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酸奶饮料配方的加工技术研究

羊奶酸奶饮料配方的加工技术研究
羊奶酸奶饮料配方的加工技术研究

羊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脂肪、乳拾、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璐蛋白与乳滴蛋白比例接近人乳. Ca'·和环核晋酸(cAmp)高于牛奶,且酪蛋白胶拉和乳脂肪球较小,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但羊奶中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含最较高,特别是Ca4-50脂肪酸更高,易使羊奶产生技味。过去人们仅用羊奶加工奶粉.炼乳等产品.本实P以纯羊奶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羊奶胶奶.以望消除羊奶脸味,确定羊奶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

单一菌种发酵试验

将菌种充分活化后,分别按3%接种最制做酸奶,在菌种最适沮度条件下培养发酵,待酸奶凝固后在0一5℃下后发酥12h, 由菌种发酵效果有所差别。B菌种酸度最高.凝固性较好,但有少量乳清析出;C菌冲发酥酸度较低而凝固性较好;A,D菌种凝固较软这主要是由菌种本身特性不同所致。从风味上看,羊奶酸奶酸度越高.其渡味越小,说明酸度对羊奶孩味具有一定的掩盖作用。

菌种配合试验

单一菌种发酵虽然对减轻羊奶孩味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产酸速度较慢.凝固性不够理想,远比不上牛奶酸奶,因此.进行菌种配合试验,结果可知,羊奶酸扔凝固时间比牛奶欣奶长,酸度也较高,其位味也基本清除。从质量评定看,A: B,A:D配合凝固效果较差,酸奶呈软凝状态.轻徽摇动,凝块破坏;B:D,C:D配合凝固效果较好.但由于C: D配合凝固时间较长,不适宜于实际生产;B: D配合,不仅凝固性好.组织结构细腻.且凝固时间较短,是生产羊奶酸奶较佳组合。

菌种添加量对酸奶质量的影响

菌种添加量是影响酸奶质甘的主要因素之一。添加量过大,会使酸奶凝固速度过快,质地粗糙,易产生

陈腐味。添加最过小,酸奶凝固速度太慢,发酵时间过长。随着菌种添加量的增大,羊奶酸奶敌度变化不大,但凝乳时间缩短。当菌种添加量在1%--5.0%时,酸奶组织结构均细腻,无乳清析出;当添加量大于7.0%时.酸奶凝固状态较粗桂.并有乳清析出现象。因此.羊奶酸奶生产中菌种添加量应以1.0%--5.0%为宜。

结论

1通过大量试验证明,用羊奶制做酸奶是可行的,并且通过乳酸蔺发酥可俏除羊奶的脑味。

2啥酸乳杆曲和嗜热链球甫是生产羊奶酸奶适宜菌种。

3生产羊奶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嗜酸乳杆茵与嗜热链球菌配比为1:1,菌种添加量为3%.加糖量为9%。根据此参数生产羊奶酸奶,组织纺构细腻光滑。无乳清析出。无羊奶腹味。

本文只采取了饮料配方及工艺研究中的某部分研究内容,如需得到完整的配方及工艺流程可联系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作为专业的饮料研发机构,佳味添成提供果汁饮料、饮料工艺设计、蛋白饮料等各类饮料配方研发制作、饮料生产技术指导等整体解决方案;

