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 胆碱酯酶

讲解 胆碱酯酶
讲解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一个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简称为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一、基本概述

胆碱酯酶蛋白分子表面的活性中心有两个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部位,即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部位和酯解部位。酯解部位含有一个由丝氨酸的羟基构成的酸性作用点和一个由组氨酸咪唑环构成的碱性作用点,两者通过氢键结合,增强了丝氨酸羟基的亲核活性,使之易于与乙酰胆碱结合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①乙酰胆碱分子结构中带正电荷的季铵阳离子头,以静电引力与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相结合;同时乙酰胆碱分子中的羰基碳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的丝氨酸的羟基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复合物。②乙酰胆碱与胆碱酯酶复合物裂解成胆碱和乙酰化胆碱酯酶。③乙酰化胆碱酯酶迅速水解,分离出乙酸,酶

的活性恢复。

正常范围:比色法:130~310U/L;

酶法: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

检查介绍: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酸胆碱。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酶,它的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如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介质。当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发挥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作用。随后,乙酰胆碱即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

二、临床诊断

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脂肪肝患者除有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及胆固醇和αpo-B明显升高外,血清胆碱酯酶也明显升高,有推断:高脂血症时脂肪酸合成和转换增加,导致肝中酰基CoA积累,继而产生酰基胆碱等,因此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可能系过多底物诱导肝合成酶增加的结果,脂肪肝患者CHE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是脂肪肝患者又一突出的生化指标.此外,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增高还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肥胖,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

情程度和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建议去医院做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上述疾病.

肝炎患者检查胆碱酯酶的意义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特异性较差,除可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正常人血清胆碱酯酶用比色法测得含量为130~310单位/升。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1、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

3、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4、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特别是肝昏迷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5、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

血清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

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临床测定的胆碱酯酶亦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和白蛋白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肝病越严重,胆碱酯酶下降的幅度越大,甚至胆碱酯酶比白蛋白在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肝硬化患者在输血或血浆蛋白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出现暂时升高或恢复正常,而胆碱酯酶则不受影响,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胆碱酯酶在反应肝硬化程度上是一个灵敏、稳定的指标。胆碱酯酶是肝脏病变后惟一下降的酶。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1)急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2)慢性乙肝:慢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肝患者相似。

(3)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4)亚急性重型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迷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5)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

(6)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胆碱酯酶明显降低,慢性胆道疾患,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胆碱酯酶降低。

(7)有机磷中毒、营养不良、感染及贫血也可使胆碱酯酶降低。(8)脂肪肝、肾脏病变、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

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减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在1例昏迷病人诊治中的运用体会

