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2015年下半年广东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2015年下半年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并重。 A:进口和出口 B: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 C:出口和对外投资 D: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金融监管机构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3、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 A:产业规划 B:总体规划 C:专项规划 D:地区规划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4、”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是。 A:发展研发设计业 B:信息服务 C: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 D: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5、医疗、教育、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规划的指标。 A:预期性 B:速度 C:约束性 D:产量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区域开放格局特点的是。 A:优势互补 B:分工协作 C:均衡协调 D:主体功能定位清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7、”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的目标均为以上。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8、”十二五”时期,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9、”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万套。 A:3500 B:3600 C:3700 D:3800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0、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是。 A:水利 B:交通 C:绿化 D:产业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由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具有。 A:法令性 B:指令性 C:指导性 D:强制性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2、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主要职责在于。 A:帮助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 B:促进债券和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 C: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买卖有价证券 D:进行证券投资咨询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3、在“十二五”规划要求中,需要提高4个百分点的项目是。 A:服务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比重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C: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4、下列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初始作

南通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南通市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

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组织机构(1)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组长:黄向阳 副组长:袁春东王柳 成员:朱燕燕金莉杨健健童秀梅 沈书铭王晓利才震宁 (2)南通市环境保护局 组长:谢晓军 副组长:孙国林 成员:万华蔡佳辰

目录 1 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规划原则 (1) 1.4 规划范围及目标 (2) 2 区域分类 (3) 3 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4) 4 生态红线区规划 (6) 4.1 自然保护区 (6) 4.1.1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6) 4.2 风景名胜区 (8) 4.2.1 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 (8) 4.2.2 石港风景区 (8) 4.2.3 南通滨海园区海洋旅游度假区………………..…………………………..…... ..8 4.2.4 水绘园风景区 (8) 4.2.5 龙游湖风景区 (8) 4.2.6 江海风景名胜区 (8) 4.3 森林公园 (10) 4.3.1 南通狼山省级森林公园 (10) 4.4 湿地公园……………………………………………………………………………….. .12 4.4.1 老洪港湿地公园………………………………………………..…………….... .12 4.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 4.5.1 老洪港应急水源保护区 (14) 4.5.2 长江洪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 4.5.3 长江狼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 4.5.4 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 4.5.5 南通滨海园区平原水库水源保护区 (14) 4.5.6 新通扬运河(海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 4.5.7 如海运河如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 4.5.8 长江长青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 4.5.9 长青沙应急水源保护区…………………….………………………..……....…. .15 4.5.10 海门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 4.5.11 启东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6) 4.6 海洋特别保护区 (19) 4.6.1 江苏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 (19) 4.6.2 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 (19) 4.7 重要湿地 (21) 4.7.1 长江(通州区)重要湿地 (21) 4.7.2 海安县里下河重要湿地 (21) 4.7.3 如东县如泰运河入海河口重要湿地 (21) 4.7.4 如东沿海重要湿地 (21) 4.7.5 长江(海门市)重要湿地 (21) 4.7.6 启东沿海重要湿地 (21) 4.8 清水通道维护区 (24) 4.8.1 九圩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 4.8.2 通吕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 4.8.3 通启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 4.8.4 遥望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4) 4.8.5 新通扬-通榆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4) 4.8.6 焦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 4.8.7 如海运河(如皋市)清水通道维护区 (24)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我省化工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以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的生产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用、污染物统一治理、安全设施配套、资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聚集区。 第三条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化工专项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园区认定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与所在市和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产业布局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 第五条集约集聚,循环高效。按照产业链条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上下游关联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六条安全环保,绿色发展。园区安全环保管理完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较高,实施责任关怀,实现绿色发展。 第七条配套完善,设施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和较强公共服务能力。 第三章认定标准 第八条园区认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市或县(市、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三)具有批准时效期内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独家学术分享】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唐子来教授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主旨发言整理)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此,中央政府首次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表明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新型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传统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就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城镇化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无论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社会公平问题。同样,日益严重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 “杯子现象”:传统城镇化的形象比喻 一个杯子的世界平均价格是8元,但中国制造(Madein China)的杯子价格是6元。于是,中国制造的杯子就占领了世界市场。其实,中国制造的杯子之所以如此便宜,就是因为没有支付1元的社会成本和1元的环境成本。年复一年,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所欠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显性化,现在到了不得不支付三十多年累积成本的时候了,再也不可持续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档减速是必然的。 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sustainable urbanization),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必须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所有外部成本必须内部化,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 (1)可持续发展的3E概念:三角模型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乡规划:棱锥模型