羊奶、牛奶与人奶的对照

羊奶、牛奶及人乳营养成份分析比较 从羊奶的实际成份来说 世界营养专家都知道:羊奶是世界公认更优于牛奶,而且最接近母乳的奶品!因为羊奶中含有一种与人乳相同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国际营养学上简称EGF),而这是牛奶完全没有的成份。此--EGF因子有神奇的修复鼻腔、气管粘膜作用,并能增强人体整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一些国家的医生为患有支气管炎、肺炎的病人开具羊奶作为辅助治疗,并倡导在感冒高发期多饮羊奶以预防感冒,以及其他流行性传染病之预防,成效卓著!而在营养成份的完全比较上,羊奶的优异性更是卓越凸显,下图为每100毫克中,羊奶、牛奶及人乳之营养实际成份分析表: 羊奶、牛奶及人乳营养成份,分析比较表: 乳品成份钙磷蛋白维生素糖质消化时间 AB6 C 羊乳 140 120 2 20min 牛乳 110 85 + 120min 人乳 33 21 4 30min 由上表可明显知道羊奶的钙、磷含量是人奶的4-8倍,居于各种食物之首,更明显的超高于牛乳。广东人常以“老火骨汤”来补钙,还不如一杯鲜羊奶补钙多。因此,中国权威期刊《家庭医生》(一九九八年第十三期第15页)发表了“羊奶比牛奶好,羊奶含有抗癌及抗关节炎物质”的科学论文,来倡导国人多饮羊奶。 二、从人体对奶品的实际吸收时间来说 由上表及世界营养专家的认证皆知,人体对牛奶的消化与吸收时间,需长达2小时-24小时,而且吸收率最高也不过70%左右而已,所以一般人喝牛奶时皆会有胃部不适,而且饱胀,想拉肚子之负面效果,但羊奶却仅需20分钟即可完全被人体吸收,吸收率更高达90%,因此就实际之“吸收效益”而言,羊奶才是最具营养效益之奶。 三、从保健医学之角度而言 自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医学宝典《本草纲目》、《中华医学金典》……,或是现代中西方之营养丛书《现代营养食品与保健》、《营养养生》、《营养防癌》等营养经典,皆明确指出羊奶在医学上的实用价值--“常饮羊乳,能补五脏,泣毛发,养颜润滋皮肤”。羊奶是历代皇帝皇后的美容珍品,当今以羊胎素美容。但常饮羊奶效果更佳。因为关奶中含有丰富的对女性皮肤粗糙皱裂、干燥、发痒、粉刺都具有很好的疗效,长期饮用羊乳,能使皮肤光泽亮丽,富有弹性,永葆青春。羊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防治近视,对开车,经常操作电脑的工作者,都是最佳营养品。所以在保健医学上,关奶能有明显而具体之疗效如下——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茶饮料生产及技术研究现状 一、中国茶饮料生产现状 (一)市场现状 我国在20世纪7O年代末就已开始研制茶饮料,80年代以来,在与碳酸饮料、矿泉水、果蔬汁饮料等的竞争中有了较快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如统一、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娃哈哈、健力宝、乐百氏、椰树、汇源等,使我国茶饮料生产成燎原之势。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l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农夫等品牌的乌龙茶、绿茶、花茶等茶水系列产品。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第三位,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二)加工现状 为解决茶饮料加工的技术问题。茶叶或其它食品饮料研究工作者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试图从茶饮料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这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浸提、过滤、抗氧化剂或其它添加剂的添加、包装、灭菌、贮藏等技术。 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必须以纯茶饮料为落脚点,在引导消费者从饮用可乐、矿泉水等非茶饮料向茶饮料过渡的时期,风味茶饮料的推出固然重要,但必须特别注意要以茶为主,要突出茶的特色和风昧,以免误导。茶饮料出现的混浊沉淀主要是由茶叶内含成分引起的,也是茶饮料风昧物之所在。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如选用含多酚量低的品种作原料,改善包装的质量和贮藏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饮料茶原色原昧的保持。此外,我国茶叶的流通体制也存在许多弊端,这种体制更加不能适应饮料茶的要求。因此,研制与开发茶饮料,必须改变流通环节过多、贮运期过长的弊病,尽量缩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以防饮料茶的品质劣变。 二、不同风味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羊奶粉和牛奶粉有什么区别

随着羊奶粉进入市场,很多宝妈们开始为是选择羊奶粉还是选择牛奶粉而绞尽脑汁,那么它们两个有什么区别呀?哪个比较好些?妈咪购国际母婴商城小编为你来解答。 羊奶粉比起牛奶粉的优势 (1)富含核苷酸 宝宝处于快速成长期,对核苷酸酸的需求较多。补充核苷酸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够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肠胃道的环境,促进宝宝肠胃道的正常发育。 (2)富含亚麻酸DHA&ARA 宝宝出生后酶系统发育不完整,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成DHA和ARA的量不足以满足婴儿的需求;因此,补充外源性的DHA和ARA,帮助宝宝直接利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 羊奶粉可以防止牛奶蛋白过敏 羊奶粉的优势也表现在它可以防止牛奶粉中牛奶蛋白对宝宝产生的过敏现象。在牛奶中含有的α -S1酪蛋白和β -乳球蛋白等是导致一些婴儿过敏的物质。这两种蛋白质对于健康的宝宝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对于消化能力不足的宝宝们来说,就容易引起他们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0-6个的婴儿,这种情况就更多一些。而羊奶中这两种蛋白质的含量要比牛奶中低很多。 羊奶粉更容易吸收 羊奶粉更容易消化吸收羊奶粉比牛奶粉好,表现在羊奶粉比牛奶粉更容易吸收。因为羊奶粉中较牛奶粉含有更多的α-乳清蛋白,更少的酪蛋白。羊奶粉中的这种蛋白质在婴儿胃中形成的凝块比牛奶粉更细,有利于婴儿对奶粉的消化吸收。而羊奶粉中的脂肪只是牛奶粉中的三分之一,有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小肠对羊奶粉也更加容易吸收。 羊奶粉和牛奶粉的成分对比 羊奶粉比牛奶粉好吗?羊奶的蛋白质比牛奶稍高,羊奶中的酪蛋白占蛋白质总含量的75%,牛奶中的酪蛋白占蛋白质总含量的69%,而羊奶中的脂肪含量则比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经过稀释、调配、护色、杀菌等重点工序处理,生产苹果汁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同时比较了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Vc 对苹果汁饮料的护色效果。试验得出,苹果汁饮料的最佳生产配方为:柠檬酸0.15%,柠檬酸钠0.20%,单宁酸0.06%,白砂糖6%,浓缩苹果汁16%。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Vc 3种物质对苹果汁饮料的护色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安全,选择0.60%Vc为最佳护色剂。 关键词:苹果汁;饮料;配方;护色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Apple Juice Beverage Abstract: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in this experiment,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produced through dilution, blending, color prot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other key processes. By using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f three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Cys, NaHSO3 and Vc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ere compared.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composed of 0.20%citric acid, 0.20%sodium citrate, 0.06%tannic acid, 6%white sugar and 16%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Besides,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i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Considering the quality safety of the product, 0.60%Vc was chosen as the best color protection agent. Key words:apple juice; beverage; formula; color protection 0 引言