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在1例昏迷病人诊治中的运用体会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中毒机制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从而失去分解乙酯胆碱的功能,致 使乙酯胆碱在其生理作用部位积聚,发生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一般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50-70%;中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30-50%;重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一般30% 以下[1]。我院成功抢救一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13岁。不明原因晕倒伴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心慌3小时,于下午15:00 入住儿科病房。体检:T35.6℃,BP90/60mmhg,HR78次/分,神志清楚,能回答问题,瞳孔 稍小,对光反射存在。即给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钠10ml,头孢噻肟钠4g治疗:15:20大便失禁:糊状,恶臭。大便镜检:黄、稀。急查血象:WBC38.4×109/L。N76.6%。按“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脑病”治疗。15:40患儿突然昏迷,叹息样呼吸,面色紫绀,HR90 次/分,给吸氧,吸痰,静推20%甘露醇150ml,10%葡萄糖酸钙10ml,10%葡萄糖250ml, 丁胺卡那0.4g,地塞米松10mg抗炎,抗感染治疗。16:00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气管 插管,同时上呼吸机。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mg,去甲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静推,1分钟后心跳复苏,HR92次/分。我在管理呼吸机运行过程中观察到患儿瞳孔针尖大小,多 年的急诊科工作经验,凡是临终病人或心跳骤停的病人瞳孔都是散大固定的。除有机磷急性 中毒死亡者外,再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头发湿透,心里不免产生疑问,会不会是有机磷中毒, 向院专家组建议是否为有机磷中毒,但其家长坚决否认有有机磷接触史,否认家中有有机磷 农药及中毒诱因。其母认为患儿头发湿透是因晕倒在卫生间地面潮湿有水所致。心中存在疑 问就带着问题去找答案。随即又观察到患儿双侧小腿腓肠肌肌维颤动现象,简直是如获至宝。瞳孔针尖大小,头发湿露,皮肤潮湿,肌束震颤现象是典型的有机磷中毒症状。遂再次向专 家组建议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 实验室指标,也是判断中毒程度,治疗效果以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2]。急诊头部CT排除 了颅内出血及颅内肿瘤病变。同时抽取患儿及其母亲血液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患儿胆 碱酯酶活力0单位,其母亲胆碱酯酶活力45单位。我院采用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测定试纸其 正常值为30—80单位。确诊为有机磷中毒。患儿仍昏迷,瞳孔针尖大小,改用阿托品0.3mg,5分钟静推1次,20:30患儿出现人机对抗自主呼吸恢复,瞳孔开始散大0.3mm,撤离呼吸机,阿托品10mg每5分钟静推,21:15患儿神志恢复,否认有有机磷中毒史。经阿托品解磷定及支持治疗,患儿胆碱酯酶活力逐渐上升为8单位、23单位、30单位、38单位。次日上午9:00患儿向其父亲承认于昨日中午自服农药--虫敌约15ml(属辛硫磷类有机磷杀虫剂)。经用 阿托品,解磷定,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住院13天痊愈出院。随防1年患儿智力、健康状况 如常。 2 诊治体会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接诊医生过度强调农药接触史,观察病情不仔细,轻视客观 体征是误诊的原因。患儿就诊时神志清楚,症状不典型,有意隐瞒毒物接触史造成诊断困难。急诊科护士是工作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医生掌握、了解病情变化的前哨兵,对每一位诊 断不清的急危重症患者认真仔细地观察其临床体征的变化,从蛛丝马迹中捕捉某些特异性体 征作为诊断依据或迅速提供线索为正确诊断提供帮助。该患儿在心跳呼吸停止心脏复苏后, 瞳孔无散大表现,反而瞳孔针尖大小,这一与临床不相符的症状要立即报告并根据瞳孔缩小 是有机磷中毒特征表现之一,要积极观察寻找其它支持症状,该患儿由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 持呼吸影响面部小肌群是否有抽动现象的观察。因为带着疑问仔细查找是否有肌束颤动现象,继而很快就发现双侧腓肠肌有颤抖现象。瞳孔缩小,多汗,肌束颤动是有机磷中毒的特征性 临床表现。如你不敢确定诊断应立即抽取患儿及家属的血液做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测定,尽 快明确诊断。本例病例正确诊治,成功救治,充分说明在临床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羟胺三氯化铁法 实验目的 1. 掌握三氯化铁比色法的实验原理、分析步骤及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2. 了解常见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注意事项。 3. 学会末梢血的采集。 实验原理 血液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分解为胆碱和乙酸。未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剩余的乙酰胆碱和碱性羟胺反应,形成红色羌酸铁络合物。颜色深度与剩余乙酰胆碱的量成正比。在波长520nm比色定量,由水解的乙酰胆碱的量计算胆碱酯酶活性。试剂和材料 蒸馏水 盐酸溶液(1+2) 碱性羟胺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PH=7.20) 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乙酰胆碱标准液分光光度计 10mL比色管 漏斗 恒温水浴箱,控温±0.5℃采血针头 血色素吸管 采样、运输和保存 用血色素吸管,取指血20μL,注入比色管中(事先加入0.98mL磷酸盐缓冲液),立即进行测定。 实验步骤 A 样品管+0.98mL 磷酸盐缓冲液+0.02mL全血37℃水浴5min +1.0mL乙酰胆碱应用液37℃水浴30min B 对照管0.98mL磷酸盐缓冲液+0.02mL全血37℃水浴5min +1.0mL水37℃水浴30min C 标准管1.0mL 磷酸盐缓冲液37℃水浴5min + 1.0mL乙酰胆碱应用液37℃水浴30min D 空白管1.0mL 磷酸盐缓冲液37℃水浴5min +1.0mL水 37℃水浴30min

