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合集下载

211243415_马尔尼菲篮状菌致HIV_阴性患者眼睑脓肿1例

211243415_马尔尼菲篮状菌致HIV_阴性患者眼睑脓肿1例

㊃病例报告㊃马尔尼菲篮状菌致H I V阴性患者眼睑脓肿1例胡琴1吴琼2欧阳奕3(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长沙410008;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长沙410008;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长沙410008)ʌ摘要ɔ患者,女,43岁,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1个月,取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 淋巴结核 ,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左上眼睑出现肿胀,行 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 ,术后脓液培养示:马尔尼菲篮状菌,初始予两性霉素B治疗,后因肌酐升高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m g,2次/天,治疗7周后好转出院㊂院外口服伊曲康唑200m g,2次/天,6个月后续以200m g,1次/天,治疗8个月,随访两年未复发㊂ʌ关键词ɔ马尔尼菲篮状菌;H I V阴性;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眼睑脓肿ʌ中图分类号ɔ R519.8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156-04A c a s e o f e y e l i d a b s c e s s c a u s e d b y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n o n-H I V p a t i e n tHU Q i n1,WU Q i o n g2,O U Y A N G Y i3(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X i a n g y a H o s p i t a l,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10008,C h i n a;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X i a n g y a H o s p i t a l,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10008,C h i n a;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f e c-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X i a n g y a H o s p i t a l,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10008,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 A43-y e a r-o l d w o m a n w a s f o u n d t o h a v e m u l t i p l e s w o l l e n l y m p h n o d e s i n t h e n e c k w i t h a11-m o n t h h i s t o r y.A f-t e r t a k i n g a l y m p h n o d e b i o p s y,s h e w a s d i a g n o s e d a s"l y m p h a t i c t u b e r c u l o s i s."D u r i n g a n t i-t u b e r c u l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t h e p a-t i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d s w e l l i n g o f t h e u p p e r l e f t e y e l i d.S h e r e c e i v e d m a s s r e m o v a l(a n t e r i o r o p e n i n g o f t h e o r b i t)+p e d i c l e f l a p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u s c u l t u r e s h o w e d: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i n t r a v e n o u s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w a s i n i t i a t e d,a n d l a t e r c h a n g e d t o i t r a c o n a z o l e200m g t w i c e-d a i l y o r a l l y d u e t o i n c r e a s e d c r e a t i n i n e.T h e p a t i e n t w a s d i s-c h a r g e d a f t e r t o t a l l y7w e e k s t r e a t m e n t.O r a l i t r a c o n a z o l e200m g t w i c e-d a i l y w a s c o n t i n u e d f o r6m o n t h s f o l l o w e d b y200m g q d f o r8m o n t h s,a n d t h e r e w a s n o r e c u r r e n c e d u r i n g a t w o-y e a r f o l l o w-u p.ʌK e y w o r d sɔ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n o n-H I V p a t i e n t;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i t r a c o n a z o l e;o c u l a r a b s c e s s[C h i n J M y c o l,2023,18(2):156-159]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 a l a r o m y c o s i s m a r n e f f e i, T S M)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T.m a r n e f f e i)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感染免疫缺陷人群,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南方地区艾滋病患者(A I D S)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疾病㊂近年来,随着骨髓㊁器官移植的开展,化疗药物㊁免疫抑制剂㊁类固醇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H I V阴性患者T S M发病率持续上升㊂该病误诊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 J80045)作者简介:胡琴,女(汉族),硕士,主管药师.E-m a i l:h u q i n2016@ c s u.e d u.c n通信作者:欧阳奕,E-m a i l:c h u y i_1993@163.c o m 率高,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常致感染全身播散,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1]㊂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 反复发热11个月,左眼上睑红肿20天 