果蔬汁加工技术地研究进展

果蔬汁饮料现状及加工技术研究 摘要:果蔬制汁后较原果易于贮藏,发展果蔬汁产业有利于减少果蔬原料损失且提 高了附加值。近年来,我国果蔬汁的加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 果蔬汁饮料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和果蔬饮料行业现状,以及果蔬加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果蔬汁;加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GB10789—1996 指出,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果汁及果汁饮料类产品,主要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及水果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的定义则是以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原料,用机械方法将蔬菜加工,在制得的汁液中加入食盐或白砂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可分为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和发酵果蔬汁饮料3类。 据美国全球行业分析公司的报道,由于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意识增强,全球果蔬汁消费持续增长。北美和欧盟将是果蔬汁主要消费市场,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60%,但增幅最大的消费市场将在亚太地区。在众多饮料品种中,果蔬汁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种类之一。 我国果汁与蔬菜汁饮料行业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一种新型饮品, 既具水果和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又易于保藏。由于果蔬汁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 863 项目中,专门设置了果蔬汁加工的课题。例如: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 1 果蔬汁的加工技术 1.1 果蔬饮料的工艺流程 果蔬原料→选果→清洗→破碎→榨汁→调配→过滤→均质→脱气→灭菌→灌装→封口→喷淋→杀菌→装箱→成品。

羊奶和牛奶的区别

羊奶和牛奶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羊奶和牛奶是两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奶制品,它们的外观都是乳白色,而且它的味道都带有比较重的腥味,所以我们想要在生活中区分羊奶和牛奶是比较困难的。其实羊奶和牛奶在营养价值上是相差比较大的,牛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它比较适合我们小孩子的食用,希望你们可以知道。 对于羊奶和牛奶的区别,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你们才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去选择营养较多的奶制品给你们的宝宝喝。现在就让那个我们来了解一下羊奶和牛奶的区别子啊哪里吧。 1、羊奶含有促进细胞生长因子(EGF),牛奶没有; 2、羊奶含有丰富的乳清蛋白,牛奶没有; 3、羊奶含有乳铁蛋白,牛奶没有; 4、羊奶脂肪链短,只有牛奶的三分之一; 5、羊奶的蛋白凝块细而软,牛奶的蛋白凝块粗而硬; 6、羊奶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牛奶的脂肪为饱和脂肪; 7、羊奶的脂肪溶点低,牛奶的脂肪溶点高; 8、羊奶的营养元素全面而丰富接近人奶; 9、羊奶呈弱碱性,pH值7.1-7.2,牛奶呈弱酸性,pH值为6.5-6.7; 10、羊奶的视黄醇(维生素A)是牛奶3.5倍 11,羊奶的维生素B1和B2是牛奶的1.3倍,

12,羊奶的色氨酸是牛奶的2倍,促进人体快速吸收合成蛋白 13,羊奶的羊奶的钾含量是牛奶的1.1倍, 14,羊奶不含过敏源:γ-酪蛋白和α-IS酪蛋白。 综上所比较: 1,免疫力低的幼儿,老人,病人宜喝羊奶。 2,肠胃吸收差的人宜喝羊奶。 3,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人仕宜喝羊奶。 4,便秘老人宜喝羊奶。 5,肾脏弱,性功能差者宜喝羊奶,配方羊奶粉由于加入了各种人体缺乏的重要营养元素,更适合婴儿,孕妇,儿童,学生,女士及中老年人饮用。 相信你们对文章介绍的羊奶和牛奶的区别应该有一些了解了吧,因为羊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在牛奶中可能找不到,比如羊奶不含过敏原,但是牛奶是含有过敏原的,所以一些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喝牛奶可能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希望准妈妈们可以知道这一点。

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碳酸饮料的基本特征 [30min] (一)碳酸饮料的定义:指含有CO2的软饮料的总称 (二)分类 1.果汁型碳酸饮料:指含有2.5%及以上的天然果汁。 2.果味型碳酸饮料:以香料为主要赋香剂,果汁含量低于2.5%。3.可乐型碳酸饮料:含有可乐果、白柠檬、月桂、焦糖色素。4.其它型碳酸饮料:乳蛋白碳酸饮料、冰淇淋汽水等。 (三)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1.CO2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 2.CO2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有: (1)液体的温度。 (2)环境绝对压力。 (3)液体与CO2接触的面积和时间。 (4)CO2的纯度。 (四)碳酸饮料生产主要设备 1.水处理设备(澄清、过滤净化、消毒等,前面水处理已讲过)。2.糖浆调配设备(化糖锅、夹层锅、配料缸)。 3.碳酸化设备:CO2气调压站、水冷却器、汽水混合机)。4.洗瓶设备。

5、灌装设备。 二、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 净化←CO2。 (一)工艺流程(一次灌装法) 水源→水处理→冷却脱气→净化→定量调和→冷却混合灌装→压盖→检查→成品→白砂糖→称得→溶解→过滤→糖浆调和检验←消毒←清洗←容器。 (二)糖浆的制备与凋和 1.糖的溶解: (1)冷溶法。 (2)热溶法。 2.调和糖浆的调配 加入顺序:原糖浆(加甜味剂)→加防腐剂→加酸味剂→加果汁→香精→色素→水(碳酸水)。 (三)碳酸化过程 1.CO2气调压站; 2. 水冷却器; 3. 汽水混合机(碳酸化罐)。 (四)灌装、杀菌、检验 1.洗瓶; 2. 灌装; 3. 杀菌;