水浴之后对A 、B 、C 、D 四个试管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加入 4.0mL 碱性羟胺溶液,充分振摇 2min ; 2.加入 2.0mL 盐酸溶液,充分振摇 2min ; 3.加入 2.0mL 三氯化铁溶液,充分振摇; 4.滤纸过滤,520nm 比色。 实验结果 表1-1 520nm 波长下样品的吸光度 样品编号 A B C D 吸光度 0.299 0.003 0.538 0.000 结果计算 ①计算酶活性的绝对值 带入得: Xs=7538 .0299.0003.0538.0?-+=3.149μmol Xs :水解乙酰胆碱的浓度,μmol(0.02mL ·37℃·30min); A :以 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在波长520nm 处样品管的吸光度值; B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在波长520nm 处对照管的吸光度值; C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在波长520nm 处标准管的吸光度值。 ②计算酶活性的相对值 Y=10060 .1149.3?=197 Y —酶活性的相对值,%; Xs —被测血样中酶活性的绝对值,μmol(0.02mL ·37℃·30min); Xc —正常人血中酶活性绝对值,μmol(0.02mL ·37℃·30min)。Xc=1.60μmol(0.02mL ·37℃·30min) 讨论 1.由于未在网上查到北京市居民胆碱酯酶活性的参考标准,遂以课件上浙江地区健康人胆碱酯酶活性绝对值作为参考。即:女:3.19 ± 0.398 μmol ;因3.149μmol 在3.19 ± 0.398 μmol 的区间内,故该样本的胆碱酯酶活性属正常范围。 2.各组所测数值偏差较大,可能与操作差异如采血时间、振摇是否充分、加热时间等导

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意义---经典版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 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 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全血及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所有51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除毒物、应用双复磷或氯磷定、阿托品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72、96、120 h及出院时抽末梢血测定全血及血清ChE活性,并于同期测定37名均为健康者血ChE活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全血、血清ChE活性在中毒患者治疗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轻度患者的全血ChE活性恢复较快,至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的全血ChE活性于治疗后24 h降至最低,于48 h缓慢回升,至出院时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例死亡患者全血ChE活性持续不回升。血清ChE活性值波动较大,分布较离散,恢复相对较快。结论全血ChE 活性是对急情有机磷中毒进行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ing regular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and seru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Methods All of the fifty-one cases of AOPP were given cleaning poison,administrating ujophosan or protopam chloride,atropine and acitively assistant treatment.They were respectively detected 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and serum from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before therapy and at the time of 6-12,24,48,72,96,120 h after therapy and discharge.And at the same time thirty-seven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ere done the same thing to act as normal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and serum in mild,moderate and seve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rapy(P<0.01).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in mild group recovered quicklier than tha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group after therapy and was about normal when discharged.The cholinesterase actvity of complete blood in moderate and severe group decreased to the lowest level at the time of 24 h and began to increase at the time of 48 h after therapy.But it was abnormal until discharge.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of three cases of death always did not recover.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serum fluctuated greatly,distributed extensively and recovered quickly.Conclusion 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of complete blood is a very important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judging effect and prognosis.It has the directive value in therapy. 【Key words】Cholinesterase; Activity ; AOPP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本研究总结了我院1997年10月至2008年4月间收治的AOPP患者共51例,全部应用改良的EIIman法[1]测定患者全血及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现报告如下。