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7卷 第2期 ?77? 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刘 桂 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直接影响相应区域的产业选择、技术经济范式选择和经济增长速度,必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机构决策提供参考。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县域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0)02-0077-03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家不仅要对四大主体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分,而且还要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自然因素、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技术基础等条件,将国家管理政策的纵向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分解和落实,提出针对各类主体功能区进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以指导各主体功能区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方向,实现资源空间配置结构的优化组合,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明确各县市的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要求,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将为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1、有利于增强公共产品保障能力。推进城乡间、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广大县域地区由于财力限制,公共服务投入总体不足,随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推进,国家将投入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县域地区,特别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县域特别是县域农村的公共服务将会得到明显改善,这将为县域长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有利于促进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县域政府需要在自己所处的功能区所界定的经济活动框架内进行产业选择,企业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所界定的经济活动框架内进行经济活动。这将有利于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县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具体而言,优化开发区的技术服务、高端先期产业服务及其产生的辐射 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重点开发区的产业支撑与就业拉动作用更加突出;限制开发区的生态服务与特色经济功能更加明显,但吸引人口与产业集聚的作用有所弱化;禁止开发区更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其他方面的功能,特别是经济发展功能微乎其微。各种主体功能区功能发生变化,将使不同类型地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更强,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内容与深度更加广泛深入,而且还会引发财政、投资主客体的变化与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等。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有效改变市场中微观主体的约束条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将得到强有力的约束和激励,这使得区域的空间开发格局更具有合理性,迫使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决策具有科学性,避免因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导致的经济和生态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因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产业趋同问题,最终大大优化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将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规范和优化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科学的空间开发结构,使县域经济建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优化开发区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今后应主要发展高、精、尖的产业部门;重点开发区要壮大经济规模,承接其他主体功能区的人口和产业转移,今后制造业、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扩大,同时高级化产业部门发展步伐加快;限制开发区为了保障全国和区域生态安全,今后将重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禁止开发 作者简介:刘桂文(1972-),男,湖南宜章人,郴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课程作业及答案(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2019新版)

1.“三大抓手”是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2.“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推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3.“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4.“一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 5.“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以主体功能区为原则进行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6.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与之相对应,美国GDP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出现大幅萎缩。(√) 7.2008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并实施。(√) 8.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9.2018年中国全社会R&D支出总量位居全球第一。(X) 10.创新人才的成长根基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11.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都会经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变化。(√) 12.从发达国家来看,技术创新人才主要聚集在政府机关。(X) 13.大型经济体中只有日本和韩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4.当前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的绝对过剩。(X) 1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首位战略,是核心、是支撑、是引领。(√) 16.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17.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18.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9.高创造力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X) 20.各国都在加快调整发展模式,重塑产业优势,抢占经济制高点和全球话语权。美国出台了《工业2050战略》,英国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X)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而激发经济增长潜力。(√)22.广东对区域的划分是珠三角包括9个地级市,粤东包括4个地级市,粤西包括3个地级市,粤北包括5个地级市。(√) 23.广东省的2002年之前主要以放松政府管制为主、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4.广东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25.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26.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X) 27.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原则之一。(√) 28.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全力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四大战略。(X) 29.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 30.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为了扩大出口,赚取外汇。(X) 3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灌南县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灌南县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在这一时期也面临着各方各面的转变。文中结合国、省、市、县发展趋势和要求,分析其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灌南县情下,交通运输十三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关键词】转型升级;综合交通;城乡统筹 1 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时期和决战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发展的内外环境、方式、需求、重点等诸多方面有本质的区别,面临新的形势。如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人们对科学、民主、平等的诉求,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期盼等等,这些新的形势都对交通发展提出多层次、多样性、高水平的要求。 江苏省提出推进苏南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更为紧迫,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连云港市作为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龙头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战略点、江苏省加快发展重点地区,已形成快速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灌南县作为沿海大开发战略发

展核心区域、连云港加快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工作重心,坚持城乡统筹,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打造为苏北地区精细化工为特色的新材料生产、研发、冶金铸造产品出口和船舶工业基地、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区、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这些形势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言,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刚性的制约作用,影响重大,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务实态度提出面向未来五年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指导交通运输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2 发展趋势 十三五是我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型时期,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 2.1 经济现代化发展与改革的深化要求交通行业转型谋求新发展 经济社会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要求交通行业更加注重服务的要求。从十三五起,我省、连云港的经济社会将开启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了针对交通的两项现代化指标都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指标,这就明确了我们交通行业将逐步从建设转为服务,从行业行为转为政府行为,这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行业转型。 国家全面推动和深化各项改革,对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式路径和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其中,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综合执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对现有交通行业的发展理念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容

附件2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容 一二开展基础调查 收集整理涉及山东省的国家重大战略二支持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和市县有关基础数据和已编规划,充分了解各行业二各地方现状情况二发展战略和目标二空间需求以及相关设想,广泛征求对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建议.(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政府有关部门) 二二开展规划评估 对?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 2030年)??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2020年)??山东省海洋主体功 能区规划??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等省级空间类规划实施和 三区三线 划定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为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生态环境厅二省海洋局) 三二开展 双评价 按照国家关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土地二水二生态环境等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统筹把握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客观全 11

面评价资源环境本底状况,明确空间发展潜力规模及分布范围,为划定 三区三线 和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四二开展专题研究 深入研究涉及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战略性二全局性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政策性二基础性支撑,选择省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重点做好8项重大专题研究.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全面 协同和要素支撑,委托相关部门做好13项支撑研究.探索规划实施传导机制,根据国家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山东实际的11项技术规程. 五二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二土地利用二城乡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发展目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确定近期二远期二远景规划目标,并分解到各市,确保上位规划指标逐级落实和层层传导.(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发展改革委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省生态环境厅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省交通运输厅二省水利厅二省农业农村厅二省商务厅二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省卫生健康委等) 六二研究政策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适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的投资二产业二财政二税收二人口二自然资源利用二生态环境保护二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