于2019年5月14日入院㊂患者2018年6月因发热㊁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提示 淋巴结核 ,予异烟肼㊁利福平㊁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体温正常,淋巴结缩小㊂2019年1月患者再次出现持续低热,咳嗽见黄脓痰,伴全身关节痛,以髋关节为甚,行走受限,使用左氧氟沙星500m g/d治疗,症状无缓解㊂㊃65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4月第18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3,V o l18,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9年4月患者出现左上眼睑肿块伴压痛,口服强的松20m g/d共7d,肿块进行性增大并出现破溃流脓㊂体查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㊂左眼上眼睑红肿,外上方可扪及质硬肿物,与眶骨分界不清,局部稍软有压痛,皮肤破溃,少量黄色脓液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7ˑ109/L,血红蛋白86.0g/L㊁血小板439.0ˑ109/L㊂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108m g/L,P C T(降钙素原)<0.05n g/ m L,血沉120mm/h㊂肝㊁肾功能和空腹血糖正常㊂T-S P O T阳性,结核抗体阴性,H I V抗体阴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正常㊂影像学检查眼眶C T提示左侧眼眶外上部占位性病变㊂胸部C T提示左肺及右下肺结核可能,右下肺合并感染可能性大㊂全身S P E C T提示颅骨㊁骨盆骨㊁右侧股骨上端骨质代谢异常增高区:考虑感染累及骨,不排除骨转移瘤,第1㊁2胸椎㊁左肩关节代谢增高区㊂双侧髋关节磁共振提示双侧髋臼㊁右侧股骨颈异常信号灶,感染性病变可能㊂微生物学检查患者于2019年5月15日行 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 ,术中见肿块呈灰红色,质脆,边界不清,可见周边组织增厚,累及上眼睑及泪腺窝,框顶板局部有骨质破坏㊂术后脓液培养回报马尔尼菲篮状菌(+);分枝杆菌培养(-)㊂病理学检查示慢性化脓性炎,灶性伴多核巨细胞反应,抗酸染色(-),消化P A S(-)㊂血培养和骨髓培养均阴性㊂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眼㊁肺㊁骨骼);肺部感染(混合感染)㊂治疗和预后2019年5月25日开始予两性霉素B5m g/d起始抗真菌,逐步加量,继续异烟肼㊁利福平㊁乙胺丁醇抗结核,同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㊂考虑患者已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支气管纤维镜示支气管炎症,肺泡灌洗液涂片及培养均阴性,结核及利福平耐药分子检测阴性,不支持肺结核,于5月30日停用抗结核药㊂2019年6月26日复查全身S P E C T显示多处病灶较前明显好转,胸部C T提示右下肺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右中肺及左下肺病变较前基本吸收,左上肺病变较前吸收㊂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但仍感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继续两性霉素B治疗并逐渐加量至48m g/d,7月7日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尿素14.56mm o l/L,肌酐179.0μm o l/L,尿酸470.5μm o l/L,无少尿㊁尿蛋白及其他不良反应㊂7月9日停用两性霉素B(总累计剂量1200m g),改为伊曲康唑200m g,2次/天口服巩固治疗㊂患者未再发热和咳嗽咳痰,关节疼痛逐渐消失,活动改善㊂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7ˑ109/L㊁血红蛋白75.0 g/L㊁血小板240.0ˑ109/L;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均正常㊂肺部C T提示病变较前明显吸收㊂抗I F N-γ自身抗体阳性回报阳性㊂患者于2019年7月13日出院,继续口服伊曲康唑片200m g,2次/天㊂2020年2月改成伊曲康唑片200m g/d,至2020年10月停药㊂随访至今感染未复发㊂见图1~4㊂2讨论T.m a r n e f f e i是一种双相型真菌,既可感染H I V阳性患者[2],也可感染H I V阴性患者[3],临床表现有局限性和播散性2种㊂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现为局限性病灶,以肺部感染常见㊂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表现为播散性,可同时累及肺㊁肝㊁脾㊁淋巴结㊁皮肤㊁骨骼㊁脑等多个器官[4]㊂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㊁活动性感染㊁多器官损伤可能是H I V阴性患者感染T.m a r n e f f e 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㊂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a n t i-i n t e r f e r o n(I F N)-γ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A I G A s)与新型迟发性免疫缺陷相关,已被证明是H I V阴性患者发生T.m a r n e f-f e i严重感染的基础[6]㊂Q i u等[7]发现H I V阴性患者感染T.m a r n e f f e i更易合并溶骨性病变,累及图1 A.手术前眼部病灶;B.手术后眼部病灶F i g.1 A.E y e l e s i o n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B.E y e l e s i o n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㊃75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4月第18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3,V o l18,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2 A.治疗前患者胸部C T所见;B.治疗后1月后患者胸部C T所见图3 A.治疗前患者S P E C T所见;B.治疗1年后患者S P E C T所见图4 A.镜下28ħ马尔尼菲篮状菌菌丝相;B.镜下37ħ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相F i g.2 A.C T i m a g e s h o w e d i n f e c t i o n o f b o t h l u n g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B.C T i m a g e s h o w e d i n f e c t i o n o f b o t h l u n g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F i g.3 A.S P E C T i m a g e s h o w e d i n f e c t i o n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B.S P E C T i m a g e s h o w e d i n f e c t i o n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F i g.4 A.T.m a r n e f f e i a t28ħu n d e r m i c r o s c o p e;B.T.m a r n e f f e i a t37ħu n d e r m i c r o s c o p e的骨骼包括躯干㊁四肢㊁颅骨和气管软骨,伴严重的全身症状,预后差,复发率高,需要延长抗真菌治疗疗程㊂累及眼部的T S M较少见,多数情况下为播散性感染的一种表现㊂S h i等[8]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患者在感染T.m