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高分案例

举例说明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01工商管理胡金华

所谓矛盾,指的是统一物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此谓同一性)同时又相互排斥、相互否定(此谓斗争性)。

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即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规定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发展方向;矛盾的斗争性则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并最终使矛盾双方突破原有的限度,旧的矛盾统一体解体,新事物诞生。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矛盾双方都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依据的,没有难,何谓易?没有短,何谓长?……首先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无疑就是“音声相和”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曲子离不开音和声,但不同的音与不同的声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首首不同的曲子;其次,所谓有、难、长等一旦离开了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朝其对立面无、易、短等转化。例如,将拥有100万元同拥有10万元相比,前者有钱,但将拥有100万同拥有10亿元相比,前者就变成无钱的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在一场球赛中,比赛双方有攻有守,一场好的球赛就是在攻守矛盾的不断转化中进行的。首先,我们就比赛的双方来说,他们共同组成一场比赛,双方都期望在比赛中获胜。一方面,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它们的斗争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双方都想尽办法多得分,当一放领先时,另一方也不轻易放松,而是重新调整战略战术,期望能在短时间内挽回失分。双方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比分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双方在斗争的同时,也不忘从对方那里吸收有利于己方的东西,例如根据对方的战略战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学习对方的好的经验和技术。其次,我们来看看攻守这对矛盾,一支球队要想在球赛中胜出,除了要有锐不可当的攻势之外,还要有牢固的防守。在进攻的过程中,前锋带球进攻对方的防线,而后卫则必须时刻准备预防球被对方获得后转守为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迅速跟进,防止对方的进攻。因此攻防必须严密配合。攻是为得分,防是为不失分,只有在两个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方能成功。就不同方而言,一方进攻时,另一方则处于防守状态。攻是要突破对方的防守,守是要化解对方的攻势。当攻势越来越强,守也相应地越来越坚固,双方的力量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压住,一轮攻防结束。不过,下一轮攻防又接着开始,不停的攻防推动着赛事发展,一直到比赛结束为止。在一轮又一轮的攻防对抗中,双方的技术都得到了提高。

又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系。世界上有诸多国家共同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上,共同拥有着地球上的资源。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它们进行贸易往来,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它们也相互竞争,力图在各个方面获得相对多的利益。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和斗争中走到了今天的。首先,伴随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出现了贸易往来,各国开始了交往,使得地球上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比以往更大。其次,随着各国,尤其是大国对现状的不满,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对立、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许多局部性的战争都是这种斗争激化的结果。战争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不过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原子弹、氢弹都是在战争背景下诞生的。今天,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同样共同推动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

由此可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举例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02金融马靓

花儿落了又开,雁儿去了又回,墙头的爬山虎又长高了几寸,池里的鱼儿又肥了一圈,天空似乎没有昔日的蓝,湖水却比以往更绿了,湖边少了些悠闲漫步的情侣,马路上多了些行色匆匆的人们。这世界不同了。

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无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也便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俗语。朱自清感到时间去得匆匆,也确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事物在变化,在发展,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而今天,我们便是要来讨论它变化的原因。

首先,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提及外因,它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外部矛盾。说它是外部矛盾,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形象地表现出了外因在事物变化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国人一直认为择友当择善友,就是说交朋友一定要交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他们的行为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所以说要学好,要走正路,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交际圈,让自己在有益的环境中生活。这又让我想到中国的一个经典故事《孟母三迁》。三次搬家,孟母不嫌劳累,为的不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在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中成长吗?看来,中国的古人就已经很重视外因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性了。的确,外因构成了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是促成及加速事物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但是,事物的变化不只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外部因素更重要的便是事物自身的矛盾。

其次,再让我们来看看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内因。何为内因?内因是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依据。“依据”一词,点出了内因在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的确,你外因是重要,可是没有内因怎么行呢?在很多家长都在为自己孩子的交友担忧,以至于警告孩子不可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的同时,有一少部分明智且放心的家长他们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他们知道一个人是否学坏,取决于孩子本身是否有判别力,能否择其善者而从之。世界这么大,我们生活在其错综复杂的交际网中,相处的人也必定是各种各样的,但是这不是我们担心的理由。保持住本性,从各种各样的人身上学到各种各样的长处,帮自己剔除糟粕,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外因是重要,可是它并不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它只有通过内因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再看一例,中国的反腐倡廉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并且这将永远是经济建设中不可动摇的主题。在革命胜利后,毛主席就已经预想到这个问题,他说,为保住革命成果,共产党员们一定要抵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好形象的比喻,糖衣下的炮弹,这是用来击垮人的外因。事实证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发展的