4、冷却、检验。 三、碳酸饮料生产常见的制裁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结:碳酸饮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介绍指含有二氧化碳的软饮料,通常由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二氧化碳气及其他原辅料组成,俗称汽水。 一、生产工艺流程-二次灌装 饮用水→水处理→冷却→气水混合←CO2糖浆→调配→冷却→灌浆→灌水→密封→混匀→检验→成品容器→清洗→检验。 二次灌装法流程示意图。 二次灌装法是先将调味糖浆定量注入容器中,然后加入碳酸水至规定量,密封后再混合均匀。又称为现调式灌装法、预加糖浆法或后混合(postmix)法 一、生产工艺流程-一次灌装 饮用水→水处理→冷却→气水混合←CO2糖浆→调配→冷却→→→混合→灌装→密封→检验容器-→-清洗-→-→-检验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照一定比例泵入汽水混合机内,进行定量混合后再冷却,然后将该混合物碳酸化后再装入容器。又称为预调式灌装法、成品灌装法或前混合(premix)法。 糖浆的制备 溶糖分间歇式和连续式,间歇式又分为冷溶和热溶(蒸汽加热和热水)。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摘要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茶饮料是指茶叶经预处理、浸提、澄清、调配、罐装、灭菌等工序处理后,制成地具有茶汤风味的制品。现代茶饮料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陆续传到日本、欧洲及我国XX等地。我国对茶饮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但未形成气候,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XX旭日集团向全国推出了冰茶、暖茶,其强大的广告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认识了旭日升冰茶,也真正接受了茶饮料。随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中,使得茶饮料生产异常火爆。1997年我国的茶饮料产量为20万t,1998年为40万t,1999年为80万t,2000年达150万t,2002年达300万t,已成为继碳酸饮料、饮用水之后的第三大软饮料。在品种方面,主要有3种,即调味茶、纯茶和混合茶。国外所称的冰茶就是一种调味茶,是加入茶成分的果味饮料或果汁饮料。混合茶是将茶叶提取物同其他一些食品原料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茶产品,如乳酸菌茶饮料、罗望子茶饮料、红景天乌龙茶饮料等。 近几年来,茶饮料在我国饮料市场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生产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茶饮料在澄清、包装、灭菌、护色护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国内外在饮料生产中开发出许多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酶技术、微波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灌装技术、芳香物质回收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这些技术有望部分替代传统茶饮生产技术,解决茶饮料生产上现存的一些技术难题,如营养物质的损失、芳香物质逸散、后混浊的产生等问题,从而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本文就目前茶皂素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综述。 一、萃取技术 茶饮料萃取技术是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于萃取效率和品质保存两个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茶饮料萃取效率和品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萃取方式、茶叶的形状和大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茶水比例、水质条件等。近年来,茶饮料萃取技术在如何提高萃取效率、更好地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常用的茶饮料萃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批次浸出式萃取法;(2)浇渗式萃取法;(3)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不仅萃取效率高,可以连续作业,所需人工成本低,而且能萃取高浓度茶汤,是三种方法中相对较好的。近年来,XX对应用于茶饮料的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及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利用逆流连续萃取设备可获得高达15— 20°Brix的茶汤。逆流连续萃取技术可以免除茶汤的浓缩过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减少了因浓缩而出现的茶汤色香味品质劣变,非常适合用于茶浓缩汁和速溶茶的生产。 低温缓程萃取技术的应用,对于茶饮料的萃取起到积极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认为高温

各式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各式茶饮料开始生产工艺流程,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 从一些主要地区看,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如下表所示): 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如瑞士目前已达到每人一年32升。欧洲茶饮料消费情况如下表: 日本开发茶饮料较早,1983年开始大量生产乌龙茶,1985年开始生产红茶,以后品种不断丰富,其大部分产品是不加糖的纯茶饮料。生产情况具体见下表: 日本每人年均消费茶饮料约22升。我国与之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工业化生产茶饮料已有三四年的历史,也具备了一定的产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饮用瓶装水习惯的逐渐形成,茶饮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外液态茶饮料的生产流程依不同的产品(如纯茶饮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和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 萃取工艺流程:从茶叶中萃取茶汤的浓度因为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各有差异,水与茶叶的比例一般为1~15∶100。如果浓度大易产生白色沉淀。为降低成本及避免成品在销售时产生混浊,一般是以1%的茶叶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0~95℃,萃取时间为5~30分钟,萃取后用250目尼龙布过滤除渣。萃取形式有3种代表形式———夹层锅式、篮笼式、咖啡抽取器式。夹层锅萃取时将热水放入带搅拌器的锅内加热至规定温度投入茶叶,搅拌到一定时间后翻转夹层锅倒出茶萃取液进行过滤。该形式的特点是温度时间易控制,搅拌出料方便,萃取充分。篮笼式萃取是将放有茶叶的篮笼在热水槽内靠设备吊起放下起到搅拌作用进行萃取,不足之处是萃取不完全,茶叶渣取出不便,茶叶易产生涩味。咖啡抽取器式萃取就是喷淋式,是将茶叶放在网上,用规定温度的热水从顶部喷淋萃取,待茶叶充分浸渍后从底部获得茶汤,其优点是易排渣,但不能搅拌,萃取终点不易判别。 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多以茶叶为原料,直接萃取茶中可溶性部分。而欧美国家多采用速溶茶为原料,以净水稀释为茶饮料。在我国生产速溶茶的厂家是福建漳州大闽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膜浓缩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降低了香气和滋味的损失,解决了沉淀混浊问题。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茶饮料投资少,见效快,易上马,技术指标好控制,产品质量有保证。 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 1.水质。水是茶饮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茶饮料影响甚大。一般说,水中的钙、镁、铁、氯等离子影响茶汤的色泽和滋味,会使茶饮料发生混浊,形成茶乳。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大于5pp m(百万分之5)时,茶汤将显黑色并带有苦涩的味道;氯离子含量高时会使茶汤带腐臭味。茶叶中的植物鞣质与多种金属离子可以反应,并可生成多种颜色。所以自来水是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茶饮料的。生产品质较佳的茶饮料必须用去除离子的纯净水———pH值在6. 7~7.2,铁离子小于2ppm,永久硬度的化学物质含量要小于3ppm。 2.原料。茶叶可分为绿花、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各类茶风味各异。成品茶由于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