a r n e f f e i后继发虹膜肿瘤㊂通过m-N G S在破损皮肤和房水中检测到T.m a r n e f f e i,接受伏立康唑口服和氟康唑滴眼治疗8周后,虹膜肿瘤完全消失㊂K h i e u等[9]报道1例H I V阳性患者感染T.m a r n e f f e i后出现双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给予前房内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改善㊂本病例是H I V阴性患者感染T. m a r n e f f e i累及眼部病灶的首次报道㊂H I V阴性患者T S M死亡率为27.7%,较合并H I V患者(20.7%)更高,考虑可能与延误诊断有关[10],其中有13.4%H I V阴性患者初期被误诊为结核而接受经验性抗结核治疗[11]㊂此外,与其他常见致病真菌相似的非特异性症状和生物学特征使T S M的快速准确诊断变得复杂㊂临床上T S M常用诊断方法有真菌血培养㊁骨髓涂片㊁支气管镜深部痰培养㊁胸腔镜等[1]㊂文献[12-13]提到,H I V阴性病例中以血培养㊁皮损活检㊁骨髓培养及淋巴结活检的确诊方式最为多见,其他实验室快速诊断方式如P C R 方法检测MP1基因㊁B r u k e r MA L D I-T O F M S系统及血清学i n h-E L I S A方法检测酵母相表达的特异性甘露糖蛋白单克隆抗体4D1㊂此外,L i等[14]发现鞘氨醇(S a)(d16:0)是T.m a r n e f f e i感染的特异性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快速诊断H I V阴性患者中的T S M,降低误诊率㊂对于感染T.m a r n e f f e i的H I V阳性患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和中国专家共识[16]均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A m B)诱导治疗㊁伊曲康唑巩固治疗的序贯疗法㊂A m B剂量为0.6m g㊃k g-1㊃d-1,持续2周㊂伊曲康唑剂量为200m g/d,2次/天,持续治疗10周㊂A m B可促使肾小球血管收缩并增加肾小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㊂A m B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每日剂量㊁累积剂量㊁脱水状态㊁基线肾功能及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㊂停药后肾损伤一般是可逆的,但累积剂量超过4g或合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可造成永久性损伤[17]㊂对比A m B 单药治疗,伏立康唑单药治疗A I D S合并T S M临床疗效更好,且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对肾功能的损伤小[18]㊂针对A m B引起的肾毒性,临床应做好早预防㊁早诊断和及时治疗:①经济条件允许时使用肾毒性较小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②避免几种肾毒性药物在短期内同时或相继使用;③制订合理的用药剂量及疗程;④实时监测肾功能及相关指标,若患者血尿素氮超过17.8㊃85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4月第18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3,V o l18,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m o l/L,应考虑停用A m B㊂H I V阴性患者感染T.m a r n e f f e i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仍可予A m B诱导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或选择含伏立康唑的方案㊂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并建议延长治疗时间㊂本例患者早期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提示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疗效满意,但在此过程中再次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和累及眼眶㊁肺部和全身骨骼多器官的病变,完善结核相关检验检查,留取病原微生物标本培养,以明确诊断㊂综合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支持T.m a r n e f f e i感染,及时停止抗结核,启动规范的抗真菌治疗,避免了误诊误治㊂该患者出院后抗I F N-γ自身抗体阳性回报阳性,提示其属于H I V阴性T.m a r n e f f e i感染的好发人群,也是结核感染的易感因素㊂近年来多项研究[6,10]在H I V 阴性T S M患者中发现高滴度抗I F N-γ自身抗体阳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胞内菌感染,如非结核分枝杆菌㊂本例患者在未启动抗真菌治疗的情况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导致其眼眶脓肿进展的原因㊂本例患者为H I V阴性宿主,抗I F N-γ自身抗体阳性,属于T S M的易感人群㊂临床上对于规范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累及多系统病变伴全身症状者,需要警惕T.m a r n e f f e i感染,避免过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等待病原学结果回报后再谨慎使用,避免感染播散㊂同时应完善抗I F N-γ自身抗体阳性检测,了解有无T S M的好发因素㊂对于播散性T S M,特别是累及骨骼的患者,常常病情进展迅速,全身症状重,预后不佳㊂国内外T S M的治疗指南尚未更新,治疗上应首选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以迅速控制病情㊂对于H I V阴性患者,由于抗I F N -γ自身抗体阳性的问题不能解决,为避免复发,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延长疗程㊂为提高患者的药物耐受性,获得满意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优化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局部病灶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干预,临床科室应与检验科㊁病理科㊁药剂科等开展多学科诊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曹静,袁雅璐,成卫英,等.H I V阴性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4):462-465.[2]施伎蝉,蒋贤高,刘赛朵,等.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25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4):3706-3714.[3]S I Z X,Q I A O J J.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NE n g l J M e d,2017,377(26):2580.[4]T S A N G C C,L A U S,WO O P.S i x t y y e a r s f r o m S e g r e t a i n'sD e s c r i p t i o n:w h a t h a v e w e l e a r n e d a n d s h o u l d l e a r n a b o u t t h eb a s ic m y c o l o g y o f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J]?M y c o p a t h o l o-g i a,2019,184(6):721-729.[5]W E I H Y,L I A N G W J,L I B i n.