可能性,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有一批老革命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倒下了,在地位、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腐败行为更加显露出来。一部分领导把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宗旨完全抛弃,把人生的目的定为对洋房、香车、美女的追求,在星级宾馆、饭店大吃大喝。这不禁让人想起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我们仔细想想,仔细考虑一下,堕落的共产党员越来越多,仅仅是因为糖衣炮弹的威力更加强大了么?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呢?是他们没能力把持住自己。香车、美女永远都是诱饵,可为什么有很多廉洁的领导们不上钩呢?原因很简单,心正便不会受到外部干扰。我们追求的是自身价值,我们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完善自己的,而不是随波逐流。外因,你尽可以大发雄威,但别忘了,当内因视你为不存在的时候,你精彩的表演也会失去效力。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当然也是为千百万例子所证明了的结论。懂得了它,我们就要正确地掌握并加以运用。如今中国的党的政策就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把重点放在加强自身的发展上:优化产业结构,进行国企改革,鼓励民族工业,完善社保制度,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等等,这么做,都是因为看到了内因的重要性,旨在发挥内因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没有忽视和外界的合作:扩大改革开放,加入WTO,等等,与世界合作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国领导人知道,封闭只能导致停滞、落后,仅有内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既要自力更生,注意内因,又要对外开放,注意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内、外因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让事物顺利发展。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教给我们一个有用的方法,让我们在充分了解它的基础上运用它,实现我们美丽而宏伟的目标。

举例说明意识的能动性

01市场营销周远志

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意识。简单来说,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因此,可以理解,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在此,我们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归结为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意识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并从中把精华取出,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只要活着就在时时刻刻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而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是有目的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生活,满足我们的欲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了解世界。古时候人类一开始做车时,轮子是方形的,这样的车走动起来是极其困难的。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原来越圆的车轮,车子走动就越方便。这种认识使他们的生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还有,以前人类吃的是生的食物,但是偶然一场大火把森林烧光了,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捡那些烧熟的食物来吃,也就是说更有利于他们的生存,于是

人们就开始利用火来烧食物。而火也不是自然就能产生的,火种不会延续,很快就会熄灭。但人们需要火,怎么办?他们又在漫长的观察和认识过程中发现两块石头相撞或者摩擦就会产生火花,于是人们发现了生火的方法,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利用自身的意识能动性有目的地认识和了解世界。

当然,我想补充一点的是,虽然人类会有目的地认识世界,但他们的认识过程是逐步的,是受到当时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制约的。一个古代的人决不会去想办法利用煤气来燃烧,不会想到用橡胶来做轮胎。很明显,因为当时他们还没达到这种生活水平,还没有这个需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第二,我们要说的是人们会通过各种理性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改造世界,达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意识能动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人们为什么要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改造世界,更好地利用事物,提高生活水平。就以前面的例子来说,人们认识到石头之间摩擦可以产生火花,这个认识到底有什么用?如果单纯地认识这个事物对人们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这不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认识和不认识都一样,如果是这样,这种认识很快就会被人忘记。然而不同的是,人们从这种认识中知道了产生火种的方法,这样就能够用它来生火煮食物,提高生活水平,因此这种认识得到了利用和流传。我们再来举一个现代例子。爱因斯坦从不断的实验当中认识到了光电效应这个规律,建立了光量子论,也就是说他对客观事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很快就成了人们改造事物的又一工具:使电视得以产生。无数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人们认识世界必将导致人们进一步改造世界,不然的话这种认识就没有意义了。每当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必然地人们很快就会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改造这些事物又无不是为了一个目的:提高生活水平。这就是人们意识能动性。

当然,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即要依照客观规律。因为客观规律只能够被利用而不断被创造,而我们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过程是逐步的、漫长的,也就是说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逐步的、漫长的,即我们的意识能动性是紧紧依附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受这一程度的制约的。反过来,改造世界又进一步促进了新的认识的产生。

总的说来,我们可以总结一点的是,人类的意识能动性就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

举例说明矛盾的同一性

03行政管理宋孜孜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它与斗争性同为事物矛盾所固有的两个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规定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发展方向。