胆碱酯酶活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干化学法)操作规程 1.预期用途 快速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胆碱酯酶活性。 2.检验原理 胆碱酯酶催化水解乙酰胆碱(Ach)生成乙酸和胆碱,乙酸能使指示剂溴百里香酚蓝(BTB)发生颜色变化,通过颜色的改变反映生成乙酸的量,乙酸量的多少即可表示酶活力的高低;反应结果可与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比色表直接进行比色测定。 3.主要组成成份 本产品系由乙酰胆碱(Ach)、溴百里香酚蓝等试剂固定在通过双面胶粘贴有中速滤纸的PVC板上,干燥后裁切成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试纸。 4.样本要求 4.1、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样本,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以避免溶血。 4.2、检测时应使用新鲜标本。 4.3、常规抗凝剂不影响检测结果。 5.检验方法 在进行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 5.1、取测定试纸一片,放在培养皿中,向反应纸片中央加上8~10μl待测新鲜血清或血浆,盖上培养皿盖保持密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血清蒸发,同时防外界酸碱影响),放置37℃水浴箱中并开始记时。 5.2、11分30秒后取出,所呈现色泽与胆碱酯酶活力比色表(见图一)比较,即得胆碱酯酶活力单位。 5.3、如无水浴箱,根据测定时室温,查附表确定反应所需时间,在到达反应所需时间后立即比色。 5.4、正常值30-80单位,如低于30单位的标本,欲求得较精确的结果,可将时间延长一倍,再观察结果。 附表:20~40℃内反应终点时间表

6.结果判定 阳性:胆碱酯酶活力单位小于30。 阴性:胆碱酯酶活力单位大于等于30。 无效:向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试纸加上待测新鲜血清或血浆后不出现墨绿色,表明标本受污染或试纸失效。 7.检验结果的解释 7.1、阳性结果表明胆碱酯酶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或肝实质性损害(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癌等)造成。 7.2、阴性结果表明胆碱酯酶活性正常。 7.3、检验结果无效时应考虑标本是否受污染,如排除标本受污染,应换用其它批号胆碱酯酶活性试纸重新检测。 8.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本法为临床诊断初筛产品,任何检测阳性的样本都应用其它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9.产品性能指标 9.1、准确度: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试纸对胆碱酯酶质控标准品各活力单位的检测结果与参考标示值一致。 9.2、批内精密度:活力单位为15的胆碱酯酶质控标准品重复性试验,规定时间内检测结果与参考标示值相差同向不超过一个量级。 9.3、批间精密度:活力单位为15的胆碱酯酶质控标准品重复性试验,规定时间内检测结果与参考标示值相差不超过一个量级。 10.说明及注意事项 10.1请使用新鲜标本,以防胆碱酯酶活力变化。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Anesthesiology于2012-01-10 10:25发布 14次阅读0次分享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检测肝功能主要的目的是检测肝病患者的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程度。其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五: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五项检查指标 这五项指标不同的组合,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过正常的情况就只有三种,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情况。 1.所有指标全为阴性。这类人群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不过因为体内的保护性的抗体滴度也在正常值一下,因而很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染。 2.只有表面抗体为阳性。表面抗体为人体保护性的抗体,呈阳性表明体内的抗体滴度在正常值以上,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这类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保护性的抗体已经产生,因而处在恢复期内,病情已经基本上恢复。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

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在有机磷中毒中的作用评价

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在有机磷中毒中的作用评价关键词:有机磷中毒;胆碱酯酶活力;评价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而无活性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积聚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对于诊断、临床抢救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1 诊断价值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指标。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磷化胆碱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导致神经功能过度兴奋,继而转入抑制,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体征[1]。因此,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根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结合临床呼出气有蒜臭味、瞳孔针尖样缩小、大汗淋漓、腺体分泌增加、肌纤维颤动和意识障碍等中毒表现,一般可做出诊断,如有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更可确诊。但在早期轻度中毒患者其活力可不降低。 2 抢救价值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过程中,快速阿托品化是决定抢救成败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有的医院甚至采用宁多勿少的原则,极易出现阿托品中毒。轻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化较易识别,而对于极重型中毒,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细胞中毒和代谢障碍,皮层下中枢失去了对血管神经的调节,影响了阿托品化的正确判断[2]。长期以来,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中,一直采用阿托品化指标作为抗胆碱药使用依据,由此引起的阿托品使用过量,中毒而致死者并不少见。由于阿托品化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脑水肿时,瞳孔散大,烦躁不安;合并心衰时,心率快,双肺啰音;合并感染时,体温升高等。阿托品化指标已不能作为指导抗胆碱药使用的依据。胆碱酯酶活力(ChE)是诊断AOPP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对中毒程度、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均极为重要,AOPP时活力变化与中毒症状平行,当ChE活力>50%时一般不再出现反跳症状[3]。故动态胆碱酯酶活力监测,可以为合理使用抗胆碱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便于及时调整抗胆碱药用量,避免抗胆碱药过量或不足,节省用药量,减少用药次数。在对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如足量应用阿托品症状改善不快,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缓慢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采用输血或换血疗法。 3 后续治疗价值 随着解毒药物的应用,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会明显缓解,通常于6h内达阿托品化,甚至出现阿托品中毒表现。个别患者治疗后24、48h血清胆碱酯酶活力

