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活动实施的一致性-最新文档

保持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活动实施的一致性-最新文档
保持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活动实施的一致性-最新文档

保持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活动实施的一致性

笔者最近在南昌市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

观摩了一节研讨课,执教者是一位市青年骨干教师,执教内容是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下学期unit3 My School Calendar,Read and write。评课时,多位教师对此堂持肯定态度,认为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师生、生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但同时对于目标句型的教学由词汇到短语再到句型训练的设计是否恰当,以及invitation格式教学的缺失提出困惑。

笔者也进行了评课发言,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活动实施一致性的前提,对执教教师的表现以及课堂设计和课堂效果进行了赞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

首先来看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举行Easter Party的邀请函。Easter是一个西方节日,涉及的节日活动也是离同学们生活距离较远。

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邀请函,完成练习。

要求学生能够参考例词,写出核心句You’ll… We’ll…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e’ll… You’ll…并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西方复活节的文化知识,开拓视野。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1.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词汇will, roll Easter eggs, look for eggs, eat chocolate eggs, meet the Easter Bunny。

2.熟练运用句型We’ll… You’ll…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再来看看主要教学环节。

1. Free talk, what holidays do you know?

2. Watch a video about Easter, then pick out the right pictures.

3. 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will Robin and his friends do at Easter Party?

4. Read and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 then read the phrases.

5. Tick or cross.

6. Read the text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7. Consolidation,make an invitation of Children’s Day.

初看一下,就能感觉到此堂课条理明晰,简单有序。导入阶

段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对于各种节日的知晓情况,并让学生使用I’ll do something…来进行交流,进而导入主题Easter。新授阶段,教师通过video和pictures,让同学们感受Easter及其活动,并学习单词。再通过判断图片和将图片排序的方式学习课文和动词短语。然后完成tick or cross的练习以及跟读课文并模仿。最后,教师改编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课文中的birthday party改成Children’s Day,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invitation。

我们来看看设计这些教学环节的意义。第一个环节,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再由旧知引入到Easter。第二个环节,通过观看video来了解复活节的知识,再通过选择正确的图片来进行检测和巩固。第三个环节,初步感知文本。继续利用上个环节的图片,听课文录音,了解Robin的复活节舞会会有些游戏活动,选择正确的图片。第四个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授阅读策略,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让同学们再把之前选择的正确图片按照课文的内容排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再通过图片跟读本课的目标短语。第五个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判?嗑渥拥亩源恚?掌握文本细节。第六个环节,让同学们跟读课文,注意模仿Robin的发音,培养孩子们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增加趣味性。第七个环节,创设合适情境,让同学们整合目标语言,最终运用到实际语言交流中,培养同学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上,教师并没有过多凸显自身,而是利用简单却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引领同学们走进文本内容、感知文化魅力、运用语言交流。综观整堂课,教学环节可谓简洁,但各个环节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也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学活动始终保持着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所以,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好课。

笔者也审视过一部分教师,为追求公开课的效果,心里只想着“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风采;只想着教学环节怎样出彩,着眼于利用多媒体、教具设计,着眼于如何组织活动更出彩,怎样体现“小组合作”等等,教学过程因为繁多的教学活动而变得目标分散,整个课堂显得很热闹,但课后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却茫然了。其实,他们忽略了应该“教什么”更合适。

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所以,如何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再结合学生学情分析,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才是我们教师组织课堂的依据,是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于是,回到之前几位评课教师提出的关于目标句型的教学由词汇到短语再到句型训练的设计是否恰当,以及invitation格式教学的缺失等困惑。课程标准并未对此有明确要求。其实,大家的困惑更在于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同,造成设定教学目标的偏

差,进而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中“不忘初心”。当然,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目标的设定并不等同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预设与生成总是有距离的。因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姓名: 刘慧 科目: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任课老师: 段兆兵 任课时间:2010.2-2010.6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课程与教学论,刘慧) 【摘要】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使课堂有序进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目前课堂教学目标仍存在的空泛性、片面化以及学生主体的缺失等问题,值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标表述性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依据的重要文本,在侧重行为目标的同时,表现性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应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学系统环境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发展的总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的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变化的预期。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教学目的、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五个层次有机联系构成了教学目标体系。其中,课堂教学目标处在教学目标的最低层,是最具实践性、操作性和具体性的目标,它直接指导着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的,包括思维、情感和外显的行动。当这样看待教育的时候,教育目标很显然就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的行为变化的种类。”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成果,即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完整性。 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有利于全面指导教学过程,二是有利于教与学。 1. 全面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起指导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上有规定性的功能。一项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落实的过程。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避免盲目性。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保持课程方向的明确性,保持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另作随意解释。 2.有利于教与学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切把握,有利于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编写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合理的评价,这无疑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策略。运用目标标准判断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教师切实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上得与失,以便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明确了学习目标,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确定学习重点,增加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性与积极性。 既然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因此设计教学目标需要剖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从而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与不合理性。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充分注意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目标为统领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或以教学内容促成目标的达成都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是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 第三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1)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1)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2) 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和策略 (3) 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 (3)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 (4) 三、地理教学目标陈述新策略 (6) 第三节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 (7)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7) 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7) 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7)