果汁悬浮饮料的技术难点及稳定性探讨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 果汁饮料的悬浮性问题一直是困扰饮料生产的技术难题。在果汁饮料中,既有果肉微粒形成的悬浮物,又有果胶、蛋白质等形成的真溶液,甚至还有脂类物质形成的乳浊液、悬浮物。 乳浊液的微粒与饮料汁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这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理想的果汁悬浮饮料其外观应该是: 汁液澄清,果粒悬浮均匀或果肉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果汁饮料易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主要包括: 分层(creaming)、沉淀(sediment)和絮凝(flocculation0。 目前许多厂家的果汁悬浮饮料的稳定性较差,原因有多方面。从原料上应该注意生产上每批原料来源应进料保持一致,原料榨汁工艺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粗纤维含量较高,易引起沉淀。带果粒和果肉的果汁保持均一的质地很重要,要使悬浮物稳定,就要使其沉降速度尽可能降至零。悬浮物的下沉速度遵循斯托克斯公式: V=2gr2(ρ1-ρ2)/9η V——沉降速度; g——重力加速度; r——悬浮物颗粒半径; ρ1——悬浮颗粒密度; ρ2——分散介质的密度; η——分散介质粘度 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饮料配方中的糖度很关键,因为在整个分散介质体系中,天然的果汁与悬浮物的密度(ρ1)很大,只有人为地添加糖分(一

般为蔗糖)才能增加分散体系的密度(ρ2),从而减少分散体系与悬浮物之间的密度差。在实际生产中,果汁的糖度一般控制在10~12°Brix之间,对于含有果肉和果粒的悬浮饮料来说,在此糖度下还不足以悬浮住密度较大的悬浮物,因此需添加适量的稳定剂起到增稠和悬浮稳定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稳定剂的使用量和复配比例不当很容易造成产品在货架期内出现分层和沉淀,因此选择和使用好的稳定剂并掌握合适的复配比例是影响果肉悬浮效果的关键。 悬浮稳定剂选择的关键点以及方案 以上提到了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几方面因素,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之外,还必须兼顾口感。在添加稳定剂的同时不能使体系过于稠厚而牺牲口感。一个稳定体系的果汁饮料还应该做到口感饱满而清爽,不粘口,风味自然。目前果汁产品的pH值大多为 3.6~ 3.8之间,糖度在10~12°Brix之间,总酸为2~3g/L(以一水柠檬酸计)之间。因此在选择稳定剂时应充分考虑果汁PH体系范围,并结合果汁和悬浮果粒和果肉的添加量,果肉粒度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胶体,尽量做到既能体系稳定而又口感清爽。 果汁饮料中最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有: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藻酸丙二醇酯(PGA)、黄原胶、果胶、瓜尔豆胶、琼脂,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结冷胶。在胶体的使用方面,一般采用复配胶比用单一胶的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胶体的协同增效作用。 笔者在长期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价格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悬浮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CM C、xx胶、瓜尔豆胶及xx,而PG A、果胶以及结冷胶虽然悬浮效果明显但价格较高,因此较少单独使用,一般都与其他胶体复配使用。黄原胶具有较高的粘度,较大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与多种稳定剂有良好的兼容性,黄原胶的假塑性使其运用于果汁饮料中不会产生粘质基胶质感,是广泛采用的悬浮和增稠的胶体。瓜尔豆胶本身不具有

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对于小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但是由于很多的原因会导致宝妈不能一直给小宝宝喂母乳,所以就会选择给小宝宝喂奶粉来替代母乳。在给小宝宝喝奶粉的时候,小宝宝对一种奶粉不喜欢喝,需要换成另外一种奶粉的时候都是有些事情需要注意的,现在就说说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注意事项

好多妈妈给宝宝换了新的奶粉后,宝宝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其实那基本是因为妈妈们转奶的方法不对,有的是马上换新奶粉,有的是新旧一起掺,那更是错误的,两种奶粉配方比例都不一样,这个一勺,那个一勺的,更加容易引起宝宝肠胃的不适应。 ★转奶原则 1、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时进行。 2、要循时渐进,整个过程可历时1-2个星期。 3、要逐步把羊奶粉加入宝宝的正餐,避免在早上第一餐或 晚上睡觉前转奶。 4、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进行,没有腹泻、发烧、感 冒等、接种疫苗期间也最好不要转奶。

★转奶方法 ★1.转奶的方法——“新旧混合”