纸片法和速率法测定胆碱酯酶的比较

纸片法和速率法测定胆碱酯酶的比较 【关键词】 CHE;纸片法;速率法 [摘要]目的:了解胆碱酯酶(CHE)纸片法和速率法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便于临床上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方法: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得CHE减少的标本(其中包括有机磷中毒患者、肝病患者、低蛋白血症等各类患者标本),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方案,每天再从其中随机选取8份标本,并分别用纸片法和速率法按顺序1周~8周同时进行测定,再按相反顺序8~1重复测定,共测定5 d,记录结果,然后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单位比较。结果:纸片法的结果只有几个单位值,受主观因素影响,而速率法是国际单位数值大且较精确,要做统计学比较是不现实的,只能从数值上做粗略的估计。纸片法的0 u~8 u应该是速率法的1 000 u以下,纸片法的15 u~19 u 应该是速率法的1 000 u~2 000 u,纸片法的23 u~26 u应该是速率法的2 200 u~3 500 u,纸片法的30 u~34 u应该是速率法的3 600 u~4 300 u。结论:纸片法是目测的试验,比色板只有简单几个单位值,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误差较大,准确性和不高,难以标准化。速率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且准确性和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两者要做统计学比较是不现实的,只能从数值上做粗略的估计。建议临床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时,动态观察CHE以速率法检测为准。 [关键词] CHE;纸片法;速率法

血清或血浆胆碱酯酶(CHE)是临床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以及肝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过去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鉴别和中毒程度鉴定常用方法是用纸片法测定CHE,现在由于全自动生化仪广泛应用,日常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以及肝病患者测定CHE多采用速率法,但是夜间为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鉴别和中毒程度鉴定,测定CHE还多采用纸片法。由于两种方法采用单位不同,这就给临床上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造成一定困难。目前还没有对速率法和纸片法相关性的报道,为了解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同时对临床上各种CHE减少的患者进行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 仪器 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7 ℃恒温箱,计时器。 2 试剂 速率法用山东3 V试剂公司生产的CHE试剂盒,纸片法用潍坊市康华公司生产的CHE试纸。 3 原理 纸片法:血清中CHE与含有氯化乙酰胆碱和溴麝香草酚蓝混合液的纸片作用,生成胆碱与醋酸,由于醋酸可使pH下降,纸片由深蓝变成黄绿色,经一定时间后,取出纸片与比色板对照可得CHE活性。速率法:丁酰硫代胆碱+Н2О。表1 纸片法和速率法结果比较(略)注:i为标本号,X1、X2、分别为速率法两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Y1、Y2、分别为纸片法两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纸片法如果值太低延长一