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地理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的描述。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 作者应用至少 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目标的设计”。显然,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出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系统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其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导向功能。 2.评价功能 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而调控矫正的参照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过于抽象,教师无法把握客观、具体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很大。用全面、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可以保证评价的效度、信度。 3.激励功能 “学习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学习需要系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与社会或教育者所期望达到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要缩小自身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实质上就是学习者的需要。在教学开始之初,向学生明确而具体地陈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反馈功能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原理,教学过程必须依靠反馈 进行自动控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 讨论、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一)目标体系不全面 , 偏重认知目标。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促进学生

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 施的前提,是评价一节数学课实效性的尺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经常产生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二是教学目标制定过多,三是目标制定过咼。要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四点。 、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 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 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二是过程与方 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 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 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三是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 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 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 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学生学习任何 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 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 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态 度,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要系统的设计教学目标,先用 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 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 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 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 丿卜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 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常要分析、阐述的 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 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 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题,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泰勒(1950)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在泰勒的影响下,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在他的那本简短而可读性极强的书中,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 做什么。”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 1.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有学者(朱敬先,1987)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表1认识领域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就会有的放矢,课堂环节可能会更合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那么,怎样确定课堂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呢?一般地,我认为教学目标只有两个: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就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好。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中学了什么。才可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下面我简单谈几点在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空间,营造运用知识的氛围,发掘运用知识的源泉,这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加强,思维将会更有条理,创新意识将会更加强烈。 二、让学生学会思考 我们要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抓住关键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更要教会他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我提倡在同伴、小组里要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要激发学生针对文章,多提与众不同的问题,这样,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你学会了,掌握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更丰富了,更能扩展思维空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落花生》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以下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标准,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承受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规范。既宏观又具体地表述教学后的预期行为变化、成长状态。 虽然我们的教学已步入新课程,但在教参、教案、示范课、研究课等各自教学目标陈述上仍存在很大差异。当前,陈述目标这个原本平常的工作,不少教师却困惑不解。设计教学目标最终要以目标陈述来体现,能否科学、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而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却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下面是笔者对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如何陈述的一点思考。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陈述的不应当是教师打算做什么。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如何陈述在词语选择上,不再使用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动词,如“培养”和“使学生”,而是使用以“学生”为主语的动词来描述目标。 第二、教学目标要小。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其实指的是课堂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宽泛,学生在某课时内完不成。比如:”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这些看似很“大气” 的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因此,学习目标应切合课堂教学活动实际。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我们就不要了,而是要时刻记在心间,分解在阶段性目标中。小的目标一一达成了,大的目标当然水到渠成。 第二、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准确、具体,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条件要具体、目标要明确、形式要适当) 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一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表述。如:“能利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熟练掌握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应该避免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培养学生……精神”、“学会……”等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就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可评价的,例如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

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 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效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用词

