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蓝耳病控制现场案例分析勃林格方树河ppt课件
勃林格蓝耳

目前我们流行的PRRSV毒株变异程度如何?不同毒株同时存在是否会发生重组?作为RNA病毒,PRRSV的基因在合成时容易出现内在性错误,可出现点突变、删除、添加和毒株间基因重组,因此PRRSV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
但迄今为止在中国仅发现美洲株PRRSV,各地分离到的不同毒株的基因存在广泛的变异,其毒力各部相同。
但根据毒株的致病力不同,可将其分为弱毒力、中等毒力毒株。
弱毒力毒株部导致或导致部严重的临床症状,中毒力毒株会导致母猪流产和仔猪呼吸困难,强毒力毒株则会导致猪只死亡(当然,目前尚没有严格的毒力强弱的界定条件)。
蓝耳病毒不会像流感病毒那么容易进行重组。
试验证明两中毒株同时进入一个机体后,其中各将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唯一能够繁殖的毒株,而另外的毒株则最终消失,但机理尚部太清楚。
并且两个毒株的差异越大,两者之间部相容的程度就越高。
从临床角度,如何判定猪场感染了蓝耳病毒活猪场处于蓝耳病毒处在不稳定状态?如果存在以下三个条件,应该怀疑PRRS的存在:第一:生产的任何阶段出现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抗生素效果部不理想;第二:公母猪有繁殖障碍现象出现,主要使母猪;第三: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在荷兰,认为符合以下三项中任意两项,再加难以控制的呼吸道症状,再临床上可怀疑使猪蓝耳病:1、母猪厌食后,继而出现产死胎达20;2、流产达8%;3、仔猪断奶前死亡率达年26%。
蓝耳病在一个猪场内为什么会反复发作?猪场爆发PRRS后,有了抗体且猪群表面上趋于平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以方面有一部分猪发生持感染,并不断排出病毒。
另一方面猪群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亚群,包括隐性携带病毒猪、先天性感染猪、未感染猪、易感猪。
这使得病毒的循环成为可能。
发病后一段时间,猪的免疫水平逐渐下降。
一旦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再次接触到PRRSV,则猪场会又一次出现PRRS病例,但情况较为温和。
随着免疫水平的再次上升,则发病慢慢停止。
这种情况循环往复造成猪场反复发生蓝耳病。
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ppt

3 疫情报告 3.3 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 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3.4 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 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 政管理部门。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 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3.5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按 规定公布疫情。
第五部分:规定了疫情处置的程 序和方法。
4 疫情处置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 4.2.5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第五部分:规定了疫情处置的程 序和方法。
4 疫情处置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 4.2.6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评估。
第六部分:提出了预防疫情发生 的技术措施。
5 预防控制 5.1 监测 5.1.3 监测范围 5.1.3.1 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 调运的生猪。 5.1.3.2 对种猪场、隔离场、边境、近期发生疫情 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进行重点监测。
第六部分:提出了预防疫情发生 的技术措施。
第二部分:规定了本《规程》的 内容和适用范围。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 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019年猪蓝耳病与混染症.ppt

+神经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角弓反 张、昏迷侧卧、运 动失调、泳肢
(2)、病死仔猪:呼吸器官水肿 +扁桃体水肿+淋巴结肿大
鼻卡他、喉肺水肿 颌下淋巴结和肠系 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明显
+肝变性坏死+脑膜充血+胸腔积液 (3)病原检验
大量透明液
①无菌取病死猪肝、脾、淋巴结进行菌检和培养,未见细 菌。 ②取病猪血清进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抗体,结果猪蓝耳病 抗体和猪伪狂犬病抗体均为阳性;猪细小病毒病抗体为阴 性。
+心肌炎+淋巴结红肿+流产胎儿弱仔胸腔积液
心冠脂肪和 心肌内外膜 散布出血点 腹股沟淋巴结和 肠系膜淋巴结红 肿,切面多汁, 边缘出血 胸腔积有大量透明液 体
(3)病原检验:无菌取病猪血液,病死猪扁桃体、肺、肝、 脾、肾、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病原检验。 ①细菌学检验:上述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均未见细菌。 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试剂盒)检测病猪血清,结 果病猪均为PRRS抗体阳性。 ③取病死猪扁桃体做猪瘟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结果病死猪 均为猪瘟阳性。 综上,确诊猪病为猪蓝耳病与猪瘟混染症。
心肌、内 外膜严重 出血 肺充血、水肿、 肺小叶肉样变、 间质水肿、增 宽、肺切面排 泡沫液 肾表散布针尖 状出血点
+膀胱与胃底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大
粘膜点斑状出血 切面大理石样变
(3)病原检验:
①取病死仔猪肝、脾,淋巴结进行涂片染色镜验, 分离培养,未见细菌。 ②应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检测发病仔 猪和流产母猪血清抗体,结果猪蓝耳病血清抗体 均呈阳性。
(3)、病原检验
①取病猪血清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猪 蓝耳病抗体和猪圆环病毒病抗体均为阳性, 猪瘟抗体为阴性。 ②无菌取死猪实质器官进行菌检和培养,未 见细菌。
蓝耳病研究进展课件