胆碱酯酶

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胆碱酯酶和清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98655.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98655.html,/article/a6fe0c81-8d7d-4a50-afe5-120bd911d34b.htm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43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16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che、alb、pta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以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肝病组血浆che、alb、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依次下降。结论:血浆che、alb、pta各指标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提示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胆碱酯酶清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常表现在肝脏酶学、胆红素代谢、凝血功能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变化方面。多年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的监测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也多是通过肝脏酶学、胆红素、凝血功能以及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来加以确定。近年来,有报道[1]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che和alb可以发生明显变化,che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和肝脏贮备功能的生化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和pab水平,以确定血清che和alb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变化以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7月165例入住我院消化科以及传染科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男102例,女63例,年龄28~65岁。其中传染性病毒性肝炎11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6例、重症肝炎22例),肝炎后肝硬化49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另选择5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0~58岁。 1.2 检测方法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前白蛋白的测定:取空腹静脉血3ml,胆碱酯酶活性于2h内采用速率法、清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浊度法在cx7全自动生化分析(美国)上测定。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并进行质量控制。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检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q检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乙酰胆碱酯酶酶活的测试 作者:陈志坚 1 准备工作 0.1mol/L pH=8.0的磷酸缓冲液:NaH2PO4 1.68g,Na2HPO4 12.21g溶于1L水。 2 酶液制备 SD大鼠,断头处理后,冰台快速取大脑,放入玻璃皿中,玻璃皿加入少量冰冻的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漂洗,用干净的滤纸吸去大脑组织表面的水分和血液,称质量) ,用眼科剪尽快剪碎组织块。将剪碎的组织倒入玻璃匀浆器中,再用少许冰冻磷酸盐缓冲液冲洗残留在烧杯中的碎组织块,一起倒入匀浆器中进行冰浴匀浆。然后再加入冰冻的磷酸盐缓冲液,按脑组织质量与匀浆总体积1:10的比例,稀释混匀。将制备好的10%脑匀浆以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待测。 3 酶活性抑制测试 3.1 配药液 参照脲酶实验 3.2DTNB 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ATCh碘化硫代乙酰胆碱 0.0314mol/L DNTB,0.0314mol/L ATCH 3.3 酶活测试 在3.00ml磷酸盐缓冲液(0.lmol/L,pH=8.0)中加入20uL酶液,混匀后37℃保温20min后, 依次加入100ulDTNB溶液(终浓度1.0mmol/L)和20uLATCh溶液(终浓度1.0mmol/L),充分混合,反应体积为3.14mL。在412mn处用1cm比色皿,每隔0.5min读数,连续测定3min。酶活力定义为每克脑蛋白每分钟水解底物的umol数。这是未加药酶活力为E1。 在2.98ml磷酸盐缓冲液(0.lmol/L,pH=8.0)中加入20uL酶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一个浓度测定一次),依次加入100ulDTNB溶液(终浓度1.0mmol/L)和20uLATCh溶液(终浓度1.0mmol/L),充分混合,反应体积为3.14mL。在412mn处用1cm比色皿,每隔0.5min读数,连续测定3min。计算出此时酶活,为E2。 抑制率计算公式为I(%)=(E1-E2)/E1*100% 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抑制率以后,利用SPSS计算出药物的IC50。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来源: zfgfz 作者:陈医生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常见以下几种酶:谷丙转氨酶(英文简写为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 或GOT)、碱性磷酸酶(英文简写为ALP)、γ-氨酰转肽酶(英文简写为γ-GT)、胆碱酯酶(英文简写为CHE)。它们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验单上标示出来,如果采取的化验方法不同,各种酶的值也就不同。通常的参考值是: ALT<40U;AST<40U;ALP:30-133U;CHE:3278-13200U;γ-GT<40U 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 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 二、如何看胆红素代谢化验单 常用的胆红素代谢化验项目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为:血清总胆红素: 1.7l-17.1μmol/L;间接胆红素:0~6.81~mol/L;直接胆红寨:1.7-10.2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或黄疸的程度:TBil 17~ 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p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为高度黄疸;②判断黄疸的类型:TBii在340~510μmol/L 者多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疸,不完全性梗阻多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多为170~200μmol/L,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μmol/L;③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类型:TBil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TBil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TBil、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均为肝细胞性黄疸。 三、如何看血浆蛋白化验单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以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质便减少;γ-球蛋白虽不是肝细胞合成,但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有炎症时,γ-球蛋白可增多。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最常见的异常变化是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浆蛋白恢复缓慢,常要经过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肝功能化验单上蛋白检查主要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1.血清转氨酶 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 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如果肝病患者的胆固醇和胆碱酯酶水平持续大幅度地下降则表明其病情正在恶化。 5.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 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是反映其胆汁淤积程度的重要指标。当患者发生肝内外胆道梗阻时(如患有肿瘤或结石等),会出现胆汁排泄不畅,这时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可同时明显升高,且常伴有直接胆红素水平的上升。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因骨骼发育的缘故也会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情况,但那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将其误认为是肝功能异常导致的。 6.甲胎蛋白 严格地说,甲胎蛋白并不属于肝功能的检测项目,但有时医生也会让肝病患者做此项检查。医生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甲胎蛋白的轻度升高多提示患者的肝脏有炎症活动或者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比较活跃,这种情况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特别的意义,表明其病情有望缓解;二是甲胎蛋白长期显著地升高常提示患者有可能患有肝癌。一般认为,当患者的甲胎蛋白超过500钠克/升的时间持续4周以上,或达到200~500钠克/升的时间持续5周以上时,应高度警惕其有患肝癌的可能。应该注意的是,孕妇有时也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但它是由于其体内的胚胎发育所致,不要把它和肝病混为一谈。 总之,在临床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还有很多,这里介绍的只是常用的几项,其正常值也会因各医院所使用的仪器、试剂以及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评价患者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 (连续监测法) 一、简介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 血清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非特异性脂酶,半衰期约为10d,较白蛋白半衰期21d短,因此,能够敏感而行异性反应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它的检测是评价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有学者认为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 二、临床意义 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和白蛋白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肝病越严重,胆碱酯酶下降的幅度越大,甚至胆碱酯酶比白蛋白在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肝硬化患者在输血或血浆蛋白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出现暂时升高或恢复正常,而胆碱酯酶则不受影响,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胆碱酯酶在反应肝硬化程度上是一个灵敏、稳定的指标。胆碱酯酶是肝脏病变后惟一下降的酶。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2.1 急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2.1 慢性乙肝:慢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肝患者相似。 2.3 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2.4 亚急性重型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迷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1.检验目的:半定量检测血清中的胆碱酯酶的活力。 2.检验原理: 3.方法学认可: 4.标本要求: 4.1. 标本: 4.1.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4.1.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应避光保存。4.2 标本存放:15~25℃保存可稳定2天;2~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3个月,如冰冻保存,不可反复冻融!。 4.3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避光保存运输。 4.4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脂血、非避光保存运输的标本。 5试剂和器材 5.1仪器 5.1.1离心机 5.1.2恒温水浴箱 5.2器材 5.2.1试管(带盖) 5.3试剂