父母要将预备替换的羊奶粉和宝宝先前饮用的牛奶粉在转 奶时掺和饮用,尽可能在原先使用的牛奶粉中适当添加新的羊奶粉,开始可以量少一点,慢慢适当增加比例,直到完全更换。比如:先在牛奶粉里添加1/3的羊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牛奶粉、羊奶粉各1/2吃两三天,接着牛奶粉、羊奶粉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羊奶粉取代牛奶粉。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肠胃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宝宝,过敏性体质的宝宝以及口味比较敏感的宝宝,建议为了更好地让宝宝适应新的奶粉,可以采用以下的转奶方式:

★转奶方法——按餐数 第一天最中间那餐吃羊奶粉,其他吃原牛奶粉 第二天最中间两餐吃羊奶粉,其他吃原牛奶粉 第三天最中间三餐吃新奶粉,其他吃原奶粉,以此类推,直到都转成新奶粉。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成长需要给宝宝进行换奶,转奶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过于急速。另外喝奶粉的宝宝一定要多给他喝水,大家可以按年龄来参考.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苹果汁快料加工工艺研老 摘要:以浓编苹采计为虑料,经过稀祥.调配.护色、杀苗等重点工序处理,生产苹采计饮蚪。通过正交洪瞼,确灾产芫的呆佳生产紀方,同肘比较了丰洗氣酸.亚或酸乳钠.Vc 对苹采计饮料的护色飒果。试瞼得出.苹果汁块料的呆佳生产紀方为:柠樣酸0.15%,柠樣酸钠0.20%,单字酸0.06%,自砂無6%,浓编苹果计16%o半旎氨馥、亚硫馥丸钠. Vc 3科杨施对苹果汁饮料的护色败果存在较丸差异,综合考虑产%的质量妥全.建择0.60%Vc为呆住护色和。 关健词:苹果汁;饮料;紀方;护色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Apple Juice Beverage Abstract: 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in this experiment,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produced through dilution. blending, color prot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other key processes. By using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f three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Cys. NaHSOj and Vc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ere compared.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composed of 0.20%citric acid. 0.20%$odium citrate, 0.06%tannic acid, 6%white sugar and 16%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Besides,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i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Con sidering the quality safety of the product, 0?60%Vc was chose n as the best color protection age nt. Key words:apple juice; beverage; formula; color protection 0 fit 随着人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系的蒲發需求逐漸呈現多元化。由于果汁抉料具冇食用方便、卫生的优点.逮受国外市场欢迎2】。据不兜全统计,欧矣等发达国彖人均年请歩果汁块料量达40 kg以上,我国累计烤求量在100万t以上,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说朗果计饮料A.我国冇舟良好的发展询景炉7】。

果蔬汁饮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饮料工艺学课程论文果蔬汁饮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果蔬汁饮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发展果蔬汁产业可以提高果蔬的附加值,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果蔬汁的加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介绍了近年果蔬汁饮料加工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果蔬加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果蔬汁;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引言: 果蔬GB10789—1996 指出,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产品,主要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及水果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的定义则是以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原料,用机械方法将蔬菜加工,在制得的汁液中加入食盐或白砂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可分为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和发酵果蔬汁饮料3 类 1据美国全球行业分析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ts,Inc). 的报道,由于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意识增强,全球果蔬汁消费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 年全球果蔬汁消费量将达到530×108L。北美和欧盟将是果蔬汁主要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60%,但增幅最大的消费市场将在亚太地区。在众多饮料品种中果蔬汁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种类之一 2 20 世纪80 年代初、中期,水果饮料浓浆是果汁类饮料的唯一产品。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山楂为原料的“果茶”果肉饮料在我国的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和河南省等地迅猛发展,全国有几十家企业在生产“果茶”。90 年代中期,以芒果汁为主,菠萝汁为辅的果肉饮料、混合果汁饮料成为饮料的热点 3我国蔬菜汁的发展是与果汁同时起步的,20 世纪80年代对番茄汁、胡萝卜汁及白菜汁等蔬菜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到了90 年代,开始用酶法澄清、酶法液化和超滤等加工技术,对胡萝卜、冬瓜、萝卜、南瓜、芹菜、大蒜等清汁、混汁和复合汁进行工艺研究。现已形成果蔬、根茎菜、绿叶菜为主要原料的蔬菜汁、蔬菜浓缩浆、特种蔬菜饮料等 3 个系列产品的雏形体系 4由于果蔬汁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863 项目中,专门设置了果蔬汁加工的课题。例如: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浓缩果汁质量控制1果蔬饮料研制、生产及市场销售现状 1果蔬饮料的分类、代表性产品种类 1.1含碳酸气果汁饮料 主要品种有柑橘、柠檬、杨梅、樱桃、香蕉、沙棘、猕猴桃、刺梨、醋栗等作原