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h u m a n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o b s e r-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J].W o r l d J E m e r g M e d,2021,12(4): 281-286.[6]S H I H H P,D I N G J Y,Y E H C F,e t a l.A n t i-i n t e r f e r o n-γa u t o a n t ib o d y-a s s oc i a t ed i mm u n o def i c i e n c y[J].C u r r O p i n I m-m u n o l,2021,72:206-214.D O I:10.1016/j.c o i.2021.05.007.[7]Q I U Y,Z H A N G J Q,L I U G G,e t a l.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f14c a s e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w i t h o s t e o l y t i c l e s i o n s[J].B M C I n f e c t D i s,2015,15:47.D O I:10.1186/s12879-015-0782-6.[8]S H I T K,WU L J,C A I J N,e t a l.A n i r i s t u m o r s e c o n d a r yt o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p a t i e n t w i t h A I D Sa n d s y p h i l i s[J].O c u l I mm u n o l I n f l a mm.2022,30(5):1129-1132.[9]K H I E U C,A P I V A T T H A K A K U L A,K U N A V I S A R U T P,e t a l.C a s e r e p o r t:B i l a t e r a l g r a n u l o m a t o u s a n t e r i o r u v e i t i s i nH I V-p a t i e n t w i t h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t a l a r o m y c o s i s(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O c u l I mm u n o l I n f l a mm.2020,28(7):1066-1068.[10] C H A N J F,L A U S K,Y U E N K Y,e t a l.T a l a r o m y c e s(P e n i c i l l i u m)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n o n-H I V-i n f e c t e d p a-t i e n t s[J].E m e r g M i c r o b e s I n f e c t,2016,5(3):e19-e27. [11]袁康龙,周恩,杨慕,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致颈深部脓肿误诊误治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7):759-761.[12] L A U S K,L AM C S,N G A N A H,e t a l.M a t r i x-a s s i s t e d l a-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i o n i z a t i o n t i m e-o f-f l i g h t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f o r r a p i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m o l d a n d y e a s t c u l t u r e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u mm a r n e f f e i[J].B M C M i c r o b i o l,2016,16:36.D O I:10.1186/ s12866-016-0656-0.[13] P R A K I T K,N O S A N C HU K J D,P R U K S A P H O N K,e t a l.A n o v e l i n h i b i t i o n E L I S A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o f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a n t i g e n i n h u m a n s e r u m[J].E u r 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D i s,2016,35(4):647-656.[14] L I Z T,Y A U L F,Q I U Y,e t a l.S e r u m s p h i n g o l i p i d s a i d i n g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a d u l t H I V-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a l a r o m y-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F r o n t 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1,11:701913.D O I:10.3389/f c i m b.2021.701913 [15] K A P L A N J E,B E N S O N C,HO L M E S K K,e t a l.G u i d e-l i n e s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i n f e c t i o n si n H I V-i n f e c t e d a d u l t s a n d a d o l e s c e n t s: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f r o m C D C,t h e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o f H e a l t h,a n d t h e H I VM e d i c i n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S o c i e t y o f A-m e r i c a[J].MMWR R e c o mm R e p,2009,58(R R-4):1-207.[16]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课题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7):61-75.[17]黄志伟,张菁.两性霉素B临床药理研究概述[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16(3):188-193,210.[18]袁锡华,曹存巍.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A I D 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2),262-265.[收稿日期]2022-02-21[本文编辑]施慧㊃95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4月第18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3,V o l18,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PT幻灯片课件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PT幻灯片课件