血清胆碱酯酶试纸(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校准程序: 7.操作步骤: 7.1 将病人血液用3000转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血清。7.2 将试纸浸入少量血清中,浸透(约1秒钟)后取出,在试管口揩去过量血清后放在试管中,并盖好试管口,置37℃水浴箱并开始记时。 7.3 11分30秒后所呈现的色泽与标准色版比较,即得胆碱酯酶活力单位 7.4 如低于30单位的标本,欲求得较精确结果,可将孵育时间延长一倍,再观察结果。 7.5 如无水浴箱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室的温度查下表确定反应时间,达到反应时间立即比色。 8.干扰 温度及时间对结果有影响,故应放在温度均匀处操作,并严格控制时间。

9.结果判定 9.1检测时间到后立即将呈现的色泽与标准色版比较,即得胆碱酯酶活力单位。 活力单位75 60 45 30 15 0 颜色卡 延长一倍时间 38 30 23 15 8 0 9.2报告方式:XX活力单位 10.参考区间 30-80活力单位。 11.警告值: 当检测的结果低于30活力单位时,提示有有机磷中毒的可能,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措施,并作好登记。12.医学解释 12.1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见于肝实质细胞损害性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 12.2 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见于有机磷中毒时。 13.安全防护措施 血清等样品可能含有乙肝病毒等,有被感染的危险性,操作时应采取防范措施;测定后的废液及难降解的材料集中收集后按《检验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执行。