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要点

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 和要点 10级食科中外(一)班李东悦 201040610632 0前言: “21世纪的饮料市场将是茶的世界,茶饮料将超过碳酸饮料和咖啡饮料,成为‘饮料之王’。”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饮料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茶饮料产品以其清爽解渴、口味醇美、健康保健等特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市场上增速最快的饮料之一[1]。 文化是人和社会创造的精神成果、观念系统,同时又是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能动力量。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文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由于东亚地区现代化的成功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的弊端,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到提倡与弘扬。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刻,也曾日趋式微[2]。 1. 关键工艺原理 在浸提时,为了避免浸提液中儿茶素等成分被氧化而发生褐变,可添加适当的L-抗坏血酸,以保证茶饮料的品种的稳定同时兼顾了茶饮料的适口性,同时L-抗坏血酸还可以抑制氧化作用的产生[4]。浸提后应滤去茶渣,迅速冷却,以免提取液温度高而逸散香气成分,然后再精滤。在调配时,精滤的茶浸提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按制品的类型要求加入糖、香精等配料。调配后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沉淀物,经过板式交换器加热至85——95℃进行热灌装,应采用优质涂料铁罐或玻璃瓶进行灌装,避免铁及其他金属直接与茶饮料接触,造成饮料中的多元酚类物质与铁等金属元素间的反应导致成品色泽变黑,充入氮气置换容器中的残存气体后密封或抽真空后密封。茶饮料的pH在4.5以上时,要采用高压杀菌,单一茶类等产品采用121℃,3~13min或115℃,15min杀菌处理,均可有效杀灭茶饮料肿的肉毒杆菌芽孢,达到预期杀菌效果。 2. 热灌装的工艺流程 茶叶→热浸提→茶浸提液→调配→过滤→加热灌装→密封→杀菌→冷却→检验→成品。 3. 热灌装的工艺要点 热灌装是将产品高温杀菌后以90度左右的温度灌装到瓶子里,旋好盖后,

羊奶与牛奶的区别

羊奶与牛奶的区别 人们常常会误以为喝奶是小孩子和老年人的必要,但这个说法并不科学。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适合喝奶,如果“断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骨骼的发育。然而,奶制品是我们日常营养中补充钙质的好来源,常见的包括有羊奶和牛奶。那么到底羊奶和牛奶的区别有哪些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 ★ 1、来源不同 这是个很明显的问题,羊奶的来源是母羊,牛奶的来源是母牛。因为来源的不一样,在技术上人们也采用了不同方法取奶。相对来说,制牛奶的技术比较成熟。 ★2、价格差异大 奶山羊是以整株草为食的动物,在养殖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羊奶的来源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羊奶的产奶期比较短,

一般都是每年的3月份到10月份。因此,羊奶的价格要比牛奶的贵很多。 ★3、味道的差异 在味道方面,人们可能更乐于接受牛奶,因为羊奶中的膻味比较重。其中,膻味的形成与羊奶中游离的脂肪酸含量有关。 ★4、营养成分 羊奶中的脂肪颗粒大小仅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羊奶中的钙、磷、维生素含量要比牛奶的略高。 从营养吸收的角度来说,羊奶要比牛奶好,具体原因如下:

1、羊奶中的脂肪球和蛋白质颗粒仅有牛奶的三分之一,而且蛋白凝块又细又软,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羊奶的脂肪结构中的碳链较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高,呈现出良好的乳化状态,所以人体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但在我国,牛奶的加工工艺要比羊奶成熟,里面可以添加了更适合人体的营养物质。因此,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要比羊奶强。在这点上,牛奶是占很大的优势的。 综上所述,羊奶和牛奶各有千秋。在选购上,买牛奶的人比较多,但人们也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

各类茶饮料的加工技术

各类茶饮料的加工技术 张典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茶叶的原产地是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把茶叶这种健康的饮料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随着茶叶的漫长发展,茶饮料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关键词:茶叶种类;加工技术;发展史。 中国的茶类是世界多多的,茶类归纳起来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中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叶的加工从最早的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造团饼—龙团凤饼—蒸青散叶茶(绿茶)—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现代在加工茶,茶叶加工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我国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总体上还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在消化吸收国内外茶叶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产业的实际,开展茶叶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和技术集成是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的实践,包括:新型茶叶加工设备的研制;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建;四种典型外 1 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史 1.1 采食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从神农时代算起,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草衍义》记录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奇解”。可以看出,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1.2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磨碎 生煮类似现在的煮菜汤,用茶来当做菜。《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现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俗。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槚,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 《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茶被利用作药治病,就像采集其他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1.3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母乳牛奶羊奶营养价值对比表 (1)

母乳、牛奶、羊奶、营养价值对比表发布时间:2014-07-18 点击数:775 (1)?为什么说羊奶比牛奶的营养价值要高,而且是最接近母乳的? 母乳、牛奶、羊奶 营养价值对比表

(2).羊奶为什么说是母乳的首选代用品? 羊奶的脂肪球大小与人奶相同、仅是牛奶脂肪球的1/3,羊奶的蛋白质结构与人奶基本相同,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某些可致过敏的异性蛋白的含量要比牛奶少的多。因此可以适合不同体质的婴儿,特别是肠胃较弱,体质较差或对喝牛奶拉稀或过敏体质的婴儿。