3
追问病史
• 09.4月:当地医院疑似结核,抗痨治疗无效。 • 09.5月:本院诊断:肺炎、肺囊腺瘤畸形、 青霉菌败血症、化脑。
– 辅检:
• 6.4 CT:左下肺囊腺样畸形。两肺弥散斑片样影。 • 6.10 MRI:大脑、小脑类圆形异常信号灶。 • 6.8, 6.23骨髓培养,6.16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
7
MRI
8
Case Report
The T1-weighted MRI scan of the brain revealed multiple lesions suggestive of abscesses.
At autopsy, brain abscesses with central liquefactive necrosis (arrows).
• 男性(非免疫缺陷),41岁,慢性肝炎(HBV), Child-Pugh C,颞侧偏盲,失语。 诊治:常规抗感染(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甲 硝唑)无效,脑活检提示真菌感染,予两性霉 素B治疗后死亡,病理活检证实。
17
治疗
• • • •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氟康唑 也有用伏立康唑治疗
• 两性霉素B脂质体(CSF浓度高) ivgtt 2-4w 伊曲康唑(组织浓度高) po 4-8w 小剂量伊曲康唑长期预防。 • 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者,改用氟康唑。
18
19
POINTS
• 经验医学 VS 循证医学VS文献
• 抗生素:规范、敏感、不滥用。 • “一元论”
• 病史重要性!
• 病原学确诊,必要否?
20
References
21
Thanks!
22
• 双相菌,组织(37℃)中是酵母型,室温 (25℃)时菌丝型。 • 病理特点为:1 肉芽肿反应;2 化脓性反应; 3无反应性坏死。

