞、波特莱尔,匈牙利的裴多菲等无不受其影响。

[1] 数字中国

拜伦代表作现代诗

拜伦代表作现代诗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拜伦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拜伦的诗1 旧日好时光 ”旧日好时光“给我心中带来了 苏格兰的一切:那蓝色的山峰, 谷中清澈的流水,底河和顿河, 格子呢,结发带,我幼年的感情, 巴尔戈尼桥下的黑流,和我那 最初温柔的梦,像班柯的幽灵 都掠过我的眼前:呵,这回忆确是 ”好时光“的一瞥,别管多么幼稚。 拜伦的诗2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一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二 增加或减少一份明与暗 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 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 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 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 三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查良铮译 失眠人的太阳 呵,失眠人的太阳!忧郁的星! 有如泪珠,你射来抖颤的光明

只不过显现你逐不开的幽暗, 你多么象欢乐追忆在心坎! “过去”,那往日的明辉也在闪烁,但它微弱的光却没有一丝热; “忧伤”尽在了望黑夜的一线光明,它清晰,却遥远;灿烂,但多么寒冷! 拜伦的诗3 我们将不再徘徊 我们将不再徘徊 在那迟迟的深夜, 尽管心儿照样爱, 月光也照样皎洁。 利剑把剑鞘磨穿, 灵魂也磨损胸臆, 心儿太累,要稍喘, 爱情也需要歇息。 黑夜原是为了爱, 白昼转眼就回还, 但我们不再徘徊 沐着那月光一片。 1817年 杨德豫译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另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2、美丑对照原则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两种审美观都是对事物的具体反映其实,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这两种原则的运用,都没有 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只是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而且它们改变事物面貌的方向正 好相反"美丑对照是拉大、扩张了美丑之间的距离,它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而以丑为美则是缩短了美丑之间的差距,使丑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丑,同时也就蕴涵着使美 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美。"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都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 特征" 3、人物穿插再现法 又称人物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是巴尔扎克所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1)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 他们的经历,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 (2)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些事例闪现于其他小说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排列出来. (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比,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在《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丰富了人物典型的塑造.后来有许多作家都进行了模仿。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

英诗鉴赏

英诗鉴赏 2010131010010 唐幽 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 broken-hearted To ser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When We Two Parted 赏析: 此诗是节选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的《想从前我俩分手》(When We Two Parted)。全诗共32行,分为四个诗节,每诗节八个诗行,诗行很短。在拜伦的诗歌作品中,抒情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想从前我俩分手》是其中的佳品之一。本文截取的是此诗中的前两个诗节进行赏析。这首诗是拜伦早期的恋爱抒情诗,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内容赏析: 第一节诗人首先回忆了与恋人离别时的情景。第一句“When we two parted/In silence and tears”表现出分离时的悲伤,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Silence一词说明将分别的恋人心情沉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默默相拥、泪眼相望。想到将要分别许多年,诗人的心几乎就要破碎了。而“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Colder thy kiss”这句说明了恋人的表现却没有诗人那样强烈,虽然也落着伤心的眼泪,但恋人冰凉又苍白的脸以及冰冷的吻却是暗示着恋人后来的变心。其中这一句里有“broken-hearted”、“pale”、“cold”这三个形容词,更是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能深刻地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哀伤。 第二诗节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诗人默默地站在原地,望着恋人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冰冷的露水滴在额头浸入眉梢,让诗人感觉阵阵寒意。这句中的意象美引人注目。“The dew of the morning/Sunk chill on my brow”,此句以“the dew of the morning”为意象,表达作者自己仍然沉浸在分别的悲伤中,似乎又暗示着自己的爱情就像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这仿佛警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全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 《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 I.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7.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为《伊利亚特》为《伊利昂纪》《奥德赛》译为《奥德修纪》《伊》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英国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著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有著名长篇小说《名利扬》。 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拜伦诗歌赏析