羊奶中还特别含有在人奶中才有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这是牛奶中所不含有的。临床医学证明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修复上鼻、支气管、肠胃等黏膜,对患呼吸道、肠胃道疾患的婴幼儿来说,羊奶粉无疑是最佳的食疗奶品了。 (3).喝羊乳的宝宝会“上火”吗? 喝牛乳的宝宝比较只喝羊乳的宝宝不容易“上火”。因为大多数在肠胃停留时间较长的食物,不易消化吸收,而造成胃肠蠕动缓慢,产生所谓“热气”,造成便秘“上火”现象。羊乳与人乳的分子结构细小,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易于消化吸收,(羊乳在胃中停留大约20分钟),所以小孩一般不会上火。 (4).为什么吃牛奶过敏的宝宝吃羊奶不会过敏? 根据统计在婴幼儿中,却有高达5%~8%的婴幼儿对牛奶等食物过敏反映。因为牛奶中含有含酪蛋白过敏源物质。所以羊奶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部分对牛奶过敏的婴幼儿的强烈需求,成为了目前羊奶的最主要消费人群。 (5).羊奶不膻吗? 月阳羊奶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脱膻技术、而保留了羊奶奶味香浓、纯正的特点,已经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6).为什么喝羊乳不发胖? 因为羊乳的脂肪与人乳相同,不仅脂肪球颗粒小,而且多为中链脂肪酸,极易消化吸收,羊乳的脂肪一般不会转化为人体脂肪贮存,所以喝羊乳不会发胖。

番茄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 以番茄为主要原料,利用高温瞬时杀菌、热破碎、真空浓缩以及冷冻澄清等技术,经过糖、酸的成分调整,生产出的番茄汁,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番茄汁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番茄红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合各类消费人群,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番茄汁高温瞬时杀菌果胶酶均质热破碎

1 绪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于健康和营养的目的,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现代医学和营养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饮料的花色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趋向营养、健康。果蔬汁饮料作为方便营养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而番茄汁由于其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深受人们喜爱,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用番茄制作的番茄汁饮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是山楂汁、柑橘汁软包装饮料成本的1/3~1/2,其成汁率高,每100千克番茄,可榨取番茄汁80~90千克。市场潜力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概述 1.1.1番茄的简述 番茄别名西红柿、番柿、狼桃、洋柿子、金苹果、爱情果等,为双子叶植物纲茄科番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国的热带雨林,大约与明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因色红形似柿子,故称西红柿,距今大约600年的栽培历史,不过在当时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种植。明人所著的《广群芳谱》中称它为“番柿”,书中介绍:“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花似榴,一枝结四、五实货或三、四实,堪作观,大伞火珠,未足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并且说它“生食之刺人喉”。直到十九世纪末,番茄才作为蔬菜被大众接受,我国人民普遍食用番茄,也不过百余年历史。 番茄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种类很多,按果形可分为圆球形、梨形、扁球形,椭圆形等;按果皮颜色可分为红色、粉色和黄色三种。我国栽培的品种主要有北京早红、青岛早红和武昌大红等。品质以形状周正、成熟适度、酸甜可口、果肉肥厚、无裂口、无挤压、无虫咬为佳。它既是蔬菜又具备水果的特征,素有“菜中之果”和“平民水果之王”的美誉。

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应注意什么

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应注意什么 目前全世界都兴起饮用纯果汁饮料,国内大大小小的果汁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这使国人不需走进百果园,不需等到水果成熟的季节,在家里就可以方便地品尝各种果汁饮料的风味。 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如何解决好果汁饮料钓生产技术是—个常新的课题。那么,果汁饮料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水果原料的选择厂家若直接选用成熟度适合和同种水果最香甜的新鲜水果来生产,这样做会复杂化,麻烦很多,所以可以选择大厂家生产的浓缩果汁、果酱来生产,这样会简单、方便得多,质量也有保证。 如果选用新鲜水果来生产,就要注意水果的成熟度,成熟的水果才会芬芳香甜,最香甜的水果的成熟度在八至九成的时候,太熟了也不适合生产,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熟臭味。番石榴酱的生产就是最好的例子,未成熟的番石榴硬似石头,难以破碎且无味道;成熟度合适的番石榴易生产,且整个车间都充满番石榴芳香的气味;过熟的番石榴既生虫,又发出一种让人非常难受的似在烈日下曝晒烂果发出的味道。所以第一关选择原料的成熟度和同种水果的不同品种很重要。 防残留农药首先要了解加工的水果是否经过喷洒农药来灭虫。如

确实喷过则要采取除农残措施。方法是用0.3%—0.6%的稀盐酸浸泡20分钟→上毛刷喷淋机→流动清水漂洗。这样做可以把水果表皮的残留农药去除干净。注意防止乙烯利超标现在很多饮料厂都喜欢自己制造芒果酱来生产芒果饮料,因芒果多是用乙烯催熟,所以芒果表皮及果肉均会含有大量的乙烯,稍不注意就会使产品的乙烯利超标而不合格,还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是:臭氧跟踪中和法。削了头尾的成熟芒果先浸泡在第一反应池,该池的水是先流经会产生臭氧的电水管,使水含有一定量的臭氧。此时的微量臭氧既可把芒果表皮的果肉的乙烯中和干净,又可以把芒果表皮的细菌彻底消灭。2003年笔者为韩国商人生产浓缩芒果汁时采用止法,经我国省一级的商检及韩国的商检都证明产品的乙烯含量不超标。 高压均质十分重要高压均质不单是为了产品亲和性好,不产生沉淀,也不单是为了使产品口感细腻,高压均质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将水果的多种酯类芳香颗粒进一步细化,使人们饮用时感觉非常芳香,怪不得生产饮料的行家经常说:“果汁行业的竞争实质是均质效果的竞争。”海南某集团公司为了生产优质的芒果汁等饮料,不惜重金从美国引进60MPa以上的高压均质机,笔者亲口体验过其均质后的效果,均质前口感香味不觉得怎么样,但均质后不单口感细腻,而且香味增加了几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