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种少见的侵袭性真菌,易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临床实验,研究了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

标签:马尔尼菲青霉菌;HIV;感染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种少见的侵袭性真菌,易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南部的AIDS患者最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该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无特征性,常易误诊;需真菌培养才能确诊。

该菌主要位于巨噬细胞中,两端略弯如腊肠样。

随着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日益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感染也日渐增多。

从我院一例发热病人的血培养中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27岁,发热十余天,体温波动于38.0-39.0℃之间,多于午后及晚上发热症状加重,头痛、四肢酸痛。

曾经予头孢曲松,病毒唑、喜炎平等治疗但体温控制不佳,仍然反复发作。

为求进一步诊断,特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院呼吸内科。

查体38.1摄氏度,血压90/60mmHg,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122次/分,率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WBC3.96×10/L,中性粒细胞79.0%,淋巴细胞15.7%。

,血红蛋白107g/L,谷丙转氨酶119.8U/L,谷草转氨酶225.5U/L.胸部CT:双肺纹理粗乱,双肺上叶及双肺下叶见小片状、点片状、索条状密度增高影,提示结核或真菌感染。

收入我院后做进一步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血培养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抗HIV阳性(经CDC 确诊为阳性)。

2.结果8月18日送检血培养,置于BD血培养仪中,于36小时后报警,做初步涂片和转种血平板、中国蓝平皿。

血培养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在镜下可发现粗大菌丝。

放于37摄氏度培养的哥伦比亚琼脂及沙保罗培养基上的菌落呈酵母相,哥伦比亚琼脂上生长较快,1至2天菌落直径约1至2mm,沙保罗培养基3至4天菌落直径约为1至2mm,两种培养基上呈淡灰褐色或奶酪色,有脑回样皱褶,无色素生成,镜下可见圆形、椭圆形及长形酵母样菌体。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报道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报道

发热 , 体 温最 高达 3 9 。 C, 有咳 嗽, 咳少量 白色痰 , 有腹胀 , 偶有 口 尿、 保肝 、 预防出血 、 升血小板 、 抗 肝 纤 维 化 及 对 症 治 疗 ,于 2 0 1 3
腔疼痛不适 , 无腹泻 , 无关 节疼 痛不适 , 无 头痛 、 头 昏, 无恶 心 、 呕


该 菌 是 条 件 致 病性 真 菌 。 近几年来艾滋病越来越 多, 本地 区有增 加趋势 , 艾 滋 病 出现
8 mmo l / L, AG 1 8 . 6 mmo l / L, Hs —C R P— z 5 1 . 8 mg / L。肝 功 能 :
AS T l 1 3 U/ L, GGT 1 9 1 U/ L, AL P 2 8 5 U/ L, TB I L— V 2 4 .1 全身多部位皮疹 的也越来 越多 , 多 数 病 人 未 得 到 及 时 诊 断 及 治 u mo l / L, DB I L— V 1 3 . 9 u mo l / L, TP 4 7 . 4 g / L, ALB 2 5 . 1 g / L, 疗, 大部分患者最先就诊科 室为皮肤科 , 经 皮 肤 科 反 复 治 疗 效 果
酒) / 日。 查 体 :T3 6 .8 ℃ ,P 1 2 3 次/ 分 ,R 2 4 次/ 分 ,B P 1 2 0 / 青霉 菌感 染 血 小 板 极 重 度 减 低 症 口腔 、 食 道 真 菌 感 染 低 蛋 白血 7 2 mmHg , 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皮疹 , 大小 约 0 . 1 —0 . 2 mm, 突 出 皮 症 肺 部 感 染 ; 2 . 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 代偿期致 骨髓抑 制 , 全身 自 肤, 输液处有少量 皮 下瘀斑 。咽 红 , 且有 少量 白色分 泌物 , 双肺 发性出血 , 全 身 衰 竭死 亡 。 呼吸音粗 , 双 肺 可 闻 及 少 量 湿 性 哕 音 。上 腹 轻 微 压 痛 不 适 , 肝 于 二 、 讨 论 右肋下 2 —3横 指 可 扪 及 , 双 下 肢 无 水 肿 。辅 助 检 查 随机 血 糖 : 8 .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病 是 由马 尔 尼 菲 青 霉 引 起 的一 种 系 统 性 真 菌