有效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用词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 2、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尽量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 二、目标的结果分类 1.结果性目标:——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2.体验性目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的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分级 1.知识方面: 知道(或了解):对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图形和图表上; 理解:对重要的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对揭示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原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表达。掌握:指能够运用已经知道的理解的概念、原理等说明同类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2.技能方面 初步学会:指能够模仿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操作任务。(会演示地球仪……) 学会:指能偶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技能操作任务,或者对操作中的一般错误予以识别、纠正等。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 四、具体用词 1.知识方面(结果性目标): 了解水平—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 应用水平—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 2.技能方面(结果性目标) 模仿水平—模拟、模仿、重复、重现 独立操作水平—绘制、测量、查阅、计算、试验等 迁移水平—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3.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 反应(认同)水平——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 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 (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知学导练”模式之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好比汽车的方向盘,飞机的导航仪,是一节课的起点,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教学目标如此重要,设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通观全局,前后勾连 不但要考虑学科课程目标,本课时在这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在本单元中的位置,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以及通过上课可能达到的高度。 上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教学目标: 1、文本解读:全文共84个字,却用10个字交代了明确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们可以借助写作背景还原作品语境,理解作品,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从写作方法上可以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融情于景、于议的方法;领会“写月不见月”的写景妙处。从文本内容上学习作者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清高孤洁的人格,体会作者即出世又入世的思想。但我认为这篇散文最独特的地方,也就是流传千古的原因是:文章短小,但主题深远。在我国,文章本来是载道的,诗歌是言志的,词才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主题都比较明确,词的意义比较幽微。很明显这篇散文作者借鉴了词的创作方法,用短小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感情。 2、教材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7课《短文两篇》的一篇,另一篇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本单元入选的诗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单元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外,同时,要培养八年级学生感受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课后有这样一道作业题:“两篇所写的都是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制定目标时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常识,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自己疏通文意。学生也已掌握了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比如批注法、知人论世法、语码解读法。本文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文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的基 本含义、种类、特点。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和特点。 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能根据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设计一项综 合投资安排。 能概括出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 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企业投资提出建设 性意见。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积极投资。 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 ?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从国家的角度,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认识投资 的意义。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臵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主题提出的原因: 教学目标是建构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才是课堂的“指挥棒”。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可以发现,当前的英语课堂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且常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回顾以往: 1.总体状况:课程改革前——重谈“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课程改革后——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 2.产生的问题:各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厚重;教学目标定位泛化。如…… 情感价值、目标态度的达成后面会谈到。 三、概念:

1.何谓教学目标?(1)宏观(2)中观(3)微观 2.各层次目标间的关系。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具体阐述。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目标定位不能有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而教 2.检查与反馈功能检测什么如何检测 3.完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 1.共性与个性 2.显性与隐性 3.预设与生成 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1.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语言认知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语言文化目标;语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前提:理解《课标》内涵;较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多考虑教学双方特点; 3.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准确与完整;可以对教材做适度再开发; 4.教学目标设定方法:首先考虑语言认知和语言能力;适度挖掘语言文化和语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目标描述:让学生成为主语;一定要具体明确。(后面例谈。) 七、例举教学目标的设定: 1.看一个课例和目标描述。 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定的不同教学目标——My Family

第三章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案 (共2次课,4学时) 一、授课题目第三章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能识记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 2、能知道教学目标陈述方法有哪些?请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3、能针对某一具体课堂教学任务,正确设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陈述的方法以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目标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辅以生动的幻灯片 2、讨论法:寻找适当的小学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最佳课堂教学目标。 五、学时分配 4学时 六、教学过程(详见讲义) 七、作业 1、教学目标陈述方法有哪些?请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2、能针对某一具体课堂教学任务,正确制定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八、参考资料 1、王本陆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https://www.360docs.net/doc/bb3023801.html,/wlkc/xinlixue/dishizhangdierjie2.htm

《教学设计》教案 “我尊敬那些清楚地知道他们目的的人。世上所有的不幸,大部分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发生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目标。他们肩负建设一座塔的使命,但在打基础时并不比搭一个窝棚花更多的力气” ——歌德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朱慕菊(基教司副司长) 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顾泠沅(上海教科院)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第三章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导入: 一天,王老师带领同学去郊区农村参观。出发前,他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布置了任务。(1)“你们主义观察鼓舞的生长情况,看那里有什么,长得怎样?”(2)“你们注意观察蔬菜和水果的生长情况。”参观结束后,王老师让同学们分别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一般都写得比较详细、具体和生动;接着,又让第一组同学描写蔬菜和水果的生长情况,让第二组同学描写谷物生长情况,结果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印象,大多数学生的叙述是含混、模糊的。 启示:这是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实验。实验表明:目标的指向作用对学生的观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见,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与陈述在有效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教育学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教学目标随着程序教学的发展而受到广泛重视。 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同时也起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情境中经常有三个英文单词与之对应:aim—教育宗旨、goal—教育目的、objective—教学目标。 从教育的不同层面,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多种表达形式,如图: (1)教育宗旨:涉及教育理念、有关教育的哲学观念、学校的社会角色、学生的学习任务等,由教育专门委员会、专家小组或社会决策者来完成,其陈述的语言往往是描述性的或含糊不清。 (2)教育目的:从国家、地区社会要求的角度出发而定的。指学生在学校中应该达到的教育水平,它的制定由教育专门小组、教材编写组或地区教育机构。 (3)教学目标:在学校教育目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将完成的具体教学目标。它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A、培养方案的目标: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陈述要科学严密,要具体明确,要切实可行。 ⑴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评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为此,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反例:1、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2、培养学生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3、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应该是隐含的。 比如:初中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有:“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⑵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 1、整体把握并能复述课文。 2、在朗读中品味“我”冒险、脱险时的心理感受。 3、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以父亲、小伙伴等为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目标设定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 ⑶行为对象。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行为对象要明确。这样就会明白去做什么。 例如: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演讲词语言感情丰富、富有鼓动性的特点。练习写演讲词,学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⑷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知识与技能”领域多是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两方面。