肝脏疾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7-04T15:24:03.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刘密 [导读]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反映出肝脏合成功能,而且可由此准确得知肝脏病理受损程度,肝脏纤维化的加重。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检测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肝炎活动型患者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检测患者胆碱酯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活动型组检测ChE为4728.5±854.6U/L、肝硬化组为1838.3±375.9U/L,正常组为9638.3±839.8U/L,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反映出肝脏合成功能,而且可由此准确得知肝脏病理受损程度,肝脏纤维化的加重,胆碱酯酶活力进一步降低,与疾病程度成正比,说明测定胆碱酯酶活力对了解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肝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以把检测胆碱酯酶活力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 【关键词】肝脏疾病;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酰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胆碱酯酶在体内由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拟胆碱酯酶(PCHE)两部分组成[1-2]。ACHE主要来自神经细胞及红细胞,PCHE则来自肝脏,是肝脏所合成的,此类型酶活性下降,能够反映出肝脏病变程度,而且下降的程度可以有效反映肝脏病情严重程度。为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三组人群检测胆碱酯酶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0例肝脏疾病患者,按照病情类型分为慢性肝炎活动型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病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肝炎活动型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3.5±5.7)岁。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5±6.5)岁。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3±6.3)岁,排除严重心、肝、胃肠等严重疾病,经肝肾功能、超声、心电图检查均表现正常。三组于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空腹状态采集血液3-5 mL,常规性分离血清,标本属于无溶血血清,以酶动力,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生化试剂,对ChE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速度200 tests/h,全电脑控制,根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步骤完成检测,检测标准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3-4]。分析对比慢性肝炎活动型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和正常组ChE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均数均采用t检验,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慢性肝炎活动型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血清ChE活性和正常组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活动型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形式同功酶形式存在体内,人和动物的胆碱酯酶有两类,一类是真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分布于红细胞、肺、神经末梢和大脑灰质等处。另一类是拟乙酰胆碱酯酶,分布于肝、胰、心脏、大脑白质和血浆等处。血清胆碱酯酶是惟一来自于肝脏自身合成的羧酸酯水解酶,它的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如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等)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介质。当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发挥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作用。随后,乙酰胆碱即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胆碱酯酶会被及时释放至血浆内,在患者出现肝脏病变或有实质性受损情况分析时,由于肝内合成缩减,导致此酶活力呈现降低现象,而且降低程度和肝脏受损程度保持较高一致性,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对肝病轻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指标作用[5-6]。胆碱酯酶活力降低幅度和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平行性,已成为肝功能常规测定项目,存在较重要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发现,各个肝病组ChE活性均存在不同,肝硬化组肝脏功能性细胞缩减,导致蛋白质无法大量合成,所以CHE值下降,由此可知CHE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具有较明显作用,特征显著。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均是肝实质细胞合成,半衰期具有一定差异性,胆碱酯酶半衰期相对要短,而且在合成后会即可释放到血液内,其活性下降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保持较高一致性,肝硬化病情越严重,CHE活性降低范围也会越高。各种类型肝病患者因为肝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受到肝脏内各个网器功能均受到损害,所以自身合成能力大幅度降低,肝细胞出现大量变性、坏死、纤维化现象。其变性、坏死情况越严重,显示肝细胞炎症更加严重,而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量也会下降,使得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显著。血清胆碱酯酶检测的率意义:⑴病理性升高: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脂肪肝、原发性家族性高CHE血症、血清CHE变异、原发性肝癌等;⑵病理性降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型、肝硬化、肝脓肿、各种癌、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贫血、感染、皮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遗传性血清CHE异常症、有机磷中毒(轻度中毒降低30%、中度中毒降低50%、重度中毒降低70%)、溃疡性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天疱疮、烧伤等。 由此可见,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快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准确判断肝脏受损程度,ChE活力降低是肝脏严重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CHE指标作用明显,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彧旻,贾晓辉.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1(7):258-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