反复咳嗽、咯血伴双肺病灶一例---马尔尼菲篮状菌

反复咳嗽、咯血伴双肺病灶一例---马尔尼菲篮状菌

反复咳嗽、咯⾎伴双肺病灶⼀例---马尔尼菲篮状菌⼀般情况男性,27岁,瘦⾼体型,BMI=17.9kg/m2反复咳嗽5年,咯⾎伴胸痛2⽉2021-02-19⼊院2015年外伤⾄左前臂及上臂⾻折、左侧肋⾻⾻折,予⾏左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次年⼿术取出内固定器,⾃诉⼿术前摄胸⽚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及个⼈史否认慢性病史,否认输⾎史,否认药物及⾷物过敏史否认有机粉尘接触,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2019年其⽗因“肝癌”过世,2019-2020年6⽉待业在家,2020-06前往浙江东阳打⼯,从事⾐物熨烫⼯作未婚未育,⽆性伴侣,否认冶游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2016-2017 ⾸次发病2016年左臂内固定器取出术后发病(具体时间回忆不清)渐起咳嗽、咳痰,⽆咯⾎,⽆全⾝⽪疹具体伴随症状回忆不清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2HRE/7HR化疗,症状好转,遵嘱停药,胸部CT仍有病灶咳嗽、咳痰症状未再发⽣2017-01 胸部CT2017-05 胸部CT2019-01 再次发病2019年因咳嗽、咽痛再次当地医院就诊咽痛为主,咳嗽症状不重,⽆咳痰胸部CT⽰双肺病灶,考虑结核复发予动态喉镜检查,检查资料缺失喉部活检送A院病理科会诊:(喉部)粘膜组织慢性炎伴⾁芽组织增⽣,部分区见上⽪样⾁芽肿形成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再次予抗结核治疗⼀年,具体化疗⽅案不详,症状好转,病灶未吸收2019-01 胸部CT2021-01-15 ⼜⼀次发病咳嗽症状再发,伴咯⾎,伴胸痛(不剧烈,与呼吸相关,不影响活动)及活动后⽓喘,就诊于浙江胸部CT病灶较2019年进展(CT⽚遗失)外周⾎嗜酸粒细胞⽐率最⾼44.1%外院⽓管镜下未见明显管腔异常灌洗液送检常规病原学培养及结核X-pert⽆阳性发现BALF细胞分类未查建议肺穿刺,患者拒绝,回原籍治疗2021-01-18⽓管镜检查⽀⽓管可见痰液黏着,予吸除右中叶肺泡灌洗液送检结核菌、细胞培养、GM试验未见异常GeneXpert未见异常右下⾏⽑刷找抗酸杆菌、找真菌未见异常结核菌培养(⼆⽉后回报阴性)转回原籍县医院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2周,胸部CT报告描述病灶与前相仿予甲泼尼龙40mg qd静脉治疗1周,病灶有所吸收,咳嗽、咯⾎及胸痛症状好转,后继⽤1周外周⾎嗜酸粒细胞仍升⾼,应⽤甲泼尼龙治疗后下降免疫球蛋⽩IgG升⾼诊断不明,建议上级医院就诊2021-01-31 胸部CT(甲泼尼龙前)2021-02-05 胸部CT (甲泼尼龙1周)激素治疗前后对⽐⼊院前部分检查2021-02-19 ⼊院症状及体征阵发性咳嗽,不剧烈,不影响睡眠偶有痰中带⾎丝及暗红⾊⾎块,量少偶有痰中带⾎丝及暗红⾊⾎块,量少活动后有⽓喘,登三楼感⽓促阳性体征:静息⼼率110次/分,右上肺叩诊实⾳,双肺呼吸⾳粗全⾝未见⽪疹,浅表淋巴结⽆肿⼤,⽆肝脾肿⼤,⽆双下肢⽔肿总结病史特点青年男性,个⼈史⽆特殊症状较轻微,但肺部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形态多样外周⾎嗜酸粒细胞升⾼⽓管镜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效,激素治疗病灶有所吸收初始治疗⽅案停⽤甲泼尼龙不使⽤ICS咯⾎量多时予⽌⾎治疗平喘对症完善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双肺病灶伴嗜酸粒细胞升⾼诊疗思路肺实质疾病慢性嗜酸粒肺炎勒夫勒综合征⽓道疾病Churg-Strauss感染?药物?寄⽣⾍?⼊院相关检查超敏CRP:70.20mg/L⾎常规:嗜酸粒细胞 16.5% 1.54*10^9/L痰真菌荧光:-/+/+⼄肝两对半及丙肝、艾滋、梅毒抗体均(-)。