《三国演义》开篇即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既体现矛盾之同一性也。无分便无合,无合亦不存在分,两者不可分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为有相聚;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能盼望下次再聚首,可见矛盾双方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亦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在自然界中,充足的阳光、充裕的水分能带给植物生机和活力,但这只针对喜阳好湿的植物;倘若将喜阴的植物暴晒于阳光下,植物必将枯死。在化学反应中,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状态,如水,固态、液态、气态都可以依存于同一事物中,并且在不同的化学条件中相互转化。在物理反应中,重力的存在与失去也能在一个统一体中并存,关键只在于事物所处的不同空间,若将事物置于地球,则重力存在;然而只要事物离开地球,到达太空,便呈失重状态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可以发现许多矛盾同一性例子的存在。在思想领域,真亦假来假亦真。真真假假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表面让人觉得真实的事物往往掩盖着虚假的真相,假象也经常蒙蔽着我们探求真理的眼睛,或许有一天,现在的真理将成为谬论,一切都并非绝对。善恶、美丑皆如此。善良的人总会有私心存在的时候,大恶大奸的人也可能会被一朵小花而感动,善恶间本来就没有明显的界限。有句俗语称:“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见美丑也只是见仁见智。美丽的面孔,邪恶的心灵呈现给别人的还是“丑”,然而丑陋的面孔,善良的心灵却能赋予人“美”的感觉。爱恨交缠,尽管爱的反面是恨,然而物极必反,无爱便无恨,爱恨均只在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昔日的手足兄弟反目成仇,恩爱夫妻决裂离异;也有常说的欢喜冤家、化敌为友,这些都不足为奇,因为矛盾同一次的普遍存在。生死存亡并无绝对与永恒,每天都有婴儿的诞生,也有生命的结束。生与死本来就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在生的同时便已准备着接受死的挑战。健康的人在明天出现车祸意外死去以及癌症患者长命百岁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我们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

在《道德经》中,阴与阳、有与无、大与小、强与弱、静与躁、正与反、生与死、存与亡、兴与废、攻与守、治与乱、美与丑、善与恶、古与今均体现着矛盾的同一性。启发我想到更多的实例。金庸小说中的“东方不败”,阴阳相合,练就绝世武功,也使其变得男不男、女不女。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不时向我们演绎着强与弱、胜与败的相互转化。小米加步枪与大炮加百万军队孰强孰弱,或许只能由战争中的胜败来判断了。地球在我们的眼里是巨大的,因为它承载着60多亿的人口,然而它不过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球场上的呐喊不是聒噪,静默中的蝉鸣便可扰人烦忧…… 一切都在转化中,在并列与依存中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如此普遍,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以利用。使坏的事物多向好的方向转化,化假成真、化丑为美、化恶为善、化弱为强,如此之神奇转化后,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2013年时政热点(19):18大报告关键词哲学解读

一、“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的千篇一律、一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社会走向繁荣昌盛的一面伟大旗帜,是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是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

二、“自信”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分开”与“公开”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权力是柄“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利益;如果运用不当、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缺失,则会给社会民众造成深重灾难。为此,既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又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不动摇”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它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把有限的力量放在抓重点上。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则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无法解决矛盾。社

会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五、“兴国之魂”

哲学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事物取得成功;错误的意识误导事物走向歧途。承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避免、及时纠正错误的意识。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哲学解读: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要重视对民生的改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七、“美丽中国”

哲学解读: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要面对的永恒主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八、“海洋权益”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让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要加快实

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九、“共享尊严荣耀”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国两制”的实践,结束了港澳与国家的旧的历史联系,建立了港澳与国家全新的现实联系。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十、“政治清明”

哲学解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坚持重点论;同时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需要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3年1月至4月时事政治

1、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2、1月16日,讨论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

3、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

4、1月26日,西藏自治区双湖县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据悉,该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

5、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6、在1月27日落幕的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节上,上海杂技团凭借意境空灵唯美的创意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

7、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2月8日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

8、中广核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于2月17日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于2007年8月18日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

9、俄罗斯多个城市2月2日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之一,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结束,历时6个半月。

10、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11、3月1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本次会议,三大新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大部制”改革、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中国。选举俞正声为政协主席。

12、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源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张德江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3、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范长龙、许其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曹建明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4、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1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3月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出席会晤。这次会晤的主题为“金砖国家

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高血压这一隐藏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19、朝鲜中央通讯社4日援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的话报道,美国“以实战性军事行动”推行敌视朝鲜的政策,朝鲜半岛面临战争“一触即发”的恶劣局势。

20、4月7日上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21、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自2012年11月5日从广州出发,历时156天,四次成功穿越西风带,总航程29000多海里,其中冰区航行6000余海里,并首次到达南纬75°72′,开创了中国船舶航行最南纬度地区新纪录。

22、4月15日,美国波士顿几乎同时发生两起炸弹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至少146人受伤。

23、美国德克萨斯州中北部一家化肥厂于当地时间4月17日晚发生大规模爆炸,爆炸可能造成至少60-7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24、北京时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