关于教学目标设定的几点反思

培训心得 ——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的反思作为一名半途出家,进入教师队伍的门外汉,这两年一直是摸索着战战兢兢地做着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有许多似懂非懂,更有许多“盲区”被我忽略。这次90学时的培训,徐俊老师和吴小蓉老师都提到了关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深刻剖析了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回想自己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对目标设置的“走形式”,和目标达成的“不及格”,真想找个地缝往下钻。结合两位老师的精辟分析,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自己这样几点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设置太大。以前常认为教知识,更要教做人,所以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常常设置“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这类的教学目标。但是这种目标范围太广,概念模糊。课堂上目标达成与否无法体现和评价,所以这一目标的设置就其实毫无意义。 第二,对本册教材研读不够,对本册学生掌握的重难点不清楚,对本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明确。如二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学生需具备默读的水平,《卡罗尔的小猫》是第一篇默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学会默读的方法,而且达到一定的速度。然而这篇文章相对较长,中低水平的学生读完就花了好多时间,结果为了达成学会默读的目标,使得一课时的内容上了两课时。听了吴小蓉老师对低中高段的默读要求的分析后,才发现自己没有把握好教材,在

目标设置的时候拔高了要求,从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问题。 第三,课堂教学忽略了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成了摆设。这在我第一年执教的时候特别明显。为了完成教学环节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整个课堂的互动,更不用说完成教学目标了。教字、识词、朗读,都是为了走过程而进行,没有真正让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看是否达成目标。所以我说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是“走形式”,而目标的达成都是“不及格”。 第四,忽略了单元目标和单元主题。在设置目标时候,我往往忽略课文与单元的关联性,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模糊不清,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并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应像徐俊老师说的,应该把课文当例子,不是为了让学生学懂这篇课文的内容,而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应用到语言中去。 这次培训使我获益良多,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类的学习培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不至于误人子弟,“毁人不倦”。

第一章教学目标的陈述

第一章教学目标的陈述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是:力求使三维目标的表述合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观测性、可观察性,以有利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要避免传统的“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此类陈述的教学目标,因为“理解”、“提高”的测量比较困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可以灵活采用以下三种目标陈述法. 1.行为目标四要素陈述法 行为目标表述模式指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马杰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一书中阐述了行为目标的四要素表示法: ①行为主体:学生,通常“学生”两字可以省掉; ②行为,行为表述指表述学生可观察的、具体的行为.行为表述力求避免使 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因为把握这些 词语的意义, 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 这就会给教学 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 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判定”、“解决”、“能”等.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 是使用动宾结构,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 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③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通过具体例子……”、“在实际情境中……”等. ④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 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马杰行为目标表述举例说明如表1所 示.

视具体情况,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有时可以省略. 2.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 尽管马杰的行为目标避免了传统目标表述的模糊性,但它只注重可观测的外部行为,而忽视反映内心活动的心理过程,这种陈述法还是会回归重认知轻情意,重结论轻过程的老路,所以格伦兰提出了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即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 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 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这里的“理解”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每个人掌握的标准不一,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对教师的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到底在哪里促进“理解”,所以需要用可以证明“理解”水平的行为实例进一步说明,如“.a用自己的话转述指数函数的定义;.b能根据给定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其是否是指数函数;.c能区别指数函数和指数式函数”,有这三个实例的补充,通过显形的外部行为“转述”、“判断”、“区别”,概括性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不可捉摸的了. 格伦兰的内外结合观, 不仅避免了用内在心理术语描述目标的抽象性和模糊性, 同时也防止了行为目标可能产生的机械性与局限性, 所以许多心理学家都比较支持格伦兰的观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给出了“了解”、“理解”等数学行为的外显行为水平,如下表2.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 业务培训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 (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 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地位作用及功能 (一)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