拜伦爱情诗《She Walks in Beauty》研读与汉译 (旧稿补充新发) 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享年36岁的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他的《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雅典的少女》Maid of Athens、特别是《唐璜》Don Juan享誉世界诗坛。下面是他的一首爱情诗《She Walks in Beauty》。据说拜伦在一次舞会上看见了威尔莫·霍顿夫人,夫人黑色的丧服上金光。这位孀居的美人引发了年轻诗人的诗兴,舞会后便写了这首名诗。 She Walks in Beauty by George Gordon Byron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 raven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 place. And in that cheek, and or that brow,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ai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原文注释】 clime:按《牛津高级学习现代英语词典》的英语解释:area or region with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按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英汉词典》,【诗】 地方,风土;但此处我认为可以理解或翻译成“空间”,即“天空”。 简单地说,climes与skies同义。walks in beauty就是表示“步态优美” 或“舞姿翩翩”。被直译成“走在美的光影里”,“在美中穿行”,“身 批美丽而行”,似乎都不妥。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 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all是主语,不及物动词Meet是谓语,表示“相会”、“合在一起”、“融汇”;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是定语从句,that’s即that i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不及物动词mellowed (to)表示“变得柔和”;形容词gaudy表示“华丽而俗气的”、“华而不实的”、“故弄玄虚的”,是贬义。Deny这里也是不及物动词,因为用了介词to。 请注意:仅mellowed是一般过去式,表示某一过去发生的行为。它前面跟它并列的动词

外国文学史

一、填空题 1.(《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韵的谱系的系统描述。 2.(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雅典时代,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代表作分别是(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3.(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悲剧艺术的荷马。(欧里庇德斯)——舞台上的哲学家。(阿里斯托芬)被成为喜剧之父。 4.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 5.第一步文人史诗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6.罗马文学之父(埃纽斯) 7.亚里斯多德盛赞《伊利昂纪》,《奥德修纪》的构思,认为它们体现了史诗的最高成就,是史诗的典范。 8.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9.(《俄瑞斯忒亚》)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 10.中世纪文学按性质分为(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城市市民文学) 11.骑士传奇题材来源分为三个系统:(不列颠故事系统),(拜占庭系统),(古代系统) 12.但丁的(《论俗语》)是最早一步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 13.(但丁)在《神曲》中奉荷马为“诗人之王”,亚里斯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 14.佛罗伦萨“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15.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6.十四行诗的创立者是(彼特拉克),其诗歌代表作是(歌集)。 17.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是(塞万提斯) 18(.《十日谈》)以禁欲主义为基本主题,开创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十日谈》)和(《神曲》)合称为“人曲”。 19.(《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抒情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1.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22.(皮埃尔·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23.(拉辛)将“三一律”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把古典主义悲剧玉树发展到高峰。 24.(莫里哀)则写出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喜剧 25.(《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26.(《浮士德》)与《伊利亚特》,《神曲》,《哈姆莱特》并誉为欧洲古典四大名著。 27.(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后期则转向现实主义。 28.(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雨果从此成为浪漫派的领袖。 29.斯丹达尔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30.(巴尔扎克)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成熟。(《人间喜剧》)是“包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 英文诗歌经典100篇讲课稿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英文诗歌经典 100篇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 英文诗歌经典100篇 英语诗歌是英美文学中的珍宝。在英美文学中,尤其是早期作品中,如史诗及戏剧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小编整理了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欢迎阅读!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篇一 To M. S. G.给M. S. G. When I dream that you love me, you’ll surely forgive; 要是我梦见你爱我,你休怪, Extend not your anger to sleep; 休要迁怒于睡眠; For in visions alone your affection can live,— 你的爱只在梦乡存在,—— I rise, and it leaves me to weep. 醒来,我空余泪眼。 Then, Morpheus! envelope my faculties fast, 睡神!快封闭我的神志, Shed o’er me your languor benign; 让昏倦流布我周身; Should the dream of to-night but resemble the last, 愿今宵好梦与昨夜相似: What rapture celestial is mine! 像仙境一样销魂! They tell us that slumber, the sister of death, 听说,睡眠——死亡的姊妹, Mortality’s emblem is given; 也是死亡的样品; To fate how I long to resign my frail breath, 天国倘若是这般滋味,