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1 例48h,9 例72h,1 例5d后。 2.2 菌 种 鉴 定 2.2.1 25 ℃菌落特征呈青霉相
在 沙 保 罗 培 养 基 上 孵 育 48h 长 出 直 径 0.3~0.5 mm 大小菌落,菌落呈浅灰色绒毛状并深入到培养 基 中。72h菌落变为 浅 黄 色 绒 状 或 膜 状,并 有 放 射 状 沟纹,还产生少 量 的 红 色 色 素 使 培 养 基 变 红。 随 培 养时间的延长,红 色 进 一 步 加 深 并 弥 散 到 整 个 培 养 基中。一周后变成棕红色蜡样有皱褶的菌落并有白 色绒毛样菌丝。 显 微 镜 下 菌 体 特 征:取 培 养 物 放 在 加入棉酚兰液的玻片上制片,用高倍 镜观 察,可 见 细 长的分隔菌丝,单 轮 生 或 双 轮 生 的 帚 状 枝。 分 生 孢 子梗光滑,梗基上有1个瓶梗,分生 孢子 卵圆 形或 圆 形 ,有 孢 间 联 体 ,孢 子 链 有 的 散 乱 ,长 短 不 一 。 2.2.2 35 ℃培养菌落特征呈酵母相
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速度较慢,本文11 例 血培 养报阳时间从48h 到 5d 不 等。 大 部 分 在 72h 左 右。如临床怀疑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感 染 时,应 延 长 培 养时间,以防漏检。马尔尼菲青霉菌属于 青霉菌属。 Samson等 于 [1] 2011年根据马尔尼 菲 青 霉 菌 的 生 物 特性将其更名为马尔尼菲蓝状菌。现人们还习惯称 之为马尔尼菲青霉菌。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根 据形 态 学 特 征 和 菌 落 特 点,25 ℃ 培 养 菌 落 呈 青 霉 相,35 ℃培养菌落呈酵母相。25 ℃培养物在高倍镜 下可以看到特征性结构帚 状 枝,35 ℃ 培 养 物 可 见 圆 形或卵 圆 形 的 酵 母 样 菌 体。 另 外 培 养 3~5d 后 产 生红色水溶性 色 素 并 且 浸 入 到 培 养 基 中,这 也 是 马 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

【病例报告】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主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病例报告】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主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病例报告】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主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文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02):141-143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常见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以广西和广东多发。

PM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以气管-支气管感染为主者罕见,同时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

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49岁,广西河池人。

因“间断咳嗽、咳痰、胸痛、发热6个月”于2013年9月29日入院。

患者于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诊断“肺结核”。

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治疗,院外规律服用抗结核药物。

7月底当地结核门诊复诊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但仍发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及消瘦等。

8月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皮疹,伴疼痛和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具体不详)后皮疹逐渐消退。

8月20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 ℃,午后发热,偶有盗汗,未经特殊处理可降至正常,发热、盗汗持续至9月上旬,期间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活动后感呼吸困难。

9月9—15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经治疗(具体不详)后咳嗽、咳痰好转,但午后仍低热、盗汗。

9月17—29日在外院住院,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双上中涂阴,复治?左肺炎症;左肺上叶肺不张查因”。

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及抗结核治疗。

入院3天前患者出现左侧胸背部隐痛,患者诉住院期间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好转,咳痰为黄色黏痰,不易咳出,午后仍有低热、盗汗,自觉稍活动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

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到我院就诊,门诊拟诊“肺结核”收住我科。

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睡眠一般,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4 kg。

马尔尼菲青霉菌综述题目

马尔尼菲青霉菌综述题目

马尔尼菲青霉菌综述题目摘要:一、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本信息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三、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意义四、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与诊断五、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本信息马尔尼菲青霉菌(Mucor),又称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属于拟革孢属的真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环境中。

马尔尼菲青霉菌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既可以腐生,也可以寄生。

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速度: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培养2-3天即可观察到菌落生长。

2.营养需求: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异养生物,可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3.温度适应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受抑制。

4.湿度要求: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一般在70%以上。

三、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意义马尔尼菲青霉菌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人类:马尔尼菲青霉菌可导致人类感染,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化疗后的癌症患者等。

2.诱发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炎、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3.诊断指标: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与诊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镜检: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样本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孢子。

2.培养法:将患者样本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方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

五、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包括:1.抗真菌药物治疗: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可选用咪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免疫调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3.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与马尔尼菲青霉菌污染的环境接触,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