综合防控措施
研究蓝耳病与其他动物疫病的协同作用,制定综合 防控措施,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前景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与技术突破
加强病毒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 等跨学科合作,利用新技术手段研究蓝耳病。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防 控经验,提高全球蓝耳病防控水平。
病毒变异的新发现
变异类型
病毒变异主要表现在病毒基因组序列、病毒抗原性和病毒毒力等方 面。
变异影响
病毒变异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变 化,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
监测与控制
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和控制是预防和控制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和基因治疗等。
蓝耳病研究进展课件
• 蓝耳病概述 • 蓝耳病研究现状 • 蓝耳病最新研究成果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蓝耳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特点是持续发热、呼吸困难、耳朵发蓝等症状。
02
该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
染其他疾病。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 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 扩散。
03 蓝耳病最新研究成果
新型疫苗的研发
疫苗种类
新型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 位疫苗等领域。
疫苗效果
新型疫苗在实验条件下显示出较高的免疫原性和保护 效果,能够有效地预防蓝耳病的发生。
安全性
新型疫苗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被证明是安全的,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猪蓝耳病PRRSV(猪病学第十版读书笔记)PPT课件

5/20/2021
3、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 PRRSV不感染人或者人源细胞,因此,对公共卫生没有影 响。
• 持续感染: • 猪感染PRRSV后表现为慢性、持续感染;
病毒感染后100-165d即可检测到感染性 病毒粒子,扁桃体和淋巴组织中含量甚 高;持续感染与猪被感染时的大小无关; 持续感染动物体内PRRSV的变异率
5/20/2021
4、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播途径:
主要经鼻腔、肌肉内、口腔、子宫和阴道 等途径传播;相同的感染剂量、不同的感 染途径对猪的感染力不同;也可经胃肠道 外感染途径,包括剪耳、断尾、修牙、打 烙印、注射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标准饲养操 作感染;和病猪撕咬;间接传播:污物、
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的繁殖障碍; ➢ 感染未免疫猪群时,则全群猪都会受到感染; ➢ 毒株抗原发生大的变异时,地方性流行变为暴发
5/20/2021
6、临床症状clinical signs
➢ 流行性传播Epeidemic infection;
✓ 母猪Sows ✓ 公猪Boars ✓ 哺乳仔猪Suckling Pigs ✓ 断奶和生长猪Weanling and Grower Pigs
➢ 新生仔猪病变 ➢ 胎儿病理变化 ➢ 亚洲的特有病变
5/20/2021
8、诊断diagnosis
5/20/2021
➢ 病理学评价
✓ 间质性肺炎; ✓ 淋巴结肿大;
8、诊断diagnosis
➢ 病毒分离
猪蓝耳病流行原因剖析及控制策略

另 外 该 病 毒 毒 株 众 多 ,大 部 分 猪 场 使 用 的 疫 苗 毒 株 与 发病 毒 株 较 为相 似 ,接 种一 次 活 疫 苗 ,相 当于 让 猪 群 自然感 染 一 次 蓝耳 病 ,但 猪 只 产生 抗 体 需要 一 段 时间 ,在抗 体 空 白期依 然 可 以感 染 。 同 时免 疫 疫 苗 后 ,绪群 会不 断排 毒 ,增加 感染 风险 。
疫 苗的 滥 用也 促进 了PRRSV (蓝 耳病 病毒 )的不 断 变 异 和进 化 ,让 疫 苗 防控 难上 加难 。2012年 出现 的 NADC30一like毒 株 ,相 比经 典蓝 耳 病毒 株 表 现 为更 强 的致 病 力 ,让 猪群 在 发 病早 期 发 生 高 热 ,并 形 成 严 重 的病 毒血 症 。给 猪群 使 用现 有 的5种 常 用疫 苗毒 株进 行 免疫 ,对NADC30一like毒 株基 本 无效 ,无 法对 猪 只形 成可靠 保护 力 。
另一 方 面 也 与 猪场 在 蓝耳 病 防控 方 面认 知 误 区有 关 ,尤其 是 对 疫 苗 的认 知 较 少 ,过 度 迷 信 或滥 用 蓝 耳 病疫 苗 ,给猪 场 防控 带 来 巨大 风 险。
目前 猪场使 用的 疫苗分 为两大类 :一 类为灭 活苗 , 另一 类 为减毒 活疫 苗 。很 多猪场 在不清 楚猪场 蓝耳 病感 染状 态 的情 况下 ,盲 目使 用活疫 苗 。如 果猪群 正处 于蓝 耳 病 感 染 的潜 伏 期 ,这 种方 法 将 加速 促 进 蓝 耳病 病 毒
很 多猪场 没有 及时淘 汰带毒 经 产母 猪 (蓝耳病 检测 抗 体 (S/P值>2.5),没有 淘汰蓝耳 病 引发的严重呼 吸道 症状 以及 无治疗 价值 的猪 只 ,导 致蓝耳 病在 猪场 内部形 成循 环交叉 传播 ;同时猪场 频繁地 外来 引种 ,但缺 乏行 之有效 的隔离和疾 病驯 化措施 ,导致 猪群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