国外著名诗人简介

国外著名诗人简介 1、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2、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3、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德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歌《西西里亚织工》,论文《论浪漫派》。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许多类似的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4、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5、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6、卡里·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着名作家简介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着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着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夏洛蒂·勃朗诗(1816-1855)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简·爱》。 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名利扬》。 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共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中短篇小说、杂文和戏剧等。《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重要作品还有《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风貌。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有《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大疫年日记》等。《鲁滨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 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都是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孤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德拉。 2.湖畔派湖畔派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 兹华斯、柯勒律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湖畔派诗人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的深入,由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 骚塞和华兹华斯曾先后被敕封为桂冠诗人。湖畔派诗人在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有过贡献,在诗歌的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但是一般而言,湖畔派诗人代表消极浪漫主义倾向。 3.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它是 由法国革命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代的产物;它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感伤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浪漫主义作家热爱大自然,重视民间文艺,以此与他们厌恶的城市文明相对立。在艺术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因袭陈规,主张创作自由,喜用夸张、对比等手法。 4.《瓯那尼》决战《欧那尼》是雨果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悲剧,剧中完全打破了古典 主义戏剧的惯例,地点任意转换,不遵守时间的一致律,并把悲剧因素和戏剧因素糅合在一起。《欧那尼》的上演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结果古典主义遭到彻底的失败。这次事件被称为是《欧那尼》决战。 5.多余人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 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然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群众;虽然不满社会现实,却缺少反抗的行动,可以说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意站在征服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都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和底层人民相结合来改变俄国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6.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因其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 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其基本特征为: 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等。 7.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思想理论基础是孔德 的实证论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在创作上,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生活现实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自然主义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出发点。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的典型代表是龚古尔兄弟,二人合写的《日尔米尼·拉赛德》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8.《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共有90多部小说,塑造 了2000形象。它采用分类研究和人物再现的方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部作品氛围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生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英雄史诗: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英国文学知识简介

英国文学知识简介(English Literature) 一、中古时期英语文学(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英国中古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高文爵士与绿色骑士》) 2) 主要的作家、作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 2.英国中古时期的主要作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The Renaissance Period)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代表作品及其语言风格 2) 名词解释: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无韵诗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家: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其名著《乌托邦》而著名) 克里斯托夫?马洛C hristopher Marlowe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根据德国民间故事书写成;完善了无韵体诗。)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著有“四大悲剧”)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哲学家、散文家;在论述探究知识的著作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论断;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约翰?邓恩John Donne (“玄学派”诗人)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诗人、政论家;失明后写《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三、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The Neoclassical Period)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主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学流派。 2)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主要作家: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批评家和戏剧家;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最先提出“玄学诗人”一词;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其诗多用“英雄双韵体”。词句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 (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代表作《帕米拉》《克拉丽莎》)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历程》,被誉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著作。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并列

各国文学作品简介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 综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当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郡县制普遍实行普遍建立 C.已实行以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2.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讲求精耕细作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4.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5.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其观点主要表明 A.历史与历史哲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B.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 C.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探求公理公例 D.社会进化论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

拜伦式英雄(1)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hero)是指在拜伦的作品中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又名反英雄Anti-hero, 悲情英雄Tragic hero, 浪漫英雄Romantic hero,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充满强烈的反叛热情而又孤独、忧郁的一类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悲剧性的傲慢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一直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所以被称为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一词最早来源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用它来描述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反抗、孤傲、浪漫。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不同于传统的正派的义气昂然豪气干云的大侠, 拜伦式英雄是寂寞的,多情的,矛盾的,悲哀的,偏激的,叛逆的。他们是不完美的。 他聪明绝顶,情感丰富,甚至有些多愁善感; 他孤僻傲慢,似癫若狂,实为掩饰心中创伤; 他愤世嫉俗,桀骜不驯,却又常常被情所困; 他生逢乱世,悲天悯人,所以总是痛苦惆怅。 他往往出身高贵,是情怀高尚的唯美主义者。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 《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著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夏洛蒂·勃朗诗(1816-1855)英国作家,有著名长篇小说《简·爱》。

拜伦

第三节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42) (一)生平 阿伯丁(Aberdeen) 纽斯泰德寺庄园(Newstead Abbey) 哈罗中学(Harrow School)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获得上议院世袭议员席位,发言反对惩罚工人破坏机器的法案。 1809-1811年东方旅行,去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 不幸的婚姻。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的关系。 1816年4月去国。结识雪莱。1817年去意大利。1824年去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受雨淋生病而死。 《闲暇的时光》(Hours of Idleness) (二)主要作品分析 1、抒情诗(Lyric Poetry) 抒情短诗总体成就不如他的叙事诗和政治讽刺诗,但也有若干精品,如《想从前我们俩分手》、《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的光影里》、《我们将不再徘徊》。《雅典的少女》写爱情: 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分别前, 把我的心交还! 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 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 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语: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抚摸着那无拘无束的卷发, 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求着它; 依偎着那刘海围拢的眼睑, 轻吻香腮上青春的气息; 看着那牡鹿般野性的双眼,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还有那久欲一尝的红唇, 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 我要凭这些定情的鲜花, 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 凭着爱情中交集的悲喜,我要说: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雅典的少女呵,我们就要分手; 想着我吧,亲爱的,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 雅典却攫住我的心和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